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下国有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商品经济被称之为经济法制体系,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看到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约束,而合同就是用于在经济的发展中应用的产物。在当今的形势状况下,合同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和避免不公平纠纷方面发挥着非常很大的作用。合同的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有企业的效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并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精细化进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目标管理下国有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目标管理下国有企业管理论文 篇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探讨

摘 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外部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内部经营结构、内部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企业的后续经营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如何顺应供给侧改革,实现国有外贸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管理理念的调整,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考评体系、薪酬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套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的内部改革策略,以实现国有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国有外贸企业;改革思路

企业改革不仅是实现内部高效运行的前提,更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最大保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供给侧背景下进行企业改革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其改革的基本前提是投资、消费以及出口,核心内容在于劳动力、资本以及创新。供给侧改革为国有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企业内部改革是一个相当困难且复杂的过程,企业对改革的目标越高,受到的限制因素也就越多,除了企业的基本经济承受能力之外,还涉及到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经营战略和人才定位等因素,因此,国有外贸企业要想实现内部改革,就需要从规避资金投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以及解决产能过程等方面出發。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改革(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主要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改革目标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助力创业创新;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企业的核心力与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迅猛提升,一跃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国,但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逐步进入新的阶段,即经济“新常态”。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存在着诸如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增加但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且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组织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提出了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即“供给侧改革”。此外,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2017年10月18日第十九大报告,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均提到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制度创新、财税改革等视为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供给侧改革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稳步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我国未来的蓬勃发展将会起到史无前例的促进作用。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有助于加快国有外贸企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国有外贸企业来说,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除了提出了积极把控国有外贸企业结构调整方向的要求,而且对企业现有的机制和体制进行优化创新,使其企业发展概况与市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此外,供给侧改革在国有外贸企业中的渗透与实施,既可以帮助企业剥离其社会职能,加快企业的重组速度,而且可以引导企业主动减量,科学、详细规划资金投入,并结合实际所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2.有助于国有外贸企业混合制改革

实践研究表明,提高国有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活力以及实施企业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国有企业混合制。但在现实中发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混合制所占比例较高,混合制改革的过程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在众多的策略中,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不仅可以推动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进程,增加整体国有企业的上市几率,而且可以帮助上市的国有外贸企业引进优秀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供给侧改革还提出了实施混合制管理的建议,即与私企进行混合管理,这样可以使国有外贸企业对私企的资产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结合社会及国际发展所需优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其克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境。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内部体系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够完善

部分国有外贸企业缺少对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当下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没有制定出长期人力资源发展的计划,且并没有根据外界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需要企业在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时根据市场规律,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方式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具体规划,最大程度上让人力资源的规划满足当下市场的要求。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原先的规划和配置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这同样会对国有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较大影响。

2.绩效考评机制存在缺陷

供给侧背景下部分国有外贸企业高层缺乏对部门运营者绩效考评的重视度,导致其在进行绩效考评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缺少合理的整体规划,且绩效考评机制的执行力较弱,流于形式,难以解决运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由于绩效考评的相关标准不合理,导致经营人员丧失工作积极性,没有将考评的结果和运营者的实际经济效益相结合,最终导致资源的浪费。在薪酬激励制度上面,当下经营人员获得的实际薪酬并未和员工的实际技能和绩效进行结合,没有体现出绩效对于薪资的决定性作用,导致运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也是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

3.目标管理理念落后

供给侧背景下很多国有企业的投入运营者薪酬兑现、年度考核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目标管理方法上存在缺陷,部分部门还在沿用着传统的管理考评和薪酬机制,把旧的、过时的管理理念和年度绩效评价方案运用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此外,外贸企业目标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标管理是门系统科学,本身存在发展渐进的过程,需与时俱进适应其形势变化,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原有的国有外贸企业目标管理模式相对粗放,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在目标制定阶段,以往的做法是将目标制定的主动权交到各部门手中,由各部门根据部门情况制订目标;二是部分目标的层级结构不清晰,没有形成相互支撑的目标架构体系;三是目标的分解与展开缺乏关键影响因素支撑,分解则以“指令式分解法”的方式进行,只是责任的分解,使得上下级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沟通不充分;四是企业目标绩效和部门工作绩效结合度不够,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不能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得不到认可,因此,供给侧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的目标管理体系还需要一定的完善。

4.资金管理体系存在风险

资金管理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主要内容之一,科学的资金安全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各个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前提,只有完善的安全资金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有条不紊地运营,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因素。然而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国有外贸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没有针对资金使用信息进行精确记录,导致流动资金和实际运营资金出现出入,再加上外贸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并未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导致实际业务程序和内部监督间出现一定的差距,意识理念上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

5.生产成本过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要素的价格与纳税额度逐渐提高,生产成本增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企业经济收益与综合实力的提升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若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注重拓展融资渠道与简化交易流通层的合理运用。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探讨

1.制定出完整規范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点在于包含了组织发展、制度发展以及人才发展,企业要想在新时代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企业的整体视角出发,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真正落实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引进人才,运用员工的实际付出和回报相匹配的原则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让优秀员工能够积极安心地工作,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员工,则需要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让其能在指导和实际工作当中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在人才的引进方面,需要从不同途径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引进,以此来全面让企业获得同步性的提升,此外,还需要企业进一步推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性竞争力,让员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2.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有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发达企业进行交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微调薪酬策略。如企业考评体系方面比较欠缺,就可以注重网上资料搜寻,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适应自身情况的薪酬管理体制。此外,外贸企业还要加大对国内薪酬制度调整的关注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制度相适应。其次是建立考评工作小组,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当下薪酬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下一阶段的应对措施。其次,为了能够更好地留住高端经营人才,不让人员跳槽,企业在根据大环境进行薪酬调整时,还要根据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变,必要情况下,对一些优秀的经营者给予适当的补贴。

3.目标管控与绩效考核相并重

供给侧改革下的目标管理对于国有外贸企业而言十分关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月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目标的制订、实施,是保证年度目标达成的“路径”和重要保障。为改变以往月度工作目标与年度工作目标缺乏关联和相互支撑的状况,需要重新对月度目标报送表进行设计,要求每个部门围绕着年初目标措施分解,将目标分解的措施融入到月度工作目标中。以月度工作计划来保证年度目标的完成。对目标的实现情况的监视和测量,除按照策划的周期进行监视测量外,增加了职能部门的月度监督考核、目标绩效考评组季度抽审等措施,实现目标推进全程动态监控。对未达成目标,制订改进措施加以实施验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循环过程,动态提升国有外贸企业目标水平。在绩效考核方面,依据精准考核驱动目标实现,促使绩效管理向“精细、精准”转变。明确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分配的范围和比重,形成以目标绩效为主,其他专项考核为辅的分配模式;在月度绩效考核时,邀请部分部门参加绩效评审会,监督目标绩效考核组进行月度综合评价,以保证考核过程的规范,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公平、公正。重视年度目标策划,建立精细目标。年度目标既是战略规划中的具体里程碑,又是国有外贸企业绩效的具体考量指标。从目标指标中,可以审视目标指标是否能够反映出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主要的工作业绩能否被测量,是否具有长期的可比较性,是否能客观地进行评价。因此,在策划年度目标时,国有外贸企业需要在目标策划与分解的层级和逻辑关系上下功夫。一是将目标的策划与措施的策划相配套。在策划目标的,同时策划实现目标的具体对策,并将落实主责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一一对应,既明确了重点工作措施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又能使目标的实现有过程措施保障,在年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二是突出目标的引领性。将国家局创优对标指标、企业关键质量指标、战略规划指标、公司下达目标纳入年度目标中,并运用“精益管理”理念,设置责任目标、发展目标、跨越目标,提升标杆,确立赶超的目标,引领各部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三是引入课题制管理,梳理和制定出年度工作重点,将围绕国有外贸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重点解决的关键性目标指标作为课题纳入目标管理。

4.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资金管理是供给侧改革下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又一重点内容,资金安全管理除了一些不可控制因素,其他可控制因素不管它的权重程度如何,都可以加以控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国有外贸企业组织专门的风险控制组,这些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当下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下一阶段的应对措施。并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在每个时间段内对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做出评价,以对企业资金安全管理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将风险高的因素牢牢控制住。(2)在网络上寻找相关资料,认真研读最新出台的法律规定,时刻关注国家的法律规定动态,并在国家政策的英明指导下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在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员工要做好自我监督工作,避免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3)为了能够更好地留住员工,不让员工丧失积极性,国有外贸企业在根据供给侧改革大环境进行考评体系调整,还要根据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变。(4)增强对相关资金监管人员的培训。为了真切地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国有外贸企业应该组织资金监督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可以是当面谈论,也可以是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来提升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水平和经验。

5.解决产能过剩

由于国有外贸企业的体制性和结构性,导致供给侧改革下的产能过剩问题难以有效解决,需要从企业内部的运营情况出发,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概率,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1)采用科学、规范的手段对国有外贸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整理和统计,同时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行业产能过剩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其目的在于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了解行业信息的便利条件,消除或减少投资风险的发生;(2)将传统的GDP考核制度进行改变和优化,增设经济质量、能源消耗以及群众生活状况等内容,避免政府因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而追求盲目和无效的投资,从而使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3)综合考虑实际产业类型与国有外贸企业产能过剩情况运用可行性的应对策略,比如说,如果国有外贸企业存在生产过剩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探寻有效的生产策略,合理运用先进的生产策略。

6.根据不同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改革方针

据了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影响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因素包括制度、产业和质量。对于制度而言,只有在科学、规范的政策下促进政府部门与国有外贸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最终实现国有外贸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产业而言,国有外贸企业要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对供给结构进行优化,然后对内部的关键要素比例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强化生产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质量而言,国有外贸企业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除了要注重产品的优化与创新外,还要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同时要对产品的服务质量进行完善,只有实现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才能够提高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7.降低国有外贸企业成本

生产经营成本过高或持续升高均会阻碍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进程,而造成生产经营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价格快速增加和税费过高。国有外贸企业若想降低成本,将生产要素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生产资料大交易市场,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资料进行整合与统一,以市场标准为主进行定价,结合社会生产需求对生产要素价格进行制定,避免出现人为垄断等不良操作;(2)构建多层次的融资市场,拓宽国有外贸企业的融资渠道。国有外贸企业还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创造出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或衍生品,并对现有的资本交易市场进行完善;(3)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原料选购、生产等环节,这样有助于减少交易、采购时间,促进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升。

五、总结

供给侧改革体系的提出给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就国有企业当下内部运营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人力资源及管理体系不完善、考评模式流于形式及投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对国有企业内部改革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整顿、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视度,采取有效的资金风险防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并建立长效的目标管理体系,全方位促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

参考文献:

[1]戴晓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55.

[2]周娜,庄玲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2):51-56.

[3]梁敬华,安云亮.对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再思考[C].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04:30-37.

[4]聂高民,王金城.关于深化國有外贸企业改革的若干战略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01):30-34.

[5]赵天唯,吕津,陈春艳.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制约因素[J].技术经济,2002(02):14-15.

[6]沈红刚.供给侧改革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00(010):163-164.

[7]张艺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思路[J].经营者,2019,033(006):21-22.

作者简介:杨洪滨(1969.03- ),女,汉族,籍贯:厦门,学历:本科,单位:中国烟草福建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杨洪滨

目标管理下国有企业管理论文 篇2: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精细化探讨

【摘 要】商品经济被称之为经济法制体系,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看到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约束,而合同就是用于在经济的发展中应用的产物。在当今的形势状况下,合同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和避免不公平纠纷方面发挥着非常很大的作用。合同的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有企业的效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并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精细化进行探讨。陈述了怎样应用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来有效执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并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精细化

在当今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对企业自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今天许多的法律利益本质上是由于不完善的合同制度造成的。因此,合同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或降低经济损失和利益冲突,所以合同管理对国有企业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一、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合同观念不强,漏洞较多

至今有相当多国有企业还遗留着计划经济的烙印,相对进行比较来讲,国有企业合同规范意识在私有企业是很薄弱的,合同管理很不完善,非常重要是制定的合同时候漏洞百出,很会引起一些利益的纠纷和损失。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企业平均的寿命只有7年,而引起倒闭的真正原因,主要是对合同管理不是很完善。所以要逐渐完善国有企业的合同规范,才能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

2.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合同的正规管理和认识

合同的管理关系到合同的洽谈、制定、签订、执行和终止。它贯穿于合同的整个过程的开始结束。但是,这几年来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管理一般就是合同的签订,认为签订了合同就什么事没有了,对后面的合同管理的相关事情忽视很多,因此才导致了大部分合同纠纷的事情时有发生。

3.缺乏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虽然本身就是 一个规章制度,但是这项制度的事实也需要另外的一套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进行限制和管理才行,这样才能确保发挥合同和最大作用。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才可以保证国有企业工及作人员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合理化。

二、国企管理精细化

1.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是合同的管理基础,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合同的谈判和投标。投标主要核心是来有效确定合理的报价。作为合同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投标和报价之前,企业进行多渠道调查项目相关所在地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状况,并分析其他投标人的状况。详细的了解分析招标文件中的相关投标价的内容,包括:投标的控制价格和评标的方式方法;工期和质量的要求;材料价格的调整方式和原则;计价的规则;计量支付的条件和周期;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变更和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计日工和计价原则;缺陷的责任期和保修期;合同的风险控制条款等。在此层面上,与企业本身的管理能力要相结合,并要分析预期的成本利润的水平,进行合理化报价。在合同谈判以前,要仔细的分析了解业主方所提出来的有效谈判条件和内容,如果业主要是提出了违反了原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件,应要告诉并提醒业主此条款在国家法律中是无效的,及有可能并造成履约的风险,并要求与业主妥善协商并解决。合同订立以前,应尽快提交履约保函,以防止业主没收投标保证金并且造成的损失。合同订立以后,要及时的向业主索回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以防止长时间占压资金而增加财务成本。

2. 合同的履行阶段

(1)建立企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考核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企业与团队建立企业目标管理的体系,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估结果应用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必须编写,公布、透明化,禁止杜绝暗箱操作。

(2)签订内部考核责任书

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要关注内部所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做到管理精细化,因为它是根据企业建立的考核管理系统,结合项目的特点,由双方就效益进行考核,签订的协议,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合同。

(3)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目标考评

项目首先应明确业主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文明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在合同文件中并进行了明确这些要求,有的还需与业主进一步商议,签订补充协议书进行明确。其次,要解决评估的资金来源。最后,要在充分满足业主要求的基础上,并制定考评计划。

(4)进行项目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运营资金管理非常有效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改进,重点要保持项目收支平衡与合理推进统一。项目经理部要明确以资金支付为重要方法,来调动调整下属各个参建单位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国有企业的运营理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總体和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劳动力和材料设备供应商是资金支出的主要对象,也是资金管理的最主要对象。

(5)履行缺陷修补和保修义务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和利润水平相对普遍都很低,而目前在各行业普遍实行了缺陷责任修补和保修制度,要求在承包人最后的决算价款当中,留有一部会保留金或保修金。这一些费用若最后不能交付给承包商的手里,那很可能意味着项目最终的结果是亏损的。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必须 有健全的工程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优化,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合同前期控制管理,强化合同履约管理,完善履行后合同归档管理,建立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机制,有效的避免合同风险,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经济损失,确保公司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尹翠琴,陈俊.国有企业会议组织的精细化管理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7):235-236.

作者:张永斌

目标管理下国有企业管理论文 篇3:

国有企业用企业文化锻造执行力的几点启示

摘 要:执行力度的缺少是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实质性表现的主要表达方式和载体,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内在动力。伴随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管理应该以企业文化构建为出发点,加大企业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构建奖金鼓励与业务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约束体系,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设合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执行力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执行力

一、前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进步、人们的幸福健康。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开始从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结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管理不严格、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日益严重化,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缓慢。引起这些原因的产生是由于企业执行力的缺乏,提升企业执行力构建是保障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稳定进步的前提,是促进国有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迫切需要。

国有企业应该积极促进“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加强企业文化构建、队伍建设,为全面的完成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准确的战略措施,在企业文化构建中提高企业执行力度,为其执行力的建设指明方向。

二、执行力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20世纪出曾掀起过执行力建设的热潮,受到我国大批学者和企业领域管理者的关注。部分学者提出“贵在行动”、把执行力的总体框架构造为策略性工作等思想。提出将国有企业内部操作步骤作为评定执行力度大小的标准,以商业运作的视角去分析执行力问题。强调管理执行力度时,把流程作为其构建的主要框架,将外部环境和战略方向相联合起来对企业管理执行力实施评判,最终将企业管理者行为作为管理执行力度的外部条件和基础。

执行力是管理战略措施和目标实现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环节,其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伴随着对国有企业执行力度分析了解的深入化,企业领导者会发现执行力的本质其实更加接近于企业管理步骤、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价值理念、规章制度以及文化活动的结合体,能够在国有企业内部起到激励、指导、凝聚、约束、协调等作用,是执行力的主要要素。优良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增强执行力的内在驱动力,间接影响着企业执行力的组织层面、意识层面、行为层面以及规范制度层面,合理管理所有企业员工行为,为执行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培养一些可以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对应的良好企业文化对于国有企业执行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国有企业执行力的构建

1.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文化指的是将“执行”当作所有行为最终目标和最高标准的文化,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员工从最基本的意识上熟悉并支持企业提倡的执行方式和执行理念,通过一种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监督方式,鼓励企业每位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建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员工的个人执行能力。

执行力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经过企业文化环境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完善,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思想将得到改善,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逐渐实现,其对自我的评价也逐渐提升,进而激励自己增加个人绩效。通过良性循环不断鼓励着员工的自我进取精神,努力完成上级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为执行力的增加提供保障。

执行力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员工绩效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所处于的职位和薪酬。为了保证能够得到自身所期望的薪资待遇,实现自我的发展前景,企业员工必须拥有很强的责任意识,重视自我素质的提升,自觉培养热爱岗位,敬业职守的思想,增强管理执行效果。

企业管理者强大的执行能力充分体现了榜样激励作用,国有企业管理者有着推动管理执行力度的职能权限。所以,企业领导层人员应该寻找出适用于员工的执行力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

企业优化和建设管理执行力度的方式,企业应建设创新的管理模式,设置良好的企业内部结构,拟定管理执行力的规章制度,以达到执行力的民主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执行力的约束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明确各层次间管理执行力的权利和义务。现代企业建设的执行力基本构架应能够保证各个部门的渠道通畅,方便各个部门间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国有企业管理执行力度的效果。

从整体上看,企业执行力文化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首先是形态意识,其主要是与企业执行力相关的理念、口号、主要价值观;其次是物质体现,主要是与企业执行力文化相对应的先进代表、典型表示和激励制度措施。提高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构建,应该从以上两点入手,构成一套规范合理的体系。如此才可以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健康合理的发展,构成一项目的明确、主动明确、监督有力、高效的企业文化。

2.建设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

经过对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培育以及创造,采取文化引导执行力,成功构建了高效率的执行力。归纳总结国有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经验,建设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必须以准确的价值观为基础,将奖励与绩效评估联合,将高效能领导者行为作为指导,以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前提。

企业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企业理念和企业的组织构造、薪资待遇设置、鼓励约束制度分别对应,是国有企业管理的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确保国有企业执行力得到持续的增强。价值观是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其对于每位员工间的团结协作以及统一规范企业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准确合理的价值理念,指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活动以及企业组织开展的活动作用显著,例如著名英特尔企业属于任务技术驱动型的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推动企业的发展。其主要的价值观念是客户至上、质量为本、重视结果等,英特尔公司将这些价值理念经过课程培训、奖惩制度、潜移默化的熏陶等方式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动思维上,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都能够认识熟悉,逐步建设执行力文化。

四、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构建的几点启示

1.创造执行力的实际载体

执行力的创造包括有对国有企业的人员、策略、制度、结构、文化层面以及激励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完善,不相同的管理模式或商业模式应选择相适应的创建措施。国有企业在转型时期必须要创造合理的现代管理体制,教育为首要手段,从精神层面建设执行力文化,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交流会议。改善培训制度,开展设置有效的奖惩制度。构建全面的流程管理体系和健全制度,将业务步骤、岗位职权明确化;做好防范工作,监控考核和激励约束,构建良好的考察制度和职权制度。经过详细的管理载体的开展,改善执行力体系,创造企业文化,落实国有企业执行力的高效运行。

2.注重国有企业执行力的落实工作

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的构建之所以不能成功,企业文化并不是主要原因,其是由于文化未得到很好的执行。管理执行力文化不只是一个标语或一句口号,而是在员工心中的真实意识。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在日常的管理中经过组织文化活动、培训工作等增强理念,并实施有效措施规范员工的行为。采取执行力的载体加大宣传国有企业的理念和精神,使得其作为员工的行动准则和信条。构建执行力度较强的管理层、领导层以及团队合作互助的员工层,企业管理者的表率将会间接的影响着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以及认同感。企业管理中转变以结果作为指导方向的管理模式,实施以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者兼顾的模式,把执行力文化融入于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

3.构建信息沟通体系

国有企业执行力的难以实施与信息沟通、交流不良都有着一定的联系,造成上级任务的下达以及下级回馈的信息不及时。开展互动性讨论会议可以有效促进信息的及时传送,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准确无误的决策。例如,企业领导者可以和员工进行座谈会议、例会、咨询、报告等各种方式增加两者间的交流,及时发展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现代化信息化方式,构建一个网络式的交流渠道,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4.改进奖惩方法

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达到高效的运行,除了组织、决策、交流等因素以外,还应该需要激发企业领导者的潜能和对执行力管理的积极性。按照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的执行力管理需求,合理掌握激励方向、力度以及时机,争取做到适度、适时、适量,提升执行力的效果。构建与奖励制度相对应的约束制度,做到奖惩明确。首先,要做到的是将国有企业经营目标作为指导方向,以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计划作为绩效的审查载体,把绩效评价结果和奖金挂钩,促进员工绩效的提升;其次要建设以劳动价值作为衡量标准,创造个人贡献和部门绩效、经营目标和部门绩效的薪资分配机制;最后把上级所分配下来的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员工个人,组成员工的个人绩效,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竞争不仅发生在企业间,同时也会发生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步骤实施有效的管理,才可以真正获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现所制定的目标。因此,提升国有企业执行力的构建是保证国有企业得以顺利运行、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需。

参考文献:

[1]倪政新.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要发挥的八个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09(08):290-291.

[2]马莉,刘慧琴.论国有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生产力研究,2012,08(07):123-124.

[3]欧绍华,刘志刚.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互动耦合关系——基于和谐管理理论[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10):345-346.

[4]崔勋,张义明,瞿皎姣.基于DMAIC系统观点的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3(05):167-168.

[5]桑丽.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2,07(35):218-219.

[6]闫向连,油晓峰.企业员工忠诚度模型的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结构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07(06):289-290.

[7]肖振红,李妍.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10(02):178-179.

[8]侯占胜.完善国企功能治理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关于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调研[J].商业文化,2014,07(17):189-190.

[9]顾远东,彭纪生.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0,08(01):278-279.

[10]刘鸣凤.国有企业用企业文化锻造执行力的几点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07(12):256-257.

作者简介:房群(1976- ),女,武汉大学,1998年起在武汉供电公司工作,经济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师,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作者:房群

上一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法论文下一篇: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