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的龙川江河谷中,久封着一个“千年盐都”——黑井古镇。本文将黑井古镇“盐”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井古镇旅游景区品牌现在的发展形势的研究,以及对于“盐”文化旅游产品现状的研究,提出了针对“盐”文化旅游产品的一系列整改措施,从而为黑井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提供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镇旅游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镇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篇1:

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分析

摘要:旅游节事活动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游客重游率、增强游客旅游过程的参与性和传播旅游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节事活动的概念、分类、作用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洛带古镇的旅游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旅游节事活动概述

(一)节事活动的概念及分类

节事活动即节日和特殊事件,是指以某一地区的自然、文脉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会议,以及各种文化、体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动。[1]旅游节事活动可分为历史文化型、游览观光型、收获品尝型、民俗风情型、运动休闲型、娱乐游憩型、民族宗教型等多種类型。

(二)旅游节事活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1.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节事活动可以将静态的景观观赏转为动态的文化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普及,旅游者的需求已经从走马观花似的观光游转向了能够进行文化体验的深度游,而静态的旅游自然文化景观已经不能满足游客转变的旅游需求。旅游节事活动是创新的旅游产品,是将静态的旅游自然文化景观转换为动态的文化体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不再通过参观山水、建筑、园林等静态景观来实现,而是通过体验当地节庆、品尝当地饮食、亲手制作当地工艺品等方式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去,真正的实现旅游文化的深度体验。

2.从景区的角度看,旅游节事活动能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升旅游景区的游客重游率

传统的旅游静态景观很少能吸引游客重游,但是景区的旅游节事活动主题则可以多样化,同一景区通过挖掘不同文化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可以让游客对景区有不同的文化体验。因此,作为景区旅游产品构成部分的旅游节事活动,可以通过不断挖掘景区相关文化主题,达到提升景区游客重游率,并最终实现提高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目的。

3.从旅游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旅游节事活动是传播旅游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桥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任何地域文化要传承就必须要传播,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而旅游节事活动是动态的旅游文化,它能通过表演再现历史、通过工艺制作展现文化、通过会议、论坛等为文化交流提供平台、通过比赛活动激励文化传承,最终实现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分析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山下,三国蜀汉时建镇,全镇客家人占90%。作为西部最大的客家聚居地,目前,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主要包括以“客家火龙节”、“客家水龙节”和“清明祭祖祈福节”为代表的民俗风情型旅游节事活动和以“客家文化讲堂”为代表的博览会展型两种类型。

(一)客家火龙节

洛带古镇客家火龙节在每年桃花盛开的三月举行,是客家人在迁徙漂泊中祈求幸福、祈求美好的一种愿望,显示了客家人在长期迁徙过程中英勇顽强的精神。洛带的客家火龙舞以“刘家龙”最负盛名,其名得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刘氏族人。 刘家龙舞直接从中国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家族内部传承,且一直没有中断,因此,保存了“焚香祷告祭祀”、“烧火龙”等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二)客家水龙节

号称“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素有舞龙的传统,客家先民每逢天干祭祖,拜龙王开海眼送水,耍水龙祈雨往往如愿,遂成习俗。客家人以舞水龙的方式求雨,逐渐形成古老神秘的祭龙仪式。目前的洛带水龙节围绕洛带客家水龙文化,进行了泼水狂欢周、书香主题周、戏曲主题周、美食主题周四大主题周活动。

(三)清明祭祖祈福节

2005年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在洛带古镇成功举办,洛带因之有了“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之称。 2008年首届洛带客家清明祭祖祈福节祭祖大典成功举行,祭祖活动以地道的洛带客家公祭流程展开,包括“三献”(爵、帛、三牲)之礼、“三祭”(水、火、土祭)之礼、“三娱”(舞彩龙、跳傩舞、古乐舞)之礼三个部分。整个祭祀活动体现了客家人对祖先的敬拜和感恩。

(四)客家文化讲堂

2015年4月,为了弘扬洛带客家文化,展示洛带古镇的文化魅力,洛带古镇景区管委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定期进行客家文化讲座。讲座主题涉及洛带客家历史、客家会馆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

三、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洛带古镇的旅游节事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洛带古镇节事活动以客家文化为主题,主题特色鲜明、突出,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主题单一,缺乏创新

洛带古镇在挖掘其旅游节事活动主题时,明确其客家文化的核心,所开展的“客家火龙节”、“客家水龙节”等活动在前期对成都市区及周边近距离游客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一个成功的旅游节事活动,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能对游客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并不断吸引更广泛的游客参与其中。而洛带古镇以“客家火龙节”为代表的洛带客家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由于每年的活动内容均没有大的变化和创新,失去创新性的旅游节事活动必定无法在快速发展的旅游节事活动市场拥有自身的一席之地,很快就被游客所忘却。

(二)运作模式仍停留在“政府主导”的层面

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办节模式目前仍然停留在政府主导的层面,洛带火龙节、水龙节等极具洛带客家文化特色的节事活动都是洛带镇政府牵头,由政府策划、政府出资、政府包办一切。在洛带古镇进行旅游节事活动打造之初,政府的牵头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节事活动市场的发展,政府主导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弊端来,火龙节、水龙节等旅游节事活动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市场效果差。以2014年洛带水龙节为例,整个洛带古镇活动现场,只有古镇居民和少数的成都游客,且游客也并非专门为景区的节事活动而来。2013年元宵节的客家火龙节甚至因前两年办节效果差而取消。

(三)宣传促销不够

纵观我国目前举办成功的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如:青岛啤酒节、洛阳牡丹花会等,无一不是与其大规模的宣传密切相关的。而洛带古镇已经举办的“水龙节”、“火龙节”、“清明祭祖祈福节”等旅游节事活动主题突出且特色鲜明,却因营销意识薄弱、营销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市场认可度低,严重影响了其价值的实现。

四、成都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发展对策分析

(一)打造主题多元化的旅游节事活动

以客家文化為主题的旅游节事活动是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特色和核心,也是洛带古镇的品牌活动。但是,要通过旅游节事活动达到提升洛带古镇知名度、为古镇招商引资、增加古镇居民收入、促进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目的,必须以客家文化为核心,在现有客家火龙节、水龙节、清明祭祖祈福节的基础上,打造主题多元化、时间广泛分布的旅游节事活动,具体构想如下:

以上旅游节事活动的构想具有主题多元化、开展时间的广泛性和吸引对象的普及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主题类型旅游节事活动的需求。而对洛带古镇而言,多元化的旅游节事活动主题具有弘扬客家文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功能。

(二)立足客家文化,融合国际经验

旅游节事活动的核心是文化交流,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区域性和民族性越强的旅游节事活动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够成为旅游景区节事活动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首先必须立足具有本土性和地域性的客家文化,深度挖掘客家文化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中的文化内涵,打造洛带客家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品牌。

同时,在节事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模式上,还必须不断吸收国际化的节事理念,不断的融合国外的办节经验,将国外经验丰富的节事活动办节经验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衍生出一系列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形成客家文化旅游产业 链。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渐转变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运作模式

旅游节事活动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对于洛带古镇来说,举办各种旅游节事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树立洛带的客家旅游形象,提升洛带古镇作为“西部客家第一镇”的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应逐渐由政府主导开发向市场化开发转变,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办节模式,优化和整合各方资源,将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文化、旅游、招商举措来运行,让古镇居民、政府部门、投资企业、游客等旅游节事活动的利益主体都受益,进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多渠道宣传促销以提升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知名度

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要想获得市场效应、吸引除成都以外更多的游客参加,就必须运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可以利用在营销手段方面,在采用传统营销手段的基础上,要迅速的迎合市场的营销模式,多采用新媒体营销,如: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如:创设活动独立网站,通过微信平台、再线投票、有奖竞猜、游戏积分等方式进行营销互动,同时,配合各类慈善活动等公关建立活动良好的社会形象。在营销宣传范围上,既要抓好成都本地宣传,更要加大对外的宣传力度,以达到广泛吸引外来游客的目的。

五、结语

洛带古镇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区域旅游经济、弘扬西部客家文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洛带旅游节事活动在各类旅游节事活动中脱颖而出、吸引世人的目光,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走深度开发的道路。创新是旅游节事活动之魂,洛带古镇必须在开展旅游节事活动时,不断推陈出新、以多样化的方式演绎客家文化、以独特的文化体验吸引旅游者,最终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洛带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学报.2004,23(6)

[2]胡平.双向四轮驱动,全面推进旅游节事发展[J].旅游学刊.2013,7

[3]袁喆生,公学国.我国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

[4]谭志蓉,王丽丽.立足客家文化,发展休闲旅游[J].成都大学学报.2007,2

作者简介:黎玲(1983— ),女,四川遂宁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学与研究。

作者:黎玲

古镇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篇2:

黑井古镇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摘 要: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的龙川江河谷中,久封着一个“千年盐都”——黑井古镇。本文将黑井古镇“盐”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井古镇旅游景区品牌现在的发展形势的研究,以及对于“盐”文化旅游产品现状的研究,提出了针对“盐”文化旅游产品的一系列整改措施,从而为黑井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黑井 “盐”文化 旅游产品

一、引言

黑井位于昆明西北方。那里自西汉以来就是以产贡盐而闻名,曾经一度成为滇中繁华的经济重镇,富甲一方。如今的黑井古镇,还以独特的盐文化和饱经沧桑的深宅别院迎接着每一位愿意了解黑井的客人的到来。

近年,政府加大了对黑井古镇的旅游开发,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交通、地势、宣传等原因,黑井的旅游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在对于黑井“盐”文化旅游产品的探究中,我们发现了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缺乏创新、缺少典型性地域特色、包装简单及宣传力度不够等。旅游产品是本地文化的载体,是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黑井“盐”文化旅游产品在黑井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必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黑井古镇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

黑井古镇距昆明约200公里,地处云南北部的群山之中,现属楚雄州禄丰县,处在以世界铁路史上最危险、最艰巨工程之一著称的成昆铁路线上,地理环境独特,两侧高山环绕,并有龙川江穿镇而过。当一列列火车从古镇旁边呼啸而过,回升环绕,似乎古镇离我们很遥远。火车站离古镇还有近两公里,得依靠马车沿龙川江下行,极具特色。

“千年盐都”黑井,至今已历时千年,曾经十分辉煌,富甲一方,历代史籍中都保有他不可或缺的一席,其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完全是因为得益于一种在今天看来最普通不过的东西:盐,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上佳,也是宣威火腿的御用盐。但最终因盐而兴,因盐而败。黑井这样大起大落的兴衰史得到了各行专家的关注。如果说唐宋以前的黑井还只是由于专供地方政权的王族用盐的特殊地位而闻名于世的话,那么到了元代,黑井则是完全凭借其所产之盐而占有显赫的社会经济地位,真正的厚积薄发,昂首阔步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云南全省的财政收入有一大半都来自黑井的盐。但是最终却由于现代大量海盐进入,对黑井的盐业生产造成致命的冲击,从而走向衰落,一蹶不振。直至今日,人口大量外迁,交通不便,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斗转星移,“盐都”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千百年来,源源不绝的盐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黑井人,也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黑井“盐”文化,作为千年盐都,它或许已经成为过去式,但作为一种“盐”文化的载体,却正因为黑井的“失落”而更加凸显出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黑井“盐”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根据黑井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对当地“盐”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却也发现了许多关于“盐”文化旅游产品中存在的问题。诸如缺乏特色、创新能力欠缺、没有艺术性及审美性,难以勾起旅游者的购买欲等问题。

首先,“盐”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新能力、品种单一、千篇一律、缺乏纪念意义和地方特色,就是最主要的问题。旅游产品,它是本地文化的载体,是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品对游客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体验,它是一个旅游地的象征物,是深入理解本土文化的活的教科书,是一段旅程的记忆,是情感的依托。然而这么重要的本地文化代表物,黑井却只是做到了“一切从简”,只是用简单的密封袋装着元宝形、方块形的简单盐块,无创新,没有产品该有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从而很难勾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00人中有72%的人认为“这些简装的盐块没有购买的必要,就算买回去也没有任何收藏价值”,他们更在乎的其实是收藏性,纪念性;有22%的认为“井盐有养生的作用,可以买几个试一下”,这些人更在乎的是养生性;还有6%的人认为“随意,买不买都可以”。根据数据调查,其实来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愿意购买“盐”文化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只是觉得品种单一、包装简单,买回去馈赠亲友,也拿不出手。

其次,在“盐”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包括包装、材质、logo、式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本土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精神和灵魂,对于黑井而言,“盐”就是最大的文化。黑井人虽然抓住了“盐”文化本质,但是没有宣扬“盐”文化的包装和多方面的创新,所以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美食永远是中国人最难以抗拒的,黑井古镇的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就比如灰豆腐、盐津干巴、盐焖鸡等都是美味十足,当游客要离开黑井时都会去再吃一顿,还想再买一点给亲朋好友品尝,但是这些美食连简易的真空包装都没有,无法外带,让很多旅游者遗憾而归。

再者,“盐”文化旅游产品并不是只有纪念品,其中还包括许多内容。在古法制盐作坊里,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古代制盐的乐趣,做出一块属于自己的DIY盐巴。这样的宣传“盐”文化的方式很好,但还远远不够。要建立一个黑井“盐”文化科普大课堂,充分展示“盐”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多开展关于“盐”文化的娱乐活动。

其实这些现象也不是一时造成的,而是在长久的发展中所形成的。这些问题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诸如:交通、地势、素质、经济、政策制定等。

首先由于黑井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内外运输不畅,周边景区较少,无法形成连带产业,生活上自给自足,缺乏创新意识,宣传力度极其不够,所以导致“盐”文化旅游产品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

其次政府对“盐”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力度不够、创新思维也不够。很多东西都只是停留在文字和文化层面上,缺乏实践力。并且只是要求黑井人自己做出改变,而没有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形成有效配合,让他们为黑井古镇旅游景区品牌做宣传,为黑井“盐”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创意调整。

四、黑井“盐”文化旅游产品改进措施

黑井,要想让大家记住这个曾经富甲一方的地方,就要对黑井的“盐”文化进行深入剖析,找到“盐”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产品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

首先,政府可以与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良好的配合,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对于黑井,大到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设计,小到一个小小的导游图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整体上,要达到视觉的一致,还要注重细节问题。对于“盐”文化旅游产品,加大开发力度,开发一系列有关井盐的新兴产品,使来这里旅游的游客通过多种“盐”文化旅游产品,深入了解黑井“盐”文化,进一步充实旅游产品市场。其实,黑井的盐巴当作旅游产品是很有特色的,虽然地处云南这个多少数民族的地区,但并没有被同化。在井盐造型的设计上,需要丰富设计元素,让“盐”文化旅游产品更加贴近大众的消费心理,没有年龄局限、性别局限等。就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为例,形态生动,是众多收藏家特别希望得到的东西。但是全世界只有12个,还有几个未追回的,想私人收藏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既然这样,就可以将盐的造型做成“十二生肖兽首”的形状,这样既提高了黑井整体旅游产品的工艺性,又可以供爱好者私人收藏,之后可以保存一次关于黑井旅游的美好记忆和一次行走的回忆。并且对“盐”工艺品的外部包装也要进行大的改进,不能只是单一的、简易的包装,要解决产品的包装、材料、式样等问题,使产品的包装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以勾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现在对于黑井“盐”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就是要将其发展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品,精湛的工艺品与个性包装完美结合,就像是山西大同的煤雕一样,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出一种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工艺品,既可以自己收藏,又可以馈赠亲友。这对于黑井“盐”文化是一种很好的传播。

其次,针对黑井古镇的特色美食,比如灰豆腐、盐津干巴、盐焖鸡等,就可以采取简易真空包装,现做现打包,这样既保留了食物的鲜,也可以让亲人都品尝到黑井美食。对于灰豆腐,由于豆腐原材料经水以后容易酥软,易破损,那在真空包装之前就要将灰豆腐不沾水,干的直接真空包装,里面装有做汤时需要的料包,让游客可以自己回家以后做出好吃的黑井美食。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是对于黑井古镇美食的传承与发展却是巨大的贡献。

最后,政府与专业机构要进行良好的合作,采取实质性措施。为了更好地宣扬“盐”文化,仅仅依靠旅游纪念品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可以多建立几个类似“古法制盐作坊”这样的可以让旅游者自己实践的平台,通过自身实践来更好地理解曾经的黑井。还可以拍摄关于黑井的宣传片循环播放,并建立盐文化大讲堂。对于井盐,在养生方面,也可以发展连带产业,就比如盐浴中心、疗养中心等。

五、结语

黑井,因盐而兴因盐而败,始终夹杂在古典和现实之间,夹在喧哗与寂寞之间。它留给我们的,虽然只有一个盐都沧桑的背影,但是也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黑井也将会因“盐”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重新走回到人们的世界里。

作者:王娅力 张瑞

古镇旅游发展分析论文 篇3:

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古镇旅游发展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古镇旅游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生动力,推动着旅游产业的升级与创新。本文将以江苏古镇为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针对江苏古镇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及策略进行初步研究。以古镇旅游、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江苏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准切口,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与实施策略,将文旅融合更好地融入江苏古镇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中去,加快推动江苏古镇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升江苏古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文旅融合;古镇旅游;江苏

引言

伴随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整体布局与实施,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推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十大措施。[1]2015年,国办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突出古村落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2018年,《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2019年,《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将要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来。[2]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明确提出并不断升级有关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核心思路,在国家对古城镇的保护和利用日趋加强的大环境下,拥有古城镇无数,古村落遗产丰厚的江苏,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实现古镇旅游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江苏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这对于实现江苏文化强国、达成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笔者看来,文旅融合发展的十年,也是江苏古镇旅游复兴重要的十年,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古城镇的保护与开发上,基于文旅融合背景对江苏古镇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还较少。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古镇旅游开发相关概念

(一)文旅融合概述

文化和旅游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文旅融合具有多元交叉的关系属性。既包括文化思想体系、资源产品体系、产业业态体系、政策机制体系、空间载体体系、服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全要素融合,还包括文旅产业内部融合、产业跨界融合等方面的多角度融合。

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价值体系、学科领域、机制体制、商业运营等多方面的博弈与冲突,在经历“差异化-融合化-共生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有逆流与反复的现象,因此需要不断的调整各自体系,在基于市场发展和大国文化的前提下,深入交流,强化合作与互动,实现平等互惠和协调发展。

(二)古镇旅游开发概述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在深入挖掘古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古镇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和旅游产品设置,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采取积极有效的营销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古镇形象塑造,提高古镇知名度,从而达到古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最终目的。[3]

二、江苏古镇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一)开拓资源融合路径,构建资源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

近十年来,江苏古镇快速增长的旅游产品需求和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江苏各古镇历史悠久,地方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应当通过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新业态,使两者深度融合的方式,建立资源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江苏古镇虽都以江南水乡古镇著称,但是各地方具有不同元素的历史文物、遗产遗迹、名人古迹和风土人情,融合发展即是将这些文化资源重新组合和深度开发,使文化价值链转化成为旅游价值链,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的旅游资源,有效提升文旅产品资源潜在的文化价值与空间,满足游客多元化的诉求。

(二)依托技术创新路径,构建科技互联融合模式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全球覆盖,科技创新驱动将成为江苏古镇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进一步提高古镇旅游业信息化程度的方式,加快数字古镇的推广步伐。从古镇硬件设施的建设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体验模式,将新型信息技术与旅游产品的文化资源开发有机联合,形成互联融合技术路径,将江苏古镇国际化、世界化。比如全网覆盖的智慧古镇游,以及用大型实景演出作为文化旅游产品打响文化品牌的茅山鹽湖城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三)依靠市场融合路径,构建市场共荣融合模式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的建设与国民旅游消费持续的增长,为助推江苏古镇旅游产业迭代升级,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相关文化产业可借船出海,瞄准国内古镇旅游形态正在转换的行情,采取共同开发市场、电商经济共销、共同孵化品牌、资本运作联盟等方式,推动古镇产品的文旅融合,并借此达到彼此间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这几年很流行的红色旅游、商业会展游、研学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就是这种市场共拓融合发展模式的产物。

(四)依靠产品融合路径,构建功能互补融合模式

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能和效用,其所具备的性能可以为旅游产业服务时,就说明该产业拥有了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共同点[5]。江苏古镇如果再靠单一的食品加工、手工作坊、风情观光等传统产品来吸引旅游者,那么总有一天会走向没落。随着国际聚焦和江苏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新兴的产业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一大环境下,旅游业得以与各类不同的文化产业,通过升华与融合,在功能上和形式上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地方古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如科教文化游、研学体验游就是教育文化与旅游产业功能通过互补、融合地发展所产生的新的业态形式。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古镇旅游发展优势及价值

(一)区位优势

江苏大多现存古镇都是沿河而建,依河而兴。江苏古镇旅游的复兴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多元素都是重合的,大运河江苏段申遗成功,意味着江苏古镇旅游开发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深入挖掘大运河中承载的文化价值,这也是推动江苏古镇旅游创新发展的一个内驱力。

(二)旅游价值

我国古镇旅游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江苏古镇旅游是我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开拓者和江南水乡古镇品牌的践行者。江苏古镇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其中苏锡常地区古镇数量占比较大,拥有锦溪、邵伯、木渎、盛泽、沙溪等知名古镇,在这之中又以被列入“江南六镇”的苏州周庄、同里、甪直为代表。

(三)商业价值

江苏很多古镇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古镇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建筑机理等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在做为古镇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展示场所方面,江苏古镇集文化展示、商业服务、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回头望去,江苏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先后經历了“景区型旅游古镇”—“景区+酒店”型度假古镇—“景区+酒店+文创”型文化古镇三个阶段。[4]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古镇旅游的热度将会被推向新的高潮。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开发具有趋同性,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

江苏古镇数量众多,但由于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因素逐渐趋同,且都是以商业化开发经营模式为主,在目前的修复保护与旅游开发中都是以江南水乡风格为基调,不论各地如何努力强调自身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差异,江苏的古街镇从文化品牌到旅游产品整体呈现趋同性与饱和性,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被释放,反而多被同质化的商业功能和业态所覆盖。

(二)旅游地域具有限定性,游客的体验感较差

江苏很多古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河道回填和土地紧缩的过程,这直接导致了古镇古村落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的现象。因此江苏古镇总体呈现游览面积较小,旅游人数较多,沉浸感下降的特点。常州的青果巷亦是如此,在古镇古街区复兴的进程中,地域面积的狭小,导致本该属于古镇的悠闲的情调被拥挤的人流冲刷殆尽,游客本来浓厚的兴趣在这样拥挤的环境中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也严重干扰到了旅游者对于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的理解。

(三)旅游产品具有单一性,旅游产业体系亟待转型升级

当今,市场需求和游客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江苏古镇静态的观光型旅游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生代旅游者对于参与和体验旅游产品的迫切需求。根据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理论特征,单一的旅游产品形式与业态会使得江苏古镇旅游最后成为一次性消费产品。很多以古镇旅游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市,更应该积极对政策加以引导,依据当前文旅融合旅游的发展理念,调整古镇旅游的建设结构,使旅游发展产业体系得到创新。

五、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古镇旅游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

(一)政策引导,科学规划,促进稳定且持续的发展

古镇历史文化的物化形态,承载着千年历史,是开展古镇旅游的物质基础,更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对于江苏古镇旅游发展的探索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顶层设计之上,江苏古镇旅游事业的创新发展首先要以“保护”为前提,依据各地不同的客观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结合古镇当地特色的创新产业模式,丰富古镇旅游产品的类别,凸显地方差异文化,树立古镇旅游个性化的文化品牌。其次充分发挥市场与政策导向这两大内动力的作用,促进全方位深度合作,注重古镇原生态体系的多重利益,从而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古镇旅游的和谐稳定与创新发展。

(二)创意先行,文化共享,打造品牌古镇标识

江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观,文化标识性很强。在古镇发展的创新时代,需将科技驱动、文化创意、设计力量有机结合,孵化一系列新形态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具象的文创产品、开放式的创客空间,也可以是结合地方非遗或者工艺美术所推出的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流媒体或网络形态。伴随抖音和快手等网络媒体平台的使用,江苏古镇旅游也可以衍生一些全景式的虚拟旅游产品,让旅游者“未见其人就见其声”,在外地就可以做好旅游攻略,看到古镇景区的全貌与介绍。

(三)网络硬件,服务为先,建设智慧古镇新思路

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古镇旅游公共服务的潜力,依托江苏信息化高水平建设,搭建江苏特色智慧古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智慧古镇旅游的数字化硬软件管理。将江苏重点打造的古镇旅游公共服务和政务门户网站串联起来,设置古镇景区导游数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体验,建设集古镇旅游商业、管理、运营、服务平台为一体的一站式集成服务,从而达到江苏古镇旅游的智慧化。

结语:根治文化,深入挖掘,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加入现代文化的内涵,培育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将开放、体验、共享融为一体的文化影视作品、古镇形象宣传、全景歌舞、戏曲文艺表演、现代多媒体梦幻表演等影视休闲与娱乐演艺项目,让旅游者在情境中体验,在穿越中共情。其次,在传承过程中要有所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认识、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古镇旅游应深挖传统民间技艺,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培育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新品牌,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采。同时积极整合并延伸演艺旅游产业链,注重体验式共享游的参与。这样不仅可以使旅游者感同身受地了解地方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拓展旅游产品链条,提高古镇旅游的竞争力,促进江苏古镇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丽萍,徐自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09(6):85;

[2] 庞静燕,黄素云.文旅融合背景下南宁市扬美古镇旅游开发研究[J]大众科技,2020(8):137;

[3] 陈亚萍.文旅融合背景下同里古镇旅游现状与开发对策[J].当代旅游,2020(6):67;

[4] 王文姬.江苏古镇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分析和发展建议一借鉴浙江乌镇发展模式[J].文化产业研究2018(2)205;

[5] 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8(4):1-5;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21SYB-122)。

作者:祁峥

上一篇:第三产业国民经济论文下一篇: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