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动画短片民族文化论文

2022-04-16

获奖动画短片民族文化论文 篇1:

动画短片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摘要】当今世界格局趋向多级化发展,硬实力上的竞争逐渐转变为软实力上的竞争,思想文化成为各国暗中较量的新手段。在此新形势下我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随着动画行业的崛起,其迅速登上各大网络与新媒体平台,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此刻,当人们还正关注在动画整体领域时,另一视角却聚焦到了动画短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动画短片相融合,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于是,在动画短片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代主流。本文就如何在动画短片中更好地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动画;动画短片

动画短片作为动画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创作周期相对较短、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在相对时间内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精神观念并在观众心中刻画出特色鲜明的形象等一系列优点而得到了广泛运用。慢慢地,动画短片逐渐成为眾多动画工作室或公司制作宣传片、概念片等时所采用的最佳表现形式。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如何深入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哪种形式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重点讨论的问题。而此刻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动画在我国逐渐兴起,其面对的人群也由最初的幼儿,转变为了青少年、中年等各个年龄段,其受众越来越广泛,庞大的“二次元”体量无不令人惊叹,引起了各行各业的人关注,其影响力也逐渐增大。面对这样一个极具能量、覆盖面广、爆发力强的行业,能够从中建设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是极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动画短片的交融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是肯定的、巨大的。

近几年来,总能看到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画短片入围获奖,通过动画短片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了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开展了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优秀作品展播就广受好评、深受观众喜爱。但即便是这样,我国当前动画短片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仍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我国现阶段优质的核心价值观短片数量不多,还未形成火热的局面,所以如何能创作出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便成为当今动画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从故事里凝聚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其本质都是要将一个故事讲述给观众们,从而表达出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或观念。因此,在创作动画短片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要表达的精神观念是特定的,那么如何将精神观念代入到故事中表达出来是需要研究探讨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其高度与深度都是肯定的,将这样极具智慧的思想赋予某些艺术作品,必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短片《归》为例,片中讲述了三个故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史教授为助力祖国强盛的中国梦而毅然回国并拒绝了加入美国国籍和丰厚待遇;刘东夫妇在大年三十回家过年途中遇到敬业的大巴司机;张总的弟弟帮助哥哥不远万里给刘东发放工资。这样的三个故事相互串联在一起,每一个故事都不是单独的存在,不会造成情感上的割裂,更不会给观众带来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的突兀感、不适感。在短片结局中,刘东夫妇与史教授一行人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阖家欢乐,寄寓着了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与温暖,美好圆满的结局充分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讲述故事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简单式的说教,否则就像大人教训小孩子一样,大人“不停说”,小孩“不听说”。屠呦呦的故事已然众所周知,所以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肯定是有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大家在听故事的时候不感到枯燥,重点便在于创新,将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创新效果将会大不一样。比如在短片《屠呦呦炼成记》中,讲述了屠呦呦通过不断刻苦学习最终发现青蒿素,走上了诺贝尔奖领奖台,我们会发现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被讲好了,因为《屠呦呦炼成记》中讲故事的方式比较新奇,全片通过旁白念诵七言诗句将屠呦呦的一生完美地展现在了观众眼前,观众并不觉得枯燥,反而会被诗句的押韵、故事展现方式的别出心裁所吸引。

故事是一部动画的核心,所以在创作动画短片时充分抓住故事的情感点、创新点,用真挚的故事融化观众、感化观众。再普通平凡的故事只要是真情实感、接地气,观众们就一定能够感受得到,也最容易接受。

二、从角色中树立核心价值观

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价值观念是一部影片的根本目的,那么很显然影片中的角色就是完成这个目的使者,是影片中情感的寄寓者、价值观念的承载者,往往会发现当观众在观看一部影片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到片中角色中去,将自己比作主角,所以在创作动画时塑造好一个角色,并从角色中树立核心价值观,从而引起观众对自身树立起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在短片《归》中,史教授的爱国、大巴司机的敬业、张总的诚信以及在刘东夫妇回家途中大巴陷入雪中时民众们齐心协力帮助大巴车脱困,从国际著名教授到建筑工人,三个故事的主人翁分别涉及了科研者、工人、企业家这几类人群,深刻展现了无论何人核心价值观始终在国人心中,同时短片中角色们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片《屠呦呦炼成记》中,屠呦呦从小苦学知识、逐渐成长,克服了一个一个难题最终发现青蒿素,为国家、为世界做出了极大贡献。片中角色历经磨难终成大器,展现了屠呦呦的爱国、敬业的价值观念,很好地做到了从角色中树立核心价值观。

塑造更加立体的角色,增强情感输出。在短片《和声》中,主角最初是一个为梦想而整日练琴而不顾楼上老奶奶感受的形象,到短片结尾时主角遇到老奶奶病倒挺身而出、及时救助,从开始的自私逐渐转变为热心、友善的形象,前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角色历经某些事情后才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人物形象立体起来,从而给观众带去了更加强烈的情感冲击与价值输出。

总体来说,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上仔细打磨,一方面,在角色身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人物形象的正反两面更能凸显角色的真实性,以至于在树立核心价值观时更具有说服力。

三、从视听上助力核心价值观传达

倘若故事与角色是骨头,那视听效果便是骨头上的肉,骨肉相连才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给观众带去良好的视听感受,从而更容易记住短片内容。视听效果帮助动画短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动画短片的宣传教化力量,更容易在观众心中产生深深的烙印。

首先以《屠呦呦炼成记》为例,视觉上,全片画面以轻快的铅笔勾勒而成,颜色上采用水彩色,再加之片中人物屠呦呦是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所以该部短片由内而外都非常贴合中华民族特色。在屠呦呦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短片更是将书本形象地绘画成阶梯、悬崖,充分展现了屠呦呦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易、刻苦艰辛,在学习道路的最后,屠呦呦乘坐展开的书本飞向天空,站在了书本堆成的高山之巅,寓意着屠呦呦通过自身不懈努力终成国家栋梁。同样在视觉上也极具特色的短片《和谐》,短片前半部分只存在黑白灰三种颜色,灰色为背景,猫与鼠的敌对便用颜色上黑与白的对立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来。在短片后半部分中,人类两大阵营的冲突同样借颜色的黑与白表现,当所有冲突进入大树中,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消融,此时画面呈现了彩色,大树结出了五彩斑斓的花朵与果实,从而表达了和谐的价值观念。听觉上,《屠呦呦炼成记》全片采用笛子、古筝等中华传统乐器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短片《饺子风波》中的老山羊和马儿在院子前用二胡和古筝演奏同样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上述中的动画短片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在听觉上都牢牢抓住了民族文化,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在大众内心深处埋下种子,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体系。

最后,在创作动画短片时充分抓住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为源泉,才能源源不断创作出高质量的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得到大众的认可。科技发展所带来新的技术手段,催生了五花八门的动画特效。然而回归本质,真正缺少的是一份朴实无华的情感,在这样的时代仍需以民族情怀为灯,才能照亮通往观众内心情愫的路。

四、结语

在国际竞争形势如此激烈的当下,运用动画短片这一载体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传播方式定然是创新性的、历史性的。以故事、角色、视听、文化这几个方位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将其用以广大群众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观众便能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投身到核心价值观实践中去。最后,动画短片必能承担起弘扬时代价值观主题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动画短片的有机结合也必将迸发出无比庞大的力量,掀起一股必将感动无数人心的热潮,扬帆远航,终点就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宋书利.谈影视动画的价值观呈现[J].动画研究,2015,(17):112-114.

[2]孙文博.中国影视动漫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J].风格与特色,2015,(06):110-112.

[3]唐忠会,龚文,巢宇.动画艺术如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贵州大学学报,2016,30(6):71-75.

[4]蔡东娜,淮永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視域下的中国电视动画创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9):89-90+111.

[5]吴艳.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画短片创作[J].艺术评鉴,2020,(02):167-169.

[6]郑曦.中国电视动画核心价值观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9):69-71.

作者简介:

李齐澳,男,湖北咸宁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2018级本科在读。

作者:李齐澳 徐菊红

获奖动画短片民族文化论文 篇2:

原创动画创作在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下的实施

课题项目:本文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教改课题“原创动画创作在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下的实施”(20122C66D)

摘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原画设计创作实践》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为例,对原创动画在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下的实施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并结合学生实际创作项目,从教学效果来看符合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并有利于工作室制创作的实施。

关键词: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原创动画

动画是一种民族文化文明的象征;它是国民的品位之魂;它是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之一。随着近几年动画的市场化发展,动画产业成长迅速,为动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对动画人也提出来了新的要求。就近几年来,动画产业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周边产品也呈现规模化、信息化,形成与动画产业相关的一套产业链。同时,各高校也纷纷开设动画专业,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呈现多种样式。高校在动画人才培养积极关注动画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认真反思原创动画创作的重要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室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有效的解决了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该课题就原创动画创作在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下的问题展开讨论。

1 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的现状及特点

本课题组探讨教学改革,就如何利用先进的工作室化教学理念,完成原创动画短片——《打开心中的一扇窗》的创作。工作室化教学,其核心就是将项目带进课堂,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实际项目,尽早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化。本课题以该理论作为核心基础进行纵向延伸,到目前为止,团队已经完成了前期的项目策划和项目调研工作,中期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本课题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工作室教学一体化的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并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较多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回顾上,鲜有实际项目创作;研究多以理论经为基础,并只从单一项目或系列项目进行研究,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2 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下原创动画创作的具体实施步骤

原创系列动画短片的最大的难题在于工作连续性高,持续时间长,牵涉人员多。基于以上的特点做出如下安排:(1)从动画专业二年级挑选相对优秀并感兴趣的学生经过培训和磨合,成为项目组主创人员,参与前期策划。(2)2012年9月开始,再次挑选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从事上色等基础工作,并从中进行选拔成为主创人员,由此形成一个动态且可持续的团队。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核心,通过原创动画创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原创能力能提高影视动画教学质量、多元化的、立体的教学体系,建立可行的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工作室一体化教学上,从教室到社会项目的实践教学联动机制,实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项目调研、策划、推介能力,全面培养原创动画创作能力的改革目标。

3 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下原创动画创作的实施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核心,通过原创动画创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原创能力能提高影视动画教学质量、多元化的、立体的教学体系,建立可行的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工作室一体化教学上,从教室到社会项目的实践教学联动机制,实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项目调研、策划、推介能力,全面培养原创动画创作能力的改革目标。

4 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情境的实施方案及方法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特点确定分析框架,再从工作室一体化的理论、任务和督导等方面进行逐项分析统计,完成相应的质性分析和归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或措施。研发出简明实用、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的培养原创能力的教学内容,形成新教材、新课程。主要有:(1)原创能力训练。包括创造性思维训练、水平思考训练、创新人格修养锻炼、创新社会技能训练等内容。(2)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的研讨领会与讲求体验,产生对生活热爱及高尚情操追求的情感,进而融入作品创作中去。(3)故事编创技巧与实践。对故事编织技巧、剧情结构、编剧、立意设计、角色个性、表现特征、剧情发展脉络、剧情发展创意、信息技术与剧情内容整合、新奇巧效果的创造技巧等进行学习与实践。(4)创意设计。包括角色个性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及场景氛围设计。对这些新内容,我校影视动画专业并未开设。因此,对这些内容可采取校企合作的办法,合作完成社会实际项目,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协作开设新的教学内容。本研究综合运用收集、整合及实际项目创作等方法,对影视动画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课程在形式内容和目标考核上的异同,寻找更适合学生原创性的发展途径。要创建适合原创能力培育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专业和所处产业链不同环节进行选用。而目前所实施的是工作室一体化制;直接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带领学生实施创作活动的运营;与漫画、图形图像设计、小型广告创作等原创型业务市场服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原创创作能力。

5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结合原创动画短片制作设立工作室制教学。实行工作室制教学,对应行业岗位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2)以创作带动实践教学。以创作实践带动各个教学环节的技术水平提高,锻炼了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参加各项赛事,加强了与行业及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3)适应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课程针对动画产业岗位群,真正建立起适应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良好机制,通过不同岗位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目标。

6 结语

在课题组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工作室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学生独立完成原创系列动画短片;能够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实现高职教学和市场的无缝拼接;能够建立起一个稳定、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创作团队。此外,自课题开始以来,课题组成员身体力行,认真带领学生执行工作室一体化教学中原创动画创作中去,教学效果跟以往相比有显著的提高,学生作品大量获奖是很好的应正。获情情况如下:1)全国高职高专第六届发明杯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梦醒时分》二等奖。2)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动画片《打开心中的一扇窗》三等奖。3)第十五届大师奖动画片《鞭炮先生》优秀奖。4)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动画片头《融》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潘沁.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论坛,2009(04):160161.

[2] 龚柏茂.浙江动画产业发展与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05):8387.

[3] 董传敏.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情境设计[J].科技信息,2011,35(18).

[4] 蔡友.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产研一体化教学探究[J].学术论坛,2012:6869.

作者简介:许晓萍,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动画创作、动画教育。

作者:许晓萍

获奖动画短片民族文化论文 篇3:

从马克思民族文化观出发浅析中国动画电影发展

【摘要】在进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时代后,影像的作用与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传播成为增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易于传播受众广泛的动画成为视觉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传播方式。有效的动画文化传播有助民族性文化的走向世界,进行柔性文化输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中国动画电影起步早,在上个世纪已经取得世界认可的艺术地位和文化认可,在新世纪却步入低谷,鲜少出现真正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作品。本文将结合马克思民族文化观,分析中国动画遭遇低谷的原因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民族文化观;中国动画电影;文化传播

一、马克思民族文化观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有关全球化思想的著述中表达了民族文化观的论点。马克思认为作为世界文明史的组成部分,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学集中起来推动世界文学的形成。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从而使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交织碰撞,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即”世界文学”。各个民族必须以开阔的面对世界交往,适应全球化的潮流。“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的“文学”一词既可以指文学也可以指文化。按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译者的注释:它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联系书中“文学”一词的上下文,它既指文学也指文化。世界文学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彼此竞争淘汰才能存活发展下来,恰恰相反,只有各民族之间保持物质交往活动、精神交往活动才可以催生世界文学的生成。世界文学本身并不代表它比某个民族文学更加优越,而是一种通过各个民族,各个地方文学的相互学习、影响、吸纳、变化过程中展现出的“公共财产”。“世界文学”的产生并不代表世界上只存在着一种文学模式,“而是在一种大的、宏观的、国际的乃至全球的背景下,存在着一种仍保持着各民族原有风格特色的、但同时又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审美潮流和发展方向的世界文学”。马克思的民族文化观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希望传递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时期具有指导意义。

二、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动画事业起步很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的专研探索下起步并得到飞速发展,初期万氏兄弟对于动画的摸索尝试建立在对美式动画风格的模仿借鉴上,1922年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的《大闹画室》,1930年的《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等,在构思结构和设计方面尽管还未摸索到适合的方向,在艺术造诣上成就不算高,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却是重要的起步。1941 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继《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世界动画史上第四部动画长片。在亚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扇公主》以古典山水画为风格背景,铁扇公主 “与当时古装电影中侠女的扮相相似,眉目清秀,一身短打装束,手提宝剑,动作干净利落,姿态很是英武”。从《铁扇公主》中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动画对自身风格的初步探索。不同于后期《大闹天宫》里极具民族特色,高度概括、协调的孙悟空造型,《铁扇公主》里的孙悟空形象“乍看有点像戴了帽子、穿着虎皮裙的早期米老鼠”。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动画电影还处于一种学步状态,离自创一格,展现独特民族文化尚有待时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之间,中国动画开始高速发展,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期间,中国动画创作者进行了诸多的创新和尝试,创作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使中国动画中蕴含的民族文学得到了有效的传播。此后,精品也层出不穷,“至1986年止,有29部动画片在国内获奖37次,31部动画片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受到国外舆论界赞扬,并且最终被国际动画界推崇为“中国学派”。中国学派鲜明的民族风格植根于民族文化中,动画取材形式多样,从古典绘画、工艺、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扩展动画的层次,在艺术造诣上独成一派。在1955年,中国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动画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但是动画风格学习痕迹过重,被评委误认为是前苏联的作品,因此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们痛定思痛,决心探寻摸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传递民族独有文化的动画新形式。1957年,《骄傲的将军》以“临阵磨枪”为题材进行创作,在形式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设计,包括人物形象、语言形式和动作表演都依照参考京剧中人物的身形动态,表演方式,在音樂方面也运用了大量京戏锣鼓。本片在创作上已然旗帜鲜明的指向了民族化探索之路,成为“中国派”的开山之作。

此后的《过猴山》、《一幅僮锦》等作品在表现民族风格上也进行了有益尝试。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问世。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它打破了传统的动画表现形式,特别突破了当时迪士尼动画惯用的写实,色彩厚重的画面处理方法,取材自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将中国古典水墨画意境搬上了动画银幕,摸索出国画技法的动画方式是一项非凡的创举。与此同时,《小蝌蚪找妈妈》一方面将中国的民族风格传递给世界,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一方面也维持了极其流畅的动作画面完美的完成了这个故事,其鲜明的风格震动了世界动画界,获得了五项国际奖项。1961年,1961年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代表着“中国学派”风格的成熟。从剧本到角色设计,背景设计,音乐设计,《大闹天宫》各个方面都凝聚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精髓,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意蕴,坚持了民族化之路且结合了社会现实,是中国动画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探索自身定位的典范之作。影片问世后,在4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受到各界高度赞扬,上下两部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被认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丰碑,保持着我国动画片出口的最高纪录,至今没有一部中国动画片能出其右。叫人遗憾的是,《大闹天宫》的辉煌成就仿佛无法复制,20世纪末,虽然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动画短片和动画系列片,但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却陷入了窘境,在推出了《哪吒闹海》(1979)、《天书奇谭》(1983)、《金猴降妖》(1985)这三部作品之后,在长达14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再制作过一部动画长片,直到1999年的《宝莲灯》问世。1994年以后,中国动画就走近低谷,无论是动画短片,还是动画电影,或是系列片,鲜有轰动的作品问世,现在,被大家熟悉的都是中国动画早期作品,近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来了》、《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电视动画尽管在传播广度,收拾率,影响范围内算今年来中国动画中的佼佼者,但是它们的定位低幼,制作模式化,内容粗糙,从艺术、产业角度都不能帮助中国动画在新世纪世界动画文化相互竞争影响的背景下走出低迷,寻找到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新的平衡点。

三、马克思民族文化观指导国产动画电影的现实意义与前进方向

中国有着优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鲜明,中国动画自诞生之日就与民族文化的表现密不可分。上海美术制片厂厂长特伟在中国动画摸索的初期就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中国学派的形成也离不开中国民族文化。然而在新媒介广泛普及,全球影视文化交织的今天,中国动画的固有模式明显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相比日本动画,美国动画,中国学派动画一直更加注重说教,带有儒家传统思想的色彩,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把审美与社会功利结合起来。这样的模式在市场与注重娱乐,柔性说教的美国、日本等动画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创作者们的尝试改变。以《宝莲灯》为例,故事背景“沉香救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民族文化蕴含鲜明,较易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同。在具体细节设计上,不同于传统“中国学派”动画作品,《宝莲灯》影片色彩鲜明,人物造型更加现代;情节上,有美国动画“娱乐性”为主的幽默精神,特别是沉香的小猴子,在形式和故事串联上,让人马上联想到的是迪士尼中的个性鲜活的动物配角们。但是《宝莲灯》只在近年来的中国动画摸索中极少的成功案例,更多的情况例如2005年《莫斯比环》,作为中国三维动画电影史上投资最多、人员配置包括多个国家的史诗巨片,成本1.3亿人民币,400多名动画师花了五年时间精心打造,但是上映之后只取得300万左右的票房,影片反馈也不尽人意,认为尽管角色设计完全西化,故事背景设定宏大,但是故事上完全不能抓住观众。由此可见,尽管在技术上、画面呈现效果上达到一定的进步,没有内容的支撑,不能在民族性文化和世界性文化之间做到相互交融,有效平衡的话,很难征服观众。尽管如今日本,美国动画自成一体,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中国动画在摸索如何提高扩大文化影響力不意味着需要全盘复制对方的精神内涵、表现风格、题材选择、制作形式等等。马克思民族文明观认为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必要地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扮演独特角色,世界文化存在与各民族文化之间,同个部分都相互联系。但是由于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其中某些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被人们越来越普遍的接受认同,也有一些的文化的民族性诧异没有被融合进化,反而更加明显或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文化的民族性在受到世界性影响改变的时候也更加彰显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民族性比较突出的文化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文化价值,更容易走向世界,世界性比民族性更深刻,民族性比世界性更丰富,没有离开民族性的世界性,也没有离开世界性的民族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中国动画发展遭遇的瓶颈并不在于过多的表现民族性,而是需要以更由吸引力的故事,更巧妙的融入来吸引观众,扩大其文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人民出版社, 1972.

[2] 王  宁.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理论的建构[M]. 叶汝贤, 等, 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 张慧临. 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45.

[4] 王  茜. 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 王瑜卿. 马克思的民族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J]. 世界民族, 2012(03).

作者:杨梓 焦雨虹

上一篇:学生教育管理知识经济论文下一篇: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