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项重大探索,会计专业的作为人才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其培养目标与实现机制决定着专业转型的成败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论文 篇1:

践行办学理念,创新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办学者在办学实践中对学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广州工商学院结合近二十年的办学实践,凝练出“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是广州工商学院发展的动力所在,它引导学院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向前。

一、基于本校办学理念对实验室建设的内涵理解

(一)以质立校,建设符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实验室

以质立校,意味着广州工商学院追求以质量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并把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也提出要“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要求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强化质量督导评估等”。“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正契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充分体现了办学者立志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的高等院校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内涵,是要建有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产出高水平的应用型科研成果、建成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供给。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水平实验室的支撑和保障,正如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所言,“没有一流实验室就没有一流大学”。

对定位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要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针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内涵加大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其一,应针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供给的需要,建立支撑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所需要的学科基础、专业技术、专业综合等实验室。其二,应针对高水平应用型科学研究和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的需要,构建支撑基础实验、应用研究、社会服务所需的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室。其三,应针对学科专业特点,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购入先进设备或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符合现代技术主流的实验室。

(二)以生为本,建设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

以生为本,表明了广州工商学院对“为什么办学”这一根本问题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回归“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才培养本位。《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正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可按照《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划分的“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七个能力单元,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归纳为“会学习、会应用、会表达、会合作、会健体、会创新”六大核心能力。其中,“会学习、会应用、会表达、会合作、会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均需要以高水平实验室为载体。中国矿业大学葛世荣校长认为“梅贻琦先生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个大师的内涵一方面是学者,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实验室”。

对定位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应当根据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大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其一,应根据人才核心能力养成的规律,系统规划和建设支持学科专业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其二,应结合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引入“互联网+教育”的建设思路,构建能贯通课内外、方便学生开展实验的开放性实验平台。其三,应根据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要素和学科专业就业的职业场所,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室环境。

(三)突出特色,建设支持特色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验室

突出特色,是广州工商学院办学的价值选择,是地方性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型大学在类型上与传统大学有所区别,其办学定位在地方发展建设中更“接地气”,更能突出错位发展和特色亮点。广州工商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要在教育市场上彰显竞争力,必须选择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发展道路。进一步突出特色,明确发展方向,方能实现广州工商学院以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的愿景。

辦学特色的打造和凝练,可以涉及多个方面,特色专业是其中之一。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专业梯队建设、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是要紧密结合行业、区域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充实和改善特色专业的教学条件,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充实和改善特色专业的教学条件,还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都离不开高水实验室的建设和支持。

民办高校要与传统大学错位发展,建设好特色专业,应结合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的,加大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其一,应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构建支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学科基础、专业技术、专业综合等课程实验的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其二,应结合专业特征,把相关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整合起来,建立高度仿真现实商业社会的跨专业实践教学中心。其三,应结合应用型特性,加强产、学、研、教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合作,建设融专业实验、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的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室。

(四)崇尚创新,建设极具时代技术特征的实验室

崇尚创新,是广州工商学院办学者对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对理想的大学精神的坚持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民办高校要升级发展、要做大做强,关键是竞争力的提升,而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高校运行机制的创新,正如广州工商学院院长邝邦洪教授所言,“唯有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唯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

对广州工商学院这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唯有通过制度创新、专业建设创新、师资建设创新、教学实践创新,不断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才能超越局限、保证持续发展、增创竞争优势,实现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高水平实验室作保障。

民办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时,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紧紧围绕增创竞争优势,创造性地形成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验室建设思路。其一,应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资源供需的匹配度。其二,应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创新实验室构建技术,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其三,应根据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创新实验室建设机制,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渠道。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的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创新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资源供需的匹配度

随着民办高校转型升级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也与日俱增。提高实验室建设需求和资金投入的匹配度,画出建设经费供给与实验室建设需求的最大“同心圆”,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论证。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大多数采用以下两种论证方式:一是设备管理部门划拨建设经费,由使用单位自主安排;二是使用单位提出建设需求,由设备、教务、财务等职能部门会同商定。单一的论证方式,存在着建设经费配置不科学、资金使用随意性大、重复建设、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民办高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设前的申报论证和建成后的使用管理。如何创新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提高建设需求与经费投入的吻合度,以及仪器设备等“硬件”与实验项目等“软件”建设的契合度,争取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是各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州工商学院结合升级发展的需要,探索出“系级申报论证”与“院级答辩论证”相结合的实验室建设论证方式。“系级申报论证”主要是由使用单位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相关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实验室建设与使用情况,组织申报材料和完成系级论证。“院级答辩论证”主要是由学院组织,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教学、科研、财务、督导、评估、设备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建答辩专家组,通过专家组听取新建实验室申报负责人对现有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新建实验室的必要性、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室建成后的效益等内容进行的陈述和答疑,并结合必要的现场考察,最后形成集体论证意见呈报学院审批的论证方式。

新建实验室“系级申报论证”与“院级答辩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式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一是各专業基本建成与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生产性等实验相配套的实验室支持体系,专业实验教学开出率较高,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围绕学院专业发展的需要,基本建成了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工学和艺术学5大学科的11个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服务公共课程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整合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云数据中心和新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搭建了服务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相关专业的新商科实践教学中心。

(二)创新实验室构建技术,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民办高校对实验室类别和数量的需求也明显增大。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民办高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尽管如此,受实验室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影响,还是无法及时做到每个专业或每一门课程都配有专属的实验室。同时,由于专业在校生规模发展的不均衡,部分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民办高校要解决实验室配置不足与利用率较低并存的问题,除了在实验室建设论证、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定符合校情的使用机制和制度外,还应着手创新实验室构建技术,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广州工商学院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紧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院首期“云桌面”建设、应用的基础上,研发出基于 “云计算技术”的实验室建设方案,采用了“云数据中心+网络终端设备”的部署模式。与传统的网络中心机房相比较,云数据中心为网络终端设备提供的不再是硬件托管服务,而是数据的传输、计算和存储等能力。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云数据中心为网络终端设备配置所需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从而实现计算资源的按需配置和高效利用。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物理层面来说,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文科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软件的共建共享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使用层面来说,打破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文科专业师生使用实验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互联网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实验准备并完成实验任务。

(三)创新实验室建设机制,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渠道

实验室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几年,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也与日俱增。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制约了高水平实验室的建设,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仍然满足不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另外,民办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虽致力于构建支持专业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生产性实验的配套实验室体系。但由于民办高校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融合不够,导致其对设计性、生产性实验的支撑力度不足。因此,民办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务必创新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促进学院在升级发展中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丰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供给渠道,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促进学院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深度整合,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资源的供给渠道,注重实验室建设机制的创新,基本形成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引企入校”,即企业以生产为主要目的,进驻学院兴建生产性实验室,向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真账实做”对接企业实际业务。二是“引资入校”,即企业以培养企业未来员工为主要目的,在学校投资兴建仿真实验室,通过再现企业生产、业态和技术的模拟,为企业自身培养合格人才。三是“引技入校”,即企业以产学研项目合作为载体,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提供新产业、新业态或新技术的模拟教学资源。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实验室建设机制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共建实验室使学院与行业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命运共同体,促进了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升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二是通过共建实验室,企业将最新的生产技术、设施、流程引入实验教学,促进了学院在升级发展中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三是共建实验室在某种程度上既为民办高校减少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也帮助民办高校完善了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支持体系。

三、基于本校办学理念的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成果

(一)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充足,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广州工商学院充分认识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离不开高水平实验室,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充足、先进,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一是实验室建设力度大。至2019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超1.3亿,比2014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了近8000万元,年均增长率高于15%。现有价值10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3000多台套,比2014年的10000多台套增加了13000多台套。

二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至2019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淘汰近2000万元,淘汰率近34%。价值10万元以上教科研仪器设备120多台套,比2014年的60多台套增加了近70台套;总价值2900多万元,比2014年的2060多万元增加了840多万元。

(二)紧跟“互联网+教育”思路,加快了先进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广州工商学院紧跟“互联网+教育”思路,加快了先进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实验室。紧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云数据中心1间和实验室53间、近4000个云桌面应用终端。

二是引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引进了VBSE财务共享、VBSE综合实践等十多个基于B/S结构的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互联网覆盖的任何地方进行实验准备和完成实验任务。

(三)紧扣“产教融合”建设思路,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

广州工商学院紧扣“产教融合”建设思路,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建设。主要表现为:

一是与企业共建设实验室。学院充分发挥专业自身优势,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按照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技入校等模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目前,分别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校内共建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粤嵌众创空间等7间实验室。

二是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院通过整合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财务会计等实验教学中心和云数据中心,引进VBSE财务共享实践平台和VBSE综合实践平台,以仿真现实商业社会为标准、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搭建了高度仿真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总之,民办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当根据办学规模与发展内涵的需要来开展,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落实,一切机制和实践都应当围绕着民办高校升级发展这一目标来进行。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继续积极践行学院“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高水平的实验室,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邝邦洪.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

[2]邝邦洪,乔丽媛,李赣,黄仁刚.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培养服务区域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4):62-67.

[3]陈东辉,曲嘉,房永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如何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26-29.

[4]丁兆明,周月朋,李娜.深化内涵式发展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學——第二届全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论坛综述[J].北京教育·高教,2018(10):16-18.

[5]王丽,田健.本科应用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探究——以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为例[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4):57-64.

[6]夏有为.实验室功能——发现知识传播知识(一)[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7):1-3

[7]黎英,林标声,洪燕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特征与功能探析——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6):17-21.

[8]许悦.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魂[J].文教资料,2013(36):123-12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作者:林强 李乐欣 李忠全

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摘 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项重大探索,会计专业的作为人才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其培养目标与实现机制决定着专业转型的成败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与原则等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打造会计人才核心能力,提高本科会计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实现方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核心能力;社会需求导向制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其中会计专业本科生毕业人数10万人以上,他们的就业状况广受社会关注。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严重匮乏。这种现象虽然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是,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正式在此大的背景下,对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等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

应用技术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特色,反映了其能力和教育水平,是决定一所高校会计专业社会地位与声誉的首要标志,也是影响毕业生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少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会计教育理论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定位没有定论,是培养通才,还是培养会计专才,会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知识还是能力,会计人才应具备哪些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差异化不明确。

(二)职业性和专门性太强

各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中 ,都有“会计专门人才”的提法。从实践看 ,过于强调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应用 ,对通才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大学会计教育 ,综合性、人文性等通才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没有得到必要的保证,偏离了本科教育的层次定位。忽略了企业看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目标定位脱离社会需求

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照搬985,211等重点高校的人才目标,未结合地区经济结构特点和地方产业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多视角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途径,表述不清。

二、明确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定位

(一)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按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与应用型(决策型、执行型、操作型)两大类,“985”和“211”重点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培养会计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高职高专和各类会计培训机构,主要培养执行型和操作型会计人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其办学层次介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之间,不是高职高专办学的简单延长,应定位于培养决策型会计人才。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虽是会计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理论水平可低于研究型大学本科的要求,行业针对性和实践能力应高于研究型大学本科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地方高校必须科学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与高职高专院校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近年来人才市场对中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形成初级人才供过于求,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紧缺的不合理结构。原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多缺乏特色、层次偏低、设置雷同,应用技术型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应该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应 “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在教给学生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成熟的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实践的训练,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国外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经验

国外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德国7所著名的应用技术大学组成了精英联盟。荷兰斯坦德大学副校长戴豪易克说,荷兰70%的大学生就读于职业技术类大学。美国24个州的社区学院允许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会计学教育基础好的英、美、澳三国,在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不少值得我国借鉴的办学经验。

(一)英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的英国,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会计教育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英国本科会计学专业一般学制3年,每学年均包括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短学期开设专题课程,聘请实务界人士讲授,并开设至少一门自由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专门安排1年的工作实习。

(二)美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1990年9月在其第1號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高校应教会学生为获得并保持职业会计师资格所需的学习能力,为他们打好终生学习的基础,而不是把教学重点放在职业资格考试上。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设立包括职业道德、逻辑推理、社交礼仪等课程,扬百翰大学以业务循环为中心,融合税法、审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将《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纳入教学材料。

(三)澳大利亚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着眼于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要求做好准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变化和职业发展,讲授知识和专业技巧,同时在注重培养学生协调、沟通和领导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实务的发展拓展了会计从业人员执业范围,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在公司战略规划、内部控制设计、管理咨询、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等方面拓展才能。培养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还包括文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等。

综上所述,国外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以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结构优化,普遍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锻炼。

四、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培养目标与原则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思路

1.适应性。经济环境变化快,会计专业知识更新快,在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中,应通过构建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与合作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整合,以注重学生未来适应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教育方法观。

2.区域性。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是不一样的。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现实,培养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

3.导向性。地方高校应走出传统的封闭性办学格局,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 ,促进产学紧密结合,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建立应用技术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满足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校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代帐公司,即服务地方经济,又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

(二)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原则

1.多样化原则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主动应对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和结构的要求,注意扬长避短,在教学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结构等方面,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多种类型高级会计人才的要求。

2.专业性原则。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以培养“宽口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着重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能力的特点。在学院形成倡导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扎实的学风。

3.发展性原则。应用技术型大学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还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用终生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创造性学习品格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形成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五、打造会计人才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专业只有抓住市场办学,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办出特色,才能让培养出的人才不受冷落,有用武之地。

第一,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个性化培养。采用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课程。坚持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必修课,根据社会对會计人才的需求开设纳税筹划,银行会计,会计英语,市场营销等选修课,更充分的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注重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允许一定的弹性学习年限。一方面要允许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选修较高层次的课程或提前学成毕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允许其在符合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修读层次较低的课程,或在超过标准学制一定年限内完成学业,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第二,施行“双导师制”和“3+l”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和进行课内实验,最后一年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实习,并由企业专职会计人员作为实践导师现场指导。

第三,建立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就业市场调研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和专业的招生计划,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浪费,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所学不为用,需用无所学,毕业生出现结构性就业障碍。(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淑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2(10)

[2] 杨政;殷俊明;宋雅琴;. 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 会计研究 , 2012(01)

[3] 孙平. 英美与我国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比较[J].财会通讯2011,(13)

[4] 韦艳清.基于会计的价值教育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作者:潘莹 李建立

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论文 篇3:

社会经济转型中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 会计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会计行业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对现有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定位、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产业升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教育改革趋势与产业升级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提出“自2015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高校要加强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为响应政策文件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建设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教育培育体系非常必要。《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年教育部发布)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创造精神,善于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

面臨当今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我们应该去积极思考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如何能够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并且能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如何建设好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二)教学理念与人才定位转变的内在要求

发达国家高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认识到大学会计专业面临生存发展的考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市场导向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动力,会计职业界呼吁会计教育界进行一系列的变革。面临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噬待研究。我国2015年教育部提出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

(三)树立会计专业新型教学理念,促进会计高等教育多层次发展

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不仅是对教师自身价值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创新能力与价值所在。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充分认可,如何提高学习的创新性,如何让将课堂真正赋予人文主义色彩,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将一堂具有鲜明色彩的课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授课方式需要转变,更需要教学理念与培育模式的转变。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树立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核心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转变培育体系能够进一步带动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调整。经过几年的积累、沉淀、发展、创新,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取得了教育层次逐渐完备、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设置日趋合理、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发展创新等成绩,但同时仍存在着教学内容略显陈旧、会计教学模式呆板、教学考评方式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不断变换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会计课堂上建立合理、新颖的驱动型学习任务,优化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

二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现有的培养模式

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代表之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深度转型,针对自身办学发展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转型工作方案,并在此引导下,更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典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伴随自身的转型也颇有特色。

(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新方案的修订将紧跟市场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能力需求,需要注重人才多样性的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研究型。培养科学研究能力,鼓励这部分学生考研从事科学研究。考知名财经大学,扬我院会计学专业之名;第二层次:专业应用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到用人单位,扬我院会计学专业之能;第三层次:素质型。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增加管理能力,在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新型的高级管理型人才。虽然在最新一版培养方案提到了专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会计实务届的发展与产业经济转型的社会现实并未完全考虑进去,也就意味着在制定本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其定位式建立在已有的现实基础上。

(二)课程设置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学校依照理论知识基础建立,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原则,在大一大二开设相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主要课程,在大二开始加入相关的实训课程,随着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理论课程的比例,相对减少,实训课程不断增加。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其授课模式基本为上课教师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实训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课程附带的实训课程,例如基础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附带的简单的实训,另一类是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例如手工做账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实训等。其实课程授课模式主要为,给出某一制造业企业一个月业务的基本资料,要求学生基本数据完成相关的做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只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方面的能力,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计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2012年,湖南文理学院协同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等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整合,联合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湖南大学等单位,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中心”《章程》,制定了《科研组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设置了1个服务平台、3个委员会、4類创新岗位、4个创新平台,明确了协同创新方向和目标,革新了人员聘用、考核机制,建立了多级分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区域合作机制。即使建立了创新协调中心,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转型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逐渐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但是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够,校企合作没有打破区域界限,与该校合作的企业只局限于区域内部,而与外部区域的企业合作比较少,不利于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会计实践平台。

三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典型的应用型大学,如何趋利避害,怎样去解决深入转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考虑未来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中国经济要素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新兴产业的出现,湖南文理学院在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不仅要考虑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现有的产业企业的发展,还应考虑未来作为一名会计执业者或研究者在未来是否能够胜任高质量的与会计有关的职业,不仅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变化中做出迅速反映的能力。

(二)优化会计课程设置

课程的性质决定于专业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也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应用型高校越来越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因此,会计专业课程一方面需要会计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的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结合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会计行业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更为符合市场发展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的主要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和分析会计行业动态信息,加入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与会计专业教育,探索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三)因地制宜完善会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从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现有的培养模式可知,“校企合作”的力度严重制约着该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而实践基地的建设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不断结合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结合自己的办学实力,可从下列两个要点着手完善会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明确会计实践基地指导思想。第一,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主,同时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辅。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教学不仅要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模式,还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征加以设计。对此,校内实践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采用参观访问模式,即根据某些课程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老师和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参观、调查,并通过积极鼓励学生现场提问、相关人员现场答疑的方式,促进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即根据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及时安排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整班实习,通过小组讨论、现场答疑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遵循“产教结合,校企共育”方针,具体方式可采用联合研究模式,即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多方面开展同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用人单位的合作,此外,学校要针对性的选择有明显专业性和技能技术要求、公司领导具有强烈纳税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用人单位,这对会计专业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较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滕晓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研究

[J].财会月刊,2014(9).

[2]廉宏达.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

质和能力[J].教育探索,2015(9).

[3]欧阳秋珍,邓丹.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仿真实验的

发展之路——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2017(3).

作者:罗杰思 秦涛

上一篇:新闻学专业双语教学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