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农业节水分析论文

2022-04-16

生态农业是一种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它也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系统。国外从70年代开始发展这种新型农业。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外生态农业节水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外生态农业节水分析论文 篇1: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通过搜集大量文献材料,综述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概念以及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内涵、特征等基本信息,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现状,运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理论与原则知识,提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研究思路,并展望了其应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园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种新型产业,它将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与生态休闲旅游结合起来。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景观的生态设计,提供了参与玩赏、休闲娱乐、度假等游憩类功能,不但提升了园区自身的景观效果,满足了市民迫切希望回归自然生态环境的心理需要,同时还净化了环境状况,充当生态庇护的屏障,对维系自然生态平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概念

随着农业产业化高速发展,其生产性功能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在发展,要求把发展粮食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进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乡土农业文化,其渠道是人工生态设计工程,将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能源资源的有效合理运用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形成有利于经济与生态关系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统一。

观光农业的本质理论是指在完全发掘具有旅游价值意义的农业资源和当地乡土农产品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原理、农业产业生产、艺术手法加工综合运用并使游客参与且融于其内的一种观光旅游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旅游活动。

生态环保意识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核心理论,其建设无论从景观规划、农业资源还是农产品开发等任一角度入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环保意识均为其首要前提。

由丰富的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理论与农业发展生态原理所组成的生态性是农业生态观光园迄今为止最大的特征。果林园蔬、动物植物所赖以生存的方寸土地、水域均与其共同维护着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护意识被贯穿于园区内的游客们的观光旅行的始终,这也为实现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多样性、动植物的丰富多样性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最终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农业观光园为达到景观多样性,必须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以满足其本质要求。置身于农业观光园中,游客不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憩活动,更可以亲自置身于农业劳作活动中,比如品尝自主采摘的新鲜水果,与农业劳作者进行农业技术交流,还可以于旅行途中欣赏乡土文化、体验风俗民情等。

2国内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研究

2.1国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研究 发展农业观光功能最早的区域是欧洲,如家庭农作园、休闲度假农场、农业生态参观园等多种类型。国外对观光农业的旅游研究探讨中主要有以下2种看法:一是认为观光农业产业归根结底就是属于乡土村落旅游的一个奇特分支,认为其本质为附属于乡土村落旅游的;二是认为观光农业产业就等同于乡土村落旅游产业一。然而大多数群众与学者较为认同第一类观点,所以乡村产业研究领域及大部分涵盖了观光农业旅游产业的研究。

2.2国内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研究 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是以自主开发性为主导,在市场先行、管理落后的國情状态下,农业生态观光产业整体规划建设依然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即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部分资源环境、生态物种多样性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物种保护所下达的文件缺乏科学指导且没有按照规划效益下落到具体实处,所以多数农业观光产业依然为农民在没有整体科学规划与合理地管理、制约与指导的状态下所进行自主随意开发。由此可得,生态资源破坏严重、农村地域文化特色流失、科学规划和理性缺失以及景观规划形式严重不合理等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存在于我国多数农业生态观光产业中。

3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与原则

3.1生态规划的理论

3.1.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景观的格局、功能作用和动态特性以及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结构包括廊道和机制以及在不同尺度上这些机构结构组成部分的不同分配,如数量、空间、大小、边缘带及版块以表达其各式各样的结构体系特质。

3.1.2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深入保护、综合开发、高效利用为前提,以提高农业园中对于生态观光的各行各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通过降低成本中维护设施费用部分且对于园区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来带动其生态效益与生产效益为目的,且实现农业园中的生态可持续增长政策为生态观光农业园的最终本质。

3.2生态规划的原则

3.2.1突出地域性原则。大力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模式,对创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充分发扬其地域特色文化以对游客造成巨大吸引力,从而延长游客游览兴趣与驻足观赏时间,是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形成开放包容且与时俱进同力发展的旅游模式。

3.2.2景观多元化原则。园区自身为游客提供亲自感受劳作快乐的娱乐项目,对远道而来的城市游客提供设施,满足城市游客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是大众旅游和游乐园娱乐的两大不同之处。同时生态农业园内拥有丰富的四季景观,景观与体验活动也富有不同的主题和变化,发展应时时蔬花果产业以满足生产、示范、观光等多种多样的农业生态产业园的功能设施建设。

3.2.3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维持维续生态物种的多样性成为其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前提。如采取高低错落种植植被、选用四季植物、采用轮作方法对园区内农业作物进行耕种,以及运用防护林来确保景色丰富、四季常青、拓宽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4.1生态农业观光园植物设计的研究

4.1.1植物种类的选择。通过整体结合景观园区内景观设计生态设施的要求,调查植物种类、种植情况以及生长发展等趋势,确定需长期种植保留的植物,运用生态学研究方法方式,对农业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中植物规划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与改造,因地制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出台严格景观规划设计条例,以最大程度地维护植物周边环境的整体性。

4.1.2植物的生态设计研究。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列为首要解决问题,例如应强烈避免水葫芦这类水生植物的形成与繁衍,虽其具有强大去污作用,但其繁殖能力巨大,极易导致水面封闭,水体含氧量急剧下降,从而衍生生态失衡这种重大棘手问题。而位于沿街道路两侧的植物,在对其景观设计上应以绿色生态功能设计与丰富观赏效果两者相结合的设计为主。并且为了构成合理适当的植物种植景观结构,在创造良好丰富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满足游客强烈的视觉享受,因此,在植物种植种类选择中应首先考虑具有较强耐破坏、耐践踏、韧性较高且适宜粗放管理的草种植物种类。

4.2生态农业观光园地形设计的研究

4.2.1对原有地形的合理利用。尊重原場地自然历史发展轨迹,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充分资源利用与保护,使其与人为设计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最合理、科学、具有规划意义的整体和谐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园区的自然风貌。

4.2.2地形的景观生态设计研究。应注意地形对导游与游客游览路线与交通速度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因此在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设计的同时,应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势对旅行线路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园区小汀步的和谐与合理度,并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游览需求,进行更为人性化的道路设计,在满足游客视觉享受的同时,使游客行驶过程更为顺畅,给游客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受与亲切感。

同时,对地形地势的创造还应利用不同的结构方式与规划线外的合理空间。例如,缓面地形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游客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舒适度,陡而险峭的地形则可以为游客带来强劲的刺激感,以增加景观环境游览中所带来的丰富娱乐性。通过对地形地势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最大程度地还原大自然所应带给游客的娱乐性。

4.3生态农业观光园道路设计的研究

4.3.1合理的道路体系。在最大限度上,尊重市民游客,尊重绿色自然,进行最为人性化、规划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最大程度服务于人民群众。

4.3.2生态道路的设计研究。

4.3.2.1透水性混凝土路面。透水性的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的铺装原料,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它具有透气、透水、抗压能力强等特点,不仅有利于降雨之后水资源的下渗,而且可以增加地表的透水透气性,对于调节都市地表的温度和湿度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保的高质量园林需求,又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条件。

4.3.2.2铺鹅卵石/碎石路面。一般公园小路多铺设鹅卵石和碎石,其透气性较强,不生长杂乱的野草,比较适宜使用在人行道边很难绿化的裸露地面、房屋周边等,这种鹅卵石碎石路面能让人们感受到天然朴实的村落气息,非常适合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景观气氛。

4.4生态农业观光园水体设计的研究

4.4.1景观水体的生态设计研究。在园区的景观水体设计中,硬式驳岸是最普遍的样式,然而这种硬式驳岸透气透水性不够好,它硬生生地分开了水中的植物和岸上的环境,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景观效果也没有发挥出作用。与此相反,由于具有高强度的通透性,以绿色环保原料为基础的生态驳岸不仅具有丰富的产业形势,同时具备打造水体景观的前提条件,以实现水陆合一的生态要求。

4.4.2农业用水的生态研究。目前,国内农业产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浇灌方式主要是漫灌。高效生态的浇灌技术是节水灌溉技术,浇灌用水可以得到有效合理的运用,并能充分地节约水资源和生产成本,对生态、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中泥土的营养元素的缺失不仅致使泥土的肥力下降,更可能引发地下用水的破坏与污染,还可能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5展望

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项综合了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生态发展样式,具有广阔的前景,且生态农业观光园研究领域综合了生态、农业产业、景观、观光等多个学科范围。总体来讲,生态观光农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社会以及新理论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园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承载,许多方面有待深入探讨。随着绿色农业生态产业园在我国的强势发展,其势必带动我国与生态农业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形成更为丰富完善的理论体系,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生产力及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胜永 李彤彤 吴晗 张天颖

国外生态农业节水分析论文 篇2:

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是一种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它也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系统。国外从70年代开始发展这种新型农业。我国引入生态农业概念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建立了县、乡、村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共200多个,从1994年起,我国开展了5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建设。有识之士认为——

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仅淮河流域因农田大气污染累计损失就超过1.7亿元。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而农产品的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农业部对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重点区域被监测的家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率达到18.5%。2001年”春节”、”五一”期间,农业部对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的污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蔬菜、水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并有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发生。部分地区农药超标现象还比较严重。

近年来,为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我国在大中城市周围相继建立了一批“莱蓝子”工程,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粪便、粪水等废弃物。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如此多的禽畜粪便,不仅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导致了水体的污染。此外,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时节,大量剩余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最终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烟雾弥漫,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有时还引起交通事故和飞机航班延误,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为此,有识之士认为,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势在必行。生态农业是一种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它也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系统。国外从70年代开始发展这种新型农业。有关专家认为,生态农业有多种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科技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的三种模式

生态农业的发展一般有这样几种模式:

一是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型模式。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同时并存着多种生物,它们通过一条条食物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如利用作物秸秆作饲料养猪,猪粪养蛆,蛆。畏鸡,鸡粪施于作物,在这循环中,废弃物被合理利用,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食物链组织生产的还有作物—畜牧一沼气循环;作物一食用菌循环等。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互制约,即一个物种对另一物种相克或捕食的天敌关系,还可人为地调节生物种群,达到降低害虫、杂草及病菌对作物危害的作用,如利用赤眼蜂对付玉米螟,杀螟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

二是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根据生物群落生长的时空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组织农业生产,是生态农业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这各模式,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并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如为了让农副业生产向空间或地下多层次发展,可在田间实行高秆、矮秆作物搭配种植,同时在田间的沟、渠、过道的空间搭设棚架,栽种葡萄、云豆等爬蔓作物;或可在温室、蔬菜大棚、专业化生产工厂里,采用普通栽培、无土栽培等方法,进行多层次生产;还可将种植植物和动物养殖搭配起来等。在时间演替上,可采用间作方式,在同一土地上种植成熟期不同的作用,以充分利用资源。

三是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为了繁衍生息,必须随时随地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同时环境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也得到某些补给,以恢复元气和活力。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受到生物影响而改变了的环境又对生物产生出新的影响。如果不顾这个规律,过度开发,只顾索取,不给回报,便会使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所以生态农业必须通过合理耕作、种养结合来调节控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和无机相结合,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促进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

生态治理刻不容缓

我国引入生态农业概念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建立了县、乡、村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共200多个,从1994年起,我国开展了5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建设。迄今为止,这些县已经完成了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农业经济结构开始趋向合理,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提高。几年来,这些生态试点县共投入资金60多亿元,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37亿元。同时,还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有资料统计显示,51个试点县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比试点前减少了30.2%和34.5%,森林覆盖面积平均提高3.7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步伐,西部一些省份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如2001年3月间,联合国同中国签署兴建宁夏节水生态农业项目。为实施这一项目,联合国开发署投入170万美元,宁夏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投入200万美元。而新疆吐鲁番也将兴建第一座沙漠生态公园,这座沙漠公园总面积达54平方公里,总投资将达3370万元人民币。

作者:陈小林 肖 亮

国外生态农业节水分析论文 篇3:

葡萄基地节水灌溉方案设计

1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

1.1指导思想

要以当地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成果及其先进技术装备,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框架要求,合理利用当地经济区水土光热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对其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进行系统的节水技术综合改造,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尽量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提高项目产品产量和品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同时,辅以造林等措施,加快生态建设,改善项目区生产和生存条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实施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即将农业生产条件、作物种类与灌溉类型结合在一起,适合哪种灌溉类型就用哪种灌溉类型。二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由于滴灌工程建设投资额较大,要突出经济效益,选择高效益经济作物作为灌溉对象。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偏废。三是质量原则。工程建设过程中,自始自终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推进工作,确保建设质量。

2工程任务

对项目区规划的0.33万公顷酿造葡萄基地进行滴灌系统工程建设及配套工程建设。

3工程建设内容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葡萄基地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及其它。葡萄基地灌溉系统工程建设包括葡萄滴灌和林带管灌两部分。灌溉系统建设主要内容有:自控系统、水泵及电机、过滤系统、施肥系统和管材、管件、滴灌管(带)及其它辅助材料;配套工程主要有:滴灌操作间、阀门井、镇墩建设及土方工程等;其它方面主要有:人员技术培训、工程管理运行培训等。

4典型规划设计方案

4.1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区自然條件、水资源分布状况及现状,综合当地农业区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因地制宜,坚持山、水、林、路、田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合理、经济的规划。

4.2工程规划设计依据与标准

本项目工程规划设计依据与标准是:

①当地自然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②《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③《微灌技术规范》SL103-95;

④《喷灌技术规范》GBJ85-85;

⑤《全国造林技术规程》(1996·北京)及《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⑥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已建成工程的有关资料。

4.3灌溉方式的选择

4.3.1灌溉方式

项目实施区域处在典型内陆性干旱地区,鉴于降雨量少,气温适度,光照充分,空气干燥,通风畅顺,砂质根层持水能力较差的实际,如果选用常规地面节水灌溉的管道输水沟、畦及喷灌等灌溉方式,都不能实现最为理想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定额指标的技术经济要求。从未来作物栽培和田间管理的自动化控制和便于精准操作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拟在种植基地全部采用膜下滴灌的植株保墒保温节水增效技术措施,坚持实施在严格执行科学灌溉制度的基础上和尽量减少棵间蒸发损失前提下的田间节水精准灌溉方式。

4.3.2输配水方式

为了确保滴灌供水必须实现水量水质完全达标的技术要求,种植基地的田间输水配水给水系统,全部采用干、支、毛三级地埋管网组成的完整滴灌工程设施设备配套系统,确保滴灌作业的安全正常运行。

4.3.3取水方式

根据项目实施区内三大农场的水源地都距灌区田块较远,明渠输水一般不能保证未来项目种植基地100%供水率和水质洁净的滴灌技术要求,以及输水损失过大的实际情况,经对区内农田地下水埋藏不深、且有均匀分布农用机井可供恢复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除了确能满足100%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配置条件的原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仍可考虑保留利用外,其它灌溉田块均须放弃现有的斗、农、毛渠输配供水方式,按照平均每40hm2葡萄种植田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供水灌溉单元的总体规划,全部采用田中设井、机泵提水、管网输配、滴头灌溉、生态专供的输配灌溉技术方案。

对于灌区原有的输配水干支渠道,近期暂可用于就近距离农田防护林地和生态林草地灌溉的供水之需,同时可将该灌区地下潜流的人工回灌入渗通道加以利用,或改作他用,或报废拆除。

4.4滴灌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

①本项目滴灌工程设计保证率为85%;

②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为0.95;

③根据当地水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确定系统日工作小时数为20h;

④根据气候条件和当地资料确定,葡萄滴灌设计土壤湿润比为30%~50%。

4.5滴灌工程规划用水指标

按照上述项目规划指导思想,实施综合节水技术改造措施后,初步拟定未来种植基地的大田酿造葡萄覆膜滴灌的用水指标分别为:

设计灌水定额m=16(mm)=10.70(m3/667m2

设计灌水周期T = 6.40(d)

按照酿造葡萄5个月共150d的生长期计算,平均灌水周期确定为6天时,全生长期共需灌水25次;冬季灌水按30m3/667m2考虑时,项目规划的酿造葡萄大田滴灌,在机井提水直供输配水管网和采取覆膜保墒措施的技术配置条件下,毛灌溉定额为300m3/667m2

运用同样计算方法,初步拟定农田生态防护林草地在机井提水和专用管道输水及地面畦灌条件下的毛灌溉定额为500m3/667m2

4.6主要设备和工程设施

项目采用滴灌,为了项目实施布局和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采用由点到面的典型法进行规划设计。

4.7滴灌工程规划布置

4.7.1滴灌工程规划布置原则

①根据水源情况,布置时应使管道长度最短且少穿越障碍物;

②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护方便;

③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主管顺应作物种植行布置;

④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4.7.2平面布置

①首部枢纽布置:首部布置于水源附近,尽量减少主管长度。主要设备连接顺序为:水泵、施肥罐、压力表、过滤器、流量计和系统控制器。

②主、支管管网布置:主管道(φ200mm)沿地块长度(宽度)方向布置,支管(φ160mm)垂直于主管方向布置,在支管线两侧各设一排分支管(φ63mm)。

③滴灌管(带)布置:采用单行直线布置,即按作物种植平行布置,1株作物需2个滴头。

4.8主要设备选择

滴灌工程中所需的主要设备有:水源设备(水泵)、首部枢纽(自控设备、水质净化设备、控制及安全保护和量测设备、施肥与化学药物注入装置设备)、管道部分(管材、管件及其它辅助材料)。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已建成同类工程的运行情况,主要设备拟采用国外进口产品,主要包括在:自控设备、水质净化设备(过滤器等)、滴灌管(带)等,其主要优势表现在运行稳定、质量可靠、无堵塞现象和自然损坏小等方面。

4.9工程设施

项目所涉及到的工程设施主要有:水源工程(泵房、阀门井等)、首部枢纽设施及管网的镇墩、干支管末端的冲洗排水井。

5项目区节水量计算

5.1灌溉制度现状

项目区农业用水有地表水、地下水。由于地表水都是渠道灌溉,输水长度大,农田分散,渠系衬砌差,渠道渗漏损失大,灌水量大,渠道水利用系数为45%,灌溉定额为500m3/667m2左右。

5.2项目区规划水平年灌水定额拟定

经综合分析项目区自然情况,依据有关计算规则,葡萄灌水定额为10.70m3/667m2。按照灌水次数计算出灌溉定额为300m3/667m2

5.3现状与滴、喷灌水利用系数比较

项目目前灌水模式是渠道输水灌溉,综合分析,灌溉水利用系数为45%;项目实施滴灌后,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到80%~92%以上,所以,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提高35%~47%左右。

5.4节水量计算

本项目按井灌区节水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ΔW3=S3(m2-m2′)

式中:ΔW3-井灌区节水量;

S3-井灌区节水面积;

m2-井灌区现状净灌溉定额;

M2′-井灌区滴灌净灌溉定额;

经估算,0.33万公顷滴灌节水量为1 000万立方米。

作者:李福泽

上一篇: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论文下一篇:疲劳设计教学机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