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就要从内部做好创新工作,重点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新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有了更多需求,需要有创新和有个性的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国家的相关企业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结合新时期人才发展的特点做出调整,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中小企业管理的目标逐渐从利润最大化为导向转向价值增值为导向,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能否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目前信息化架构安排不合理、后期处理不得当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价值增值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与认识。因此需要构建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以实现中小企业管理的价值增值目标。

关键词:价值增值信息化模型

随着国家提出信息化的战略方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步子在不断加快,各个中小企业也都响应号召,选择信息化作为企业增值的战略性发展策略。据专家分析,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尚存诸多空间,如何利用信息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创新、竞争能力的关键和资源。但是,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增值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价值增值带来真正的促进作用,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也使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是否进一步投资建设企业信息化问题中犹豫不决。

1 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增值的关系

1.1 信息化是企业价值增值过程的链条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实就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不断的价值增值,企业活动包括采购、生产、利润分配等环节,无论是利润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品牌的树立,都可以抽象为企业增值。企业价值增值体现在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然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算化的支持,电算化就相当于企业增值过程中的链条,起着贯穿其中的作用。

我们从另外一方面考虑,将企业增值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从建立增值目标开始,下一阶段为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操作过程的有效化与高效化、企业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显然,增值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个过程不能是孤立的,否则无法形成一个增值链,因此必须有相应的连接,这个连接就是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把每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环节的信息都能实时进行传递,推动着企业增值链在企业价值轴上前进。

1.2 企业价值增值是信息化继续的保证 信息化能否继续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资金的实力,然而,企业如何才能拥有雄厚的资金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增值的程度。很多的中小企业引入信息化不久,就不再实施下去,原因很简单,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企业价值增值,信息化的建设道路只会越走越艰难,直到企业不得不放弃。如果企业很好的利用信息化,真正为企业价值增值起到推动作用。企业价值的日益扩大,管理层自然会因为从中受益,加大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2 基于价值增值理论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的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4月22日在北京举办“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服务软件也在不断的深入人心,逐渐为广大企业用户所接受和使用,但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是关系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陆续出现了一个不容大家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市场不规范、政策法规不完善、缺少监督、监理,一批公司不顾自己的实力、信誉、资质,只是想当然认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就会为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结果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因为信息化建设不当,而中途夭折。这样不仅搅乱了市场、误导了用户,也大大的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程度与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在保护合同双方权益的基础上使信息化项目顺利进展呢?由此看出,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势在必行。基于价值增值理论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是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该模型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投入。

3 基于价值增值理论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

经过系统的研究企业信息化、增值价值理论和内涵,构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该模型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结构的重点放在各种信息化解决方案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各种部门之间达到协调,进而产生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下面从各价值链方面分析该导入模型在价值增值方面的作用。只有很好应用此模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才能真正获得价值增值。

3.1 企业核心价值链

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的核心价值链还是自身所创造的价值。中小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尽快找到解决企业问题的途径。因为中小企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企业流程中的问题,过多的耗费时间、精力,面临的一定是被进入壁垒比较低的其他中小企业所取代。而最快速度的解决方法就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即建立在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的企业信息化使采用信息化的企业的价值链结构发生变化,因而产生的收益递增利润、经营成本降低收益、管理成本降低收益。

3.2 供应商价值链

企业的价值增值体现在多方面,供应商价值增值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供应商对于一个企业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包括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信誉等级、物品质量都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供应商的价值链改善,进而使作为供应商之客户的核心企业获得的价值增值。中小企业的价值包含由与供应商协作带来的隐性价值和由供应管理效率提高产生的显性价值。

3.3 客户价值链分析

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客户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服务体系,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客户对于企业的作用,远非产生财务账面利润那么简单,还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何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如何量化展现客户对企业的价值?这些都可以在信息化中量化分析并展现出来,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通过SCM、CRM、ERP系统中的顾客满意导向以及顾客价值增值机理,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改善客户的价值链结构,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大幅度提高获利能力,由此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增值。

3.4 竞争者博弈价值链

有竞争才会有动力,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其实放在企业同样适用。企业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压力变动力。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注重企业自身价值增值、供应商价值增值、客户价值增值,从而使核心企业的价值链较竞争对手更加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者的价值增值。

3.5 其他方价值链分析

中小企业的成功经营,除了与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等有关联,还要与广告商、咨询商、技术供应商、物流供应商等其他第三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建立完整的、多方面的价值增值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顺利实施。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使企业与这些服务商建立起紧密地价值网络,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当前世界资源的一体化将全球的企业信息整合到世界这个大的竞争市场中,技术和资源的融合带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调整迫在眉睫。中小企业需要寻找一个适用于自己的信息化模型,反映为企业结构、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等价值链在系统中的重新调整和配置。这一系列新变化,促使基于价值增值理论的企业信息化导入模型的研究。目前,该模型正在研究阶段,还在不断的改进、完善。希望

本课题研究能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军.基于信息经济时代的价值增值会计系统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0(3).

[2]姜玲.论企业管理信息化之路[J].今日科苑,2008(14).

[3]张流柱,佘浩.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08(18).

课题项目:面向苏州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导入模型与价值增值研究(编号:2011SZDQ23)。

作者简介:

陈婧(1981-),女,苏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化、财务理论。

作者:陈婧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2: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及发展

摘 要: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就要从内部做好创新工作,重点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新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有了更多需求,需要有创新和有个性的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国家的相关企业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结合新时期人才发展的特点做出调整,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及发展展开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

本文索引:李程.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及发展[J].中国商论,2022(03):-131.

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非常重要,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新经济是明显区分于旧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在当前的全球化配置中围绕信息技术为动力,以创新为内在,是当前社会的一次调整。具备创新化、科技化和可持续化等相关特点。在这些特点下对人才有了更多要求,企业要在新经济时代实现长远的发展,需要结合新经济时代的情况,帮助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创新发展。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个性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企业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人才需求下,面临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只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推动企业进步。

1 新经济时代的典型特点

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新经济的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一时期以美国为主的经济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方向变化和以往的工业发展方向明显不同,是一种商业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模式,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期,而后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对这种模式展开研究,对于新经济也有了更清楚的认知[1]。宏观层面上认为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是联系当前时代的一种数字化经济模式,但微观层面的新经济主要是指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推动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和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低通胀和低失业情况下经济层面持续增长。这样的新经济和过去传统经济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新经济包括时代的全球化、网络化和科技化等形式,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人才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2 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为了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人才有了进一步要求,企业需要创新型、个性化、复合型和懂合作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实现更好发展。

2.1 创新型人才

新经济时代,创新是时代的核心,新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的经济,这样的模式就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对人才有更高要求,要求这些人才能具备创新能力。企业生产产品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这个过程中生产设备和工具作用逐渐被削弱,人的知识,人的创造力重要性逐渐凸显,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成为劳动者知识转化要求,劳动者一定要具有创造能力。最后就是科技能力,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新经济时代发挥着突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

2.2 个性化人才

在创新过程中,创新离不开个性,传统模式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开展的是一种宏观的规范化生产,在新经济时代生产已经有了突出变化[2]。很多产品是单件生产的,企业内部需要那些能够利用自己的创意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单性产品的人才,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突出地位。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够帮助企业全面发展,由此催生了个性化人才。

2.3 综合型人才

新经济时代涉及很多活动,这些活动都不是在單一领域的,它融合了诸多领域的相关内容,因此面对这样的一种创造,绝不能依靠单独的技能来实现,一定需要人才具有多种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帮助相关的活动有效运行。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也在提升,因此,综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要对这种人才进行培养,才能够帮助自身全面成长。

2.4 懂合作的人才

合作是新经济时代的典型特点,项目的成功不再依靠单一成员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新经济时代,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非常突出,这个过程中需要合作型人才。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懂合作、会合作、能合作的人才。因此在人际关系高度集中的社会,通过紧密的合作,才能帮助事业更好发展。例如在新经济环境下,一个项目的成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一个产品的创造从设计发明到生产经营,只依靠单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

3 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企业的内在出现改变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内在出现了根本变化,企业开始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创造组织者[3]。围绕产品和服务,现在的产品已经不能被称作单一的商品,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知识型内涵型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资本实现发展。企业在新经济时代要想实现持续进步,就需要加大力度投入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生存。

3.2 竞争的实际发生改变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内容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围绕产品的质量价格而展开。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无形资产竞争,在无形资产中,人力是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更好的突破和发展,和其他企业相比,需要具备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更好发展进步。

3.3 企业的模式发生改变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出现突破,企业的发展开始朝着新技术方向发展进步。企业会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来进行创新,传统模式下企业的发展大多依靠内部力量。在当前新经济时代下,企业通过将外部资源和内部力量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发展。例如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就借助虚拟经营,帮助自身实现更好的提升,甚至相关行业的专家认为,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虚拟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主要模式,但这些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依靠人力资源来帮助其进步。

3.4 企业的生存出现了变化

在当前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生存有鲜明的变化。过去企业的生存大多集中在本区域本国的范围内,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企业和企业之间联系沟通的加剧,企业在本国本地区合作的同时,也开展跨国经营,跨地区模式,这些都能够借助互联网实现,打破地区的限制。全球化经济特征非常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企业有了更高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企业拥有综合型的全方位发展型人才,只有这样这些人才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更好的发展。

4 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发展的有效策略

联系新经济时代下的典型特点,围绕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新经济时代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这些情况,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实现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

4.1 立足企业内在,突出创新文化氛围

新经济时代,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围绕企业之根本,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理念[4]。因此在企业内在文化中融入创新,才能帮助人力资源实现更好发展。在企业内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管理创新,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帮助企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为了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企业要设置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人才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让员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思考,能够主动探索,这样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吸引优秀人才。为了企业的发展,共同设置目标,在这样的目标背景下,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除文化氛围创设外,柔性管理必不可少,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内部最主要的员工是知识型员工。面对这类知识型员工,管理时也需要进行突破,创新柔性管理就是非常合适的一种管理模式。借助共同理念共同价值观心灵上的管理模式,通过人性化管理,让员工们能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更好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与创新欲,让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

4.2 秉承以人为本,关注发展核心

新经济时代,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才放在核心位置,帮助人才实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新经济时代企业最主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企业需要将人才作为内部的突出资源,用积极态度去对待员工,给予员工信任、尊重、将他们放在管理的主要位置。围绕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的管理,能进一步的激发员工的创新发展精神,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企业要树立明确的理念,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企业和人才成长之间是处在一种共同配合共同发展的状态下,新经济对企业经营的外部宏观环境带来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中,企业的发展具备不确定性,所以在当前时代,企业要对员工的个人情况进行明确的思考,让员工对事业能够不断的追求,认识到发展的机会,实现个体成长。在工作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企业给予的目标,在自主性的引导下,顺利完成帮助。当企业员工的工作达到一定程度后,企业需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员工获得成就感,最终员工的付出和所得相匹配,在企业中更好的适应提升。

4.3 联系实际,知识作为发展的核心

新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5]。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着这些知识型人才的管理,也需要创新和突破,这种知识型人才和其他人员相比,需要一种平等自由的氛围,渴望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关注员工的实际情况,理解尊重他们,给予他们良好的空间和平台,帮助这些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创新力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项目合作的模式,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归属感,让员工能够充满凝聚力,最终全面增加企业的整体凝聚力,让企业和员工协调发展。在围绕知识型员工作为核心,管理内容里知识型管理也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新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是知识的创新和突破,也是员工所必备的能力,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知识管理中,主要是指企业能够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一个便利的环境,让员工们能够一起来到知识共享的模式下,通过集体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在这一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对人员进行管理,而是综合性的管理,这样的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让企业上下各部门联系成整体,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让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突出优势,让员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突破。

4.4 围绕员工业绩作为管理内容

新经济时代,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除在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自身成长外,业绩就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和传统劳动型员工有明显的区别。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被具体量化,也无法被明确监控,劳动成果也是不能准确衡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员工的考核工作就需要创新,如果还是以建立工资,将会导致人才大量流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围绕着知识型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好业绩管理,可以通过业绩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员工实现更好发展创新。围绕着绩效管理情况,可以让员工参与其中,和企业管理者共同制定相关的业绩管理。让企业管理者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完善,还要让企业给予业绩管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6]。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给员工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项目员工顺利完成计划项目后,给予相应的业绩回报。这样更能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企业内部要设置制度化的考评体系,将考评和自评相结合,考评结果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和员工的绩效业绩密切联系,帮助员工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业绩管理中要融入激励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业绩管理迸发生机和活力,这样的激励机制不再以传统的单一奖励为主,而是将物质奖励和精神獎励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让员工能够更好地达到个人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些在制定过程中要融合企业的经营目标。

5 結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创新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新经济时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改变,知识型人才成为企业的关键。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帮助自身实现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要结合实际,围绕着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尝试,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让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及发展[J].人才资源开发,2021(8):84-85.

[2]李晓明.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商论,2021(7):124-126.

[3]李文洁.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5):221-222.

[4]马旭阳.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探析[J].营销界,2021(7):33-34.

[5]杨文文.新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3):167-168.

[6]乔明霞.新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J].商讯,2020(34):193-194.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The Second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Heilongjiang Oilfield Co.,Ltd.

Daqing, Heilongjiang  163000

LI Cheng

作者:李程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论文 篇3:

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为企业档案工作带来的启示

摘 要:在知识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时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展知识服务是大势所趋,企业档案作为企业实现知识服务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基于对彼得·德鲁克的知识型管理理论分析发现,将知识管理思想引入企业档案工作中,能够促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促进“组织记忆”——企业档案完整化程度提升,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的进步,最终促进企业档案更好地发挥服务企业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彼得·格鲁克;企业档案;档案管理

1 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精要

“大师中的大师”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为当今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胜枚举的突出贡献,其中知识管理思想是其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理论之一,他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知识性组织来临的重要标志,企业组织的信息化与知识化将有力推动“新型组织”的出现,其管理思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知识型社会的结构

在“云物大”研究盛行的今天,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当代企业为顺应时代发展与自身进步需要,纷纷对企业进行信息化,这是造成企业结构发生变革的首要原因。德鲁克曾经说到在若干年后的典型大企业,其管理层及将不足今天的一半,管理人员也将不及今天的1/3。而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现代企业确实使其预言得到应验。如今的企业在进行实务操作时,公司整体均进入数据化运作模式之中。从负责决策的领导者到执行的具体工作人员,获取处理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过计算机与公司系统。“无纸化办公”的推广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捷、频繁。企业管理者角色的具体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工作重心不再是简单的决策与人员分配等,而是作为信息流动传递的一个部分,负责将信息收集、整理并传递给需要的企业人员。不仅如此,工作方式的改变也使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信息化有力避免了流程化业务耗时漫长这一弊病,各个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协商,同时工作,再由专业的知识型员工进行汇总归纳,大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这种“扁平式”结构,使得企业交流与工作更易开展,有力增强企业上下级信息交流的互通性。

1.2 知识型社会中组织的定位及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德鲁克曾在其著作中提出“后资本主义”理论,他指出“作为一个社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资本主义。它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阶级社会,并以一种新的中心资源作为其核心。”[1 ]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新的社会模式中,“后资本主义”即“知识”才是一个企业得以立足的关键所在。企业的变革必然要依赖相应的知识资源作为其中坚力量。彼得·德鲁克曾经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伊始,便提出未来时代信息化这一特征,同时,这一特征也会导致企业的变革,从而致使企业队伍从文案人员与体力人员为主向知识型人才的转变。同时,在他的管理思想中,企业是一种信息化组织,其以信息为基础,由各类专家共同构成。同时,若干专家通过海量相关信息进行决策与管理。

1.3 对于知识客体——员工的人事管理

以往对于体力工作者,企业仅需要进行简单的业务培训,而后便可以指导其进行机械化的操作。在新的知识型企业中,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知识效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能使已有知识具有生产性,是企业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这一目的,便需要依靠知识型工作者予以实现。同时,在人事管理方面,既要注意员工责任心与专业能力的塑造又要任人唯优,将合适的员工放在恰当的岗位上。最后,设置专门的自我评价机制,及时分析并弥补存在的不足,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2 知识管理为企业档案服务的意义

企业档案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参考凭证,更是企业未来发展所依据的重要文献资源。[2 ]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部门应抓住时代机遇,应用知识管理理念,将企业档案知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而新时代企业档案知识服务不再是简单地为用户提供原件复印,而是向用户提供高级的知识资产转变,是企业档案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3 ]作为企业发展所依赖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企业档案工作宜发挥到最优,不断提升档案工作在企业工作的地位,更好地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将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企业档案工作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2.1 促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强调知识作为组织核心竞争力,而知识型员工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发掘潜在知识。目前,多数企业受“云物大”等技术环境的影响,已然开展了档案信息化的工作。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深浅不一。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将已有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再对数字化后的档案做简单的汇编处理工作,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程度不足。将德鲁克知识管理事项应用到企业档案工作之中,有利于企业知识型员工深层次挖掘、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同时,知识型员工专业化的工作特点也将促进企业专业性较强的档案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企业档案作用的发挥。

2.2 促进“组织记忆”——企业档案完整化程度提升

20世纪末期,“记忆”一词被引入档案学领域,并成为档案研究热点。“社会记忆”“城市记忆”等研究风靡。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曾提出“全世界档案人员仍然在建造记忆宫殿”。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也曾指出“档案馆是人类记忆的各种表现形式”。[4 ]檔案是构建社会记忆的不可代替要素,档案记忆促进身份认同。[5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一手材料,翔实客观地记录了企业的成长情况,企业档案清晰地记录了企业的发展历程、文化价值,企业档案是一个企业的组织记忆,是企业员工所拥有的集体记忆,档案将这样的集团记忆加以固化,实现知识转移,增强员工对所在企业的身份认同,找到归属感。[6 ]目前,随着企业业务生产的逐年增加与“无纸化办公”的逐步推广,企业档案存在一种“业务部门决定归档范围”的现象,即在现实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业务部门选择何种档案进行归档,档案部门就对何类档案进行归档的现象,再加上部分企业归档制度不够完善、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档案归档范围的完整性,这就致使“组织记忆”有所缺失。档案作为企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强调以知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理论引入企业档案管理之中,必然能引起企业知识型员工对档案知识完整性的关注,从而,企业档案工作归档范围的完整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

2.3 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的进步

德鲁克曾经说过“人是我们最大的资本,你雇用的不是一只手,而是整个人。”目前企业档案工作虽较之前有了相当水平的进步,但仍需要企业档案工作员工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学习。知识管理这一人员雇用理论更强调企业档案工作者即企业知识型工作者,需要全面理解开发企业档案工作,摸索适合“智慧城市”“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社会的档案管理之道。因此,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到企业档案管理之中,将有力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3 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为企业档案工作带来的启示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知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进行知识管理,不仅要从意识层面对档案工作进行宏观整体规划,更要从实践层面上,进一步具体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积极引导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进步、过渡。

3.1 意识层面:从知识层面,整体规划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各项业务均能涉及的重要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与参与。具体而言,应由企业领导者与档案部门员工牵头,积极引导各部门各有关项目负责人共同参与档案工作始终,有效提升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企業领导要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明确企业档案知识资产这一属性,为档案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企业知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在知识管理视角下,被予以整体规划,进而促进企业档案知识得以最大应用。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对所有知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重新评估、整合、分析与规划,为全新的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其中,知识管理系统应是动态可操作的,进一步确保企业档案部门能够及时存储与共享新形成的企业档案知识。同时,由于德鲁克的知识管理思想强调资本分配,达到整体效益最优这一要求。在做整体规划时,无论是对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共享,亦或者是创新,都需要注意将企业档案的各个工作与企业核心业务紧密结合。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采集这一工作环节,对于企业业务经验、技术诀窍等“看家本领”要作为企业档案知识予以妥善保管。整理时需要注意依照本企业档案的特色对企业档案进行有序整理规划;在存储这一环节上,需要根据企业知识档案信息资源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完整全面地保存企业知识资源。共享是知识管理理念具体应用的重要一环,需要注意在共享工作过程中,个人与团体知识要在新一轮的被使用过程中,才能够创造出新的企业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生产的良性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顶层规划设计时,要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到本企业档案知识资源。在以上使用企业档案知识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激发的观点,便会促进新的知识资源的产生。知识管理背景下,不仅需要注意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织规划,工作硬件等也需要予以优先考虑。如档案工作人员、技术人员、资金投入等。

3.2 实践层面: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具体到实践环节,需要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知识管理的开展奠定有力基础。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状况好坏不仅关乎着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状况,更关乎到企业积累与共享知识的效果,因此,企业档案部门要从具体操作层面,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根据以上所述,企业档案工作应首先做好归档范围标准的制定,同时对档案保管期限表予以重新商定完善,为知识管理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需要加强档案部门对其它部门的指导工作。档案部门应对文件材料的整理与归档细节予以规定,文件归档的要求与相关责任需要纳入企业管理总体规划之中,岗位人员负责制专门化也是保证档案知识资源得以有效保存整理的具体举措之一。尤其针对企业档案特殊性,需要加强对专门业务材料的归类整理,如专利、商标、合同、版权、信用、基建等文件材料的处理。保证企业档案工作的完整、有效。

3.3 总体:引导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进步过渡

总体层面而言,企业档案工作应在知识管理的指导下,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进步过渡。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记录着企业的点滴。作为企业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企业方面应有所作为,发挥企业档案的作用,为企业所服务。因此,企业档案要在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突破已有工作局限,在借阅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进步创造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加强企业档案技术资源的投入,引进技术人才,应用先进技术对现有数字化档案进行合理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档利用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档案应用需求,进一步完善档案应用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本企业建设。其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可以采取调研的方式,根据企业具体工作业务环节,了解企业知识需求,再根据已有馆藏信息,明确开发重点。在编研相关档案知识成果时,需要注意加强与各部门专业人员的沟通,借由专业化知识提升编研成果的专业化水平。最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制作完毕的档案知识资源主动提供给企业员工,通过公司公告或者自媒体推送等多种方式结合,积极引导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对已形成的编研成果加以利用,促进企业档案知识资源作用的发挥。

总之,面对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及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应积极引进德鲁克知识管理的思想对企业档案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优化,加强档案知识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促进企业档案资源为企业发展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世朋.彼得·德鲁克的知识管理思想探析[J].情报探索,2012(7):32—34.

[2]李洪洋.企业档案外包风险问题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8(5):35—38.

[3]孙洁.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知识服务[J].兰台世界,2016(3):8—10.

[4]徐拥军,牛力.企业档案管理的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档案,2014(5):27—29.

[5]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6]李孟秋.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9):30—34.

作者简介:胡丽娟,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铜仁学院档案馆档案编研室主任、馆员,研究方向为企业档案,档案学基础理论等。

作者:胡丽娟

上一篇: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论文下一篇: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