学习小组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专业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有必要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的教学品质,而探究式学习模式就是当下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进而分析了经济管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引导式探究学习方法与系统式探究学习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习小组商业银行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小组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篇1:

中国银行在团队中创建学习型组织

作为提升学习者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国银行自2005年起在中层管理者中引入并实施了行动学习项目,至今已有540余名新任主管、中层管理者及高管继任者参与到行动学习项目。经过6年的实践,该项目已成为中国银行领导力发展的特色项目,并形成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强调管理课程与行动学习的结合,二是强调推动创新和应用。

管理课程与行动学习结合

中国银行的行动学习项目是以管理课程为平台,将管理课程与行动学习有机结合,从而适应公司当前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目标上,反映了中国银行“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行动学习为手段,促进公司创新文化的发展,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实际的推动。

具体来看,实践该项目的基本模式表现为:

行动学习与各层级的管理培训相结合,学习现有知识与探求未知知识相结合,参与者在真实的实践中处理真实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集中培训时的主要内容为管理课程,培训间隔期实施行动学习项目,行动学习的运行主体为学员本身;在催化师的引导下,参与者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定期举行会议,小组成员互相支持,达到充分利用课堂集中学习和课余团队学习的目的。

其中,催化师、行动学习小组,是推动行动学习成功的关键要素。

催化师(Facilitator)

催化师是中国银行行动学习中非常关键的角色。它的主要职责是能够使小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目标有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小组成员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反思与行动。在行动学习项目中,教育培训工作者既是项目的组织者,又是实施过程中的催化师。

因此,这是对传统培训者的挑战,需要培训者从自己“迷恋”的培训领域走出来,从企业经营这个大视角来看“学以致用”,不仅要具有培训理念和技能,还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辅导等更加专业的技能。

行动学习小组

行动学习小组是一段时间内的非正式组织,以小组或团队分享的形式展开。小组成员既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被选拔出来的,但其数量以3~9人为宜,这样每个人都有相对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而且有利于成员迅速熟悉、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小组成员在8小时以外需要付出很多心力,加之小组成员大多是中高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要再抽出精力需要很大的决心,很容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催化师的督促和检查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推动创新和应用的三个方面

中国银行行动学习项目通过催化师与学员小组的交流互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员工的绩效管理与职业发展,以及培训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三个实例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在团队中创建学习型组织

以在团队中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专题,是一个典型案例。课题小组成员以“学习一潜能一创新一变革一绩效一发展”为主线,通过消除学习与工作的分离,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环境,以学习驱动变革,以学习促进创新。

具体来看,行动学习小组将项目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一转变

小组成员进行自学和集中学习,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理念和内涵,转变原有观念和思维习惯,以积极心态对待学习与工作。此阶段后期小组成员集中讨论确定下一阶段的具体行动措施和制定具体行动机制。

第二阶段:发展一行为改变

在个人学习力提升的基础上,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和团队学习的开展。小组内部开展寻找自身差距、相互学习部门相关知识;外部学习先进的标杆管理,对二级分行或部门进行调研考察。

第三阶段:深入一机制与系统

着重建立起适合小组成员实际情况的学习机制和学习系统,建立起以相互信息反馈、工作反思、交流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建立各自负责团队的学习型组织发展平台。

第四阶段:外延一成果提交

结合三个多月来的学习型组织建立和探讨过程,撰写成果报告,分析行动学习的收获和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方案和思路,为如何在各自负责的团队和部门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出具体工作方案。

行动学习小组对在团队中如何建立学习型团队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机制、学习模式;在培育成功学习载体的同时,配套地建立学习型团队的保障和激励机制。这种探讨,不但使小组成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有较大提高,同时带动小组成员所负责的团队和部门建立起学习型组织,进而将成功经验辐射至全行。此外,行动学习小组成员前期进行的学习调研、购买相关书籍、建立行动学习网页、组织团队成员座谈和调研等举措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员工绩效管理和员工职业发展

中国银行人力资源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能力导向的员工绩效管理文化。行动学习小组以绩效管理为主题,通过对比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本质区别,将绩效管理作为目前管理中的热点命题,并通过行动学习方式予以破解。

此命题的行动学习项目主要步骤为:

准确命题一明确目标一实施调研一分析问题一组织管理一开展面谈一解决问题一搜集案例一总结成果。

在实施方法方面,行动学习小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绩效面谈,并实施《绩效手册》考核,希望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绩效目标的量化管理、绩效反馈沟通,并和员工一起设定能力培养目标。

行动学习小组成员在推进项目时发现,绩效管理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员工职业发展的助推器,是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不断管理和调整的过程。而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规划,离不开企业组织的现实状况以及企业所能为个人提供职业通道的可行性。因此,在关心员工的成长方面,我们实施了如下举措:

建立员工个人素质档案,掌握员工综合情况;

有针对性地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提供能力上升通道;

对员工确定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目标分解;

实行绩效管理,找出员工的短板;

参考员工的意愿,量体裁衣,帮助其选择正确的工作岗位。

银行集团板块联动与信息共享

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中国银行旗下拥有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业务板块,因此,中银证券、中银保险和总行之间的板块联动与客户资源信息共享,对于实现中行金融集团的战略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银行集团板块联动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课题。行动学习小组经过多次的组内讨论和调研,将课题细化并定位为“依托于总行现有客户资源系统,建立三大业务板块客户资源信息共享流程”。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研究学习国外银行信息共享机制的成功案例;

其次,出于合规性考虑,对各板块客户资源信息共享的法律风险做了探讨分析;

第三,针对中行的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三大业务板块客户资源信息共享流程和设计需求;

第四,根据开题报告会上提出的建议,制定并细化围绕课题的行动学习计划。

在近三个月的行动学习过程中,团队依计划进行,同时各成员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设计出了基于三业并举下的信息共享系统,效果显著。

作者:杨青

学习小组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篇2:

刍议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专业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有必要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应的教学品质,而探究式学习模式就是当下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进而分析了经济管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引导式探究学习方法与系统式探究学习方法。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高职经济管理 专业 教学 应用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1、探究

探究被视为是学习科学以及了解自然与物质世界现象的一种方式,将探究视为学习的历程,则是知识与过程技能的获得与熟悉。科学方法形式的探究学习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历程中相当重要,不仅学习者能构思问题、界定问题以及能够利用已知的概念架构而提出有可能解决方案,最后作适当评估,以展现出探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期,学者Deway曾经评论当时以收集并记忆片段科学事实的教学,强调教学应该注重思考的方法。这一观点强调科学的学习应该是结果与过程并重,而非只有结果的事实性记忆,而忽略探究过程思考的重要性。截至目前为止,科学探究方式的学习型态,探究学习在科学教育中仍是主要决定性工作之一,其在形式上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问题为主的学习、发现式学习以及案例为主的学习等,这些形式共同强调以任务为主的学习型态,在解决问题达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研究设计,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够延伸至应用层面。

3、探究学习的特征

探究学习的特征包括如下几部分:一是学习者提出或讨论知识取向的问题。学生有机会提出有兴趣的、可被回答的研究问题,并试着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并使用资料等方法来解释学科现象。二是学习者能根据问题广泛地收集证据。精确的证据收集是经由检视仪器、重复观测、或收集相同现象中的不同资料。三是学习者从证据中形成解释来回答问题:解释是基于推理而来,科学解释要提供原因给结果,并建立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关系。四是学习者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解释。学生在解释过程中应评价解释,并可能会排除另有解释、修正解释。五是学习者能沟通与辩护所提出的解释:学生在沟通解释的过程中,需要清楚地描述问题、程序、证据、提出解释并检视其它可能的解释。分享解释能使学生彼此发问,并帮助学生利用证据来强化论点,建立知识与解释间的关联。

二、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引导式探究学习方法

引导式探究学习更强调学习者的动机因素以及非线性的探究历程,表示学习者在每个阶段都必须保有良好的参与意愿,通过产生、评价以及修正的循环历程,使得每个阶段都是可以检验与回溯的历程,整个引导式建模探究学习的阶段包含:参与、问题、假设、研究、分析、模型与评价七个阶段。

一是参与。教学活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能让学生在整个阶段历程都能维持高度兴趣与正向学习态度,包括:对于现象提出问题、形成科学假设、通过研究设计获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而获得解释模型。二是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强调与学生的先前知识作连结,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或是学校课程内容的额外启发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进而对自然现象产生问题,并且聚焦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假设。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可能性的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含有变量条件的科学性假设。四是研究。依据假设变量间的关系研究设计,观察所操纵的现象以获得实验数据。五是分析。通过科技工具的协助,找出所收集数据的可能因果关系,以解释所呈现的普遍性规则。六是模型。使用数据中呈现的规则性结果整合形成模型,再使用形成的解释模型去做预测,并应用这些模型到新的情境中。七是评价。探究过程中必须经历不断的评价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意愿的变动、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合适中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假设是否具备限制性条件的操作、操作实验的方式与实验器材是否能够收集到具有效度的数据、评估是否有其他的模型也可以符合所收集的数据,最后将想法公开化,并且通过数据中异常的部份修正初始的模型,并且回应他人的评论;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方式协助学生评估整个探究历程以及所提出的模型解释,以作为往下一个阶段或是回到先前阶段修正的依据。

学生的学习与参与意愿可能会因为长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而变低,当学习者在整个探究历程持续保有良好的学习意愿,才能够真正自主性而非被动地参与整个经济管理知识探究,同时每个阶段再经由产生、评价以及修正的循环历程,评价每个阶段的成效使得新提出的外显表征与个人内在心智模式形成交互作用,达到修正每个阶段的目的。

三、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系统式探究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一是平时老师多要求学生提出想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力。经济管理专业课程重要的是要教思考,不是让学生简单的背诵,而是引领学生和知识对话、感受知识的魅力。老师需要以一些教学策策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能力,要求学生多提出想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力,例如请学生举出文章中两个证据、两个不同的感受、两个例子、两个比较、两个支持等。二是取材要贴近生活经验才能提高学生探究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贴近生活经验的议题会较感兴趣,如果取材能贴近生活经验,学生多能提出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因为感兴趣,学生多能认真的深入探究当中的答案,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是以学生为学习中心,但老师必须随时引导学生、给予帮助。教学与学习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学习模式,教师要避免过多的灌输,应该营造开放的阅读气氛,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但这并非完全让学生自我摸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引导,给予学生帮助,否则学生在遭遇太多挫折后,可能会丧失学习兴趣。四是异质性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以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取代教师主导的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五是结合学校同事老师进行课程行动研究,促进彼此的专业成长。课程行动研究是教师教学效能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报纸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元,读报教学的层面很广,如果能借重各领域教师的专长,结合各领域教师组成研究团队,进行课程行动研究社群的专业发展,彼此专业对话、分享及反省,寻找改进之道并提升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发展至今,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依照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参考了许多的文献却也发现探究教学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必要综合应用如下几种模式。

一是组织因子探究模式(Advance Organizer Model)。奥斯贝认为认知结构有阶层性,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必须有引导学习,称为前置组织因子。奥斯贝的核心理论为有意义的学习,他定义有意义的学习为: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既存的相关概念(concept)和命题作联结,并且统整进这些概念里。也就是在加强学生已具备的认知结构,当学习者能发现知识的真正意义,将新知识纳入既存的概念之中,就是有意义的学习了。组织因子探究模式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提示组织因子;学习活动;加强认知结构。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先整理好教材并建立发展顺序,依据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运用组织因子,以协助其利用旧经验了解新知识,再纳入认知系统中,以增强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是5E教学模式。5E探究教学法是依据Karplus所提出的学习环理论为基础所设计出来的。它是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理论,需经过探索(exploration)、概念介绍(concept introduction)以及概念应用(concep tapplication)三个阶段所组合而成。Bybee则依据Karplus的理论基础将学习环理论发扬光大,他提出5E学习环理论,这五个E分别为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延伸(Elaborate)、评价(Evaluate)。参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方面学习知识是要有需求的,例如在定义问题、议题或是学习内容上,必须要涉及到学习者日常生活相关经验与内容。在探索阶段,学生主动的探索他们的环境并操弄教材、教具。教师在旁协助学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鉴定及发展目前的概念、过程和技巧的共同经验基础。解释是指提供学生一个机会,能叙述他们对概念的了解或示范他们对概念投注及探索经验的技巧和行为。教学者再以学习者所提供的概念、资讯来引入对概念、过程或行为正式的注明及定义。精致化:该阶段是要对学生在概念了解上予以挑战及延伸,并且提供学生验证预期的技巧及行为的机会。重视学生是否能将其所形成的解释,应用在他们的概念了解上面,也即强调学生能将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迁移至其它的情境中,发展更进一步的理解。评价是指鼓励学习者评量他们的了解的能力,并且提供教师评量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进展状况的机会。因为在学生进行探索与提出解释后,能给予回馈是很重要的,可以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是探究训练模式(InquiryTrainingModel)。探究训练模式是由萨克曼所提出的,又称为主动探究模式。探究训练起源于发展学习者独立学习的想法,要求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其主要内容是要协助学生不断的从自然观察中,确认事实、建立概念、形成假设,以解释所见现象的学习;也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提出事实真相、解释现象并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探究训练模式共分为五个阶段,兹列举如下:提示问题阶段;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建立假设的阶段;分析探究过程。在进行探究训练模式时,有六个教学原则以作为教师实施探究训练模式教学时的参考:提示问题、确认问题、实验验证、建立理论、评量。

【参考文献】

[1] 祝文峰:模拟银行实验教学在金融学专业课中的应用——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2] 任福祥:国际金融课程师生互动型教学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14).

[3] 朱佳俊: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综合实训模式与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4] 李彬:“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宏观经济学科中的实践探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经验[J].科技资讯,2008(35).

作者:谭柯

学习小组商业银行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体制的思考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体制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下,如何在已有合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商业管理,进而降低合规风险仍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这一个问题浅谈有关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体制的思考。

合规风险是当下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制定合规制度是商业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的行为。一旦商业银行发现违规事件之后会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主动性的地位使得商业银行的工作能顺利开展。合规是企业运转的核心要素,其不仅能够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还能在社会上有好的反响,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合规管理十分重要。

一、合规管理工作体制的概念和定义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曾对“合规”一词做了定义,合规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与合规制度有关的就是合规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三大要素之一。像美国商业银行就将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如果未能遵守各项相关的法律、条例、行为准则和良好的职业标准。商业银行就会受到法律和监管条例的制裁,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财务或者是声誉受损。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负责制定合规制度,合规部门负责检查各业务部门对外部要求的内容是否落实。制定合规制度的意义表现在哪里呢?首先,合规制度可以很好的避免或者是减少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益冲突,避免洗钱事件和恐怖分子资金融通事件的发生。其次,在保障消费者隐私方面给予商业银行强制的约束力。确保和消费者有关的数据的安全性,防治数据泄露。再次,合规是商业银行的一种企业文化,合规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内部人员自觉规范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正常的运转。

二、当下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意识比较单薄,不少商业银行没有形成合规文化。落实合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开设了合规管理,但是其没有将合规作为一项重要而又独立的商业银行内部职能对待。因此,虽然商业银行进行了合规管理,但是合规风险也没又明显的降低。这就是当下商业银行管理中的诟病。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规章体系制度

内部规章体系是一项制度,它的内容有关对各个部门职能的认定和规定。商业银行是一项企业,是一个大的项目,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的重要。完善体制的意义就在于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当下,我国大多商业商业银行缺乏详细的统一的规章体系,没有详细的任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能。由于对工作职能的不清晰,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可能就会出现重叠。一旦在某些工作上面重叠,那么在另一些工作上面就会有欠缺。这就是内部管理的不到位。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置合规风险统一管理部门。因此合规管理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难以发挥合规制度的效度。合规风险统一管理部门的欠缺带来的是合规管理专业人士的欠缺。当下就应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合规管理队伍。要求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分清楚中立和对立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较高的职业操守,能够以身作责,做好商业银行的合规监督工作。与此同时,由合规管理人员组成的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也是十分需要的。正视合规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真正将识别、评估、通报、监控商业银行风险落到实处。

(二)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匮乏

合规文化的匮乏表现在:除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以及合规部门意识到合规的重要性之外,有些员工连合规的概念是什么都不知道,以为这是合规部门的内部职责。这不仅仅是合规意识的匮乏,还是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匮乏。商业银行的风险比一般的商业都会高出许多,合规风险也相继的表现出集中化和多元化,因此合规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例如北京农村商业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建立于2005年10月19日,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非常重视合规文化的发展。一路良好的发展使得其由旧的农村合作的经营模式转化为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合规文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合规制度的特点和特性是什么,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合规制度的实行分为那几个步骤。每个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应该是不相同的。合规文化也是一种向外界介绍商业银行的方式。合规文化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商业银行的高风险性就决定了合规建设的重要性,它需要商业银行上下员工的一致配合。但是不少企业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员工的合规意识淡薄,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滞后,沒有形成相应的合规文化。当下,商业银行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合规文化是一个基础,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没有彰显,合规文化的建设就难以进行。

(三)商业银行合规相关立法的滞后

当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整个社会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不时有新的政策方针的出台。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在社会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合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也需要富有动态性,要随时能够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调整做出修正。商业银行的合规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在制定的时候都是参考国家的相关法律,那么合规的建设就会受到国家法制建设水平的高低的影响。商业银行合规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落实更新合规上存在问题。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出台之后,商业银行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的某些创新的新兴领域。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未涉及,整体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在建立合规的时候没有参照,没有依据。这就是合规中相关立法的滞后性。及时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滞后就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合规中的立法工作与商业银行法治环境的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的工作做到位了,后者才能顺利的开展。法治环境无疑会把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推向另一个制高点。

三、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制定合规管理制度。

每个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每个商业银行的业务产品、监管环境、工作体制都是不同的。每个商业银行的年龄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合规制定要立足于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合规制度。例如建设商业银行的合规制定,建设商业银行依据上市地的监管规则,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规定,借鉴国际巴塞尔商业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指导原则,并且结合建设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才制定了相应的合规管理制度。制度主要规定了合规部的基本职责,合规部门的定位。并且建设商业银行还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意在扎实做好全行合规管理工作。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来说,综合的评级结果会分为六级。对于评级结果为5或者是6级的高风险商业商业银行来说,其的合规制定就应该更加的严格。而监管评级比较低的商业银行的合规制定就可以灵活一点。不同商业银行推行的业务产品肯定也是不同的,那么存在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合规是商业银行运转的核心,核心就是主要成分。核心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如何确定这个核心呢?就需要基于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进而制定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合规管理制度。

(二)创设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商业银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合规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的《管理指引》,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该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商业银行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督的有效互动。商业银行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仅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有着良好的合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商业银行的基础工作都是由一些基础人员来负责的。员工的合规意识也有着同样的地位。全行人员的合规意识提高,才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有条不紊、面面俱到的进行。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能够帮助员工转变工作理念。商业银行不仅以利润指标为标准,员工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商业银行还可以开展合规培训,增加合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学习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员工需要遵守合规中的相关规定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切实为了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而努立。当利益和风险之间不再存在冲突的时候,商业银行内部的违规事件如洗钱事件和恐怖分子资金融通事件就会得到抑制。

(三)根据时代变化,通过立法营造法治环境

在合规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去制定条例。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不时的就会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果商业银行的合规还是一成不变的话,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热潮。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在合规制定的时候可以参照有关法律,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等。确定商业银行的合规之后,还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动向,尤其是以上法规的修正案。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中的修正重点就是“将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划分出来,移交给新成立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银行不再是直接审批、监督金融机构。”这对商业银行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次修订都会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如果合规中的某些规定与出台的某些新政策和新条约不相符合的时候,商业银行就需要对合规的内容做出调整。商业银行每天进行着数以亿计的储蓄、信贷、结算等等金融业务,这些业务涉及着巨额资金的流动,需要商业银行通过法律去约束全行员工,整个过程需要严格依法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完善、更新的過程。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体制也是如此。为了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去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做到对合规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内控合规部)

作者:郭珍池

上一篇:美日科技计划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力设备采购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