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的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对于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熟悉金融风险管理流程,具备金融风险辨识、度量和控制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供需却出现重大缺口。本文从课程特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研究《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进程,阐述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对大学本科金融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业银行中的金融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中的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篇1: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为了将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提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把不同类型数据转换成数字信息,就是数字化的过程,用计算机二进制算法转换信息,将信息实现数字化处理。以往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被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着很大的金融风险隐患,通过数字化,可以将银行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将银行的市场生存能力提高。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我国银行陷入了困境之中,使得不良资产增多,我国缺失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在这次危机之后,商业银行提高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度,进行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与限制,使得数字化进程非常得缓慢,再加上支付手段进行了变革,产生了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线上交易。并且,国内移动银行市场被很多运营商抢占,资产收益、成本差额属于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足够的金融资源,不良资产太多,审批过程太过于复杂,银行提高了对风控的要求,导致产品设计、研发、投产周期都较长。

二、金融活动风险类型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在快速地发展,需要将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活动类型也需要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因素,要想规避这些风险,首先,需要充分了解银行当前的情况,了解银行的金融活动风险,对其风险进行了以下的归类。

(一)由于缺失了社会信用造成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失误,影响金融客户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形象,丢失了商业银行的社会信用,在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就会流失客户量,流失的客户会与其他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从而对商业银行客户规模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银行的经济利益,造成了相应的经济损失。

(二)由于改变货币价值造成的影响

在金融创新活动中,货币价值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活动与金融产品的创新时,可能会调整相应的运行体制,调整完之后,经营方式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利率增加的时候,大多数客户觉得储蓄是一种获取利益的方式,会增加自己的储存量。利率降低的时候,客户就会减少自己的储蓄行为,但是不管客户是哪一种行为,都会改变社会货币流通量,改变货币的价值,从而对金融市场的运行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可以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资金流通是银行的主要职能,为了将资金流通变得更加可靠,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将自身的业务范围扩大,提高自身经济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管理水平之后,可以加快银行转型速度,将运营风险有效地降低,比如,某银行为了迎合市场,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模式,运用了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将银行管理系统的性能大大提高,并且成立了相关的研发部门,研发出新的领域,新的模塊,研发出新的信息技术,让银行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银行的服务质量提高起来。

(二)创新思想

在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也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使用新型科技,再用新型的工具开展辅助工作,不再拥有以往传统的管理思想,对风险展开科学的防范。在转型的过程之中,银行必须要防护数字系统的安全,使用新型的防护系统,不能出现信息泄露的状况,不然会造成相应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还需要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使得金融业务顺利地开展,将金融产品创新出来,对数字化的流程熟练掌握,最后,还要加强员工的思想工作,查出金融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有效降低风险。

(三)增加IT投入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发出了很多高科技,科学技术还取代了部分中介机构的工作职能,这是技术发展的结果,银行自身的工作性质是由他的服务内容所决定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必须要使用先进的科技,借助科技的力量,并且,在应用技术的时候,需要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将金融监管工作得以加强,检查相关金融产品,不合法的金融产品严禁使用,从而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商业银行还需要强化自身制度管理,完善相应的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防范相关市场风险,并且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同时,我国应该将相应的监管制度建立起来,建立起规范合理的监管制度,从而更好地推广金融产品。

(四)完善系统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潜力非常大,要想实现更好的金融管理,必须要拥有比较多的客户数据,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不同的分析,充分结合自身环境条件,时刻掌握银行的资金状态,利用已有数据,分析出结果。将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出来,从而将系统模块得以完善,将银行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比如,某银行整合相关客户服务数据,使用了最先进的处理技术,构建出了相应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并且符合银行经济发展情况,结合以往的客户请求,将服务模板设置出来,将空白模板留出来,如果出现了新的客户请求,给空白模板设置权限,转变为新的服务模板,将系统的性能得以提升,并且还需要接纳第三方机构的建议,优化业务流程,结合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数字化处理渠道提供出来,服务模板由系统匹配,请求由客户自己提交,如果不能够将客户的请求得以解决,可以转向人工渠道,解决相关问题。

四、结语

本篇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了金融活动风险类型,提出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首先,需要将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升,将金融管理思想得以创新,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更好地推广金融产品,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结合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满足客户的需求,将银行的市场生存能力提高,最终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作者:李洁

商业银行中的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篇2: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摘要】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对于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熟悉金融风险管理流程,具备金融风险辨识、度量和控制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供需却出现重大缺口。本文从课程特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研究《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进程,阐述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对大学本科金融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课程特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1.《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特色

《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等特点,形成统计、数学、金融和投资多领域的交叉。《金融风险管理》是基于先前基础课程经济学、金融学、概率与数理统计、会计学、统计学、投资学等知识,是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和融会贯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通过《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原理、方法、技能分析和解决金融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证券、基金、投资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公司金融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2.《金融风险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普遍不足。《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侧重于数理金融方向,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统计学和金融学模型,如VAR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等,对学生金融基础和数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优良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金融和数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做到知识点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其次,偏重于理论模型的学习,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不足。在《金融风险管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受到课程内容和授课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内容往往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相关风险案例的介绍和讨论对学生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点的作用,造成纸上谈兵,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无法真正滿足培养金融风险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最后,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匮乏。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一些技术、方法性的问题比较难以掌握,学生也缺少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优势,开设学习沙龙,上传学习资料和相关案例库,引导学生利用相关实验教学软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目前《金融风险管理》教学缺乏和急需的。

3.《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因地制宜选取教材。目前,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不同,相应的各个学校对于教材的选择应结合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教材大致可分为介绍相关基础理论和案例为主以及侧重数理分析和模型构建两个方面,对于大部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普遍适用前一种教材,而对于数理基础较好并且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则更适用于选用数理分析较为全面的教材。此外,教材的选用还应注重其实践性和前沿性,紧随国情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逐渐摒弃课堂授课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式的参与式教学,添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式学习环节,除了“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外,应尽快引入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模式,以期用多变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作为课堂延伸教学,为了弥补理论教学内容的滞后,应格外注重案例库的更新,选取时事热点内容,使学生接触到该领域最新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丰富的实践经验。

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在确定学生课程成绩时,不能仅依靠期末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还要加大平时成绩考核的比重,丰富课程考核形式,结合课堂情况、案例分析报告、实验作业等进行综合考察,以全面衡量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对于期末卷面的题型设计,也要体现多样化的特征,注重难易搭配以及具体案例的分析,以期达到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培养金融风险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丞.《金融风险管理》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

[2]位华.金融风险管理创新课程建设思考[J].科教文汇.2013(7)

[3]彭伟.金融风险管理案例互联网教学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

作者:刘煜

商业银行中的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篇3:

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创新与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的传统金融业务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金融风险不断出现,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显著增强。文章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策略与方法,金融创新与金融问题的防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找到传统金融业务转型的方向和策略,找到金融创新的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金融创新;策略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55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丰富与发展,商业银行中的传统金融业务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金融风险不断出现,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显著增强。有效规避和化解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和运营发展的根基,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商业银行中的传统金融业务尽管面临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冲击和挑战,然而传统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仍然具备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务变革,也是未来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变革的有效切入点和抓手。[1]

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风险管控与策略研究,是落实商业银行系统改革的重要举措,被认为能够有效推进与金融业务相关的后台业务及银行管理机制的系统变革。“十二五”以来,国内商业银行面向传统金融业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尝试,且卓有成效。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在商业银行目前的传统金融业务仍然存在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些风险长期来看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与稳定,还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预期与战略决策。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是一个普遍问题,在西方商业银行业中也较为显著。另外,这种金融风险的凸显和加剧也囿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有属性和管理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内的股份制银行,在新时期的金融业务风险管控面临着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也成为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管理与变革的困难所在。

2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与问题

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是金融系统中重要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的作用不断加强。资本市场一方面通过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将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效益挂钩,有效分散了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市场信息不对称和盲目投资等行为。[2]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披露信息的成本较高,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对有限。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特点显著,复杂性、隐蔽性、金融风险边界的模糊性以及主权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风险观念错位,长期以来成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的难题。

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与创新有赖于商业银行的机制改革与创新。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完善风险等级的量化评估机制,完备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精准的量化交易系统能够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进行理性评估,制度性地规避金融风险。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不仅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相对成熟的市场信息,也能促使上市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这在客观上为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提供了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商業银行的风险管控创新,需要金融领域持续加强金融监管的审核机制,抑制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本投机现象。商业银行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创新从自身的经营目标出发,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与金融市场本身的约束结合起来,致力于平衡自身的经营目标与金融市场的监管。然而金融风险的管控和监管并不意味着取代市场调节,相反强化了金融机构的微观经济基础,更能够促进市场竞争的有序和竞争层次的升级,金融风险监管的创新也能够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

3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策略与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对传统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商业银行应当有针对性地推出金融风险管控的措施。如分散资金的来源和渠道,提高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在资产变现的渠道上保持畅通。商业银行要准确评估资产负债,要能够精准度量长期贷出、短期借进的风险,能够为保持赢利和控制风险提前预备计划。作为商业银行还要能够及时注销不良资产与贷款的损失,能够通过有效的金融资产组合来缓冲风险。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的大宗金融交易要能够有效控制在风险上限的框架内,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商业银行也需要通过必要的资产公示和清算制度,保证投融资的透明,建立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的信任。

市场经济和金融环境本身具备外部性,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要时刻保持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的洞察与潜在金融风险的敏锐。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资本的充足性,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者,要时刻保证用于缓冲金融风险的资本储量是充足的。[3]商业银行为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还要建立对金融资产质量进行有效的甄别的方法和机制,对于不良金融资产要及时通过金融手段进行改善或处置。

金融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金融交易的时空阻力和成本,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也能够催生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风险的管控和创新需要切实的金融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当致力于保护金融技术的创新与知识产权,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也应该持续增加资金投入,用于金融科技的创新与研发。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未来金融风险的管控与纾解,需要遵循西方发达国家的惯例,建立金融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引起从业人员的警觉,化解金融风险。

在“十三五”期间,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需要面向“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进行海外投资,今天的国际战略投资应该从西方的丰富实践中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要,妥善保护国有资产,科学比较西方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和机制,制定适合中国的独立、完备的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和机制。

4金融创新与新金融风险的防范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是指金融领域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资产和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本身的创新,都在金融创新的范畴内。这也为金融风险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创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面向传统金融业务的系统性风险。因为金融创新的增多实质上带来了金融实体和金融产品之间更密切的关联,这种强关联的出现容易诱发商业银行系统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当一种金融产品和银行分支出现问题后,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极易造成金融资产价格的失真,从而放大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往往诱发金融危机。

其次,金融创新冲破了金融机构对于传统金融业务的垄断,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日趋同质化,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样势必导致商业银行不断尝试涉足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4]

可见,金融创新在为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因此在进行积极的金融创新的同时,要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作为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业务的主体,在面临金融创新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的同时,要能够有效跟进金融监管,同时建立属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清算与账目检查机制,依照法律、法规和一定的程序,遵循国际惯例,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等环节入手,建立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主体的金融业务风险保障制度,健全法规体系,在法律的框架内建立各项具体的监管机制。同时处在复杂国际金融环境中的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加强与世界上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金融主体的合作,与国外探索金融衍生品的商业银行签订市场信息互享的谅解备忘录,积极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达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5]

在商业银行内部还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防控风险的机制,组建由董事会与风险管理机构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明晰的职能划分,对于业务开展和规划具备明确而严格的审批与授权制度,对于越权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处罚。同时要不断强化信息的公开透明,便于接受企业和投资者的监督,独立、安全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将所有业务活动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对统计信息做到分层明晰,在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的框架内进行最大限度的公开。

参考文献:

[1] 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2] 陈忠阳金融风险的性质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0(38):2-8

[3] 张晓琴,冯莉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J].商业研究,2005(10).

[4] 范辛亭现代金融風险管理中的几个难点[J].中国软科学,2000(10):47-51

[5] 张世英,李汉东,樊智金融风险的持续性及其规避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5):31-36

作者:王晓光

上一篇:专业人才培养下的经济统计论文下一篇:经济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