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品牌战略研究论文

2022-04-28

2018年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8:新时代、新机遇、新愿景、新思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论坛发布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6/2017》《2018“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报告》《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评估报告2017》3份报告,同时宣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数据库建设的启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竞争力品牌战略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竞争力品牌战略研究论文 篇1: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培育路径研究

[摘 要]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重视程度的加深,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已成为规避市场竞争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和培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培育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培育路径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化;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6.131

1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条件适宜,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和出口大省。然而山东省农产品产出效益一直不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水平不高。近几年,山东省开始重视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把农产品品牌作为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进行培育,有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措施。近三年来,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尽管品牌数量明显增加,但从总体看,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总体数量偏低、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的个性化和优势没有充分开发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山东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优势不明显

据统计,山东省农产品品牌总数仅为浙江省农产品品牌总数的1/3,很多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没有品牌,产品的辨识度非常低,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和产出效益的实现。同时,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截至目前,山东省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农产品企业数仅占全省企业数的0.6%,缺乏优势农产品品牌,致使很多农产品有牌无名,很难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2.2 忽视品牌差异化

农产品自然属性相似性较高,因此农产品本身差异性并不明显。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消费者往往通过品牌了解产品的关键信息,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然而,山东省现有农产品多是鲜活产品或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市场上很难与其他省份的农产品相区分。同时,在品牌建设和培育中忽视品牌内涵建设,导致农产品品牌与其他省份差异并不明显,很难避免同质化竞争。

2.3 品牌缺乏有效的保护与传播

很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品牌管理经验,对品牌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了知名品牌被竞争对手盗用或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不但误导了消费者,更严重的会损害整个产品品牌形象。另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动态化管理品牌的意识,认为品牌一旦建设就可以一劳永逸,因此,在广告投入、公共关系、媒体创新、软性传播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名牌价值提升较慢,缺少像新疆和田枣、宁夏枸杞等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品牌。

3 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培育路径分析

3.1 打造异质产品,深化品牌文化内涵

资源优势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通过战略定位来体现的,而战略定位实质上就是差异化。因此,在建设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时应依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异质产品,实施农产品品牌差异化战略。山东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建设和培育农产品品牌时应注入当地的历史、人文文化,赋予品牌文化底蕴,突显产品的品牌个性,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强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3.2 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强势品牌

龙头企业是建设和培育强势品牌的主体和核心力量。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基地”的农产品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品牌为载体,将自然资源、企业资源和农户资源优化组合起来,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更加紧密化、规范化和稳定化,实现分散生产与市场集中需求的有效对接,以积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强势品牌。此外,在品牌建设与培育过程中,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核心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文化感召力,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来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3 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

现如今,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强大的产业链作基础,任何产品都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在建设与培育品牌过程中,要致力于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在做强一产的同时做大二产,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科技力量,建立优质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做活三产,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服务业,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活动,拓展农产品品牌发展空间,提升品牌竞争力。

3.4 创新品牌传播与流通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一,通过举办农业节会或农产品展销会。如山东借助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吸引全国各地的参展商和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的传播和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第二,利用公共关系事件。如2014年的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百脉泉”章丘大葱作为配菜走进国宴,这一事件随后被广大公众知晓,极大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赢得了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了解和赞许。第三,依托“农超对接”营销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按照超市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进行生产,然后直接流通进超市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超市对农产品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因此,消费者对于进入“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品牌比较认可,顾客忠诚度较高。第四,利用电子商务。通过建设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在线交易、信息发布、检索、导航、质量可追溯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等,连接消费者与公众,利用网络信息的快捷性,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忠诚度。第五,自建终端销售网络体系。零售终端是产品流通的最后环节,也是品牌形象塑造与品牌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支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在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直营店、特供店等零售终端,利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快速传递市场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培育忠诚客户,快速提高品牌形象,形成口碑传播,建立连锁反应,使忠诚消费者成为品牌再传播的重要载体。

3.5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培育品牌发展环境

一是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整合山东农产品资源,发挥资源规模优势;二是要加强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加投入机制;三是要引导农产品企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贯穿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保证农产品品牌的品质;四是要制定创新机制,鼓励产学研结合,积极引导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农产品市场、企业结合,运用科研组织的科技力量为农产品的品种改良、深度加工、包装存储、营销等环节进行科技创新,为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五是要建立农产品品牌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竞争,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督与保护;六是政府应鼓励农产品企业扩大出口,注册国外商标,走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崔茂森.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分析[J].乡镇经济,2009(7).

[2]王兆君,房莉莉.基于比较的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瞿艳萍,郑少锋,秦宏.创建农产品强势品牌 提高品牌竞争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3).

[4]杨梦娣.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5]谢群斌.福建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J].中国市场,2013(36).

作者:李娟

企业竞争力品牌战略研究论文 篇2:

2018年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在京召开

2018年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8:新时代、新机遇、新愿景、新思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论坛发布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6/2017》《2018“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报告》《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评估报告2017》3份报告,同时宣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数据库建设的启动。

畅谈国际能源合作

原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表示,国际能源合作事关中国自身的发展,也事关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安全和共同进步,新时代能源合作能需要重视效率,高效率的合作是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同时,能源合作需要关注风险,要综合评估,防止战略透支。能源合作还需要需求革命与生产革命并重,应积极推进从需求侧向供给侧改革。推动国际能源合作还要研究区域、周边地区、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能源合作。中国应充当周边地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能源合作倡导者、参与者、推动者甚至是引领者。通过能源合作推动整个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通过能源合作引领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引领全球新秩序的构建,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伟大愿景的实现作出实际贡献。

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表示,能源的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能源企业走出去也应当积极认真地的贯彻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中国能源企业必须要尊重各国的差异,努力探讨符合各国国情的互利共盈的合作模式。既要帮助当地的资源国解决能源发展问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惠及当地的人民,同时也必须认真的研究规避风险的措施,搞好项目前期的经济评估的论证,提高项目的经济性,避免投资失误和项目亏损。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表示,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在学校成立国家高端智库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的能源研究在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对全校能源研究力量整合的基础上,基于学校政治学、经济学、环境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学、金融学、法学、农业经济等一流学科的学科力量,培育出多个具有国际品牌性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平台,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先进性。

发布3份报告

论坛首先发布了《中国能源国际合作2016/2017》。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教授主编,已连续8年出版。报告分为主题篇和地区篇两部分。主题篇对中国的全球能源战略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的全球能源战略经过建国以来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的发展,现已全面确立。中国的能源实力作为能源战略的基础在不断地增强。从资源、供应、进口、运输、研发和金融等维度来看,优势凸显。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能源工业体系,能源外交取得了重大成效,建立了多个油气国际合作区域,确立了对外能源贸易体系,中国的能源公司也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在能源实力基础上的能源权力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正在逐步分散,由传统的单一核心“油权”转变为“油权”“供应权”“需求权”“技术权”“金融权”“碳权”。中国的全球能源战略的目标是将能源实力转换为能源权力即影响力,并以推动能源合作、促进能源革命为使命,通过在“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外交和能源服务,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促进国际能源新秩序的建立。

论坛随后发布了《2018“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由人大国发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编写,此次是连续第3年发布。报告沿用了2017年的分析架构,从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6个维度、共37个子指标进行评估。2018年评估结果显示,低政治风险国家为0个,较低政治风险国家为8个,中等政治风险国家为30个,较高政治风险国家为17个,高政治风险国家为9个。

许勤华表示:“与2016年和2017年评估结果相比,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国家增多,低风险、较低风险国家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投资地区未变,仍是南亚和西亚北非。投资风险升高明显的区域是南亚和西亚北非国家。中东欧和东南亚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独联体国家投资风险较高。”许勤华还指出,此项研究在传统的4项风险指数上创新提出了“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两个新的维度,可以较好地满足能源投资政治风险研究。

论坛还发布了《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评估报告2017》。这是由中国人自己第一次正式发布的能源企业全球競争力排行榜及其分析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合作编写并首次发布。报告通过梳理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估方法总结已有主要竞争力对比分析的效果,创立了规模、效率、成长、安全和研发等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量化分析框架。报告通过对全球700余家能源企业的筛选和量化处理后,形成了“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500强”“煤炭企业30强”“油气企业100强”“电力企业100强”“新能源企业100强”“能源装备制造与服务企业20强”“中国企业100强”。总体来看,与国际企业相比,中国能源企业在规模、成长、研发3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新能源企业在全球独领风骚,在效率和安全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提升。该报告从中国人视角多纬度全面评估全球多行业能源企业,有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能源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后,论坛宣布启动中国地缘政治风险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共同建设,首次采用统计研究标的国和中国的主流报纸上地缘政治负面词汇的词频来构建月度时间序列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并用此指数来衡量标的国与中国之间发生地缘政治风险的程度。2017年利用该数据库分析方法对中美、中英、中印(度)间的地缘政治风险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地缘政治风险指数与重大地缘政治风险事件的吻合度较高,重大热点事件的影响会延续至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研究结论显示中美报纸中关于中美经济的负面词汇出现的频率在逐渐增加,说明特朗普执政后美中间经济摩擦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中英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而中印间的焦点则集中在军事和政治领域。

据悉,此次论坛得到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等十几家国内外科研机构等的大力支持。论坛共分4个部分,由“报告发布”和“专家讨论”组成,分别就“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风险规避““中国能源企业如何提升全球竞争力”“如何加大中国对外能源投资的国家海外利益安全性”4个议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企业竞争力品牌战略研究论文 篇3:

中国快餐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快餐业发展迅猛,快餐已成为当下大众餐饮市场的主力军。加之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诉求美味、营养、健康、时尚的饮食发展趋势已经形成,这为中国快餐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结果却并不理想,红高粱、荣华鸡和黄太吉兴起而衰落,企业“连”易“锁”难,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快餐业应如何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呢?以乡村基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快餐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快餐业;乡村基;SWOT分析;对策

1中国快餐业的发展现状

快餐作为当今中国餐饮业的排头兵,特点是大众化,简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中国快餐业进入了黄金时代,据统计,2016年我国餐饮行业营业额达3.5万亿,同比增长11.3%,就快餐业而言,2016年中国快餐业的营业额达8125亿元,作为朝阳产业,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快餐业发展迅速,行业地位得以确立,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以中国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西式快餐的某些特征,一种中国化餐饮形式诞生了。国家商务部统计显示,中国快餐市场78.9%为中式快餐店,21.1%为西式快餐店,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将以营养、美味的中式快餐为主,西式快餐作为补充。乡村基以一种中西巧搭配的创新模式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市场上产品易被模仿,经营管理存在难题,严重地削弱了品牌形象和企业竞争力,乡村基如何能够改变现状,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呢?

2乡村基概况

乡村基,简称CSC,意为乡村原始风味烹饪,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重庆,引入美国CSC国际公司管理模式。作为中国米饭的领跑者,乡村基以中西巧搭配的模式,提供具有香浓川渝口味的套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成为受顾客喜爱和欢迎的快餐品牌之一。

乡村基提供丰富、营养、新鲜的美食,成为追求健康、时尚人士的首选,力争打造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如今,乡村基已拥有直营连锁餐厅400多家,分布在重庆、四川、西安、长沙、云南等地区。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一些难题。

3乡村基的SWOT分析

3.1优势

3.1.1产品优势——本土特色,营养均衡

乡村基成功地挖掘中国消费者对快餐的特殊需求,推出盖浇饭系列、面食系列、西餐系列、凉菜系列、套餐系列等,以及不同的口味,立足于川菜,引进粤,苏,浙等菜品,具有本土特色,形成中西结合,营养健康,别具一格的菜品大全,广受人们的喜爱。

3.1.2选址优势——跟随战略,保证客流

乡村基选址在重百,大润发等商场附近,采取跟随策略,邻近肯德基,麦当劳,从而保证客流量;为了降低租金,选址还偏向于二楼或者负一楼,利于更多的盈利。

3.1.3价格优势——价格适中,大众化

价格定位在十元到二十元的区间内,多以套餐形式为主,包括饭菜汤,价格合理。成年人选择西式快餐需要二十元到二十五元才能解决午餐的需求,而乡村基只需十到二十元,其物美价廉成了一大优势。

3.2劣势

3.2.1品牌知名度不高

作为一家连锁餐厅,乡村基在重庆市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在全国范围内,知其品牌的人却是少数,属于区域性品牌,覆盖范围不广,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3.2.2服务标准化程度低

乡村基的服务采取自行点餐取餐的自助模式,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成本,但是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比,乡村基的服务不够热情、周到及标准化。

3.2.3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乡村基的菜品采用中西搭配,品种丰富,但大多都是消费者熟悉的炒饭,小面,凉菜,鸡翅等,在菜品的开发和改良方面有很多不足,技术含量低,易被模仿、取代。

3.3机会

3.3.1消费者观念提升,更注重生活品质

由于人们餐饮消费观念的转变,外出就餐趋于经常化,消费更加大众化,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乡村基的食物搭配丰富,营养价值较高,恰好符合当代人的饮食要求。

3.3.2中式快餐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中式快餐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社会需求在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已将快餐业列为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相比于西式快餐,中式快餐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符合大众口味等特点,市场前景更加看好。

3.4威胁

3.4.1行业内竞争对手多

快餐業的蓬勃发展,市场进入门槛低,很多企业看准中国市场,出现了各种品牌快餐。在重庆,肯德基,麦当劳占据了广阔的市场,以及各种小吃店,向大众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由此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乡村基的发展受到了冲击。

3.4.2替代产品众多

由于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选择,各种小餐、路边小吃,如煎饼,小面,米线等,西式有汉堡,薯条,牛排等,这些产品都可以被选择,替代性很强,将对乡村基产生一定的威胁。

3.5乡村基发展战略选择

在对乡村基自身的优劣势及所处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分析,制定不同的战略:

3.5.1优势——机会战略

(1)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乡村基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模式,符合大众的口味,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应利用其优势,采取市场渗透战略,在建立连锁店的地区通过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采取市场开发策略,向别的省市进发,开发新的市场。

(2)采取多种营销策略。

随着互联网及O2O模式的发展,以及微信等多种支付方式的风行,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发展迅猛,乡村基应利用机会,充分挖掘网上发展空间,完善线上建设,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

3.5.2优势——威胁战略

(1)突出产品特色,提升附加值。

乡村基具有浓郁的川渝特色,菜品丰富,口味多样,中西合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顾客的选择更偏向于质量与体验。因此,通过突出产品特色,整洁大方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提升企业的附加值。

(2)明确市场定位。

乡村基应当通过对快餐市场的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采取差异化战略,打造中国式米饭套餐,赠送番茄蛋汤,加饭等,以物美价廉吸引广大顾客。通过产品定位和目标顾客的选择,打造品牌特色,將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3.5.3劣势——机会战略

(1)强化品牌建设,提高顾客忠诚度。

乡村基作为大众餐饮,注重口碑宣传,而缺少广告宣传,实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保持信誉。当人一提起重庆,便第一想起乡村基,能很好地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2)提高标准化程度,提高效率。

中式快餐烹饪过程中讲究火候和调料的把握,生产难以标准化,应寻求专业的人才,引进设备,做到厨房工业化,另外,结合企业文化,制定服务标准,加强员工素质培训,使企业达到标准化的同时,提高效率。

3.5.4劣势——威胁战略

(1)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乡村基的扩张采用直营连锁方式扩张,便于管理,但继续用这种模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肯定是不利的,可适当借鉴肯德基特许经营的加盟模式,严格准入条件;通过后向一体化,将其生产经营范围扩张到供应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加快产品创新速度。

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加快新产品开发,保证乡村基菜品既有更新速度,又有特色,便捷时尚,健康美味。

4中国快餐业发展对策建议

4.1强化品牌塑造

现在消费者就餐的品牌意识增强,必然使口碑好的餐饮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对于快餐行业而言,品牌的核心价值由整洁、品质、服务和价值四要素构成。中国快餐业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必须要加强品牌的塑造。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实质就是差异化,是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的。企业要创立好的品牌,要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品牌的管理,因此,企业要为品牌的发展创造平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4.2实现标准化模式

标准化是中国快餐业的疑难杂症,我国快餐业标准化程度低,很难达到工业化水平。标准化模式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以及服务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包括生产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形象标准化,企业分别可以通过借鉴西方快餐烹饪工业化经验,自主创新;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包括点餐、取餐、送餐等一系列服务,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建立有效的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设计的标准化等方式,提升标准化程度。

4.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中国的快餐企业小而多,经营管理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面对各种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等态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中国快餐企业要把握行业的发展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掌握整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中小型快餐企业来讲,可通过连锁经营,做大做强,通过信息化统筹管理,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以此解决内部管理难题,提高企业的价值。

4.4推行国际化战略

中国煎饼在美国畅销,西式快餐在中国大行其道,这说明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快餐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当今时代下,应鼓励中国快餐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品牌化连锁经营,形成独特的中国化快餐品牌,走出去,迈向国际市场,进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如果要实现国际化,首先确定正确的国际化经营理念,着眼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另外,确定合理的投资模式,确定国际化的运营机制,实现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天祥.我国快餐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2]沙雄飞.中国快餐企业创建强势品牌的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颜忠.中式快餐标准化经营与管理研究[J].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7.

[4]叶天宏.中式快餐业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

作者:王嘉敏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论文下一篇:和谐社会下教育不公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