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探析

2022-11-04

《 中学体育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在探索的过程中, 通过交流、讨论、学习等方式进行适时有效地引导与帮助”。[1]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高中体育教学虽然在课堂中并不少见, 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提升高中体育教育质量是当前值得研究的热点话题。

1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为了团体的共同目标与同伴进行交流、 协作、互助、共享, 并从中习得社会规范、文化情感、知识符号的一种学习方式。 该学习模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而在高中体育教学领域,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部印发的《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指出, 应培养“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学生。 《新课标》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合作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在《新课标》的引领下,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深究现状, 却发现该模式在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合作学习模式在当今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2.1 合作文化尚未形成下学生参与度的不均衡

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晚, 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高中生“独生子女文化”以及竞争性个体性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的情况下, 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小组活动时, 易出现个别同学独自练习, 并未参与到团队中去进行互助、交流;对新组建团体的适应性不足, 导致团体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合作意识、沟通技巧较为欠缺, 导致团队矛盾重重等皆是合作文化尚未形成下出现的一些问题。

2.2 重团体轻个人型体育课堂评价的失偏颇

在传统课堂评价中, 我们总是批判其重个人, 轻团体, 只关注有着突出表现的个人, 而忽略了其实成功的团体离不开群体中每一份子的协作。 而当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时, 一些教师似乎又走进了另一个极端, 在评价中重团体轻个人、重结果轻过程。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评价, 虽然在团体合作与竞技结果上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但是如果团体单是依靠个人或是在矛盾重重、 组织无序的情况依旧取得胜利, 针对这种情况所作的单一性、结果性、整体性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

2.3 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指导教学的缺精进

当前高中体育教师虽然对合作学习模式有一定了解, 并进行了有益尝试。 但却存在着对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角色理解的偏差。 有些教师依旧是以仲裁者, 旁观者的身份孤立集体之外。同时在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设计上不够科学, 进行教学反思也只限于以单纯的自我总结方式, 没有深入探讨研究。

2.4 合作团体规模数量控制的欠合理

合作学习模式中强调的是团体之间的充分交流、 协助、分享, 只有合理的小组人数, 才能更有效地达到小组合作的预定目标。一般以2 到6 人为一小组为宜。而我国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以独立班级为主, 也存在班级合并型教学规模。 一般来说, 我国的班级规模基本在50 人左右, 有些地区甚至高达70人。 在这样一种合作学习小组规模中, 存在着小组成员难以得到足够关注、对教师的组织领导力有较高要求、科学性分组的繁琐繁杂性等问题。

3提升高中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的策略

3.1 营造合作文化课堂, 帮助学生提升合作技能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 学生对自己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没有清晰认识。 认为这只是上课的一种方式, 并没有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协助分享能力的提升, 在校园、家庭、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因此, 教师在尝试将合作学习模式带入体育课堂的同时, 应该通过课前指导、课堂合作氛围营造、课后积极评价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并提升合作技能。 并通过合理目标的制定、创造个性化与群体化的展示机会等方式, 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3.2 灵活课堂评价方式, 尝试多维进行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风向标,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就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机制。 体育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不仅包括对合作结果的评价, 也包括对合作过程的评价;不仅有老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 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 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不仅是对学生学业目标达成的评价, 还有对学生的社会情感目标作出的评价。[2]只有做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时间全程化、评价方式弹性化, 才能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促进功能。

3.3 促进教师合作, 丰富教师监控教学形式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主体虽然是学生, 但是教师在其中的合作角色扮演也是不容忽视的。 合作学习, 不仅是生生合作, 更有师生合作、师师合作的理念蕴含其中。 刘振怀在其著作中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诸多技巧, 包括教师的倾听、教师的期待、教师的暗示、鼓励和赞扬、换位思维等。[3]同时, 体育教师之间针对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交流应用的困惑经验探讨, 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精进的重要方式。 同时, 以往, 体育教师的教学总结往往只局限于教师的自我反省总结, 而教师监控自己教学质量的形式其实有多种多样, 包括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实际课堂观察、定期记录等方式。

3.4 合理规划团体规模, 确保异质分组

尽管当前的班级规模无法一时缩小, 但就体育老师而言, 可以适当分时分批进行, 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受到应有的关注以及及时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 同时, 高中学生在开展体育学习时, 由于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 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愿望和学习需求, 因此可以通过对学生不同兴趣、愿望、身体素质进行分组, 从而帮助学生在团体中更加自如的学习。 弥补了不合理规模带来的组织涣散、效率低下等问题。

《学记 》中记载,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也”, 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成效, 有阻碍, 但归根结底, 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应用离不开的是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四方配合, 提高该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 是各界共同的期许, 也是推进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进展的重要手段。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尽管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尝试, 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惑。本文基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解读, 归纳其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困境, 提出增强其有效性的策略, 以期对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高中体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家良.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探究精神[J].新课程:教师版, 2010 (10) .

[2] 移洁.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 刘振怀.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论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下一篇:浅议超链接技术在立体教材中的重要意义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