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集团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集团这一载体下,充分调动集团的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办学路径,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就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深化校企合作进行相关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 篇1:

知识流动视角下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创新绩效管理的机理分析及体系构建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是推动职业院校改革,提高管理绩效的新载体,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前提下,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在科研合作运作过程客户两个隐性变量在结构及其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在知识流动的开放性条件下分析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的特征、运作过程与管理绩效的机理作用,构建创新性科研合作绩效管理模型基本模架,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集团对科研合作绩效管理的实证分析及相应的体系构建。

关键词:知识流动;职业教育集团;绩效管理;机理;体系

科研管理的内涵式发展对高校科研内容和科研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崭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往职业院校科研单位采用“单兵作战”形式的科研管理,受个体的职业领域、专业能力、地域资源、学识背景等方面的约束,很难出色地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近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入,职业教育集团成为科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而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对科研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当前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管理领域的重要方面。

一、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模式的创新绩效管理的机理

(一)科研合作与知识交流的概念互聯

Beavr早在本世纪初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组织COIJNeT会议上指出,当前科学与技术也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相应的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尽管人类社会的未来前景还不是很明确,但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继续推进,政治、经济、教育等更多的领域将更加强调合作与团队,而不是个体的竞争。科研合作是知识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科研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知识交流不断深入的发展。按照科研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科研合作的态势只能在知识交流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的相关领域与合作范围的自身研究也将备受关注。在这样的概念互联的背景之下,理清科研合作和知识交流的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二)知识交流与创新绩效

知识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战略资源,职业教育对知识的获取、转化和应用能力决定职业教育的创新绩效。其一,具备效率的知识交流促使科研创新主体把握相应的市场需求知识、科研技术知识和社会文化流行趋势知识,这些知识因素转化到科研技术设计中以达到突破式研究创新;其二,全面而有效的知识交流可让科研创新主体迅速感知内外环境的变化,研究及应用符合最新流行趋势的科研成果,从而帮助职业院校在动态环境中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和科研技术的创新战略;其三,全面而有效的知识交流同时也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进行知识创新的补偿机制,新知识、新理念的获取将来自于一种自由开放式的学术环境中。

(三)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创新绩效管理的互联

构建管理互联型绩效研究平台依托牵头组建科研合作方向的职业教育集团,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促进信息链、资源链、人员链、管理链、成果链等方面的良性互动,从而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指导、行业参与、集团组织”的多方联动机制,逐步实现研发、教学、培训、沟通、生产的融通。相应的管理体系也促进职业院校配套健全完善的科研团队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具体化,渐进性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探索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举措

(一)整合优化资源,构建虚实结合的管理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形式中的各类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协同创新的需求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科研机构作为最为主要的科技学术指向性供给方,科研合作绩效管理能够使科研信息实现精度、高度的共享。一方面,科研合作绩效管理相应部门利用网络为各级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企来单位的协同创新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数据技术优势,解决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单位问存在的科技信息不对称相关问题。另一方面,科研合作绩效管理部门也及时的更新双方需求信息或技术支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信息数据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实现集团性科研信息供求的快速交流。科研实体管理平台与信息虚拟管理平台的相互补充与促进是资源合理充分建设与利用的前提。科研实体管理平台以各级职业院校具体科研学术的情况进行自身项目化管理,学校每两至三年组织专家评审一次,对实体管理平台的人员、设备、效力等进行评估修订。

(二)多渠道籌措科研经费,实行项目化竞争机制

将筹措科研经费是各级职业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科研学术活动开展过程中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科研绩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短缺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主动拨款是主要措施,职业院校自身的积极筹措也是重要辅助措施。职业教育集团整体性的建立更加突出了筹措研究经费是职业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职业教育集团的科研合作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科研经费,并向研究方向所对应的企事业及民间项目专业基金争取援助与合作的方式来筹措更多的科研经费,以集团的名义选派沟通能力强的员工到相对应部门、单位专门负责专项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院校的相关科研经费需求。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管理平台设立年度的“职业教育研究日”,展示每年集团范围内教师的最新科研技术研究成果,展览各级院校所属人员的著作期刊、科研专利、学术报告、研究心得等,向社会各界和同类院校宣传职业教育集团的学术形象与科研实力,从而树立和激励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精化科研学术专业,设立同专业绩效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院校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绩效评价仍局限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或完成的著作、课题、专利等科研成果的简单统计。因为很多同级学术期刊上论文的发表水平是良莠不齐的,所以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在绩效管理中的评价也存在“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为此,职业教育集团的科研合作管理可以使科研学术的专业评价更加趋于精化、专向,引入同专业评价绩效体系,对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四)实现科研休假,建立激励机制

2012年4月,吉林大学建立了“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计划提出设立教师科研学术休假制度,每年拣选20名教师全薪学术休假一年。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科研休假”机制的建立使科研学术研究过程创设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让研究人员静下心思、解除功利,激发灵感,创造经得起时间考验、有研究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在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职业教育科研管理中科研合作绩效管理的激励机制构建的背景下具有积极而有意义方向发展的。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休假期间的纯研究时间,在科研绩效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基于知识交流背景下的职业教育集团科研合作绩效管理是在保证科研学术信息全面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研学术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建设,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院校的科研人员提供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协助职业教育科研人员开辟更新的研究领域,从而实现科研学术信息的充分利用,节约职业教育相关的科研研究时间与研究成本,为职业教育集团活动的学术革新与专业进步提供保障。职业教育集团的科研活动离不开全面的科研信息,学术研究过程从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产出成果的过程中知识流动的速度越快,学术科研效率就越高。在新的知识交流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的科研合作绩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更新绩效管理理念,创新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一个全面、安全、可靠的科研合作创新绩效管理体系是推动职业教育集团整体科学研究创新、稳定、快速的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晶

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 篇2:

对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探索

[摘要]集团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集团这一载体下,充分调动集团的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办学路径,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就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深化校企合作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首珩(1966- ),女,湖南浏阳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自动控制。(湖南 株洲 41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深度融入产业链校企共生共赢职教集团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YBA235)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依托职教集团创新高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2BZJ025)的阶段性成果。

集团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集团这一载体下,充分调动集团的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办学路径,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各个集团成员学校和企业在发展集团的过程中也希望发展自己,集团带动这些学校和企业在管理、建设和人才资源培养等方面再上一个层次是集团发展的内在需求。职教集团作为跨地区、跨行业、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非法人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平台,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推动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打造湖南省专业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航母,促进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2009年3月27日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组建成立了“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共同促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发展。本文以“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就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深化校企合作进行相关探讨。

一、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情况

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给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轨道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质量、层次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为了紧跟国家和区域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步伐,适应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要求,推动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促进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亟须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3月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组建成立了“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现有45家成员单位,全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最具实力的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电力机车研究所、南车电机为理事长单位,按届主持职教集团工作。集团企业包括研发企业——电力机车研究所;总成企业——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南车电机;运营服务企业——广州地铁等各铁路局,覆盖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设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二、职教集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尚未形成系统的顶层设计。轨道交通装备职教集团作为一个新的组织形态,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和参与社会分工的结果。它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将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并动态地加以组合,形成了单个成员的“小”与“专”和整个集团的“大”与“全”的综合优势,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但随着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刻领会时代赋予校企合作的新内涵,真正树立学校为企业办学、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职教集团还没有对接产业链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即如何根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六个关键环节——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物流,信息,最广泛地建立起自身的校企合作网络,整合集团内优势力量,有效服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将校企合作的支点构建到企业生产一线,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校企共赢。

2.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创新,虽然形成了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但由于集团内成员类型多样,参与集团的动机各不相同。如有些成员把与集团的合作当作扩大自身人力资源开发、贮备、利用的途径;有些成员把与集团的合作当作一种社会责任,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公益性帮助。不同观念的驱使,导致不同成员参与集团工作的动力及投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有些政府机构参与集团活动的表层化、少数行业组织参与集团工作的被动性、部分企业成员、院校成员参加集团建设的滞后性,因为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找到多方共赢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长期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果并努力扩大示范效应。

3.校企资源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和优化配置。学校和企业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资源,组建职教集团能够有效实现教育与企业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但目前,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尚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和问题。集团范围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校企深度融合、院校紧密合作、校政互动发展尚待全面有效实现。如何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组合效应,是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校企合作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当前我省鼓励职教集团发展的有关政策部分已经出台,但可操作性有待完善。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自为阶段,集团工作虽已被纳入我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管理的范围,但管理的力度、措施与职教集团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更进一步相适应。职教集团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好的政策环境。

三、建设的基本思路

1.建立与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共同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依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规模企业,全方位合作、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保障激励机制、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文化融合的交流沟通机制,建立多个各具特色的利益实体。建立职教集团以“共同规划、共构组织、共同管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共同体管理办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促进集团成员共同发展。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形式。通过职教集团的校友会,搭建区域校企合作工作站;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培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机构等多种校企合作组织,完善新型产教联盟。将参与集团活动作为实质性获益的实践方式,从而在根本上完善集团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集团活动。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优势资源共建共享。职教集团成员特别是牵头学校树立“大职教”理念,打破部门、区域界限,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在整合中创新创优,发挥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走集团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实现信息的共享、人力资源的共享、教育资源的共享、实训资源的共享、文化理念的共享、管理技术与手段的共享、标准共享。

3.探索联合培养,积极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形式,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第一个层面,遴选中职学校加入职教集团,积极探索高、中职院校联合培养,准确定位高职与中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职教集团内高、中等职业教育分工合作、分段培养、有机衔接,集团内中职学校对毕业生中学有余力、有发展潜质的学生推荐升学,为其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条件。第二个层面,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充分发挥集团内各个高职院校的优势,通过学生交流、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实现多个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第三个层面,大力鼓励校企联合培养。在职教集团内进一步扩大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零距离。

4.扩大社会服务,全力提升集团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培训体制改革,将培训走向市场,更好地为集团内企业服务。探索成立集团内规模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培训股份制公司,共同开发品牌培训项目及培训标准,为职教集团提供“培训套餐”。集团内校企共同搭建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成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育孵化基地。建立专门研发机构、组建开发团队,吸引企业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设备、教师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同攻关,推进研发成果在生产服务和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全力提升集团服务能力。

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建设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1.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已初步形成。(1)建立了有序的集团运行机制。职教集团吸收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职业院校等广泛参与,设立集团理事会、专门委员会、日常办事等组织机构,制定了集团章程,基本确定了理事会及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制定了集团运行管理、动态调整、人才培养、项目合作、队伍建设等制度8个。(2)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不定期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集团论坛,推动了成员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建成了职教集团网站,作为集团信息沟通的平台和形象展示窗口。(3)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建立了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中心。与企业联合成立了“318自动化研究所”等三个应用技术研究所;是中国南车集团的“三高”人才培训基地,是南车株机公司的培训中心,是田心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每年为行业和社会培训高技能人才6000人次。

2.深化校企合作,已具备众多优势的共享资源。(1)搭建了集团信息化交流平台。创建了集团网站,企业通过集团网便可以轻松获取学院毕业生的相关信息等,集团网站与各成员单位的门户网站建立链接,集团内所有单位可以相互访问网站,获得信息与资源。创办了《职教集团通讯》,与中国南车共建的知识管理平台拥有海量的资源,为集团各单位提供了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的平台。(2)实现了集团内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培训等资源,同时校企积极合作共建、企业捐建实训室,进一步完善了实训教学条件,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3)实现了集团内教师的互培互聘。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参加培训获得双学历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学院有80多名教师到集团内企业挂职锻炼。建立了集团内部人才交流制度,聘任成员企业120名专家、技术能手担任院校兼职教师。

3.集团内企业积极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学校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动态的调整专业设置。学院与集团15家成员单位开办订单班18个。政、校、行、企共出标准,共同开发了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3大类职业人才的10个标准,如《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等。建立了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职业能力评价与职业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就业质量。

4.已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1)省、市政府高度重视职教集团的组建与发展。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职教集团的组建与发展,对接产业,服务行业,组建不同领域的职教集团,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助推相关企业、行业跨越发展。株洲市支持学院进入职教城,并为学院提供了各项优惠政策。株洲市拟成立株洲职教城董事会,我院将作为牵头学校之一,全程参与了董事会的筹建工作。(2)已建立了校企合作经费保障机制。职教集团的建设经费来自于政府支持、行业企业投入与学院自筹。湖南省教育厅每年拨款20万元,用于职教集团的运行费用;行业企业也以各种形式对职教集团进行一定的投入;学院也自筹部分经费用于职教集团建设。学院制定了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保障经费专款专用。(3)初步建立校企合作项目支持机制。初步建立了合作项目支持机制,从立项、实施、监督、评价、验收等多方面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5.已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示范作用。(1)创新了立体化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理事长由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三家核心规模企业按届主持职教集团工作。集团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年会,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制定了成员遴选与动态调整机制。职教集团的企业必须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具备实力公司。不定期对职教集团的成员进行增补,初步形成了新型的产教联盟。由行业、企业、院校、研究所共同组成了新型产教联盟,共同规划学校的发展,共同建设学校的专业,共同管理教学的过程,共同分享人才培养的成果,共担社会发展的责任。建立了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形成了合作育人长效的机制,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方案、课程标准,共同授课,共同育人。建立了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职教集团的建设经费来自于政府支持、行业企业投入与学院自筹。行业企业投入包括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实训室等。(2)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合作办学促发展。学校与企业共同办学,促进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与集团企业竞争力。学院为集团内18家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校企共同开办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51个班;共建捐建校内实验室6个、共建共管校外实训基地22家、与企业共建了研究所3个;利用学院实训基地现有的设备和场地,生产机车配件,年产值1.2亿元。合作育人促就业。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学院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办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设立教育基金。企业全程参与专业设置、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制订,共同授课,共同评价。集团内企业接受学院主体专业80%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院主体专业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率为6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3)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两个提升。集团化办学效果初显,有效提升了集团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了集团企业经营发展能力。学院的品牌更加凸显,影响力不断扩大。优秀毕业生被集团内企业优先接收,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与基层管理人员,促进了企业产值利润实现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首珩

集团构建下职业教育论文 篇3: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架构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集团化办学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文章提出应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互惠共赢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从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聚合优质资源,挖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优势;多元融合发展,搭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强化保障体系,优化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四个方面协同推进,架构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牛彦飞(1980- ),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2019-3180)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办学行为,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模式创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的重要战略举措和目标。在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它将为及时破解产教融合进程中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快职业院校布局调整,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解析与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为主体,以资产或契约为主要连接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自愿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办学形式。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大多不涉及产权关系、人事关系以及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变革,只是由多元隶属关系的成员单位组成的相对松散的职业教育联合体,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单位保持其原有的管理体制、人事关系、财政渠道及隶属关系不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旨在通过多元合作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结合,互利共赢,科学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文件。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出台,鼓励国内外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并明确阐释了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实现形式、服务能力和保障机制。同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设立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创新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及教学管理模式,建設集团发展所需教学资源。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目标。同时,浙江、辽宁、河北、山东、福建、陕西、青岛、宁波等10多个省市也先后制定了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集团化办学目标逐步向内涵提升转变,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共组建职业教育集团1400余家,覆盖90%以上的高职院校、100多个行业部门,近3万家企业参与。现有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全国主要行业和三大产业。实践证明,虽然集团化办学目前仍是一种松散型的办学行为,但对于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这一体系的架构应充分彰显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互惠共赢的架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聚合优质资源,挖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优势;多元融合发展,搭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强化保障体系,优化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加强集团内各办学主体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集团化办学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二、集团化办学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集团化办学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弥补资源不足,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因此,集团化办学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一)集团化办学是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的重要载体

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上升渠道尚未完全打通,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拓宽适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借助职业教育集团中的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国际教育机构等,为集团成员学校学生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为学生多路径成长搭建立交桥,为集团成员教师以及企业员工进行应用技术能力培训提供机会,为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开放衔接提供重要载体,为学生和企业员工在职场和校园流动顶岗兼职提供便利。通过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中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与本科对接、举办师资培训、开展订单培养等,有效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通过集团内深化校企合作,行业协会和企业充分参与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多层次合作办学,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问题,使专业设置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更为紧密,为地方经济技术人员储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集团化办学是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弥补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这种需求变化的“大职教观”已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正是将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优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协同培养、资源共建、平台共搭、协同创新等合作路径,打造多方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利益获得的有效融合,达到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政校企行等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人才互助、协同发展”的全方位深度戰略合作,有力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

(三)集团化办学是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战略支撑

立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与价值所在,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取决于院校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对接程度。目前,职业教育仍存在缺乏充分调研,缺少对新兴产业人才和紧缺人才需求的关注,没有将其真正落实到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凸显。通过集团化办学,聚集多方资源,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联动的办学共同体,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对接、校企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行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与政府区域发展动向对接,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校企合作从低端到高端的突破,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办学中相关行业、社会组织等部门的角色定位得到强化,有利于其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以及职业资格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的制定,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

三、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推进策略

集团化办学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动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的培养渠道,构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尤为必要。该体系应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互惠共赢的构建原则:首先要充分考虑集团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业需求、集团整体优势等因素,找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从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其次要坚持目标一致、以人为本的原则,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行为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教育成长规律,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后要强化校企合作、行业支持和社会参与,集团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互惠互利,政府部门应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政策保障和信息服务,学校与企业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行业组织要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链接,多方参与,共同打造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互惠共赢的发展局面。

(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我国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模式大多为理事会制,理事会享有决策权,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负责完善集团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集团治理能力。理事会下设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常务理事会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执行机构。集团章程是联结集团各办学主体的纽带,理事会与常务理事会根据章程赋予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工作。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应认真梳理各办学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坚持以理顺办学主体间的关系、完善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为核心,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能职责,优化组织结构,搭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架构,引入市场运行机制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各主体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盘活集团化办学活力。

2.增强各办学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明确集团化办学中各办学主体的利益诉求,通过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增强其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动力。第一,企业的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在集团化办学中,可以通过院校以及研究机构提供科学技术研发与服务,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以满足其提升效益及社会声誉的诉求。第二,院校的目的是在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师资及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集团化办学可以依托企业和行业的优势,在上述方面实现共建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第三,行业的利益诉求在于促进院校和本行业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合作。集团化办学应兼顾各方利益,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办学主体的人才培养职能,实现人才共育,尤其是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

3.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集团内广泛开展校企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办学以及股份制办学等模式,校企合力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评价考核体系等,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成果互利共赢,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产业链、岗位链与教学链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充分发挥集团各办学主体在生产技术、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专业人才、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以及自身在区域行业内的优势地位与影响力,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训基地、实习岗位、兼职教师、课程素材等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形成教育资源的动态流动与共享。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集生产与教学、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产业创新与技能竞赛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聚合优质资源,挖掘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优势

通过加强集团内校际交流和校企协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规模效应和组织效应,提升办学和经营的综合效益,努力组建集人才培养、产业开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一流的职业教育集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集团各办学主体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1.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激发办学活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学和人力资源优势,助力企业技术服务与科技研发,积极开展员工培训;企业则要充分利用自身在生产设备与场地、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等工作,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拓宽校企合作广度,建立校企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在校校合作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要帮助和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科研机构应结合院校的发展实际,帮助其提升研发与服务能力,与院校一同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展师资培养、培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最终体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而某一行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是在行业协会这一办学主体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因此,应在章程中明确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和职能,充分强化其在集团化办学的突出地位和主体作用,使其主动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调研,充分了解职业教育集团内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结合现有的行业标准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为某一专业或行业领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

(三)多元融合发展,搭建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

整合集团内人力与资源优势,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根据实训基地生产工艺,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并在集团内共享使用,共同开发教学和培训網络资源,面向其成员单位开放,实现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建设专业教学、学分互认、师资互动、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的统一标准体系,促进集团各办学主体间的互动与交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1.建立互惠共赢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集团各办学主体方之间多以章程或协议等契约形式进行连接,应在此基础上完善互惠共赢运行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政府等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资源的共建共享。集团化办学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各方优势,使教育、科研、培训、社会服务、生产紧密结合,在企业内按照人才培养需求设置教学机制,共建实训车间和开发专业岗位;在院校内对接生产需求,引入企业资源与企业文化,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产品试制基地,使“实训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实习—生产、作品—产品”有效融通。同时,集团化办学要强化院校合作、贯通培养,促进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开展跨区域服务,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增强办学开放力度。

2.建立集团内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要在集团内建设专业教学、学分互认、师资互动、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的统一标准体系,通过统一标准体系的建立,促进集团各办学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满足不同办学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课程、教材等进行统一要求,对于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的逐步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避免资源浪费,也能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建立统一的学分互认和教师互动标准,能够有效化解职业教育集团中不同办学主体的利益冲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建立统一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实现实习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也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的有效衔接。在制定集团内统一标准的同时,企业的深度参与不容忽视,企业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标准要结合企业的意见进行调整,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应充分反映校企双方实际需求,为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更好的渠道。

(四)强化保障机制,优化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

1.完善集团化办学政策引导和支持机制。政府应进一步形成集团化办学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划指导,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成长规律的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等。各地方要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对集团化办学中的体制机制改革、招生招工一体化、培养模式创新等探索实践,要优先给予政策支持,落实好相关的教育、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集团化办学各主体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发展。

2.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多渠道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投入,如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设立专项资金,用以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具备教学、生产、培训等功能的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训系统,建设招生、师资、就业、用工、技术、管理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和共享型教学团队,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

3.健全集团化办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强集团化办学成效评估,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健康优质发展。国家和各省市主管部门要建立对集团化办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从办学模式、规模、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以及办学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尺和评价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激励和引导,设立专项奖励性补助,并将其与集团办学质量评价挂钩,对在集团化办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充分激发集团化办学活力和内驱力。

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要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Z].2015-07-02.

[3]赵忠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机制的现实逻辑及完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8):26-31.

[4]中国职业技术学会.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5]李贺伟,徐涵.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1):21-28.

[6]许跃,郭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92-96.

[7]丁哲学,田佳琦.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路径选择:企业主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04-107.

[8]王继平,胡静雯.区域型职教集团在人才供需中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14):22-28.

[9]新华社.我国已建设职教集团1400余个 近3万家企业参与[EB/OL].(2018-11-08)[2020-01-12].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1/08/content_5338311.htm.

作者:牛彦飞

上一篇:C语言专业教学探讨论文下一篇: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