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投资项目论文

2022-04-17

2006年以来,镇远县完成畜牧业总投资项目资金1402万元。其中,完成优质肉牛养殖项目100万元,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项目300万元,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40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草地畜牧业588万元,冷水养鱼项目128万元,林下养鸡项目46万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畜牧业投资项目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畜牧业投资项目论文 篇1:

“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既得求快,更得求稳

农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是优势和特色领域。目前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农业合作项目超过了650个,投资存量达到了94.4亿美元,较5年前增长了70%。农业领域的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谓持续升温。不过,在如火如荼的投资热潮下,如果一个农业企业仅仅凭着一股“淘金热”就“走出去”,显然还是“太年轻”。

现代农业已经非常专业

在2019年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中,有一个环节是企业推介会,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鹏环宇)董事长高继伟首次来到这里介绍自己公司的业务——为农业,尤其是畜牧业投资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厂区选址、规划设计、工程建造、技术服务等方面。

“很多投资项目为什么难落地?因为没有找专业的公司去对接,导致前期投入了巨额的沟通成本做铺垫,到后面功亏一篑。我们的专业性就在于保证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解决就业等问题,不仅保证项目的落地,还要让项目形成一种循环。投资合作,一定要循环起来,没有这种循环,所有的项目都是昙花一现,无法持续下去。”高继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京鹏环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在积极地“走出去”,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都有他们合作投资的养猪场项目或奶牛场项目。

高继伟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必定大有可为,因为不管是农业总产值还是具体到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现代农业已经是非常专业的产业了,东南亚不可能再“1亩地3个人”这样干下去。东南亚农业发展具有的巨大潜力,就是中国企业的合作机会。

农业海外投资风险繁多

投资就像在走平衡木,每个企业都希望项目尽快落地、运行、开花结果,但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風险并对其进行管控,让项目稳定、按计划推进。对于农业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管控更是不得不上的一门课。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项目险业务处负责人马家成在“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上介绍,境外的农业项目主要有三大类风险:一是政治风险,比如外国政局不稳、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甚至被政府隐性征收等;二是商业风险,比如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等;三是自然灾害的风险。其中,马家成强调,很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习惯套用自己在国内投资的习惯和经验,所以往往忽视了海外存在的政治风险。

在柬埔寨投资建设农业园区的广西恒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平认同海外投资存在政治风险,认为更常见的一种政治风险是政府办事效率较低。他向本刊记者介绍,在柬埔寨办土地证,分为软卡和硬卡,软卡由省政府审批办理,硬卡则是由洪森总理签字办理。硬卡的可信度更高,价值也更高,但他们办一个硬卡花了两三年都没办下来。

此外,与当地的劳动力语言不通、价值观念不一致等都会给投资项目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

农业资本稳妥地“走出去”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即便存在这些风险,但也不乏在“走出去”时出现又快又稳的农业企业。辽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副总裁王振勇在农业投资合作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公司的海外投资经验:“在规避风险上,我们基本上采用合资的方式。再一个就是我们的投资都是分批的小额投资,比如说菲律宾的项目,我们分几批,第一批投3000万,建两个猪场,感觉还挺顺利,第二批我们再投3000万,建一个饲料厂。如果说不顺利,第三、第四批我们可能就不投了。”

这样看似简单粗暴的投资策略帮助该公司非常顺利地“走出去”,自2013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始走出国门,目前该公司的投资已经遍布尼泊尔、菲律宾、印尼、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效果上看,王振勇也直率地说:“赚了不少钱。”

但是王振勇也表示,随着海外业务扩大,公司在进一步布局投资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比如融资难度、美元资本外投难度增大等都在加大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

对此,马家成建议企业用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投资服务、资信服务以及平台,化解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风险发生后获得赔付补偿的可能性。此外,他还建议金融机构,包括多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提高被投资国的违约成本,共同服务好农业资本“走出去”。

·联系编辑:2671536527@qq.com

作者:许俊豪

畜牧业投资项目论文 篇2:

对畜牧产业项目申报和实施的探索研究

2006年以来,镇远县完成畜牧业总投资项目资金1402万元。其中,完成优质肉牛养殖项目100万元,优质肉羊产业化扶贫项目300万元,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40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草地畜牧业588万元,冷水养鱼项目128万元,林下养鸡项目46万元。随着国家对畜牧业投资项目的监督和检查,畜牧业项目建设存在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财务审计不规范,实施地点和实施方案不符,资金投向改变等问题。由于可行性论证不足,实施方案可实施性不大,众多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常常难以解决,致使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畜牧业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可行性研究,是实现镇远县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林 李洪华

畜牧业投资项目论文 篇3:

立足畜牧优势 培育立县产业鼎力打造全国生猪第一县

巴彦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目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阶段,巴彦加快发展的主要优势在农业、在粮食。县委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强农”战略,并作为“四大战略”的基础产业全力推进。“强农”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只有解决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畜牧产业发展问题,才能使“强农”战略取得突破性发展。

前不久,哈尔滨市委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继召开了县域经济推进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这是市委进一步推进“强县”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举措。在《意见》中,市委把我县确定为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县,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生猪、特种动物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力培育立县产业,实现“强农”战略的新突破。

一、着眼“四个要件”,确定畜牧业为立县产业

1.把畜牧业培育成立县产业是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现实选择。一是具有丰富自然资源。我县位于北纬45°和46°之间,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和优良的畜产品养殖带。土地、粮食资源丰富,为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我县是全国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目前,全县有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生产企业450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53个,2012年生猪饲养量将达到400万头,其中绿色健康猪达到6万头,防疫灭病体系不断健全,科学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为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广大农民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高涨;一些大集团、城乡资本、民间资金和社会各界闲散资金正在向畜牧产业聚集;国家、省、市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都将逐年加大。这些都为我们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2.把畜牧业培育成立县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畜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县生猪产业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正在向产业“优化升级”阶段迈进。“优化升级”阶段,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即从发展的阶段性看,已经开始由产业快速起步阶段向产业优化升级阶段转变;从推进方式上看,已经开始由产业单项率先突破阶段向产业化整体推进阶段转变;从产业关联度上看,已经开始由一产规模扩张阶段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阶段转变。加快畜牧业发展,既可带动种植业,又可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同时还可以促进流通、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3.把畜牧业培育成立县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就可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其重要途径就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单一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畜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劳动技术密集,是农业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产业。在畜牧产业的带动下,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联合,加速农民身份转变,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三化”同步,进而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4.把畜牧业培育成立县产业是实现强县富民的重要途径。从我县的产业布局看,雨润集团和七合集团一期、金锣集团二期开工建设,正邦等畜牧加工企业的成功签约,正在洽谈的大北农、广西杨翔集团,这些都将在我县畜牧产业建设上发挥主角和龙头作用,必将带动全县的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据测算,1公斤玉米转化成猪肉可增值0.6元,再通过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可进一步增值1.5倍左右。把畜牧业这篇文章做好做大,延伸产业链条,不仅农民可直接从中受益,而且可有效解决我县农产品“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低”的问题。培育项目重在强县,全民创业重在富民,畜牧业是强县富民的最重要途径、最有效手段。所以说,加快畜牧业大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内容,畜产品必将成为我县进入国内外大市场的主打产品,成為经济发展的优势、强势产业,成为巴彦发展的主导产业。

结合县情,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推进“强农”战略,按照“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的要求,以强县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生猪、特种动物养殖优势,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绿色特色品牌,突出可持续发展,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把畜牧业培育成立县主导产业。打造全国生猪第一县。按照这一思路,我县畜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是:到2016年,生猪饲养量达到700万头,特种动物饲养量达到5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畜牧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畜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 000万头,特种动物饲养量达到1 000万只。实现全国生猪第一县目标。

二、坚持“五个并举”,全力培育以畜牧业为主的立县产业

一要坚持规划与引导并举,合理调整区域布局。要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和布局,把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作为畜牧业的重点,按照《关于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强县主导产业的决定》要求,完善《巴彦县生猪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和《巴彦县特种动物养殖发展规划》,制定饲料研发、产品培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终端利用等产业体系规划,实现生猪生产和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式发展。突出抓好区域化布局,以巴彦工业新城为核心建设生猪加工示范区,以西集镇为核心建设生猪养殖培训示范区,以丰乐乡为中心建设东北三省最大的特种动物养殖示范区,以兴隆工业园为核心建设生猪产业加工、良种培育示范区,以洼兴镇为核心建设生猪养殖和无公害生猪品牌示范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规模经营、效益明显的畜牧产业体系。

二要坚持标准化与规模化并举,做优做大基地。要完善规模化养殖体系。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着力做好养殖基础设施、产品品种改良、养殖环境改善、饲养水平提高、管理制度创新等工作,建成一批以规模养殖场为核心、养殖大户为主体、适度规模养殖户为基础的集约化养殖示范基地,使产业向规模化饲养、工厂化饲养、现代化饲养转变。到2016年,全县生猪和特种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分别达到150个、100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和60%以上。要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力提高生猪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猪和有机猪,重点推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实现环境优良化、饲料兽药标准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规格化、产品认证标识化,逐渐形成产业互动、运作协调、管理规范和效益明显的生产体系。同时,以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加快实现畜牧业发展的无害化、生态化。要完善区域合作体系。在全力建设域内生猪生产基地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产业定位的总体要求,全力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逐步把养殖基地向木兰、通河、方正延伸,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形成巴木通方区域合作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三要坚持内引与外联并举,壮大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际国内知名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雨润、七合、金锣等龙头企业的扶持,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坚持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使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带来的经营成果。进一步加快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要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增效和高端市场营销的取向,推动畜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一次加工增值向多层次加工增值转变,推动畜产品加工向食品、医药、服装等领域的延伸,打造出以畜产品深加工、规模养殖、饲料加工为主的三大亮点,实现“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拓展增长空间。加快园区建设。巴彦工业园区重点以肉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为主,兴隆工业园区重点以粮食加工和生物制药为主,丰乐特种动物养殖园区以狐貉和獭兔等特色养殖加工为主。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园区硬件环境,提升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形成具有巴彥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快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特色产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要积极整合资源,引导企业联合互助,共创品牌,使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品牌优势,努力提高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产业综合效益。

四要坚持联动与融合并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随着生猪、特种动物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围绕生猪、特种动物养殖和肉食品加工,将逐步分化形成储运、销售、流通、服务等多个与畜牧产业相关的产业。要围绕生猪、特种动物养殖,着力壮大二产、提升三产,不断拓展畜牧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产业分工分业,通过相关产业的联动与融合,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要坚持三产与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建设相融合,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基地建设,带动运输、仓储、销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实现三产与一产联动;二要坚持三产与龙头企业建设相融合,带动产品包装、销售、物流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实现三产与二产联动;三要坚持三产与城镇化相融合,通过发展畜牧业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带动与城镇化相匹配的交通、通信、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各乡镇、各部门要从三次产业联动融合的角度,认识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产业分工分业相融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推进生猪和特种动物养殖产业优化升级。

五要坚持服务与扶持并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畜产品市场。建立覆盖全县的畜产品市场体系,整合县内资源,建设和完善综合性交易市场,形成流通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的畜产品网络。加强科技推广。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以自繁自育为主、引进为辅,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扩繁场等方式,加快生猪、特种动物的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善防疫检疫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免疫,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疫病监测网络,完善技术支撑工作体系、疫情测报体系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快区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三、健全“四个机制”,硬化培育立县产业的保障措施

一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发展畜牧业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县委、县政府成立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领导要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纳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强有力的领导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决定》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明确完成时限和奖惩措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要健全政策支持机制。要加大对《关于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强县主导产业的决定》的宣传力度,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动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要对畜牧专业村和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发展畜牧产业链,扶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资金扶持政策,财政、金融等部门要立足全县大局,千方百计切实解决产业建设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要把项目向畜牧产业集中,要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投资方向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规模化养殖、良种繁育、防疫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建设环节策划包装一批投资项目,争取更大、更多的项目支持,引领产业突破发展。

三要健全工作督察机制。要强化考核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与选人用人、与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对在畜牧产业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要重奖,对在产业建设中成绩突出、贡献卓著的干部要予以重用;对主观原因造成工作失误,产业长期停滞不前的领导和干部要严格追究责任。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将畜牧业发展作为重点督办内容,定期通报;县畜牧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例会,研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四要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见到成效,确保畜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严格落实领导联系乡镇、包村、包项目、包企业等制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埋头苦干之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前景美好,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巴彦县委书记

作者:邓宏图

上一篇:单片机汽车电子论文下一篇:银行业绩效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