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投资银行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从国内投资银行(投行)市场现状和格局、中小券商投行业务面临的困难、发展路径、未来方向探索等方面进行信息综合、整理,并试图通过探索和分析,找到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的合理切入点,通过管理考核机制、投行业务发展方向等方面寻求一条适合于中小券商发展的投行之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内投资银行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投资银行论文 篇1:

方风雷 高位蓄水

方风雷是最早跻身国内投资银行业的风云人物之一,2007年方风雷统领中新和厚朴内外两支基金,被形容为“从投行到PE的华丽转身”。

说起方风雷,不得不说中金公司。国内的私人股权投资可能最早始于12年前中金公司的直接投资部,创建人之一的方风雷主持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和投资业务,并担纲首任投资委员会主席,此番征战可谓老兵新传。

看方风雷的战绩,读来有一气呵成的紧凑感。从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工商东亚到高盛高华,方风雷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谓翻云覆雨、战果辉煌。

1997年10月,由中金公司与高盛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经过短短5个月的准备,包含广东、浙江两省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纽约上市,融资42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不含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中金公司一战成名,方风雷也由此被《金融亚洲》评为“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

方风雷并非金融科班出身,不谙熟英文,既无商业银行经历,又无西方教育学位,却能在复杂的投资银行业务市场中独辟蹊径,屡创惊人佳绩。

执掌中银国际期间,中银担任盈科数码动力收购香港电讯的财务顾问及协调融资行为,亦策划凤凰卫视及中海油上市,为中银国际成为国际级投资银行奠定了根基。

在中国的金融界里,方风雷一直以拥有丰富的政府关系而知名。一位过去和方风雷在中金公司共事过的人士说:“谁需要政府的公章,谁就会去找方风雷。”

为了建立一家合资的高盛高华,高盛答应向一个中国人提供1亿美元的借款,让他成立合资案中的另一方,即高华证券,而此人正是方风雷。这是一项非凡的交易,这项交易成就了高盛在中国的一次巨大胜利,使高盛用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以个人名义向外国金融机构借款,方风雷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利用外资领域的新案例。

中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方风雷过去的同事曹远征说:“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易撮合人。和美国不同,在中国你必须了解改革政策和国有企业。你需要一个特殊的人物,而那正是方风雷。”

方风雷征战十余年,一举成功,外人将他视为传奇式的投资银行家,他自己则用了高深莫测的“高位蓄水”四字来形容其成功秘诀。

厚朴基金资金规模为20亿美元,可以算得上目前中国的头号基金了,主要LP有新加坡淡马锡和高盛,由方风雷团队全权管理。

目前中国真正市场化操作、从事中后期成长阶段企业投资的主力仍是那些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巨头。他们往往募资、退出两头在外,即使投资管理人越来越本土化,但中国投资团队仍很难取得投资决策权及资源调配权。而基于本土的中国基金有望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正是厚朴基金未来的优势所在。

此次,方风雷从投行跻身私募股权基金,是否能延续往日的辉煌、书写中国私募股权新篇章,值得期待。

国内投资银行论文 篇2:

中小券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之思考

摘 要:本文从国内投资银行(投行)市场现状和格局、中小券商投行业务面临的困难、发展路径、未来方向探索等方面进行信息综合、整理,并试图通过探索和分析,找到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的合理切入点,通过管理考核机制、投行业务发展方向等方面寻求一条适合于中小券商发展的投行之路。

关键词:中小券商;投行业务;IPO;承销;保荐

一、国内投行市场现状和格局

(一)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2009 年7 月重启的中小板和同年10 月启动的创业板,带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扩容,2010年投行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前7个月,投行各项业务指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单个项目规模逐步缩小

近年来,IPO 发行格局悄然发生变化,由大项目为主导转为中小项目为主导。发行数量上,主板项目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由2006 年的21.13% 降至2010 年的8.02%。在中小项目主导下, IPO项目的平均单笔融资额由2007 年的36.94 亿元、2009 年的18.22亿元,降到2010年的14.1亿元。IPO 项目由大变小,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真实映射,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将逐步成为A 股市场的真正主角。

(三)券商投行格局发生变化

1、传统大行排名下降,南方投行异军突起

在近两年大项目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多年占据IPO收入榜冠亚军的中金、中信2010年首度交出头把交椅。数据显示,2010 年中金公司承销及保荐收入为7.03亿元,较2009年的10.97亿元下降35.92%,排名由第一名滑落至第七名。

相反,长期紧跟中小项目的南方系投行,成为这种变化的最大受益者。IPO收入榜的前5名中,南方系投行占据4席,平安、国信、华泰联合和招商分列第一、二、四、五位,分别实现收入19.93、13.48、10.62和9.35亿元,4家投行共承销113宗IPO业务,占全年IPO总量的32.38%。

2、延续“二八格局”,但集中度有所下降

IPO业务上,2010 年业绩居前的20家投行累计承销项目数占74.5%,承销金额占84%。不管从承销数量还是承销金额看,前20家投行的业务规模都较上年大幅增长,但市场份额不及上年的81.17%和 92.17%。

集中度下降的原因在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IPO项目结构,让更多中小投行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2009 年,43家投行参与IPO盛宴,而2010 年参与者达58家,其中,IPO项目不足5 个的投行有35家。

二、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瓶颈

(一)专业人才短缺

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目前,中小券商投行业务人员匮乏,尤其是缺少具有投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及后台支持的相关专业人才。但引进人才的成功率和匹配度较低,分析其原因,一是目前投行业务不够全面,尚未形成真正大投行平台;二是薪酬较低,薪酬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等不够完善,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二)初期项目资源有限

中小券商在平台建设、项目经验积累、项目资源开发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尚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在业务开展初期,项目资源有限,拓展难度较大。

(三)业务资格问题与净资本不足

不少中小券商在业务资格上,仅取得了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两项资格,还未取得保荐资格,因此暂时无法作为股票发行的主承销商。根据业务规模与公司净资本直接挂钩的监管要求,目前不少中小券商净资本尚不足以支持规模较大的承销项目,即使申请到保荐资格,在IPO项目中也会捉襟见肘。净资本的不足致使无法满足申请直投、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的基本条件。

三、中小券商投行发展路径

(一)加大投行业务投入力度

纵观所有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史,基本都经历过创业初期“大投入”阶段,无论是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均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稳定投入后,才能够有收入回报。考虑到投行业务的发展规律性,中小券商需加大对投行业务的扶持力度,通过引进成熟团队等方式,实现投行业务真正的大起步、大发展。

(二)战略性投入,耐心等待时机

中小券商实力有限,在中小板、创业板没有推出之前,投行业务很难同大券商竞争。部分中小券商没有放弃投行业务,在团队建设上战略性投资,为今后的发展作好了铺垫,一旦市场机会出现就牢牢抓住。

如:东莞证券依托在东莞地区的经纪业务优势,在各类业务开拓中都积极推进,其管理层具备了超前眼光和创新意识。2003年公司申请资产管理业务和股票主承销资格。2004年注册成为全国首批承销保荐机构之一。2008年东莞证券投行业务排名第65位,证券承销金额4.92亿。2009年其投行业务排名上升到第50位,证券承销金额11.58亿。2010年迎来首个保荐IPO 项目“天龙集团”。东莞证券在保荐业务上的投入产出期是6年。

近几年投行业务迅速发展的东吴证券,在业务开拓方面,充分利用苏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优质企业众多带来的项目资源优势,对苏州地区的优质客户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国内主要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采取了差异化发展策略,专注于对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行深入挖掘,取得丰富的项目资源储备。经过了五六年的孕育和发展, 2009年,投行业务收入增长率行业排名第6位。2010年,完成4个IPO项目的保荐承销工作,实现业务收入2.5亿元。近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7.47%。

(四)寻找战略合作者,借力外资

随着国际板渐行渐近,在券商竞争日渐白热化的当前,通过引入外资背景,增强股东背景和引入关键人才,成为各中小券商寻求突破的重要选择。如:2010年5月30日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国联证券合资成立华英证券,6月2日花旗银行与东方证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东方花旗证券,6月10日,华鑫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运营。通过联姻策略,中小券商试图在专业水准、渠道能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借力外资券商,缩短原始积累周期,加快业务发展步伐。

(三)建立灵活的机制吸引人才

1、调整考核周期

鉴于投行业务的投入期一般为3年,因此,行业内中小投行考核周期也以3年为一个周期,尤其在创业初期,主要鼓励业务团队寻找项目、培育项目、辅导项目,重长远发展,而轻近期收益,有利于投行队伍的稳定,也有利于业务的做强做大。

2、实行更有竞争力的考核制度

“大包干”考核机制较多地运用于业务结构和模式较为成熟的大中券商,券商品牌越大,对于团队单兵作战能力的要求越小,相对的提成比例略低;反之,券商品牌越小,对业务人员的能力要求越高,相对的提成比例也越高,通常由公司承担投行基本成本,部门和项目组按照项目利润的一定比例提成,以达到激励项目人员、培养和稳定团队的目的。

实行更有竞争力的考核制度,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盟,做强做大投行团队,并且优先保证对项目组成员的绩效奖励,既可以振奋团队士气,又能鼓励员工多揽多做,为创建公司投行品牌多做贡献。

3、加强团队建设,构建投行市场化组织架构

大力吸引人才,按照专业化、区域化的原则,构建投行组织架构。专业化是指按照投行业务的种类设置相应的团队或部门,区域化是指建立地区投行分部。初期可考虑以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地区作为业务渠道的重点培育区域,实行人员和资源配置相应倾斜,逐步将各业务、地区中心建设成为利润中心。

与此同时,建议针对投行团队的专业性,设计有别于公司行政级别、更加市场化的业务职级,并且结合工作年限、项目承做经验、考核评分等综合表现,每一到两年有职级上升通道,以不断激励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五)适合的投行业务发展方向

1、债券业务

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朝着改变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实现金融体系平衡发展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与美国债券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债券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目前我国信用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和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4.67%、5.83%,仅为美国相应占比的1/4和1/9;银行贷款在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比仍然过高,达到60.27%,而美国仅为13.66%。

从发展趋势看,债券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中小券商应将债券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尤其在暂不具备保荐资格的业务初建阶段,尝试发展企业债的发行与承销,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立债券部门,专门从事债券业务。

2、股票保荐与承销

近两年,是国内资本市场IPO的高峰时期,经过2010年IPO的井喷年之后,未来的两三年内呈现的特点将是增发项目多、首发项目相对较少;中小板创业板项目多、主板项目少。作为多数中小券商,保荐资格依然是搭建投行平台的基本条件,因此应当适时申请保荐业务,完善投行金融平台功能。

3、新三板

从目前情况看,多数中小券商尚不具备从事代办股份转让主办券商业务资格,也不具备申请资格的条件。但鉴于三板扩容后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中小券商应当开展新三板相关业务的研究和人才储备工作,一旦具备申请资格的条件,即可考虑申请相关资质,并建立专门业务部门,积极介入新三板业务。

4、兼并重组

从全球来看,并购市场远远比IPO市场要大得多。2009年全球的IPO融资总额为1210亿美元,而当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了19680亿美元。从国内情况看,未来并购将逐步取代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手段。未来,在具备保荐资质的条件下,中小券商可考虑设立并购团队,积极介入并购业务。

5、直投业务

券商直投业务的发展对改变券商传统盈利模式、平衡市场波动对券商业绩影响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变外资为主导的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环境,使券商直投成为国内PE市场的重要力量。目前,PE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已使得券商直投业务纷纷酝酿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既有利于发挥券商直投业务专业优势,也有利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证券公司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因此,中小券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申请直投业务资格,有利于进一步转变盈利模式,与国际投行业务接轨,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冯坡.投行分享中国企业IPO盛宴[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0,(12).

[2] 马达.我国中小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09,(02).

[3] 彭国锡.证券行业的整合与中小券商的发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4] 杨勇、魏浩、裴忠义.中小券商的核心竞争力[J].政策与管理,2003,(01).

[5] 张兰.中小券商锁定创业板,市场格局或将转变[J].国际融资,2011,(01).

[6] 陈福、陈永谦、赵俊、文芳、郝志军.第五届新财富中国最佳投行——中小项目主导投行格局生变[J].新财富,2011,(03).

作者:洪星

国内投资银行论文 篇3:

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投资银行正是金融中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投资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在如何发展投资银行方面还没有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阐述我国投资银行的现有经营模式,详细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用以帮助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改革与完善。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我国逐渐开放了对贸易银行进行投资行为的限制。关于投资银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的管理规定,用于规范投资银行的投资行为。但是我国首部关于投资银行的管理规定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出台的,距今也不过十几年,在投资银行的发展管理方面,我国的经验还太少,相关的各项管理规定也都存在着漏洞,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本文将展开详細分析。

二、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所实行的经营模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分成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主要以分业经营模式为主,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比如说分业经营,分业经营就是把银行的投资行为和商业行为分开管理,这种经营模式的优点就是在进行银行行为管理时,条理比较清晰,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渐渐的被时代所淘汰了,因为不管是在提供金融方面的产品服务质量方面,还是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以及在金融风险的预测方面,分业经营模式都无法与混业经营模式相媲美,而混业经营模式已经在欧美国家广泛推广开来,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已经开始慢慢的发生转变,我国在投资银行的业务成长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较短,缺乏经验

我国在投资银行的发展方面起步较晚,起步晚会带来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缺乏发展经验,国内能够借鉴的案例也很少,所以,我国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基本都是以分业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第二,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与投资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方面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各种具体行为的规范制定上,显然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就算投资银行想要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也无据可依。

(二)我国投资银行的名气较小,人才紧缺

名气较小也是制约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因为西方国家在投资银行方面的发展较早,一些投资银行已经在全世界闻名,而我国的投资银行大都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各方面还都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企业在寻找投资银行时,名气大、业务成熟的投资银行肯定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在这方面,我国投资银行的竞争力还是太弱。再就是人才紧缺的问题。国内有关银行投资方面的人才实在是太少,而且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在对外招聘方面,我国的竞争力也比较小,高精尖人才通常会选择进入有名气的投资银行从事工作,选择还未发展起来的投资银行的人才很少,而缺乏了高素质人才的推动,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道路也会崎岖很多。

四、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具体方法措施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多数问题原因就在于发展经验过少,各项发展规划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就导致了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想要让我国的投资银行迅速发展起来,首要任务就是就是要完善各项发展规划制度。想要完善我国投资银行的各项发展规划制度要从两方面下手:第一就是要完善股票市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管理股权破裂、激活股市等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发展空间。第二就是要创新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创新投资银行经营模式,逐渐摒弃分业经营的经营模式,向着混业经营的方向靠拢。国家也应该大力支持投资银行的发展,放宽对银行投资行为的限制,为投资银行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投资银行的出现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在投资银行的发展方面还需探索,尤其是在投资银行的业务方面,这是事关投资银行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我国投资银行现阶段业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投资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投资银行长远发展,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结构的完善。(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作者:张新媚

上一篇:声乐训练问题论文下一篇:职教期刊职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