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5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教育集团,现有8所学校、2个培训就业中心,300多家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在校学生7万多名。24年来,集团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培养39万余名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在集团化办学、标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集团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团职业教育论文 篇1:

建设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集团能有效整合行业企业的职教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职业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平台与路径,为职业人才培养构建立交桥提供渠道与机制,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载体,因此,建设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是2007年经广西商务厅批准、2008年正式成立的广西第一家以行业为背景的职业教育集团。我们按照“行企校联动,内外贸融通,产学研结合,中高职衔接,国内外合作”的思路谋划集团的建设与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广西商务职业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行企校联动

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组成的非经营性非法人组织。在集团中,行业、企业、学校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且要形成“行校企联动”的运行机制,通过构建指导关系、供求关系、支持关系、服务关系,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络,以系统性的思维解决职教集团运行的难题,保证职教集团运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职教集团中,行业为学校提供职业标准、教学建设与改革建议,学校为行业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为企业提供职业工作者。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集团参加了广西国际贸易学会、广西外经贸会计学会等18个行业协会,并在其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通过行业协会与学校的互动,建立起“行企校联动”机制。一是共同组织制订相关行业标准,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行业发展;二是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调研、学术研究;三是承办行业协会的各种活动;四是组织师生参加行业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证,是18个职业资格证的培训点或考点;五是组织学生参加行指委举办的各种职业技能比赛。

校企合作要实现互利共赢,必须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我们的态度是“以服务谋合作,以共享求支持,以帮扶图发展”,充分利用双方的各种资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一是人才培养互动,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实施订单培养;学校为企业培训在岗员工,帮助企业提升员工能力与素质。二是资源共享,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培训课程;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项目、信息等资源。三是指导发展,一方面,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另一方面,学校也组织专家到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指导。

集团内的院校要加强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共享、科研项目共研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结成帮扶对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我院与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结成对口支援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双方领导带队互访,保持密切联系;联合举办新教师培训班;派出专家到广西右江商校开设讲座;接收右江商校教师到我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帮助右江商校申报示范专业及通过教学评估。

二、内外贸融通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聚集的是同一行业的院校及企业,因此集团内的院校是以专业为纽带进行联动的。但是,由此可能带来专业重复建设、相互竞争的问题。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强调内外贸融通,是对职教集团的整体定位,要覆盖内贸和外贸两大范畴,形成商务领域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有利于统筹管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我们对专业设置布点进行分工布局,集团内的院校虽然都设置经贸类专业,但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内贸方向,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外贸方向,并且各院校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重发展不同的专业,培养各种职业岗位的人才,满足内外贸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产学研结合

在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同时,我们注重教研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服务社会”。一是成立东盟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联合会,开展区域经济研究;二是通过教改立项,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十一五”期间,发表论文1060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三是科研立项,多项科研成果服务广西的外经贸行业发展,参与制订《广西烟草产业发展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来宾市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及物流拓展研究》、《河池市黔桂经济走廊发展研究》、《河池市红水河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等,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中高职衔接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十年内建成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而建设职教集团正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必由之路。职教集团应该充分利用所有资源,构建起涵盖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等层次并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一是联合招收“2+3”、“3+2”五年一贯制学生,为中职升高职提供渠道,目前我院与集团内的中职学校已联合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600多人;二是设立函授点,开通自学考试专科、函授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的通道,我院开设了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计算机及应用四个试点专业,与各中职学校合作共建;三是在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探索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士)——专业硕士”职教立交桥,尝试“3(中职)+2(高职)+2(本科)”、“3(高职)+1(本科)”、“3(中职)+2(高职)+2(本科)+2(硕士)”、“3(高职)+1(本科)+2(硕士)”等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的有机衔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国内外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广西的职业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要凸显我们的办学特色,就必须走国际化办学的路子,通过国内外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培养外向型应用人才。

一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为培养外向型人才提供支持。与国外相关院校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互派教师,引进专业课程、师资人才,利用国外院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条件。

二是深入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扩大办学空间。通过与国外院校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组织学生国外就业,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及社会吸引力。

三是灵活建立国内、国外两条途径,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2+0.5+0.5”模式(即2年国内+半年国外+半年国内)、“2+1”模式(即2年国内+1年国外),分段培养,双轨育人;另一方面,与国外院校建立专升本、本硕连读的通道,通过“3+1”、“2+2”、“3+2”等形式,满足学生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目前我院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已建立了专升本、本硕连读的通道。

四是积极培育国内、国外两种文化,营造外向型应用人才的育人环境。建立国际交流论坛,定期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专家到校讲学;国际院校间师生互访,设计集语言学习、文化体验、教育交流、参观游览等于一体的交流项目;与合作院校、国外专家进行学术沟通交流,开展课题合作;学校组织开展具有涉外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具有国际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将国内、国外两种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为学生涉外素质的养成提供保障。

作者:陆耀新 周龙军

集团职业教育论文 篇2: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办好民办职业教育 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贡献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民办教育集团,现有8所学校、2个培训就业中心,300多家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在校学生7万多名。24年来,集团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培养39万余名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在集团化办学、标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做到三个坚持,提高办学水平

(一)坚持集团化办学,提升办学实力

在成员构成上体现多元化。推进产权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以首批国家级示范校中江职校为龙头,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黄许职校、西昌职校、会理职校等多家教育机构,实现产权融合,并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办学。

在治理结构上强化责任制。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制度。

在资源统筹上凸显共享性。统筹各校师资、设备等资源建设重点专业,推动各学校共享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优质课程。

在校企合作上实现大融合。与中国二重等企业合作,投资5亿元,共建蜀徽大酒店和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16个实训基地。

(二)坚持标准化管理,促进内涵发展

大力开展省级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从教育教学、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后勤财务等6方面精心制定并严格实施80个标准、制度。课题成果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形成专著出版发行。

(三)坚持优质化服务,彰显社会效益

优化专业结构,服务转型升级。主动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如中江职校、黄许职校围绕德阳建设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需要,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旅游服务等核心专业群。

创新培训机制,服务民生改善。发挥集团师资、设备优势,为再就业培训和服务“三农”提供技术支撑,为职业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提供优质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

二、追求两个目标,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国家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总体要求,根据《决定》部署,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加强校企一体化办学

共同招生招工。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请学生到学校、企业参观,让学生既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又收到录取通知,实现学校企业“双录取”。

共同培养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实训,实现专业与岗位、教学与生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毕业证与资格证的对接,让学生在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全面发展。

共同研究开发。学校和企业签订科研合作协议,通过合作研发,明确科研攻关方向,激发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与本科职教衔接,提高培养层次。与重点高校和央企合作,努力创办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与中高职衔接,形成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

与普通教育衔接,增强职普互通。在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增加职业启蒙、特色技能课等职教内容,推动职普衔接,实现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学籍互转。

与学历教育衔接,发展继续教育。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大力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社会生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职业培训。

集团职业教育论文 篇3:

在“被需值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由职业教育的宗旨可知,職业教育侧重于专业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因此,在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不断实践过程中“被需值教育”理念得到有效渗透,基于“被需值教育”理念的引导,集体化办学模式取得一定发展成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基于此,就“被需值教育”背景下,如何发挥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以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为例

职业教育集团对职业教育现代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由职业教育教学宗旨与教学发展目标可知,职业教育必须实现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教育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产业实际发展要求,适应于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集体课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改革。就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而言,有效指导了成员院校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营养与检测等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共享。在当今提倡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与科学配置的环境下,现代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力量的有效整合。而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动机制的建立,推动进了校企合作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例如,由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牵头的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与30多家成员单位的紧密结合,推动了职业教育“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体系深化改革,为职业院校提供了多功能实训与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食品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性不高的问题,它以发展“利益共同点”为基础,建立了校企合作双赢格局。例如,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校与成员单位建立了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室,这实现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同时,将生产项目转换为教学载体为实践教学提供服务。由此可见,依托企业、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的职业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被需值”教育,突出与升华“职业”技能宗旨,以及服务泉州地区乃至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强化政策驱动作用,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为促进职业教育集体对职业教育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规范、要求与意见,促进政府、企业与职业教育集团之间的有效沟通,实践教育力量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例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政府通过制定配套鼓励政策与法律规定,引导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提高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参与度。

发挥试点带动作用,基于经验总结进行不断强化。鼓励组织开展相应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经验总结与分析,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供可借鉴性意见。以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可组织开展试点项目,有针对性地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与此同时,完善共享性实训基地、信息共享平台与产学研中心,用以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础设施。此外,在项目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形成系统化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体系,为促进集团内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发挥服务促进作用。注重职业教育集体体制改革,根据社会变革与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如“理事会”、“联席会”以及“董事会”管理决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特色院校管理与教育制度,规范各项工作行为,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各组织间的职责。与此同时,实现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有效连接,为学生升学提供平台。此外,注重与企业的跨区域合作,通过合作进一步认识市场需求,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完善专业建设,同时拓宽学生输送渠道,增强学生就业率,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总而言之,基于“被需值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作用有效发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以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分析了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旨在为职业教育集团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有益指导,促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叶叶

上一篇:高师学前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