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流通信息统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信息技术直接制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基于本国国情创建了农业信息科技及农业贸易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各地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求同存异。因此,介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外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应对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汽车流通信息统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汽车流通信息统计论文 篇1:

风雨十五年 跨越三阶段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成立于2005年12月,是由广东省各类汽车销售集团,汽车生产企业销售部门,汽车、二手车有形市场,汽车、二手车经销企业,汽车、二手车电商平台,汽车金融、保险公司,汽车配件及用品销售企业,汽车租赁企业等相关汽车流通领域的企业组成,目前有一级会员600多家,二级会员2000多家,会员遍及全省各地市,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

协会受广东省商务厅、国税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有关政府的委托,协助制定和实施全省行业发展规划,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规范管理。在将近15年的发展历程里,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为行业发展争取利好政策,为行业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个五年——2005年至2010年的初创期

协会成立之初名为“广东省二手车行业协会”,因发展需要,在2007年1月正式更名为“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第一个五年,是协会搭建组织架构、逐步开展相关业务的初始阶段。

协会初期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这期间,联合省工商出台和推广《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及《广东省二手车行业诚信公约》,受省工商委托开展广东省汽车流通行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推荐和初审工作;受广东省经贸委、国税的委托开展二手车经营主体的备案工作,并负责起草《广东省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另外,受原广东省经贸委委托,协会15年来一直开展全省二手车交易信息统计工作,目前数据统计的范围已经涵盖了我省汽车零售情况和二手车交易数据,成为广东省汽车流通领域最权威且独家的数据分析,给政府相关部门、会员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二个五年——2011年至2015年的起步期

第二个五年,是协会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并取得长足发展的起步期;同时,这五年也是汽车流通行业的“多事之秋”,协会与行业、会员企业共同成长、共同经历风雨。

2012年2月,严斐正式出任协会专职会长一职。

2015年3月,协会举办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2015年5月,政府委托协会创办的广东省二手车评估平台正式上线。

2015年 8月,协会荣获全省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5A 级行业协会。

为行业发声积极建言,一直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6月底、2014年12月底,广州、深圳两地先后实施中小客车限购政策;2015年2月,我省发布提前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公告……这些“突如其来”的政策,让行业措手不及。协会每次都是第一时间进行调研、组织会员企业召开座谈会,把相关意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建言,加强沟通,为行业争了平稳过渡等政策,大大降低因实施新政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严斐会长率先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理念。二手车限迁政策是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形成的一道行业壁垒。2014年下半年,广东省面临即将实施国五排放标准,二手车限迁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打破行业发展壁垒,2014年,协会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二手车“限迁”既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环保的观点,并积极向各有關政府部门提出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建议。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2016年终于迎来了全国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国务院“国八条”。在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协会又开始为争取珠三角二手车“互迁”而默默努力,经过协会长期不懈的争取,珠三角地区国五二手车“互迁”今天已经落实。

第三个五年——2016年至2020年的成长期

协会步入第三个五年,各项工作日渐成熟,但是我们也不忘时时鞭策自己,要加强协会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同时也要敢于创新。

在完善组织架构方面,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现在基本涵盖全省汽车流通领域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平台搭建已初具规模。虽然同属汽车流通领域,但在细分类型下,企业的诉求点和所需服务却不尽相同。因此,协会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的方式,加强同类型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会员企业领导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服务。协会先后成立了:平行进口车专业委员会、有形市场专业委员会、二手车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二手车经销商专业委员会、新能源汽车专业委员会、配件用品专业委员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

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言献策方面,协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协会近几年来,围绕不断改善汽车流通行业营商环境,长期致力于:珠三角二手车互迁、提前实施“国六”争取过渡期、解决外地人购车难问题,建议广州、深圳增加购车指标,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等促进汽车消费问题,与省市多个部门进行了反复的沟通,提交意见建议,使政府各部门能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协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为行业发声。

在行业自律方面,协会从2016年开始发起成立广东省二手车行业诚信联合性组织,并邀请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作为诚信组织指导单位,如今越来越多的二手车企业申请加入到诚信组织的行列,“主动承诺、共铸诚信”的良好氛围在行业内不断得到宣传和强化。

在举办活动搭建平台方面,协会在近几年针对会员的需求,举办了各种专题的会议、沙龙、论坛等活动,规模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为会员企业搭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沟通平台。协会每年一度的年会已经成为广东省汽车流通行业的盛事,国家部委、省政府各部门领导莅临指导,国家级专家、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也来登台演讲,省内的行业主流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广东省二手车行业高峰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作为协会的专题论坛,每次的参会人数也在不断刷新纪录。协会举办的大型论坛,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升级,议题紧扣行业发展、内容呈现丰富多彩,成为行业政策解读、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汽车流通信息统计论文 篇2:

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及策略研究

摘要  信息技术直接制约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基于本国国情创建了农业信息科技及农业贸易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各地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求同存异。因此,介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外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应对策略。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互联网;农业电子;大数据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4.067

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Strategy of Informatizatio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I Xiong1,LI Peng2,PAN Hu3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ral, Xinjiang 843300;2.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3.Dalian North Instrument Transformer Group Co.,Ltd.,Dalian,Liaoning 116000)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nformatization;Internet;Agricultural electronics;Big data

作者簡介

李雄(1984—),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  2019-05-24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辅相成,尤其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信息化为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农业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长期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地理环境复杂、受控因素多、涉及领域广,因此区域产业发展较缓慢。目前,农业生产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学者对“四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用机理及实践研究上,而对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探究及应对策略甚少。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制约,协同发展;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展现经营思路、规划经营模式、组织生产方式[2];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流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以及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鉴于此,笔者介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外和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应对策略。

1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将数据集成、知识综合、信息监测融为一体的过程。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3]:

第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阶段,该阶段农业发展主要是政府、乡镇管理部门对农产品的手动统计,为统计下一年度的农业生产计划提供基础,并反映上一年度对政府农业计划的完成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为单一,并没有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社会发展影响较小。

第二,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逐渐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以及产前产后转变,信息化统计方法、农业指标体系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引进了数学统计模型、报表分析估算预测等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信息化检测系统。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经济条件与社会认识水平的欠缺,农业信息化框架不够明确,其运行机制不够清晰。

第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农业信息化发展逐渐步入正道,世界经济形式和社会进步明显,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外开始研究并开发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水平可提现于综合国力层面。诸多研究者对农业信息化的追求更加迫切,农业领域也逐渐引进了大量信息化设备,政府部门的管理也扩大信息采集,对农业现代化的管控也非常及时、准确、全面。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空前绝后,农民对信息化的追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继美国提出“信息化高速公路”以来,农业领域的计算机网路迅速普及和应用。2000年,美国农场中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2%,其网上销售总额占农业销售总额的40%。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设立了农业服务管理部门、农业统筹部门、农业经济研究部门等,并在各地区建立了农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这些完善的信息机构降低了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的局限性,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主体[4]。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技术。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经提出农村必将实现网络化,计算机技术将在农村普及并推广,目前日本农村计算机网络化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1.4%。日本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包括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农业信息化网络交易超市,这提高了农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法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现网络监控[5]。利用卫星通信技术预测农场是否有灾害性天气,对病虫灾害等进行实时预测,对耕地进行合理灌溉、施肥,实现农产品精准化管理;利用传感技术对土壤环境、土壤湿度进行精确分析,对作物种植结构和环境实现信息化预测。同时,法国一些信息技术开发者将此类信息技术安装于计算机上,形成便携式的信息化产品,实现信息高效采集、贸易交易及产品流通[6]。

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各具特色,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各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都是基于本国基本国情来创建信息科技和农业装备。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农业部门可以从多种农业传媒网络获取信息技术,农业传媒已成为农业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

3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3.1  政策引导模式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制定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文件。2009年提出“金农工程”“村村通”工程、“三电合一”工程等农业信息化政策;2012年提出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推进入村进户的网络信息设备和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农村科技、农村电子产品、农产品网络交易等逐步发展,农民信息水平也迅速提升[7]。2013年,乡镇网络化普及率达99%,农村网络化普及率达73%,70%以上的乡镇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互动交流。

3.2  技术推进模式

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发展,2008年提出农村远程数字化、灾害预警技术、测土精准施肥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实现了自然环境的经濟利用[8]。“信息跨区监控与精准预测”系统实现了农业信息的自动配对和交易,每年近百万台设备操作有序地在跨区作业。截止到2010年,该技术在全国10多个省市全面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3S技术、自动控制技术、GPS/GIS系统、便携式数字化信息集成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农业系统中建立了环境监测报警系统、农产品流向分析系统和市场行情分析系统,实现了大数据追踪集成,对相关农作物的成长、土壤环境、病虫灾害、农业资源、气候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速报与预报。

3.3  市场推动模式

随着信息化模式逐渐渗入现代农业,一些企业和传媒机构也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9]。我国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专业网站以及社会媒体融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配合,围绕重点农业区,建立一批专业化、跨区域的特色交流网站,形成以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为核心的电子商贸系统。辽宁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服务,电视台推出“黑土地”栏目;河北省某区域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农业信息化服务方式;陕西省不断给传统农业经营者逐渐注入现代信息化新技术,推行“网上展厅”“电子商务”“一站通”等现代农产品经营理念。

4  国内农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

4.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

随着各地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加快,近年来农村居民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因此,笔者根据《中国信息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主要针对2010—2018年相关基础设施数量进行统计。

图1为每百户居民所拥有的基础设施数量。由图1可知,居民对彩色电视机的使用增幅最明显,由2010年的75.1部/百户增至2018年的116.9部/百台;2010—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对照相机、计算机、汽车(生活用)的使用量增幅较一致,生活用汽车数量从3.6部/百台增至39.6部/百台,年均增长率为39.5%;2010—2013年,居民对固定电话的使用量由54.5部/百台增至68.4部/百台。从2013年开始,固定电话使用量逐年降低,2014—2018年,由67.0部/百台降为42.2部/百台,降低率达37.0%。

图2为农村居民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数量比较(部/百台)。2010—2013年,居民对固定电话的使用比例逐年升高,增幅为25.5%,从2013年开始,固定电话使用量由68.4部/百台降为42.2部/百台,降幅达37.0%。显而易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固定电话已不再是居民获取信息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移动电话, 2010—2018年,居民对移动电话的使用呈线性增长,由104.1部/百台增至593.4部/百台,年增长率为82.5%,增长迅速。

表1为2013—2017年新疆建设兵团农牧团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家用电脑的普及数据,其来源为《中国信息统计年鉴》。从2015年开始,新疆兵团农牧团场固定电话使用率逐年下降,移动电话开始代替固定电话,从2013年的187部/百户上升2017年的245部/百户,增长率为23.7%,2013—2017年,兵团电脑普及率较迅速,增长率为35.8%。网络是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电脑的普及程度的增加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产业信息化的发展。

4.2  不同区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明显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也表现处一定的差异性。结合《中国信息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对全国居民对互联网的普及率和全国居民对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情况。

农业部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图3为全国农村居民互联网普及率统计数据。从图3可以看出,2014年农村居民互联网普及率达60%以上的地区有4个,2018年互联网普及率达60%以上的地区有6个,其中北京、上海、廣东处于领先地位;2014、2018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均值分别为42.5%、53.7%,相对增长了11.2百分点。

互联网用户规模继续扩大,手机网民渗透率不断增长,光纤接入用户占比明显提升。由图4可知,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10 000万户的省区有7个,分别是河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其中广东省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1 982.3万户,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全国平均移动电话机交换容量为7 049.68万户,高于平均值的省份有12个。农村对互联网及移动电话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是各地区之间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5  我国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5.1  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互联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石,推动现代农业必须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即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系统主要涉及农业部、商务部和交通部,各部门需建立自己的信息入户规章制度,实现网络化农业发展。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各区域缺少针对性的政策实施,对推广信息服务体制、互联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

不够,政府应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总要求,形成 “互联网+”现代农业政策框架,确定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的准确性 [10-11]。

5.2  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要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力度,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组,设立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公益平台;其次,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以及相关信息设备培训规范;再次,应确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农民主人”的建设运营机制,确保网络全覆盖,服务无盲区,运营可持续战略;最后,应将全国信息整合并联入农村信息服务站,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12-13]。

5.3  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

农业农村大数据已成为新型农业资源要素[14-15]。加快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充分整合和挖掘数据资源,构建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追踪农业农村历史资料,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数据便捷实用。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从涉农数据共享、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市场化建设运营机制、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推动各地互相学习借鉴,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和模式,探索推进以产业产品为主线的大数据共享共建,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业管理服务的技能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瑜炜,秦辉.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格局及其变化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2):93-100.

[2]方维慰.我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机制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6):50-53.

[3]张玉香.农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95-350.

[4]陈良玉,陈爱锋.国际农村信息化现状与特点研究[J].屮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75-79.

[5]陈海淳.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4):121-123.

[6]范凤翠,李志宏,王桂荣,等.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175-177.

[7]董京.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障碍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1998(7):55-56.

[8]郭书普,张立平,沈基长,等.构建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的探讨[J].屮国工程科学,2005(9):89-94.

[9]刘旭.发展特色农业与调整农业结构[J].中国农村科技,2002(3):1.

[10]谢东升.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机制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

[11]陈涛. 深化“互联网+农业”思维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 种子科技, 2016, 34(9):20-22.

[12]怀铁铮. 信息化:中国的出路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13]孙九林.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  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J].数码世界,2007(11):3-4.

[14]黄婷婷.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07.

[15]张琳, 邱少华.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4):124-129,139.

作者:李雄 李鹏 潘虎

汽车流通信息统计论文 篇3:

汽车供应链敏捷化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及其敏捷化的相关理念和发展状况,继而分析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此提出实施可视供应体系、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建立市场预测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行业;汽车供应链;敏捷供应链

一、汽车供应链敏捷化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汽车供应链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它围绕核心企业,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在汽车行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敏捷供应链管理一般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 通过对资金、物流和信息的控制, 将供应、制造、销售及服务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迅速响应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链条之中, 以形成一个极具优势的战略联盟。敏捷供应链是加快对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敏捷供应链的本质是尽可能地优化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更多地强调了供应链在响应多样化客户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标。

目前,各大国际汽车企业都在寻求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途径,并为此纷纷尝试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从汽车制造开始时材料的供应、加工、装配再经汽车的销售到最后汽车的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系统。由此可见,汽车原材料的生产、零部件配套企业是位于汽车供应链的前端;汽车的整车生产企业是中端;汽车的销售服务行业是后端。汽车企业通过SCM的建立和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手段加强供应链的运营效果,从而形成战略联盟,突出重要的部分,达到改善供应链体系其整体效益的目的。

二、汽车供应链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供应链的环节多、周期长。在经济开放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欧美国家,汽车企业的物流成本约占销售收入的9%,在日本,这个比例是6%,而中国的汽车企业这一比例多在17%以上,因此来自国外厂家的产品已在全球建立了各自的地位,物流质量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标准,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不仅需要在质量、服务、技术和价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且在汽车供应链的方面也要寻求突破。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汽车企业已经生产好成品车,将有限的车型及款式放在

4S店里,等待顾客前来选购,客户在4S店看中现有的车后,付钱即能提车,并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各大汽车企业完全根据客户的差异化的需求下订单,然后采购零部件、生产、配送到客户手中的话,短则1、2个月、长则3、4个月,甚至需要半年的时间。这是因为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环节比较多,以及个别零部件的供货周期比较长所导致。也就是说由于处于瓶颈位置的经销商的制约,致使无法有效的将瓶子的上部即工厂生产出的所有类型的产品传达给顾客,从而满足瓶子的下部即不同的顾客的需求。

(二)供应链响应慢、信息化程度低。汽车是由成千上万零件构成的,相互间关联紧密,但如果仅从经销商向供应商逐级传递信息的话,供应链中的响应速度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那么就无从针对供应链中的具体问题做透彻的分析,最后对整车生产会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由此可见响应的准确性、及时性与传递的高效性对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据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运用程度偏低,使用信息系统的只有不到30%,远不如外资企业。然而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供应链的管理,即达到不同业务流程或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从而提升作业效率,降低环节库存与成本。

(三)市场预测的不确定性。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制定计划的周期相应缩短了,导致预测和实际需求间存在偏差。汽车不是快速消费品,如果对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汽车企业要么供过于求,致使供应链中零部件库存过多;反之就是供不应求,导致丧失客户,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根据汽车的产品特性来区分,例如福特生产的类型大多是实用型的产品,而黄金眼中的宝马则可谓是一种创新型的产品了,这两种类型的汽车必须要求两种不同种类的供应渠道与之匹配方可。对于实用性的汽车来说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渠道是完全合适的,但是对于创新性的汽车来说产品需要有缓冲的零部件库存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上面的供应链的模式就不能与之匹配了。然而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困扰,整个供应链是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的波动情况,市场需求也并不是持续稳定的。因此面对变化多端的汽车市场,汽车企业急需一个可靠准确、保障有力、反应迅速、灵活柔性、协同一致,并以客户为导向的敏捷供应链。

三、运用敏捷化优化汽车供应链

(一)实施敏捷化的可视供应体系。随着全球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对汽车企业来说供应链中的挑战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辨别和为未知做准备,很多企业尝试通过周密的计划安排,变动成本结构和更好的与供应商合作来抵御挑战,但笔者认为根据需求进行敏捷化的可视供应体系才是重点,伴随着紧密的客户、供应商协作,可以同时应用实时信息和周密的建模来预测结果,并提前采取适当的措施。汽车企业也可以通过零件标签化来追踪产品信息,提升整体运作速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变供应链周期过长的缺陷。另外,对于传统的汽车供应链的模式来说,在全球运输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如耽误、转向及损坏等多种风险,随着全球经济的加深,这类问题阻碍了贸易的发展。因此可以运用装有远程监控的集装箱,有效进行可视化管理,自动获取相关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以便更好的在全球范围内追踪产品信息,从而提高运作效率。

(二)运用敏捷化的先进信息技术。首先企业应该使用智能化的电子标签,可以用于确定某个特定车辆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以便确定其能够在计划的时间被安装在车辆上,以满足具体的客户需求。其次使用远程监控设备来追踪和最优化材料从供应商到收货方的运输路线,合理高效的配送。再者企业需要对现有的资源数量、安全库存的等级和何时补充库存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确的信息统计和周密的分析。通过供应链上的成员共享数据,实现对零部件采购或服务的可视化,从而帮助链上成员提高整体的质量。这样经销商可以看到他们的零部件库存,以及其他网点的库存和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那他们就能够从任意一个地方购买他们需要的零部件,避免失去生意。

(三)建立敏捷化的市场预测机制。一般来说,对于市场信息的需求最迫切的是处于汽车供应链终端的经销商和维修店,其次才是厂商和供应商。因此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分享、在线交流、嵌入式系统等手段,传递更多的相关需求信息,以此进行有效地综合性探析,达到提高产品和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从而获得客户更高的认可。例如,某个汽车制造商要给车辆配备新的功能,它可以通过从经销商那获得的信息,以此来判断消费者对这个新功能的兴趣程度,在此基础之上做出最终决策。如果发现消费者对此有足够的兴趣,那么这个新计划就会被直接传递给产品研发部门,再根据成本因素考虑决定是否能够实现此计划。反之,则立即终止这个项目。同时建立反馈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期间同时不断和汽车供应链末端部门进行互动,这样方可保证以最低的成本去满足市场需求的变换,使市场需求的资源得到及时落实。

客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必须时刻以客户为中心,竞争为导向,客户的终身价值是CRM的根本目标,也是判别客户重要程度、分配营销资源的基本依据,而差异化的服务则是留住客户和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因此全面改善整个供应链的客户关系,尽可能多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加供应链的敏捷化程度不可或缺。例如在客户预定了某款汽车后,在更敏捷的供应链的作用下,允许其在生产制造开始前都可以改变订单的内容,在提供微笑服务的同时更关注客户的动机,从而打造一个更加兼具灵活性和响应性的敏捷供应链。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陈安平.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作者:艾婷婷

上一篇:试论成本控制研究论文下一篇:提高教师素质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