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剂知识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以对比评估的方法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例处方3045张,将当中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492张列入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的1553张列入实验组,经统计评估后,对比两组病例处方中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喹诺酮类药剂知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喹诺酮类药剂知识论文 篇1:

在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中药学干预对其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患者486例,对患者病例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使用诺喹酮类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药学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药学干预组所涉及患者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所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对照组不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结果药学干预组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4.03%,对照组不合理处方比例为21.49%。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可以规范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率以及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药学干预;影响

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喹诺酮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有着较强的拮抗作用。随着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制成功,喹诺酮的抗菌谱也进一步扩大,其临床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后常常会引发许多不良反应;并且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病例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喹诺酮类药物的在临床使用上的研究,避免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滥用,避免产生大量耐药菌株,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为研究药学干预对喹诺酮在使用中的影响,我院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486例住院患者的病例以及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住院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患者486例,其中,男252例,女234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4±2.8岁,住院时间5d-14d,平均住院时间8.3d。对所有486例患者的病例中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病例样本全部覆盖我院各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药学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药学干预组243例,对照组2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等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药学干预

1.2.1药学干预处理对药学干预组所涉及患者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所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对照组不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药学干预。

1.2.2药学干预方法

1.2.2.1严格执行我国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针对喹诺酮类的药理特征、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喹诺酮类药物是使用标准。针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适用范围、使用剂量、安全性、联合用药、注意事项、使用疗程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将所有规定印发成册,发放给我院所有临床医生。

1.2.2.2对药学干预组患者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所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分析,针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适用范围、使用剂量、安全性、联合用药、注意事项、使用疗程等方面确定该医嘱是否符合卫生部以及我院制定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标准,并对其不合理的医嘱进行统计。

1.2.2.3组建医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专家指导小组,对药学干预组所涉及的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进行指导和监督。

1.2.2.4开展医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大讨论,医院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护士对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情况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以医学简报、院内网等方式进行公布。

1.2.2.5对患者进行喹诺酮类药物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常识。

1.2.2.6建立医患监督机制,组建由临床医生、护士和患者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进行监督。

1.2.2.7对违反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标准的科室、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公布,并限期进行整改。

1.3判断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标准凡病例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一种的,即为不合理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性用药无指征;预防性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不符合特殊生理状况用药原则;不符合病理状况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不當;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用药时间不合理。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其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对两组患者病例中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使用的药物、用法、用量、联用等内容的分类和统计,两组患者处方统计详细结果,见表1,感染性疾病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情况,见表2。

作者:蔡萍

喹诺酮类药剂知识论文 篇2: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临床药学干预和可行性分析

【摘要】目的:以对比评估的方法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例处方3045张,将当中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492张列入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的1553张列入实验组,经统计评估后,对比两组病例处方中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医院各科室运用喹诺酮类药物对病人施行用藥治疗时实施规范药学干预,可减少因药物本身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应推广实践。

【关键词】临床用药;喹诺酮类药物;药学干预;效果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其因兼具抗菌谱广、药性稳定、疗效较好等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抗感染治疗中[1]。伴随着喹诺酮类药物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多[2]。如何规范干预喹诺酮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是当前药学工作人员普遍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对比评估的方法重点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药学干预效果,现作报道陈述为下:

1.对象、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例处方3045张,以上处方来自患上外伤疾病、肝胆病、呼吸系统病、泌尿生殖系统病、消化系统病等病人的临床用药处方,将当中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492张列入参照组,包含890例男性病例处方、602例女性病例处方,病人年龄介于17-81岁,平均约(48.6±8.53)岁;实施药学干预的1553张列入实验组,包含942例男性病例处方、611例女性病例处方,病人年龄介于18-83岁,平均约(49.2±8.73)岁。统计两组一般性临床信息、资料,未见较大差异(P>0.05),可实行调研评估。

1.2方法

参照组病人在治疗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未施行药学干预。实验组病人在治疗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均施行相应药学干预,方法见下:

①依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制定抗菌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制度(包括使用标准、分发制度、处方点评条例等方面内容),同时分级管理抗菌药物,要求不同科室定期、有效地反馈抗菌药物的具体运用情况,并按照反馈数据展开探讨;组建专项管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药学干预小组,详尽记录和统计不良反应。②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等方法积极提升我院各科室医师与药师的操作技能、专业水平,保障其可熟练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知识及药学特性。科室医生开具的用药处方应进行规范点评,一经发现不当用药的问题,应加入第三方参与分析评定,同时加强科室医生和点评药师的相互交流,实现事前防范药物本身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强化用药监督、控制的力度。③引导病人规范地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向其清楚讲述药剂的具体用法、使用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在统计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效果的前提下监查病人服药后的临床表现,若有异常反应现象立即予以应急处理。

1.3调查评估标准

对两组喹诺酮类药物的实际运用情况展开评估,主要统计病人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分级评定。轻度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仅对病人造成较轻微的损害,不需停止用药;中度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对病人造成较显著的损害,需停用此类药物;重度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对病人造成严重损害(如导致残疾或畸形等),威胁到生命安全[3]。

1.4调查数据处理

此调研过程所涉及计数资料表达为(n/%),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对比经过x2检测,当对比差异有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统计评估后知,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率(11.08%)低于参照组(38.87%),对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参照组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详细统计结果见于表1:

3.讨论

在运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常见性不良反应包括丘疹、红斑、皮疹、恶心呕吐、心律紊乱、心慌心闷等,伴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用药时间延长,病人机体中细菌的外膜通透性会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也会下降,同时耐药性增高,不同的不良反应随之出现,情况危急时病人甚至会出现休克、抽搐等临床现象[4]。而引发以上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药物用法不当、使用剂量不规范、未考虑用药禁忌证、联用药物不合理等[5]。本次调研中的实验组从制定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提高医师和药师专业技能、强化病人用药干预三方面开展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使用药治疗获得了较优良的临床效果。

调查结果指出,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出现率高于实验组(P<0.05)。

综合以上陈述可得,医院各科室运用喹诺酮类药物对病人施行用药治疗时实施规范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因药物本身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用药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炳源,何积源.下呼吸道感染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0):65-66.

[2]孙夫东,王振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病例资料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4):20-22.

[3]李洪军.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5):135-136.

[4]裴雪萍.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干预方法分析与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1):158-159.

[5]陈月.浅析1000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2):83-84.

作者:杨兴建 杨涌 张勇 赵良松

喹诺酮类药剂知识论文 篇3:

我院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 要 目的: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上报的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以用药途径、ADR主要表现及ADR病例涉及的药物,记录ADR过程的完整性。结果:101份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7类,共19种,其中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品种数及其所致ADR例数位居前列;静滴导致的ADR例次最多。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新的、严重的ADR上报较少。结论:应加强上报人员培训工作,增强ADR呈报意识和责任感,以提高ADR报告质量;应对医师的处方行为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类别 统计 回顾性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一项重要措施。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资料与方法

收集长春市二道区医院2005年度上报长春市ADR监测中心的138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性别与年龄:在138例ADR报告中,男77例(55.80%),女61例(44.20%)。ADR报告表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138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116例(84.06%),口服给药11例(7.97%),肌内给药5例(3.62%),其他6例(4.35%)。

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ADR数据中,各类抗感染药物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56例(40.58%),大环内酯类28例(20.29%),β-内酰胺类12例(8.70%)。

ADR所涉及的药物类别及所占比例见表2。

ADR临床表现:消化系统35例(25.36%),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心血管系统15例(10.87%),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血压升高/下降、昏迷;皮肤及附件47例(34.06%),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系统4例(2.9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泌尿系统11例(7.97%),主要表现为多尿;局部反应14例(10.14%),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局部红肿;其他12例(8.70%),主要表现为虚汗、发抖、浮肿、寒颤。

ADR的处理及结果:在138例中,ADR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停药。轻微的ADR如轻微的皮疹等一般症状,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就会自行消失,静脉滴注出现轻微ADR后,可通过减慢滴速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除了停药之外,常用非那根、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进行抗过敏治疗,ADR对呼吸系统造成较为严重伤害的,可通过吸氧进行辅助治疗。

讨 论

重视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138例ADR报告中,106例(76.81%)由抗感染药物引起,其中喹诺酮类56例(40.58%),大环内酯类28例(20.29%),β-内酰胺类12例(8.70%)。因此,应重视对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ADR与给药途径:138例ADR中,由静脉滴注引起的ADR,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发生 的ADR。这是因为静脉给药不经过胃肠吸收,没有肝脏首过效应这道屏障,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广泛分布于体内,并且排除延长半衰期。并且静脉注射剂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较多,除了药品本身的一些原因外,消毒不严格、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都可能导致ADR的发生。因此,建议医患双方临床用药能用口服药达到治疗目的者,原则上尽量不要使用静脉注射剂。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讨论: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少,使用方便等优势,目前在各种抗感染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主要影响到皮肤及附件、消化、心血管、呼吸、泌尿等系统。较高的ADR发生率提示我们,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性,选择适宜的剂量与给药途径,以避免减少严重砂良反应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ADR呈报系统:二道区医院药剂科建立了较完善的ADR呈报系统,院内使用ADR速报表,内容简洁,便于填写,医护及相关人员除了手工填写ADR速报表外,也可以及时电话报告。药剂科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同时将收集到的每一个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完善的ADR处理系统对医院ADR监测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ADR发生率也愈来愈高。药物不良反应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影响。ADR监测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只有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才会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尽早发现,避免重要损害,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作者:方涤非

上一篇:知识处理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