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不断发展,其作用也尤为突出。本文重新定义了当下新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其发展现状,分析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促進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而推动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篇1:

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了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机会、威胁以及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了解决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新时代的具有本省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语境;乡村旅游;山东省

乡村旅游发展既是农业经济的延续,也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目前,山东省响应国家号召,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有序展开了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暴露出来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自身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俗风情,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融为一体,在农村地区展开的一系列旅游经营活动[1]。在新时代语境下,乡村旅游代表的是一种区域性与综合性较为明显的新型旅游产业,主要类型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以及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等。
二、山东省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山东省不仅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而且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具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一直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并率先开发了符合当时时代语境的乡村旅游项目,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培育出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近年来,山东省更加注重发展乡村旅游,財政部门筹集大量资金,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大力帮扶,以2019年为例,全省整年接待乡村旅游人数6.14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超过3亿元。省级旅游特色村超过1 100个,其中61个村庄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称号[3]。在政府的支持与帮扶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成绩斐然,不仅提升了省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并且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山东省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山东省乡村旅游SWOT分析

(一)机会

首先,政策方面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明确至2020年;并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也明确指出,必须要大力发展旅游强乡镇、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旅游特色村等,重点扶持乡村旅游业[4]。其次,新时代下山东省政府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后,山东省旅游管理部门与各个县区旅游业加强了联系,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威胁

①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中下游,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景点过于偏远,交通不够便利。②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与吸引力,形式单一,主要是食品与针织品,与山东省特有的民俗文化联系不足。③山东省乡村旅游的个性不够鲜明,产品错位且缺乏开发深度,难以满足新时代语境下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多元化需求。

(三)优势

第一,山东省具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仅是农业大省,而且拥有很多知名景点,如泰山等。第二,旅游发展基础雄厚,自2017年以来,山东省共拥有17个享誉行业的乡村模范村、旅游模范户以及农家乐品牌,打造了5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先后多次承办乡村旅游现场观摩会[5]。第三,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山东省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如军事家孙武、诗人范仲淹,山东滨州更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渤海根据地,以及剪纸文化、胡集灯节书会等。

(四)劣势

第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消费者难以真正享受其中,缺乏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第二,山东省乡村旅游对农业资源过于依赖,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不够明显,且开发模式比较固定、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第三,山东省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呈现年轻化特点,且学历水平均不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学历水平为主,缺少专业的、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才。
四、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区域统一规划

首先,山东省各个地区,在区域资源的分配上呈现一种割裂状态,极大地削弱了区域性资源与产品的整体特色,进而导致区域内共享共建这一合作模式难以展开,最终对整体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旅游是一种具有极强关联性的行业,其整体规划涉及城市规划、农业、人口、园林、经济、环保、国土规划、农民等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山东省缺乏综合性的统一规划,导致乡村旅游相关的各个产业之间,缺乏配合,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最后,乡村旅游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利益缺乏协调,导致相关产业之间未能协同合作,实现共赢。而且,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以农村为发展根基,在利益协调上,不仅要考虑到政府部门、旅游开发商等,还要顾及农民的利益诉求。但是,山东省目前尚未对各相关利益方进行协调,导致乡村旅游在开发、运营、管理等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各自为政的现象,无论是人员、资金,还是技术、资源等,均未形成合力,最终导致省内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低。

(二)对生态环境建设有负面影响

目前,关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山东省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未考虑周全,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更是一味追求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虽然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成绩卓越,但是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每况愈下。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也是难以获得长远发展的。优美的自然风景、清新的空气,是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最明显的区别,人们在乡村旅游中追求的是自然、淳朴的乡村生活。因此,生态环境可以视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14年,山东省便已经提出,现行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存在很大不足,未能考虑到农村垃圾分布范围较广、垃圾点众多且距离远等问题,导致二次污染以及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新业态产业融合与创新不足

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具有极强关联性的行业,也是一个对其他产业具有明显辐射与拉动作用的行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对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要求旅游业与其他业态深入融合。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在产业融合上存在明显不足,乡村旅游与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存在明显短板,至今仍未形成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支撑的产业融合局面,对“旅游+”的挖掘深度不够。例如,将文化产业融合到乡村旅游行业中,形成新业态乡村博物馆,尚未完全将本地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完全融入乡村旅游,未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也未紧密结合本地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同时,山东省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缺乏明显地域特色,市场竞争力不高,单纯以营利为目的,不仅难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山东省目前的新业态缺少自身特色,未能按照新时代语境下市场的需求,对自身产品与服务进行升级、转型,很难满足现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体验自然、淳朴生活的需求。
五、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省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关联性较强的行业,对其进行发展规划时,应从省域视角下建立全相关行业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发展规划,以提升省内各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行业联动,提升各相关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以改善“小”“散”“弱”的乡村旅游格局,扩大乡村旅游项目规模,并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以此来促进省域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结合国家出台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借鉴其他省市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重新整理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侧重于保持新业态项目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其次,强调各相关行业之间的联动与配合,结合乡村旅游行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特点,将“旅游+”视为实现省内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最后,平衡各方主体诉求,将主体的利益诉求、心理诉求以及社会诉求纳入规划,以鼓励各方主体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生态平衡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景区的保护,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确保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与文化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山东省应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环境保护部门、旅游管理部门等,制定乡村旅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准则,加大农村地区基础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奖惩政策,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准则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地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嘉祥县为例,最早在2008年该县便已經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当地矿山开发的管理力度,通过安装无线球体摄像头等方式,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在初始几年,嘉祥县的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通过坚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嘉祥县凭借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高潮。山东省可以将嘉祥县树立为典型,号召省内其他地区学习这种做法,以全面提升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进而助推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整合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打造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多元化产品,构建多层次的、差异化的、具有广度与深度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体系,进而为山东省建立起具有突出主题与鲜明形象的乡村旅游示范地。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创新与延伸,与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良好联动。从本质上看,游客出行的目的或想要休闲放松,或想要体验生活,或想要增长见识。因此,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抓住游客出行的目的,不断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创新,而面对旅游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应展开多元化、差异性开发,提升自身吸引力与竞争力。例如,针对烟台、青岛等沿海城市,可重点发展特色渔村、渔家乐;针对淄博、齐宁等地,可展开“齐鲁文化乡村游”、研学旅行等;针对济南南部的山区,可重点培育汽车露营、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形式。总而言之,对于山东省而言,开展创新的、多元化的、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必须要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
六、结语

进入新时代后,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常态化,加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旅游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以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势在必行。虽然山东省在新时代语境下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省域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本文提出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应从构建省域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加强新业态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三方面入手,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构建起新型产业体系,为新时代语境下山东省“幸福产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萱,赵缇.精准扶贫视域下山东省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的讨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235-238.

[2] 笪晨.农业人口获得感提升进程中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兴化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 5):3-5.

[3] 贾未寰,符刚.乡村旅游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机理,模式及对策[J].农村经济,2020(3):19-25.

[4] 刘振晶.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传统文化与山东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J].时代金融,2020(11):45-46.

[5] 薛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科学实验,2018(17):111-112,118.

作者:李红岩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篇2: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不断发展,其作用也尤为突出。本文重新定义了当下新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其发展现状,分析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促進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而推动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广西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KY30024);2019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南宁市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引言

2016年,国务院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创新乡村旅游组织方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鼓励“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旅游合作社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更加明显,多地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笔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中,并不局限于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经过较长的发展历程,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早出现在2009年的《旅游学刊》中,其名称是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概念引申而来,各种“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以及“农家乐”联合社均属于这一范畴[1]。近年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不断发展,形式更加丰富,如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协会、村民旅游管理小组等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本文继续沿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一词,笔者认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是由乡村旅游社区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或村民参与管理的,能够协调乡村旅游社区内部矛盾、为当地旅游进行宣传接待,促进地方乡村旅游管理和发展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

(二)类型

广西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协会和其他非正式组织等几种形式,其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二、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广西乡村旅游也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发展。随着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恶性竞争、环境污染、旅游组织混乱、乡村经营者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差、过度商业化、村民矛盾不断等。20世纪末,广西一些乡村旅游景区开始出现由村民自发组织的队伍,多为非正式村民组织,这些组织开始只是协调村民之间的矛盾,使乡村旅游发展出现转机。21世纪初期,广西一些地方,或在地方政府的指引下,或由当地村民参考外地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成立由村民集体参与的旅游服务公司,相比之前的村民组织,开始有了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可以从更高层次去协调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服务公司开始统一地方收费标准、统筹旅行社业务、组织服务技能培训、治理乡村环境,等等。2006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全国范围内开始出现与旅游相关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12月,马山县成立了弄拉农民旅游专业合作社,有25户村民入社,社员有125人;2015年9月,北海市涠洲岛当地8名社员共同出资组建一家以农村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10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博白县沙河镇霞岭村成立广西首家正式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其方式为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由招商引资的专业公司进行管理[2]。在农家乐协会、村民旅游服务公司、乡村旅游合作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其他一些非正式组织也同时存在,这些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一起为推动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努力。
三、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姚莉等,2010)[3],促进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谢金林等,2009)[4],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邢成举、胡联,2018)[5],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与升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现代组织管理规程和管理模式(田书清,2009)[6]及村民间的利益关联(盘晓愚,2009)[7]等原因,现今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者或成员在资金筹措、组织运行效率、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周永广等,2009)[8],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难有作为,存在种种问题急需解决。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民族特色与地方区域优势,得到快速发展与壮大,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广西对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要求逐渐提高,相对于发达地区其发展不足与困难也逐渐暴露。笔者为了了解广西当地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走访了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多个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乡村旅游点,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是,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运营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部分组织成员对组织不信任、不认可以及组织领导者对组织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上,部分领导者对组织的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自己带领的组织缺乏发展潜力。这些问题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阻碍了地方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困境

在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相关问题也接踵而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组织功能的发挥。

(一)村民思想意识的滞后性严重制约组织的发展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广西一些组织运作过程中,村民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如果组织可以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就支持,当需要投入人力、物力促进地方发展时,部分村民会选择视而不见,甚至诋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举步维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在开展项目时,需要将项目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村民沟通清楚,从而促进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管理人才的缺乏使组织能力不断弱化

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多为村民自发组织,除少数招商公司参与之外,其他参与者多为村民,但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理论基础较差,思想相对落后,处理问题缺乏前瞻性,这也是阻碍多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些组织成立后,由于缺乏管理人才,组织能力不断弱化,致使村民对其丧失信心。

(三)资金匮乏让组织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几乎没有运营资金,一些组织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经营户每月缴纳的少量管理费,组织的管理者几乎没有管理收益,使其在管理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资金的匮乏也使项目无法运转,无法从村内“走出去”。

(四)市场营销意识薄弱导致组织作用有限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开始对接旅行社,但工作多停留在“你来我接”,“你不来我不强求”的层面,缺乏“走出去”营销意识。且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执着于观光、垂钓、采摘等传统项目,对自身定位不准,缺乏品牌意识,使得地方乡村旅游发展业绩平平,甚至有些组织最后自行解散。

(五)无法形成合力,制约地方乡村旅游发展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相继出现,比如,围绕有威望的村民形成的村民小组,以村干部为中心的村委会,以经营者为核心的旅游服务公司,还有村民共同掌权或与外来公司合作的乡村旅游合作社,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在管理中心各自为政,甚至互相诋毁,无法形成合力,制约着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广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策

(一)引导村民逐步提升思想意识,加快組织发展

村民思想意识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外,还需要在项目开战前,把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告知村民,让村民心中有数,还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取得一部分村民的支持,逐渐赢得其他村民的支持。组织可以从一些少投资多收益的项目开始,逐步取得村民信任,从而为其他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逐步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

(二)重视人才储备和引进,提升管理水平

人才问题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解决,首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乡村旅游专家进行考察指导,指出乡村旅游与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合同形式定向培养村内大学生,村内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了解地方情况,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再次,通过获得政府支持,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带领组织发展壮大;最后,从现有管理人才中选择可用之材,用学习、培训、考察等方式带动组织进步。

(三)加大资金支持,保证组织正常运转

政府可以评选区内优秀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对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组织拨付一定的财政资金。组织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通过营销吸引游客,这些收益可以按一定比例交付组织作为运转资金,以保证组织正常运行。

(四)提升组织市场营销意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要想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必要分析当地乡村旅游景点的目标消费群体,了解目标群体的喜好,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并将品牌推广出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的发展。

(五)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合力,促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

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采用一个组织为总指挥,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组织都有发言权,遇到问题时必须统一方案,共同协商。
六、结语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胡敏.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J].旅游学刊,2009(2):70-74.

[2] 胡建华.扶贫攻坚视域下发展广西乡村旅游的新思考[J].桂海论丛,2016(4):64-70.

[3] 姚莉,陈志永.原生态社区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乡村旅游合作组织:以西江苗寨景区苗家乐协会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70-75.

[4] 谢金林,陈刚.民间组织、经济租与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09(5):63-67.

[5] 邢成举,胡联.旅游合作组织、旅游扶贫与村庄发展:基于北京市密云县的调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1-7,37.

[6] 田书清.农村社会组织的现状及其运作模式:以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旅游协会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9(7):92-95.

[7] 盘晓愚.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4):172-173.

[8] 周永广,姜佳将.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杭州龙坞茶村为例[J].乡镇经济,2008(4):58-63.

作者:曹婷婷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篇3: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与建议

近年来,乡村旅游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呈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跨界融合显著、发展潜力巨大,既融合三产,又紧密链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在全国旅游业生机勃勃的大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这一新的旅游业态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2%,增长十分迅速。目前已达到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2017》)中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的发展目标。

另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设立的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相关数据分析测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1.39万亿元,乡村旅游总人次为24.8亿次,分别占国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总人次的30.4%、49.7%。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竞争压力和环保意识的影响,人们趋向于追求精神享受、回归自然、田园之乐,这些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稳增长、促消费、减贫困、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方案2017》提出,争取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到约5500亿元,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

根据国家旅游局投资项目库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主要集中在民宿、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领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成为资本关注的新热点。

社会资本以技术和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将加快推动农村休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出现。京东、阿里布局农村电商,阿里着手打造天猫小镇,中粮280亿元投资农业生态谷,将打造集智慧农村、美丽小镇、健康生态科技园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业态,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产业基金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资本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数量已达106支,是旅游新业态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900万人,收入超7400亿元,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已成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最初,乡村旅游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原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均高于20%。

但远距离乡村旅游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庆、中秋等长假期间。原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与中国电信联合旅游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乡村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乡村旅游游客跨市和跨省出行比重近半,达到了45.32%,其余以本市内游客为主。全国乡村游平均出游距离147公里,约为“五一”小长假出行距离的2倍。全国乡村旅游游客平均出游时间达两天以上,约55.8小时,过夜比例达63.46%,48小时以上游客达34.39%。从出游花费看,全国乡村旅游游客一次旅行花费约为1310元(含汽油费、行前购物等)。

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多重效应,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满足游客享受优美山水环境、体验特色乡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着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旅游消费、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8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70个。这些评选活动不仅扩大了示范县及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推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崛起。

进入新时代,要想破解“三农问题”,扭转农村“空心化”倾向,集聚人气、财气,激发经济活力,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发达的重要途径。

今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规划》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

根据相关规划预测,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和8万亿元,乡村旅游及其细分领域(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养生、乡村教育、乡村怀旧)具有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

未来十年,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六大推手(政策支持、城镇化、投资拉动、创新驱动、汽车普及、新消费革命)的合力推动下,将继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旅游发展获得感。
乡村旅游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最初是垂钓、采摘、农家院等,目前已由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但从全国来看,依然未摆脱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基础设施水平较低;过度追求城镇化,失去了乡村本色;产品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缺少精品;定位不清,主题不明;缺少经营管理人才,研发服务能力弱。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 (2018年—2020年)》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

1.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融资制约,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一方面是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安全等基础设施问题;另一方面是餐饮、住宿、厕所、垃圾、污水等环境卫生问题,导致游客口碑下降、入住率下降,重游率下降,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追求城镇化、西洋化、高档化,而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吸引力逐渐弱化,迷失了自我。

有的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纯粹就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光采摘、运动健身。如果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没有挖掘出来,那么这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特色、失去竞争力。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的民风民俗、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建筑古迹、文化遗产等,要通过物化和活化将文化挖掘出来、展示出来,让游客不仅能看、能摸、能听、能吃、能玩、能做,并置身于乡土文化的情景之中。

3.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也较为单一,跟风模仿者多,自主创新者少,极易形成同质化竞争。反映了国内乡村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

4.乡村旅游开发缺乏市场导向和资本运作。缺乏市場导向主要表现在产品无创意、服务不标准,难以吸引和满足城市游客需求;缺乏资本运作会导致很多创意不能落地建设,更没有后续的专业团队跟进管理和经营。

5.乡村旅游的项目,融合了农业种养、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康体娱乐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等多种业态,但这些综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产品和服务不到位,经营困难,更无力升级优化,导致乡村旅游“空心化”。

6.品牌能使乡村旅游提高辨识度和知名度,但乡村旅游普遍缺乏市场思维和资本运作理念,再加上无创意、文化内涵缺失,大多默默无名。
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乡村旅游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的科学规划。开发乡村旅游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切忌盲目复制开发。要进行系统规划、保护性开发、差异化开发、高质量开发。要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本、创意先行、市场导向、专业运作、资本支撑”的原则。自然生态是乡村的优势,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保护好;文化挖掘是根本,无文化不旅游,这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创意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创意的乡村旅游很难吸引游客的目光,也很难满足游客日益差异化、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可以精准把握产品、项目的开发方向和推进节点,摒弃“拍脑袋”决策;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没有人才,高质量乡村旅游发展不啻为空谈,要让专业人才为经营管理保驾护航;资本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保障,无论硬件、软件都需要资本的长期投入。

二是加快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乡村本来就落后于城市,中西部特别是处于深山边远地区的乡村,在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和餐饮、住宿、接待等方面十分薄弱。要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要与生态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突破建设用地规模、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前提下开展。除了要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还要积极改善乡村水电结构,解决游客过多带来的供水供电问题。其中,部分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环保节能,又可持续。同时要大力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

三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质。大多数乡村不缺山美景美,只有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或者创建具有文化教育娱乐功能的别具一格的文旅融合项目,才能使乡村旅游脱颖而出。比如说,炎黄文化、历史典故、少数民族文化、佛道儒文化、杂技之乡、魔术之乡、民间艺术、手工艺之乡、青少年生态农业教育实践基地、亲子游乐等。在农产品开发过程中,融入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元素,如在葫芦上绘画、在核桃上雕刻、在水果上印文字图案等。还可以利用农业生产,营造农作物景观艺术,比如麦田怪圈、稻田艺术、玉米迷宫、玉米房子、玉米梨、梯田景观、薰衣草花海、向日葵园区等。通过文化梳理、文化挖掘、文化重塑,找寻最能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的文化要素,并通过旅游手法提炼、建构,形成一个独具匠心的主题,最终融入到旅游项目当中。

四是注重科技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立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用具、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并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博物馆。其次应立足农业旅游产品的观赏价值,利用生物技术,改变农产品形态,如巨型南瓜、迷你西瓜、彩色番茄等,甚至积极培育新的观赏农产品。在此基础上,运用创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园林造景手法,在乡村地区建立奇趣农产品主题园,如奇趣花园、奇趣瓜果园、奇趣盆栽园等,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还有普及和宣传科普知识的功能。为了发挥科技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渗透作用,各地可支持组建乡村旅游技术创新推广平台和基地,加快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的高科技开发。

五是加大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乡村旅游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从目前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要更加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开发,加大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要培养一批懂农业、懂旅游、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以及产品研发和运营专业团队,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升级,摆脱同质化。此外,要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以及规划建筑等设计人员下乡,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过去主要靠国家扶贫政策支持,未来资本投入才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比如乡村旅游债券融资、建立乡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乡村旅游贷款;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除了吸引民营资本通过PPP、公建民营等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应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或控股或并购,甚至在大都市附近的乡村旅游创业可以引入风险投资。要通过深化改革,破解资本不能去、不愿去、不敢去的体制机制障碍,让社会资本对乡村旅游发展预期充满信心并乐于长期投资。

作者:牛禄青

上一篇:实例教学化工安全工程论文下一篇:地域文化高职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