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选取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更多支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阅读环境阅读习惯阅读影响一、阅读环境概念阅读环境,是指阅读时所处的周围条件及情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阅读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阅读研究论文 篇1:

少年儿童阅读需求及阅读引导效果实证研究

[摘 要] 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说,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关心爱护下一代的重要体现。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语言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表现出多层次性、从众性以及周期性等特点。为了了解针对少年儿童阅读引导举措的现实效果,就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针对少年儿童的历年推荐书目展开实证分析,发现推荐书目的阅读引导效果不佳。

[关键词] 少年儿童 阅读需求 阅读引导

[Key words] Children Reading demand Reading guidance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基本方式和手段。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哈佛大学教授乔尔(Chall)曾经将阅读能力的发展分为六个有本质区别的阶段[1]。处于少年儿童期的前四个阶段(15岁以前),是“学会阅读”的阶段,是读者能够将书面的文字、图片等符号或者屏幕上显示的符号转化为有意义的、并且能够流畅地理解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文化、人为的事,少年儿童需要养成积极地独立阅读的习惯和得到科学的指导才能成为更成功的阅读者。

1 阅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

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说,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关心爱护下一代的重要体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语言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阅读不是机械、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认知加工过程[2]。研究者发现,一个成功的阅读者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认知策略来增进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其阅读能力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获得下一个阶段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6个月到6岁前的阅读阶段,儿童的阅读表现为假阅读,主要是通过图画复述故事,写出自己的名字,以及与纸、笔玩耍等。这一阶段的儿童不能进行成人式的快速浏览阅读活动,而只是对纸笔存在一定的感知,对简单的符号进行辨认,而且这些最初级的阅读能力依赖于成人的指导。

其次,阅读既是少年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来交流思想的行为[3]。阅读和语言发展的互惠关系在一个人读写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出现。在一项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测查了97名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4—5岁儿童,研究持续了一年。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发现,单词知识预测了语音敏感性方面的增长,而语音意识的敏感性也预测了单词知识的增长。由此可见,早期阅读促进语音敏感性的发展,同时,语音敏感性也促进早期阅读的发展[4]。所谓“慧于心秀于口,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说明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语言技能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次,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至关重要。社会性发展是指少年儿童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变化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5]。它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如观点采择能力、道德认知等)、社会性行为(如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等)、社会性情感(如对情绪的认识和调节等)以及自我(如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等)方面的发展等。阅读与少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例如,阅读能够对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少年儿童可以通过对文本信息的加工,将那些与自身道德发展相关的外在知识和信息进行内化,并在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外显的道德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阅读那些符合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以及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籍,能够非常有力地促进少年儿童道德的发展。

处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时代,少年儿童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如何通过优秀的读物来陶冶他们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考验着家长、教育界、出版界、政府,甚至整个社会的智慧。

2 新媒体环境下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特点

少年儿童的阅读状况直接影响其精神世界的发育,少儿出版物承载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这是它始终不变的社会职责和使命[6]。我国有3亿多少年儿童,这一数量庞大而且永不衰竭的读者群体产生着巨大的阅读需求。一般而言,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他们阅读的范围比较窄,随意性比较强,在对文本的选择上主要受个人兴趣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少年儿童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他们的阅读需求表现出多层次性、从众性以及周期性等特点。

2.1 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多层次性

首先,低年龄段的儿童由于认知能力较弱,他们喜欢的文本基本都是图文并茂、画面生动、文字简短、色彩对比比较鲜明的。这主要是因为低龄儿童识字少,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文本的形式特征是引起儿童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其次,到了小学阶段,随着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高年龄段的儿童除了继续保持对神话、寓言、童话的兴趣外,还会喜欢阅读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对科幻图书以及描写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也开始有了兴趣。及至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制能力逐渐增强,有了自己的阅读兴趣,能自觉地进行较长时间的阅读,装饰精美、以文字为主附以插图的、故事性强的图书是他们的钟爱[7]。再次,对少年读者来说,由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有目的地选择阅读文本,他们除了继续保持对科幻、历险故事的兴趣外,对校园、青春小说也很感兴趣。随着对知识接受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往往侧重阅读一些以文字为主的、反映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小说和传记文学作品。此外,一些与学校课程内容相关的各门学科知识性读物也是他们喜欢阅读的类型。

2.2 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从众性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少年儿童中按其常见。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少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每天在同龄人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阅读行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从众效应。

心理学研究显示,少年儿童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按其主次排序依次为:“多数人更正确”“表示归属群体”“为了表示友好”“为了免受责难”“图省事不费心”,同时这种总趋势会因被测试的年龄不同和从众情境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特点[8]。少年儿童处于求学期,基本上生活在学校这一群体中。相比较而言,少年儿童群体对个体的从众压力要比其他群体大。这一群体属于同辈群体,在个体的社会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显著特点是共性强。相同的年龄、人生阅历、文化层次、生活和学习模式,使其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彼此的人生发展、人生困惑和人生需求基本一致,心理共容性强,并且具有共同的思维模式,容易产生心理共振。少年儿童长期生活在相似性极强的相对封闭的群体中,在无所不在的群体压力和群体互动情境下,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某些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这是少年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从众行为的根本原因。

2.3 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周期性

少年儿童处于受教育阶段,由于受学校作息时间的限制,他们的阅读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每逢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会比平时有所增加,形成对阅读文本的周期性需求波动,并且十分明显地呈现出高低峰的变化。

针对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活动的跟踪研究显示,每年9月新学年伊始,少年儿童须适应新学年的学习,课外阅读需求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随后,随着学习生活步入正常的轨道,阅读需求又呈现出回升趋势,并在寒假出现一段高峰。新学期又继续呈现类似的阅读需求波动曲线,直至7、8月暑假再次形成阅读高峰。可见,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十分明显地受到学习作息周期的影响。

对于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存在的周期性特征,一方面,相关的信息生产和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展开阅读推广活动,以提高阅读引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这种阅读周期性特征也折射了当前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正在被无奈地消解,他们的阅读激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对少年儿童的精神发育是极其不利的。

3 新闻出版总署面向少年儿童推荐书目的引导效果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年儿童的阅读活动,新闻出版总署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六一”前夕向社会公布100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图书,此举旨在丰富我国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促进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

为了了解针对少年儿童阅读引导举措的现实效果,进一步提高各种阅读引导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课题组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4—2010年公布的针对少年儿童的历年推荐书目,从上海市少儿图书馆[9]提取截至2011年9月底的外借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发现总署发布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推荐书目阅读引导效果不佳,具体分析如下。

3.1 年度推荐书目中的优秀图书在馆率不高,除2005年外,普遍不到50%

我们将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历年推荐书目与上海市少儿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进行比照,发现推荐书目中的优秀图书在馆的比率不高,除了2005年的书目上有52种图书在馆外,其余年份在馆图书种数均不及50%,为44种、47种和49种不等,详见表1。其中,2009年的44种在馆推荐图书中,还包括《少年科学大讲堂》系列的20种图书,严格按照推荐书目来讲,只有35种。

作为上海市少儿图书资源的中心,上海市少儿图书馆直接担负着为全市少年儿童提供优秀读物、促进少儿全面发展的重任。从该馆全方位、多层次的读者服务体系来看,其作为少儿图书馆的功能不容置疑。但是,总署发布的推荐书目在该馆配置率偏低却值得我们深思。

进一步的调研显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该馆的文献采访部不愿意配置这些优秀文献,问题在于,业务人员包括业务主管都不知道这一推荐书目的存在,当然就无从了解相关信息。这说明,推荐书目的发布者和实施信息服务的机构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阅读引导的效果不佳。

3.2 在馆推荐图书普遍活跃度不高,外借率较低,甚至有不少零外借图书

从表2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在馆的总署推荐图书,总体来讲流通的活跃度不够,外借率较低,甚至有不少图书从来没人看过。例如,2010年在馆的44种推荐图书中,竟有7种图书是零外借,这是文献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讨论总署经由专家多轮讨论得以形成的推荐书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低流通率的优秀图书“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再次印证了当前推荐书目的引导效果不佳。

表2 历年在馆推荐图书外借次数表

事实上,上海市少儿图书馆与各区县、乡镇以及街道少儿馆的互动和合作频繁,而且也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少儿阅读活动来传播文化。通过交流,该馆业务主管明确表示,可能的话,希望可以按照总署的推荐书目来组织暑期的相关阅读推广活动,以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可见,在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状态下,无法达到比较理想的阅读引导效果。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相关机构的协同性,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只有在形成合力的前提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历年在馆推荐图书的累计总外借次数增长,但与上海全市的少年儿童总数相比,比例极低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本系列推荐书目的影响力,我们对所有在馆推荐图书的流通频率进行累计,经对比后发现,除了在2005年有一个在馆推荐图书总外借人次的高峰,达到7897人次外(该年度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神奇校车》系列外借达5609人次,成了评价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体来讲,与目前年份愈临近,总外借人次越高,详见表3。考虑到上海市少儿图书馆的文献剔旧更新频率较高,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该系列推荐书目上的优秀图书的传播效果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这一外借总人次数与目前上海全市的少年儿童总数相比,影响甚微。

表3 历年在馆推荐图书外借总次数表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目前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3019148人,其中0—14岁的人口为1985634人,占8.63%[8]。从这个数据来看,在馆推荐图书的总外借人次数不及少年儿童总数的0.5%。这又一次有力地佐证了当前该系列推荐书目的阅读引导效果不佳的客观事实。

笔者做实证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了推进国民阅读,尤其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为他们创造和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只有所有在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部门、机构和个人都协同起来,形成合力,所有的付出才有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形成更和谐的全民阅读氛围。

注 释

[1]JS Chall.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M]. New York:McGraw-Hill,1996:231

[2][5]王文静,罗良.阅读与儿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5,76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8

[4]Burgess SR,Lonigan C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 of phonological sensitivity and prereading abilities:Evidence from a preschool sampl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1998,Vol,70. No.2:117-141

[6][7]方卿.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岑国桢.对8—16岁少年儿童认同从众反应原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3):232-239

[9]注:上海市少儿图书馆,建于1941年,前身是上海儿童私立图书馆,1952年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1980年6月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馆名,1995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坐落在繁华的南京西路,馆舍由一幢欧美式的主楼和现代建筑风格的副楼构成,面积为4200平方米,有20个服务窗口,实行借阅一体开架服务,有文学室、英语室、导读室、科普室、自修室、期刊室、艺术图书室、多功能演讲厅、数字图书馆、儿童知识乐园和计算机教育中心。该馆现有藏书45万余册,保存有我国早期的少儿连环画、期刊和中外著名作家代表作等,是上海地区少儿图书资源的中心。上海市少儿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实行全方位、多层次服务。通过上门送书、集体外借、预约借书、电话续借、开辟馆外20余个图书流通站以及推出11项方便措施等方式为读者服务。1998年8月,该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成后与因特网连通,在上海热线上开设了“少儿信息港”并制作了网络主页,读者可在网上查询该馆的书目,了解图书信息,亦可在网上阅读。上海市少儿图书馆与全市各少年儿童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担负了对区、县、街道和乡镇少儿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工作和全市少儿读书活动的组织工作。详情可见:少儿信息港——http://www.sst.cn/。

[10]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2011-12-25].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105/

218819.html

(收稿日期:2011-12-27)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的协同推进研究”(10CTQ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邓香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作者:邓香莲

儿童阅读研究论文 篇2: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的调查研究

[摘要]:选取了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更多支持。 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阶段 阅读环境 阅读习惯 阅读影响

一、阅读环境概念

阅读环境,是指阅读时所处的周围条件及情况。针对留守儿童阅读环境来说,主要分为软环境与硬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是指父母教师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保证等,而后者是阅读空间、图书陈列及数量等。

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的影响分析

1.家庭阅读环境。目前,留守儿童多与祖父母、父或者母一方留守监护。其中祖父母年龄较大,且教育意识较为滞后,在贫困地区,很多祖父辈坚持读书无用论,其中38%祖父母认为大学生毕业一样找不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而单亲家庭家务及农活较为繁重,家长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辅导儿童,加之缺乏对儿童心理的关注,使得儿童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见表1的调查。

根据表1数据来看,目前留守儿童家庭针对儿童阅读习惯培养并不支持。无论是在购买书籍,还是阅读陪伴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从未订购书籍的比例为74.5%,而经常购买的仅为2.5%。686%的家人从没有陪伴孩子阅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作为其中关键环节,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校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目前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受到了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些课外书籍,但是从数量上来看,书籍来源不充裕,且儿童阅读兴趣及能力较为薄弱,对阅读绘本需求量更大,但学校很少能够提供。此外,图书馆管理无序,书籍无人管理,存在損毁等现象,难以在儿童内心中建立起来对书籍的尊重和喜欢。

3.社会阅读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无法接触到良好的阅读环境,逐渐磨灭了儿童对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无 从谈起。在学校生活单调等情况下,将会使留守儿童产生从众心理,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自我判断能力较差,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综上来看,在我国贫困地区,阅读环境对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形成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亟待优化和完善,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引导儿童积极阅读。

三、改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对策

1.重视家长与儿童沟通。针对祖父辈的监护人,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使得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从书籍中认识外面的世界。

2.加强学校教育。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学校硬件设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引导留守儿童能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3.构建社会阅读环境。相关部门应组织大量课外阅读宣传活动,让村民能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此外,政府还可以邀请大学生为学生演讲,鼓励学生多阅读。加大对社会环境的净化,减少网络等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将社会、学校及家庭力量整合到一起,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四、结论

针对影响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形成的相关环境,我们要给予更多关注,并采取针对性、合理性措施,引导监护人与儿童沟通和交流,加强学校教育,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能够接受更多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中慧.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科技展望,2016,(02):227-228.

[2]季彩君.基于实证调查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研究——以苏中X地区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6,(03):34-47.

本文系2016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贫困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839。

作者:侯得才 徐菊兰

儿童阅读研究论文 篇3: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研究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

摘 要:文章简述了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的特征,并基于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实践,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同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管理对策,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构建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系统提供参考。

如果把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设立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专业化工作的起点,那么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已经走过了15年历程。如果以2012年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阅读推广人培训班为起点,那么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工作也有了将近10年的探索之路[1]。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实践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的目标、内容和路径,为构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样本。

1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的特征

1.1 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宗旨是为一切愿意为促进儿童阅读而投身阅读推广工作的图书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技能提升服务,因此,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对象不受专业、性别、职业等限制。

1.2 系统性

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以儿童阅读为核心,编制基于实践的有针对性、可操作、见效快的培训大纲,保证儿童阅读推广培训人员能够在较短的培训期内尽快掌握儿童阅读推广理论,提升阅读推广的核心能力。

1.3 实践性

公共图书馆举办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班是为培育能够从事儿童阅读推广实践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阅读推广人才,以缓解儿童阅读推广人才匮乏的局面,为开展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因此,接受培训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理应成为社区儿童阅读、家庭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成为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儿童阅读指导的可靠力量,通过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儿童阅读推广人。

1.4 协同性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培育资源普遍有限,应寻求與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社区等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共同协作开展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公共图书馆可牵头组织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学校、社区等提供培训场地,再由公共图书馆或相关阅读组织进行资质认证并开展后续管理。

2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

2.1 培育主体

公共图书馆是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的主体,其拥有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的最佳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公共图书馆具有聚集效应,能够为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提供培训空间。二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最大需求方,能够在培训中发挥孵化器作用,为接受培训的阅读推广人实现身份转变提供无缝衔接。三是公共图书馆的公信力有助于形成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人培育机制能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当前我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主体都是公共图书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导的“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在全国各地的实施方也是当地的公共图书馆。

2.2 培育目标

明确、清晰、切实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目标是公共图书馆做好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吸引社会各界有志于从事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人士的有效手段和必要保证。公共图书馆培育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三大基本目标包括:一是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图书馆、社会、学校、家庭的儿童阅读指导。二是搭建一个以儿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学术和经验交流平台。三是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管理制度,促进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工作持续、深入、稳定发展。公共图书馆可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吸纳各类儿童阅读机构共同参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持续为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输送高质量人才。

2.3 课程体系

2.3.1 课程价值取向:培植核心素养。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课程着眼于塑造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三大核心素养:一是懂书。阅读推广人要想将优质的童书带给儿童,除需阅读大量童书,掌握不同类型童书的特性,具有分辨优质童书的能力外,还需掌握童书理论知识,能够清楚地向家长和儿童解释好书为什么好。二是懂儿童。儿童是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服务对象,儿童阅读推广的成效只能通过儿童检验,因此要求儿童阅读推广人必须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坚持儿童本位思想,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以儿童成长需求为导向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三是职业认同。儿童阅读推广人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明白阅读推广是一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高度统一的工作,同时具有“乐把金针度与人”的情怀。

2.3.2 课程核心目标:提升五大能力。五大能力主要包括:①对多学科保持兴趣的学习能力。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课程要为儿童阅读推广人提供必要的、基础性和框架式的帮助,使他们高度警觉知识盲区并保持学习动力。②文本鉴赏能力。儿童阅读推广人要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各类童书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并准确表达童书的艺术表现魅力。③作品呈现能力。儿童阅读推广人要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注意力和情绪,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同时给儿童以启发。④沟通能力。儿童阅读推广人要成为儿童阅读的倾听者、引路者和促进者。⑤组织策划能力。儿童阅读推广人制订阅读推广活动方案必须综合考虑时间、场地、主题、方式以及读者等因素,确保推广活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3.3 课程设计:实践导向下的多层次培育体系。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专业阅读推广机构和民间机构开设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课程一般包括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实操指导等内容。其中,理论学习包括阅读史、阅读观念与行为、文学批评、艺术史、艺术评论、儿童文学、图画书史、图画艺术、分级阅读等,主要提升阅读推广人的学习能力、文本鉴赏能力等;技能培养包括读书活动的组织策划、书目选择、讲读技巧等,主要提升阅读推广人的作品呈现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等;实操指导主要通过考察阅读推广人组织、策划、实施阅读推广活动的能力,评估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践操作效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阅读推广人尽快适应并熟悉阅读推广工作[2-5]。

2.3.4 课程细分:分级、分类及延展。当前,儿童阅读主要分为婴幼儿、低龄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三个等级,阅读推广培育课程可针对不同的阅读等级培育相应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在阅读分类方面,由于童书出版社、书店、学校、幼儿园、绘本馆、妇幼保健院等机构对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专业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公共图书馆需对儿童阅读推广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细分;课程延展指制定阅读推广人阅读书目,包括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明确阅读量,保证阅读推广人能够在集中培训外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赋能。

2.4 教学模式

2.4.1 培训周期。读者的需求、阅读环境的变化、阅读推广人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以及现阶段培育机制的局限等,决定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多采用短期培训方式,培育周期半年至一年。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阅读推广人队伍,并保证其阅读推广理念不落伍、推广技能不退化、推广热情不降低,公共图书馆需制定一个相对系统、持续递进的跟踪式培训服务方式。

2.4.2 教学形式。目前,除跨区域大范围培训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非工作时间线下集中教学和线上自修的培训方式。儿童阅读推广人在培训期内除需完成线上线下的课程外,还需在学校、社区等开展一定数量的推广实践活动。

2.4.3 评估考核。评估考核通常是公共图书馆在课程体系化基础上,对儿童阅读推广人从培训考核、答辩、实践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6]。一些公共图书馆还要求儿童阅读推广人提交学习论文,加大了考核难度,达到相关规定要求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才可以获得培训结业证书。

3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管理对策

3.1 搭建儿童阅读推广人管理与服务平台

公共图书馆可以设立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与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培育和管理工作。同一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还可组建阅读推广联盟,并对非专职儿童阅读推广人进行注册登记以便管理,同时在学校、社区以及民间阅读机构设立儿童阅读推广点,为儿童阅读推广人提供服务平台。例如,深圳成立閱读联合会作为公益阅读推广人的协调管理机构,为每期培训合格的阅读推广人发放结业证书,并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阅读联合会联合颁发“深圳市阅读推广人”聘书,聘期1年,在聘期间能够坚持从事阅读推广的予以续聘。阅读推广人除参加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指导工作外,还可参加阅读联合会的“阅读推广人下基层”等公益项目,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培育—认证—聘用—项目对接的管理系统。

3.2 开展儿童阅读推广人资质认定及等级评定

当前,我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认证形式多样,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如:负责培训的单位有的只颁发结业证书,有的则直接颁发阅读推广人证书,还有的单位采取专家评选的方式直接认定阅读推广人资格,缺乏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培训与认证分离的认证机构。鉴于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争取政府人事行政机关授权,制定儿童阅读推广人等级认定办法,对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并认定相应等级。

3.3 制定儿童阅读推广人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服务热情,公共图书馆可引入星级评定机制对儿童阅读推广人进行级别划分,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和要求后可晋级。深圳的阅读推广人激励机制较为完善,除为儿童阅读推广人提供阅读推广活动保障经费外,还通过评优对儿童阅读推广人进行表彰,同时不定期组织儿童阅读推广人外出学习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既缓解了儿童阅读推广人的经济压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3.4 建立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外部保障机制

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的外部保障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部门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提供培训经费、培训和实习场地,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的权威性、影响力及可持续性。二是来自教学研究机构的支持。公共图书馆应联手高校及专业儿童阅读研究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人才优势,组建高水平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教师队伍,开展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教材编写等,保障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培训质量。三是来自社区及中小学的支持。社区在为阅读推广人培育提供阵地支持的同时,还可拓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空间,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传习是长期而系统的,是最理想的儿童阅读推广关系模式,中小学教师加入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育体系能够为儿童阅读推广人队伍增添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 谯进华.深圳阅读推广人的实践及发展[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2):64-66.

[2] 招募:北京市全民阅读“领读者计划”培训就差你啦[EB/OL].[2020-11-07].https://www.sohu.com/a/130973168_210950.

[3] 2017年儿童阅读推广人培训顺利进行[EB/OL].[2020-11-07].http://society.library.sh.cn/node/3586.

[4] 深圳市阅读推广人公益培训班(第三期)报名通知[EB/OL].[2020-11-07].https://www.szlib.org.cn/article/view/id-22176.html.

[5]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栏目总目录[EB/OL].[2020-11-07].https://mp.weixin.qq.com/s/lB3bpCnhW7Cg Z39w4BUdHQ.

[6] 杨晓菲.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的培育方式及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7(2):27-30.

(编校:徐黎娟)

作者:赵艺超

上一篇:网上银行发展论文下一篇:实训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