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应用型等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是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篇1:

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

[摘要]实验校本课程是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有效弥补和丰富了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创新开发和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极大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实验论证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设计策略;开发实例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福安市中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中学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AJKT2020029)的阶段研究成果。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受学生的喜欢。本文就针对如何理解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明确开发价值、开发设计的实践策略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概述

化学绿色实验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制造和使用相关的化学产品,重视认识所利用的化学原料和产品可能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尽可能地降低或有效消除其污染副作用,从而促使化学实验实现零排放、零废料、零污染。化学绿色实验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倡导的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积极的社会责任素养,能激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方法,习得技能,获取化学知识,逐渐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念。化学绿色实验具有原料经济性、应用可再生材料、有效防止废物废料产生等鲜明的特点。围绕“绿色实验”设计、编制化学校本课程,主要有选修校本课、课外兴趣小组校本课等形式。通过开发、设计多样丰富的化学校本课程,更好地呈现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特色,同时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主要结合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化学热点问题,以研究学习、探讨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适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一)丰富化学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学校特色,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内容的课程设置,是对国家化学实验课程的进一步细化和提高。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不仅能展现学校对国家化学课程的贯彻落实状况,还能展现自己学校的科技人文教育特色。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励个性学习发展

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化学教育的独有特色,并根据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习活动,这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学校化学实验课的办学特色、优良传统等多方面的特征而开发的课程,能更契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提升实验论证能力,理解化学发展本质

通过开发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优化设计实验论证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论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实验水平,真正领悟化学科学发展的本质。

(四)活化化学实验知识,培育绿色环保素养

在化学绿色实验校本教学中,通过构建化学实验校本课程,能增强化学学科与物理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每一门学科发重要价值,学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各种科学知识,提高化学实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励学生积极树立绿色环保的正确观念,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

(一)优设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是在国家化学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必须坚持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为基础,進一步丰富实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实验校本课程探索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在构建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内容时,要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引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国家制定的化学实验标准课程中,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空气、水、溶液、铁等物质做了较详细的讲解,教师要在开发设计实验校本课程时,结合学校的实验室对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绿色实验兴趣的物质性质做出进一步的补充,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化学物质用途的探索认识。

(二)创设化学绿色实验趣味探究活动

根据初中生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精心开发设计化学绿色实验趣味探究活动,注重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探究思路等,有助于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实验设备,激发学生化学绿色实验探究兴趣,促进对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化学绿色实验设计方面,九年级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只涉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两个实验,教师则可以结合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教学的具体计划,安排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生动有趣的实验,通过开展“指导制作叶脉书签”、“利用化学试剂将白花变为蓝花”、“空杯生烟”、“烧不断的棉线”等趣味性的探究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索兴趣,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通过通过校本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巧设生活化化学绿色小实验项目

生活化是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在开发设计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原理为出发点,巧妙开展设计小实验项目,来调动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例如,在“烧不坏的手帕”小实验中,引导学生先将浓度为60%的酒精倒进碗里,然后将手帕浸泡到酒精里,之后取出手帕并将其拧干;接着用清水将自己的手洗干净,用一个铁架子夹住所展开的手帕的一角,用火柴点燃手帕,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参与小实验项目活动进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时巩固了课堂中所学实验知识,夯实化学基础。

(四)拓展化学绿色实验校本实践活动

化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最终的落脚点也是社会实践。化学绿色实验校本课程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拓展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对初中生而言,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绿色实验,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树立大有裨益。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家庭垃圾分类,并重点介绍电池随意乱扔的巨大危害;其次,可带领学生亲临化工厂等地,实地查看污染现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最终牢牢树立起“绿色化学”理念。例如,教师介绍了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的实验特性之后,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参与实践观察,了解生产生活中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掌握通过中和反应可以让强酸变成中性试剂等方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落实和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综合素养。

四、结语

开发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秉持科学教学的理念,积极将化学绿色实验教学理念引进课堂、融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实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宏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1(27):79-80.

[2]顾方剑.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52.

[3]陈岩.浅谈“绿色实验”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7):23-24.

作者通讯信息:陈英,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新华北路嘉都华府7号楼二单元1405室,邮编355000,手机18060331010。

作者:陈英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篇2: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 要] 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应用型等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是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在准确定位人才政治路径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地方高校化工人才教改路径,构建以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工科;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2019SJGLX352);2019年度信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9053)

[作者简介] 高爱萍(1981—),女,山东青岛人,应用化学硕士,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化工教育研究。

为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2]。新工科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尤其是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3-6]。新工科教育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按照传统方式培养的化工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随着“工程专业认证”的推行,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7-14 ]。新工科建设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一、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不足,人才培养目标空泛,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传统化工学科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科交叉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和学习能力培养。在当前信息时代新经济、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从业意愿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对化工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化工专业学生专业内就业率不高、化工专业生源严重不足等现象。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和优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新工科下对化工技术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中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

二、调整优化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新工科教育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增强,培养出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未来工程需求的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地方高校化工专业需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地方经济及科技优势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精于实践、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在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个性化及多样化的特点,加强各个学科间的综合教育,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以及文理知识的互相渗透。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又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课程教育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能力學生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的化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仍偏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工程实际不能很好地接轨。因此,课程体系设置要做到理论、工程实践、人文的交叉融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拓宽知识基础,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新工科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备远大目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高尚情操的人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其生活、道德、情感、理智和谐发展。

在通识教育中,对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等课程实施分类及分级教学。科学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及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及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中的竞争力。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引导,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的内在联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拓展—素质拓展平台课程体系,做到实践性、技能性、工艺性及应用性“四个体现”。其中,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为必修课程,专业拓展和素质拓展平台课程为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其中专业拓展平台可以分为多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取向,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同时,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调整专业模块的方向。素质拓展平台课程既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此类专业课程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补充授课内容,又包括部分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必须选修一定的课程,需包括文理交叉课程的跨专业选修课程。

整个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课拓宽专业基础,淡化专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在近几年的改革和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特色领域。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能力,设置以实验、实践及实习等为主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在实践环节中,设置以企业为主导的教学模块,包括认识见习(化工生产认识见习和金工见习)、专业实习、化工过程虚拟仿真、化工过程实训、毕业设计等工程训练项目,与学校教学环节中的化工设计实践、化工过程课程设计、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等项目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化学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参加相应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第二课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具有教育素质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化工专业每年都会派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已经连续几年派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兴趣。新工科背景下,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题教学模式[ 15,16 ]。比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研讨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课题、项目等以问题探究的形式主动获取知识;任务驱动式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能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在探索型课题和创新型课题上,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分工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达到思维上的创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完善各类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开拓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允许教师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合作探究。

2.改革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协作及产教结合教学。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整合统筹实践环节[ 17,18 ],构建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和工程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将虚拟仿真实验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中。[ 19 ]我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仿真实验室建设,目前拥有基础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过程及大型仪器等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操作简便,工艺流程逼真,既可以成为真实实验的一个重要预习步骤,又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室中涉及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是强化工科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生产实习中,虚拟仿真软件能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提高了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该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本着“校企互利共赢、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原则,建立专业对口、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加强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融合,建立企业技术人员与学生间的传帮带桥梁,让学生切实深入大中型企业或优质企业开展一定的实习,体验一线岗位对其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四)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本身的理论、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双能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极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可以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来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引进来”,指的是直接引进“双师双能型”教师,或者是聘请生产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走出去”,指的是学校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生产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應准确定位、合理布局,通过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以及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满足未来新产业需要的,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3):22-35.

[3]李波,贝绍轶,周亭,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0(1):149-151.

[4]張望,白英,梁丽芳.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9(7):4-7.

[5]郭祥云.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5-6.

[6]王斌,高江波,陈晨.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52-55.

[7]侯翠红,李涛,徐丽,等.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76.

[8]余兰.高职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56-357.

[9]张建汉,林燕妹,林福星,等.以提高就业导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1):8-9.

[10]朱佳媚,秦志宏,王月伦.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217-218.

[11]唐娜,樊志,郝庆兰,等.面向新工科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7(6):38-42.

[12]石君君,陈忻,宋宪强,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4):180-182.

[13]周国永,王志康,王环江,等.基于创新型化工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9(1):46-53.

[14]宁汇,刘欣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架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工专业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2018,36(16):51-56.

[15]王迎春,吴雁,颜文斌,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13):84-86.

[16]游奎一,赵方方,王威燕,等.在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4-16.

[17]杨金凤,马彦梅,刘红,等.基于PBL导学案的实验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8,36(16):40-44.

[18]陈晓陆,马志研,高爽.仿真实验在化工原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16,30(12):41-43.

[19]张瑶,刘树青,吴金娇.仿真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1):14-15.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GAO Ai-ping, GUI Feng-tie, WANG Hong-jun, CAO Xin-hua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training model

作者:高爱萍 归风铁 王红军 曹新华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 篇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需要顺应趋势改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本文从变化、问题、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教学逐渐频繁出现于教学活动中,虽然这是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一种表现,但是大部分实验教学的效用没有发挥出来。鉴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急需进行创新,而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的责任,所以,为了给学生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给国家培育社会主義接班人,笔者阐述了下列几种方法:

一、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能力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更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1]。所以,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一来,既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也可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同时,可以达到新高考的要求,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以往的教学观念已经没办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如今要求教师主动地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的观念,明确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对实验的本性进行深入的探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当作切入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比如:教材中的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都可以当作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素材,教师将其利用起来,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完成后,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实验是否成功作出判断。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成功的经验或者探究一下实验过程中哪里出现了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明确实验应该秉持着认真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且学生可以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对化学教材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及补充

化学教材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精心思考编制出来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可以进行探究的素材[2]。所以,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两点,一是化学实验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因为有的化学实验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有的化学实验的操作过于复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地对这些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二是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进行探究的知识点,将其挖掘出来,让学生进行实验。

例如:在教学含氮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知道,教材中只是呈现了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的方程式,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实验,而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了好奇。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部分知识设计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然后给学生分发下去。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试管倒立放在水中,然后把胶塞直接打开。再次,液面不再上升后,需要用自己的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将试管取出。之后,需要把试管口向上,然后把拇指移开。最后,需要把紫色石蕊试液融入试管里的溶液中。在学生观察到化学现象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里的水面上升?颜色消失了证明什么?为什么松开手指后,气体从原先的没有颜色变成了红棕色?为什么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液体变红了?这些问题正好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学生会尝试翻阅教材,并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也就是说,通过对化学教材中蕴含着的素材进行挖掘,然后基于这些知识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性认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认真地对待科学实验。

三、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当前的学生而言,常常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倘若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饮用水里的沉淀物有效去除呢?在看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的小脑袋瓜会活跃起来,会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并说出很多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验。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才能去除锅碗瓢盆上面的污渍,然后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实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会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化学知识,会明白科学、技术、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对知识探究、应用产生一定的热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利用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充分地发挥出来、体现出来,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的培养。

四、进行绿色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

化学实验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导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绿色环保重视起来,需要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4]。

就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而言,很容易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进而对学生、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一些手段把这些有毒气体处理掉。比如:氯气、二氧化硫等的制备、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将有毒气体的处理重视起来。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产生的废气和有毒气体要怎么办?任由它们进入大气层吗?采用怎样的方法去除这些废气呢?通过思考,学生会说出这样的答案:既然知道这些气体是有害的,就尽可能要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不使用相应的物质,而且在实验的时候也要选择污染少的装置。倘若无法避免的话,就需要在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保护措施、消除措施。也就是说,教师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环保意识树立起来,可以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教育。

五、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增强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只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永远无法替代实验教学的。那么现代信息技术适用于什么时候呢?通过调查发现,教材中有很多实验的现象是不明显的,而且有一些实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是很大的,是没办法完成的。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实验教学的效率提高。

例如:在进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的时候,鉴于这部分知识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针对实验内容进行课件制作,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能够明白压强对气体分子、浓度有怎样的影响,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平衡移动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实践中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直观,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刺激、启发,进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理论知识是相对简单的,所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并不是很大,而化学实验较为困难,因为其涉及大量的环节,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倘若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不了知识的情况,而想要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保障,想要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想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就可以将分组合作学习法利用起来。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的学习能力是互补的,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大家对化学实验产生一定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进而让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了解其中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互相学习,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通过这一过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将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学,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在使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要求相符的同时使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了解,形成团结友爱的意识,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交流交往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七、将实验类型的习题重视起来,将实验设计练习增强

新高考中的很多题目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需要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习题设置,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这里的实验设计包括让学生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对实验设计理念进行创新。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明确,实验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所以不能只是让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采用相应的手段将学生的创新欲望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得到激发、培育。

例如: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挖掘,然后对其进行创新,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材中有些实验相关的问题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将碳酸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去除,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将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去除,然后把混合物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定出来。

八、学校需要对化学实验室进行改善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化学实验室中的设备都不全,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在开玩笑。所以教师需要和学校领导进行交流,让学校领导明白化学实验室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言有怎样的作用,并且引入相应的设备。如果资金不足的话,学校可以和政府申请,使政府进行拨款,对化学实验室进行改善。在筹集到相应的资金之后,学校需要让化学教师盘点现有的化学设备,然后将缺少的设备、器材以表格的形式上交,然后按照表格进行配备。如此,便可将化学实验室中的设备准备齐全,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化学实验。

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难以让学生应对高考。因此,教师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对化学教材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改進及补充;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进行绿色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使实验教学的效果得到增强;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将实验类型的习题重视起来,增加实验设计的练习;学校需要对化学实验室进行改善;教师需要将自身的素质提高,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尝试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寅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理念的渗透[J].南北桥,2019(7):114-114.

[2]罗玉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新思路[J].高中数理化,2013(18):55-55.

[3]王珍娣.浅谈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J].2021(2019-27):65-66.

[4]李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9):212.

作者简介:何伟钊(1982— ),男,汉族,福建惠安人,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QJYKT2019—216。

作者:何伟钊

上一篇:语文新课程教改探索论文下一篇:境外媒体的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