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

2022-04-30

摘要从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3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佳木斯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6县(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指标的区域差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 篇1:

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摘要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该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公路里程、农村用电量和村卫生室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有效灌溉面积对上游和中游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下游有不利影响;公路里程对上游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中游和下游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用电量对上游和下游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对中游有负向影响;村卫生室对上、中、下游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5.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UN Shao-t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作者简介 孙绍棠(1992—),男,廣东佛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产业转型。

收稿日期 2021-10-06

从1994年开始,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将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我国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在2020年12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同时还强调了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产业脱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在2021年9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了40%,同时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曹菲等[1]研究发现,产业融合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人民收入。同时还发现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有长期性,且对低收入人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隋福民[2]认为“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仅改变了流通模式,并不能消除中间环节,只是将传统的中间商换成了电商,并不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只有“互联网+农业”模式才能做到去中间化。田娟娟等[3]根据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升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胡太平[4]从智慧农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认为智慧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王会钧[5]认为黑龙江省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绿色发展将会是未来发展趋势,绿色金融支农则是黑龙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资金来源。张宁[6]运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分析了唐山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江艳军等[7]根据“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但呈现出沿海到内陆梯度趋势,且对整体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负向影响,对沿海5省有显著正向影响。刘妍等[8]根据我国201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陈淑玲等[9]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农村经济产业转型路径,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杨学儒等[10]认为休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同时休闲农业还能够增加创业,促进产业升级。吴军[11]总结了产业升级和乡村治理的现状,认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会重塑乡村基层组织,改变了乡村治理模式。茹玉等[12]从全球的角度分析了湄潭县茶产业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助推作用,总结相关经验和问题,并探讨可行性路径。黄英等[13]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西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明显,且对产业升级影响效果显著。霍雨佳[14]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小农户的转型升级,认为产业化、市场化能够提高小农户的竞争力和规模化。陈雪等[15]认为中国与日本文化和乡村发展现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对日本1954以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总结,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了中国和日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目标和问题,并给出了相对应的措施。薛国琴等[16]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探讨。胡云香等[17]运用结构熵权法和可拓学方法评价宁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宁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适用技术提供了参考。孙健等[18]认为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彻底消除贫困,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他们运用PSM-DID模型分析了我国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参考意见。王昕宇等[19]根据我国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水平,并对其减贫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降低贫困发生率。赵周华等[20]以内蒙古2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

从上述回顾可以看出,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全国,对于战略性区域的研究较少。笔者选取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

2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2.1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该研究参考匡远配等[21]和干春晖等[22]的研究成果,选取泰尔指数测算产业合理性,用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具体公式如下:

TL=n i=1Y iYln(Y iL i/YL)(1)

式中,Y i和L i分别表示各行业生产总值和从业人数;Y iY表示产出结构;YL代表生产效率,其中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作为农林牧渔从业人数的代理变量。其中,当TL=0说明产业结构合理,因此TL值越小,产业结构合理性越高。

(2)解释变量。参考李燕等[23-25]的指标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面板数据,并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选取有效灌溉面积作为农村水利设施发展的代理变量,选取公路里程代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用农村用电量代表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用村卫生室代表农村医疗建设水平。

(3)控制变量。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作为控制变量。

2.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均來源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2020)》和《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6—2020)》。

2.3 模型构建

为考察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该研究构建模型如下:

tl it=α 0+β 1explan it+β 2control it+μ it(2)

式中,tl it、explan it和control it分别表示第i省(市)第t年产业结构和相应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α 0、β 1和β 2表示随机参数,μ it表示随机扰动项。

3 实证结果分析

依照式(2),借助StataSE15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被解释变量tl代表产业结构的泰尔指数,当tl=0时,产业结构合理,tl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合理性越高。因此,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各类型的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为负,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有效灌溉面积来看,有效灌溉面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会降低泰尔指数,提高长江经济带整体产业结构合理性。从区域来看,有效灌溉面积在0.01和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上游和中游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会降低产业结构指数,使得上游和中游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有效灌溉面积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下游产业结构指数有正向作用,说明有效灌溉面积会提高下游产业结构指数,对下游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市就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而农村地区水利灌溉设施长期处于无人管理和修缮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在大力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使得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修缮和改造,使得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和推广喷灌、湿灌、滴灌等高效灌溉方式,运用科学的管理,使得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下游地区本身灌溉系统较为发达,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存在不足,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会产生冗余,进而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

从交通基础设施来看,公路里程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公路里程的增加会降低泰尔指数,提高长江经济帶整体产业结构合理性。从各区域来看,公里里程在0.05和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中游和下游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公路里程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上游地区有正向影响,说明公路里程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公路是城市和乡村之间沟通的有效渠道,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资金和人员等的流通,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能够让大量的农产品销往城镇和全国各地,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增加农民收入。而上游地区为人口净流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上游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流出,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进而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从农村用电量来看,农村用电量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农村用电量的增加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从区域来看,农村用电量对上游和下游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且在0.01和0.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对中游地区有正向影响,且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农村用电量的增加表明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中游地区属发电量充足地区,农村用电量的增加会造成电力资源浪费,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从村卫生室来看,村卫生室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在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上、中、下游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事业,完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村医和护士的医疗水平,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4 结论和建议

该研究根据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有效灌溉面积在0.01和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游及中游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下游有正向作用,说明水利建设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下游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不利影响。公路里程在0.05和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整体和中游及下游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在上游地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上游地区有正向影响,说明公路里程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上游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农村用电量在0.01和0.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整体、上游和下游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中游有正向影响,说明农村用电量的增加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中游产业升级有不利影响。村卫生室数在0.05、0.01显著性水平下对整体和上、中、下游农业产业结构指数有负向影响,说明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水利设施的投入,保障农业生产。长江是我国航运的黄金水道,水利资源丰富,应当将这一优势充分利用,促进农业水利建设。同时,加强长江航道建设,为大宗农产品贸易提供交通支持。长江各流域之间的水利势能丰富,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加大对水力发电的投入,满足用电需求,发展绿色经济。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规划,规范建设结构。科学的前期规划能够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同时还能够节约资源,防止浪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有着较为分明的地理环境和农业基础,各地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对各地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使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能够形成互补,打造区域发展一盘棋,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3)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品牌化。长江经济带地貌丰富,各种地貌齐聚,各区域农产品具有各自的特色,各地应当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有效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投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曹菲,聂颖.产业融合、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海南省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1,42(8):28-41.

[2] 隋福民.“互联网+农业”还是“农业+互联网”: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J].宁夏社会科学,2020(6):102-107.

[3] 田娟娟,马小林.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征信,2020,38(7):87-92.

[4] 胡太平.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应用与展望[J].农业经济,2020(6):6-8.

[5] 王会钧.绿色金融如何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绿色升级: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0(5):108-110.

[6] 张宁.唐山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282-287.

[7] 江艳军,黄英.民间投资、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123-130.

[8] 刘妍,赵帮宏.农产品出口质量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9(8):115-132.

[9] 陈淑玲,侯代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升級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9(7):30-32.

[10] 杨学儒,韩剑,徐峰.乡村振兴背景下休闲农业产业升级:一个创业机会视角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19(6):101-109.

[11] 吴军.农业产业升级下的乡村治理[J].人民论坛,2019(16):72-73.

[12] 茹玉,肖庆文,都静.全球价值链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湄潭县茶产业扶贫项目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40(4):51-59.

[13] 黄英,江艳军.新时代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19(3):65-70.

[14] 霍雨佳.市场化服务缺失下小农户与产业组织的深度融合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小农户转型升级思考[J].农村经济,2018(12):79-85.

[15] 陈雪,毛世平.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21(8):69-76,120.

[16] 薛国琴,项辛怡.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20(12):39-41.

[17] 胡云香,马占武,韩静云,等.基于结构熵权-物元可拓分析的宁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适用技术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7):11302-11307.

[18] 孙健,张体栋,张释文.中国农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0(3):33-43.

[19] 王昕宇,马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20(3):47-53.

[20] 赵周华,霍兆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民族地区减贫的影响:基于内蒙古2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实证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2):68-76.

[21] 匡远配,周凌.农地流转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2016(11):90-96.

[22]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5):4-16,31.

[23] 李燕,成德宁,郑鹏.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基于2004年~2013年中国232个地级市的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32(6):106-113.

[24] 张亦弛,代瑞熙.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3):90-99.

[25] 江艳军,黄英.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10):1400-1405.

作者:孙绍棠

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 篇2:

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摘要

从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3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佳木斯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6县(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指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富锦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抚远、同江、汤原,其余地区仍处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不同评价指标数值在地区间起伏较大,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及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趋势基本一致。

关键词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分析法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Jiamusi City

ZHANG Xiao-hui1, GUO Xin-xin1*, ZHANG Xiao-ying2

(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2.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Key words Jiamusi Cit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课题(2013BAJ12B01)。

作者簡介

张晓荟(199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生,专业:土地资源管理。*通讯作者,讲师,博士后,从事资源利用与评价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26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农业凋零,城镇化难以为继[1-3],“三农”问题引发更多关注[4]。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行工业反哺农业[5],解决工业化和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6],全面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而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科学、客观评价、认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相关学者也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7-24],并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8-13]、评价方法的选择[14-22]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上,主要关注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8-13],研究方法涉及灰色关联分析法[14-17]、因子分析法[18-20]、层次分析法[21-22]等,其中灰色关联分析法由于可以通过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而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研究区域上,主要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23-24],而对东北等商品粮基地的研究较少。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第三大区际商品粮供应基地,是近年来商品粮增产最快的地区,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对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及全国的粮食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位于三江平原的佳木斯市作为研究区,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研究区6个县(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旨在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部,地处

129°29′~135°5′E、45°56′~48°28′N,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下辖同江市、富锦市、桦川县、桦南县、汤原县和抚远县等6个县(市),拥有亚洲最大的湿地——三江湿地(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3大水系,充足的水系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佳木斯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3 ℃,冬长夏短,无霜期14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 mm,年日照时数2 525 h,有效积温2 590 ℃。2012年佳木斯市土地总面积为32 470 k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 125 854 hm2,粮食播种面积为1 076 937 hm2;2012年总人口239.4万,农业人口119.5万,占总人口数的49.9%;2012年佳木斯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68.3亿元,人均GDP为27 774元;农业总产值2 329 34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9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36.9万kW,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415 751 t。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较大差异。

2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出发,全面考虑指标的综合性、系统性、可比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11],结合国内外有关学者的相关论证[7-24]以及佳木斯市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3个方面的10项指标。这些指标不但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还反映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水平。其中,农业综合产出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2012年《黑龙江统计年鉴》和佳木斯市统计部门的相关统计资料等。

2.3研究方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法是通过一定方法的数据处理和数据计算,在随机不确定的指标因素数列中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即灰色关联度),用来比较各因素之间关联程度大小,并将各地区的综合指标值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差异[14-17]。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母序列、子序列。母序列是能够定量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数据的有序排列,子序列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子因素数据的有序排列。设母序列为:

x(0)k(0)(k=1,2,…,n),子序列为x(0)k(i)(k=1,2,…,n;i=1,2,…,m)。农业总产值是反映一定区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该研究采用农业总产值指标作为母序列。

(2)数列的无量纲化。数据序列具有不同的单位、数据级或者量纲,不方便比较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应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采用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法中的极大值标准化法。处理后,母序列变为x(1)k(0),子序列为x(1)k(i)。

(3)计算差序列。计算公式为:

Δi(i,0)=|x(1)k(i)-x(1)k(0)|

(4)确定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Lk(i,0)=Δmin+ρΔmaxΔi(k)+ρΔmax

式中,Δmin=mink mini|x(1)k(i)-x(1)k(0)| ;

Δmax=maxkmaxi|x(1)k(i)-x(1)k(0)| ;ρ为分辨系数介于0~1,通常取ρ=0.5。

(5)确定关联度。各子因素相对于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ri,0=1n∑ni=1Lk(i,0)

(6)确定指标权重。在确定关联度后,各关联度经归一化处理即得权重:

ri=ri∑ni=1ri

研究区各指标的权重列于表1中相应指标右侧。

3结果与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的各指标权重及研究区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数据,結合多指标加权和法确定6县(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见表2。

3.1农业现代化指标区域差异根据表2数据,分析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各项指标的区域差异。

3.1.1

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分析。从农业综合产出水平指标值来看,富锦市的农业综合产出指标值最高,其次为抚远、同江、桦南,汤原、桦川处于较低水平。2012 年富锦市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指标值为0.446 9,指标值最低的桦川县仅为0.220 1,二者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指标造成的差异,这反映出佳木斯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富锦由于在农垦系统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农业机械化水平较等),其农业综合产出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地区。

3.1.2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分析。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分析,桦川县的农业基础设施指标值最高,汤原、同江、抚远则处于居中,富锦、桦南指标值最低,并且存在较大差异。从变化趋势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变化趋势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别,该方面指标对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具有较大影响。造成指标值不同的原因有单位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施用量、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为提高各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应多从这些方面入手。

3.1.3

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分析。从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值分析,其与农业综合产出水平指标值有大致相同的趋势:富锦市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抚远、同江其次,汤原、桦南、桦川则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差异明显。2012年富锦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值为0.171 3,指标值最低的桦川县仅为0.067 5,二者相差2倍多,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城镇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存在明显差异。这项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

3.2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

由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值可知,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富锦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达到0.801 3,高于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三角地带的抚远县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第二,数值为0.679 7,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值较高,但农业基础设施设施水平较低,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应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该地区农业投入等。同江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排行第三,数值为0.616 8,该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而农业综合产出水平较高从而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此,同江市应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完善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农民的发展状况,继续稳定生产条件、投入水平等。汤原县排名第四,还处于发展阶段,除了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市排名第二外,其他2项指标值均较低,该县应全面提高农业发展,带动农业投入、加大生产等。排名最后的桦川、桦南县,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均较低,各项指标值均低于佳木斯市整体水平,影响了全市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的规模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条件不高经济状况过低等,今后应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加大农业投入,提升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整体前进的脚步。

43卷5期张晓荟等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包括3大类(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共10个指标,具体包括农业总产值、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农业总产值指标权重最大,为0.131 7;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权重最小,为0.082 7。

(2)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指标区域间差异显著。整体上农业综合产出水平指标最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其次,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指标最低;各指标数值在地区间相差较大;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及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趋势基本一致;富锦市各项指标值最高,而桦川和桦南各项指标值最低。

(3)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以富锦市为首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抚远、同江、汤原,位于中间位置;桦川、桦南2县仍处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值最高的富锦市为0.801 3,而最低的桦南县为0.517 6,二者相差较大。

4.2对策建议

佳木斯市应从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指标入手,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考虑对落后地区的帮扶,从整体上提高佳木斯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昕,文婧,林坚.土地城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42-1049.

[2] 陆大道,姚士谋.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J].人文地理,2007,96(4):1-5.

[3] 姚士谋,陆大道,陈振光,等.顺应我国国情条件的城镇化问题的严峻思考[J].经济地理,2012,32(5):1-6.

[4] 顾朝林,李阿琳.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33(1):138-141.

[5] 龙花楼,邹健.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转型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11(4):97-100.

[6] 陈志峰,刘荣宗,郑百龙,等.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55-160.

[7] 傅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10,32(5):26-33.

[8] 杜国明,周圆,刘阁,等.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55-61.

[9] 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體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6-650.

[10] 蒋和平,崔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及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46-651.

[11] 王国敏,周庆元,卢婷婷.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J].哲学社会科学,2011(6):70-81.

[12] 谭爱花,李万明,谢芳.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7-14.

[13] 陈春霞.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述[J].改革与战略,2009,25(6):184-186.

[14] 李丽纯.基于灰色优势分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J].经济地理,2013,33(8):116-120.

[15] 李虹来.勒中坚灰色关联分析在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30(1):43-45.

[16] 黄建军.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18-6619.

[17] 雷玲,苏夏琼,王礼力.陕西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585-587.

[18] 林英华,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聊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403-406.

[19] 孙国军, 刘普幸, 潘竟源,等.甘肃省通渭县现代农业影响因子分析及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179-181.

[20]

程绍铂,杨桂山,李大伟.长三角典型农业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区研究——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49-157.

[21] 曾利彬.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34-1635.

[22] 陈凯,史红亮,续华梅.都市农业现代化评价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6-8.

[23] 曾学龙.珠三角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岭南学刊,2002(2):67-79.

[24] 焦必方,吴海鹏.长三角“城市群后花园”构想与解析—长三角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探索[J].社会科学,2013(4):157-164.

[25] 李国凤,雷国平,宋戈.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的宝泉岭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171-174.

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李岩

作者:张晓荟

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综述论文 篇3:

 “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 广西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对广西宁明县村镇“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查,发现宁明县村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物流体系不健全等,提出解决宁明县村镇“互联网+”农业经济问题的措施: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宁明县村镇网络发展;调整农民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鼓励创意农业的发展,支持创意主题的开发;利用政府和学校力量,打造农产品骨干品牌;发展共享经济模式,解决资金问题;结合地理优势,发展跨境电商。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振兴  广西现代农业经济  基础设施  创业教育  跨境电商

广西紧靠东盟国家,近年来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目前广西扶贫开发重点县仍有49个。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互联网+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研究广西农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对促进脱贫攻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互联网+农业经济”方面研究,学者Jenny C.Aker(2011)认为农业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提高产量的一个潜在机制是使用改良的农业技术,但推广时存在着信息障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普及。Seong Eun Cho通过对韩国食品、农业、林业和渔业部门在Twitter上推广活动的研究并实证分析发现,Twitter是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大型网络平台对政府的“推特”活动具有快速传播的价值。K Burke(2008)以夏威夷花農为例调查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小型企业农业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许多农民没有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虽然大多农民已经使用了互联网来发电子邮件、商业研究、购买商品和服务,但是很少有人使用互联网签订在线合同;而不使用计算机或互联网的农民主要是因为缺乏知识。

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关于“互联网+农业经济”研究,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黎兰安(2018)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现推广模式单一且推广系统存在缺陷,随后分析了“互联网+”在推广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互联网+”应用于农业技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加快农业信息更新速度并为未来农业数据库提供支撑。二是“互联网+”农业创新研究。白翔(2018)通过分析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农村网络基础薄弱、农业资源破坏严重、缺乏农业复合型人才和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创意开发、扶持创意农业、打造农业骨干品牌等措施。三是“互联网+”下农民的创业环境研究。柏文静(2018)基于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吉林省农民创业环境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经济、综合服务、政策等因素优势明显,但技术、信息、流通等因素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互联网+农业经济”尚处于探索和改进阶段。互联网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广西宁明县村镇农业发展为例,研究广西“互联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二、广西宁明县村镇“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建设薄弱。宁明县是广西的重点扶贫县之一,村镇各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其中,村镇农户拥有计算机家庭比例低,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农民使用互联网率不高,网络基础设施工程有待推进。

(二)农民文化水平低,且网络应用能力弱。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学历,这决定了他们自学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农村居民主要从事行业为第一产业,并以农业自营为主,其消费支出以食品烟酒和居住为主,其次为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尽管在政府的扶持下,网络基础得到了一定的建设,农村网民规模得到扩大,但农村网民对网络的应用能力不高,大多仅限于娱乐,他们缺乏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了解,对电子支付、网络物流、电商运营等专业知识没有概念。虽然一些农民已有意识要通过网络进行产品销售,但因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网络销售时仅仅通过微商的形式。

(三)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宁明县村镇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没有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延长价值链,农产品附加值低。以板桂村的酸菜为例,腌制酸菜原材料受季节影响大,在春夏季不能供应给市场;腌制办法传统,保鲜时间短,较难对外销售;板桂酸菜在当地知名度大,却没有自己的固有品牌。

(四)农民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农业复合型人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农业复合型人才。随着大批青年人涌进城市,农村里老人和小孩居多,加上农民与最新信息流通不对称,导致农民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意层次不高。村里农业实用型人才稀缺且极少受到中等及以上的农业职业教育,而农村毕业的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城市发展,不愿回到农村,间接导致农业科技含量不足,严重缺乏农业复合型人才。

(五)农业电商物流配送成本高,物流体系不健全。首先,物流配送是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农村电商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缺乏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物流基础配套不健全,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物流配送过程中农产品保鲜成本过高、腐烂变质多和物流损失率高成了大多农民不敢尝试农村电商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因互联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民没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节农业生产结构。最后,物流配送因运输量没有达到标准而导致运输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

三、解决宁明县村镇“互联网+农业经济”问题的措施

(一)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宁明县村镇网络发展。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过程中,应利用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并联手电信运营商,降费提速,尽可能的优惠农民,对传统网络升级改造,使农村互联互通。与此同时,政府可着手农业领域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使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和产权等要素有序地在市场流动,推动农业信息化水平。

(二)调整农民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具体如下:

1.政府可借鉴国外经验和现代农业成功经验,吸引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建立农业教育机构,并与农业专业和互联网专业相关高校合作,由高校教师带队,与农民讲解相关现代农业知识,采取导师制培养农民农业大数据知识,使农民理解并应用物联网、云数据等相关技术,同时传授大数据和互联网相关知识,使其接近或成为农业复合型人才。

2.鼓励农民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培训和合作。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可让农民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培训,各展所长。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建立契约式农业合作,年纪大的农民可专注于如何管理农业,青年农民可深入学习互联网知识和电商运营管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鼓励创意农业的发展,支持创意主题的开发。首先,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创意农业的发展,深化改革农业管理制度,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投资机构在农业产业化领域注入资金。其次,政府要扶持、鼓励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化、个性化。最后,结合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对其进行整合、优化,打造特色主题创意农业。如宁明县板桂村盛产酸菜,在当地知名度大,可作为彰显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打造“生态板桂 生态田园”的创意农业。

(四)利用政府和学校力量,打造农产品骨干品牌。具体如下:

1.携手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田园综合体,打造优势品牌特色,推动农业品牌的形成。农业田园综合体可由一家或几家农户合作,或由农村合作社+农户组成。农业田园综合体既可解决农产品规模小和效率低下问题,又可拓宽农民创业之路,有利于农业品牌的打造。同时,农村合作社可为正在起步的农业企业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和可行性建议。

2.借助政府在大型社交平台(如微博)的信息发布渠道,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宣传,不定时推出农产品活动,有效地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当地农产品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3.与高校进行合作,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机会。高校与研发机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互联网+”農业创新的坚实基础。密切与高校的合作,一是借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如网络营销、品牌包装、电商运营体系,完善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二是为引进农业复合型人才做准备。三是可吸引与高校合作的企业或教师创业团队加入,以农业为载体,推动农产品升级。如2015年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板桂村酸菜进行调研,帮助“板桂酸菜”品牌的形成,利用其现有的校企合作单位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发展共享经济模式,解决资金问题。具体如下:

1.发展共享物流,解决物流配送成本高问题。物流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对配送模式协同创新,充分调动现有的闲置资源,结合互联网实现冷链共享,减少产能过剩。同时,阿里巴巴的菜鸟驿站,对冷链物流具有强有力的补充作用。最后,开发物流共享软件,运输者可在线查看附近农产品的实时运送量信息,避免运输量不达标而导致运输成本高或无人运输问题。

2.除了物流共享,还可进行设备、人力、土地和信息等的共享。设备共享是指与设备所有者进行租赁,获取设备的使用权。人力共享是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把其他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到紧缺劳动力的地区工作。土地共享是指通过线上平台传送土地信息,农户在平台上进行土地租赁、承包和转让等。信息共享可实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无缝对接,减少风险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六)结合地理优势,发展跨境电商。宁明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民族民俗旅游胜地。中国—东盟已经携手走过“黄金十年”并取得辉煌的成就,现在正步入“钻石十年”,加之政府对“一带一路”的倡议,宁明县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打造农产品品牌,远销东盟。

在“互联网+乡村振兴”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是现在也是未来的趋势。广西要凭借自身优势,利用互联网完成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依托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打造特色创意农业,创立农产品骨干品牌。政府要引导投资机构在农业产业化领域注入资金,多扶持和鼓励企业完善电子商务终端建设,同时注重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利用高校(下转第85页)(上接第37页)和机构整体提升农民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创业能力,并大力发展共享经济解决资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充分发挥靠边靠海的地理优势,打开东盟销售市场,从而不断推进广西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兰安.“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探析[J].农家参谋,2018(18)

[2]白翔.“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创意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9)

[3]柏文静.“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民创业环境质量研究[J].北方园艺,2018(3)

[4]罗晰,周业付.“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4)

[5]李进霞.“互联网+农业”新生产方式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6]Jenny C.Ake.Dial “A” for agriculture:a 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1(2)

[7]Seong Eun Cho,Han Woo Park.Government organizations’innovative use of the Internet:The case of the Twitter activity of South Korea’s Ministry for Food,Agriculture,Forestry and Fisheries[J].Scientometrics,2012(3)

[8]K Burke,K Sewake.Adoption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ies in small firm agriculture:A study of flower growers in Hawaii[J].Journal of extension,2008(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广西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吴兴兴(1969— ),女,仫佬族,广西罗城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高级经济师;何小娟(1993— ),女,广西崇左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 卢 雯)

作者:吴兴兴 何小娟

上一篇: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景观设计要从国情出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