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基础性应用人才,学生初中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职教育阶段,学习相关应用型技能,以能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项基础技能,进而进入社会,获得自身的发展。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热门专业,往往受到大多数考生的亲睐,因此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也比较大,在中职教育中颇具代表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职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经济管理论文 篇1:

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和研究

[摘           要]  随着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不断向前推进,我国教育部也在教学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在此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也应运而生,这同时也奠定了今后学生工作的扎实基础,不仅有助于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良性发展,而且也推动更高的教学目标落实。但是,在实际的专业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以掌握相应的实践基本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类的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而且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院校所有相关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另外,通过对学生实行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得以培养,而且也可以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针对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其要求教学工作者要具有引导能力,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踐操作。

一、目前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进展

就实践教学现状来看,中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工作者经常会忽略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某些老师甚至认为实践教学只不过是包含在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学中。然而,国家之所以要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便是希望中职院校能够为国家提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为此,实践教学应当在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目的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以此达到一种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是关乎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纵使这样,也有绝大多数的教师仍遵循以往旧的教学理念,忽略实践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经历的限制,无法很好地进行创新,最终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我国的中等职业院校应该及时地做出适当的调整,制定出切实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制,以达到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真正目的。

二、现阶段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这一科学与实践结合双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其中的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相应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市场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兼备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被迫切需要。下面将详细分析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

伴随着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不断实践改革,大多数企业对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只提出对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硬性要求,只需要他们熟悉相关的操作方法就可达到要求。但是目前来看,学生只具备简单的操作技能,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硬性要求,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此情况下,企业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双方面能力均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体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仍然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使中等职业院校的明确教学目的无法得以实现。

(二)缺乏对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据目前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改革问题而言,其重要原因便是相关教学工作者对实践教学这一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这样才是正确并具有意义的。然而,他们却极大地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核心所在,忽略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本来是一体的教学规律,这也使许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培养。另外,中职院校的课程大多定位模糊,其中有公共课与专业选修课,这种灌输式的教育理念也会使学生产生一些厌学心理。

(三)相对落后的考核制度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院校的考核体制大多数是基于基础的学生考试,依据学生的实际试卷分数来判断其真实能力。但是,这种考核制度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其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化,无法较为系统地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就某种程度而言,这也会挫败一些实践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无法意识到自身所蕴藏的实际潜力,这极不利于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针对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适当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目前,社会中的大多数企业对中职院校毕业学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触发了不同中职院校之间的竞争。然而,中职院校要想在这种竞争态势激烈的处境中占据首要地位,便需要针对自身目前的教学体制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在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此外,根据社会市场提出的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中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要对基础理论知识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并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此外,就中等职业院校所毕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化程度与理工科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职院校应当给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的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平台,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使校园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二)加强对专业实践教学的关注力度

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关企业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来,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其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实,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优质的学习平台以及学习氛围,推动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应改革。首先一改以往旧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正确地提升学生的相应动手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意义,可全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另外,中职类院校也应该加强其教育部门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协调,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习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中职院校的相关教务部门也应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实习规程,并和一些校外的实习部门签订合同,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全方面地规范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实际实践活动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让两者彼此支撐,同时也要突出工作与学习知识互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针,将学生的未来就业作为导向,最大化地利用中职院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课堂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和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双向参与,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起到全方位的推动作用。此外也可以通过开展财务会计信息等比赛提高中职学生经济、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两者相结合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

(四)校企联合共同办学

诚然,中职院校要将实习部门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结合变得更为紧密,有效推动这种新时代下的培养方式。从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融合家族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方案来看,他们均对人才的需求量给予重视,一些民营企业在中职学生入学开始便制定一些方案以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积极安排他们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企业具有感恩情怀,而且也能够让他们迅速地适应社会的企业部门工作,奠定扎实的就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适应新时代的改革模式下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而且,中职院校也可以就一些专业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相关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构建具有特色化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机构,最大化实现实习人员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有效结合。经过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确能够让学生获得在课本知识上无法体验到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过程仍然有许多明显问题,比如对实践教学的改革与重视力度不够等。为使这些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中职院校的教师要针对它们采取合适的措施,也就是说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相关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为此国家应该对中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投资力度进行加大,进而使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超.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神州,2017(5):127.

[2]荆全.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研究[J].学周刊(中旬),2018(9):26.

[3]莫海.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刍议[J].纳税,2018(16):196.

◎编辑 冯永霞

作者:蒋赛飞

中职经济管理论文 篇2:

论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

摘 要: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基础性应用人才,学生初中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职教育阶段,学习相关应用型技能,以能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项基础技能,进而进入社会,获得自身的发展。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热门专业,往往受到大多数考生的亲睐,因此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也比较大,在中职教育中颇具代表性。文章从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探讨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探讨

经济管理专业属于中职专业中的热门专业,大多数学校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时间长,课程内容比较完善。但是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也面临着变革的压力,探讨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对于整个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帮助,并能缓解社会需求提高对于专业课程改革的压力。

一、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虽然中职教育发展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但是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以及生源质量的变化,中职教育的在现阶段还是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式。而经济管理专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同样在社会要求的提升下,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压力。文章在本节首先探讨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以便为文章的整个分析提供基础的依据。

(一)中职阶段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经济管理类课程开设进度缓慢

经济管理类课程往往对于数学以及英语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都需要数学知识和外语知识作为支撑。而中职阶段的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数学英语的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在中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课的薄弱而无法学好现有的课程,进而其他课程的内容也无法继续进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表现得非常不扎实。

(二)经济管理类课程内容改革滞后于社会要求

现阶段中职经济管理类的课程还是延续了之前课程的模式,很多的教材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几乎没有变动过。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现阶段经济管理类的工作内容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其内容较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更加丰富、繁杂。因此,整个经济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社会要求的不符,导致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学校培养的相关人才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实训课程配套设施落后,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困难

由于中职教育经费使用比较有限,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本身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训室主要以电脑机房、软件设备、模拟现场等三个方面组成,因此其要求比较高,很多时候中职阶段的学生很难获得全套实训设备的支持来进行专业技能的实际操作。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专业培养现状与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

二、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由于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育也应当根据社会实际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改革,以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培养技术水平高的技能型人才。根据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现状,来对中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基础课在经济管理专业中的比例,提高学生文化基础

现阶段,由于中职生的生源与传统中职教学相比发生了改变,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往往并不到位,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象又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开展。因此,在现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中职院校应当根据这一状况进行合理的课程改革,提高基础学科在专业教学中的比例,尤其是在数学和外语方面,让学生先学习基础课,再以基础课的知识推动专业课的学习。例如中职数学、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外语等课程可以在一年级的整个学年开设,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训练,指引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以证书的形式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好英语,进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教学

校内教师经过一线教学的锻炼,其研究水平高、教学技术强,但是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而不能对于自己的专业进行长期的实际操作锻炼,因此教师对于社会信息的把握进度还比较缓慢。而企业兼职教师凭借自己在企业一线的丰富经验,一方面可以弥补在校教师在信息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一线的操作技能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最直观的学习到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技能,为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专业方面的准备。因此,以在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的方式,来共同参与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可以很好的丰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同步。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实际管理知识带入到课堂,进一步又丰富了课堂内容。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室建设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而目前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训室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的需求,为了能与社会企业充分的挂钩,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完善实训室建设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来校进行实训室建设工作的指导,以建立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仿的实训室,帮助学生获得最专业化的技能锻炼。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与企业深度合作,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后,让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把实训课程的内容转移到企业的管理现场,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夠在企业一线获得最新的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结束语

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由于生源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实训课程安排等问题,使得现阶段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受到严峻的考验。为了提升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完成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院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设置,以中职基础课的教学弥补学生之前文化课程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企业兼职教师来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并与企业合作,完善实训室工作,进而使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技能锻炼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让整个专业教学的效果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技术型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 路阳.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406-406.

[2] 刘玉晶.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 2011,(32):114.

作者:杨万平

中职经济管理论文 篇3:

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摘 要】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对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多流于形式,使得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偏离了职中教育的目标。本文结合职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通过观察分析,就如何为中职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性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 等中职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职中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我根据中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特点,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职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探讨。

一、现阶段中职经济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被忽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实践教学地位并非得到充分的肯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门专业主干课平均课时较少,专业主干课实践教学课时占该门课程总课时比例普遍偏低。

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教材。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国家经济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增加或调整,但模拟实习教材却跟不上这种变化,许多模拟教材比较老,漏洞也较多,这样即使经济理论与政策变动,教师能通过备课来使理论教学与时俱进,模拟实习教材却难以及时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实训的政策依据与最新经济政策脱节,达不到实习的目标和要求。

3.对实践教学深度的探究不够。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例如经费少、指导老师少、场地有限)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4.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说,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改进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要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应该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在课程体系中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要增加。根据教学实践,每门专业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60%~70%较为恰当,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时比例也应相应增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毫无疑义,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场大变革,它将带来学校办学模式、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大转变,为此,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渐进式推进。

(三)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尽快培养出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关键是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学科特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的实践中。

(四)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實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方式组建的知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主要内容。教师、学生与企业频繁而紧密地接触,可以提高这些教学方式的真实性、具体性和案情的完整性,极大地缩短学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类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创新工作,我们应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努力开创中职经济管理类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葛培文

上一篇:蒙满旅游文化论文下一篇:大学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