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受众人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媒体受众人学管理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加强部队管理教育的思考

摘 要:新媒体在为部队管理教育提供新资源、搭建新平台、创造新手段的同时,也冲击着管理教育主题,弱化教育权威,削弱教育功能。要增强管理教育效果,应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管理教育模式,加强新媒体使用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官兵新媒体素养培育。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部队管理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QQ、微信、APP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步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队官兵大多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90后”,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交流及语言习惯也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与作用。有效运用新媒体开展管理教育,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正规化管理、夯实强军之基的有效路径之一。

新媒体时代,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使部队管理教育资源从有限走向海量,管理教育平台从单一走向多元,管理教育手段从简单走向多样,为提升部队管理教育效果创造新机遇。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拓宽官兵视野,为部队管理教育提供新资源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它依托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打破了地理疆界,扫除了文化壁垒,跨越了心理障碍,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血缘、业缘等因素限制,自由交流。这在无形中拓展了传播客体的朋友圈,使其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获得的资源更丰富。只要拥有新媒体的输出终端,就可以即时、自动获取海量资源,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部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位,长期以来管理教育主体获取信息渠道少、资源储备不足、管理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内容与形式单一,而管理教育客体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信息来源渠道、管理教育供给与管理教育需求不能有效对接,这种“无效供给”使部队管理教育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借助新媒体,部队管理教育主体能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官兵需求,有针对性地供给。针对官兵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建立专题资源库供其学习,帮助他们厘清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全面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战略决策与战略部署;针对官兵们的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发展规律,及时推送与心理健康与教育相关的资源,帮助其扫清心理阴霾,使其健康成长;针对年度教育主题,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专题学习资源库,供官兵们自主学习。在教育前 “做足功课”,教育时“有备而来”,教育会更入耳、入脑、入心,会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保障官兵交流畅通,为部队管理教育搭建新平台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而是网络化、多向度的循环传递。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也不是单一中心、链条式的等级结构,而是多中心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既是信息传播的客体,也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推送者。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官兵都有麦克风,每一个官兵都是发言人。管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更加平等,他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而是两种身份都兼而有之且不断发生角色互换。官兵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会自主选择信息、自觉认同信息、自动反馈信息、自为发布信息等。借助新媒体开展管理教育,使官兵们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官兵们自主设定议题,会更乐于表达意见、交流思想。这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教育中管理教育主体单一化、管理教育客体被动接受的局面,充分激发官兵们自主管理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官兵之间沟通交流的畅通。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拉近官兵心理距离,为部队管理教育创造新手段

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交往方式。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世界里,个体隐藏自己的真实面貌,通过虚拟身份同其他个体进行交流。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防范意识有所降低,更易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态度。新媒体环境下,部队官兵没有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作用主次之分,都是自由而平等的。管理教育主体不再以权威自居,以命令的方式发布信息,而是平等地与管理教育客体交流讨论,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其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原本呆板、单调、单一的管理教育信息以一种更加社会化、生活化、时尚化的面貌出现,从而使其更接近年轻官兵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官兵们的认同感会更强,更易于接受。新媒体的虚拟性营造了更加民主的氛围,官兵们的参与意识被有效激发出来,通过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方式,踊跃发表意见和表达思想,说出平时想说不敢说的话;新媒体的虚拟性创设了平等的对话机制,使官兵们更加信任管理教育主体,更容易释放情感,将内心深处的苦闷与迷惘等倾诉出来,说出平时不愿说的。管理教育主体借此能够了解官兵的真实想法,掌握影响管理教育效益的因素,因人、因事、因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使管理教育真正走进官兵们的心里。

新媒体给部队管理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容易冲击管理教育主题,弱化管理教育权威,削弱管理教育功能,使管理教育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困难。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容易形成多样化思想观念,冲击管理教育主题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其成为一个无资质审查、无边界限制、无障碍通过的信息平台。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及利益诉求都会在新媒体中交互激荡、并存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媒体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他们主导着新媒体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掌控着新媒体的话语权。他们运用其文化霸权推销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及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破坏、西化分化,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各种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军官兵在思想上的渗透、文化上的侵蚀、生活上的诱惑、行动上的拉拢。新媒体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对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严重冲击,使管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部队的年轻官兵大都涉世不深、阅历较浅,但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理性思考和认知能力不强,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负面信息、非理性情绪的影响,管理教育中出现可能会出现干部费尽心思讲道理却比不上几条负面信息对官兵影响的情况,管理教育的效果被新媒体大大消解。个别军人的不良言行举止和违规违纪问题,容易被外界炒作,通过网络以几何级增长的速度被传播放大,引发涉军网络舆情,对官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开放的虚拟世界里,要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紧紧抓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确保管理教育主题不跑偏,管理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和管理能力。

(二)新媒体的交互性容易形成多元化管理教育主体,弱化传统管理教育权威

新媒体的交互性创造了一个社会化的传播平台。这就打破了部队科层制结构下管理教育主体单一且具有权威的局面,使教育主体多元化、民主化,从而使管理教育主体的主导性、权威性面临严峻挑战。多元管理教育主体的出现使传统的单一管理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减弱。新媒体时代,管理教育客体也可以成为管理教育的主体。管理教育主体没有权力职务的支撑,不再是职务、等级高于其他官兵的管理者,也不再是拥有真理传授者身份的教育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其发布的信息不再具有权威性。管理教育对象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随时会对教育者的观点进行质疑或独立发布信息。“你讲我必须听”的一言堂、灌输方式行不通了。管理教育主体想凭一家之言、一面之辞、一己之威进行管理教育变得日益困难。新媒体的交互性使管理教育主体与客体同处一个网络话语体系,成为平等交往的主体。而网络语言可能会成为阻碍双方交流的障碍。年轻的官兵们善于接纳新事物,熟悉新媒体话语体系,而管理教育主体的传统话语体系相对滞后,如果不与时俱进地学习,必然在交流时会出现失语与失效的情况。因此,管理教育主体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构建和创新话语体系。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形成随意性管理教育内容,削弱管理教育功能

新媒体的虚拟性创造了一个没有时空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世界。信息传播主体隐藏身份生产、发布信息,心理压力比较小,行为自由度相对增大。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信息传播主体更容易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行,造成行为失范或违法。他们可能会不负责任地发表错误言论和观点、发布虚假信息,使信息接收者难以识别真伪、判断其真实感受;甚至会公开承认和认可交往者的虚假言论,从而混淆视听,迷惑受众。这在无形中会产生负面管理教育效果,不利于官兵健康人格的培育,易导致人际之间的信任危机,从而削弱管理教育功能。如果官兵们长期沉浸于虚拟世界,不仅自身缺乏真诚,而且还会怀疑他人的真诚,甚至会出现情感匮乏和人际关系淡漠,逐渐形成行为异化,不愿意同周围的人交流,与现实社会越来越脱节。这严重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不利于部队凝聚力的形成和战斗力的提升。因此,管理教育主体要着力规范新媒体管理教育内容,优化新媒体管理教育环境。

新媒体时代,部队管理教育者应积极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主动采取新举措,加强正规化管理,增强管理教育的效果。

(一)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管理教育模式

科学的管理教育模式是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新媒体时代,部队管理教育不仅要借助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和电视等电子媒介,还要借助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体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手段,构建以军营生活为基点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管理教育模式,增强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设一批“贴近实际、贴近官兵、贴近生活”,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管理教育专题网站,为官兵们提供一个喜闻乐见的、常态化的学习资源平台。打造具有军队特色的APP、“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为官兵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所为,充分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作用,在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形成共识,引导官兵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网上引导”与“网下教育”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虚拟世界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与折射要从根源上解决网络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从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入手。但是虚拟世界并不是现实社会的简单“复制”与“粘贴”,它比现实世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把控的因素、环节更多,需要更缜密周全的考虑。因此,管理教育者既要有效运用传统教育方式手段,关注重点人、重点事,做好“面对面”的教育,也要充分运新媒体提供的管理教育平台,及时跟踪官兵思想动态,做好“键对键”的教育,通过网上网下管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管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新媒体使用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的制度建设是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的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使用、管理新媒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对新媒体舆情的预警、处置、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依法用媒、依法管媒、违法必究”。当前,要重点加强对新媒体舆情预警机制的建设,建设军队新媒体舆情分析系统,提高舆情收集分析质量,实时监测、分析研判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删除敏感信息,必要时通报部队做好防范;实时监测军网运行状态,检查军营网络、官兵手机的使用情况,了解网站注册人数、发贴数量、浏览数量及同时在线人数等数据,定期挖掘和分析有关数据,把握官兵上网行为习惯,及时发现违规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沉迷网络游戏、网络失泄密等问题隐患,采取各种管控措施及时消除隐患,提高管理教育效益。强化法规意识,严格依据条令条例建设、使用和维护新媒体,加强对上网人员、手机使用人员的身份登记备案、信息载体安检、信息发布审查、不良信息通报及管理责任追究等,真正形成按条令落实、按条令管理、按条令指导、按条令运转的正规有序的管理氛围。对长期存在消极情绪、负面言论、过激行为的官兵,在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和引导,防止出现管理真空。构建军地协作防范机制,发扬军队联管联治、群策群防的优良传统,积极与驻地公安、安全等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新媒体情报信息互通、涉军信息监控处理、新媒体案(事)件协查协办、新媒体防范协作例会等机制,实现部队与地方的会议联席、情报共享、信息联通、问题联查、情况联处,确保新媒体处于有效管控之中。

(三)强化官兵新媒体素养培育

官兵良好的新媒体素养是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新媒体素养是公众接触媒体、获取信息、解读媒体、批判地接受媒体信息,通过媒体发出声音并维护自身利益的素质和修养。

新媒体时代,官兵既是管理教育主体,又是管理教育客体。必须提高官兵的新媒体素养。官兵作为管理教育主体时能主动发声、正面发声,作为管理教育客体时能甄别是非、不盲从、不听信谣言、不煽风点火,能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引导作用,使新媒体环境更加优化,成为助推管理教育发挥效益的加速器。为此,要加强对官兵新媒体知识普及与技术培训,使其了解现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传播技巧,了解新媒体运行原理,掌握新媒体使用技能。特别是要精心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熟悉官兵成长规律和管理教育规律,又精通传播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专家型的管理教育队伍,使其既具备较高的信息生产发布能力,确保官兵从源头就接触积极正面信息,防止负面信息侵蚀,又能统筹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开展管理教育,丰富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还要培养一批政治意识强、沟通素质好、网络技术精的“版主”队伍、“意见领袖”队伍和评论员队伍,切实使新媒体成为提高管理教育实效的“助力器”。

参考文献:

[1] 李中山.部队管理教育方式的“四个转变”[J].炮学杂志,2008,(2):93-94.

[2] 高彪,宋义刚.部队管理教育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12,(5):49-50.

作者:刘静

媒体受众人学管理论文 篇2:

意识形态与新媒体引导的定位研究

摘  要  通过网络调查问卷,从“新媒体受众”和“新媒体运营者”两个维度,客观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以及新媒体运营者对自我定位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提出增强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的定位策略,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规避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智能终端逐渐普及,人们与世界接触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上的各类信息,也可以“手握麦克风”,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在此背景下,新媒体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网络内容泥沙俱下的时代,无论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壮大还是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新媒体的引导及其对自身引导定位的精准把握。

在此背景下,课题组从新媒体受众和新媒体从业者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受众主要针对受新媒体影响较大的高校在校生,以研究新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为目的;针对新媒体从业者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其在意识形态引導定位方面的问题,以期探究新媒体在引导意识形态领域应如何定位,从而有利于规避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不利影响,提高新媒体的正面引导能力,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新媒体使用人数相对较多、思想较活跃的沿海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浙江省多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网络问卷发放对象,此问卷中有逻辑关联选项,同时也向新媒体从业者,包括高校的新媒体从业者发放。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 205份,其中包括新媒体从业者作答的有效问卷479份。

1.2  方法

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有逻辑关联的新媒体受众版及新媒体从业者版两份问卷进行网络调查,调查结果通过计算机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常用上网工具、获取信息渠道及信任对象

从回收的2 205份问卷来看,1 911人选择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占比86.67%,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偏好使用方便快捷的智能移动终端上网;在获取信息的渠道选项中,“微博”“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各门户网站”的响应率及普及率位列前四,分别为19.9%、16.5%、15.3%、14.1%;响应率位列第五的选项是“周围人的议论”;传统媒体“电视”的响应率为9.4%,位列第六,高于“报纸”“广播”等其他传统媒体的响应率。

在众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中,76.1%的受访者表示最信任官方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其响应率为42.0%,远高于其他选项;“报纸”的响应率为18.1%,位列第二;“知乎”等知识交流平台的响应率紧随其后,为11.4%;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其响应率为8.4%。

2.2  关于新媒体的信息类型

2.2.1  感兴趣的新媒体信息内容

通过新媒体平台,65.9%的受访者最常点击“体育和文艺娱乐”方面的信息,此选项的响应率为29.2%;“购物信息”的响应率为15.3%,在所有选项中位列第二;受访者对“科技、军事”“国际关系”及“国家政治经济”的感兴趣程度相似,但此三个选项的响应率远不及“体育和文艺娱乐”。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选项的填空中,有27位受访者填写了“与网络游戏相关的信息”。可见,人们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2.2.2  反感的新媒体信息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最反感“内容无趣的口水文章”,其次是“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出现常识性错误”“立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内容,其响应率分别为20.7%、20.4%、19.8%、17.6%,其普及率也都达到50%以上。

2.3  时事关注度

问卷中通过量表对近期发生的若干热点事件进行了关注度调查,结果显示,在给出的选项中,按照关注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反腐倡廉工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足球世界杯”“朝鲜半岛局势”“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偶像‘C位’出道”“英国哈里王子的婚礼”。这说明大多数受访者心系国家发展,关心国家政府的相关工作,关注国际关系对国家的影响。

2.4   价值观认同

在关于价值观认同的调查中,对于“全球化时代,没有必要再讲爱国主义了”这一观点,1 904位受访者表示不认同,占样本总数(2 205)的86.35%,只有34位(比例为1.54%)受访者表示认同;70.75%的受访者(1 560人)不认同“踏实学习和工作不如做‘网红’,名利双收”,只有2.77%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观点;对于“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观点,有近半数(47.71%)的受访者选择“不好说”,而有27.30%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观点,有24.99%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

在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中,价值观认同度的平均值越高,说明对这一观点的认同程度越高。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性别对于价值观认同的差异性,可以得出如表1中的结论:对于“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观点的认同度,男性和女性样本的平均值相对于其他选项均偏高,分别为1.99和2.05,而且不同性别样本对于这一观点的认同度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样本对于此观点的认同度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另外,性别样本对于其他四个观点的认同度都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样本对于这四个观点的认同度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性别对于“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真正尺度,有钱是英雄、无钱是狗熊”这一观点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4.87,P=0.03),男性的平均值(1.54)会明显高于女性的平均值(1.48);性别对于“全球化時代,没有必要再讲爱国主义了”这一观点的认同度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9.09,P=0.00),男性的平均值(1.18)会明显高于女性的平均值(1.13);性别对于“人生苦短,应及时享乐,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这一观点的认同度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27.57,P=0.00),男性的平均值(1.68)会明显低于女性的平均值(1.84);性别对于“踏实学习和工作不如做‘网红’,名利双收”这一观点的认同度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6.05,P=0.01),男性的平均值(1.35)会明显高于女性的平均值(1.30)。

从统计结果可知,绝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有清醒的认知;但是从差异性来看,男性受访者对“金钱至上”的认同度高于女性受访者,而女性受访者对“享乐主义”的认同度高于男性受访者。

2.5  关于新媒体信息的展现形式

在新媒体的信息形式上,88%的受访者喜欢“图文结合”的形式,57.6%的受访者对“视频播放”的形式更加青睐,此两个选项的响应率达到81.5%;“纯文字”这种信息形式的响应率只有10.9%,略高于“语音消息”的响应率。这说明新媒体的受众更乐于接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

2.6  关于新媒体运营者的定位认知

2.6.1  运营新媒体类型和偏好的内容类型

受访的新媒体运营者中,大多数运营的是“代表某政府机构或学校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比例达到52.2%;28.8%受访的新媒体运营者运营“发表个人观点的私人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运营“品牌推广、电商广告类”的受访者比例为24.8%;选择“学习辅助类”新媒体的运营者比例为20.5%;运营“咨询娱乐类”“个人网络直播”和“其他”受访者的比例分别为13.2%,5.6%和2.9%。

新媒体运营者偏好的内容类型中,“给社会带来正能量”选项的响应率最高,达到29.5%,其次为“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美感”,其响应率为21.9%;有42.6%受访的新媒体运营者较看重“满足读者或观众的偏好需求”,此选项的响应率为21.3%;“弘扬主旋律、主流价值观”选项的响应率为16.9%;“无条件的点击量”选项的响应率为10.5%。具体如表2所示。这说明大部分的新媒体运营者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且注重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6.2  运营者认为的高点击量内容类型

在回答“什么样的内容会有高点击量?”时,52.4%的受访运营者选择“吸引人的标题”,选择“代表主流价值的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内容”和“近期热点事件”选项的受访者比例相当,分别为47.2%和42.8%;选择“娱乐八卦、体育竞技类内容”和“稀奇古怪的事件或新闻”的受访者比例紧随其后,分别为36.7%和31.1%;只有6.5%的受访运营者选择“代表主旋律的新闻宣传类内容”。这说明大部分新媒体运营者为了提高点击量,较倾向于使用吸人眼球的表现形式,抓住社会热点,推送体现主流价值的容易感动人心的内容。大多数的新媒体运营者不会选择传统的“传声筒”式的新闻宣传类内容来提高点击量。

2.6.3  运营者的角色定位

在回答“发布的内容与运营平台是怎样的关系?”时,49.48%的受访运营者认为自己创作发布的内容必须符合此媒体平台自身的定位,32.36%的受访运营者更倾向于突出自我个性,18.16%的受访运营者表示没有考虑过此问题。在此问题中,运营代表政府或学校等机构的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及其他新媒体运营者有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见表3。

从表3可知,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是否运营代表某政府机构或学校的官方新媒体”对于角色定位的差异关系可以看出:运营不同类型(官方和非官方)的受访者对于角色定位均呈现出差异性。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选择“发布的内容须符合此机构自身定位”的比例为58.00%,明显高于非官方新媒体运营者的选择比例40.17%;非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选择“未考虑此问题”的比例为26.20%,明显高于官方新媒体运营者的选择比例10.80%。这说明,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相对于非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着更清醒的认知,对编辑推送的内容会更加审慎;而非官方的新媒体运营者则更看重突出自我个性,更倾向于表达个人观点和展现自身的性格特点。

2.6.4  运营者的态度定位

从表4可知,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代表某机构的官方新媒体运营者”对于态度定位的差异关系可以看出:是否运营官方新媒体对于态度定位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Chi=29.95,P=0.00<0.01),38.00%的官方新媒体运营者认为自身创作并推送的内容对受众的影响非常大,明显高于非官方新媒体运营者的选择比例20.52%。可见受访者中,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相对于非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来说,他们对自身推送的内容的影响力更加自信,有着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6.5  提升政治素养的必要性

受访的新媒体运营者中,绝大多数对自身的政治素养有着较高要求,61.38%的受访运营者认为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非常重要;32.99%的受访运营者认为“比较必要”;只有5.64%的受访运营者认为没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去研究“是否是代表某政府机构或学校的官方新媒体运营者”对于“提升政治素养”的差异关系时发现,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受访者中无论是官方新媒体运营者还是其他类型的新媒体运营者,对于提升政治素样的必要性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2.6.6  提升业务能力的必要性

在受访的新媒体运营者中,认为“非常必要”和“比较必要”提升自身的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审美等业务能力的比例分别为60.13%和32.99%,占绝大多数;只有6.89%的受访运营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提升这方面的业务能力。而且运营官方与非官方新媒体的运营者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必要性这一认知上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3  讨论

3.1  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作为一把“双刃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认同既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

3.1.1  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影响

首先,新媒体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领域。突破了传统媒体主要在国内传播的局限,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成为向国外传播、宣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扩大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让世界更加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新时代的中国,从而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此外,新媒体不仅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国界传播领域,也扩大了国内传播的“世代”范围。新媒体不仅对中年人有较强的渗透性,对“00后”年轻的“网络原住民”,更是有其原生的影响力。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引导,青少年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会有更正确的认识,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其次,新媒体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速度与便捷度。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通过智能手机,人们接触网络更加快速便捷,这使得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产生了近乎“即时性”的影响。新媒体可以时时跟进传播国家的最新政治理论及热点,及时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发生可能威胁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新闻事件时,通过新媒体,可以及时引导舆论,以正视听,保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最后,新媒体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率。通过新媒体,创新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方法,丰富了学习资源库。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顺应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及习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视频教学平台、网络学习资源库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意识形态教育“润物细无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1.2  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第一,新媒体冲击了主流意識形态的主导地位。互联网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客观上也增强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性。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通过新媒体每天接收到海量又复杂的信息,西方国家及不法组织等利用新媒体渠道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对网民尤其是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来说,极易被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和不良思想误导。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面临巨大的威胁。

第二,新媒体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新媒体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被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状态,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自主地发表个人见解和发布信息,甚至成为舆论的引领者。一些不法分子借机发布谣言或宣扬歪曲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如果政府主流新媒体发布的信息稍有滞后,就会使受众动摇,导致社会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

第三,新媒体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通过新媒体,一些迎合受众娱乐心理的、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歪曲解构的网络话语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对是非分辨能力还不足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此外,如今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型信息推荐模式风行,但是这种算法目前用机器智能完全取代人工把关,仍不成熟,容易导致“信息茧房”问题。比如对于受众必须了解和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在人们的“直接兴趣”或“有意注意”的信息范围之内,那么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就会受限,无法及时有效传达给受众个人。

3.2  新媒体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的定位策略

第一,新媒体的自身角色定位。无论是官方主流新媒体还是依托于各网络平台的自媒体,都是由“人”在运营的,尤其是代表政府、学校等机构的官方新媒体肩负着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其运营者创作推送的内容应与该机构的身份角色相符,而不能只顾突出个人的喜好与个性,甚至为了提高点击量利用官方新媒体平台发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个人言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的时代,新媒体运营者除了是内容的创作、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整合者、舆论的引导者,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新媒体的态度定位。互联网时代,不计其数的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某些平台和自媒体账号在点击量和用户规模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就容易导致其他新媒体运营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及自创的内容没有自信,从而放松对内容质量的把关,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偏差。因此,不仅官方新媒体,代表个人的微博、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运营者都应坚定自信的态度,无论有多少受众,都应相信自身对受众的影响力,并且努力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引导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第三,新媒体的政治定位。对于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官方主流新媒体来说,要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①新媒体运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原则,引领导向,服务大局,确保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第四,新媒体的业务能力定位。要从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新媒体的传播必须兼顾形式与内容,让受众入眼、入脑、入心。顺应移动媒体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首先要从形式上入手,比如吸引人的标题、图文并茂的内容,或者震撼人心的短视频等,依托新媒体平台,让信息得以更快、更广泛的传播。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些新媒体运营者为了增加点击量和关注度,一味地迎合受众的娱乐、猎奇心理,采取歪曲原意的“标题党”做法,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引起受众反感,过犹不及。因此,新媒体运营者除了不断学习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生产,内容生产才是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②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才是真正打动受众的因素。当前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也应与时俱进,推进内容创新,提升内容品质,发现和挖掘反映时代精神的好材料,讲好中国故事,对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體、全面的中国。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为核心,不断创新新媒体传播的方法和手段,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才会更有实效,更加深入人心。

4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稳定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作为新媒体运营者,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坚定自信的态度,提高政治素养,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打造出有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新媒体,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页。

②《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 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7日。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推荐算法:信息推送的王者品性与进阶重点[J].山东社会科学,2018(3):142-147.

[2]郜鑫.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4.

[3]李艳艳.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J].红旗文摘,2015(8):90-94.

[4]匡文波.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J].国际新闻界,2009(8):72-75.

[5]王本刚,何俊伟,张丽萍.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与舆论引导模式[J].东南传播,2010(2):9-13.

[6]姜地忠.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为出发点[D].长春:吉林大学,2009.

[7]张晓忠.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识形态状况的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37.

作者:刘卉

媒体受众人学管理论文 篇3:

新媒体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阐述了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原则,重点探讨了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措施。

[JP2]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熵值在迅速增加,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越来越趋向精确、便捷和高效。为此,图书馆在充分开发自有资源的同时,更要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效能和服务空间,这就需要在组织结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等方面进行整合或重组,创新运作方式和管理手段,激发员工积极性,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联动,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1]。[JP]

1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1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僵化

传统的权限制管理理念对工作的组织边界过于清晰,虽然在业务目标的接触和考核中利于明晰任务和目标管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图书馆的整体工作产生了割裂影响,致使各部门间的配合不够协调、统一,在读者接待的前期会产生分内、分外之想,发生推诿、拒绝接待的现象。在读者接待过程中会发生资源使用权限问题,致使读者多次咨询、多次申请服务。这些就导致馆内图书和文献无法全方位地呈现给读者,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的管理及服务工作。

管理制度发展的停滞,直接影响了员工服务理念的提高。因而,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传统理念对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仍然保留着老观念、老做派,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方法,也就不可能产生管理上的突破。在新媒体时代,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2]。

1.2网络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下

尽管现在一些图书馆把计算机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希望通过计算机来提升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资金和软硬件设施的局限,图书馆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离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标准还相差甚远。很明显,图书馆的传统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传统理念下的图书馆着重于书刊的收集和保存,对读者如何使用并不重视,受这种理念的驱使,馆员的日常工作就局限在图书的借读与还书之中,完全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很好地引导读者最大效益地利用馆藏资源,还会形成馆员懈怠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在工作中没有责任、服务及竞争的意识,毫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2]。

1.3管理部门冗余,管理制度封闭

由于我国对图书馆功能的诸多要求,造成了图书馆部门过多的现状,这不仅给读者带来不便,还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极大浪费。同时,我国图书馆沿袭了长期以来的封闭式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上贯彻高度集中制,在等级结构上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在数据库的建设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组织,缺乏分工合作,让网络化、资源共享成为遥不可及的目标,让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创新变得步履维艰[3]。

1.4专业人才短缺,创新意识薄弱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基本素质不高,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结构的综合型人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图书馆的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阶层对馆内的自身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培训、进修深造、交流学习和学术研讨的机会,没有条件吸引专业的管理人才,造成管理层次上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空缺。

2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及原则

2.1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创新对于当前的图书馆来说,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上的创新要力图做到传统行业和现代技术的契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文字信息开始由传统的书本文字向数字信息和网络信息的方向发展,原来对文字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整理,实现共享的目的。全新的时代要求图书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增强图书馆的生命力和竞争力[4]。其次,这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想在现代化的社会里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就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取得创新,让创新的理念引导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理念结合实际,让读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享受更好的服务,满足他们更多的知识需求。图书馆在对管理理念及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对管理体制进行严格规范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文献资源的建设。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海量的信息资源,促进高校教学及科研的发展,也推动了自身的发展[5]。

2.2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原则

2.2.1系统性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改革必须首先遵循的,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从整体出发,着眼于长远利益,力图让管理工作的创新成果实现最高的价值。因为联系的普遍存在,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与改革也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有着密切联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系统性原则的重要性。在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时要注意均衡内外环境,让馆内与馆外和谐并进,共同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2.2“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地为读者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标准,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和管理,只有管理人员恪守管理规则,用创新的理念对待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管理创新。

3新媒体视角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3.1树立资源共享的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实现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用与时代接轨的全新观念改变图书馆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树立时代感的意识,认清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调整工作目标;其次,要让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图书馆的创新改革中得到升华,树立资源共享的价值理念。在创新与改革管理模式中,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对外开放,用“以人为本”、读者为重、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管理模式,扩大图书馆对广大受众的影响力,尽量满足每个有知识需求的人,最大程度地利用馆内资源,提高利用率,用多层次、多样性、多学科的图书资源实现开放式、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图书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建立网络化的虚拟馆藏,满足人们网上的知识需求[6]。

[JP3]3.2引进功能完善的管理技术,实现全面的管理服务[JP]

技术创新是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实现人性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把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引进到图书馆中,相关负责人要依据图书馆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性地对管理系统进行运用,把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填充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服务上实现现代化、全面化;其次,构建良好的软硬件平台,用高效快速的检索系统提升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建立图书馆现代管理体系的数据库模式,力争实现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和管理业务重组的目标。用创新、个性、主动的服务理念改变过去陈旧、被动的服务,在服务理念上做到创新,恪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牢记为读者服务的基本理念。

3.3健全公平科学的管理制度,增添人文服务的管理内容

图书馆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做到管理工作的创新,就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创新的基本要素,用合理的管理流程对馆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树立人性化、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才能让受众切实享受到管理创新带来的便利。

图书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性原则,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其过程将相当漫长和复杂,不仅要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建立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还要随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读者的市场需求,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熟练的业务流程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4吸纳专业优秀的管理人才,完善人才队伍的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管理效率的实现,也制约着服务水平的高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管理人员应把提升自我作为标准,努力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基础知识,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外借和检索的操作能力,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图书馆还应积极为管理人员提供不定时的业务培训,实现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技能化和专业化,完善用人制度,招聘优秀的管理人员,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尽最大可能促进管理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参考文献:

[1]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陈淑红.论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2).

[3]李敏.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4(34):356.

[4]霍瑞娟,张章.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宣传推广创新模式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6):58-60.

[5]蒋莹.新媒体在图书馆服务发展中的作用与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5):120-123.

[6][JP4]王伟敏.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拓展与深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87-90.[JP]

(编校:马怀云)

作者:侯志萍

上一篇:公司单位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学实验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