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社会科学发展论文

2022-04-21

[摘要]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检察改革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分析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的必要性,提出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对基层检察官的素养要求,探索基层检察院的实现检察官职业化的途径,并对现阶段检察改革全面铺开之前,对基层检察院应对检察官职业化进程应做好的准备进行分析,为检察改革实践提供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检察院社会科学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检察院社会科学发展论文 篇1:

《中国检查官》2012年度优秀文章名单

2012年——又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里,两大诉讼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得我们检察制度监督属性更加完善;这一年里,举国上下掀起反贪、除恶打黑新风暴,有力的推动了法治文明新进程;这一年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丽。这一年里,《中国检察官》“围绕办案说检察,展示司法新境界”的目标已经深深烙印在广大检察官心中,全国各地的检察官们纷纷投稿,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稿件。在此,为了感谢广大检察官们对《中国检察官》的关心和厚爱,杂志社特聘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2012年度《中国检察官》发表的稿件进行匿名评审,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6名、优秀奖28名,特予表彰。

贿赂案件侦查模式转型思辨(12.01上)

朱国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分析(12.10上)

卢 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关于行政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考(12.10上)

田 凯(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

检察机关参与治理社会组织腐败问题的角色定位(12.10上)刘祥福(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检察院)

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博弈(12.03下)

郭彦等(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交易型诈骗与销售伪劣产品罪之界分(12.04下)

吴加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12.05上)

陈 兰 孙寅平(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论民事检察监督的理念更新(12.07上)

张兴中(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知识产权的刑事立法完善(12.08上)

王敏敏 王春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检察院)

行政检察监督的善政追求(12.09上)

高月清 孙长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检察院)

基层检察院如何把握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12.11上)

王运成(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检察院)

基层检察院对接新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思考(12.12上)

陈重喜(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

重大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责任认定问题实证研究(12.01下)赵 铁等(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检察院)

多重行为的常见侵财犯罪如何准确定性(12.03下)

徐玲利等(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检察院)

对民事诉讼执行检察监督的问题研究(12.03上)

郭 庆 朱启鹤等(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

民事检察中的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协调(12.03上)

郭宗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从有限理性理论看检委会决策机制的完善(12.07上)

吴美满(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检察院)

简易程序公诉案件派员出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07上)冯兴吾 成懿萍(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检察院)

浅谈基层检察院如何实现执法形象的转变(12.09上)熊建中(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检察院)

民间借贷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研究(12.09上)

郭玉峰(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检察院)

新刑诉法视角下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制度设计(12.09上)

王 青(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

对建设和谐检察机关的一点思考(12.10上)

朱跃陆(湖南省祁阳县人民检察院)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的途径(12.10上)

马玉东(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检察院)

基层检察机关监督刑事诉讼案件现状研究(12.11上)

吴红梅 罗 嫱(国家检察官学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司法困境及对策(12.12上)

郭天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

失职渎职导致引发刑事案件的司法认定(2012.03下)

袁卫等(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

非法证据波及的公诉应对(12.04下)

李万辉 邹俊波(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人民检察院)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与适用(12.05下)

郝家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如何写好寻衅滋事案公诉意见书(12.05下)

潘 莉(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强迫情侣当众发生性关系的应当构成强奸罪(12.05下)

王立志(河南省郑州高新区人民检察院)

从一起盗窃案看传闻证据的审查与运用(12.05下)

蔡震宇(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检察院)

15岁入户盗窃被发现后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解析(2012.06下)吕楚程(福建省惠安县人民检察院)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重复评价的禁止(2012.07下)

杜宪苗(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检察院)

不作为因果关系之判断(2012.07下)

李诗灿(福建省建瓯市人民检察院)

伤害案件中的伤情证据及其审查(2012.07下)

金 轶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借贷纠纷型犯罪的司法实务(12.10下)

吴家林 常晓红(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

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个案适用 (12.10下)

宋君华 刘明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虚假证件的识别(12.11下)

郭宏杰(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检察)

犯罪中止“自动性”判断标准新论(12.12下)

韩 哲 张 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

依托文化建设助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12.07上)

吕 山(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实行“三五三一”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12.11上)

王 柯(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检察院)

论醉驾入罪的理解与司法适用(12.02上)

朱祖洋(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检察院)

羁押必要性之检察审查制度的构建(12.03上)

黄福涛(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对策(12.05上)

张春喜 樊泮军(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人民检察院)

类案监督:“类案”之建构及“监督”之途径(12.05上)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强化基层院检察委员会工作的几点建议(12.05上)

张筱伊(新疆乌鲁木齐市水区人民检察院)

民行工作大家谈(12.06上)

刘小红(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

刑民交叉与刑民法律的调整限度(12.06下)

樊华中(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

心理学态度转变理论在植物侦查审讯中的运用(12.06上)

徐继强等(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

关于在附条件不起诉过程中适用社会调查和禁止令的思考(12.07上)

万伟岭 杨 丽(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检察院)

新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诉讼监督的拓展(12.08上)

陈娟娟(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检察院)

试论新刑诉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若干问题及实现路径(12.08上)

王 惠 赵 忠(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检察院)

公诉权诉讼监督职能的强化与拓展(12.08上)

冯少辉 邢春利 赵国兴(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检察院)

论司法职务犯罪的体系化预防(12.12上)

魏 娜(重庆市璧山县人民检察院)

案件集中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12.12上)

苏喜民 李玉川(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检察院)

对构建贪污贿赂犯罪量刑平衡机制的思考(12.12上)

郭复彬(江西省大余县人民检察院)

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认定的思考(12.02下)

马剑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借贷型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之思考(12.02下)

侯 毅(内蒙古太仆寺旗人民检察院)

巧用谋略智查赃以赃取证破要案(12.03下)

蒙大成(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车主顶替肇事司机骗取强制行为之探析(12.06下)

郭建林等(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

审查起诉阶段如何排除非法证据(12.08下)

邓学平(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检察院)

犯罪成本在诈骗犯罪数额认定中的刑法评价(12.08下)

李莲红 于 浩(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包含有牵连、想象等复杂关系案件的正确定罪量刑 (12.08下)

胡远陵 何列全(湖南省江永县人民检察院)

干股受贿性犯罪数额的司法认定(12.08下)

邱晓峰 彭林泉(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检察院)

聚众斗殴案公诉环节证据的细节审查(12.09下)

王朝亮(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

供述不稳定案件犯罪主观故意的厘清与认定(12.10下)

胡 兴 羊 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人民检察院)

特定关系人受贿案件中若干问题探析(12.10下)

王传宏(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认定(12.10下)

杨 军 杨维力(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检察院)

征地拆迁中职务犯罪实证研究(12.12下)

李 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社会科学发展论文 篇2:

探析基层检察院检察官职业化建设

[摘 要]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检察改革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分析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的必要性,提出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对基层检察官的素养要求,探索基层检察院的实现检察官职业化的途径,并对现阶段检察改革全面铺开之前,对基层检察院应对检察官职业化进程应做好的准备进行分析,为检察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法律信仰;精英化;分类管理;准入;教育培训;职业保障

科学合理的检察官管理制度,是建设高素质检察官队伍的必要保障,也是国家检察机关检察职能运行良好的必要条件。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础战斗力,基层检察队伍建设是基层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的保障,在当前新一轮检察改革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是基层检察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检察官队伍职业化是基层检察院履行检察职能的迫切需要

基层检察官队伍的职业化,能够保障基层检察官在复杂的社会利益纠纷中排除各种干扰,以检察官的权威维护法治的权威和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基层检察院受理各类刑事犯罪案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新刑事诉讼法和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机关增加了一些新的工作职能,办案程序也进行了细化,对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办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增加办案人手的情况下,基层检察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基层检察院检察官承担的责任和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基层检察官的增加数量却极为有限,办案力量的不足、“案多人少” 的矛盾长期突出存在,影响了基层检察院检察职能的有效发挥,成为制约基层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推进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职业化建设,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检察队伍,集合优势检力到一线办案部门,有利于解决基层检察院办案力量不足问题。

(二)检察官队伍职业化是基层检察院解决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比较之下,基层检察院条件较为艰苦,而基层检察官职级低、待遇差却是普遍情况。部分基层检察干警在工作几年后,通过遴选、调离、辞职等方式陆续离开,基层检察院招录进人速度无法填补人才外流的空缺,造成了基层检察队伍的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基层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各地基层检察院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人员老化、断层、人才流失等问题,尤其高素质的专业化检察人才更是短缺。人才流失、检察官队伍素质不高是当前基层检察院检察官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老干警经验丰富但相对法学基础理论薄弱、知识结构老化、执法观念陈旧,新录用干警教育层次高但个性特点突出,成长需要时间的积淀。基层检察院的“人才渴求”,严重影响了基层检察院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解决队伍建设突出问题要从制度入手,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检察官人员管理制度,提高检察官队伍整体职业素质,实现检察官队伍的职业化。

(三)检察官队伍职业化是基层检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础战斗力,是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战斗堡垒,基层检察院的发展轨迹,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是推动基层检察工作发展的一大利器,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一项前沿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和渐进的过程。基层检察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形成检察事业良性发展的氛围和合力,突破改革障碍,确保检察改革和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长期的塑造,使整个检察队伍实现在信仰上共识,在理念上一致,在能力上不断提高,形成带有检察职业特点的文化,并努力强化这一趋势,才能使检察队伍不断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实现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基层检察官在检察官职业化进程中缺乏的素养

(一)法律信仰

卢梭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职业化的基层检察官应具备崇尚法治的精神和信念,信仰法治、维护法治,坚定捍卫法律权威。职业化的基层检察官崇尚法律,也即是强调淡化检察官的行政色彩。一直以来,我国检察官的管理同时适用《公务员法》和《检察官法》,检察官管理参照行政机关干部的模式予以管理。这种以行政的管理模式,不能强化检察官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增强检察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导致基层检察官没有形成法律信仰,从而影响到检察官专业化、职业化进程。职业化的基层检察官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照法律的标准和尺度去主持法律之内的正义,让法律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体现应有的公平和正义。即使在受到其他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也不能离开法律去追求法律之外的正义,不能为迎合各方面的意愿去调整法律。

(二)基层检察官应精英化

司法职业不是大众化职业,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检察官与法官、律师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素质要求:是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渊博的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犯罪也随之不断出现,如计算机犯罪、证券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等。查处新型犯罪需要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检察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客观地理解案件事实,才能自信地在法庭上进行说理、论辩,否则,就不可能做到有效地指控犯罪。这就要求基层职业化的检察官除需要具备广博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外,还需要掌握扎实的逻辑学和心理学知识、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相关的金融、税收、审计、经济、民事、计算机、外语等知识。基层检察官必须针对本职工作的特点,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刑事诉讼的需要。

三、实现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职业化的途径

(一)积极推进检察官改革

1.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队伍分层管理。2014年9月5日,第一批检察官助理在上海接受任命,上海作为全国司法改革试点,走出人员分类改革的第一步。推进检察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将检察院工作岗位设置为检察官、检察官辅助人员和检察行政人员三类各自单独的职务序列,整合重组检察院工作群体,合理地配置每个序列的人力资源,适当增加检察辅助人员的比例,让检察官从繁琐的非检务工作中解脱出来。重点突出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维护司法过程的亲历性和检察官办案独立性。虽然人员分类改革看起来增加了进入检察官序列的难度,但是梳理一下未来检察官成长选拔过程,检察官职业化改革后,职业道路更加清晰,上升渠道更加通畅,重视检察业务工作能力,发展空间实则更加广阔。

2.严格检察官职业准入条件,择优选任。根据我国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检察官选任主要采取选举制和任命制两种形式。但随着我国检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应当严格按照《检察官法》的规定,统一检察官选任标准,规范检察官选任程序。基层检察院检察人员一律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招录,录用人员在应当在省一级检察官培训学院接受一定时间的专门入职的职业培训,培训合格后经一线办案部门工作一定时间,考核合格后方能提请任命检察辅助人员。检察辅助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成绩优秀者才能被任命为检察官职务。此外,还要逐步推行检察官逐级选任制度,上级检察院的检察官职位出现空缺时,应当从下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中择优选任;上级检察院新录用的检察官,应先下到基层检察院工作锻炼,根据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再考核选拔到上级检察院,使上级检察院的检察官具有足够的检察经验积累。

(二)规范和加强检察教育培训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法律职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司法职业素质已经有了相应的提高,基层检察院的干警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大幅提高给基层院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但对于不断加快的我国司法改革步伐,在法律职业界中,检察官职业素质仍然有待提高。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推进,伴随着民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与不断强化,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成为实现司法公正、保障社会稳定的时代需求。基层检察官职业化进程,也要求基层检察官具备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与驾驭办案进程的能力与技巧,对可能出现的法律实务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识,充分掌握法律事实的变化。教育培训是提高检察队伍职业素质和办案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对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一是加强东西部检察机关交流。我国东部等发达地区检察机关,在管理、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进检察官职业化进程中,开展东西部检察机关交流,注重东西部检察机关发展的整体协调,对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开展实战演练。针对各地基层检察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现状,把本职岗位作为教育培训的基本场所。把教育培训的“阵地”前移至执法办案第一线,探索工作与培训相融合的培训模式,突出教育培训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把教育培训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全过程,把练兵的场所由教室转为法庭和办案地点。使检察人员在办案工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案水平,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三)加强基层检察官职业保障

建立和完善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职业保障,维护基层检察官的职业尊荣,对促进检察官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检察官的身份和物质保障是检察独立的关键。检察官只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保障,才能增强检察官职业的吸引力,维护检察职业应有的尊荣。首先是对基层检察官的身份保障。基层检察官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任命,一经任命,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对处分决定不服时,可以依法提出申诉和控告,充分保障检察官的权利。其次是对基层检察官的物质保障。一方面是提高检察官的职业待遇,落实检察官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减少检察官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保证检察官履行职责的经费。建立检察专项经费账户,财政优先支付,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借支,保证检察官执法办案的顺利进行。

四、基层检察院应对检察官职业化的准备

(一)完善基层检察院教育培训机制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检察工作的发展规律,强化基层检察院教育培训管理,不断创新教育培训载体,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加强检察人才培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法律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扎实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基层检察院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发展独具特色的基层检察院教育培训平台,注重抓好人才分类培养,分层分类作好全员培训,突出基本检察业务培训,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提升基层检察院的整体法律素养。

(二)推行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度

在基层检察院全面推行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度,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组织体系和办案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在基层检察院反贪局、反渎局推行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公诉科等部门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赋予主诉、主办检察官相应的权力,组成以主办、主诉检察官为核心的办案组,主办、主诉检察官为第一责任人,相对独立承担侦查、审查批捕、起诉,支持公诉等检察工作。将基层检察院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化为司法业务运作模式,将集体负责制转化为检察官个人相对独立负责制,把办案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检察官的司法属性,减少行政色彩,减少办案环节,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检察官的相对独立,体现公正执法,也提升了基层检察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

(三)完善和规范检委会工作制度

检察委员会作为检察机关内部常设议事机构,负责讨论重大案件和有关检察业务工作重大问题,具有决策、监督、调查和管理职能,在检察业务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检察机关的检察官职业化进程的推动也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检察官改革之后,检察委员会是否由检察长、主诉(主办)检察官组成尚未有定论,但是完善和规范基层检察院的检委会工作制度,提高检委会议事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基层检察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执法效率,是检察官职业化进程和检察工作发展的共同追求。目前,基层检察委员会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制度,是基层检察院推进检察官职业化进程应当思考和准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阎世斌.检察队伍的职业化建设[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第17卷第5期,2009(10).

[2]农中校,刘缨.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探索与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

[3]白新潮.推进检察官职业化需要考虑五个因素[J].检察日报,2014(11).

[4]袁震.我国法律职业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5]张志铭,徐媛媛.对我国检察官职业伦理的初步认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简介]李芸,作者单位: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李芸

检察院社会科学发展论文 篇3:

推动检察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内容提要:推动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被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关于检察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已经滞后,应进行修改。要正确处理中央设在地方的检察机关与地方党委、地方权力机关的关系和司改与立法的关系。应对省级以下检察院检察员的编制统一管理,市、县检察院及派出检察院的检察长应由省院检察长提名,由本级人代会选举,省以下检察院检察官由省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省以下检察院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保障部分经费,获得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级以下检察院检察官应享受省检察院在职检察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确保这项重大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检察管理 体制 改革 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推动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检察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司法改革,对于解决检察权地方化的问题和地方利益化的倾向,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权威和遵守,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起案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检察人员和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体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级管理、分灶吃饭,检察权运行受制于当地,检察活动易受干扰,不利于检察权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应进行修改,使这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对涉及检察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凡是不符合这一改革精神的,包括《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2条至第27条的规定、与此相关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44条的规定,《检察官法》第12条、第16条、第17条相应条款的规定都应修改。

推动省以下人民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涉及到中央设在地方的检察机关与地方党委、地方权力机关之间关系的调整,以及司改与立法关系的处理。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在构建省以下人民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中,需要认真考虑。只有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才有助于明确和把握这项重大改革的思路,便于现实操作。

推动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涉及编制的统一管理、检察长的产生和检察官的任命程序、经费保障、包括检察长在内的检察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现实问题,按照《决定》关于司法改革的规定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动检察管理体制改革:

一、对省级以下检察院检察官的编制统一管理

在定编、核编的基础上统编,即统一管理编制。由于基层检察院的人数、机构和办案数量分别占全国检察机关总人数、机构和办案数量的80%以上,因此,编制应向基层检察院倾斜。目前,在案多办案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越来越高(如将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深化检务公开)、办案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提高质量案件和办案效率,维护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有必要统一编制,向市、县检察院尤其是区、县检察院倾斜。

二、市、县以及设置派出检察院的检察长应由省院检察长提名,由本级人代会选举,省以下检察院检察官由省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从而实行两级管理,即省检察院人财物的管理由省检察院决定,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由省上统筹。省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名,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以下检察院检察长,由省检察院检察长提名,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有人认为,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仍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报省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这种观点与现行的政治体制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相关规定的精神相符,有一定道理,但在选举与任命的法理上存在问题,推动省以下统筹,不宜采用。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包括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助理检察员,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为此,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应设置检察官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检察官资格审查、提请任免、业绩考核、晋升选拔等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产生,先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资格审查委员会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后,再由省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招录、培训、调配、奖惩等管理权限,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行使,以解决部分贫困地区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实现检察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检察队伍的科学发展。

三、省以下检察院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保障部分经费

孟建柱同志在谈到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时说,“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司法职权是中央事权。考虑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完全由中央統一管理,尚有一定困难。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革司法管理体制,先将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保障部分经费。”[1]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是理性的、明智的,毕竟,它是由国情决定的,有阶段性的特点。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存在很大差异,就是在同一个大省(如四川)也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形下,以省为基本单位,来统筹省级以下检察院的财物,在目前是适宜的。在国家机关经费压缩,“三公经费”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随着预算财政的逐步实行,如何在现有经费的基础上,保障省级以下检察院的经费,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至少应保持原来的基数,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根据检察人员数量的增加、物价上涨幅度,增资等因素,逐步适当增加省级以下检察院的经费。在条件成熟时,应上收,由中央统一管理检察官和实行经费保障。

四、获得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级以下检察院检察官应享受省检察院在职检察官的工资福利待遇

之所以要明确这一点,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担心;二是激励。从目前笔者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其他机构在省直管的改革中,出现了两边失利的情况,即不能省级机关在职人员的同等待遇,也不能享受地方的津补贴,总收入比过去还有所减少,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推动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中,应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如果在这项重大的司法改革中,获得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省级以下检察院检察官未能享受省检察院在职检察官的工资福利待遇的话,那意味着基层检察官没有从改革中受益,不可能激励他们,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改革难以成功。诚如有论者所说,“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但如果这个产品的生产者都提不起精神或消极怠工,怎么能期望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满意?如果一场改革不能让冲锋在前线的人员获益,这场改革就注定是失败的。”[2]通过这项重大的司法改革提高基层检察官的待遇,重振他们的士气,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从长远看,应改变把法官、检察官定位于公务员的情况,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检察人员管理制度,完善检察人员的分类管理,建立检察官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对检察官应实行优薪制,增加其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以保证司法(检察)的公正廉洁。与此同时,非检察官的司法行政人员应享受省检察院在职同类人员的福利待遇。

注释:

[1]孟建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公安部法制局编《公检法办案指南》2014年第1辑,2014年1月版第175页。

[2]冼一帆:《合议庭改革的逻辑与现实》,载《南风窗》2014年第6期。

作者:彭林泉 林晓梅

上一篇:学业评价的电子专业论文下一篇:混凝土质量研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