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引导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起着社会先锋模范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算化会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算化会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篇1: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在会计发展历史上,会计的电算化是一个跨时代的变革,它将新兴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信息处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专业的会计软件取代了传统会计事务处理中纯手工的原始记账凭证填写,能够自动化生成财务报表,并更全面的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将人与计算机的优点强强联合,不仅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但实行会计电算化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操作人员、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会计电算化存在一定的潜在安全风险,严重威胁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数据安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风险 对策

一、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于20世纪后期,相比与国外来说,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总的来看,在会计电算化应用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风险。

(一)电算化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待于提高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录入会计凭证及生成会计账簿、报表上,对于账号密码保护、会计数据及时备份、避免登录不明网站等电算化安全防护知识重视不足,最终导致会计数据被恶意篡改、丢失或非财务人员登录财务软件牟取个人经济利益等事件的发生。

(二)电算化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

一是软件方面。多数企业由于成本费用考虑,未能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委托软件公司开发核算软件,而只是购买“用友”、“金蝶”等单机、通用版财务软件。由于通用版财务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企业中,使得网络黑客轻易就能破解企业安全防范系统,非法盗取或篡改企业财务信息,造成企业会计数据丢失及泄露商业秘密。二是内部控制方面。个别企业未能对会计电算化操作、安全防护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造成企业财务软件核算岗位责任不清及管理混乱,为个别工作人员盗取财务人员用户密码非法窃取会计数据提供方便,同时,复核制度的缺失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一旦出现核算差错则无法及时进行查找及责任倒查。

(三)会计电算化操作极易被篡改

会计电算化改革前,财务人员完全通过手工对会计凭证、明细账、会计报表进行填列,复核人员在复核凭证或报表中签字、盖章即可,由于个人笔迹不易被模仿及会计档案无法随意接近等原因,因此,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数据不易被篡改。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改革后,由于所有会计凭证录入、明细账登记及会计报表生成均通过计算器操作并存放于电脑硬盘中,一旦不具备修改权限的工作人员获得登录账户与密码则可轻易对任何会计数据进行修改、下载,由于会计数据修改后不实行签字、盖章程序,导致企业会计数据在被篡改或窃取时无法及时查找非法修改人员,使企业会计数据面临巨大的篡改风险。

(四)会计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多数企业将财务核算软件安装在可以登录的互联网的电脑上,加之未能对每台电脑安装防火墙软件并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极易导致会计数据受到网络木马、黑客及病毒攻击,同时,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了小型局域网络,使病毒极易快速在企业间传播,给企业会计数据造成巨大损失。二是数据传输方面。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网络安全及病毒防护方面的意识,个别财务人员使用未经病毒软件查杀的U盘等传输介质在财务软件电脑上进行传输数据,也使企业财务数据面临风险。三是数据备份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对本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备份,一旦企业财务软件电脑受到病毒攻击或硬件损坏,则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如何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

(一)积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财务核算特点在内部建立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制度,具体包括:每位财务人员的登录权限、系统安全维护职责及各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数据资料的时限等内容,以保证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可以遵照制度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不断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从岗位设置方面降低会计电算化运行风险

电算化操作虽然大大节省了企业财务人员核算时间及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复核、审批及明确的岗位设置,使企业电算化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相关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岗位设置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制度形式明确软件录入、会计复核、数据档案保管及软硬件维护等职责,避免因岗位设置不清造成财务人员互相推诿,影响财务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将其与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相互连接,还要注意其全面控制、科学控制的有效管理,最大程度的促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审计。比如在数据操作整理中要注意对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备份,这样在进行后期整理审核时才会更加便捷、迅速;而对于防毒软件的应用和更新更要时刻关注,尤其是具有重要的内部审计文件时,以免因网络被入侵而遭受损失,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当然,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还在于资料的整理和摆放,对于后期的统计和查询有很大作用,同时也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表现。

(四)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素質

会计电算化不但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而且还需熟练掌握电脑软件操作、EXCEL制表及财务分析、预警等知识。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财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财务分析的技术能力存在欠缺,无法适应会计电算人化改革对于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内控制度执行及会计核算方法等业务培训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会计软件操作、办公自动化运行及财务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以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意识,也应对其进行网络病毒防范、数据备份等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陈青青.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对策.品牌,2015年03期.

[2]钟邦秀.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问题.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08期.

[3]马云涛,王淑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15年03期.

作者:闫柯君

电算化会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引导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起着社会先锋模范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设计者,更应当注重自身在财经法规制度遵守方面的表率作用,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风险为切入点,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从内部、外部等多角度寻找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提出了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防范会计风险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会计活动伴随着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作为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工具,其作用就是为了准确记录,从而防止或控制风险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会计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会计活动中所遇到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会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履行社会职责、自觉遵守财经法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违法犯罪活动的根源上来看,问题大多数都出自于会计工作的违规。因此,抓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可以减少事业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提高了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一、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的会计活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必须要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复杂经济活动,这样才能准确、完整的反映经济事项,避免风险的产生和扩大。从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表现可以发现,会计工作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国家为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所能起到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作用,接连颁布了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等相关法规,旨在防范风险的发生。

(一)提高信息质量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的职责主要由核算和监督两部分组成。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得会计工作所反映的情况真实、准确。从监督角度来看,好的会计工作能及时发现之前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纠正错误的经济和业务活动,提高了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能力。

(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因为其特殊性,其所拥有的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管理层对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重视不够,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重视不够,偶尔还会出现贱卖国有资产以换取单位经营业绩的现象。

(三)确保政府合法合规行使职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它的内部经营活动很少能被外界清楚知晓。因此如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按照规定行使职责,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一直以来都被广泛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可以约束内部执行人员和管理者,使得他们在日常活动中遵守财经制度的相关规定,确保合法合规的行使单位职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来源于会计活动的过程之中,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与具体的会计业务环节相关。通过对会计工作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分析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核算与结算环节

会计的核算与结算环节是行政事业单位最容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地方。通过对核算环节编造虚假经济活动、结算环节任意篡改统计数据,以达成某些利益者追求私人利益的目的。具体容易发生会计风险的活动主要包括私设小金库、虚构交易和编制假账等。

(二)财务决算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项目决算时,由于其资金往往来自国家财政的拨款,因此容易形成对成本的忽视。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更加关注项目投资建设后能对社会产生的社会价值,不重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或者对成本的发生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行政事业单位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较易形成财务决策时的风险。当项目上马后入不敷出的情形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利用事业单位信息不公布的天然保护伞,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虚报会计数据,从而形成了会计在财务决算上的风险。

(三)政策与体制风险

企业从2007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预示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接轨和趋同。然而行政性事业单位会计编制基础却依然保持原样,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落后的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产生会计风险。从体制性方面来看,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沿袭以前计划时期“大一统”的经营模式,与市场脱节明显,难以实现会计在核算和监督上的功能。

三、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来自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内部因素

1.内控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地执行,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企业对会计的重视度不够,在会计上投入资金不足,降低了有关人员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积极性。

2.私人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作为财务数据核算和资金掌管的一线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来篡改会计信息,如果法律意识淡薄、受利益驱动的会计人员更容易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利益。

(二)外部因素

1.外部监督乏力。外部监管机构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管时,侧重点主要在事业单位是否违规,忽视了具体内部管理层面的监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执行和管理水平很少得到重视。监管机关之间也缺少配合和默契,没有形成监管合力,造成了外部会计监管的弱化。

2.地方政府违规干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决策的时候易受到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为了兴建项目完成业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给予支持。随着项目收益不足产生资金回收难等问题,使得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形成虚假做账、隐瞒事实的驱动因素。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来防范和控制会计风险。

(一)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对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变成一种管理文化。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时刻警惕风险的发生,将风险的控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加以对待;其次,应当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注重不相容职位互相分离等制约规定,配置足够的且能胜任的会计人员。其中尤以事后监督人员的安排最为重要,应当明确监督人员各自的监督内容,互相协同并且交流在监督时发现的问题,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

行政事业单位在做好内部会计控制的同时也应当做好外部机构监督管理的工作。以前外部监管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难以有效的获得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往往被行政事业单位以信息涉及“机密”为由进行阻拦。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当改革外部监管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的方式,建立起外部监管的相关制度,构建监管的桥梁,使得外部监管机构在制度的框架下能够取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相关信息,从而客观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改正建议,降低会计风险。

(二)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会计人员素质偏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和水平的培训,使之能够符合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首先应当加大对会计人员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会计人员所处职位与资金联系较为密切,极容易出现贪污舞弊。应当塑造会计人员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坚守原则;其次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事业单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督促会计人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会计水平,加强对新制度、新法规的了解,确保会计操作不出现差错。

(三)防范技术风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传统的手工业记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会计的需要。会计核算手段的变化对内部会计防范和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控制体系,做好会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职责分离。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时,应当明确不同员工的操作权限,加强对数据录入和复核阶段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避免无关人员对会计系统的接触,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双方面进行严格的职责分离。

(四)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全面的揭示其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方便社会大众和机构全方位、及时的了解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反过来对会计工作形成监督的压力,促使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层注重会计风险,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岳琴.会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9).

2.王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

3.王雪峰.浅谈如何认识会计风险[J].商情(财经研究),2008(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徐晨晖

电算化会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 篇3:

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关注的焦点往往都集中在金融会计风险的问题上。其防范措施是: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不断完善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协助金融企业积极推进责任会计制度。

关键词:经济体制;金融会计;会计制度

一、金融会计风险概述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内涵

所谓金融会计,顾名思义主要是将金融和会计二者有机结合,是对传统的单一模式进行创新,完成一系列管理活动,从而形成监督和核算的过程。金融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整体投资方向,还包括了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属于一项基础性活动。

而金融会计风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旦发生就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会威胁到社会和谐,成为其障碍。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金融会计进行风险防范就显得十分重要。由此可见,在整个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复杂化,基于此,金融会计的风险成因和表现形式以及特点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这就对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发展状态,真正掌握和了解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够进一步健全整个金融会计发展体系和模式,从而避免和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1]。

(二)金融会计风险表现

实验证实,在提高C/N的同时添加辅料均对纳豆的风味改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糖蒸后加酸奶(以下简称酸奶纳豆)的纳豆产品效果最好。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首先,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不少企业为了确保利益最大化,不遵守财经原则以及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企业利润人工干预,这样企业长期发展就会存在资金风险问题。其次,企业监督单位实施企业金融行为监督工作之时,监管的对象和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再加上监管工作人员的素养水平不高,发生问题的时候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这不仅会导致物力、财力与人力浪费问题,而且会导致企业监督不力,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另外,伴随互联网时代来临,网络已经变成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性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企业效率的提升,必须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若是企业财务网络受到黑客攻击,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出现泄露问题,造成金融会计风险问题。

(二)内部原因

现今,我国企业金融会计的管理形式较为传统零散,金融会计风险很难得到有效控制,这样企业的个人信息存在不实现象,资金运行存在一定问题,会对企业稳定健康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其次,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在财务风险方面欠缺认知,财务管理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开展财务工作的时候,在资本结构与投资报酬方面欠缺充分思考,进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概率提升。

三、金融会计的风险

(一)金融会计核算中的风险

金融财务管理和核算是金融会计的重要职能,在金融会计核算中要保证核算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一旦金融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风险,对于整个金融机构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金融会计核算在资产中介以及债务业务中都要进行大量科目运用,这样导致金融会计核算面临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有的金融机构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常会做出违反金融条例的行为,由于金融会计核算人员核算过程的不规范,造成信息资料不真实,出现假账等一系列的問题。

(二)金融会计支付结算的风险

金融会计支付结算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计人员越权办理大额的提现任务,审核不严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支付结算风险的产生。

(三)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管理的风险

在金融行业的人员管理中,有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在工作中不按照规则进行操作,容易出现会计失误。有些金融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受金钱的诱惑做出违法行为。有些金融机构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兼岗混岗的现象,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此外由于金融会计核算方面存在漏洞,使有些人员利用制度的漏洞进行不规范的操作,影响金融会计人员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金融会计监督的风险

金融会计监督是金融机构内部的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及真实性等进行监督。金融会计监督是为了保护金融机构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的。由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金融会计监督的难度。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微乎其微,金融机构重存轻贷,违规拆借等问题的存在,使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四、金融会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问题

(一)市场竞争突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各大行业在其中的竞争十分激烈,金融会计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金融会计风险工作。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优势和好处,但是也会导致其弊端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公平性、不健全性,严重影响了整个金融会计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导致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二)运行模式较为落后

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会计运行模式较为落后,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另一方面,会计监督化。虽然我国金融会计运行模式已经逐步实现了这两个方面,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会计电算化的程度和水平较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和体系,会计监督化也没有必要的监督管理部门,无论是人员还是体系都不健全和完善,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会计运行的质量和水平,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3]。首先,金融会计属于一项基本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个会计核算的及时、高效、安全、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确保金融会计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发展的环境,这也是其能够长久存在的根本。因此,一旦整个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严重影响整个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行业日益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金融会计管理机构涵盖的内容日益增多。例如,凭证受理、中介、账户登录以及现金收支等项目都属于金融会计的范畴,随着业务的增多,各种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也日益增多。其次,金融会计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这就需要对各种各样的内容和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金融行业在发展中监督职能弱化,从而导致出现很多风险。有很多银行其自身职能较低,不注重存款,盲目提高利率,从而导致银行自身就呈现出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和状态,严重影响整个金融会计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若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不到位[2]。最后,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结算业务管理不到位,这也是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若有很多的银行利用支付结算工资来实现对金钱的转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内部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将导致金融会计结算业务发生了很大的风险。例如,在整个票据填写的过程中,很多票据填写不够清楚,从而带来一些意外的风险;在整个结算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引起风险;对于结算业务的票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会造成结算风险。

在整个金融会计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单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从大的方面来看,有很多地方政府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保护政策,但是往往会被滥用,成为不正当竞争的一种手段,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会严重影响金融行业的公平竞争原则。从小的方面来看,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很多金融机构自身内部控制能力较低,存在金融会计信息不健全、不真实、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金融会计发展。

(三)管理人员能力较低

在金融会计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管理人员能力较低的情况发生。一些相关金融会计管理人员属于实际操控者,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其优势,很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较低,并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金融会计的风险成本。还有很多金融会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在服务意识、专业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无法满足金融会计行业发展的需求,阻碍金融会计行业的发展。

五、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一)完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属于金融行业内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整个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效果,从而促进金融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制订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体系防范方案,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全面性、多样性、安全性以及规范性。最好各个业务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管理,进一步提高和化解整个金融会计风险防范问题,创新整个金融会计管理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体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质量和水平[4]。

(二)发挥金融会计核算监督作用

由于金融会计具有两大职能,分别是监督和核算职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的作用,這样不仅能够降低整个金融会计产生风险的原因,还能够确保核算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完整性、独立性、以及公平性,充分发挥其监督优势。综合采用多部门、多人员共同监督,在确保独立性的同时还要采用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责任管理制度,一旦发生风险,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也有利于增强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充分认识到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资金浪费。

(三)创新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模式

相关金融行业要摒弃过去传统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每个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订不同的发展方案,但是一定要摒弃过去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金融会计风险方法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广泛借鉴和学习其他行业风险防范的内容,从而丰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内涵和体系,吸收和学习,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整个金融会计行业风险防范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金融会计行业风险防范的效果,充分发挥其优势。

(四)提高相关工人员自身素质

金融会计相关管理人员作为整个金融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要组成人员,在其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包括服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金融会计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和掌握计算机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相关单位还可以组织对金融会计管理人员进行二次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金融会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优化整个金融会计管理的效果和质量[5]。

(五)优化金融会计管理运行方式

在整个金融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会计资源共享库,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金融会计标准,这样才能优化金融会计管理,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地弥补传统金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真正优化金融会计管理运行方式,提高金融会计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金融会计管理能够安全平稳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金融会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金融会计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对于金融会计管理工作而言,除了要优化金融会计管理之外,还应该丰富金融会计管理的内涵,进一步提高金融会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会计管理资源化,为金融会计机构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小英1,林莉2.我国上市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东南学术,2014,第1期

[2] 赵鹤.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分析.商业会计,2016,第1期

[3] 李怡.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商,2016,第5期

[4] 朱周雨.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商场现代化,2016,第8期

[5] 李凤荣.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第2期

[6] 孙杰.关于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策略的思考.经济师,2016,第5期

[7] 陈彦霖.如何构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导报,2016,第6期

[8] 张小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分析——以我国金融机构为例.金融经济,2015,第20期

[9] 王卫芳.责任会计制度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北方经贸,2015,第2期

[10] 郭一恒.探讨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控制策略.财经界(学术版),2016,第5期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汪钰(2001.3.28-),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研究方向(金融学)。

第二作者 郭晓萌(2002.02.14),女,山西省介休市,财务管理专业。

作者:汪钰 郭晓萌

上一篇:肿瘤化疗反馈式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商业模式创新的检验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