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处理工程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建筑力学》课程是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变形体力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掌握构件的受力、变形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判断工程中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知识处理工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处理工程设计论文 篇1:

印度从BPO到KPO的战略转型

一直以来,印度在全球处于“IT外包中心”的地位。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过去5年印度获得的知识性IT外包业务年均增幅达28.5%。

由于掌握了IT的主动权,加上现在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印度人的智慧获得了无限的发挥空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目前,《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目前约有400家企业或者在印度设立了自己的业务中心,或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印度技术公司。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把软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答复客户来电等常规办公服务外包给印度等熟练工人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

事实上,除了传统的服务外,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地把以前不外包的新业务包给印度公司。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预计,到2008年,印度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51%,届时印度这一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

这足以表明印度的IT承包能力不仅在增强,而且含金量也大大提升。更令人关注的是,印度的IT承包正在实施战略转变,其目标是扩大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战略转型:提升IT外包的含金量

印度新德里一项最新的工业研究结果预测,到2010年,印度很可能由现在的商业处理外包中心(BPO),过渡成为一个价值170亿美元的知识处理外包基地(KPO)。也就是说,今后印度的IT承包,将大大提升其中的含金量。

所谓的知识处理外包,通常是指外国企业把自己业务中的知识创新、研发环节的工作转移到印度。印度工业联盟(CII)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随着世界商业发展越来越需要在各个层面上更加专业的知识,印度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学院发挥出它们的优势,适应这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印度将会以一个全球知识处理外包的中心出现在新经济时代。

报告预测,到2010年,印度(KPO)产业创造的财富将占到印度经济年增长率的46%,达到170亿美元。

研究结果还认为,印度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将有望保持每年8%以上,并且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将超过51%,这将为印度从(BPO)转向(KPO)的转变打下基础。

在印度业界看来,印度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例如拥有出色的研究实验室网络,发展良好的基础工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广阔的临床试验机会以及培训精良的人力和智利资源,这些都将是印度迈向(KPO)的推动力。而制药业、生物科技、IT产业、知识产权研究、汽车和航空工业设计和发展,这些都被认为是印度(KPO)时代的优势产业所在。事实上,印度在上述领域已经拥有许多客户。

很多印度IT公司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并在美国申报专利。 事实上,随着跨国企业更多地将数据和知识产权研究业务转移到印度,印度的IT产业将由此而得益匪浅。

创新的目标是扩大国际市场

推动发展知识处理承包业务的关键是技术创新。与美国的技术创新模式不同,印度IT产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由本国的风险基金推动的。是由世界技术巨头投资于印度的研发中心的研发预算驱动的。全球10大信息技术巨头,包括微软、英特尔、奥拉克尔公司和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都在印度设立了境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在人员和业务经验方面已经颇具规模,可以提供高端的创新产品,向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印度公司利用印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开发了与本土研发难度相同的工程软件,为英特尔研制微处理器和芯片集研制下一代的以太网转换硅、网络处理器以及企业软件。去年,英特尔印度公司申请了63个专利,今年可能会达到同样的数量。

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对印度获得知识处理承包业务十分有利。自2001年以来,多达230家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的数据,在未来3年内,仅仅建立研发中心一项,就能为印度带来15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同时,在班加罗尔工作的工程师的数量将从目前的2.5万人增加到6.5万人。

实现了软件超级大国的梦想

班加罗尔是一座混乱的城市,但寄托着印度成为软件超级大国的梦想。印度软件开发人员对质量的追求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许多机构都通过了ISO 9000认证,并且开始获得CMM 5认证。目前,全球有62家机构获得了CMM 5认证,其中35家是印度公司。

有不少发达国家公司把软件基地放在印度,最初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人力成本比较低并且这些人大多数都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由于大量引入CMM而获得了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在许多人看来好像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印度IT业的优势之一就是规模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样可以做到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又能扩大规模。

印度软件外包业的技术专长在于模块设计,根据客户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设计与制作软件,典型的例子是,由于时差的关系,外包软件订货可以在美国的晚间发至印度,印度的开发人员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内按客户要求完成设计并发回至客户,而远在美国的客户则在当地的第二天就可以把这个外包软件运用到系统设计中去了。印度的软件业就是以这种高效率的方式融入到全球软件定制、开发、销售与应用流程链中去。

目前印度有软件公司近3300家,从业人员达48万,前十家软件公司的人员规模在万人以上,企业盈利在20%以上。去年印度外包产业共雇用105万软件程序师及其他熟练工人,并在运输和饮食等行业间接创造了250万个就业岗位。印度公司软件开发业务每小时的收费为18-26美元,远远低于美欧的55-65美元。全球有660多家跨国公司每家每年外包给印度公司的业务在100万美元以上。瑞马多雷预计,在本财政年度里,印度软件及后端办公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将达到225亿美元。

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全国协会估计,2008年前,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可能突破500亿美元。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在全球软件和后端办公服务外包市场上,加拿大占有的份额仅次于印度,为32%,中国为4.9%,东欧国家为4.5%。

拥有人才是关键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储备库,然而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扩展,其人才短缺已经显现。

美国商业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和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到2010年将面临50万专业人员短缺,从而威胁到印度在全球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产业的主导地位。

这一预测发布的背景,是微软和摩根等跨国公司正在扩大各自在印度这个全球最大离岸服务产业的业务,从而增加了印度劳动力市场的压力。

2003年至2006年,印度离岸信息技术产业增长68.5%,预计在未来5年里每年将增长至少25%,从而将继续支撑印度的快速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从50年代起就在全国兴建了多家信息技术学院:全国性的有6家,地区性的有25所。目前,全印所有的信息技术学院一年可以为国家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名研究生。除专门院校外,印度在4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了“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同时依靠多家民办和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培训人才。印度软件业能有今天的辉煌,靠的正是长远的眼光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目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5万人,2004年他们的收入高达900亿美元,他们大多把赚来的钱向印度投资,投资项目也多是高科技产业。

“反向外包”显实力

近年来,随着居领先地位的业务流程外包业不断发展,印度企业正逐渐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并形成了一种“反向外包”趋势。

印度工商联合会与安永国际会计事务所近日公布的一项联合研究报告显示,2006财年印度企业在美国共完成48项并购案,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

在这些并购中,IT及相关产业占48%,其次是医药、酒店、农产品和汽车业。印度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企业手持现金充足,预料将加快向外扩张步伐,2007年印度企业并购外资公司的金额将达350亿美元,较去年约150亿美元增逾一倍,个别并购将涉及规模较大的外资。

随着印度企业自信心的增强,加上印度实施自由化政策并放松了货币管制,印度公司正在积极扩展其他市场,透过并购其他外资公司来提高知名度,并购对象仍以欧洲及美国公司为主,行业集中于能源、汽车零件、工业产品及服务业等。

过去10年中,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向外并购活动,迅速成长为具有一流实力的跨国公司,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而参与对外投资活动的不仅包括大型商业集团,中小型企业也相当踊跃。

作为战略思想的调整,印度央行日前放宽了印度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标准,已将印度企业投资于海外业务的限额从企业净资产的200%提高至300%,但进行这些海外投资的合伙企业的限额仍为净资产的200%。

印度央行还将印度企业可以作为证券投资组合投资于海外上市公司的最低额度从净资产的25%提高至净资产的35%。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自由化印度企业海外投资标准。

与中国展开竞争

印度是世界头号的外包中心,但是正面临来自竞争对手中国日益严峻的威胁,原因是印度损耗率高、基础设施差以及工资水平不断上升。

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说,2006年印度是深受青睐的IT外包中心,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爱尔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捷克共和国、波兰、菲律宾和加拿大。

调查涉及多个行业的大约300家跨国公司,这些行业分别是金融服务、技术、医疗保健,迅速增长的消费品、运输、能源以及媒体和娱乐。

当调查公司要求受访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三大外包中心时,印度得分为 2.25,中国为1.76,爱尔兰是 0.77。

但是,调查发现,印度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正在受到中国的挑战。中国在较低端的业务领域能力较强,而且拥有庞大的人才库。此外,北京作为重要活动的主办地也使之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2008年的奥运会。

调查报告说:“印度面临着来自中国日益严峻的威胁,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技术、研发以及采购服务的选址。”

该公司负责亚太和欧洲业务的总裁阿鲁普·祖特希说,虽然印度每年能够培养出众多研究生,可是印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仍然供不应求,目前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雇佣人数为100万,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2010年将需要230万信息技术人员,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印度保持其外包领域领先地位的严重能力障碍,同时,导致损耗水平高达40%以上,尤其是在技术部门。他说:“损耗率问题在印度将造成重大挑战。显而易见,成本将上升,效益将下降。这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迪拜正在成为重要的外包服务竞争对手,并将受益于印度日益巩固的市场。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印度软件外包业巨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中国地区。自2002年印度IT业陆续进入中国以来,以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萨蒂扬为代表的印度外包巨头正在逐步将“触角”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转向更广阔的中国内地。

印度业界认为,进军中国市场至少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数量充足的合格人才;二是中国许多地方具成本优势;三是当地政府普遍对外包产业的大力支持。

去年2月8日,印度外包四巨头之一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南京的全球交付园区的建设正式启动,这个拥有2500个席位的交付园区不仅是萨蒂扬全球园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也是萨蒂扬公司在印度境外最大的研发机构。

印度业界相信,成本和人才是中国承接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两大优势,这些优势如今在一些大城市体现的最为明显。2005年中国商务部确定了北京、大连、西安、上海和成都等五个首批“中国服务业外包基地城市”,计划投入1亿元资金扶持这些城市的外包业发展。

去年5月,印度第四大软件公司萨蒂扬公司正式落户上海,这是未来几个月里将登陆上海浦东的“印度软件风暴”中的“第一波”。萨蒂扬公司与浦东软件园签署协议,建立软件开发中心。该软件中心将成为亚太地区业务的重心,向中国和亚太地区企业提供服务,也将为世界其他地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国际间业内人士认为,印度软件公司以旋风般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其目的最终不仅是占领中国市场,而且要利用中国为海外基地获得亚洲地区更多的用户。

国际IT业重量级人物、英特尔前总裁葛洛夫最近对媒体发表评述说,由于印度软件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美国企业都到印度开发软件,因此,到2010年,印度软件与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可能超过美国。相形之下,作为近20年来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产业,美国的软件服务业正在走下坡路,有迹象表明这一产业如同美国的钢铁业及半导体业,正在为生存而挣扎,葛洛夫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

作者:刘林森

知识处理工程设计论文 篇2:

《建筑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建筑力学》课程是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变形体力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掌握构件的受力、变形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判断工程中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简图;教学方法;实用性

为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将力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力学问题来进行求解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责任,《建筑力学》更是其他后续课程如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等的基础课程,因此《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理清教学原则

在教学原则方面,应强调基本概念、弱化公式推理、注重工程应用。

首先,应该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要求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比如在课堂上,举完一个力学例子后,写几个相仿的题目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踊跃到黑板前做这些题目。这样就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其次,应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时尽量采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来感知和学习。像一些立体杆件,可以预先做好幻灯片,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得更加形象些。

最后,应该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多举一些施工现场跟力学紧密联系的例子。

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高职教育重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建筑力学》也不例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教学服务,更要培养学生解决施工中力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一些调整。

1.在绪论中,增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教学内容,强化结构的计算简图。

2.减少静力学公理的教学课时,加大受力图的教学课时,平面任意力系比较普遍,所以删减了空间任意力系这一章节的内容。

3.扭转现象在建筑上比较少见,所以减少扭转轴的内力及内力图教学课时。把弯矩和剪力的教学课时加大。

4.增加杆件设计、杆件截面选择的教学内容。我们对现行的《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精简,同时引入相关的工程问题作为例题、习题或者思考题,将施工中遇到的力学问题放入相应章节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改革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很重要。对建筑类专业《建筑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强调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宗旨。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施工现场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很多专业课程有很强的教学背景,《建筑力学》课程也是如此,它不同于数学等基础课程,它不仅有很强的工程背景,且工程应用性也强。在教学中,应注重引进工程案例进行讲授,讲授压杆稳定时,引入施工中脚手架设计、现浇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系统失稳等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一切研究、探索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例如在采取去掉多余约束法判断平面体系几何组成时,要保证每去掉一个多余约束后,剩余部分必须保证是几何不变体系,为什么不能同时去掉多个多余约束?同时去掉多个多余约束后,再来分析剩余部分的几何组成分析会有什么结果?这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加深了记忆,增强了理解,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施工现场教学法。这种方法需要有合理的教学场地,现场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力学基本理论进行工程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桁架的内力计算时,带领学生参观钢屋架、桁架式吊篮等施工现场,并在现场分析哪些杆件是拉杆、哪些杆件是压杆,参观完后,回到课堂再对所参观的对象进行力学分析;这样,同学们上课兴致很高,积极思考,理论和工程实践为一体,教学效果好。

综上所述,《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一直在强调改革,注重实用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和探索,才能够把比较枯燥的《建筑力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王龙.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作者:王小广

知识处理工程设计论文 篇3:

探究机械电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摘要:机械电子工程俗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计算机的交叉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安全气囊、防滑刹车系统等都运用了机械电子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机械电子工程的应用注入了强劲动力,机械电子工程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大踏步的前进,因此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应用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智能芯片、信息处理、深度学习与应用等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具体到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来说,由于人工智能科技生产力的变革作用,使得其运用到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产生了行业的更新换代,使得逐渐从传统的机械工程向电子智能化机械工程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机械电子工程的效率和自动管理水平,有效的推动了机械电子工程的高效化、智能化发展步伐。

1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机械电子工程,实现了传统机械工程与电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现代化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产品的制造,是依据机械原理、电子工程知识等所实现的,其设计思想突破了传统机械工程思想范围,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内容也更为全面,更加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产品具有一定独特性,结构简单且清晰,对机械工艺要求较高,设备精度及生产技术必须得到有效保证,否则会给机械电子工程产品的质量、性能等产生影响。就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加工,生产活动是依靠纯手工进行的;第二阶段是流水线生产,人力得到解放,通过流水线大規模生产统一标准产品;第三阶段是集成生产,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得以应用,机械生产工艺水平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解放劳动力。传统的人工操作,虽然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是想要提升具体工作的效率、质量,还是要不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健全体系,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第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来完成,能够更好改进该项技术。

3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究

3.1精确的系统操作

人工智能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本身的逻辑性能和强大的计算能力,由于机械电子工程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使得其自身操作方面存在着很高的技术要求。但是如果将人工智能系统嵌入到机械电子工程系统中去,能够使复杂不易操作的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简单化或者人性化,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操作要求和目的通过模糊推理和神经网络系统完成自行设计和选择,从而使机械电子模型的控制和使用处于一个按钮或者几个按钮的简单操作上,以此实现最佳的操作效果。

3.2故障诊断功能

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为保障生产连续性,对故障进行快速有效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故障的精准定位,减少维修成本与时间成本。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诊断主要包括基于规则推理故障、基于案例推理故障以及利用故障树模型进行故障诊断等三种类型。故障针对系统从结构上来讲主要包括机械故障案例库、故障诊断规则库、故障诊断数据库、故障推理机、知识处理、故障诊断过程解释机、学习系统和专家系统人机界面。从重要性上讲案例库与推理机的在故障诊断中占据核心地位;关于知识获取,主要是获取某一领域内的相关知识,收集海量的故障案例;知识处理具体是指将处理收集的知识与案例,例如通过一定标准划分将案例进行归类整理,最终整理成能够满足系统推理要求、便于系统检索的相关规则及案例。故障诊断具体流程为: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或者机电设备的实时检测系统)向故障诊断系统输入相关数据信息,推理机根据输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结合诊断规则库得出诊断结果,然后在故障案例库中计算检索契合度最高的案例(此过程需要根据一定算法计算相似度),分析故障原因与给出维修建议(解释器的作用主要是以用户容易接受的方式向用户解释故障类型、成因、解决方案等)。

3.3改善机械电子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的准确性

机械电子系统具有不稳定性,且生产过程中的工况条件各不相同,输入信息类型多且体量大,客观上导致了无法准确地描述机械电子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传统方式包括建立规则库、学习形成知识以及数学公式等三种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例如数学公式的描述严谨、准确,但是无法描述复杂情况下的输入或者输出信息,例如传感器传递来不同类型的输入信息,而且信息往往具有模糊性,传统方式下就需要建立多种分析系统对信息类型加以区分加工。此时可考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此类信息进行高效识别,人工智能中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模糊推理系统可以处理海量模糊信息。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构造,透过收集到的数字信号对相关资源进行参数分析,此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语音信号的处理;而模糊推理系统,通过建立模糊语言、模糊逻辑等,对语音信号进行有效分析,保证信息源的准确性,进而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与精准度,最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结语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代机械电子工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进行关于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能够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应用的时代发展趋势。因此,现代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必须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加大对于技术瓶颈的研发力度,不断开拓全新的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两者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伟鹏.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3):248.

[2]蓝豪翔.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02):24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文杰,男,汉族,学生,山东省寿光市,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

第二作者:许一凡,男,汉族,学生,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

第三作者:牛永,男,汉族,学生,河南省周口项城市,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

作者:王文杰 许一凡 牛永

上一篇:电子采购模式研究论文下一篇:喹诺酮类药剂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