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2022-05-01

相信很多考生在查询院校资讯时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民族大学”是什么?只招收少数民族的考生吗?和普通大学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什么是“民族类院校”。“民族类院校”是指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大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篇1:

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内涵的强化,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训练形式、第二素质课堂、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构建了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研究可为国内同等院校应用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

新時代,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是我国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1]。开展“双创”教育是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2015年国家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亟需开展与“双创”教育相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双创”教育的体系构建[2]。教发[2015]7号文件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转变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市场竞争力[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人才质量的需求,因此主动适应市场需要,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以培养“双创”型人才为宗旨,以地方本科院校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生源为高职生)为例,通过对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训练形式、第二素质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和体系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水产养殖类“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图1),努力形成具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水产养殖学教研室在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新创业的核心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开展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双创”型人才培养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搞创造发明和自主创业,也不是把成功创业作为衡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换言之,“双创”精神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双创”能力是客观判断、独立思考和逆境生存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素质能力[2]。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探索适合“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能够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王万山等合著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是研究双创型人才培养及其教学方法的一部力作,强调了“对分式、讨论式、实践性、探究性”等教学方式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5]。

近年来,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学教学团队在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等项目的资助下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团队成员发表与“双创”有关的教学方法改革论文累计20余篇。例如陶敏等[6-7]《养殖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课外实习》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李斌等[8]《鱼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结果表明,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求知欲,以及在提高学生学会思考、创新和知识构建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王永明等[9]对《鱼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表明,WPBL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本鱼类学实验教学效果;邹远超等[10]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对《鱼类遗传育种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等进行了改革;袁登越等[11]的《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改革强调了实践训练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上述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经验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二)探索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训练形式

1. 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对不同学科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双创”理念和方法等相互融合,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双创”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双创”型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经过实践检验的归纳总结,才能使“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得到提升。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类教学课程在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比例(>50%)。为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的高素质水产行业人才,本团队构建了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养殖环境生物学、水产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水产营养与饲料学、水族科学和综合实践共六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团队成员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实验项目的延续性和应用性得到了加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养殖环境生物学”模块中,《鱼类学实验》、《鱼类生态学实验》、《鱼类胚胎学实验》合并成《鱼类学(形态、分类、胚胎和生态)实验》一门课程;《水生生物学实验》和《饵料生物学实验》合并为《水生生物学与饵料学实验》。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各实验模块中,任一门课程实验项目中的“设计型实验”设置比例不低于70%,其中与生产相关的实验项目要求在企业或公司中开设。例如《鱼类遗传与育种实验》课程中的大部分实验项目均在当地的江龙水产有限责任公司中完成,形成了“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实验模块依据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进度依次开设。

2. 搭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校明确了“深化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二级学院水产养殖教学团队先后与重庆益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阳春天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和隆昌县普河乡新盛泥鳅养殖场共同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与北京渔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恒达蕾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禾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市东坡区鱼太子鱼苗繁育场共同建立了本科毕业综合实习基地;与海大集团、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这些平台的建设为进一步拓展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探索适合“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素质课堂

1. “双创”基础课程平台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内江师范学院面向校内的各个专业开设了“双创”型人才培養的通识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案例》和《创新创业指导》等。此外,二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补充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例如《创新思维与科学逻辑》、《电子商务》和《中小企业管理》等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核心能力,基于校内双创孵化实践平台,把企业中各项真实的实训课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综合水平。为了让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邀请水产行业专家从认知、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现场教学,分析和解答实际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2. 校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筹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孵化园是由学校教务处、校地合作处、招生就业处和学校团委等多个部分联合组建,设有创业区、孵化区、展示区和创客空间等多个功能分区,为学校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舞台。孵化园的创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当地优秀青年企业家、就业指导老师和社会创业精英等。经过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可享受税务、融资、工商注册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本专业2015级徐桂林同学的《蜀洋水产有限公司》以连续3年成功入住该孵化园。

3. 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

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学科竞赛、科学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平台(图2),助力于水产养殖学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学科竞赛方面:首先,二级学院学工部通过竞赛育人、竞赛选人成立了专门的学科竞赛组织;其次在学分上构建了“学分-比赛融合”机制,让参加竞赛的同学更多的被认同,从而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同学主动参加各类创新比赛项目。再者,建立学科竞赛经费保障制度,在保障了各项竞赛活动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对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科研立项和创新训练项目是学校团委和教务处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专门设置的项目。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来鼓励和支持学生申报项目,包括:开放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邀请科研岗教师作为学生第一指导老师;成立了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对项目申请、实施过程及结题进行把关。

统计显示,在2014-2018年期间本团队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发表论文64篇;20余名学生参与了6项专利的授权,占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总人数的7.6%。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生物与环境、创青春、挑战杯等)获奖27项,获奖学生103人;其中《蜀洋水产有限公司》《鱼与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反季节大闸蟹养殖与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三个项目分别荣获2018年四川省“创青春”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村振兴暨服务民族地区专项赛金奖;衍生科研立项20余项,参与人数59名,占比26%;衍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参与学生174名,占比77%。

(四)探索适合“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师资结构

教师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一支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个人能力出众的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多元化教学师资队伍,是推动教学体制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12]。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高,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养师资力量。与企业合作,一方面聘请企业高级职称以上的工程师定期来校授课;另一方面,派老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市场动态及企业生产一线经验。目前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师团队结构较为合理(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以科研岗为主),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双师型),中级工程师6人(双师型),外聘企业教师3人,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学校和二级学院进行组织机构建设和改革是“双创”教学的前提性工作。在学校层面上,由学校顶层设计,各个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事等)联动,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双创”型人才培育的领导体系;在二级学院层面上,建立了本学院的“双创”教育工作体系,实行学院党支部书记负责制,组建了专门的双创项目工作指导小组,开展和指导本专业大学生的“双创”工作。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学校成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建设了创新孵化园;二级学院对本专业大学生的优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给予配套。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考核机制。学校和二级学院都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列为年终工作考核的重点指标,并与教师个人的评职晋级挂钩。政策制度。学校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提供免费的咨询与指导,并协助对接市场。

四、结束语

内江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坚持改革步伐不动摇,以建成地方性、应用型的高水平高校为全校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学校的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教学成果,开创了“双创”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篇章,在学校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带动效应。接下来,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将根据学校和二级学院相关要求,继续改革和探索以期形成更加科学和完整的水产养殖学专业“双创”型

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建立起立体化多层次,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新体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创”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莹,高慧,徐斌,等.构建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J].大学教育,2019,103(01):154-156.

[2]蒋丽萍,龚榆桐.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02):47-50.

[3]陈宝宽,杜朝军,王利娟,等.师范院校化工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初探[J].江西化工,2016(6):171-172.

[4]张克宏,张晓丽,何敏丽,等.包装工程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CDIO理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3):30-34.

[5]鲍晓萍,徐国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

實践,2018,38(15):2.

[6]陶敏,李斌.转型中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养殖水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183-186.

[7]陶敏,李斌,王永明.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野外实习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8):223-225.

[8]李斌,徐丹丹,王永明,等.对分课堂在鱼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217-218.

[9]王永明,史晋绒,李斌,等.基于WPBL的本科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实验教学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216-217.

[10]邹远超,齐泽民,文正勇,等.鱼类遗传与育种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46-148.

[11]袁登越,李兴霞,覃川杰,等.水产养殖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1(51):133-134.

[12]邸明伟,高振华,朱丽滨,等.“生物质材料”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森林工程,2013(4):158-160.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编号:JG2018-744);四川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编号:13B004);内江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分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JG201731-383)

作者简介:李斌(1981-),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鱼类学与鱼类生态学。

作者:李斌 陶敏 徐丹丹 熊小琴 王永明 李锐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篇2:

这些院校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非也!

相信很多考生在查询院校资讯时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民族大学”是什么?只招收少数民族的考生吗?和普通大学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什么是“民族类院校”。

“民族类院校”是指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大学。现阶段民族类院校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和地方民族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

根据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有关政策,民族类院校应重点招收各民族考生,但除了民族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这两个招生类型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其他类别也同时招收汉族考生。

·小贴士·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

民族班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

民族预科班是指对当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预备性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预科生需要多讀一年才能读大一。

当然了,民族类院校会比其他大学多一些民族特色的学院、研究院,比如四川民族学院有藏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有民族医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有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等。考生在这类院校就读,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在多民族融合的氛围中更有机会形成开阔的视野。

2021年软科中国“民族类院校”排名的上榜高校有12所,如下表所示:

中央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985工程”、“211工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院校简介: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早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哲学和宗教学、社会学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宗教学、音乐学、舞蹈学、行政管理、生态学、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特色:2019届本科毕业生流向的主要行业为教育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2019届本科毕业生共有728人在境内深造,其中到“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的本科生合计515人,占升学本科生的70.74%。

报考须知: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在河北省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610分,超省控线198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616分,超省控线162分。

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586分/525分(少数民族语言),超一本线99分/38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609分/562分(少数民族语言),超一本线79分/32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中南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

院校简介: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近年来,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的民族学、化学和药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校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分别是应用化学、民族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

就业特色:从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教育业(22.13%)为2020届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87%),制造业(9.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62%)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59%)。

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1409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深造,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3.77%。升学院校主要集中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45.78%;其次为本校,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36.20%。

报考须知:中南民族大学2021年在湖北省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527分,超省控线130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80分,超省控线117分。

中南民族大学2021年在四川省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537分/521分(民族班),超一本线16分/0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69分/541分(民族班),超一本线28分/0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西南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

院校简介: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舞蹈表演、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是民族学、英语、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城乡规划、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金融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

就业特色: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以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为主(合计占比达45.13%);毕业研究生以教育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为主(合计占比达52.35%)。

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有1193人选择国(境)内外升学深造,占比17.53%。其中,国内升学本科毕业生1031人,占比15.15%;除本校外,到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的有441人。

报考须知: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在四川省分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录取最低分为556分(理工类)/562分(文史类),超一本线35分/21分;二本批次的录取最低分为504分(理工类)/523分(文史类),超二本线74分/49分。

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在湖南省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531分/525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省控线97分/91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51分/549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省控线85分/83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大连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

院校简介:大连民族大学位于海滨城市大连,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56个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60%。建校以来,学校培养毕业生超过5万人,就业率连续21年保持在90%以上。

優势学科专业:学校的工业设计、生物工程、产品设计、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建筑学、会计学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就业特色:大连民族大学2019届毕业生共4099人,截至2019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1.88%,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率为90.31%,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毕业去向看,直接参加就业占绝大比例,为72.96%,国内升学比例为11.44%,出国出境比例为5.98%,其他类型就业占1.5%。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在辽宁省就业的比例最高,为34.87%,在中西部、三区三州、民族八省等地区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24.25%,占上述地区生源人数的41.85%。

报考须知:大连民族大学2021年在辽宁省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495分/478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省控线159分/142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42分/535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省控线86分/79分。

大连民族大学202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396分/385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51分/40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491分/480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61分/50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北方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

院校简介: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建立在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470项,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民族学、兴边富民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是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校有民族学、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等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等10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学科,数学等3个省级一流学科,生态学等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就业特色:学校2019届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为56.45%,低于59.13%的学校平均就业率。2019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覆盖了民营企业、个体、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或其他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是最主要的流向,占比为52%;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为23%。

报考须知:北方民族大学202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分为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19分,超一本线7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12分,超一本线7分。二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08分/396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63分/51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498分/488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68分/58分

北方民族大学2021年在湖南省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497分/491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省控线63分/57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495分/515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省控线29分/46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西北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

院校简介: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后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分别是汉语言、社会学、作曲与作曲技术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

就业特色:2019届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集中于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等领域。其中,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行业较为多元,以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为主;毕业研究生行业流向较为集中,近五成均流向了教育领域,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次之。

报考须知: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在甘肃省分为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40分(普通类、散居少数民族、长居汉族)/396分(聚居少数民族),理工类一本线为440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17分/502分(散居少数民族、长居汉族)/481分(聚居少数民族),文史类一本线为502分。

二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13分/365分(聚居少数民族),超二本线77分/29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489分/448分(聚居少数民族),超二本线57分/16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广西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开放开发大局,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学校充分发挥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作用,分别在泰国、老挝、印尼设立了孔子学院。学校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技术史;10个国家特色专业,分别是民族学、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越南语、泰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档案学、印度尼西亚语。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总体毕业生排名前三的就业行业为教育业(914人,占比28.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3人,占比11.13%),制造业(258人,占比8.13%)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为私营企业(1556 人,占比49.05%),中等、 初等教育单位(484人,占比15.26%),国有企业(356人,占比11.22%)。

2020届毕业生升学人数为679人,升学率为14.43%,其中国内升学389人。2020届毕业研究生升学35人,升学率为5.79%,其中国内升学28人;本科毕业生升学373人,升学率为9.77%,其中国内升学313人。

报考须知:广西民族大学202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为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87分,与一本线同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36分/540分(民族班)/530分(少数民族),超一本线6分/10分/0分。

二本批次的理工类的录取最低分为456分,超二本线108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08分,超二本线95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云南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省属重点大学

院校简介: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学校开设有藏语、傣语、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佤语、纳西语、彝语、哈尼语,壮语、苗语、白语等12个民族13个少数民族语种专业,是全国开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种类最多的学校。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分别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社会学、民族学、缅甸语、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

就业特色:学校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5.31%(截至2019年8月31日),从各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哈萨克族、水族、基诺族、德昂族、土族、仡佬族、俄罗斯族的毕业生均已落实就业,就业率达100.00%。2019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民企、国企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包含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

报考须知:云南民族大学2021年在云南省分为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522分,超一本线3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73分,超一本线8分。

二本批次的理工类的录取最低分为488分/482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53分/47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51分/543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51分/43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湖北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省重點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湖北民族大学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始终践行“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现设有医学部、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20个学院(部),1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民大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恩施州中心医院、附属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3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分别是民族学、林学、中医学;4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分别是数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学科,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应用数学、法学、体育学。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在教育、医疗、政府及管理等贴近民生的行业领域就业,就业特点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教育业(32.73%)、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13.07%)。学校积极响应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020届已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78.60%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区域,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且主要就业于湖北省(57.39%)。同时,有16.22%的本科毕业生积极服务于西部地区。

报考须知:湖北民族大学2021年在湖北省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457分,超省控线60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14分,超省控线51分。

湖北民族大学2021年在云南省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91分/475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56分/40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55分/534分(少数民族预科班),超二本线55分/34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贵州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省重点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学校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17个特色专业,分别是旅游管理、社会学、法学、统计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民族学、汉语言学、体育教育、美术学、应用化学、音乐学、行政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其中,旅游管理、社会学、法学、统计学是国家特色专业。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相契合;主要流向了教育业(16.27%),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43%)以及批发和零售业(10.80%)。

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272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5.12%,升学地区主要是贵州省,占比为75.37%,其次是云南省,占比为6.62%。2020届毕业生共有12人选择出国(境)深造(0.23%)。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占比为50.00%。

报考须知:贵州民族大学2021年在贵州省分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69分,超一本线13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62分,超一本线6分。

二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19分/430分(民族班)/407分(民汉双语民族班)/373分(少数民族彝语班),超二本线52分/63分/40分/6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35分/542分(民族班)/515分(民汉双语民族班)/494分(少数民族语言类)/482分(少数民族彝语班),超二本线56分/36分/15分/3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内蒙古民族大学

院校属性: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是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蒙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国家首批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分别是化学、药物制剂、农学。蒙医药是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蒙医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学科。

就业特色: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教育业(33.4%) ,其后依次是政府及公共管理(10.0%) 、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9.8%) 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94%)、动物科学(9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法学(蒙授) (25%) 、编辑出版学(蒙授) (28%) 。

学校2020届本科、专科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分别为19.3%、 12.5%。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学院是农学院(57.7%)、化学与材料学院(45.4%)、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42.9%),升学比例较低的学院是体育学院(1.5%)、护理学院(4.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5.8%)。

报考须知:内蒙古民族大学202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分为一本和二本两个批次招生。一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40分,超一本线22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03分,超一本线15分。二本批次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350分,超二本线49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432分,超一本线40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四川民族学院

院校简介:四川民族学院是四川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唯一的民族本科院校,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姑咱镇。学校现设有32个本科专业、1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专科专业和民族预科教育,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近3000人,占33%。学校建有康巴文献馆、藏文古籍文献馆,收集整理康巴地区文献资料3万余册(函),拥有全套德格印经院典藏经籍,为建设好甘孜藏区文献资料中心、推进藏区研究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势学科专业:学校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康巴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康巴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以康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康巴生物多样性等特色研究为重点,成立了14个特色研究中心和14个特色研究所。

就业特色: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汉族的就业率为 85.92%,少数民族的就业率为 81.68%;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体育学院(95.97%),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藏学学院(75.32%)、教育科学学院(77.38%);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秘书学、思想政治教育(藏汉双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双)、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均为100.0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历史学(65.45%)、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67.44%)。

报考须知:四川民族学院2021年在四川省的理工类录取最低分为476分,超二本线46分;文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14分,超二本线40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作者:嘉鱼(整理)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篇3:

贵州地区普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建议

【摘要】生物技术一直被视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部分,而作为培养生物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其教学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对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以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普通高校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实践教学认识方面学生存在误区;在实践教学定位方面学校不明确等现象。并提出为了完善实踐教学,学校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需进一步优化等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贵州高校 生物技术 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一直被视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部分,而作为培养生物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其教学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生物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又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对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以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贵州地区普通高校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学生认识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实践教学在几所院校都得到了学生的重视,但是,学生普遍把实践教学作为自己巩固学科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而对于在掌握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没有真正树立。如贵州地区大部分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学生对教师要求学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用意不顾,把教师实验设计的预设和结果当作自己实验的目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缺乏对创新的理解与追求。

2.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

在实践教学中,贵州地区这几所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任课教师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大多教师还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还未引起重视,而教改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更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如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特色较难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甚至某些学校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大都以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而缺乏了实验性内容的设计。

3.课程内涵建设得不到重视

当今时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作为生物技术专业实践的支撑技术,其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理应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否则将会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带来困境。据调查发现目前贵州地区这几所高校在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跟不上社会生物技术更新的步伐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更新过于缓慢专业知识与实验技术,已经制约着这几所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

4.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着“量”增长与“质”削弱的矛盾困境。由于学生学识的参差不齐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而造成了人才培养“质”削弱的事实。贵州高等院校也采取一定途径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如引进人才,但是人才的引进难以及资金的来源难造成了贵州诸多院校引进不到相应的人才,很多院校采用了本院校在学识和操作技能上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作为助教或者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实践教学,这些新引进的助教以及实验人员在实践教学方面又缺乏经验,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个性方面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再者,在这些院校大都都实行双导师模式,但是很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的培养手段,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现象,最终使学生在参加实践中生物技术技能得不到提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许多高校逐渐转型,把人才培养定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如贵州地区某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表述: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生物科学前沿和最新进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农业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教育思想;熟悉教育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及从事生物科学教学工作所必须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物科学教育研究能力。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具体策略如下: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教学、见习、实习(野外实习与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想要顺利有效的开展,学校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突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政府也应加大对本地区的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资金投入的力度,颁布相应的政策引进人才,购置足够实验设备和不断更新实验设备,从而使学校实践教学顺利展开。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两个重点,学校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实践教学要有清晰的认识,以免造成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错误思想。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积极开发有利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用能力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4]。在课程的设置管理方面,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参与到其中去,以研究者与教学管理者的身份,从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专业课程,以便与社会人才需要模式相吻合,也有利于加强专业课程对学生思想意识、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完善实践教学,从而发挥实践教学的各方面教学功能。

3.重视专业实验课教学,加强实验能力培养

实验课是高校在校内场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开展实验课、开设实验课的时间以及考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养成对专业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获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所以实验教学要选择好实验模式和评价模式,尽量避免重复性实验和毫无创新的实验。

4.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差异更大。所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对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实习成绩评定方法评估内容全面、标准规范、程序合理等。

总之,通过对贵州地区这几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现状研究发现,贵州地区普通高校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应引起贵州各高校以及相关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教学加以重视,为国家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艳, 王敏, 张艺.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z1).

[2] 蔡爱国. 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建设[J]. 教学研究, 2013, 36(6):92-96.

[3] 吴萍, 李正鹏, 何庆元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 广州化工, 2014(21):197-198.

[4] 陈继峰. 生命科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20):272-274.

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质量工程”贵州教育厅结题项目,2016.01,项目名称“贵州省普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黄小娜(1982),性别:女,民族:汉族,河南省南阳市人,学历:博士,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职称:副教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教学、水生浮游动物等;

杨继富(1981),性别:男,民族: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学历:硕士,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职称: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学校文化、民族文化等。

作者:黄小娜 杨继富

上一篇:预制节段拼装桥梁轨道交通论文下一篇: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交通运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