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财务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许多弊病,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提出为其改革指明了方向。创新型实践教学在导向和特点上区别于传统实践教学,在把握创新型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系统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应用型财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型财务管理论文 篇1: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摘 要:在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考核等现状,从以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角度出发,就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与之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因此,以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也称《财务管理学》或《财务管理学(原理)》(以下统称为《财务管理》)课程须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应充分分析该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其教学改革。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针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改革内容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发达国家,该课程的丰富理论知识及其良好实践应用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的是如何体现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为知识更新和传递使用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

在国内,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一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上,针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一方面为达到培养目标设置该课程包括的技能知识点(王东,王伟,2012);另一方面围绕专业特色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杨淑娥,2010;卞继红,2010;邹新根,2013)。二是在课程教学方式上,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选择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刘淑莲,2005),并针对该课程具体知识采用诸如案例、情境模拟等方式与相应教学思维实现教学目标(汤海溶,吕怀婉,2012)。三是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实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式形成一个融为一体的知识教学过程(刘淑莲,2009;王彤彤,2014)。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观念陈旧

一直以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受过去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影响,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整个《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

1.教学角色变化不明显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虽然提出了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目标,而具体到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教学中呈现的依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观念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使学生调整自己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角色和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尽管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式较过去而言有变化,但是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主导”,而且是“主体”的“一言堂”现状依然存在。

2.教学观念致使专业知识观念难以树立

在《财务管理》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提出围绕实现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化不明显,使得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课程难以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知识中的货币(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知识观念,这就为后续学习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和包括财务分析的财务管理环节知识与应用带来了基础上的障碍。

(二)课程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1.课程使用教材不适应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来自国外或者翻译过来的优秀教材,这些教材是根据国外情况而编制教材内容,大部分内容不再适合国内国情尤其是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第二类来自研究型(或学术型)高校优秀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注重理论性知识介绍,实践性运用少。第三类为部分适合的自编教材,这部分教材的编著几乎来自各自编著者教学过去经验理解;这些教材编著者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背景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

2.课程教学内容不适应

由于教材选取使得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不适应,不适应的内容主要是目前的教材大部分是介绍引进西方如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环节等成熟的知识为主,这些知识在具体介绍所举例子均为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大企业的例子来理解现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针对到国内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定位和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目标就出现“水土不服”问题。

(三)课程教学方式形式大于内容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式较过去有变化,由灌输式教学发展为包括案例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但是目前来说,这些方式多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无实质上的深入使用,导致最终各种教学方式具体采用后产生“重结果轻过程”的结果。

(四)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过于简单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过于简单主要体现为教师和学生考核方面。

1.教师方面

在目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师的考核系统不够全面,由此出现教师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模糊,具体评价主要以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完备的教学文件和最终能否给予学生教学成绩结果等作为衡量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基本要求一直以来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模糊标准。

2.学生方面

与其他大部分课程教学类似,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后更多采用传统的“一考(或一卷)定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这种“唯结果少过程”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该门课程在整个教学完成后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教学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教学观念现代化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观念的陈旧,需要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做到观念改革先行[2],以观念改革带动该课程其他教学不足的改革与完善。

1.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和“一言堂”教学方式。这种观念体现在整个《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起着组织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作用的是教师,真正让传授知识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学生在角色上确立各自的位置,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师生、生生(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整个教学变化的活动。

2.知识观念构建

只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树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才能为该课程树立学习知识的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学目标是围绕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操作实践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围绕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目标为前提,科学合理安排具体知识内容。一方面,在选择该课程教材时,应做到教材介绍的内容是“以介绍应用型知识为脉络,以适合学情为主体、以符合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与此同时,教材应当是根据财务通则和相应财务政策变化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调整和优化[3]。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介绍应该是循序渐进,以“先基础后专题、先理论后实务、先分析讨论后总结、先理解后应用”为思路,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每个知识辅以相应案例和实践操作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式效果化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知识实用性强,案例式和情境式教学方式愈来愈被广泛使用。

在案例式教学中,针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下形成“教学前准备、教学中讨论、教学后总结”的教学环节,产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完成相应内容[4],具体内容如表1。

在情境式教学中,应就《财务管理》课程中综合知识进行模拟[5],设定相应的模拟环境,通过给教师和每组(或每个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和任务,在既定要求和前提下应用具体知识来解决各自承担角色所碰到的问题。

(四)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考核不仅要在教师教学形成有效考核机制,而且对学生学习考核也要科学合理。

在教师考核上,《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考核的目的要始终围绕教师在具体教学后是否实现了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不仅要有基本的教学相关文件,更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实践操作经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

在学生考核上,因《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难度大、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课程,仅仅采用“一考(或一卷)定成绩”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尤其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是开放式的。这样一方面使得考核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以及多元化的组合考核方式,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过程和结果等多元化组合考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四、结语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该专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和该课程实现其教学目标形成了瓶颈。这就需要该课程在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具体做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观念现代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教学方式效果化及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等改革措施。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但具体到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则需要不断地进行课程体系和相应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卫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57-58.

[3]汤炎非,谢达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3(17):71-74.

[4]祝映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J].财会通讯,2014(8):63-65.

[5]肖文锋,肖莉.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0(5):118-119.

作者:揭志锋

应用型财务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初探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有许多弊病,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提出为其改革指明了方向。创新型实践教学在导向和特点上区别于传统实践教学,在把握创新型实践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系统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 创新 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要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点,本文主要围绕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讨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问题。

(一)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突出了“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应用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强调“干中学”,即能够在应用中更好地学习。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连接“学以致用”和“干中学”的纽带,是实现“学”“用”相长的平台。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应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能力的好坏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比如,财务分析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指标和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做出评价,该技能的考核目标就是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在过去的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一直是薄弱的环节。首先,理论与实践脱节。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教育与实务要求一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做得并不够好,实务要求的技能往往在学校教育中被忽视或轻视。其次,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占相当大的比重,甚至不少院校以考证为唯一导向,搞应试化教育,使得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第三,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标准单一,使得实践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从而以点带面,最终改革和创新整个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内涵

创新型实践教学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动态连续性、学生主体性、形式多样性为特点的实践教学理念。把握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内涵是区别创新型实践教学和传统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如图1所示,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创新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导向

创新型实践教学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型人才培养包括并且超过了上文所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放多元的世界、日益加剧的竞争、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表述。创新型人才具有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应用性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表现为良好的动手能力,能将财务原理、财务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掌握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评价等基本职能;适应性要求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工作条件,能不断地学习和动态地调整自己,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创新性要求学生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利用前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通过不断创新改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竞争力,创造超额的效益。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柔性。另外,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的特点

创新型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平台,紧密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与传统实践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动态连续性。创新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习曲线效应,除了可以将实践学习安排在固定时间以外,更强调将实践学习穿插在理论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碎片化时间进行。创新型实践教学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能与团队成员和教师进行实时沟通,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的动态连续性。2.学生主体性。创新型实践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原有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的角色。主体性的角色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参与意识,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比如,在投资管理模拟实验中,可以考虑让学生自由组合团队、自由设计场景、自由选择陈述方式等。3.形式多样性。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原有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采用仿真实验、情境教学、PBL教学、读书报告会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的结合。形式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通过形式的多样化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创新型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创新实践教学具有统一的目标导向,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模块和模块内容设计,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本文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搭建创新型实践教学的体系初步框架。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是由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和主要内容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如图2所示。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

传统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一般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在教学设计时各教学模块针对某一单一技能,人为割裂了能力培养的动态连续性。创新型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由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内涵,可将创新型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分为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目标,也是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着眼点,每个模块都围绕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设计,使得实践教学具有更好的导向性,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块

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块按照学习环节和内容层次分为实验模块、实训模块和实习模块。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块沿袭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块的名称,但是重新的设计让各模块产生了“新质”;模块的环节衔接和内容递进,让各模块产生了协同效果。过去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效果差,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实验模块穿插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验证性和体验性实验,更能体现实时、动态的特点。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实训模块放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借助综合实训中心或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对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实习模块可分阶段进行,采取校内仿真实习和校外定岗实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拓展训练。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创新型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创新和教学辅助创新。围绕创新型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各实践教学模块形成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体,以教学评价为结果,以教学辅助为支撑的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各主要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过去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没有适应网络和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变化,没有适应资本市场和全球化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新要求,内容上的陈旧与方法上的落后,使得学生缺乏挑战,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评价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配套,单一和缺乏科学性的教学评价无法有效发挥前两者的改革效果;教学辅助是容易忽视的部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完备的制度和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能为创新型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孙运兰,朱宝忠.工科院校新型时间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14).

2.王丽等.创新型实践教学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

作者:窦鑫丰

应用型财务管理论文 篇3: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产学研的开展由来已久,英美等国家先后鼓励产业界、科技届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改革开放也开启了我国产学研合作战略,期初的行业院校就是典型的产业界和高等院校的对口培养与合作模式,之后,经历了国家部委的官方协调推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积极推动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实践已从合作向融合迈进。融合为实施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了新思路,为科技、产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新冠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催生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情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重点是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产学研融合为高质量增长增添了活力,而高质量增长的特征也决定了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也决定了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现阶段,各领域均严重缺乏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在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建设,但仍需重点考虑产学研的融合,以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当下,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以计算机、外语、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理论学习为主,实践环节少而薄弱,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形同虚设,导致毕业本科学生缺乏系统实践培养和训练。因此,有必要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情景,来探讨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以弥补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的脱节。

一、文献评述

1.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主要从合作主体、合作模式和合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合作主体的视角来看,主要是高等院校、企业和中介等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高等院校方面主要集中在大学科研人员的参与产学研行为和影响产学研合作因素的研究,既关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科研人员行为,又阐明了科研人员参与行为对科研机构带来的影响。现有相关企业方面的研究表明,影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因素有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科研投入、人力资源、企业规模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供应商、区域研究人员数量、市场环境等。现有中介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转移办公室的绩效、组织结构和组织认同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时间跨度较长,主要研究集中在合作模式差异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且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研究贯穿始终。产学研合作绩效的研究主要在于相关大学制度、组织以及个人因素对绩效的影響作用,也相应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

2.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出发点主要是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应用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看,学者们探讨了财务共享、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方向多技能、创新创业导向、大数据、院校协同和工匠精神等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对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方面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视角,从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实践加强和项目驱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视角,学者们就智慧课堂、智慧实践、财务智能化等改革措施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复合实用人才的培养,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业财融合”为目标。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我国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较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决定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模拟等,应与市场经济实际需要匹配。但现阶段,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多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强调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但没有专业的培养特色,且过于笼统,导向性并不明确,并未靠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标和定位的不清晰,会导致毕业生达不到目标要求,不符合社会需要。

2.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框架结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问题体现为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符、课程体系的设置陈旧且缺乏前瞻性、实践课程体系和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衔接脱离实际、缺乏实施过程监督和结果反馈等。现阶段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大致相同,且都追求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基本相同,缺乏社会需求较关切的核心实践课程。各高校显现出通识教育有余,而专业及实践教育严重不足,甚至多数应用型大学的实习和实践课时也是空置。

3.高职称教师和师资素质待提高。现阶段,高校本科人才培养重担主要由讲师担任,高职称老师授课比例很低,可能是因为高职称老师科研任务繁重,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不了解前沿热点、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无论是高校博士毕业直接到学校的老师还是有一定实战经验的老师亦或是企业外聘来的兼职老师,在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以及二者相结合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4.教材建设和实践环节待加强。教材内容和案例设计等与现实中财务管理的发展有些脱节,也就是说教材建设跟不上现实发展的进度和企业的实际需要。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然被弱化,实践教学时间、基地、师资和应用比赛等均不是很充足,这就弱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方案

国家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和融合,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学生报考意愿均比较强烈,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却颇受质疑。因此,新发展格局之下,高等院校应主动对接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联合实际用人单位,加快实施基于产学研融合情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高等院校应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用人要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专业培养应突出自有特色,实施精准专业定位和精细培养。目前,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众多,无论是综合性、财经类、理工科或行业性大学,还是地方应用型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因此,每个高校都应发挥特长,办出特色,结合本校专业发展历程与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落实和逐步完善产学紧密合作、校企互相合作、协同育人、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社会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2.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首先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才能真正明确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企业岗位能力。首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课程体系中实行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每门课程的目标、内容、框架、大纲和实施方案都应考虑本校的特色及优势,学生培养始终贯穿应用性导向。其次,严格执行和实施既定的培养方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把应用性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财务人才。

3.提高高职称教师授课比例和师资素质。高职称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特别是来自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实践,以及自身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积极面向本科生开设相关财务管理课程,切实保障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保证教学质量。随着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要求的提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高校师资素质:信息网络及新媒体的掌握、智慧课堂及课堂教学的驾驭及组织、财务管理专业技能的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等。

4.及时更新教材并加强实践环节。时代发展迅速,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日新月异,学生用教材须跟上时代发展,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点。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生源、師资情况和实习基地等,注重区域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案例、大纲和实践框架的共建共享。抓住几个核心合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提升产学研合作质量和深度。具体可通过构建产学研平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大学生低年级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深入到企业顶岗实习,引进行业和科研院所外聘导师,并进行综合实训和创业训练,来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提高学生实际生产环境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本文针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情景,简要进行文献评述,并分析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进一步指出解决方案:明确培养目标,精准专业定位,完善培养方案,细化课程体系及实施过程,确实提高高职称教师授课比例,并不断提高师资素质,及时更新教材,加强和落实实践环节。这样,随着产学研融合的不断推进,就能够持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与企事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外贸单证教学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01047002)、跨境电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01902036019)]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会计诚信伦理学论文下一篇:非法经营罪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