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延迟退休公共政策论文

2022-04-27

【摘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有望于2017年正式出台实行延迟退休方案。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人才优势、经济优势明显。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公共政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渐进式延迟退休公共政策论文 篇1: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解读我国延迟退休政策

摘 要: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延迟退休有效的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但与此同时,延迟退休具有双向性,不合理的延迟退休也将带来就业困难。因此,文章从延迟退休的优势和劣势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延迟退休政策,并且通过努力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获得民众的认可,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公共政策;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

十八大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并指出将在2022年全面实现延迟退休策略。目前,我国以渐进式的退休策略为主,基于此的延迟退休与个人缴纳养老金政策即将出台并实施。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相对偏低,尤其是对于一些脑力劳动者和公务员行业来说,延迟退休具有极大的可行性。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现象已经逐渐明显,并且呈现出加剧的态势。对于国家来说,养老金支出问题成为其主要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几十年内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多种迹象和现象均表明在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具有可行性。

一、基于公共政策角度的延迟退休背景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超过两亿。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造成了工作岗位人才缺失,一方面带来社保养老金的超支问题,使国家面临巨大的压力。基于此,国家提出了延迟退休政策,此方案于2013年开始正式提交并成为政府和各部门研究的对象。目前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原则,预计在2022年全面实现延迟退休。针对社会各界对于延迟退休的不同认识,有必要对其实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整体上讲,延迟退休可解决劳动力不足、养老金超支以及子女养老问题。延迟退休具有必然性,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以及60岁以上工作人员待遇问题还有待解决。

二、延迟退休政策相关问题分析

(一)延迟退休的可行性分析

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延迟退休有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目前,随着经济的发达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平均年龄提高,这为延迟退休的施行提供了基础。人口老龄化造成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枯燥无味。因此,很多老年人在健康允许的条件下,依然选择留守工作岗位,因此延迟退休成为可能。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经验具有较高要求,部分老干部的退休导致企业人才资源无法跟上,从这一角度讲,延迟退休满足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的需求。养老政策方面,各行业之间存在差距。延迟退休可延缓养老金获取时间,减少退休金支出,降低国家经济压力,因此具有可行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延迟退休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仅有优势。因此,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了分析。

(二)延迟退休的优势

1.应对人口结构转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在于改变了人口的结构特征。降低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使得人口养老制度的安排更加方便。另一方面,80后、90后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这一方面来源于养老问题。延迟退休为老年人带来经济来源,减少了年轻人的赡养压力。延迟退休使老年人成為社会的主力军,改变了中国人口结构特征,使人力资源安置更加合理。

2.减少养老金支付压力

历史遗留问题和传统的养老金体制存在的些许问题导致养老金存在较大的缺口,为防止养老金不足问题,延迟退休无疑一种可行的方案。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加大国家基金的调拨力度以及建立商业型养老金的基本模式。但与其它两种方式相比,延迟退休政策具有更直接的效应,并且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策略,我国老龄化人口超过2亿,延迟退休一年将为我国节省超过160亿的养老基金。同时,在职老年员工的薪资积累为减少资金支出提供了帮助。

3.使人力资本分配更加合理

在我国,高校和高职教育是劳动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随着高校教育年限的延长,在退休年龄不变的前提下,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将缩短。这使得人才培养和其带来的社会收益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力资本分配不合理、人力资本峰值将后置。而延迟退休则可有效控制人力成本支出,充分发挥岗位职工的能力。但值得一提的是,岗位需求对于人才能力上、经验的要求上具有不同的要求,一旦出台延迟退休政策,还应做到因人而异,合理分配在职老龄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职责,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延迟退休带来的消极影响

1.民众的不理解将带来社会矛盾

延迟退休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是思维。一些人从主观意识上希望提前退休,从工作性质角度分析,不同劳动对脑力、体力的需求具有差异。采取统一的延迟退休策略将造成部分以体力劳动者的消极情绪甚至是反抗情绪,反而给工作效率带来了影响。而对于一些文职的稳定工作来说,延迟退休则会造成其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无法理解国家政策的人员来说,依然会造成反对意见。因此,延迟退休是否会带来积极影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平衡员工退休待遇与工作待遇,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作用。从公共政策角度出发,延迟退休相对复杂,造成民众的不理解和消极情绪属于正常现象。但政府会通过积极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民众带来福利,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强大。

2.增加就业压力

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市场的主要特点。劳动力输出也成为高效和政府的主任务。而延迟退休无疑会减少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同时,科技的进步使人才需求发生改变,高科技人才缺口更大。一些老年工作者则由于无法及时更新技术能力无法继续工作,是否及时退休将成为一种矛盾。同时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景气都将带来企业裁员。总之,延迟退休策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具有双向作用,延迟退休具有可行性甚至是必然性,但如何实现还需要政府慎重考虑。

三、延迟退休策略实施的策略

为实现延迟退休策略,国家应出台相关的策略以获得民众认可。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方案设计

目前,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策略,这一策略具有安抚民众情绪,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合理分配退休年龄有助于平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渐进式方案有助于减少改革的主力,实现合理的过度。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还可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实施不同的退休薪资策略。将退休年龄与养老金之间分开,综合考虑员工的学历、能力、经验以及岗位需求等基本条件,确保养老金分配和发放的合理性,安排员工在适当的年龄退休或使国家政策获得员工认可。

(二)建立完善的退休、养老制度

构建公平的、完善的退休政策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完善的退休、养老制度的作用。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保障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从两方面入手。

1.养老双轨制政策互相并轨

为确保我国养老政策的合理性,应使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现有的养老制度进行改革和补充。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建立不同的养老制度。如针对事业单位、公务员可实施责任分组制度,要求其余企业员工与程度缴费业务,并为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策略。针对机关单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建立分解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职业年金等制度,减少该单位的基本养老金支出,延迟期退休年龄。为平衡企业工作人员的心理,还应合理分配公务人员的薪资水平。针对目前公务人员的现状,应对退休金同薪资之间挂钩这一制度进行调整,通过一定的激励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退休金方法制度。

2.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合的工作岗位,发挥其重要作用。同时,减少其退休带来的经济压力、崗位人员经验缺失,提高老年人的存在感。在一些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就业保护法或者反歧视法,这对老年人的积极工作以及延迟退休具有积极意义。从这一方面讲,我国应引进更加完善的养老政策,确保其合理性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性,维持我国社会的稳定。

四、总结

从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角度分析,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延迟退休不仅可带来社会稳定、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带来社会民众的不理解甚至是反抗情绪。因此,对于相关组织来说,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主要任务。针对其必然性,应合理把握时机,合理实施相关策略。首先,要避免在就业高峰期推行延迟退休,以免带来就业压力。并且要给与老年员工适合的岗位,发挥其积极作用。其次,针对不同的领域工作需求,应施以不同的退休年龄政策,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缓解经济压力。在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问题一直是各行业关注的重点,合理的延迟退休策略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刘明辉.中国退休年龄制度中的悖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02).

[3] 蔡秀丽.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3(05).

[4] 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02).

[5] 张熠.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收支余额:作用机制及政策效应[J].财经研究,2011(7).

作者:柳文思 陈运雄

渐进式延迟退休公共政策论文 篇2:

关于珠海市作为延迟退休政策试点城市的探讨

【摘 要】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有望于2017年正式出台实行延迟退休方案。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人才优势、经济优势明显。定性分析出延迟退休政策对珠海市市民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求关系、市民受教育程度具有积极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人均GDP的增加有助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且与人均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额对退休年龄有显著影响,得出珠海市作为延迟退休政策试点城市具有可行性,可推行弹性退休制,建立激励相容的养老金給付机制,进而将延迟退休政策推广到全国。

【关键词】延迟退休政策;珠海市;回归模型

中国老龄化程度严重,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有望于2017年正式出台实行延迟退休方案,为落实好延迟退休政策。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人才优势、经济优势明显,探讨珠海市作为试点城市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关延迟退休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资料,雷勇和蒲勇健发表的《基于给付确定制的最优退休年龄经济模型分析》为员工选择最优退休时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2年,张文学和任彦霏发表题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的最优退休年龄动态模型构建与应用——以陕西省为例》,探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扥最优退休年龄模型;到2013年,李含伟和汪泓基发表《基于个人幸福最大化的最优退休年龄分析与柔性退休制度仿真》,该论文考虑了个人获得的物质享受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价值。

2.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探究最优退休年龄文献较早,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有: 1984年Gary· S· Fields运用劳动力供给模型,对国民收入结构、养老保障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其会影响退休行为;2008年,Jonathan·Barry ·Forman探讨退休年龄与人口统计学的关系,初步拟出养老金法案,为公共政策制定参考依据。2009年,Michael Tucker和Juan A.Lacomba两位学者定量分析分别给出在正常市场和消极市场下最优退休年龄应该在62歲,且法定退休年龄也受到政治与经济因素影响的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争论已久,但与国外成熟国家的退休年龄相比,中国学者研究最优退休年龄着重考察个别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文献较少。本文在前人验证延迟退休年龄合理性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侧重对相关数据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珠海市延迟退休的可行性。

二、珠海延迟退休可行性探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特约研究员孙永勇等学者认为最佳退休年龄与参加工作年龄、退休年龄、死亡年龄、名义利率、退休前死亡概率、个人效用之间可建立数据模型,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得出城镇就业人员最有退休年龄达64.14岁。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明将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城镇就业人口法定标准退休年龄有望达到男性65周岁,女性60周岁。

1.珠海市延迟退休政策定性分析评价体系

为探究珠海市就业人口退休年龄,充分利用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定性分析4个关键因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求关系、市民受教育程度,得出“延迟退休”科学可行的制度设计。

假设:

(1)4个国情指标对于延迟退休影响等值。

(2)假设研究延迟退休对某一指标的影响,其他指标值忽略不计。

(3)影响珠海市与影响中国退休年龄的因素基本一致。

根据珠海市统计局数据可知,第一,随着珠海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珠海市的人口老龄化呈增长趋势,2010年珠海全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0.2岁,而珠海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珠海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2.5岁,居广东省之首;第二,退休年龄与受教育年限延长不相适应,受教育程度与受教育年限成正比,维持原来的退休年龄规定,劳动力可能处于人力资本高峰期退休,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第三,退休年龄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应,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珠海市延迟退休政策定性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珠海市同样具有可行性。

2.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调查者愿意频率来反映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否可行的概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在实际问题中,是否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确定延迟与不延迟两个变量。

设因变量y是0-1型,自变量为j x (j=1,2,3)。设y=1时的概率为p,则Logistic回归方程为

根据职业类型的划分,从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体力劳动者三个角度对P值进行计算。P1代表事业单位中愿意退休的频率,P2代表企业单位中愿意退休的频率,P3代表体力劳动者中愿意退休的频率。

模型估计的结果可以写为:

综上,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显示出中国人均GDP与人均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额对退休年龄有显著影响,人均GDP的增加有助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1.将珠海市作为延迟退休试点城市具有可行性

本文对珠海市延迟退休政策定性分析评价体系,得出延迟退休政策對珠海市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优化、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珠海整体战略布局这四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结合中国与珠海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法,得出人均GDP与人均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额系数的t统计量都高度显著相关,且所有系数都具有正确的符号,表明人均GDP与人均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额系数这两个变量共同对愿意延迟退休有显著的影响,延迟退休方案在珠海市实施具有可行性。

2.建议推行弹性退休制,完善养老金给付机制

实行弹性退休制,意味着城镇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工作意愿在55岁到65岁之间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办理退休手续。养老金与退休年龄相挂钩,可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減轻社会养老压力,还可有效避免富有劳动力人员提前退休。能够积极引导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退休决策中的作用,使得个人在退休决策时选择的方案可以达到最优化。

政府应当制定退休年龄的指导性政策,制度设计与利益激励相符,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实行弹性退休制。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动态监管,避免养老金缺口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也有利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实现,将养老金的给付水平与退休时间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根据不同的退休时间调节养老金的给付,从而体现养老金收缴及发放的公平与效率结合。

四、结语

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具有经济创新创优的政策优势;地处珠江口西岸,与香港隔海相望,与澳门陆地相连,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以“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核心的战略布局,具有人才优势;建设发展建立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有益成果基础上,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开拓“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新局面,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有作为退休政策试点城市的优势。

紧随国家改革,发挥优势,通过试点城市效用带动作用,将对珠海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探究,契合社会需求,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延迟退休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中国学者研究最优退休年龄着重考察个别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文献较少。本文在前人验证延迟退休年龄合理性的基础上,侧重对相关数据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延迟退休政策的合理性,得出珠海市作为延迟退休政策试点城市的可行性,并提出推行弹性退休制,完善养老金给付机制的建议。日后,研究会继续数据收集、社会调查工作,在模型中增加要素研究,持续关注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及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甜.我国最佳法定退休年龄的趋势分析与数学建模[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 汪海菊,高广阔,张腾化.中国最优退休年龄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5,(7).

[3] 李含伟,汪泓. 基于个人幸福最大化的最优退休年龄分析与柔性退休制度仿真[J]. 上海经济研究. 2013(08)

[4] 珠海市统计局,珠海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一号)

[5] 雷勇,蒲勇健. 基于给付确定制的最优退休年龄经济模型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4(01).

作者:张京京 周宇鸣

渐进式延迟退休公共政策论文 篇3:

推行“弹性退休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摘 要:养老基金缺口迫使我们不得不选择延迟退休,但延迟退休一经提出,立即遭到社会激烈反对。如何既解决“基金缺口”,又被社会接受呢?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弹性退休制”,是破解这一矛盾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弹性退休制;合理性;可行性建议

面对我国养老基金缺口过大的现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推迟退休年龄。退休年龄的延长牵扯到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弹性退休制”,正是对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更是破解养老基金缺口与反对延迟退休矛盾的理性选择。

一、推行“弹性退休制”的必要性

改革退休制度,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主要原因在于养老基金缺口问题无法回避,必须解决。我国第一批推向社会保障的退休一代,在职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不得不挪用下一代人缴纳的退休金补缺,当第二代退休人群需要领取退休金时,缺口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要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延迟退休年龄,推迟领取养老金是必然的选择。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不改革退休制度,20年后多国的养老金系统将崩溃。

但延迟退休又面临很多障碍。当前对延迟退休的争论焦点放在延长几年上,过于简单化,3年也好,5年也罢,不同的利益诉求让社会各方对退休年龄各执一词,工作稳定和人力资本相对高的人群希望晚退休,反之则希望早退休。此时,公共政策面临两难,延迟退休年龄则增加就业负担,不利于体力职工的利益;维持现有制度则要承受养老金支付负担,且损害部分脑力职工的利益,所以,设计弹性退休制度,允许职工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符合一定条件时,自由选择退休时点,并取得相应养老金的较为灵活的制度安排是破解这一矛盾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推行“弹性退休制”的合理性分析

所谓弹性退休制,即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段区间,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实施“弹性退休制”是“世界通行的选择”。国际上,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弹性退休制,规定最早的退休年龄是62周岁,最晚是70周岁,劳动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在这个区间内自由选择何时退休。而德国实行的是拥有部分选择权的退休制度,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后可以选择参加半个工作日的工作。此外,英法等西方国家,也都有实施“弹性退休制”的先例。

(一)“弹性退休制” 有利于缓解养老金制度面临的财政危机

我国现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人口结构对其影响很大。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高峰期的到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收支更趋不平衡,形成了巨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延长退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时间和增加养老保险金的缴费人数,增加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资金总额;另一方面劳动者延迟领取养老金,可以暂时减轻社保基金的给付压力。虽然劳动者在延迟退休以后,政府将提高其养老金作为奖励,但实际上该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剩余时间缩短了。总的效应是有利于社保基金增收节支的。

(二)“弹性退休制” 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将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包括: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弹性退休制”的实施,可以让更多拥有智力资本和工作经验的劳动者有选择延迟退休的权利,将智力成果尽快转化为物质成果,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可以大大节省劳动者新老更替带来的时间成本,从而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还可以增加劳动者的一生总收入,带动当期消费和老年消费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三)“弹性退休制”可以兼顧不同方面的利益需求

首先,“弹性退休制”可以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不受性别歧视,实现同工同酬。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上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管理技术岗位55周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发布的“退休年龄问题研究报告”指出,这种差别年龄退休政策,影响女性教育的投资、女性从业者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女性人才的严重浪费和流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曾表示,“5个女科学家推后5年退休,相当于国家培养出一个博士。”从长远看,实行弹性退休制,相比“延迟女性退休年龄”,更能体现男女平等和公平,还可以避免人才浪费。

其次,“弹性退休制”可以兼顾不同地区群体的需求。从我国人口发展规律看,我国各地区人口寿命不一,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8.14岁,西藏最低为64.37岁。2010年上海为80.26岁仍居首位,西藏为68.17岁,排名最后,虽然在增长数量和增长幅度上都超过了上海,但人口寿命延长的基本趋势和地区差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因此,“弹性退休制”也是符合区域不平衡的客观现实的。 三、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弹性退休制”的可行性建议

(一)确定一个标准,设置弹性退休区间

在现阶段实行“弹性退休制”的前提是已达到或接近法定退休标准,这个标准既可以是年龄,也可以是工龄,具有多重性,在法定的最起码的退休标准基础上,设置几个区间,分成几个档,既可以延长退休时间,也可以提前退休。

1.以工龄为标准。考虑到公民受教育时间以及平均寿命的长短(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女性寿命平均高于男性),以工龄30年(特殊行业和工种退休年龄统一提前)为准线,前设20年、25年两档,后设35年、40年两档。退休金相应为正常基数的80%、85%、100%、105%。原则就是不鼓励提前退休,也不提倡延后退休。

2.以年龄为标准,设置退休年龄的上限与下限。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借鉴美国。根据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可以设置退休年龄上限是65岁,下限是55岁;当个人工作至年满65岁时,强制退休;在55岁到65岁这个年龄区间,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退休金的多少与工作年限和个人缴费部分挂钩,工作时间越长,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量越多。鼓励人们多劳多得,多缴多得。特殊职业,可以另设职业年金来做为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也要根据个人的多劳多得的工作年限来发。

以年龄为标准,也可以设定一个最低退休年龄、一个法定退休年龄和一个最高退休年龄。在这两个区间内仍按照劳动付出的时间长短给付养老金,早退则少,晚退则多。但是,在具体的养老金发放数量上,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前后两个档之间可以适当拉大距离。

在退休时点的选择上,还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给予职工选择权,在符合相应条件之后,既可选择在某一年龄一次性退休;也可以选择从某一年龄开始分期退休,逐渐缩短每周工作时间和部分工资与部分养老金,直至完全退休,选择分期退休必须与用人单位协商并取得一致。

(二)抓住两个关键,设计弹性退休制度

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构建“弹性退休制”应当以不影响年轻劳动力就业,保持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为前提;二是弹性退休制不是单一的制度设计,需要设定合理的领取养老金机制。

1.实现充分就业是前提

在设计“弹性退休制”时应以新增劳动力充分就业为优先选择条件,避免发生新增劳动力与老年劳动力之间不合理的岗位竞争。我们必须要确立的一个理念是: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或技术型人才不足的情况下,适宜实行弹性退休,而对于本来就人员臃肿或者需要年轻化的单位,就没有必要实行弹性退休。在具体落实上,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设置退休门槛,对于那些就业饱和度较低,专业技能较高、替代性较弱的行业,如教育、医疗、科研、技术服务等行业,可增加弹性退休的准入机会;而对那些劳动力趋于饱和的行业,如交通运输、建筑、批发零售等行业,就要减少弹性退休的准入机会。

2.设置弹性化的养老金给付机制是保障

在制定弹性退休制度时,应同时建立弹性化的养老金给付机制。弹性化的养老金给付机制,就是根据劳动者的不同退休年龄制定不同的养老金给付标准。这样可以使老年劳动者为了在退休后获得更多的养老金而选择继续从事社会劳动。而且,从基本养老金的支付角度考虑,也可以同时缓解养老金给付标准和给付年限的双重压力。具体的养老金给付方式,也要随着人均预期寿命、通货膨胀、基金的实际保障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坚持两个原则,确保弹性退休顺利实施

1.公平公正

“弹性退休制”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统筹考虑各种利益集体的利益需求,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充分保障每个劳动者都享有退休的权利和相关利益,权力和义务必须对等;其次,坚持公平对待女性和男性的退休待遇、退休年龄和退休方式;再次,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偏脑力劳动的行业和偏体力劳动的行业划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不搞“一刀切”;在实行“弹性退休制”的行业划定上,可以把垄断行业、公务员等排除在外或者在行业内部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退休年龄。最后,逐步解决退休双轨制的问题。可以说“退休双轨制”是退休不公的实质所在,也是弹性退休实施前必须要首先破除的问题。2014年12月23日,国家终于出台政策,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金并轨方面,在打破体制内和体制外不公平的退休待遇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2.小步渐进

“弹性退休制”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退休年龄上的调整,还包括退休方式上的弹性、退休收入上的弹性、养老金领取机制上的弹性等等。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下,包括“彈性退休制”在内的养老制度改革涉及到社会的多个方面,小步渐进的改革方式较为稳妥,也更易于被公众接受。比如,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幅度设置上,不宜一次性全面实行跨度较大的退休选择期限。很多已经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多年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将法定退休年龄幅度设置为5年左右,长期实践结果表明,这个幅度是较为科学的。以此为鉴,我国在进行弹性退休制度尝试时,大部分要在缓慢、稳定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在行业选择上,可以先从部分职工做起,如对不担任领导职务或专门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可以先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在男女实现同等年龄退休问题上,也应逐步实现,可以在在专业技术领域先行试点,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鼓励她们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12]杨燕绥.延迟退休是必然 可设计弹性退休制〔N〕. 时代周报(广州),2013-04-18.

[2][3]李晓晖.我国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探讨商业时代,2014,(7):106.

[4]韩璐. 我国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和方案设计〔D〕.天津财经大学,2013:29.

[5][8]姜静.“弹性退休”制度可行 不是洪水猛兽〔N〕. 中国青年报, 2012-06-12(2).

[6][7][9]王玉超 , 王昊魁.三问“弹性退休制” 〔N〕. 光明日报,2012-03-22(14).

[10]天地悠悠沧海横流. 以工龄30年为标准的弹性退休制度最科学[EB/OL]. , 2014-12-29 .

[13][14][15]顾爱国. 构建我国弹性退休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流通经济,2012,(10).

[16]李宏塔.实行弹性退休政策〔N〕.江淮时报,2013-03-05(2).

作者简介:沙玉霞(1979—),女,籍贯:山东武城,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府治理创新。

作者:沙玉霞

上一篇:生态文明视域下医患关系论文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建设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