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2022-04-27

摘要:水资源匮乏是灌区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如何通过节水灌溉.力争灌区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是当前各个灌区运营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重点分析论证了以彭阳县灌区为例的节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灌区节水的具体措施及示范、推广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篇1:

新疆阿克苏灌区节水灌溉效率效益调查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克苏灌区节水灌溉效率效益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地节水灌溉农业现状,得出:阿克苏灌区现状主要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在国内居中等水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指棉花)的用水水分生产率均有提高水平的空间。采用膜下滴灌等微灌技术和种植林果业等均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节水灌溉;渠道防渗;水分生产效率效益;微灌技术

我国水资源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丝毫不能懈怠。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节水已有明显成效。我国万元GDP用水量,1980年是9820m3,2000年降到610 m3,2003年降至448 m3。新疆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是用水大户,农业的干旱缺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高效农业,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是避免水危机的关键。

一、基础工作

节水灌溉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指标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全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45,力争到2010年,将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益的指标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但可考虑两个指标:即以产量计的作物水分生产率和以产值计的万元产值(GDP)用水量(或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是指每立方米水生产出的作物产量,通常以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1]或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比值[2]来表示。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水分生产率”来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或灌区的用水管理水平。作物水分生产率全国平均约为0.8 kg/m3,世界发达国家可达2 kg/m3以上[3]。

新疆阿克苏灌区是农业大区,是全国数得着的大型灌区,灌区经济在地区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克苏河流域是塔里木河主要供水的源流,水资源配置的矛盾十分突出。研究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解决水资源制约问题,是落实政府提出的强区富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也是在本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000—2005年,通过二期世行贷款项目《阿克苏子项目区水盐监测》和《阿克苏子项目区水盐平衡及模型模拟研究》等项目的实施监测,已为节水灌溉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配合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狠抓节水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流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灌溉水利用率方面,结合世行贷款项目进行了全灌区渠系的调查,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渠系网络图。进行了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试等:2002~2005年,塔河流域阿克苏管理局组织人员进行了全灌区各级渠道约40 处动水法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定,4处静水法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定。2005年,塔河流域阿克苏管理局自行立项,在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指导下进行了阿克苏灌区水分生产率现状调查和试验研究课题,取得了相应的调查试验成果。这不仅初步摸清了阿克苏地方灌区目前灌溉水利用现状,也为进一步节水作好了铺垫。

二、渠系渗漏测试

渠系输水的水量损失在绿洲水量转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渠道渗漏测试可根据渠道条件选择静水法或动水法,该两方法都是渠道渗漏测验中常用的方法。

2001年7月,为了检测渠道防渗效果,选择阿克苏灌区托卡依干渠作为测试对象,进行渠道渗漏损失试验。试验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18-91的标准进行。托卡依干渠的防渗渠道试验采用静水法的恒水位渗漏和变水位(水位下降)渗漏试验方法;王国泽渠的未防渗土渠采用动水法试验。

1.静水法测试结果

试验自2001年7月30日17时至9月1日11时,历时近33d。试验所得恒水位下渗漏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

图1 托卡依渠道恒水位渗漏强度Q与时间t关系

自2001年9月1日22时至21日10时近20d进行地下水位下降的渠道渗漏试验,渠道水深由1.870m下降到1.624m。渠道渗漏强度与水深的关系如图2。

图2 托卡依渠道变水位渠道渗漏强度与水深关系

托卡依渠的渗漏强度与水深的关系为:Q=0.172 h 4.504。

2.动水法测试结果

为了说明渠道防渗的效果,在进行上述防渗渠道的渗漏试验同时,选择未防渗的王国泽渠(土渠),应用动水法进行渠道渗漏水量的计算分析。王国泽渠位于阿塔公路44km处东侧约500m处,渠道测验长度为3km,渠道基本顺直,渠口宽5m,渠深1m,纵坡1/2000,土质为粘土,地下水埋深1.5m。动水法测验时,分别测量渠道上游(进水)断面和下游(出水)断面的流量,二者的差值即为该渠段的渗漏损失量。通过不同季节的五次实测数据分析,平均每km损失系数为2.79%。

本次试验表明,防渗的托卡依干渠用静水法得到的稳渗强度是0.38 L/m2.h,每km渗漏损失量为0.0055%;未防渗的王国泽渠每km损失量为2.79%。两者比较见表1。

表1 托卡依干渠防渗前后渠道渗漏水量损失

三、典型区作物耗水调查

1.棉花耗水调查

根据全灌区棉花种植区域及品种,选择了三处典型区进行调查:阿克苏良种场(陆地棉)、哈拉塔镇十五大队(长绒棉)、阿瓦提县丰收二场(长绒棉),基本上代表了本灌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布置2m深的铝塑测管,利用中子仪进行作物生育期农田水分状况的监测。经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灌水量、耗水量和耗水水分生产率情况如表2。

表2 阿克苏灌区棉花耗水水分生产率

调查结果,阿克苏灌区棉花耗水水分生产率约在0.65~0.75(kg/ m3),由于该数据直接来自本灌区,对灌区管理有参考价值。其变幅差别除灌溉因素外,与管理水平有关。从产量来看,下游地区棉花产量要略高于中游地区,且下游地区大部分种植长绒棉,上中游地区种植陆地棉较为普遍(专指开发10年以上的熟地)。

另外,阿克苏河流域中游地区亩用水量要高于下游地区,其原因是中游用水比下游方便,下游地区在作物生长期的实际灌水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从观测数据来看存在作物从土壤中夺取水分(土壤中储水量降低);而中游地区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中游地区农田也可能存在部分奢侈蒸发蒸腾。

2.冬小麦耗水调查

阿克苏灌区冬小麦种植大致在流域上中游地区,选择阿克苏市良种场附近冬小麦地作为典型田,冬小麦收割复播玉米,将冬小麦与玉米并在一起分析,得出灌水量、耗水量和耗水水分生产率情况如表3。

表3 冬小麦(复播玉米)耗水水分生产率

本典型田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达1.35kg/m3(小麦、玉米),大体表明了阿克苏市周围的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的水平。

3.红枣耗水调查

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分别布设滴灌、微喷及对照地面灌三个处理,各处理两行枣树为一个重复,共九个小区。第5d测定土壤剖面含水率,灌水前后及遇降雨时加测。成果分析见表4。

表4 不同灌溉方式枣树水分生产效率

可见,水分生产效率以滴灌最高,其次为微喷灌,对照地面灌水分生产效率最低。由于滴灌与微喷灌较地面灌节水49%以下,二者灌溉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地面灌方式的2.4倍或2.3倍,而由于地面灌灌溉水量虽高,但灌溉水仅有42.9%用于枣树消耗,耗水水分生产效率三者相差不大。可以看出,地面灌方式节水潜力还相当大,并且在满足枣树需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枣树的水分生产效率[5]。

四、供水分区耗水调查

1.阿克苏市良种场

该分区实行的“供水到户”的管理方式,斗渠引水量由多浪渠大龙口水管站人员自行监测,水量基础资料比较齐全,作物品种比较齐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各种作物的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阿克苏市良种场作物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

由表列数据可知,对不同的农作物,单方水的产出是不同的。其中水果和瓜菜的产量相对为高,价格也高。

2.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

萨瓦甫齐牧场处于库玛拉克河的出山口附近,土层较薄,土壤相对贫瘠,基本符合昆托河灌区处于阿克苏河流域上游的实际情况。调查资料如表6。

表6 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作物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

3.农一师沙井孜灌区

沙井孜灌区属农一师,基本上全部种植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节水有成效。选择一团的一块膜下滴灌地调查,见表7。

表7 沙井孜灌区(一团)作物用水水分生产率调查分析

一团处于沙井孜灌区新井子水库上游,春季灌区用水相当困难,每亩施肥品种及数量、每亩播种量、播种时间等生产要素与地方灌区相比大致相当且有所下降,但棉花水分生产率较地方灌区为高。膜下滴灌技术将几千年传统的灌地变成了真正的灌作物,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是可借鉴的经验。

4.主要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效益

2010年12月,对阿克苏河流域各灌区主要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灌溉效益作了相关调查和分析,包括阿克苏市、温宿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齐浪乡以及农一师兵团沙井子、四团、六团等。

阿克苏河灌区各县(市)棉花单方水产值

阿克苏河灌区各县(市)冬小麦单方水产值

阿克苏河灌区各县(市)林果业单方水产值

可见,阿克苏灌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棉花为0.67~1.39 kg/ m3;冬小麦为0.85~1.55 kg/m3;林果业为1.06~4.43 kg/m3。单方水的产值:棉花为7.75~9.1元/ m3;冬小麦为2.4~4.2元/ m3;林果业为11~32元/ m3。

五、结论

阿克苏灌区现状主要作物耗水水分生产率在国内居中等水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指棉花)的用水水分生产率均有提高水平的空间。以与其邻近、灌水條件较差的沙井孜灌区比较,由于采用膜下滴灌,沙井孜灌区用水水分生产率高于阿克苏灌区。棉花的经济效益优于粮食作物(未考虑深加工),在有条件的地方,林果业的灌溉效益高于棉花。本灌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情况争取灌溉效益最高,需要建立多元结构经济,以发展红枣、核桃等林果业等发展经济的思路。

目前节水灌溉应明确以下主攻方向: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以提高输水效率;采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与技术,建立喷微灌设备的产业,高频次小定额的微灌方法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6];加强田间灌溉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以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海涛,邹志荣,杨兴娟等.调亏灌溉对番茄生理指标、产量品质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33~136.

[2] 邵立威,张喜英,陈素英等,花后脱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1~26

[3] 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关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认识.中国水利,1999.07:13~14

[4] 段雷振.静水法试验测定托卡依干渠渗漏强度.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11):872~873

[5] [6] 董新光,任玉忠.干旱区枣园微灌土壤水分转化、消耗、渗漏数值模拟分析.西部干旱区水利研究与实践.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127~133

作者:杨凤梅 李向军 章玲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篇2:

对灌区发展节水灌溉的探讨

摘要:水资源匮乏是灌区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如何通过节水灌溉.力争灌区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是当前各个灌区运营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重点分析论证了以彭阳县灌区为例的节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实施灌区节水的具体措施及示范、推广模式。

关键词:灌区;节水;灌溉

1 灌区概况

吴川灌区是彭阳县经营管理和灌溉效益相对较好的灌区。目前存在着工程设施不配套,建筑物老化失修,渠系水量损失大的问题。灌区局部区域由于土地不平整,支、斗、农、毛渠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建筑物工程和科学的测水、量水设备,集中供水次数过少,以及计划用水和轮灌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在灌水方式上普遍采用大定额“储水灌溉”,个别地方实际上实施大水漫灌(一些地块亩均一次灌水量高达150m3左右)和大畦串灌,田间水利用系数平均仅0.80左右。由于灌区渠道缺乏必要的防渗工程措施,造成渗漏、跑水、弃水,水量损失严重,致使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平均仅为0.48;吴川灌区总体灌溉水利用系数估计仅在0.38左右。目前灌区各级渠道总体防渗效果差,田间灌水技术落后。

2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彭阳县是宁夏最为缺水县之一,吴川灌区地处彭阳县城阳乡,如何使吴川灌区在有限水资源情况下基本维持原定设计灌溉面积,增加农业产量.唯一途径是实行全面节水。建议我县采用暗管输水、低压管道输水、小白龙灌溉、喷滴灌技术等先进节水技术。

3 近期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总思路是:从渠系防渗和田间节水工程人手,加强用水管理(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和计划用水),因地制宜采用先进节水技术,积极配合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搞好节水示范和推广工作。

3.1 田间节水

3.1.1 节水工程措施根据灌区规划田间工程的要求,各级田间沟渠要齐备,长度、间距要合理。按照不同地形、土壤质地和斗、农渠长度、间距,确定毛渠及输水城沟的布置。一般输水垄沟的长度等于毛渠间距,输水城沟间距即为畦田长度。畦田一般由目前的“顺畦”(即从斗渠连接引水的大畦)改为横畦(即从新设的农渠或毛渠两侧引水入畦,实施“对口浇”的畦田)。畦田宽度应满足耕作和灌水要求,一般可按当地习惯确定。对原有田间工程布置比较合理或已有方田规划的地区,尽量采取按原设计尺寸,并配套或恢复现已毁坏的农渠、毛渠及田间工程,使之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并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对原有布置不尽合理的田间工程,目前尚未完善或仅有渠道痕迹,列入改造、续建范围之内的田间工程,要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并限期进行配套建设,使其尽快发挥效益。结合畦田规划、建设,平整土地,改已有的“通天畦”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均匀度.减少田间不必要的积水,满足对全部作物的补水要求。在农渠提水灌溉或斗、农渠控制条件较好的地表水灌区,逐步实行低压管道输水。

3.1.2 节水灌溉制度和计划用水 根据灌水量与作物产量关系曲线,并结合当地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灌溉定额,即总量略小于传统“丰产灌溉定额”.但仍可通过充分利用土壤水和加强农田耕作、施肥等农业生产措施获取较高产量的一种灌溉定额。在确定经济灌溉定额的基础上,优化灌水次数,结合灌区可能实施的灌水延续时间,浇关键水或“保命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适当增加地表水次灌水定额,扩大“计划湿润层”深度,使土壤中持有较多的“悬着毛管水”,以充分发挥作物根系吸水能力和延长抗旱天数。要科学划分轮灌组,集中向田间供水,减少每条田间输配水渠道的过水时间,按照当地经验推行“二八改畦”等畦田灌水技术,力求灌水均匀,尽量避免田间局部积水和跑水。配合调整农灌水价、合理确定水费征收标准,划小核算单元,由量水到村向量水到组、户过渡,实现田间的“以水计征”,以发挥经济杠杆对节水的作用。

3.1.3 节水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设备把水加压后送至灌溉地段,并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喷洒灌溉的节水方法。几乎适应于所有的农作物,但目前更适合于劳力紧张、土地小平整、经济作物为主或机井单井出水量较小的井灌区,尤其是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地区。据实验和调查分析,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次灌水定额一般可减少30%~50%,且增产效果显著。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微灌适应于灌区范围内所有的地形和土壤,特别适应于干旱缺水的经济作物、果树集中区。与地面灌溉相比较,微灌一般可省水50%~80%,节水效果好,且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早熟。

膜上灌、“坐水种”结合传统的地面沟畦灌溉,在未实现高新灌水技术之前,也是灌区行之有效的田间节水灌溉措施。其它节水灌溉技术还有雾灌、渗灌等,均可取得显著的节水效果。

3.1.4 节水中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措施农业节水措施主要包括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合理的耕作制度、保墒技术、旱作农业、雨养农业、防护林网、栽培技术、科学选种与施肥等。农业结构。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与自然特点,合理调整各行业作物种植比例,并适当压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以确保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耕作制度。进行作物熟制调整,合理进行复种套种,改进现行的耕作技术。蓄水保墒技术。包括平整土地,勤耕深翻,增肥调水,冬灌储水,拦截雨水等,并适当配合合理的薄膜或覆盖技术。据宁夏省农科院试验研究资料,地膜覆盖可节省灌溉水量的1/3,秸秆覆盖可节水1/5,初步估算两项共节水约40mm。

管理节水是现行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依靠灌区节水管理机构进行旱情预报、指导农民适时适量灌溉、搞好计划用水、进行工程养护、合理征收水费等等是灌区节水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渠系节水

渠道防渗是为了减小渠床渗漏,建立防护层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渠道防渗是目前地表水灌区应用最为广泛的节水工程措施。常用的有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据有关规范及实验资料,混凝土防渗较土渠可减少渗漏损失60%~70%,塑料薄膜防渗较土渠可减少渗漏损失70%一80%。

4 远期节水灌溉示范措施

4.1 先进的地表水灌溉系统

从长远看,灌区应以实施地表水灌溉为主,建设成先进的大型地表水节水灌区。首先要求全部渠道进行高标准的衬砌,建设成高标准园田化田间工程,并且配备自动化操作的各种控制建筑物,并逐步实现灌区微机化管理。要建立灌区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墒情、地下水位、作物状态、渠道水位和流量、天气预报及旱情预报信息、水库蓄水量等),信息传输,信息显示,自动化遥控,资料整理.预案设定等。结合科学实验,优化输水、配水、灌水方案,完善灌区水资源适时管理。同时要求灌区管理部门,建成现代化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

自我发展。将灌区建成先进的地表水节水灌区。

4.2 果树(苗圃)低压输水管道灌溉

果树(苗圃)灌溉大多采取土垄沟输水、有压与自压滴灌等形式。土垄沟灌溉不但存在水量渗漏损失严重和占地等问题,且不易于管理,而采取滴灌技术,又受到滴头不过关、技术掌握及设备保养等方面的制约。因此,灌区成行连片的果树林以实行低压输水管道的形式进行灌水为宜。

利用低压输水管道进行果树(苗圃)灌溉,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封闭管路系统把灌溉水从水源地直接输送到果树根部,消除了渠道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损失;仅湿润果树根区的局部土壤,比地面灌溉方式减少株行间表层土壤蒸发、树坑跑水和深层渗漏损失,并能保持适时、适量供水;具有省时、省工、省地、节能的特点,使灌溉水的利用及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4.3 大田喷灌

面对灌区形势和严重缺水的现实,要使喷灌在灌区有一定规模的发展。目前应着重在平整土地工作量大、单井出水量不足、土壤瘠薄且透水性强的井渠结合灌区的地域发展,并且优先应用于经济价值较高且连片种植、集中管理的作物,以利于充分发挥喷灌效益,有效扩大水浇地面积。发展喷灌不宜“一刀切”和搞形式主义,特别应注意选择在当地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较优越,能对喷灌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的村、户优先发展。

鉴于大田喷灌形式多样,要结合灌区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喷灌设施的要求,在选定喷灌形式上建议以半固定式为宜。在确定发展规划方面,一要坚持集中连片,保持适度规模,确保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效能。二是在水源条件差,但增产潜力大的地区发展喷灌。三要分步实施,对于已有管道灌溉的区域,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喷灌,对于尚未采取节水措施、发展喷灌技术确有困难的区域,要按照发展喷灌技术标准的要求先发展管道输水。再逐步考虑健全喷灌配套设施。在发展步逐上,则采取近、远期相结合,近期应首先考虑在井渠双灌区的井灌和提水灌区进行,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喷灌发展计划与详尽的实施措施。远景则结合相似灌区利用渠水发展喷灌的成功经验,具体制定喷灌发展实施规划。

4.4 塑料大棚微灌

目前灌区塑料大棚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仅集中于城(镇)周边地区,且大都采用常规灌溉方法,水资源浪费严重。微喷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且兼具喷灌与滴灌优点的新型灌溉形式,是通过低压管道将水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用很小的喷头将水喷洒在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新型灌水方法,它具有灌水均匀、节约用水、节省劳力、便于控制、操作方便等优点,是其它灌溉方法不可比拟的。

按灌区大棚发展趋势预测,近期在城(县)郊区附近优先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乡(镇)、村依次扩展。在地域发展方面,近期仅限于井渠双灌区的井灌部分.远景可根据在渠灌区发展微喷的研究结果具体制定微喷发展实施计划。

灌区节水灌溉要实现的最终目标灌区节水灌溉,主要是指提高田间、渠系与灌溉水利用系数,以此来达到节约水资源量,并相应增加灌区灌溉面积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以吴川灌区为例,预期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80、0.48和0.38分别提高到0.90、0.67和0.60;灌区可净增灌溉面积1.60万亩,节水量达256万m3;经济净现值235万元人民币。效益非常显著。

作者:张文科

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分析论文 篇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团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必要性

摘 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水利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

关键词:46团 灌溉 农作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组织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建设,对于保证我国延续“强基础、保供给”这一精仿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6团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是落实中央和兵团有关政策而确定的一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目的是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及灌区灌溉保证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灌区粮食生产能力。

1 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6团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缘,地处提孜那甫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团部距麦盖提县东南16.5 km,东北部与第三师前进水库及麦盖提县七乡毗邻,西与麦盖提县五乡接壤,南与麦盖提县六乡相邻,东部是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理坐标位于东经77°38′~77°53′,北纬38°40′~38°53′之间,海拔高程在1183~1192 m之间,地面坡降在1/2000~1/3000之间。

第三师46团位于麦盖提县境内,所以气象资料采用麦盖提县气象资料。项目区属暖温带荒漠气候。作物生长期内,降雨稀少,为典型的灌溉农业。年均气温11.93 ℃,最高月平均气温24.8 ℃,最低平均气温-5.06 ℃,属寒冷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0.78 m。全年主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8 m/s,最大风速17 m/s。

截止2012年末,全团总人口3750人,其中,汉族2851人,其他民族899人。46团全团土地面积为38.9万亩,规划可垦地18.8万亩,现有耕地面积6.9万亩,灌溉面积7.6万亩,分为拜兹列克和其克里克两个片区,两个片区现状年灌溉面积分别为4.5万亩和3.1万亩。46团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3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115万元,第二产业825万元(工业657万元,建筑业168万元),第三产业1367万元。现有职工1134人,职均收入16298元。

拜兹列克干渠是46团的一条主要输水干渠,该渠由麦盖提县东干渠4号闸引水,起点为麦盖提县东干渠4号闸,终点为5连二、三支渠引水口,渠道全长16.70 km,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该渠修建于60年代,由于当时资金限制导致建设标准较低、至建成以来从未进行过防渗工程建设。现状渠道为土渠,断面宽且不规则、杂草丛生、流速小、输水历时长、水量损失大,造成渠道的运行条件和拜兹列克灌区的灌溉条件较差。

2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骨干工程存在的问题

46团主要骨干工程有:拜兹列克干渠、拜兹列克1支渠、拜兹列克2支渠、拜兹列克3支渠、其克里克干渠、其克里克1支渠、其克里克2支渠、其克里克3支渠、其克里克4支渠。

从46团建团至今,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的规划、实施,对灌区部分支、斗渠进行了防渗改造及渠系建筑物配套,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引水渠道未进行防渗,渠系建筑物配套程度较低,渠道的运行管理比较困难,而且渠道渗漏损失仍较严重。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渠道设计标准低,过水能力不足。

(2)部分渠道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下。

(3)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现有建筑物老损严重,管理设备陈旧,交通路况差,交通工具较少,造成渠道运行管理极不方便。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6团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灌区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灌溉,而46团灌区的水资源总量却极为有限。随着灌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用水量也在日益增加,对骨干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灌区骨干工程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管理体制,才能满足灌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加大灌区配套续建投入,特别是骨干工程投入,改善引、输、配水条件,是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灌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3 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

3.1 社会效益

通过46团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在总体上改善了项目区农作物生长环境,对农业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区域内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职工收入的提高以及对46团综合实力的增强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成后对46团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发挥长期持续的促进作用,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之,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等方面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3.2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巩固和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项目区的气候、土壤地质状况、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水资源情况决定了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型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开发,可以在第三师农业团场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对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生态效益显著。同时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土地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并可加快灌区小气候的形成,使土地的开发价值和能量得到充分提高,有利于改善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

3.3 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可知,该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8.84%,在社会折现率为8%评价时,经济净现值为219.5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为1.07,大于1。因此,该工程国民经济评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吴洪伟.中国重点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 李小卜.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及改造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作者:祝伟

上一篇:科技活动伦理危机分析论文下一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