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协调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数据为样本,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变化规律、由中度失调向勉强协调的发展水平演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民经济协调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协调分析论文 篇1:

县级区域水资源协调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文章以广西宾阳县为例,对该区域进行水资源协调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地理条件等要素,将研究区域分成三个子区,分别开展水资源现状分析、远景期水资源需求预测、以及水资源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宾阳县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逐年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部门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提高生活水的重复利用,同时要加大投资力度,新建蓄水工程;增加引水量,适当加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 协调 预测 平衡分析 宾阳县

Water Resources Balance Analysis Approach in County

——Take Binyang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CHEN Yihang[1], LIAO Ting[2], LI Na[3], QU Siyao[4]

([1] Nanning Water Resources Bureau, Nanning, Guangxi 530001;

[2]Nanning Irrigation St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1;

[3] Hubei Water Resources Design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64;

[4] Hubei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70)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coordinate, forecast, balance analysis, Binyang

1 宾阳县概况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南,东经108€?2′至109€?5′,北纬22€?4′至23€?7′,地属桂中旱片,是广西商品粮基地县和粮食调出县。全县辖15个镇1个乡,国土总面积2314.31km2。2008年年底全县总人口102.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94万人,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全县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3.42亿元,工业增加值24.17亿元,财政收入5.02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32.61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7元,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965元。

宾阳县地处桂中旱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37mm,全县河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7条,分属红水河和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全县境内流域面积2314.31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0.20亿m3,人均水资源量1972 m3,按联合国提出的人均水资源标准,属中度缺水。全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23座,总集雨面积547.22km2,总库容3.18亿m3,总有效库容2.11亿m3。现有小塘库918座,总库容1068.19万m3,有效库容933.5万m3。2008年灌溉面积66.2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1.02万亩,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85%,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9.9%。

本文将在对宾阳县水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水资源预测分析及供需平衡分析,以实现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①与可持续协调发展。②③

2 研究区域划分

按照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一致性要求,利用已有的各种区划的成果,兼顾乡村行政区界,将宾阳县分成3个水资源协调分析研究区域。

区域Ⅰ—西南部低山水源区。该区主要包括思陇镇全镇、陈平乡全乡27个村委,以及新桥镇民范1个村委,宾州镇河田、中兴、南山、德明、碗窑等6个村委,武陵镇六蒙、三军、四才3个村委,甘棠镇洪信、六律、八德、那河、邓村、那冷6个村委,共计43个村委。

区域Ⅱ—中部平原半丘陵自流灌溉区。该区主要包括新桥镇16个村委,宾州镇27个村委,大桥镇全镇17个村委,武陵镇全镇14个村委,黎塘镇全镇16个村委,王灵镇全镇8个村委,古辣镇全镇11个村委,中华镇全镇7个村委,甘棠镇9个村委,露圩镇全镇7个村委,新圩镇全镇7个村委,共计139个村委。

区域Ⅲ—东北部丘陵提水灌溉区。该区主要包括邹圩镇全镇15个村委,和吉镇全镇9个村委,洋桥镇全镇9个村委共计33个村委。

3 水资源现状分析

本文中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和湖泊水,地下水为附存于潜水位以下含水层的水量,由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以河川径流、潜水蒸发和深层越流排泄。因此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故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直接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而应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

3.1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为降雨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河川基流量之和。其中河川基流量主要是由水库、渠道的侧渗及大面积的降雨入渗在枯水季节由地下水排泄补给形成地表径流。补给的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份。

3.2 地下水资源量

按照全国和珠江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纲要求,宾阳县只进行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不要求计算开采量。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宾阳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报告》,宾阳县属山丘区,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为4.47亿m3,地下水资源量模数19.3万m3/km2。

根据《宾阳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报告》,Ⅰ区和Ⅲ区可利用水资源量按水资源总量的40%进行计算,Ⅱ区是宾阳县的人口密集区、粮食主产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按水资源总量的45%进行计算。Ⅰ区也是Ⅱ区的主要水源区,三座中型水库清平、桃源、六佑水库的主要集雨面积都位于Ⅰ区。从Ⅰ区汇入Ⅱ区的水量,多年平均16980万m3,P=50%年引水量16650万m3,P=75%年引水量15360万m3,P=95%年引水量12690万m3。

流入宾阳县的河流客水主要是发源于上林县的狮螺江及清水河,狮螺江流经宾阳县的新圩镇,在邹圩镇汇入清水河,狮螺江正常流量3.0m3/s,枯水流量2.0 m3/s,可利用量1.0 m3/s;清水河正常流量35.7m3/s,枯水流量16.4 m3/s,可利用量5.0 m3/s。流入宾阳县的渠道客水主要通过五化干渠及枫江坝,多年平均引水量4000万m3,P=50%年引水量3900万m3,P=75%年引水量3600万m3,P=95%年引水量3000万m3。

表1宾阳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单位:万m3)

4 水资源需求预测

根据宾阳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20中长期规划,宾阳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8‰以内,因此本次规划按人口自然增长率8‰预测各水平年人口;根据近几年宾阳县国民经济增长率及社会发展需要,预测2008-2020年期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8%;根据宾阳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近几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预测2008-2020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2%。

根据上述基本参数,预测2015年宾阳县用水水平:人均生活用水量105L/(人·d),牲畜34L/(头·d),工业200m3/万元,水稻灌溉净定额P=50%,559m3/亩,P=75%,605m3/亩,P=95%,677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Ⅰ区0.39,Ⅱ区0.49,Ⅲ区0.6,水浇地120 m3/亩,菜地290m3/亩,鱼塘补水230 m3/亩。

预测2020年宾阳县用水水平:人均生活用水量120L/(人·d),牲畜34L/(头·d),工业180m3/万元,水稻灌溉净定额P=50%,564m3/亩,P=75%,609m3/亩,P=95%,682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Ⅰ区0.61,Ⅱ区0.58,Ⅲ区0.60,水浇地120 m3/亩,菜地290m3/亩,鱼塘补水200 m3/亩。

表22015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结果(单位:万m3)

表32020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结果(单位:万m3)

5 水资源平衡分析

经水量平衡分析,宾阳县水资源紧缺,预期远景枯水年缺水量较大。由于Ⅱ区和Ⅲ区是宾阳县的粮食主产区,Ⅱ区是宾阳县的人口密集区,经济、生活发展水平较高,全县工业基本都集中在该区域,同时该区的宾州镇、黎塘镇、新桥镇、新圩镇、王灵镇灌溉面积发展潜力较大,同时宾州镇、黎塘镇、新圩镇也是缺水十分严重的镇乡,因此规划在2010-2015年期间首先实施Ⅱ区的宾州镇、黎塘镇、新桥镇、新圩镇、王灵镇农田水利建设。Ⅲ区作为宾阳县的粮食主产区,也是宾阳县有名的石灰岩喀斯特地区,覆盖层薄,渗漏水量大,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低,水库供水能力严重不足,该区灌溉面积大部分是电灌站从流经该区的清水河提水灌溉,由于电灌站机组老化严重,渠道输水损失率高,造成该区缺水严重,灌溉面积萎缩严重,同时该区的邹圩、和吉、洋桥三个镇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大,因此在2010年-2015年期间首先实施Ⅲ区农田水利建设。

随着水利工程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供水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宾阳县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林牧渔、生态与环境用水量的需求。但是,从发展来看,宾阳县未来还需要大力建设水源工程,特别是清平水库补水工程,陈平江引水工程,清水河提水工程等骨干水源工程。

表42015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表(单位:万m3)

表52020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表(单位:万m3)

6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的发展,在规划的近、远期,各水平年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步增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存在一定阻碍因素。④但是通过做好水源工程及渠道防渗配套工程建设,使得可供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均有所提高,基本保证宾阳县在规划的各水平年做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因此只要能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不存在缺水现象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用水定额也在逐步增长,需水量不断扩大,到时候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逐年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发展,还要紧紧依靠节约用水,政府部门要大力提倡、推广居民使用节水器具,提高生活水的重复利用;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固病险水库、塘坝,增加蓄水量,对用水紧张、有条件的区域还要新建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维修拦河、拦江堰坝,增加引水量,新建灌溉泵站。对于地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经过论证后还要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协调。⑤

注释

①王顺久,侯玉.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水利发展研究,2002.2(9):9-11.

②李湘姣.广东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分析[J].人民珠江,2004(5):8-10.

③傅冬绵.关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8(4):15-18.

④冯耀龙,韩文秀,王宏江,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2003(2):133-138.

⑤谭少华.我国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协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2):47-5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陈一行 廖婷 李娜 瞿思尧

国民经济协调分析论文 篇2:

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评价与预测研究

摘要: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数据为样本,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变化规律、由中度失调向勉强协调的发展水平演化。同时根据2007-2018年耦合协调度的计算结果,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p,d,q)对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22年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到初级协调阶段,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有所上升。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ARIMA模型;船舶工业

一、引言

船舶工业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产业,主要为海洋开发、运输以及国防装备等提供载体支持,属于技术、资本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总装制造业。在世界航运市场需求低迷、我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船企盈利困难等经济形势下,我国船舶工业围绕产业政策,不断加大产业深度融合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下,研究其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对船舶工业产业结构有序优化和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对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的前提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具有可获得性及代表性。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选取了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21个指标,具体见表1。

本文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数据的采集区间为2007-2018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科技统计公报等,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回归估计等方法补齐。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1.对各指标运用极差变化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消除量纲带来的误差。

2.运用熵权法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其中,。

3.算第j项指标的熵权wj: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1.计算各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

本文以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基础,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1,2;u1,u2分别表示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yij为第i个产业系统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即功效系数;wij为第i个产业系统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值。

2.计算耦合度

耦合度用来反映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耦合度,其取值区间为[0,1],C值越大,说明不同系统之间的有序程度越高;反之则有序程度越低。

3.计算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度的值反映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分别为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的待定系数,由于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对两业融合程度的贡献度相当,α,β的取值均为0.5。D值越大,说明不同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越好。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三、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根据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及指标权重,对2007-2018年两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评价结果分析如下:

(一)自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0903292增长到0.8947832,其综合发展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船舶工业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144612增长到0.606183,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发展也较为稳定,但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船舶工业的發展速度还是较为缓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从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比来看,2007-2012年船舶工业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处于发展的滞后阶段,说明该时期船舶工业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船舶工业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的贡献较大;2013-2018年国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于船舶工业,出现了船舶工业发展滞后的现象,说明该阶段由于船舶工业的滞后发展导致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受到制约。从整个研究阶段来看,两者协调发展关系存在一方处于滞后型,没有出现同步型的情形,导致两者未能达到高度协调发展的水平。

(二)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度C总体较为稳定,总体在0.5左右,表明两者之间属于中度耦合程度,处于耦合发展的初期阶段,还需要不断优化船舶工业产业结构,增强其与国民经济的耦合程度。

(三)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除了2016年和2018年有所下降外,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耦合协调情况由中度失调水平达到了勉强协调的水平,说明两者的相互作用越发明显,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达到有序协调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四、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的预测

(一)ARIMA(p,d,q)模型

ARIMA(p,d,q)模型实质就是差分运算与ARMA模型的组合,对于非平稳序列yt经过d次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则yt是d阶单整序列。令,wt为平稳序列,然后对wt建立ARMA(p,q)模型:。式中,p为自回归模型的阶数,q为移动平均模型的阶数,d为差分次数。

(二)ARIMA(p,d,q)模型在耦合协调度预测中的应用

1.序列平稳性检验。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2007-2018年我国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t统计量的值为-4.82301,小于给定检验水平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包含单位根”的原假设,原序列视为平稳序列,差分次数d=0。

2.确定p、q的值,建立ARIMA(p,0,q)模型。对上述平稳序列进行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分析,由PACF和ACF初步确定p为1,q为1。然后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最终确定Dt模型为ARIMA(1,0,0)。

3.参数估计与检验。利用spss对ARIMA(1,0,0)模型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从结果可以看出,R的平方达到0.898,拟合程度较好,AR的系数为0.842,显著性水平小于0.01。预测模型为:Dt=0.842Dt-1+et。

估计的模型是否合适还需要判断其残差序列是否满足白噪声序列,如果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那么模型是合适的,如果不是白噪声序列,就需要对模型进行调整。运用自相关图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检验可知,残差序列的ACF和PACF值均处于5%的置信区间内,不存在相关性,所以模型的残差序列属于白噪声序列,可用上述模型来预测。ARIMA(1,0,0)模型对我国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预测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看出2019-2022年两者耦合协调度始终处于上升趋势,预测的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626175,相比2018年的耦合协调度的值来说增长了13.7%,预测到2022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上升为初级协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有所增长,主要原因是 “十三五”期间《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有效实施以及船舶产业结构调整。

五、结论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ARIMA模型对我国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变化规律、由中度失調向勉强协调的发展水平演化;从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对比来看,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出现同步型,两者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从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预测来看,我国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水平上升到初级协调阶段。

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制约了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针对上述问题,建议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建立风险投资和融资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模式,帮助船企缓解资金压力,解决中小船企融资难的问题;提升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优化船舶工业的产业链结构,明确其产业定位以及制定有效的船企淘汰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治国,陈俭,杜金华.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20,(1):9-20.

[2]徐小峰,刘家国,郝俊.船舶工业与经济系统融合程度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7,(1):140-146.

[3]李晓萍,王淑芹,周清.船舶工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评价及预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6):19-26.

[4]孙敬水.计量经济学(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5]李根,张光明,刘家国.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中国造船,2017,(58):170-182.

科研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1283);南通市热点课题(RL1945)。

作者简介:

罗清(1986—),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作者:罗清?夏慧玲?吴晶晶

国民经济协调分析论文 篇3:

试论硕士研究生毕业合理流向问题

[摘要]实践证明,“双向选择”与传统的计划分配相比,更能体现出它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使研究生教育既能紧贴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又促进了培养单位的教学改革,增强了研究生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新的分配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向问题,就有必要认真分析探讨,以使毕业研究生从整体上更好地服务于满足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合理流向 政策

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教委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分配制度进行了“计划分配”转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分配制度的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双向选择”与传统的计划分配相比,更能体现出它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使研究生教育既能紧贴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又促进了培养单位的教学改革,增强了研究生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新的分配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认识并逐步加以解决。如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向问题,就有必要认真分析探讨,以使毕业研究生从整体上更好地服务于满足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关于毕业研究生的流向

近几年,我国对研究生的分配就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变了过去的统包统配的分配体制,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中介,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直接进行“双向选择”。这一改革,使培养研究生与社会需求日趋紧密地联系起来,既促进了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培养工作,又较好地满足了国家用人的要求。但近几年,在“特区热”、“沿海热”的冲击下,内地大批人才涌向“特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据了解,这种现象不是某一学校的特有现象,而是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分配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生的知识层次相对较高,专业特点较明显,是国家急需的科技骨干。照此下去,高知识结构劳动力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将出现地区、行业布局上的不合理流向问题,使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知识结构人才匮缺,将使内地的重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高等教育以及基层单位因人才匮缺而缺乏发展后劲,从而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带来影响。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研究生毕业流向不平衡的客观基础原因。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内地与之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吸引人才上势必在积极性、政策、渠道等方面形成差距,致使近几年来,毕业生流向一般都过分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较少,就连这些地区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千方百计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着眼,形成这种局面就构成了不合理的流动。

2.新的分配制度和办法尚需完善,全国人才市场发育不均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人才市场尚未建立起来。在计划管理制度上,缺乏有力的宏观调配手段;在政策方面,吸引知识分子在中西部地区,在基层单位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政策不系统、影响小,落实工作跟不上。致使毕业研究生忧心忡忡,使合理流向受到制约。

3.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尚需加强。过去,毕业研究生择业比较注重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单位的知名度,考虑较多的是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成才环境,以及专业是否对口,能否发挥专业特长等。近年来社会上盛行的“全民经商”的风气和“无商不富”的现象对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对毕业班同学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至在毕业研究生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向“钱”看的现象。一些研究生注重眼前利益,注重工作的物质条件,不愿到艰苦但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因此,去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的研究生就日趋减少,这也是形成毕业研究生不合理流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业研究生分配合理流向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科学合理输送人才、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对此,我们不仅要分析其原因,还要就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关于促使毕业研究生流向逐步合理的对策

1.强化国家培养和分配研究生的宏观调控职能

(1)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宏观调控。在加强对市场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基础上,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及其规律对高知识结构劳动力的需求进行分地区、分专业的预测,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做好按需招生,按需培养,实现毕业研究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对毕业研究生的分配,要做到总体平衡和布局上的均衡协调。对出现的严重不平衡和不均衡问题,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如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引导毕业生的流向,使重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高校师资配备得到加强。培养单位要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在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之后,其余毕业研究生均可纳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内进行分配。切实做到国家调控能够保重点,保总体合理。

2.制定和完善促进全理流向的政策

(1)通过完善加强计划调控手段,在研究生招生培养范围内,可在国家计划部分内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以及国防建设、高科技、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等方面专业的需求,充分考虑少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定向培养,以确定合理的服务范围,为合理的流向打下基础。这部分仍要基本实行统招统分。还可相对加大计划外部分,开通自费招生,这部分人由用人单位和研究生自己承担学费,毕业后亦可实行有偿分配,可侧重于应用类、技术类等适应性较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商品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对委培生的培养专业范围应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而定,但基本应以工科、应用性、技术性专业为主。这样适当分工、互相协作,既能保证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又能满足当前社会市场急需,保证用人单位有专业后备力量,其结构比较完整合理。同时对研究生可以产生激励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转变择业取向,以求培养出更多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制定与完善鼓励研究生到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就业的政策。如国家任务招生计划的毕业生,原则上由国家负责安排分配,实行“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毕业生分配方案;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按合同分配;自筹经费者(包括自费生)“自主择业”。国家教委直属院校的研究生面向全国分配;中央各部委所属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主要面向本系统、本行业分配;地方所属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由地方自行分配。对来自边远地区的研究生分配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以及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方针和原则。

3.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其思想态度,鼓励到艰苦的地方去挑重担,锻炼自己,走上成才之路,使更多的毕业研究生到祖国中西部地区,到基层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西部地区、为基层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通过加强国家必要的调控力度,制定完善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基层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下功夫做好毕业研究生的思想工作等等,毕业研究生合理流向问题肯定会逐步得到解决,毕业研究生定将在四化建設的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作者:周洁敏

上一篇:法律援助立法探讨论文下一篇:电子职业技能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