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考中的体考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检验,在当前教育条件下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课程,还需要加强自己体育科目的锻炼,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很难有效兼顾,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迷茫。本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为中心,探究在当前高考体育模式下,高中体育训练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生活,处理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体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体育论文 篇1:

论高考体育训练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摘要:高考体育训练时间短,学生起步基础差,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专业成绩,除了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严格规范的管理外,还要在训练氛围和训练实效上狠下功夫。体育游戏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文章就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来进行高考体育训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高考体育考试四项的技术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等谈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高考体育训练; 体育游戏;兴趣 ;积极性;训练效果

高考体育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高考生,也不同于其它体育专业训练队队员。普通高中体育考生的训练是以升学为目的,训练时间较短,专项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较差,主题明确——直奔高考四项考试,同时考生学习任务重,这往往导致大多师生在训练期间追求严肃的、紧密的训练氛围,却往往忽略训练兴趣的培养和训练的实效性。再加之田径训练本来就枯燥无味,这使得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积极性不高,甚至厌训、逃训,有的乃至半途而废,训练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体育游戏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游戏,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 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训练效果,发挥着积极作用。

根据几年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在训练期间,合理适宜、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体育游戏,学生训练积极性高,训练氛围浓厚,效果事半功倍。

一、体育游戏在训练中的作用

1.在运动训练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竞技能力,淡化运动训练的艰辛和单调,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起很大的作用。

2.体育游戏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除了规则规定的条件外,学生可以根据环境情况的变化,见机行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中多样,规则也十分灵活,教练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创造,既可以用于一般或专门身体训练,也可用于技战术训练,还可以作为恢复的措施和手段。

二、体育游戏在训练中的实际运用

1.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我们一般在训练课的准备活动中,总进行慢跑、热身操及专项性准备活动等。长期以来,使学生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使训练课堂气氛呆板、沉闷。这时我们在准备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体育游戏,不仅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使训练课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为本次训练内容提供良好的氛围。如在进行起跑反应基本训练课准备活动中,穿插安排一些如“起跑追拍”、“转身起跑”、“喊数抱团”等反应类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活跃训练氛围,还能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训练中来,为基本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立定三级跳远训练课上,安排一些如“跳绳比赛”、“跨越障碍”、“步步高”的游戏,对跳跃训练的前期准备和培养学生跳的感觉大有益处;再如在投掷训练课和力量训练课上,安排“推小车”、“背人接力赛”等等。这些游戏的选择,除了要求全民参与和有一定的趣味性外,还好结合训练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失。

2.在基本训练内容中的运用 我们多在准备活动时安排体育游戏,却往往觉得在基本训练内容中安排体育游戏,是在浪费时间,得不偿失。实际上,准确、合理、灵活的运用游戏的手段,不仅能较短时间内消除训练带来的疲劳感,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同时能辅助基本训练手段,帮助建立动作概念的表象,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如在进行快速跑的练习中,一定组数的30米、60米加速跑后,学生都倍感疲劳,如果再进行单调的快速跑练习,就可能影响训练的效果。这时我们可以穿插安排“迎面接力”、“团体追逐赛”等游戏,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较快地消除练习带来的身心疲劳,更能在游戏中启发学生:为什么游戏时感觉比练习快?怎样才能跑的更快?要求学生能根据自我体会和观察他人找到答案,讨论后教练员释疑:肌肉在充分放松时收缩能力最强,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所以我们在快速跑时,除了注意正确跑动姿势外,还要注重跑动时全身协调放松,这样才能发挥最高速度。再如在铅球训练课上,安排一些“掷实心球比赛 ”、“打吧”等投掷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全身协调用力对投掷球远度的影响,帮助学生找到掷铅球时全身协调用力的要领,从而达到“以娱代练、寓训于乐的目的。在较长距离的耐久跑训练中,我们如果一味的采用单调的绕操场跑,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这时可采用在学校周围进行越野跑,或者分组进行耐力(越野)跑接力赛,使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在放松活动中的运用 高考体育训练中,由于训练时间短,学生个体时常处于激烈、紧张的状态,因此容易出现疲劳,除身体疲劳之外,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疲劳。虽然放松整理活动对体育运动能力提高有很大作用,但许多师生往往对训练后的放松重视不够,或者对训练后放松监督不力,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上课和训练均提不起精神。教练员这时不妨利用游戏来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如果采用一些小负荷的游戏,如:“集体舞步”、“老虎和猎人”等,尽量做到轻松、活泼,使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得以放松。

三、体育游戏运用的注意事项

1.运用游戏进行训练时,要结合训练的实际,恰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勿“因游戏而游戏”,应“因训练而游戏”。

2.游戏训练仅是作为高考体育训练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经常使用,更不能作为训练的主流。

3.游戏训练时要注意“度”的把握:学生往往因过于投入,在体力和心理上要做出极大的努力,能量消耗也比较多,而且较难控制和调节练习中的负荷,教练员必须善与把握游戏和比赛的时间进程,提醒学生注意自我控制,并适时结束练习。

在高考体育训练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训练法,是每个教练员应具备的训练艺术。体育游戏与训练教材应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完成训练任务,提高动作技能。同时,体育游戏是为完成训练任务服务的,因此,在选材上不能只凭热情和学生兴趣,一定要注意考虑训练内容、目的,以及游戏的强度、时间,等等,做到运用适时,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 刘福林 体育游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0北京

[2] 李明强、敖运忠、张昌来中外体育游戏精粹1998.北京

[3] 曾炯球,陈云彬.体育游戏大全,1990.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姚李职高中学 237400 )

作者:万才勇

高考体育论文 篇2:

基于高考体育项目下高中体育训练策略探究

摘要:高考中的体考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检验,在当前教育条件下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课程,还需要加强自己体育科目的锻炼,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很难有效兼顾,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迷茫。本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为中心,探究在当前高考体育模式下,高中体育训练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生活,处理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考体育;训练策略;体育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体育,能够有效强健学生的体魄,作为高考体育生,他们不同于其他的高考生,而且也不同于专业的体育训练队员,除了进行日常的体育训练之外,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只有文化课和体育成绩双双上线,才能踏入大学之门,在日益竞争的背景下,如果缺乏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规划,学生就无法应对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明确目标, 循序渐进

在进行体育科目训练时,由于所要报考的项目不同,所以体育生的训练项目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就要有一定的目标,从而使得整个训练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的体育目标,让学生認识到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质量。

二、科学制订训练计划

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合理的规划训练计划。大部分的考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一般是从高二升高三的暑期开始的,直至下一年3月底参加高考体育统考,一共是8个月的训练时间,教师对这8个月的时间进行划分,38个训练周期分为适应期、加训期和考试期等多个阶段时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时期制定不同训练计划,从而使学生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体育训练[1]。

在运动训练的初始期,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体育训练,其体能储备较差,在此阶段内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通过合理的控制学生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时间,提升学生的体能储备,同时在此阶段内增加学生的速度与力量训练的强度。待学生经历过适应期之后,由学生的身体力量向专项的训练方向转移,降低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动作的速度以及运动的长度,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经过7个月的训练之后,学生的体能和技巧都达到一定的瓶颈,因此,教师应注重于学生在训练时的不足之处,可以调整学生在训练时的动作偏差,同时加入体育考试模拟,让学生运用比赛训练和模拟考试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提前帮助学生适应考试气氛,使学生对自己的训练场景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并在学生进行训练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合理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有效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中有一个良好的状态[2]。

三、加强心理训练, 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成绩提升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容易丧失自己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步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就学生在体育训练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积极的探讨,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薄弱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的提升,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二)积极采用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在体育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意外,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这是可以通过采用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与考试相似的专业素质测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竞赛时的那种氛围,同时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考试时更好的适应场地,而且有意识点是统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引入到训练中,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

四、注重放松练习及饮食营养

除了注重学生的体育训练之外,学生在体育训练之外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大量的体能训练会消耗学生的精力和技能,疲劳和恢复贯穿于训练的始终,如果在训练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和容易造成过度疲劳,使得学生的训练效果逐渐下降。基于此,在每次体育训练之后,要有目的性的完成自己的放松练习,将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正常区间内,还要注重营养元素的布局,在经过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之后要及时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并注重蛋白质的摄取。

五、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体育训练中,在面对新科技新理念和新方法,教练员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自己的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在体育训练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发表实质性的见解,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指出学生在训练时的不足之处,都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在训练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内心的讲解,用微课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展示标准的训练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3]。

总而言之,体育训练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高考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内不仅学习任务重时间短,教师要为学生做心理疏导,增强学生在训练时的自信心,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针对学生在训练中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使学生的训练更加科学而合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体育训练与文化课齐头并进,培养出适应新课改体育及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永强.高考体育训练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实践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6):163-164.

[2]宫福乐.高考体育训练的体能训练探析[J].田径,2020(04):30-31+28.

[3]李明.HIIT引入高考体育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风尚,2020(03):241-242.

作者:兰协君

高考体育论文 篇3: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异化与学校体育的回归

摘要:高考加分政策在选拔特殊人才、平衡教育水平差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然而对体育加分政策的功利性追逐,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性,加剧了高考制度的不公平,引发社会的强烈质疑。在教育部取消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后,应借助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使体育回归教育的本位,强健学生体魄,强化体育精神,塑造自强不息的国民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学校体育

高考秉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选拔人才,但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在分数一元化录取标准下,高考选拔机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柏拉图曾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1]。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创立了高考加分制度,把稀缺的教育资源惠及弱势群体和特长学生,增加优秀人才获得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然而,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失范行为,破坏了制定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加剧教育的不公平性和不公正性,引发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关注。在中央(国务院)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教育部则于2014年底取消体育的高考加分政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学校体育是本研究探讨的内容。

1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异化

1.1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历史

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对体育艺术有特长的学生实行降分投档政策。1982年开始对高中阶段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单项前五名或集团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予以照顾。从1986年开始,对应届高中生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竞赛的主力队员及获二级以上运动员称号的考生作为照顾对象,录取时享受一定的降分优惠。部分省级招考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一些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高考加分政策。2001年后对这些对体育人才的照顾改为加分投档政策,对高中阶段参加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及获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与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实行加分投档政策,一般不得超过20 分。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弥补了高考制度的缺陷,有利于按才能选拔人才。然而由于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教育部在2014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中决定“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2]。

1.2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异化的现象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取消是政策执行过程异化所致。2004年,陕西西安查出192人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造假;2006 年,湖南省上千名考生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造假,大批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考生的运动成绩无法达标。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前100名选手中有30多人因一人佩戴多块计时芯片参赛而被取消成绩和名次,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弊者是中学生,这些学生有觊觎国际比赛的名次去取得学校加分之嫌。2010年《中国青年报》对湖南娄底市几个重点中学的调查发现,考生只要交2万~3万元的武术培训费后,都能获得高考10分到20分的加分机会。2013年新华社再次披露湖南省体育加分存在问题。2008年四川出现数千名二级运动员,在媒体爆料四川体育加分的乱象后,清华大学在单独组织的测试中查出一批假“二级运动员”,而有的学生甚至不敢参加校方组织的测试。由于四川二级运动员资格造假现象严重,清华大学在2013年又多次重申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政策。2014年,辽宁本溪、河南漯河等地考生的高考体育加分资格再一次受到社会质疑,辽宁在启动资格复核后,有270名考生主动放弃加分资格。

1.3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异化的原因

高考加分政策的实施旨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改变以分数衡量学生素质的标杆,帮助高校选择更理想的人才。但在升学率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要求下,加分政策成为学校提高升学率的一条重要途径,且高升学率和高上线率也为学校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和社会支持。在这样的利益诉求下,对于采用何种手段实现目标利益,学校也不会多加干涉。于是,教师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体育加分政策的信息和途径,家长也不忌讳以一些极端的应试行为为子女获得加分资格。另一方面,高考加分政策的弹性空间,使地方政府在考虑自己利益诉求的同时,也为一些人留下钻营漏洞。2010年教育部曾规定,在8个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之外,各省可酌情增加两个加分项目[3],于是一些省份出台“自选动作”,如湖南规定健美操和定向越野,其中仅健美操一项获加分资格的学生就有近800人。政策的弹性规定使加分政策在实施中偏离国家的本意,失去了政策应有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此外,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也使加分政策存在操作过程不透明和政府监管失效的困境。高考属于教育部门主管,而运动员的等级证书却由地方体育局发放,在部门利益和人情关系的驱使下,证书的有效性就难以保证。

体育加分造假的背后是权钱交易。一是采取“枪手”替考的方式。在有重要比赛时,那些欲办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学生会与高水平运动员一同参加比赛,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名次归那些被替考的假运动员所有,据此办理运动员等级证书,而替考的运动员则从假运动员处获取“辛苦费”;二是某些集体项目采用替补搭车的方式。那些需要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学生作为板凳队员随队参赛,只要比赛获得名次,球队所有队员(含替补队员)都能办理运动员等级证。三是暗箱操作。有关部门的巡考人员在巡视时会为一些假体优生留下“条子”或“招呼”,暗中帮助考生通过比赛测试。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买卖“二级运动员”证书。而运动员等级证书的办理也不需要提供比赛视频,这为冒名顶替、弄虚作假提供了巨大操作空间。另外,有些省份的体育类加分项目繁多,一些如轮滑球、花样轮滑、毽球等不为人所熟识的项目成为权贵阶层的“高考加分俱乐部”。

1.4高考体育加分政策异化的反思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异化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及对其过度追逐的结果。那些优质资源的高校成为利益争夺者分割的“蛋糕”,拥有资本优势的阶层利用资本权力把加分政策作为瓜分“蛋糕”最好的工具。对于学生,奖励性的加分政策被异化为“加分教育”,形成一条隐性的利益链,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也挫败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特权思想,形成功利性的价值观;加分政策的异化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降低了对教育的信任和幸福感;对于政府,高考加分政策的弹性下放给地方教育部门制定和执行加分政策的权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形成暗箱操作或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加分政策的功利性追逐滋生了教育领域腐败;对于教育,高考加分政策本是增加弱势群体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但有资本优势的学生在参加特长培训后更易获得加分资格,而贫困学生因经济等原因难有参加各种学习辅导或特长培训的机会,本应维护正义的高考加分政策却进一步拉大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的异化是权力的使然。与其他考生相比,那些资格造假体育特长生的家庭往往拥有优越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或社会资本,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机会均等”的高考选拔机制下具有鲜明的“奖励性”。在布尔迪厄看来,这些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就是一种权力,是一种能对个人自己的未来和对他人的未来加以控制的能力[4]。这些优势阶层凭借自身的资本权力为子女的高考谋取加分资格,而一些有天赋特长但缺乏资本的考生被排斥在加分政策之外。地方政府也在政策的弹性空间下,出于本位考虑而增加一些附加政策,使加分政策的受益主体发生变异。高考加分政策俨然成为权贵子女的专利,只要有钱有关系,没有运动特长的学生也能获取加分资格,加分政策沦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成为少数人不当得利的捷径。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本是为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由于制度自身设计的缺陷和操作过程的不透明,在缺乏对权利监督的制约机制下,高考加分政策的目的被严重异化,留下许多暗箱操作的空间,成为某些权贵人群赚取利益的“灰色捷径”。这种权钱交易不仅损害了教育公平,也伤害了“体育”自己。

2学校体育的理性回归

国家实施体育加分政策的初衷本是让高考制度更加公平,选拔具有体育特长的优秀学生,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使教育部取消了体育的加分政策,本来就被边缘化的学校体育,其学科价值再一次被削弱。

2.1学校体育的价值回归

价值是“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而“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根据、标准和归宿”[5]。大卫·休谟曾说:“虽说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利益的支配,但即使是利益本身乃至所有的人类事务,实际上还须受到观念或意见的完全支配”[6]。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体育对有些人是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途径,对某些人则是追求目标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在“知识改变命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率”的追求下,学生、家长、学校的利益诉求趋向同一,都向着高考奋斗。于是,学生成为家长实现自己梦想和学校提高升学率的工具,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也迫使学生远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口号。学校教育没有正确引导体育的价值,而对体育的工具性认识和功利性追求,使学校体育丧失了传播体育文化,塑造运动精神的重要作用,校园体育开展地不温不火和国人对体育健身意识淡薄也就可想而知。对体育加分政策的过度追求,使体育被驱逐出高考的赛场。

在国外,学校把体育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基本目标,在运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形成热爱运动、参与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广大民众都有自己的喜爱的运动,并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在欧美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冰壶运动,在每个城市都有多家冰壶俱乐部,参与冰壶运动的人群多了、水平高了,国家自然就有超强的竞技实力。在我国,体育只是学校工作锦上添花的政绩,是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手段。在升学的目标下,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无暇顾及体育运动,体育课也成为“出工不出力”的摆饰。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校体育被边缘化也就不足为奇。一些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如三大球等,因群众基础差而缺乏发展后劲,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我国冰壶运动在“奥运金牌战略”的导向下有较快发展,冰壶女队曾获得世锦赛的冠军和冬奥会的铜牌,男队也在索契冬奥会上创造佳绩,但参与人数比大熊猫还稀少,而像体操、射击、曲棍球等项目也存在竞技水平高而群众基础薄弱的问题。

国内外对体育态度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对体育价值追求的差异的表现。我国学校教育强调一切为升学考试服务,凡是和升学有关的科目都是重要的,无关的学习都是浪费精力和浪费时间。这种功利性的价值追求必然使与升学考试无关的体育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工作之外,学校体育的缺失使体育的教育作用和价值被弱化。在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在追求高效率的升学方式时,更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应然的教育突显体育对人的发展的教育价值。

2.2学校体育的战略回归

体育对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不落帝国是在伊顿板球场兴起的,美国的霸业是建立在常春藤橄榄球联盟之上的。体育除了富国、强民,还会赋予一个国家兴隆的国运和壮阔的国魂。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宣指出:“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7]。体育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代中国处在外敌入侵、内乱不息的社会矛盾中,其伦常教育受到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思想的巨大冲击。而国人在贱武右文的传统文化下,国人养成懦弱、涣散、畏死的性格,形成无魂之兵、无魂之国的局面。梁启超在《论尚武》里哀叹:“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糜,二千年之腐气败习,深于国民之脑,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戢戢如驯羊。”[8]国人的不武和萎靡使梁启超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愿望,这种强烈的进取精神也寄托着对体育的期望。于是,有识之士提出教育救国的愿望,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德智体全面教育学生。在上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完善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理念,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指出“体育看起来觉得平常,其实为救国的根本性问题”,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更提出“强国强种、体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此后,由三校组成的西南联大十分重视体育,形成“三育并进”的学校体育思想。

体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当今,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对体育情有独钟,柔道高手的普京,“篮球控”的奥巴马,足球迷的默克尔,精通射击的麻生太郎,体育迷的习近平,他们经常到赛场观看比赛,为运动员加油。领导人的亲民举动体现着国家的平等,传达给世人的是一种健康、自律、自信、勇敢和坚毅的形象。他们深知体育不仅在于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和振奋民族精神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对体育的积极认识正是源于他们青年时对运动的热爱和接受的体育教育。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军事因素当然重要,但全民健康更加重要。在如今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它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强大的竞争在国际生活中一直存在,赢家将是那些格外关注人文要素即医疗保健、体育、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国家”,在普京看来,体育绝非“二流娱乐”,而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性任务”,它能赋予国家竞争优势[9]。普京在选择总统内阁时也会优先考虑有体育经历的人。

习近平主席也指出:“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0],体育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动力、凝聚了力量。在2015年初习近平更表示:“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2.3学校体育的教育回归

国家开设体育课是出于健全学生身心,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目的。现代研究显示体育不仅强健人的体质,对人的智力有深刻影响。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11]:与那些没有体育课的学生相比,有体育课的学生在数学和阅读考试中的成绩更好。体育磨练人的意志,也能促进人的社会化。运动场上队员的分工合作、对运动员、裁判员的尊重和对比赛规则的遵守,是体育在无形中营造的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相互约束,才能达成运动的默契,获得比赛的胜利,这种协作和遵守也影响到其后的社会生活。热爱体育的人大都阳光开朗、意志坚韧、热爱生活和工作,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国外,人们愿意与有运动爱好的人交朋友,因为爱好运动的人心理更健康、更积极,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很愉快。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体育,更有利于国家根基的巩固。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战略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学校体育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核心,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德国是一个科技发达,但也非常重视体育的国家。德国在体育俱乐部锻炼的居民中70%以上的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他们以体育运动训练青少年的基本礼仪、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尊重他人的意志品质[12]。日本也是一个重视体育的国家,学校经常开展各种运动会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健康的体魄。习近平主席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信体育富国强民的作用,他认为:“体育强的根本在于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让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让人民群众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益,让人民群众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达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13]。青少年是群众体育的基础,把与之密切的学校体育蓬勃开展起来,广大群众才能感受生活的幸福,国家才能安定和谐,体育强国的梦想才能实现。

当今许多国家把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入学制度上通过“加分”、“降低分数线”、“予以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政策,为特殊人才提供进一步发挥其才能的机会,以满足他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渴望。在美国,尽管高校重视学术且水平很高,但体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在体育方面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在录取新生时,美国的高校特别看重有体育专长的学生,通过自主选拔的方式挑选青睐的高水平体育特长生,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和发掘运动人才,鼓励他们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体育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培养的学生在1928-2008年期间的奥运会上,共获得106枚金牌在内的214枚奥运会奖牌,并且为NBA输送了70多名球员[14],美国各大职业联赛的运动明星也曾是各著名高校的学生。美国高校奉行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使人才选拔不会滥竽充数,能更有目的地挑选真材实料的体育人才。

为巩固国家的根基,国家已着手一系列举措重拾学校体育的重任。国务院于今年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将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列入“重点任务”。教育部也将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级足球联赛机制,并表示会将足球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展到篮球、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在国家构建体教结合的发展方向,搭建优秀体育人才成长的健康通道时,各级学校也应响应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在校园内推崇运动精神,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为国家培养自强不息、励志创新的现代化人才,引导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社会风气。

3结语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设立的本意旨在维护教育公平,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开展,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分布和高考唯分数的标准,使体育加分政策在执行中被异化为加分升学的工具,体育迷失了作为人的发展的存在价值,弱化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背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引发社会矛盾。

当今中国需要体育完善人的发展,也需要体育振奋民族精神。本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显著提升,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的争端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

威胁,既需要文明的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也需要野蛮的

[CM)]

[LL]

体魄迎接国际环境的新挑战。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体育梦,培养国人自信、坚毅和果敢的民族性格是学校体育义不容辞之事,也只有体育能培养雄霸世界的民族精神和勇气。

当前,高考制度已将体育推到教育的边缘,而体育回归教育的本位是时代的诉求,应当抓住全民健身的战略契机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少年强则国强”,强健青少年体魄和精神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这不仅关乎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HJ2.05mm]参考文献:[HT5"SS]

[1]柏拉图.法律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68.

[2]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412/181754.html.2014-12-10.

[3]教育部.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58/201012/xxgk_112379.html.2010-11-14.

[4]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辞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625.

[5]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53.

[6]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7:105.

[7]杜凡.转型社会公正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91.

[8]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二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711.

[9]参考消息.普京称体育为“全国性任务” 绝非“二流娱乐”[EB/OL].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4/1025/540967.shtml.2014-10-25.

[10]人民网.习近平的体育强国梦[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15/c1001-25475640.html.2014-08-15.

[11]胡德维.美国有体育特长更“吃香”[EB/OL].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8/07/content_75252.htm.2012-08-07

[12]刘远花,吴希林.德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与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38-342.

[13]杨华.习近平最提倡和最不提倡的运动[EB/OL].http://sports.qq.com/a/20141202/050014.htm.2014-12-02

[14]北京青年网.沦为鸡肋的中国式体教结合[EB/OL].http://www.bjqnw.com/2012/1123/539539_20.html.2012-11-23.

作者:黄睿

上一篇: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产妇的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