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教学中的准备活动

2022-09-12

准备活动是一堂体育课的开头, 它是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 我们的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 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但是, 在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体育教师并没有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他们通常都是一贯制的“跑几圈, 简单的伸伸腿, 弯弯腰”等。这些过于简单的, 敷衍的准备活动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认识它的目的和掌握一些具体的要求, 将准备活动贯穿到每一节课之中。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我们知道, 任何物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 都有克服物理惰性的过程。人体运动除了要克服物理惰性以外, 还要克服生理惰性, 也就是还要经历一个进入工作状态的生理过程。为了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 常常需要做准备活动, 即通过各种身体练习,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逐渐加强, 为更快地发挥出最大的工作能力创造条件。

1.生理方面。在未做准备活动前, 人体处于相对的安静状态, 以这种状态投入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时, 往往会感到身体不适。如:精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跟不上, 甚至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 身体运动机能达不到正常水平。

做准备活动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它能使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的功能加强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的输入、输出量的增加, 增强了心脏的工作能力;肺活量的提高使血红蛋白与肺泡中得氧结合增强;使肝和脾中所储存的红细胞进入循环, 促使新陈代谢加强, 保证了肌肉的营养和废物的排出。同时, 肌肉活动产生大量的热, 使肌肉和全身温度升高, 肌肉的粘滞度降低, 增加了肌肉的弹性, 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 以减少关节的摩擦力, 加大关节的灵活性, 提高肌肉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 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当然, 准备活动也要适度, 不能过量。

2.心理方面。在心理方面, 准备活动可以合理地利用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来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减少学生的疲劳,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促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欲望, 形成喜欢体育的心理, 增强运动的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氛围, 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

二、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 使联系者生理和心理都要得到很好的准备。准备活动的目的的内容主要有: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 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习基础部分的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高运动成绩, 防止运动损伤。掌握准备活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时懂得如何做准备活动, 为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振奋学生的精神, 集中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运动项目, 准备活动可以分为一般性、专门性两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常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 专项准备活动为辅。

1.一般性准备活动。通常包括慢跑、柔韧体操和中等强度的练习。其目的是预热身体, 降低肌肉的粘性, 改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的适宜兴奋性, 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一般性准备活动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 应该包括定位的、走动的、跑动的各种练习以及各关节的活动与柔韧性练习相结合。主要以集体同时做得形式来完成, 这样可以保证在正式运动时充分发挥工作效率。例如:可先从慢走----快走----慢跑开始, 大约绕操场跑2-3圈 (400—600米) , 要求轻松自然。跑完后可以进行徒手操活动, 由颈部, 躯干到四肢, 要求细致柔和。

2.专门性准备活动。在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 紧接着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与主体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其动作结构与强度, 都应该与专项练习尽量接近, 给机体以专门的影响, 为教学内容的进行打好基础。由于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针对专项活动的特点, 所以, 其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准备活动的强度以及时间也应该取决于正式练习的内容, 强度和时间。

在专门性准备活动中, 应该按照练习的项目选择。例如:在铅球课堂教学中, 就应该多做一些上肢、腰和背部的活动;如果课堂内容是跳高, 就需要做腹部和背部运动、两腿屈伸、助跑性跳和试跳等活动;如果教学内容是跑类的, 就要多做些两臂摆动、原地跑、起跑和快速跑等。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都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四、准备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 准备活动的时间

一般来说, 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 准备活动的时间大致为10-15分钟;时间为40分钟的体育课, 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保证在8-10分钟左右。当然, 在冬季准备活动时间应该稍微长一点, 夏季时间可以稍微短一点。

(二) 准备活动的强度

一次体育课中, 准备活动的强度通常以活动后脉搏增加到125次/分钟左右为宜, 以全身发暖, 微微出汗为准。当然, 在夏季出汗就要多些, 在冬季出汗要少些;脉搏和血压比安静时增强, 比运动后稍微低一些为宜。而学生的活动量也应该根据课堂的性质和外界的环境等条件来确定, 要有个体差异。例如:时间短, 强度大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 强度适当增大, 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达到相当高地机能水平;中长跑等项目教学准备活动可以进行20分钟左右, 应该以参加活动的肌肉温度提高到适宜高度, 内脏器官运动到较高机能水平为标准, 通常是以活动后的脉搏增加到130次/分钟和本人感到全身已经活动开为宜。

(三) 安排准备活动的具体要求

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调整好运动强度, 根据项目特点来安排内容。设计安排的活动内容从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平缓到激烈、由局部到全身、由上到下来进行, 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这样, 可以尽快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各个关节及韧带充分活动并调节全身各器官由非运动状态进入运动状态。但是, 做准备活动时应该注意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互相交替进行活动, 要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例如:在进行徒手操练习时, 必须要按身体活动部位的顺序来进行。从身体部位看, 应该按照上肢、肩胸、下肢、腰腹、全身的顺序来安排。那就是: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 (四肢运动或下肢运动) —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等来安排。

在选择准备活动时还应该考虑到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方式, 应该力求准备活动多种多样、新颖, 同时, 还可以穿插一些竞赛性, 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练习, 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得到新的刺激, 产生适宜的兴奋性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适当安排游戏, 这样可以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让学生在欢笑中, 娱乐中进入运动状态, 以适应课堂的需要, 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结合上肢练习而采用“计数法”进行各种传球比赛, 结合下肢的跳绳游戏等, 在游戏练习中, 活动量不宜大, 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利用女生喜爱舞蹈、体操、健美操等项目的特点, 给学生编排一些韵律操的小组合, 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完成身体的练习。这不仅改变以往徒手操比较呆板、枯燥无味的现象,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果, 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总之, 准备活动不只是提高机体对剧烈运动的适应性, 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机体的各种效率, 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 准备活动还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任务, 遵循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规律, 选择形式多样, 趣味性强的准备活动, 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 使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情绪得到充分调动,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好准备活动, 从而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摘要:准备活动犹如一场剧目的序幕, 是体育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准备活动不仅适应于人体在运动时的生理需要, 还能让学生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准备活动是否合理充分,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恰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关键词:准备活动,心理,生理,作用,目的,形式,要求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法》.

[2] 《运动解剖学》.

[3]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

上一篇:县级广播电视台宣传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浅谈课堂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