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技术论文

2022-04-16

国家已由办学模式的改革转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走出“象牙塔”式的学校育人环境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追求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推进已经成为时代性的话题。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较快,但就现在的社会发展形式来看,单一的生物技术并不占优势,培养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专业的交叉型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大特色。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学生物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 篇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结合我校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实践,探讨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当前生物技术的实验教学必须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企业中,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不断自我提高,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素质,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强调应用型人才对于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建立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更加重要。

吉林医药学院依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特点与相关学科优势,适应生物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建立了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了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验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应用能力,取得了一些成果,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

医学生物技术主要是由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交叉而成的一种应用型很强的新兴学科,是集医学、生物学、药学、实验方法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具有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生物学和医学的实验技能。形成符合国家对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生物技术和医学背景的,满足我国医学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吉林医药学院原先是一所军队院校,2004年移交给地方办学,是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是我校新办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比较薄弱。在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方面,主要存在基础仪器设备数量不够,而且有的仪器设备比较陈旧,缺少一些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些仪器设备;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缺少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型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实验内容脱离时代前沿,和生产实际结合不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考核方面,还缺乏科学合理性。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以上问题和不足,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以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了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通过更新整合资源,建立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在我院实验室原有的仪器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又购进了PCR仪,凝胶成像系统,二氧化碳培养箱,荧光倒置显微镜,发酵罐,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多功能酶标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发酵实验室、蛋白质纯化分析室、药物筛选实验室,并且还做到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可以申请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等。通过教学中心的建设,既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又顺应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引进优秀实验教师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有高水平的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技术。我们实验室对人才的引进,要求具有医学相关学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并且由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考核期合格才能被录用。并且新入职的实验教师还要进行生产实训,到医药生物技术公司进行系统培训。

3.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

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验课中。它可以将一些陌生、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一些抽象的实验,如PCR实验,可以用动画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将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化,并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验内容上,减少一些陈旧性的实验内容,多开设一些设计性、应用型实验,与医药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紧密结合,如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蛋白质药物的纯化,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等综合性实验。

4.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改变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的传统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制度。在学期实验结束后,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外,还要考察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其进行量化打分。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实验数据20%,实验操作50%,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创新能力10%。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地位,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在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初步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大学生实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想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姜勇,王会岩,张磊.等.普通医学高校生物技术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47-148.

[2]李艳,王会岩,郝峰.等.为地方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5-187.

[3]洒荣波,张显忠,孙继政,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23-25.

作者:刘磊 王会岩 张磊 姜勇 王杰 李艳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 篇2: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应用的探究

国家已由办学模式的改革转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走出“象牙塔”式的学校育人环境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追求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推进已经成为时代性的话题。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较快,但就现在的社会发展形式来看,单一的生物技术并不占优势,培养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专业的交叉型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大特色。然而,目前大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存在很多缺陷,阻碍了潜在优势专业的发展,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不仅弥补了当前人才培养的缺陷,还为教育与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产学研合作教育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就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常指基因重组药物)被专家看作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近些年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多种病症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疑难疾病、寻找新的药物途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医学生物技术也正在引发医学科学和医药工业的重大革命。而我国部分综合性大学缺少医学类专业,其毕业生在医学方面的培训较少,不能满足医学领域的技术要求。因此,医学院校设立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培养侧重服务于医学领域及相关行业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设立又将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响应社会需求,对该发展方向选择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其中提出要把生物产业打造成吉林省的支柱性新兴产业之一。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相关通知,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培养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吉林省政府提出在2020年实现长春市和吉林市经济“一体化”,再次将生物产业列为发展重点,计划五年内使生物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占1/3,这些都预示着医学生物技术人力资源的短缺。而且东北三省有很多全国知名的生物技术企业,省城长春市是三个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未来吉林省更是要充分发挥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产业优势的重要基地。这都为发展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1.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单一

生物技术专业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均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高校扩招以后,不少学校在不十分了解生物技术专业特点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结果导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上单一雷同,不顾社会实际需求与学科特色,忽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定位。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执行的结果,是同一个专业的不同学校的所有学生用统一的规格和要求,执行统一的计划,统一的评价标准,最终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狭隘化了学生的扩展层面。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更激发不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最终众多院校的毕业生具备的所谓的能力大多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程度,而社会上也相应出现了“人才”过剩和人才不足的现象。为此,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强化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人才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

2.培养模式凝固化,主体缺失现象较严重

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是:最大限度开发和挖掘学生固有潜能,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目前,我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大致相同,课程体系类似,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安排进度的空间很小。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重视不够。大多数在校生都被灌输“专业——行业对口”的思想,把本专业继续深造作为以后的努力方向,带有强烈的专业性和功利性。目前的教学程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知识、跨学科知识及予学于用的意识,更忽视了“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的这一核心问题。最终导致了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在社会竞争中也处于劣势。

3.双师型、复合型师资缺乏,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一门学科,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应用。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是以生物学背景的教师为骨干,而双师型教师、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师资严重缺乏,这种状况不利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生物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在毕业论文研究方面,由于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导致毕业论文实验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这样导致了我国高校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生物技术人才独立工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加深拓宽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双师型、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4.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别重视对生命科学学科的培养,而各高校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培养具有特色学科优势的生物技术人才,缺乏典型与示范。高校培养的生物技术人才千篇一律,很难适应社会对多样化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医学生物技术的应用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真实工作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突破了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参与办学,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这对于操练性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产学研合作教育正在或者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于该专业:

1.理论知识与思想知识齐头并进

生物技术产业涉及的面十分广,几乎涵盖了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时,生物技术的教学也是一项面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还要授予学生相应的工程学知识及综合应用上述知识的能力,等等,即整个过程应本着扩大人才培养覆盖面的原则。这里的思想知识是指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量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寻找锻炼的机会。并灌输新的教育理念,诱导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发觉其潜在的能力。两种知识齐头并进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也拓宽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

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理论知识无法代替实际的操作技能,不可能直接运用到现实之中,所以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弥补不足,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了学生深入到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去,接近社会和自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现象进行对照、验证和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思路和进一步的基础。由于学生参加的是“真刀真枪”的工作,因此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是在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相会作用中完成的,跳出了纯专业的局限,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也提高了他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

3.建立教育实践制度

(1)工读结合,工学交替

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分为理论学期和实践学期,学生理论学期在校内学习,实践学期到校外工作。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找门路,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我们鼓励学生在假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技术服务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时间内,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课外时间参与社会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实践活动,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内合作教育

构建以校办企业和校内实习基地为主的创新集成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实习与实验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及社团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加以深化和提高。包括老师在内的班级内部讨论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欠缺什么,应更注重哪些方面,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3)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开发

利用校内资源,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室或技术开发中心,学生参与校企联合开发的项目,实现校企双赢。我校有很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科研立项或者跟随老师做实验,给了学生一个综合的实验技术训练,一方面巩固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则培养了学生从事科研及生产的综合能力。尤其生物技术专业,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医学背景下的生物技术又增添了精细程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此外,我们正在尝试性的加大了实验课教学的比重,增加了教学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技能训练,着重实验技术原理与程序的共性,淡化实验材料与对象之间的区别;减少验证性、模仿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从教学环节中、社会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寻求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让学生领悟到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所在。

(4)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研究与开发

学生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直接承接政府部门的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课题,或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深入生产实际,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结语

目前,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式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可,它不仅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纪律观念,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产学合作的模式不会是统一定式,需要结合各地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践,研究出具有特色的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加以实践。“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既提高了学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和平,万建新,吴霞.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7,8(8):115.

[2]毛智勇,杨帆.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23):19.

[3]黄敏,建平,张影陆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2004,3(2):113—114.

[4]韩新才,户业丽,王存文等.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0):39—40.

[5]曹新.关于高校生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MedicalEducation (China),2005(2): 21—22.

[6]黄云鹏,周俊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高技能人才——林业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林业教育,2007(6):47.

作者:姜勇 王会岩 李艳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 篇3:

医学院校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医药的迅速发展迫切需求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基于我国目前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合格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诸多行业愈来愈多地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在了医药领域,这引发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王会岩,郝峰,等.为地方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85.

[2]林国平,唐圣松,田英,等.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92-893.

[3]胡春萍,黄健,吴群英. 医药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创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9):1139.

作者:张磊 王会岩 刘磊 姜勇 李艳

上一篇:习语文化比较论文下一篇:艺术教育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