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美术的教育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美术学院这一机构,使美术教育开始系统和专业。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本文主要分析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学院之一卡拉奇学院。而作为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可以称作是中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先河“第一院”,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当时全国绘画创作的权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篇1:

版画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 价值分析

摘 要: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中国的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教师往往既是版画教师又是版画家。国内版画的境况并不十分乐观,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文章简要分析了版画被忽视的原因,同时分析了版画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并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版画专业设立、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版画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一、高等师范院校版画教学被忽视的原因

版画的制作融合了绘画、设计、雕刻、印刷,甚至包括工具、纸张的制作等众多的内容,是一门综合了多种艺术的绘画种类。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更注重制作者的动手能力、规划能力以及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等。然而版画专业在我国高校的普及并不十分乐观,设有版画专业的高校多是专业的美术学院、艺术学院或是相对发达城市的高校,设有版画专业的地方性院校或是师范院校相对较少。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版畫与印刷术混淆不清

版画源于印刷术(为区分版画与印刷,暂将创作版画称为版画,印刷称为印刷术,下同),印刷术的发明,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为人类文明的书写创造了条件。千百年来,印刷术的主要功能是复制印刷,发挥其复数性的属性以起到传播的作用。虽然在古代印刷的经书、文学作品中也会有图画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但彼时印刷术的功能还是以复制为主,而图画的作用也是作为文字的辅助或是说明,与现代印刷书籍中的插图作用一样。

版画这一概念是从西方引入的,而中国真正的创作版画出现在新兴版画运动时期,这一运动是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救亡救国运动,此时中国的版画才真正以艺术性为主要目的进行创作。版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印刷术紧密联系,印刷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版画的创作方式带来一次飞跃,如此紧密的联系,也是人们将版画与印刷术混淆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城市的高校和专业美术学院,有些省份会设立版画院,但比较少,民间版画机构、群体相对国画、油画而言少之又少,社会普及率低,民众对其认知少,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二)版画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有能力从事高校版画教学的人才相对稀缺

版画按印刷方式划分大体可分为平版、凹版、凸版、漏版,相对应的材质划分可分为石版、铜版、木版、丝网版,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综合版、PS版、吸塑版等制作方式。虽然这些都是版画,但每一个版种的制作方法都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一位版画从业者可能只会其中一两种,能同时精通平版、凹版、凸版、漏版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都只是在制作方法和原理上有所了解,而教学是需要实践操作的,这也是版画课程无法普及的原因之一。

此外,版画教学大多需要依赖印刷机与其他辅助设备,对场地、空间等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而完善的版画工作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才的投入,这也是版画课程实施困难的原因所在。

在国内开设有版画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与发展又存在雷同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版画发展路径大体相同,发展方向、专业制定等都以美院为标杆,缺乏自己的特色。而由于学校性质不同,高等师范院校在发展中又不具备竞争优势,专业长期发展存在着隐患。

(三)版画的社会需求量小,就业机会相对少

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高校所关注的问题。由于版画专业相对边缘化的处境,人们对版画了解受限,对版画融合、多元、跨界等优势得不到充分认识,认为版画专业就业选择少,前景不乐观,加之社会上提供的纯版画对口岗位并不多,使人们忽视了版画本身自带的商品属性。

版画脱胎于印刷术,而印刷术的发明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会使版画在技术上也有革命性的突破。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为版画服务,如何利用所学技能为就业提供机会是所有专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版画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价值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基础美术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重视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不能重德、智而轻美、体、劳,重知识而轻技能;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其实现个性发展。

与油画、水墨等绘画种类比较起来,版画的制作对制作者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以及综合素养要求都非常高。结合高等师范院校面向于基础教育的培养方案,版画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设置,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基础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述版画教学的特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版画与素质教育有诸多不谋而合之处,从而为基础美术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版画家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永远都不会停止,他们要在有限的画幅内不断思考怎样运用点、线、面、形、体、色、肌理等造型元素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加之版画具有独特的表现语言,所以版画家们在思考方式上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黑白画理、形式构成、色彩构成等专项训练对于学生对绘画思维(不局限于版画)的训练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版画思维的形成对于个人的艺术创作而言也是有益的。比如艺术家徐冰有版画学习的背景,其作品《天书》便是正宗的版画作品;艺术家孙逊利用木刻版画创作的动画电影《一场革命中还未来得及定义的行为》入围第62届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在国外美术教学中,版画更是被视为基础学科的必修课,国际当代艺术大师基弗、弗洛伊德等都有大量的版画作品,而其油画或其他作品的表现手法凝练、概括,无疑是受到版画思维的影响。

由于版画属于间接画种,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偶然性是时常出现的,所以在制作版画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中,学生能够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

(三)促进版画艺术的发展

版画的源头在中国,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版画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尴尬。中国的版画自真正开始发展至今不足百年,虽然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与西方版画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并不是体现在表象上、作品层次上,而是在文化层面上。

中国版画的发展应该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相互融合,而目前的发展方向似乎走入了一种误区,即“向国际看齐”。笔者认为,融入民族文化的艺术会发展得更远,更能体现文化自信的含义。中国版画创作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所以在传承文化、发展版画艺术的道路上,高校责无旁贷。

(四)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任

艺术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门脱离时代的艺术都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版画也是如此。因此在高校版画教学中,应当提倡学生关注时代发展,关注社会动态,细心观察、体会,形成自己的艺术观,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时代的变化。

从《金刚经》卷首图到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从辽代的套色漏印彩色版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到元代的“平话”刻本,从明清时期的宗教版画、文学名著的插图版画到新兴版画运动,版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版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肩负起了救亡、救国的历史重任。版画深入课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对高等教育还是对基础教育而言都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

三、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版画课程的建议

在版画艺术的推广与发展过程中,学校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有系统地实施教学计划,而不是只教某一种技法。只有结合理论、史论、艺术发展规律、技法等全方位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将版画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已有版画专业的院校

已开设有版画专业的院校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强各版种之间的联系。因为版画各版种之间的制作方式、表现语言各不相同,主攻某一版种的学生往往不会其他版种,这也就造成了对于版画理解的片面性,这同样也是版画发展越来越难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要进行严谨、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基础课时用于各个版种的普修學习,再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工作室的选择,鼓励学生多元化、跨专业地发展,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版种、技法的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性,使学生打开眼界。此外,要强调版画的共同性,即版画思维的重要性。

(二)还未建立版画专业的院校

未成立版画专业的院校可先开设版画课程。经费充足的单位可购置小型凹、凸版印刷机,其成本相对较低,对空间要求也相对不高。其中实践型版画课程可开设木刻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等课程,对于铜版画腐蚀制版可采用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相对环保,安全。而经费不足的单位可开设完全手工就可完成的实践型版画课程,如小尺幅的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粉印版画、纸版画、吸塑版画、拓印版画等课程,这样不需要印刷机,徒手即可完成。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版画课程的教学,相应的理论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

四、结语

版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门类,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血脉。而这一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老的艺术门类,在当下时代中受到的重视显然是不够的,作为版画人,我们有责任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艾乐思.高等师范院校版画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王莹.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现状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9(7):116-117.

[3]张东东.高校美育中版画教学的价值体现[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9-30.

[4]高晓燕.关于版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9):141-142.

[5]冯俊臣.版画教学应该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103-104.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何吉庆

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篇2:

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比较

摘 要:在美术的教育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美术学院这一机构,使美术教育开始系统和专业。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本文主要分析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学院之一卡拉奇学院。而作为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可以称作是中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先河“第一院”,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当时全国绘画创作的权威。文章尝试比较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分别从历史背景、教育体制与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对比,最后阐述了两个美术学院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卡拉奇学院;折衷主义;北宋翰林图画院

一、历史背景之比较

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当时很多城市都设立了学院,比如罗马、博洛尼亚和和佛罗伦萨等,影响了美术教育及美术史。

1.卡拉奇学院之历史背景。从时代背景来看,16世纪末是意大利学院的兴盛发起的时候。在卡拉奇兄弟所在的年代,已经出现了很多以意大利文——“学院”命名的组织。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成就的高度极高,之后的画家们只能另辟路径,放弃古典原则。学院的创始人们旨在使用这种教育机构形式,巩固古典绘画的重要性,消除样式主义的弊端。当时的教廷也希望能够通过发扬古典原则来稳定自身的统治地位,因此大力支持学院的产生,这就使得美术学院创建并获得了繁荣的发展。

在1580年代的初期,卡拉奇三兄弟阿尼巴·卡拉奇、阿各斯提诺·卡拉奇和路德维克·卡拉奇联合创立了一所学院。因为卡拉奇三兄弟声名远播,不少学者更愿意称这所学院为“卡拉奇学院”。卡拉奇学院拥有自己的箴言和徽章,学院的箴言来自于拉丁语,意为“折衷的完美”,这也是卡拉奇学院的教育理念。

2.翰林图画院之历史背景。画院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处于上古的君主把绘画作为必须的辅助国家统治的工具,因此为了服务于统治阶层宫里一般培养着有绘画能力的画家来从事各种绘画工作。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这种绘画工作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制度,制度进一步演变成正式的机构,因此成为了所谓的画院。而作为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可以称作是中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先河“第一院”,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组织机构。北宋画院在中国的古代美术史发展历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拥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它是中国的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教学手段最周全严谨,涉及范围最大的官方美术教育组织机构。北宋画院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画家,例如黄筌、张择端等。

宋朝是中国发展进程里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这个时期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极多,文化发展形成了异常昌盛的局面。宋朝实现了由贵族门阀社会转向平民社会,与此同时,老百姓们不论从文化还是艺术方面整体素养都有了奠基,全社会的 审美也得到了提高,这些原因都是宋代画院发展如此昌盛的群众支持。

综上所述,卡拉奇学院在办学中既没有大公支持,也没有教皇方面的支持,它没有得到任何直接的官方赞助,也不受任何行政压力的左右,最能体现那个时代的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后期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建设也是从卡拉奇学院的实践发展而来。但是宋代翰林图画院极度兴盛的缘由之一则是因为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政治上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夺去了武人的权利,加强了文化知识的建设。翰林图画院不像卡拉奇学院那样不受行政的约束,反倒是宋代皇家行使艺术的教化功能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教育体制之比较

1.卡拉奇学院之教育体制。卡拉奇学院吸取和传承了当时流行的学院式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并在现有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改革之路。

首先,在卡拉奇学院,临摹和写生是造型训练的核心内容。临摹学习主要包括对石膏像和对大师作品的临摹学习,当时的意大利绘画圈有着两种不同的画派代表,即分别是注重素描方面的罗马、佛罗伦萨画派,以及注重色彩方面的威尼斯画派。而卡拉奇学院在临摹研究大师的作品时,没有侧重于任何一方,而是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在卡拉奇学院之后,艺术学院对素描愈来愈重视,甚至于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就是素描,这就是卡拉奇学院早期的教学理念奠定了基础。

其次,卡拉奇学院重视探究自然科学,以解剖为主。卡拉奇三兄弟旨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看到所画对象的表面,而是希望了解藏于其下的结构,这就意味着需要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

其三,擁有人文和科学相关的理论课程是学院区别于作坊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包括人文社科和专业理论知识,甚至在专业和理论方面哪个更重要的争议,这些思想的起源即是在卡拉奇学院的教学理念。

最后,卡拉奇学院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漫画是卡拉奇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学生需要对所画对象进行艺术的夸张与变形完成漫画作品,而不是亦步亦趋的临摹,艺术教育创造思维的培养也是从这里开始。

2.翰林图画院之教育体制。宋代经济的兴盛也促进了两宋画院的昌盛发展,并且兴盛时间很长,不管是在它的组织形式上,还是在科考形式上都有完整的教育模式,成为历代画院的典范。由帝王管理下的画院十分看重画家自身的创造力和美术素养,画院使用了募集的方式来招任画师,崇宁三年,国子监是彼时的最高学府,创设了皇家美术学院——画学,无论是规模还是制度都是当时最庞大与完善的,培养画学生。

画院有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技法课主要学习不同种类绘画题材的表现手法,教师队伍的配备则是充分调动当时最为德高望重的画家进行教课。经过了考试,画家被画院录用后,除了研究正式课程外,还要学习公共课,理论课都是小学,具有实际意义,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高宗、孝宗时期是画院最兴盛的时期,这个时候的翰林图画院制度渐渐完善,画院考试正式实行科举考试,许多画家都闻名而来,考试分为六科,以古人诗词为题,考各位画家的谁的构想和思维更具有开阔性。这种测试方式是对文学诗词的二度创作,既测试了画家的绘画功底与技巧,又测试了人文素养。画家们在画院接受了高等的教育,通过了严苛的测试,才能被决定能否在翰林图画院里任用。因为他们的加入,北宋翰林图画院才得以呈现出兴盛至极的繁荣景象。

综上所述,两个不同国度的画院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对画作的引导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卡拉奇学院系统的课程安排与翰林图画院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机构建制都为当时的学生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为当时的社会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特征之比较

1.卡拉奇学院之艺术特征。卡拉奇三兄弟在艺术上的伟大成就之一是重新激发和引领了对古典大师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提香、科勒乔等大师的学习。

卡拉奇学院吸取和传承了当时流行的学院式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并在现有的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改革之路。在三兄弟的美术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教学部分便是临摹、写生,研究自然、科学与人文。卡拉奇兄弟在艺术上重新激发和引领了对古典大师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等人的学习。一方面强调素描的精神和理性特质,一方面提倡艺术家要学习色彩。他们的艺术理念提倡研究学习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均衡和智慧,缇香的色彩,科勒乔的纯净,并把大师们的艺术特点结合起来,后世把他们这种方法称为“折衷主义”,卡拉奇学院的教育思想上也同样体现这种结合手法。

2.翰林图画院之艺术特征。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能够如此兴盛,不仅因为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且画院画家们的审美意义很值得去思考,正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审美标准。

首先,画院绘画提倡“形似”“格法”,要求画家用自己高超的写实功力表现出回话对象的自然形态,呈现客观自然的“真”与“理”。只要尊重客观事物的画法与内在规律,才能得到画院的认定。这一艺术特征既約束了绘画作品,但有规律可循,又把画师的思维能力加以限制。

其次,在构想上要求具有内涵和修养,以达到诗情画意相辅相成。徽宗时期,画院采取考试选拔,其考试就特别注重诗画合一。这种方式有着强烈的“中国风”,即“诗画同源” “诗画合一”的艺术特征,缺点就是脱离了社会主题。

最后,在笔墨技巧上注重传统但又不拘泥于古法。这些创作要求,变成了翰林图画院精深完善,“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

宋代翰林图画院这种审美旨趣是人格与艺术合一,很自然地把人格修养与艺术修养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四、总 结

卡拉奇学院是早期美术教育史上比较特殊的案例,因为它是一所完全私立的美术学院,没有大公的支持,同时教会也没有庇佑它,正是这个原因,卡拉奇学院的发展很自由,这也是早期美术教育的状态。卡拉奇学院为代表的早期美术学院为后来的美术学院确立了基本的教育体系框架,奠定了美术教育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才渐渐展开。

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是我国最早的规模最大、制度最正规的美术教育组织就,为绘画市场培养了许多高水平的画家,进而促进了宋代、以及元、明、清的艺术发展。在那之后,许多画家都开始临摹以及研究两宋时代各位绘画大师的作品,而两宋图画院在当时较为完善的制度为之后各代画院的课程设计、任用考试、机构制度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对宋代画院的发展学习之后,感悟到了弘扬民族文化,面对中西绘画的共性和差异的重要性。把宋代绘画在绘画和教学方面的成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更好地把中华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经验借鉴过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之,两个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画院,但在人才的教育和管理、对美术作品的引导上却有很大的相似性。画院的产生与兴盛发展为那个时期的社会艺术发展方向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为教育杰出的人才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金开诚主编.于丹编著.宋代画院[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2]杜宝罗日瓦.中国美术教育“第一院”——翰林图画院[J].美术教育研究,2012(2).

[3]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若干问题考述[J].浙江大学学报.2006(9).

[4]刘亚蒂.学院的诞生——以卡拉奇学院为例追溯西方美术学院的源起[D].中央美术学院,2014.

[5]彭德.宋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的绘画创作情况[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6]张振华,马素英.宋代翰林图画院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J].兰台世界.2015(4).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简介:刘祾颖,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画研究。]

作者:刘祾颖

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师表·不惑

南海之滨,珠江之畔,屹立着一所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这所以关注时代、服务社会而知名的美术院校,历来就对美术教育这一连接高雅艺术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工作给予了一以贯之的重视。

1981年,应广东省改革开放教育事业发展对美术师资建设之需,广州美术学院受广东省教育厅的委托和支持,成立了美术师范系。1989年更名为美术教育系。2010年建成美术教育学院。当年在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中,广州美术学院最早在新时期设立本科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机构,而这一教学机构也延续至今。学院首任系主任为留苏归国的著名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郭绍纲,此后,胡钜湛、于秉正、吴正斌、张弘、龙虎等教授先后担任过美术教育系(学院)主任(院长)。水彩画大师王肇民、著名工艺美术家和国画家姜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张幼云、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陈卫和等一大批名师曾为学院的创办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学院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和公共美术教育师资的宗旨,迄今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和美育进修教师近万人,毕业生遍布广东乃至全国各地,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高校美术院系及社会美术教育机构的带头人和骨干。历任领导和数代教职工筚路蓝缕,初心不忘,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鉴于学院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广泛影响,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将该院确定为全国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唯一的改革试点单位。学院先后承办了“全国艺术院校教育专业改革座谈会”“全国高校国际视野下的美术教育专业改革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艺术教育发展论坛”“第四届全国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等高水平学术活动。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希望。同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新时代的美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為推动美育发展,2018年12月,广州美术学院在学科专业调整时将美术教育学院定位为纯师范教学单位,将美术类、设计类专业整合到其他相关院系,全心致力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事业。

2021年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成立的第40周年。迎着新时代美育发展的东风,响应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美术教育学院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提出“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己任,以推进适应新时代粤港澳人文品质生活提升的艺术教育为宗旨,以崭新国际视野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作和社会美育,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美院底色新师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

目前,美术教育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教育学三个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49人,本科生416人,硕士研究生75人,高级研修学生66人。设美术教育、书法教育、设计教育、史论教育和继续教育5个学术板块及中国画与品鉴、书法与中国文化 、绘画与欣赏、综合材料探索、设计与应用、艺术教育、教师教育、继续教育等8个教研室。学院是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美术)培训基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秘书处、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高校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拥有省级研究机构“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所”,这里俨然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镇和一面旗帜。

现任领导

吴慧平 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赖荣幸 美术教育学院专职副书记

许以冠 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

王朝虹 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


吴慧平

教授,博士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书法、艺术教育、美育。

吴慧平作品
上左:吴慧平 《倪云林〈萧闲馆夜坐〉》 27cm×82cm 纸本水墨 2020年上右:吴慧平 《辛弃疾词》 48cm×162cm 纸本水墨 2019年下:吴慧平 《诸葛亮〈诫子书〉》 48cm×8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赖荣幸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专职副书记,美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副秘书长。

赖荣幸作品
左:赖荣幸 《秋色醉人》 47cm×35cm 中国画 2016年右:赖荣幸 《秋意》 67cm×35cm 中国画 2015年




许以冠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于2000年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并先后前往法国巴黎艺术城、中国油画院访学交流。创作作品曾参与“学院的品格: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学院水彩专业师生教学研究与创作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教师美术作品展”等众多大型展览。

许以冠作品
左:許以冠 《物华1999》 109cm×39cm 纸本水彩 1999年右:许以冠 《康中》 76cm×56cm 纸本水彩 2017年



王朝虹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广州美术学院玻璃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力于美术教育领域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同时专注玻璃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创作作品多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内涵及当代艺术语言的再设计应用。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项,曾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材料的精神——中国芬兰玻璃艺术展”等展览展出。

王朝虹作品
上左:王朝虹 《回旋》 55cm×70cm×48cm 玻璃铸造 2018年上右:王朝虹 《深海》 40cm×70cm×35cm 玻璃铸造 2016年下:王朝虹 《静观潮起》 45cm×90cm×58cm 灯工玻璃 2020年

作者: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上一篇:文学现代电影传播管理论文下一篇:清末刑事司法制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