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源管理网络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很多企业的人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机遇与挑战,而本篇文章就"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如管理体制不清晰或管理模式较单一等,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科学利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个人资源管理网络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个人资源管理网络化论文 篇1:

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构建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在回顾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和个人知识管理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构建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要素,最终构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模型。

[关键词] 网络化; 学习; 会计专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70

由于互联网和网络教育环境的普及和发展,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方式[1]。网络化学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网络化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更适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网络化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化学习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上,而忽略了对网络化学习的主体即学习者个人的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在相关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及知识转化模型进行研究,以提高会计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缩短其将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时间。

1 相关基础理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构建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包括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理论和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等。

1.1 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

要把握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内涵,首先应理解个人网络化学习的内涵。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由学习者、学习资源、支持要素所构成的个性化学习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个人网络化学习者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个人知识库,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和增值[2]。

1.2 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应用的信息,以此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与过程。其目的在于整合自己的知识资源,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3]。

2 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要素

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支持要素。

2.1 主体要素——会计学习者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中信息行为的实施者,是个人网络化学习的执行者,最主观、最能动,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知识库、信息需求强度、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吸收能力以及信息利用能力。

2.2 资源要素——会计学习资源

会计学习资源主要指会计学习材料和相关参考资源,如各种会计基础课程和实验课程、会计上岗证、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类会计考试课程及相应的习题库资源等。

2.3 支持要素——进行网络化学习的一切辅助要素

会计学习者进行网络化学习的一切辅助要素,包括各类硬件和软件、学习平台、学习氛围、导学者、学习伙伴、管理者等[4]。

3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模型

3.1 模型定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

如果说个人资源管理使会计课程转化为会计理论知识,个人知识管理则使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个人网络化学习要想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需要对会计理论知识进行管理,需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迁移、创新和增值,及提升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因此,个人网络化学习需要由个人资源管理向个人知识管理转化,即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模型应定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重新构建个人知识库以实现会计理论知识向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提升。

3.2 模型框架——知识螺旋增长模型

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从纵向学习过程来看,是学习者根据学习需要从互联网知识仓库中搜集、评价客观会计理论知识成为学习者个人表观会计知识;对个人表观会计知识组织、分析并与个人其他知识整合成为个人主观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以实现会计知识的转移、创新和增值,是知识链形成过程;将个人主观知识显现、共享又成为客观知识,是会计知识创造、整合、开发和利用的知识创新过程。从客观会计理论知识到主观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整个会计知识链实现了会计知识的迁移、创新和增值,将个人会计实务处理经验共享,又成为客观知识,这样周而复始使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呈螺旋形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华,阮建海. 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学习策略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06(11):107-109.

[2] 财政部. 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N]. 中国会计报,2010-12-31.

[3] 张惠玲. 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4] 陈力行. 论个人知识管理[J]. 情报科学,2006,23(7):1072-7075.

作者:杨金保,朱志红,薛大维

个人资源管理网络化论文 篇2:

“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探究

摘要: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很多企业的人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机遇与挑战,而本篇文章就"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如管理体制不清晰或管理模式较单一等,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科学利用。随后阐述了五点网络化管理对策,包括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注重人力资源考核评价、构建人力资源档案系统和培养专业网络管理人才,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行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才的合理配置、职能价值的展现以及团队凝聚力的提升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网络化管理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互联网+"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1."互联网+"下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难点

1.1网络化管理体制不清晰

导致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管理体制不清晰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体现。如有些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市场竞争、项目规划或成本管控中,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良与优化上有所忽视,使得网络化模式的应用效果经常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若企业受项目周期影响而没有对管理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负面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则容易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无形压力与负担,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由于现阶段的网络环境较繁杂,若在开展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如加设防火墙或设置权限等,还可能引发经济风险问题,所以要制定完善的网络化管理体制。

1.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单一

死板、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出良好作用,若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没有以灵活、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则容易阻碍网络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应用。如有些保有传统观念的企业,可能会习惯了固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或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强行将新型的模式及理念引用到常规管理中,那么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便可能受到干扰,有时还会影响到领导层的决策质量。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若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其他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容易引发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间接增加网络化管理难度。

1.3网络化管理队伍较松散

虽然部分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流程要求来实施网络化管理模式,但却会因管理人员之间对接不到位或管理体系混乱等而难以发挥网络化模式的应用优势,与管理队伍结构较松散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企业没有将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管理体制中,使得绩效与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导致一些管理人员因个人利益受损而出现消极工作或态度不端正等情况,降低了网络化管理的开展力度。若企业在引进人力资源时没有对其进行综合能力上的评估,使专业基础薄弱的人员进入到管理队伍中,也可能影响到后期管理工作的水平,不利于网络化管理的平稳推进。

2."互联网+"下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对策

2.1完善网络化管理体制

健全、稳妥的体系机制不仅对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有序推进有正向引导效果,还对管理方案的全面落实有支撑性作用,需要企业对管理体制的补充与完善提高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多层次剖析,对于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准则等,除了要进行及时改进,还要将整改后的内容记录到指定备案库中,从而为日后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信息参考。第二,要对短期发展计划与长期战略方针下的管理体制有所区分,以实事求是的理念来制定契合度较高的体系机制,防止出现网络化管理表象化或形式化问题而给人力资源应用带来不必要的影响。第三,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给予关注,如对陈旧、落后的制度要求进行升级或剔除处理,来更好的顺应"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管理诉求。

2.2加强网络化监管力度

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相对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也会有不同展现。在"互联网+"环境的介入下,很多企业会将网络化模式及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在为日常管理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降低人力及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但也有一些企业没有对网络化管理的动态监管给予重视,给人力资源信息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埋下了隐患。如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这种现象的出现能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多种开设渠道,但在监督管理上却会增加一定负担。若人力资源信息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出现泄漏或丢失问题时,不仅会威胁到有关人员的个人利益,还可能降低网络化管理的利用價值。所以适当加强人力资源网络化监督管理力度,有利于减少风险隐患问题的出现几率。

2.3注重人力资源考核评价

对人力资源的考核评估工作进行合理规划,除了能提高网络化管理的实施深度与广度,为人力资源的协调应用提供动力支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员工的不足之处,提升其工作水平。在员工层方面,内部人员可以根据各阶段的考核评价结果来对自身优缺点进行系统分析,在强化个人优势的基础上规避缺点所带来了负面问题,使其在经验积累中不断达到常规考核标准要求,为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在领导层方面,则可以利用考核评价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热情,保证绩效与激励机制得到全面落实,侧面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但要注意的是,所得出的考核评价结果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与实际向贴合,以免给员工的发展方向带来错误指引,对人力资源的网络化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2.4构建人力资源档案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若企业故步自封,一味采用人工形式下的传统模式来管理相关资料,便可能降低网络化管理的实施力度,难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得到逐步提升。因此,针对复杂、多样的人力资源信息,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方式来提高数据资料的管理精度与准度。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期间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档案库中,既提高了管理速率,又保证了信息的整体安全。而管理人员则可以根据档案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实时掌握,实现档案系统与网络化管理间的良性循环。但在应用档案系统时,还需要对其中的硬件设施与基础软件等进行严格维护,如定期检修故障设备装置或关注软件更新提示等,以此来提高档案系统的实用性能。

2.5培养专业网络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还需要足够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持,所以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提高人才利用率的同时强化管理队伍整体组织结构。首先,要对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考量,并对其互联网意识与综合素质等有所了解,从而为后续网络化管理队伍的组建提供人才保障。其次,部门领导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来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对于日常管理中存在不良行为的人员,则要对其进行及时教育与指导,避免人为失误问题的频繁出现而给网络化管理造成干扰。最后,可以采用开设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深造学习与经验总结中不断掌握网络化管理的要点与技巧,为人力资源管理贡献一份力量。

结论:如今,很多企业都能对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的实施目的与方向进行细化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构建稳定的内部环境,给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强化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网络化管理的时效性、规范性与安全性,也为企业市场地位的巩固带来更多可能。对于网络化管理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领导层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与"互联网+"环境的变化规律等来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楼旭明,赵丽丽."互联网+"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网络化管理[J].企业经济,2016,429(5):113-117.

[2]段孟涛.试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演化与建构方向[J].华东科技(综合),2018(5):37-37.

[3]周晓东."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880(19):91-92.

(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呈贡分中心 云南 昆明 650000)

作者:李翠琼

个人资源管理网络化论文 篇3: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初探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的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方便学生查询,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学生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是国家教育、教学、科研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历史资料,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档案管理不再是纯粹的物质载体的保管,也朝着档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使得信息传输在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中心枢纽更加凸显出来,也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及时解决在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建立健全数字化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更好的为高校学生服务。

关键词:学生档案 数字化

1 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产生的背景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学生档案是指学生本人在学历教育阶段的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文字资料,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最原始记录,它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是其个人最早、最原始的文件材料,是党和国家考核干部的最真实、最可靠的参考资料。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包括:学生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等。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使不同范围内利用者共享档案资源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凭借网络互联技术,数字化档案管理将逐步建立起全国、全省性的档案目录中心和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数字信息中心,从档案实体中分离出来的档案信息惊人地增加,人们更多地将从网络中获取档案信息,而档案实体将会从直接利用中脱身。数字化档案建设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贮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贮于磁带库、光盘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贮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可以发布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的档案管理技术。例如:黑龙江大学8万多名毕业生将档案信息由各种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使各种介质承载的重要文献资料被大量数字化;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中任何一点、任一终端即可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做到“键盘轻敲,鼠标一点,信息即出”,从而使档案信息利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而,一直以来,诸多原因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档案的保密性和档案的利用二者之间的矛盾,使档案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2 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发展

2.1 数字化学生档案存在的必要性

数字化学生档案是由于招生情况的变化而出现的新情况,原来的招生模式是新生只有纸质档案,纸质档案由于体积大、纸张容易发黄及被虫注等原因,保持时间受限。相比电子档案体积小、容量大、易长时间保存的来说,它是今后保存档案材料的重要手段。

2.1.1 高考录取新生电子档案的产生及发展的要求

从2001年开始,我国高校新生录取工作实行网上录取,参加高考的学生基本信息要整理成数据输入电脑,在这种形势下,电子档案就产生了。随着网上录取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来完成,如何将这些信息以有效的载体保存下来,这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1.2 纸质档案存在的不足

纸质载体是学生档案的根本依据,但是档案管理工作避免不了其局限性,存在着数量多、体积大、质量重,不易携带,不便查找,信息传递慢,无法检索等方面的不足。

2.1.3 数字化档案的优点

数字化学生档案主要是以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建立好的各种档案信息库为资源,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数据库转变为知识库,以供需要者查询、搜索,并且为信息资源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维护和安全保密的措施。数字化学生档案的优点主要有:资源信息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用户使用方便化。

2.2 在我校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数字化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的存在有了两种载体,在当今档案载体多元化的时代,同一内容但不同载体的两种档案由于其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已不属于重复保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学生档案走进了我校,为我校提供服务。

2.2.1 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数字化学生档案运用在我校,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总结数字化学生档案在我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纸质档案到数字化档案变化。

数字化学生档案是纸质档案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纸质档案是最原始的依据,在查证时它是最有力的证明,而数字化档案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存的,二者同时存在就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因为同一物质的新载体的诞生如果不能使这种物质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和属性,那这种载体就没有出现必要性。而数字化学生档案的出现,不论是从功能上考虑,还是从其存在和利用上考虑都在它诞生的必要性。

(2)在利用方面的安全性?

数字化学生档案把纸质档案逻辑化了,它的物理内容还是纸质档案,所以我们在运用时就必须做到依法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1)两种档案的信息是否完全相同,还是以纸质档案为基础,数字化档案只包括其中一部分必要的信息。

2)还必须从人、财、物的投入方面考虑数字化档案在我校存在的必要性。

2.2.2 具体运用及发展

由于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以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速度的加快,导致了档案实体与所包含的信息内容高速度的加快,档案工作本身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出可行、可靠的方法建立数字化档案,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利用率。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数字化学生档案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

在我校,档案是分层次管理的,学生刚入校时把档案交到自己所在院(部系),在学生处档案室的统一组织管理下,由各院(部系)的老师负责本系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文字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同时将这些信息录入微机。在学生即将毕业时,由各院(部系)学生材料汇总交到学生处档案室,由学校档案管理者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传送学生的档案信息。

(2)实现资源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利用网络的实时性,方便学生、企事业单位和查询者查询、检索学生档案。我校数字化学生档案解决了智能化检索问题,使得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

(3)实现使用用户查询简捷化,提高工作效率。学生档案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计算机方便地使用档案信息,获取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4)实现管理权限分级化。权限是做好数字化学生档案保密工作的关键,采用加密技术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管理员、学生、一般用户三级权限为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我校数字化学生档案管理通过三年的使用,用人单位及学生反映良好。

3 数字化学生档案的未来

通过学生档案的数字化探讨和初试,我们认识到数字化学生档案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有利的,并且对社会认识新一代青年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学生档案在以后的发展和运用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功,加快我校迈向更高水平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彭坚.关于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的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2(1).

[2] 吴化.当前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状况分析与思考.档案学研究.2001(6).

[3] 傅荣校.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思考.档案学通讯.2001(5).

[4] 张照余.档案网站建设维护过程中著作权的认定与保护.档案学通讯.2001(6).

[5] 连志英.档案和著作权保护.档案.2000(2).

[6]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作者:杨 辉 李 毅

上一篇:青年辅导员师德师风论文下一篇:农田水利的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