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2022-04-28

体育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篇1: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主三点”的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主,体育、经济、管理知识复合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焦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国际化知识学习为特点的服务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社会责任教育为支点的养成教育体系。以期促进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关键词: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体育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体育经济人才的需求也向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中西文化,能够应对国际挑战的国际化方面发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我国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其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希望通过对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针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通过上网或查阅文献资料,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并且归纳这些数据和资料,从而了解目前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情况以及相关经验,并从中找出不足,最终全面地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情况。

1.2.2 数理统计法

主要通过充分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分析出各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看法,为构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1.2.3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相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得出的调研数据进行详细比较总结,找出其背后隐含的规律,从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

1.2.4 访谈法

本课题涉及大学生对体育和经济的了解的现状,需要对高校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具体情况,根据研究需要对教職工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详细掌握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要进一步培养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发展壮大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队伍,将培养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纳入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构建适应本土需求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通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高校在提升体育经济与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时遇到的问题和着力改善的环节,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经济与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

2.2.2 实践意义

本研究构建“一主三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专业、课程实现,因此要了解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需要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研究。

3.1.1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置

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许多高校设立了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体育经济相关的高层次人才。目前高校共有30所开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别是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保定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山东财经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汉商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体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山东现代学院、西安欧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兰州财经大学。

3.1.2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状况

3.1.2.1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运用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国家和地方体育系统、体育经济管理部门、体育政策研究部门、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及俱乐部等部门从事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的分析、预测、规划、管理等工作,以及能从事体育竞赛组织、体育赞助策划、体育产业分析工作的懂体育、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1.2.2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简单,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性质方面。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

3.2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2.1 学科专业不健全

目前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从培养方案来看,不能突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体育性、经济性与管理性的学科特点,忽略了国际化视野能力的培养,使得本专业的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实践脱轨,主要是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国家化相关的能力培养更是欠缺。

3.2.2 课程体系不完备

目前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把经济学、体育学和管理学作为课程体系的三大支柱。但是国际化人才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课程体系是不完备的。需要着眼于更微观的角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强调实践和实用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使体育经济专业根植于丰富的社会实践。

3.2.3 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

随着体育产业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将来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只局限于国外的体育经济与管理的教学模式,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研发意识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全能型国际化人才。

3.3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分析

3.3.1 人才需求因素

首先,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与体育产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不平衡,体育产业整体的从业人员不足,特别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从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继续增加专业人才数量,扩充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队伍。其次,目前体育产业现有的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国际化能力困乏,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不强,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会员的需求。最后,当前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很难形成一个管理学、经济学、体育学的理论体系,专业水准达不到,无法游刃有余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决策上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3.3.2 市场需求因素

体育经济作为我国正在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地、系统地总结我国体育事业经济活动的经验,探讨体育领域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地发展体育经济学,已成为加快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迫切需要,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国际化的体育经济人才需求量日益加大,人才缺口日益明显。但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相关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還相对滞后,这就要求相关人才培养单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尽快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具备体育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在体育决策咨询、宣传推广、商务运营、市场营销、创意策划等理论与实践领域及文教部门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和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3.4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不断整合和利用各方的教育资源,开展体育经济与管理的教学实践,着力构建体育经济与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主三点”的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主,体育、经济、管理知识复合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焦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国际化知识学习为特点的服务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社会责任教育为支点的养成教育体系。通过探讨与研究,对该模式做出探索,以推进我国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

3.4.1 构建以体育、经济、管理知识复合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尊重市场需求,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经济与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参与到社会实践,特别是国际化的交流实践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内容上,要尽量丰富充实,跨度要大,增加国际化相关知识,以满足国际化交流的需求。在课程保障上,注重宽泛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重点突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色,特别是国际化视野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4.2 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焦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它具有实践性、国际性和创新性,这些性质要求人才培养应该具备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国际化元素的挖掘,丰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强化国际化实践的重要性。其次,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创新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增添必要的教学设备,建设自主创新模式和独立的课程实践,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沟通,提升其国际化能力。

3.4.3 构建以国际化知识学习为特点的服务行业能力培养体系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体育产业已经融入全球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机会。但是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行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国际化相关知识更是缺乏,因此,以国际化知识学习为特点的服务行业能力培养体系成了一个重点。要以“国际化需求导向,产学合作,科研促教”为总体战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推广能力的体育经济与管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3.4.4 构建以社会责任教育为支点的养成教育体系

社会责任是以先天禀赋作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品质,社会责任结构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除了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了国际化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社会责任感。

首先,以第一课堂为主要教育渠道,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将社会责任的教育穿插于课堂教育和专业教育。其次,拓展第二课堂,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体育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實践,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情感和使命。最后,搭建体育产业的实践教育平台,挖掘奉献担当元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结语

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属于比较新的领域,本研究最多也就是一个初步探索性研究。毕竟,此研究要涉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理论知识,还涉及相关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多学科交叉特征明显,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定实践应用,后续研究将加大对此研究成果在高校人才培养应用实践中的分析,特别是要对具体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杜存臣,颜惠庚,薛继红.“一体三翼”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7):913.

[2]刘杨.美国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5.

[3]周良君,陈小英,等.美国、德国与我国部分高校体育经济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1):2325.

[4]夏会国,侯晋龙.我国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预期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7):38.

[5]周楠.中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6]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D].上海体育学院,2008.

[7]王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研究的现状及趋向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05):2931.

[8]张绍礼,宋学眠.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的社会倾向性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8):2125.

[9]宋昱.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融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3035.

[10]孙立海,黄世懋,胡启良,刘金波.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6):1722.

[11]张玉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企业,2018(02):1015.

基金项目:2021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2021106);山东财经大学2019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SCJY1903);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研究”(2021YB012);山东财经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SCYK2103体育产业学);山东财经大学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体育营销学);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齐鲁文化与精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19RWF014)

作者简介:李刚(1976—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社会。

作者:李刚

体育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篇2:

应用型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理念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试图找出与转型相悖之处,笔者提出,“理论+实践+理论”2+0.5+1+0.5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产学研深度融合,实习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实效性,让实践环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设置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目前,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最难就业15个专业,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名列其中,从天津体育学院第一所创办社会体育专业,至今有二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同质化,并且中国群众社区体育发展还不成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也没有设置专业的社会岗位;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面临严峻挑战,最近,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体育、健康、休闲等产业文件,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转型发展带来契机,那么,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走出一条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特色发展道路,是值得深思问题。

一、相关概念解读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从上述人才类型定义及特点论述中可以推理,能够被称为应用型人才的人,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掌握了一定领域的客观规律,具备了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具有了应用所掌握的客观规律及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社会效益)及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此而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念就是“依据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使受教育者最终具备胜任一定社会职业工作能力,并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成绩”。[1]

二、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课程组织实施调查与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

知识技能定位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社会体育学科前沿;职业领域定位为能够扎根民族地区从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户外运动,毕业生可以从事体育健身与娱乐休闲产业,这与国家相关政策不谋而合;能力定位为较强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岗位能力相匹配。

2.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在这里指的是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是一对有紧密关系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2]以201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例,毕业需修完166个学分,实践教育平台34学分,选修课程6个学分,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比例相当,因此,可以得出,实践环节学分偏少,可供学生选择的模块少,三个模块,分别是健身运动指导模块、体育经营管理模块、户外运动模块;而学生就业从事这几个领域较少;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二)课程受众群体调查与分析

课程受众群体主要指学生,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如何,有直接的感受,学院在组织实施课程内容,学生能够反映出,设置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课程的安排顺序问题、理论课与技术课交叉安排问题,学生人数问题、课程安排时间问题等,都能够从受众反馈出来我院采用每个班教学信息员,对教学信息定期进行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程参与企业调查与分析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调查,黔南师院在制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未有企业参与制定,也没有聘请相应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学生就业主要方向应聘请相应人事部门或者高级技术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三、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计划合理性调查分析

應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四年计划、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课时计划等,古语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性,黔南师院体育学院对上专业课教师提交学期课程计划,由系主任负责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教师制定计划时比较随意,或者照抄书本目录,这样的计划指导性欠缺,教师对本学期每周教学内容较模糊,知识体系严密性和逻辑性较差。

(二)教学大纲合理性调查分析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3] 调查发现,教学大纲没有与教学计划、上课对应,评价方式也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操作。

(三)教材、教案合理性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教材的选用一般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程,具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教师上课都有撰写教案,但是教案规范性、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案目标表达不够具体、可测性不强;教材重难点,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都没有描述清楚。

四、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现构建(见图1)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指向社会体育领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设定,上面表格中,据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情况构建课程设置模型。依据对黔南师院近三年就业现状调查分析,2014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42%、机关公务员占5%、健身房8%、企业34%,其他11%;2015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30%、机关公务员占10%、健身房15%、企业30%,其他15%;2016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25%、机关公务员占8%、健身房18%、企业20%,其他19%;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中,教师方向占主导,健身方向所在比重越来越大,在课程体育当中设置专门师资、健身方向,其次,国务院2016年颁发《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社会体育重要趋势,大健康产业、休闲产业将迎来飞速发展期,所以,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设置运动处方保健、体育休闲迎合未来发展大趋势。

五、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策略思考

(一)“实施理论+实践+理论”2+ 0.5+1+0.5课程模式

学生进入大学前两年,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半年时间让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实习,实习针对自身不足,返校再学习一年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再实践半年。“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模式,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再学习充实提高,本科四年毕业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健身方向为例,前两年系统学习俱乐部各项专业知识,健身健美、私人教练、健身会所管理、瑜伽、健美操、游泳等等;再到发达地区俱乐部实习半年,学习俱乐部运作模式,专业技术,各岗位所需素质;再回校补充理论欠缺之处;学生毕业,就可以成为健身俱乐部骨干,成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岗位、课程对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依据课程设置方向与中小学、健身俱乐部、保健会所、休闲会所、体育赛事组织策划企业建立专门实习点,这些实习单位选择,必须在各自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学生才能够学到最前沿事物,从之前黔南师院社体专业建立实习点情况分析,与实习单位合作不够深入,简单的挂个牌,并没有互派专门人员长期学习,存在较为明显问题,学校教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而实习基地指导,缺乏系统理论,致使对出现问题不能解释清楚,因此,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派优秀骨干职工短期与长期学习,有利用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互利双赢模式。

(三)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实效性

突出实践环节课程的实效性,尤其是实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几周的实习时间,而其,实习还是自己找实习单位,事实证明,这种自主实习方式,效果不佳,部分學生应付了事,随便找个单位盖章,完成实习任务,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本学院教师担任 ,教师本身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创业教育,教师自身都没有创业经历,指导学生创业,纸上谈兵,如果创业教育能够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以讲座形式,效果肯定会更好。

(四)学院自身可以创建实习点

学院可以自行创建体育超市,体育超市与常见超市运行模式一致,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体育超市运行模式可以依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方向设置,成立若干部门,体育市场营销部、运动技能培训部、健身塑形部、运动处方保健部、体育休闲部等,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各部门实习,此模式的,既可以发挥大学服务地方,有可以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郝庆威,李杰凯.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策略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0)

[2]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92-293

[3]https://baike.so.com/doc/5409650-5647680.html

[4]舒宗礼,夏贵霞等.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以湖南城市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

[5]舒宗礼,蒲长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6(2)

[6]孙群群.湘西瑶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吉首大学,2016.

[7]孙群群,华明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5,(22):250.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作者:温宇 孙美欣 孙群群 吴凡

体育教育与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篇3:

体育教育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辅助性训练研究

摘 要:心理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除了具有一般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专门心理素质。从体育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市场营销人员就具备的心理素质,对我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尝试拓展训练,以探索体育教育对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辅助性训练的成效,使此专业学生有坚强的信念,走向社会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其战斗力。

关键词:心理素质训练;市场营销专业;体育教育

一、心理素质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重要性

陈显章在《营销人员基本素质初探》一文中指出:“营销人员是连接企业产品和市场用户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高低是决定现代企业潜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数” [1],作为桥梁,营销人员所能承载的负荷大小则是企业业绩的重要保证,而心理素质是营销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个体所能承受的不同环境下压力的能力,它渗透在个体活动中,影响着每个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效能” [2]。在中国营销行业中,营销人员特别是企业的行销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不可能体会得到的,他一方面来自客户或者是顾客的拒绝与中伤,另一方面来自企业优存劣汰竞争的双重压力,如果销售人员没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抗击能力,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战争中立足。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现状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递要远远多于实践能力的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准备要多于心理素质的准备,有些实习设置只是安排到企业生产部门参观,对实际营销部门的涉足较少,即便是系统实习,要么到商场站柜台、要么到展厅发传单,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东西,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营销能力训练不大,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营销学生,能坚定地扎根于市场营销,心理素质强化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二、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重要的素质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1.承受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3]。销售人员受到的挫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情况,大部分时候,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时,总会遇到许多难以让人接受的情形,首先是客户(包括代理商和分销商)的拒绝。目前中国人都习惯于到超市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很难接受行销人员的上门服务,常常尚未见人,就被拒之门外,如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上门推销产品,许多时候敲门就被堵在门外;有的还受到不客气的语言攻击,特别是产品推销员,到企业推销产品的时候,在门口就可以看到“拒绝推销”的字样,即便鼓足勇气进了门,客户客气一点的会让你把资料、名片放在桌上,告诉你等需要的时候打你电话,不客气的当着你的面将资料名片撕毁,甚至叫你滚蛋,这样的事件常有发生,一次两次罢了,三次四次,甚至是十次二十次受到这样的拒绝打击,换成谁都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二是来自自己服务的企业。每一个企业都有它的营销战略,都在追求市场的份额和利润的最大化,有的企业为了挖掘销售人员的潜能,还要进行末尾淘汰制,对于一些完不成任务的销售人员,不仅失去的是奖金,还有可能失去的是饭碗。内外压力夹击,销售人员如果没有强大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断然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2.耐受力:这里指的是对待客户要求和批评的忍耐能力。不管是行销还是有固定摊位的销售,客户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要,同样一个产品的功能也不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因此客户在选择产品上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客户在接受你的行销时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抱怨,即便对产品很满意,为价格也会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一些老客户也经常会对以前提供的产品说三道四,甚至大发牢骚。销售人员如果听不进客户的牢骚,不能理解客户牢骚背后的真实含义,那么他就会失去一个忠实的客户。因此销售人员要不断地听取客户的要求和接受批评,甚至是强烈的指责。此外还要耐心接受那些不购买产品也要向你询问,或向你提出这样那样问题的顾客,如果对这样的客户失去耐心,你就可能失去一个潜在的客户。

3.宽容心:宽容指的是“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4]。现代汉语词典把宽容解释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5]。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受委屈、被误解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正如上面所提,客户在购买产品时,尽管产品已经非常完美了,他也要有这样那样的意见,甚至是无理取闹,还有客户换货退货等,作为销售人员都应该用一种宽大的胸怀去欣然接受。不因一次受到拒绝而牢记于心,更不因客户的情绪冲动,有过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而放弃与该客户的接触勇气。其实很多时候,客户冲动发火并非冲着销售人员而来,而是把销售人员作为他的出气筒,只要销售人员能用宽容的心去接受对方的一切,并能洞穿其冲动的原因,为其解难,他便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大海为什么那么美丽,波澜壮阔,是因为海纳百川,把所有的有害的无害的都能接受。因此“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4.自信心:“‘自信’是一种成功过后的‘良性情感’,从而引导我们继续做那些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许多时候,由于我们对自己行销的产品了解不透,或是对自己行销的产品信心不足,往往会生产一种恐惧心理,致使我们与人沟通时的心理障碍。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保证。金融危机时期,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信心,因为自信,所以中国在金融危机之时依然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体育教育对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练习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愉悦心理的一种体验试教学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身体的活动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体育教育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教育,只要赋予其内含,就能达到并实现一定的目标。当我们把它赋予其对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辅助训练的时候,它就有了辅助性训练的功能。

1.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快乐(自信心):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会产生挫折,挫折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意志薄弱者会消极、妥协;意志坚强者接受教训,逆境中奋起。在体育教育中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都能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需要耐力和坚强毅志力的极限运动,让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谈体色变,厌倦体育。记得一次测验4×28米运球往返上篮,一名学生连跑三四次都不能达到标准,情绪低落,痛苦不堪,决定放弃过关,在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期待以及“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感招下,他再反复了多次,终于稳定达标,并从中找到了成功的快乐,感觉“原来我也行”。在市场营销中,我们推销一个产品,拒绝成交的不是一个两个,有可能是十个几十个,如果屈服于一次两次的拒绝和失败,我们就会痛苦不堪,就会被拒绝打垮。因此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接受失败的考验,也可以训练学生成功的感受。

2.在承受折磨中训练自己的耐受力(意志力):体育动作的形成,是从泛化开始,经过分化最后达到自动化的。学生要掌握一个完整的正确动作,必须通过反反复复的重复练习。市场营销也是这样,同一个动作要做千百次,同一段语言要向很多人复述,不同的指责与批评不计其数,对个人情绪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果耐受力低,人遇到批评就容易惊慌失措,陷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如果耐受力高,不易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能够保持正常的心态,保持高昂的情绪。在体育运动中,设计一些枯燥无味的,或消耗大量体能的,或与习惯动作相左的动作,来训练学生的耐受力。部队战士的耐受力为何如此坚强?是因为“一二一”的动作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重复了多少遍。

3.宽容心的训练:在市场销售活动中,如果一个销售员不能以宽容心对待顾客,就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冲突对自己对产品对企业的声誉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有人说宽容是人与人心灵的润滑剂,它能化解一切矛盾,化敌为友,共创互利双赢不无道理。体育课堂突发事件很多,特别是教学比赛,竞争激烈,身体接触,相互碰撞常有发生,如果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同伴,对待对手,就可能发生一些打架和斗殴,体育比赛就不能进行。

4.自信心训练: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如反习惯性运动,障碍跨越以及类似拓展训练的极限运动和超越运动等等,有些运动看似不可能完成,但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一起是能完成的。此外还可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断地给学生设置障碍,制造麻烦,不断地让他们克服语言、沟通、体力上的障碍,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结束语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大学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在营销市场迅速立足,除了有专业的知识准备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体育教学的环境气氛虽不能对营销专业学生作全面的训练,但在心理素质、语言沟通、体能方面的训练是有辅助作用的。因此现代教育非个行所为,要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横向与纵向的合力,更需要专业与基础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显章,程书香.营销人员基本素质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9,(8):122.

[2] 董志胜.浅析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J].市场营销,2010,(10).

[3] 挫折[EB/OL].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53927.htm.

[4] 宽容心[EB/OL].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16889.htm.

[5] 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58.[责任编辑 魏 杰]

作者:易飞仁

上一篇:红外遥控器软件解码管理论文下一篇:职业道德建设的企业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