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治理地质环境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时代的进步,很多工程项目涌现在社会的发展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着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往往与自然环境与地质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一些在边坡地区开展的工程项目,就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威胁而出现落石、崩塌以及滑坡情况,不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灾害治理地质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灾害治理地质环境论文 篇1: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

摘 要: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近年来,我国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本文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

1.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地质环境恶化,进而对人们财产和生命造成巨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可怕,目前所能够做的就是提前预测和灾后治理,而要想阻止它发生几乎不能实现。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因为灾害一旦发生,将对国家和地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的科技水平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对于地质灾害所能做的还只是防治。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要想减少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地调查分析各种运动环境,及时预测,并在灾害发生后制定出有效措施缓解灾情。

1.2 地质环境

从狭义上看,地质环境就是岩石团与其所产生的风化物,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所以地质环境也会不断改变。而从广义上看,地质环境包含了岩石、水以及大气等物质,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在最后一次造山运动和冰期后形成了目前我们所有的地质环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地质规律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和人员损失。

1.3 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

按环境学的定义,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对地质环境而言,环境质量就是指构成地质环境的各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如前所述,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过了地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就会产生某种地质灾害。从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来看,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因素繁多的国家,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以百亿元计的。总体来说,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间接地影响整个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地质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了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地质环境各要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地质灾害越严重,发展速度越快,危险性越大,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

2 矿山地质灾害具体表现

矿山开采破坏地表,造成山体滑坡;此外,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加速水资源流失。地下开采时还很可能诱发地震等灾害,危机周围居民安全。同时,开采过程中的废渣废料的堆放,不仅污染空气,而且污染地表水,诱发环境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具体表现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发生最多的是地面塌陷。

3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与成因分析

3.1 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主要是在露天开采的过程中在边坡处的滑落,以及在地下开采时由于采空区坍塌导致的灾害。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开采矿区自身的地质条件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开采活动加剧了地质不稳定。开采过程中如果造成了崩塌和滑坡灾害,将会产生严重损失,甚至导致入不敷出的严重后果。

3.2 礦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一些突发因素的增加将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一些新闻经常报道的某煤矿发生发生了瓦斯爆炸、矿坑火灾等都是矿体内因引发的灾害。

3.3 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发的灾害

开矿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估算,其中用水量就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为采矿做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倘若涌水量估算值小于实际用水量,矿坑中出现大量积水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没有做任何准备措施的情况下,大量地下水或者是地面水突然涌入,那么井巷就会被淹,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严重威胁到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造成坑内涌水涌泥。无论是蓄水溶洞还是透水断层亦或是地裂缝都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屑随水一块被带入到矿坑中,由于大量泥沙堵塞矿坑,无论是矿山还是采矿人员都面临着很大威胁。

4 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措施的应用策略研究

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必然要遵循地质环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可续的防预措施,减少其发生的几率,或者是在灾害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治理措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两者就是人们常说的“防”与“治”。只有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才能受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防止将拟建工程设施(含居民点)放进有致灾作用存在或有其发生危险的危险区,这是“避”;二是将已处于致灾作用威胁之下的人、物、设施撤离危险区,这是“撤”。

4.1 合理规划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在采矿前,采矿团队必须选用精密的仪器计算矿区坡度,保证矿区边坡的稳固。此外,一些必要的地质工作勘察工作也必不可少,以防开采过程中出现任何类似于岩石变形或者是开裂的意外事故。因此,做好采矿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一方面,通过事前准备减少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另一方面,提前做好开采过后的治理问题,设立拦沙墙等减少因矿区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行为意识,严格按照正规措施进行施工,不乱堆乱弃。

4.2 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在计算参数时发现用水量等问题可能过多时,可以提前建设排水沟,做好应急排水设施,以防出现滑坡、边坡不稳等后果。在一些不太稳定的地段,要做好拦截措施,减少滚石带来的伤害。施工安全问题也极为重要,开采过程中要派人加强现场监管,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避免因操作问题带来重大事故。另外,开采过后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利用矿坑回填、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减少施工团队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4.3 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严格按照开发措施对矿区进行开采就是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杜绝乱采乱伐现象,合理开采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坡角、坡高等细节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土也要按照相应的堆放位置进行准确放置,同时加强管理,防止滑坡、泥石流以及扬尘过多问题的出现。在恢复治理过程中,要对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控,加强对监测点的巡查和警示,建立对露天开采矿坡的检测系统,并按时进行监测。在一开始就对矿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后期对危险区加强重视,根据实际监测情况随时对危险区进行治理。

5 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综合效益水平

5.1 环境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植被、河流等自然条件。无论是采取植树造林还是设立沙障等措施都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滑坡等问题产生的概率。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进一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2 社会效益

通過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周围的环境质量,植被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为当地创造更好的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5.3 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解决矿区开采过后遗留的问题,能够有效减少矿区发生灾害时所要消耗的损失,有助于提高当地矿区的知名度,为其增添美誉。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场地,能够有效降低失业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趋势探讨

6.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性分析

矿山综合地质复杂,涉及内容广泛,与矿山相关的产业以及矿山产业活动影响下的地区发展还需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些研究将对矿山地质环境分析具有重要影响,推动矿山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6.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评价体系的完善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很大不足,仍处于初步水平。相关评价标准评定也不太清晰,各类评定权重也不统一,很难开展有效的评价。这就需要相关专家进行认真商量讨论后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完善评价体系。

7 结语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我们国家已经做了很多,但这些远远不够,为了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要总结以往经验教训,虚心接受其他国家治理地质灾害方面的先进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为其做贡献。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尽最大的努力搞好矿山地质灾害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朱明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8).

[2]汪民.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6(12):13-17.

[3]叶飞,段雅栩,刘顺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202(09):50-51.

作者:赵红宇

灾害治理地质环境论文 篇2:

针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时代的进步,很多工程项目涌现在社会的发展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着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往往与自然环境与地质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一些在边坡地区开展的工程项目,就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威胁而出现落石、崩塌以及滑坡情况,不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本篇文章就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些许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边坡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受到了很多科研团队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边坡地质灾害对很多工程项目的开展也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同时还会威胁到相关工程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边坡地质的安全与稳定性,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很多科研团队不仅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了实际的施工中,还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应用原理和特点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此来优化治理方案。

一、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现状概述

众所周知,边坡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随时会导致一些灾害的发生。因此,在边坡地质灾害发生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不进行治理就会引起整体性的地质灾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始终坚持“一次性根治杜绝发生”的原则,要对灾害形成和发展做到充分的认识,它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而引起,最好的方法就是综合治理。

随着科技不断走向进步,产生了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从而得到普遍的運用并展现出较好的效果。根据资料显示,很多地区地质灾害点总数为2451处,这其中已经发生了1149处,潜在的威胁已经达到1302处。分布差别为:崩塌占全省的地质灾害总数的46.3%,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分别占24.6%、13.7%和9.8%,地裂缝为2.2%。

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在容易产生地质灾害与地质条件差的地段进行工程加固,以此来防治灾害发生,一般做法是加固、开挖或开挖加固同时进行,由此以来可以有效避免灾害发生。很多地区岩性分布特点基本为:碳酸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松散岩石等,在此岩石和地貌特点使用小锚孔注浆方法,可以对边坡滑动带进行加固,这种技术具有方便施工、工作强度低以及机械化等特点,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提倡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二、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应用作用

1、有利于提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水平

一般而言,边坡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从而会导致一系列灾害的频发,基于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必须要在治理技术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工作,要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探析和研究,指出分析研究边坡治理技术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治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水平。

2、有利于形成边坡地质灾害治理预警机制

针对边坡地质灾害形成的特点和现状可以进一步得知,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这也是导致边坡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边坡地质灾害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有效的可行的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边坡地质灾害预警机制,这将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带来新的极大便利,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与此同时,该预警机制的形成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均实现了充分保障。

三、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分析

1、混凝土喷射加固技术

边坡的地质特点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边坡所应用的治理技术也各不相同。混凝土喷射加固技术是边坡治理技术中的一种,通常应用在容易风化以及性能较差的边坡治理中。对于小型坍塌以及碎落的岩石边坡也有明显的治理效果。通过混凝土喷射加固技术,相关治理团队能够对边坡岩体进行有效的封闭,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边坡风化以及剥落情况的出现。在专业技术手段以及设备的帮助下,混凝土喷射加固技术还能有效的提高边坡岩体的强度,对边坡日后的使用以及相关工程项目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也是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重要的一种,是一种便于施工团队操作,工艺简单的施工技术。在应用注浆加固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先对边坡岩体的裂缝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在相应机械设备以及治理技术的协助下,将注浆灌入到边坡岩体的缝隙中,以此来凝固碎裂的岩体,保证岩体整体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这样方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地下水通道的影响,降低了地下水对边坡的破坏程度,为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锚杆加固技术

除了上述两种治理技术外,锚杆加固技术也在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边坡岩体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应用锚杆加固技术之前,相关工作团队需要先对锚杆设备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不能将存在质量问题的锚杆应用到实际的治理工作中,以免对边坡加固的开展造成阻碍。在锚杆连接的过程中,施工团队还要注重流程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同时还要对加固中涉及到的锚具、承压板以及台座等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以此来提高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为日后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4、柔性防护网技术

柔性防护网系统,是以高强度的柔性网作为主体,通过覆盖与连接两种方式防治一切地质灾害,是比较新型的防护技术。按照边坡柔性防护网的功能作用方式以及结构形式可以划分为主被动防护系统。主动柔性防护系统通过张拉绳与锚杆增加张力绳网,有效避免发生碎石的现象;被动柔性防护网则由钢丝绳网、铁丝格网、支撑绳、锚杆、工字钢以及底座等组成。其作用可以减少最短工期、劳动力进行安装与维护工作,在很多地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可以充分得到采纳和应用。

四、结束语

如今,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水平已经得到了不小的进步与突破,相关治理团队也能对其中涉及到的治理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从而为边坡地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坡地质环境,一些科研团队还会借鉴国外一些独特的治理技术,并将传统老套的治理技术进行更新与完善,以此来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边坡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在实际施工中还是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突然发生意外。所以在日后的施工中,工程团队不仅要对所在边坡的地质特性以及稳定性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还要对相关治理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来降低边坡地质灾害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胡琪亮.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和分析[J]. 山西建筑, 2014, 40(15):86-88.

[2]曹赢.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和分析[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5, 30(2):23-24.

[3]李红零.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和分析[J]. 科研, 2015(58):209-209.

作者:于吉洋 钟吟硕

灾害治理地质环境论文 篇3: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科学合理地引进和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有利于实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各种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或治理机制和对策,为各种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提供技术保证。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应用

引言

水工环地质是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它是当前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地质灾害发育、危害程度、危险性所必备的地质资料。水工环地质技术的进步让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变得更有依据,能够有效的预测、防控地质灾害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从而降低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威胁。通过水工环地质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演变状况,加强水工环地质环境的监控,有利于我们对地质灾害的等级、强度和范围进行精确的划分,从而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1 水工环地质概述

所谓的水工环地质则表示对目前区域的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等地质状况勘察开展更系统的调查及解析,同时根据与其相反的地质作用,对这项地质所牵涉到的有关问题开展调查探究工作。由于目前地质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处理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评估、预防和治理也得到大量运用,其本身也是地质结构和构造运动改变开展探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开展地质灾害评估、预防和治理期间, 水工环地质主要运用在地质勘查检验等各方面,其有着很好的使用价值。这种地质技术是防治包括地质灾害在内的多种灾害和降低自然地质损害的重要对策,能够通过相关水工环地质工作对多种灾害情况进行预防。

2 水工环地质和地质灾害的关系

2.1 水工环地质对地质灾害提供必要条件

由于不同的区域在地形地貌和区域地质结构上的条件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同区域的水工環地质条件也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出现地质灾害隐患或发生地质灾害之后,我们能够联系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去研究出地质灾害出现的地质背景原因。地质灾害的出现原因也能够从区域里的水工环地质的演化过程展现出来,这可以让我们快速的预警地质灾害的出现,从而及时的找到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办法并快速的开展相关工作。

2.2 水工环地质是治理地质灾害的前提

地质结构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出现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对水工环地质展开探究是理清地质灾害出现的前提。在对水工环地质进行现实的探究分析工作时,我们一定要牢牢的把控它和地质灾害的评估、预防治理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再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这样才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全面的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办法。同时,地质灾害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是十分宽泛的,它不仅会给地质构造带来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还会给区域相关的地质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由于水工环地质间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的,所以在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的时候一定要对区域相关的地质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和探究。

3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3.1 水工环地质在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都是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这种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都非常大,同时,地质灾害在地震发生之后会出现的二次灾害。通常情况这些类型的地质灾害都是因为人为原因而导致的,所以对出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预防过程中,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更科学的规划以及解析工作,将此类灾害发生概率降低。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根据其周围线以及各角点设置勘察点,因为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展治理期间会对建筑周边重要的受力层造成影响,如果下卧层起伏变化非常大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来的勘测地点设置一个勘察点,使用这种技术调查清楚水文地质信息发生的实际变动。特别是这种灾害情况非常严重,并且地质条件又具有复杂性、风化岩等区域。需要根据这种技术使用钻探以及触探互相配合,设置适度的探井。这种治理工程当中,还要结合水工环地质勘察的信息将地面上的排水以及地下水位降低等工作做好,对定位的放线以及地下水位降低系统有关工作检查好。

3.2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地面塌陷治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要将水工环地质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实现地面塌陷治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可以将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预见性特征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地面塌陷主要是在岩溶地区或地下采空区,所以要加强对岩溶地区及矿山地下采空区周边环境的地质勘查,对各区域范围内的水工环地质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发生率展开详细统计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总结地质结构的整个变化状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保证地面塌陷防治效果。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在地裂缝灾害事故的处理中可以实现合理应用。由于地裂缝灾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指区域性地质构造出现严重的断裂,针对这种现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能够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3.3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面沉降预防中的应用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实际地下水资源或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调查评价含水层及隔水层岩性,注重调查评价地下水位以下岩土层的压缩性能。比如,由于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岩土层有效应力增加,在欠固结或半固结岩土层或在已固结但岩土层反弹系数低的区域造成大面积地面沉降。所以,在具体的水资源或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控制,引导人们重视地下液体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改变原有思维,避免地下液体资源的过度开采, 特别是地下水资源。

3.4 水工环地质在地震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在水工环地质技术中,地质雷达技术的主要作用为短距离探测,通过短距离探测,能够很好地保证探测实际结果。地质雷达技术在实际运用时,需要通过向地下传递电磁波,若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电磁波便会返回地面。通过电磁波来进行地质结构分析,分析电磁波时主要通过其频率以及振幅。通过地质雷达技术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地质特点,在实际使用地质雷达技术时,既能够保证自动化勘察,又能够保证勘察准确性,在地质灾害治理中,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地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地壳运动会引发地质结构变化,地壳运动所造成的振动波有传播速度快的纵波,这种波对地质结构的影响比较小, 还有影响范围比较大并且对地质结构影响较大的横波,横波所造成的地震破坏力比较强,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海啸等自然灾害。所以在应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时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在不破坏地质结构的前提下开展治理工作,将地震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并且要确保水工环地质技术不影响地震救援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出现与水工环地质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关系。对水工环地质进行有效监测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及其演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解,此技术被运用在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依据,拓宽了地质灾害的控制区域,能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昱.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20,(13):157-158.

[2] 王竣.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2):4934.

作者:徐川川 张恒博 卫伟

上一篇:沟通下的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