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本质会计信息论文

2022-04-19

【摘要】会计信息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会计信息商品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作在维持和发展企业与机关利益集团之间关系,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品本质会计信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商品本质会计信息论文 篇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交易机制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资源,通过建立会计信息商品交易市场,以价格机制作为杠杆将有助于会计信息的资源优化配置。本文根据价格形成的成本、效用原则,建立了价格形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会计信息商品交易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交易形式。

关键词:会计信息 私人属性 交易 价格

一、会计信息交易的理论前提

会计信息尤其是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其作用体现在投资者通过会计信息的判断与解读来引导自身投资行动,促进资本在不同企业、行业间的流动,最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的供应者和需求者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包含了过多的噪声信号,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方式有制定强制性会计信息规范、采用政府管制等措施。但从目前资本市场运行效果看,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会计信息造假所导致的公众事件时有发生。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跳出以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强化管制的纯技术的研究思路,而从会计信息商品化的角度探究会计信息生产、传递、交易的过程,找到解决供给与需求差异的途径。经过多年研究,学术界力图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从单纯的技术层面引向产权制度,从而为治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思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基本认可了会计信息的产权属性是利益主体之间为最大化自身利益动态博弈的结果,但对其属性和归属仍有较多的争议。会计信息属性及其归属之所以复杂难辨,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变迁的复杂性。而会计信息产权作为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子项更是被这一复杂而深刻的企业产权变迁所掩盖。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具备企业资源的本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会计信息更像是一种企业资源的资源。表面上看,会计信息并不像其他企业资源能给相关利益者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作为反映资源现实及潜在获利能力的替代变量,对不同利益所有者会有不同的经济结果,这也是利益相关者希望独占会计信息生产,传递等权利的原因。从企业层面来说,其制度变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制、公众公司等一系列的发展,产权依次表现为私人产权,俱乐部产权,公司法人财产权。由此,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其产权属性及归属应该是依赖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因此,会计信息在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里,产权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在业主制企业中,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至业主下,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主要体现在通过会计信息改善经营管理策略和方法,进而为业主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业主独占会计信息的生产、披露,是会计信息的唯一消费者,会计信息具有明显的私人特征,是典型的私人所有;同理,在合伙制企业中,会计信息归合伙人所有,产权形式相对复杂,但任然具有私人属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更趋复杂,出现了股份公司,其典型特征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企业资源产权形式表现为法人财产权,而作为企业特殊资源的会计信息同样表现为法人财产权。现实中股东和会计信息的实质控制人,即,内部管理当局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及目标利益的不一致,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扭曲和失真,这在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表现更为突出。作为企业资源替代变量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将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的‘柠檬效应’,这也为政府管制提供了客观依据,政府管制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表现为公共物品的特征。政府管制能够对商品的质量提供约束机制,如通过制定各种法规、监管政策等,但是政府管制无法解决商品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力机制。最终提高私人属性的商品质量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市场约束,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杠杆获得。这也为本质上为私人属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即通过建立会计信息市场,以交易价格为杠杆,调整对会计信息供求期望差,最终达到交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需期望差及治理路径分析

( 一 )会计信息供需期望差 (1)会计信息的供给。会计信息的的供给包含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会计信息供给既有提供标准会计信息的企业主体,也包括各种以提供分析性会计信息的会计中介及个人。而狭义的会计信息供给主体仅包括以提供标准信息的企业主体。事实上由于管理当局独占了会计信息生产的各环节,因此,内部管理当局天然地成为了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但是由于分散的股东和内部管理当局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需要有中立的第三方给会计信息背书,导致了以提供签证和咨询为主的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出现。但是,中介的会计信息也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仍然依赖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客观性。(2)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相对复杂,包括股东、管理当局、潜在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社区及各种利益关切者。由于需求者之间目标利益差距较大,对会计信息的内容需求千差万别,导致会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投资者关注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股东和债券人更偏重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政府和各种社会机构更关注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公共利益。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各方利益关切,是会计信息供给的难点。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信息供给的内容及质量特征取决于信息需求者之间力量的对比,而更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会计信息需求的主要决定力量来自资本要素主要提供者——投资人和债权人,会计信息也更多体现了二者的利益关切。(3)会计信息供需期望差产生原因。会计信息期望差是人们对会计的预期作用与会计本身实际作用的差距,即供给与需求的差异。狭义来理解,会计信息期望差就是会计信息质量期望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会计信息供给动力不足。会计信息的生产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那么就缺乏提供会计信息激励。这点在上市公司中体现的较为突出,上市公司被强制性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会计信息表现为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消费中存在的免费使用及搭便车动机造成供给方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对会计信息生产成本补偿。管理当局出于自利动机和政府管制压力,只原意提供强制性标准会计信息,对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分析性会计信息提供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方监管动力不足。会计信息的生产实质上由内部管理当局控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信息内容必定包含对其有利的信息,而对其不利的会计信息多被其隐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特点导致需求方监管动力不足。监管所发生的成本必须由监管收益所补偿,但是公共物品搭便车动机使得监管的成本由个人承担,监管收益却能为所有人享用,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无人有动力监管。会计信息质量在没有监督的需求下,质量将很难保证。

( 二 )会计信息期望差的治理思路从目前来看,不合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造成会计信息期望差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监管下的强制披露政策只能解决会计信息部分质量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缩小期望差的动力机制问题。造成会计信息期望差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动力不足,而治理路径是建立会计信息商品化交易市场。市场制度是促进交换、节约交易费用而存在的一套复杂的契约体系。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让渡,实现交易的前提条件是界定产权,在此基础上达成交易契约。会计信息本质为企业资源,其产权所有者是企业法人。会计信息产权确认后,产权所有者就有可能以私人商品的形式,依靠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行提供。在市场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的供给不再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根据私人商品的交易规则来实现,其生产成本要按照 “谁受益 , 谁分担”的配比原则,由全体受益者共同承担。会计信息成本与其价格制定有关。在强制披露会计信息的市场中,会计信息作为 “公共产品”是免费的 。信息使用者要获得会计信息,唯一所要支付的就是信息载体的成本。但在有偿披露会计信息的市场中,“私人属性”的会计信息存在交易价格,这种价格除考虑信息成本构成,还要按照 “边际定价原则”确定。在市场交易中经过长期博弈,去寻求于己有利、双方及多方有利的最终交换价格。市场交易的结果导致成本与收益的对称,而这一方面提高了供给方的动力,另外也增强了需求方对信息需求的理性因素,最终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一个模型

( 一 )模型的建立思路建立会计信息商品市场模式,通过价格杠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的关键是确定交易价格。从理论上说,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其最终价格要体现其内在价值,而其内在价值取决于该信息给需求方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使用该信息给需求方所带来的一系列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之和。公式表示如下:P=i

其中:P为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M为会计信息给所有带来的经济利益;r为使用会计信息的最低报酬率;i为使用会计信息某一期;n为使用会计信息的期数。但是,仅从上述理论模型,很难确定会计信息实际交易价格。因为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内在受价值支配,但是价格往往和价值有较大的偏离。原因是价格还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商品成本等。而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体现在给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同。假设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是投资者,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通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投资人获得超额收益。因此,会计信息的价值取决于投资结果的差异性,而这又使得会计信息价格呈现非确定性和隐匿性的特征;加之,会计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和披露会计信息给供方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造成会计信息的定价模型难以确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固然有和其他商品交易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作为商品,其交换目的应该符合交易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价格上限应为会计信息的开发成本+该信息利用之后获取的利润,下限是会计信息的开发成本。显然,如果依上限定价对买方无利,按照下限定价对卖方无利,所以买卖双方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效用指标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基本的价格标准。卖方的期望价格总是要大于它的开发成本,即开发成本+适当利润,其中“开发成本”应包括;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损耗和折旧;相关会计和财务分析人员的工资;由于披露会计信息预期给供方带来风险;与之相关的专设机构所发生的办公费用等。“适当利润”是买方利用信息商品所创造的利润中的一部分。“适当利润”的多少应视情况而定,当卖方出售会计信息商品的使用权时,实际受众单位和个人较多,因此可以多次转让,力求薄利多销,但也要注意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需要恰当估计可能转让的总次数,并以此来确定提取的份额。一般来说信息商品的价格随转让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会计信息本身的特征及商品交易的一般性,本文提出下面模型以供参考:P=+K4K5M/n

其中参数含义为:P为会计信息商品的价格;C为会计信息商品的有形损耗;V为会计信息商品的人工成本;M为会计信息商品合同期内的平均收益;n为会计信息商品合同期内的交易次数;K1为会计信息时效系数;K2为会计信息开发复杂性系数;K3为会计信息开发风险率系数;K4为买方新增经济效益中会计信息商品所占的份额;K5为会计信息供方对经济效益的分成比例系数。

( 二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会计信息商品的有形消耗C是指在会计信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资源消耗,包括会计信息加工全流程中发生各种的材料费、专购设备费、设备折旧费、各种专设会计部门和车间核算部门所发生物资损耗费用等。劳动力成本V是指具有较高知识层次或技术层次的会计信息生产者在会计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付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会计信息商品生产是一种高智能和高创造性、探索性的复杂劳动。和一般商品相比其体力和脑力消耗之和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因此在确定会计信息商品活化劳动消耗V时,必须将复杂劳动时间转化为简单劳动时间,模型中K2×V也即表示此转化。信息商品寿命周期内买方单位的平均收益M主要参考买方的购买目的来确定。如果购买会计信息的主体是各类投资者,使用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决策有用性,其经济效益为I*(R2-R1),其中I表示投资者投入的初始本金;R2、R1表示使用会计信息前后的投资报酬率。会计信息时效性系数K1,反映会计信息更新及交易时间的不同而导致决策效用的差异,会计信息更新越快,会计信息交易时间越短,对投资者而言信息价值越大,会计信息价值越高。K1=t/T,其中t是指会计信息更新至交易的时间,T是指两次会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会计信息开发复杂性系数K2,反映了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对决策的相关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会计信息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了会计信息所能传达的信息含量,会计信息内容越是详尽,从一定意义上,信息更有价值。K2的确定主要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技术复杂程度。该系数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后,在进行标准化确定。比如,可将会计信息根据内容分为标准化内容(通用报表)、事实性内容(公司治理)、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分析内容(会计信息的分析与评价)等,根据这些内容与投资者决策相关性授予不同权数,最后核算出平均分数,作为K2的值。而内容及权数的确定可由相关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制定标准。会计信息开发风险系数K3,反映会计信息披露风险,会计信息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越是复杂的信息,其风险越大。因此K3是与K2有关的系数,K3=cK2,其中的c可以通过线性回归获得经验数字。买方新增收益中的会计信息商品所占份额K4,主要反映在买方新增的收益中,有多少是由会计信息的使用推动的;会计信息供方对经济效益的分成比例系数K5,主要反映供方对会计信息提供所需要的收益分成。这两个指标可以通过行业内部协商,或者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经验数字。交易次数n,主要反映在交易合同内交易的频率,交易次数多意味会计信息成本可以摊薄,信息价格降低。

四、会计信息交易的未来形式探索

( 一 )初级形式:建立企业数据库初级交易形式为分散交易,即由信息生产者通过建立自身的信息服务系统,创建多层次的信息数据库,信息消费者以付费的形式进入相应的数据库获取信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可以通过软件完成,这一过程现在已经在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企业中得以实现。而相对高级的分析性会计信息有赖于更深层次分析和再加工,体现了财务和会计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创造性的工作。会计信息内容及信息含量对需求者的决策效用有着显著差异,为此,应该采用差别定价方法,对各种会计信息分级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并对其制定不同的价格,以便于需求者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选择。同时,通过差别定价,会计信息生产者根据提供信息的复杂程度获得相应的补偿,增加其供给的动力。

( 二 )高级形式:建立会计信息交易中心 高级交易形式为集中交易,即建立专业的会计信息交换中心,各信息生产者生产的各种会计信息,先有偿转让给专业的交换中心(批发),然后由该机构再出售给每一个信息消费者(零售)。会计信息交易中心是提供会计信息交易的专业机构,其目的是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市场配置以及对会计信息市场活动进行服务、监督、管理和协调。会计信息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会员需缴纳适当的会员费用,以维持中心的日常运转,同时会员之间可以有效地实施监督和自律。参加的会员包括信息提供主体的企业、会计信息中介和信息需求主体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代表等,成员应反映各方利益诉求,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所有会员单位的会计报表都必须交由会计信息交易中心储存保管,进入交易的会计信息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使用会计信息时,可以利用中心的交易平台,付费后取得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的同意,并由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发出指令后,从会计信息交易中心获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交易中心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之后,需进行登记,并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监督,防止会计信息使用者违背所有者的意愿随意对外传递。会计信息商品化交易是探索中的会计信息交换、传递模式,相对于目前强制性披露会计信息而言,其供给动力更强,同时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理性需求更多,这有助于修正供需双方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期望差,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但是,作为一种探索中的方式,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的可行性都还有许多未知领域亟待解决。本文提出的有关会计信息的交易模式仅供各方参考,不足部分还需要学界共同探讨。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交易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8-GH-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苏强、王宗台:《我国会计信息产权研究述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2]王升、王平心:《会计信息产权及其交易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吴俊英:《会计信息产品转换及市场交易分析》,《财经论丛》2005年第1期。

[4]武颖方:《信息商品的特点及其价格确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顾平、姚慧丽:《实用信息商品定价模型的研究》,《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0年第1期。

(编辑 聂慧丽)

作者:李松

商品本质会计信息论文 篇2:

关于我国会计信息商品化可行性的探讨

【摘要】 会计信息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会计信息商品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作在维持和发展企业与机关利益集团之间关系,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信息;商品化;证券市场

一、会计信息的本质是一种商品

会计信息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借助于会计信息系统,采用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通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它是会计人员通过劳动生产的产品。这种产品的生产主要源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这种需求源自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决策的风险增大,为了降低风险,决策者势必会搜寻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为消除决策中的不确定促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关于资源使用的合理决策,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也表明信息披露通过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能够导致资源在生产者之间的有效配置,能够促使投资者拥有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实现价值增值的极大化。

与企业财富相关的人们或者在企业财富中拥有份额的人们是会计信息的用户或是会计系统所提供产品的受益者。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即使对于同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也存在使用价值上的极大差异。会计信息具有商品的价值属性,会计信息的生产耗费了会计人员的能动性劳动,这种劳动主要表现为智能型劳动,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付出的代价,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计所耗费的劳动,具有商品价值的属性会计信息不仅体现为以财务报告为主体的物品,体现为一种稀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要体现在辅助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品的购买决策、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并最终反映到投资品市场价格的提升等。

会计信息的价值也是通过交换价格表现的,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为会计信息的交换创造了条件。资源的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人力资本的提供者等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委托给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为了掌握管理者的经营情况和资本的保值、增值、安全情况,需要借助于会计信息来监督管理者的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资源减少而企业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向外部的资源拥有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以取信于他们,来换取他们所拥有资源或服务的使用权,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增值,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会计信息成为企业管理者与资源拥有者之间进行资源交换的主要媒介,会计信息的交换价值通过换入资源的价值最终得以体现。

二、会计信息商品化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新的思路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特性导致了信息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企业生产会计信息的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发生背离,信息披露成本不能得到公平分担。企业不仅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无法补偿信息的生产成本,导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尽可能少的披露会计信息,信息供给不足。企业披露信息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是以满足国家的最低披露标准为宗旨,信息的使用价值较低。对于信息需求者而言,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性不仅使得他们无法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和数量,无法实现消费品的最优配置而且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对信息的质量进牙监督,因为某一个信息需求者的监督行为导致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为其实现付费消费建立了理论基础。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私人物品”,完全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实现会计信息的付费消费,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披露信息中的成本补偿问题,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边际收益,使外部性收益内在化,更有利干消除代理关系导致的市场信息披露的不完备,有效地阻止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在信息需求方的拉动和利润动机的有效激励下,企业会披露更多的差异性、多样性的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满足信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实现会计信息的商品化将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缓解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

三、会计信息商品化对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行性分析

1.从我国证券市场现状看,会计信息商品化很难起到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1)通过国有股减持和流通,实现“同股同权”,降低股权集中度,使股东之间的利益保持均衡和一致。具体可采取国有股回购、略高于净资产值配售、国有股转优先股、国有股股权转债权等方式。(2)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将分散的中小股东凝聚成一股合力,提高他们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和对大股东监督的能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另一大缺陷,对此可采取经理人员持股、运用股票期权、实行薪酬激励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并完善外部的经理人才市场进行有效的约束。

2.加快法规和制度建设,严格执法,实行有利于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监管政策。提高股权再融资标准,增加包括总资产报酬率、每股现金流量、股利发放率、募集资金项目收益率等在内的指标,并严格监督募集资金流向,对任意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上市公司,除要求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外,应给予严厉处罚。建立上市公司融资保举人制度,上市公司如有违规融资行为,保举人要承担连带责任。完善会计制度,加强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督和监管力度,大力压缩上市公司为了股权融资进行盈余管理甚至造假的空间,对造假的上市公司进行严厉处罚。规范审计意见和格式,强化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严惩协同造假的中介机构。建立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加大违规成本。

3.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促使企业主动自愿地进行债务融资,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债务融资是优于股权融资的融资方式,债务融资不仅具有节税和提高财务杠杆的作用,还能激励管理层积极工作,减少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代理成本。目前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为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考虑放宽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条件,降低债券融资门槛;其次要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降低债券交易税,并加快中介机构发展,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再次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降低债券融资风险。提供者可以在供需市场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很多学者希望这样能刺激其提供更加充分和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会计信息提供者由此能获得的经济利益会大于其不提供充分相关会计信息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考察一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制度建设的规范状况,这个前提条件基本不具备。

我国目前的还属于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在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其中根本的问题就在于目前股市的股权分置制度,其导致的后果就是所有的上市股份公司都可以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来圈钱。由于平均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且不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的差价巨大,导致拥有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只需要很少代价就能占有和支配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净资产。每次发行新股和配股,都可以给非流通股股东(也是控股的大股东)带来巨额的利益。与这些巨额利益相比,能从会计信息商品化所得到的利益谓九牛一毛。倘若一些会计信息的提供会影响企业发行新股和配股的资格时,企业从会计信息商品化所得到的利益远不足以令其放弃对会计信息的不充分披露甚至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蒋尧明,王庆芳.《论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财经研究》.2006(3)

[2]刘新仕.《会计信息的商品化问题探讨》.《经济管理》.2005(11)

作者:杨春兰

商品本质会计信息论文 篇3:

从公益性和商品化角度论会计信息监管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商品化虽然是现实经济社会理想的选择目标,但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独特的产权特性,及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特殊意义,加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善性,会计信息在商品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商品化进程及因商品化带来的正面效应。

一、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特性

会计信息具有独特的产权特性,是指会计信息根据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既可能是“私人物品”,又可能是“公共物品”(公益物品)。对于公司股票不发行上市和交易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会计信息的产权特性表现为它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的使用权,即要获得其会计信息的使用权必须支付费用。对公司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的股份公司来说,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使会计信息呈现出公共物品的特性。所谓公共物品,是指能够同时供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它的供给成本与享用效果不随享用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在公共选择理论中,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任何人掌握了某项信息,不会减少他人了解这一信息的可能性。作为信息的一种,会计信息也同样是公共物品,一旦上市公司公报其财务报表后,每个人都有均等机会获得相同的内容。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也就会面临“搭便车”的问题。会计信息一旦公布,所有的人都能享用,其中既包括与公司有密切联系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等,也包括“搭便车”的公司竞争对手等。这反映出会计信息的两个属性:

1.非排他性

任何人都可无偿享用该信息,公司无法向消费者(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生产该信息产品的成本,即不能直接从消费者处得到补偿,无法像私人物品的所有者那样取得赢利。甚至其他企业因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动力提供会计信息,或者只愿意最低限度地提供信息。

2.非竞争性

所谓非竞争性,即当使用会计信息的消费者增加时,不会影响原来的消费者对该信息的使用,新增消费者使用会计信息的边际成本为零。以上会计信息呈现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此有重大关系。

会计信息在表面上呈现为一种公共物品,只是现阶段特殊的条件所决定的,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数量众多,而且对上市公司来说,股东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如果通过会计信息的交换,双方以订立契约的形式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是不现实的,它将产生巨额的交易成本,包括所有为促成企业资本交易和信息交易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政府作为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共物品的管理者,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就要通过所掌握的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制定权来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法规、制度、准则可以看做是公共契约的角色,强制性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求的通用信息,这样能够避免巨额交易费用。

二、 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商品,会计信息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是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供给角度看,普通商品的供给能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有创造需求和引导需求的主动性。而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供给方不能从信息供给中获得直接经济利益,甚至不能补偿信息生成和披露的成本,所以如前所述,一般只求达到要求的最低披露标准,从而造成信息供给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此外,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必然只能是为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通用信息,在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以及披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都留有较大的弹性,从而信息生产者很有可能会保留而不披露反映企业重大经营风险的会计信息。相反,由于披露不充分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追究提供者的责任。从需求角度看,会计信息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监督不力,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因为任何信息需求者的监督行为如果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由此带来的利益,所有信息用户都可以免费享受得到,但付出的监督成本却只由发生经济监督行为的用户承担,必然无人愿意主动实施监督行为。这就需要政府作为社会秩序的组织者,规范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其经营状况,如对会计准则等法规做出具体的规定以及对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由企业垄断提供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自由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企业从成本与效益综合考虑制定会计信息生产与披露策略。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企业的生产总是满足不了需求,会出现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问题,供给不足又不能通过其他企业的生产来弥补,因此,竞争的价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其次,会计信息流通方面的特殊性,表现为其价值实现方式(成本补偿)、产权特性和组织依赖性等。在一个完全的竞争市场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实现的,而会计信息生产的垄断决定了无法确定市场价格,其价值是通过成本补偿或其他方式来实现的,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加工成本、传递成本甚至还有部分不当披露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等。因此,会计信息的生产不能由市场定价。此外,会计信息在交换过程中只转让信息的使用权,而不转让所有权,供需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会造成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和职业经理市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所以,在会计信息垄断供给的前提下,如果不对企业生产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管制的话,企业可以通过信息供应不足(信息披露不充分),保持较高的垄断价格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正常流通,并影响其效用的发挥。

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的商品,所谓外部效应,是指某些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和消费,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或坏处。如果他人或其他企业从这种外部性物品中无偿地得到好处,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的利益大于该物品消费者或生产者取得的利益,则称为正外部效应;反之,如果给他人或其他生产者带来损失,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的利益小于该物品消费者或生产者取得的利益,则称为负外部效应。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生产会计信息并对外披露,不仅能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如解除受托责任、信号传递以及契约履行的监督等,而且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从企业披露中受益,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决策信息,资本市场中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者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各种投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是客观真实的,会引导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判断决策,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如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或存在虚假陈述,则外部利益相关者决策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受损失。所以,政府对会计信息直接或间接进行管制能弥补负外部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在表面上呈现出公共物品的特性,本质上又是一种特殊商品,因此存在会计信息市场不完善、失灵及负外部性的缺陷。政府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具有监管职能,以修补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领域。具体表现为高质量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的制定、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执行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界定与追究等方面。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徐 倩

上一篇:高等教育酒店管理论文下一篇:色彩构成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