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中公共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为了积极适应公共管理时代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公共管理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公共管理时代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公共利益表达的自由性,推动社会公共管理精细化,推动社会公共管理透明化,推动社会公共决策科学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区管理中公共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管理中公共管理论文 篇1:

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体现的一种特殊的组成部分。当面对公共事务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无竞争、不公平、内在性、低效率等困境,在公平与效率上面临管理危机、信任危机和合法性危机需要公共管理者应对,我们还需要持续提升公共管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创新增强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技术手段、奋力创建高级技术的实施方案,完善公共管理核心伦理价值体系等在公共管理困境中所实施的策略,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公共管理者做出抉择,才能尽快解决困境找出出路。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危机

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代表大会曾提到:改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公共管理运用经济、政治、管理、法律等方式,完善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和政府绩效,从而为公众带来福利和公共利益[1]。它能够源源不断为社会大众带来利益,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麻烦的共同体,面对这层出不穷的事务才体现出公共管理的价值,并能采取方法解决而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当出现无竞争、不公平、内在性的一些无法客服解决的困境时,我们需要做出抉择尽快解决困境找出出路完善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的概述及意义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各国为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财政经济危机,予以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革,从此,“新公共管理”被世界著名公共管理研究代表人胡德所提出,他为公共管理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胡德主张“由高层人员对组织进行积极的、显著的、裁量性的控制,委以责任的前提是对行为责任进行明确的区分。”同时,“新公共管理”这一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胡德也被成为“执著的评论家”。很多学者也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一翻评论,有人评论:新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公共管理部门中的一种全新体系。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家征服模式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转变,他不是一时流行的风尚,而是使全世界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也出现了很多认为公共管理超出了传统官僚制而形成一种新的全球模式。

公共管理是一门对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原理概念和方法来探讨研究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以及规律的学科体系[2]。公共管理是通过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进行的活动,公共管理关注的不是办理步骤、程序及按照管理人员所提示的办法以及内部取向,而是进一步注重最终的结果以及对结果所获得的个人义务和责任。可以理解为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围。公共管理不仅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官僚,而且把研究范围扩大到非营利组织及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公共管理的意义是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3]。因为平时公共事务繁琐庞杂,公共事务包括国家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公共事务,所以,尽量把各种公共管理归结到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4]。就是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这强大的三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有机统一的公共管理模式[5]。我们不但要从其本性去认清它们的差异,还要从共性去概括三者的同一性,用共性与本性相联结的辩证法去把握公共管理的真谛。公共管理有着多元的有社会公共组织和其他组织的两大主题,用全速扩大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客体,使社会和个人公共利益得以体现,不断的协调和促进社会能够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公共管理对社会以及大众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二、公共管理所面临的困难

(一)市场化管理的经济压力。我国公共管理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压力,每年我国用于公共事业建设、事业基础设施、百姓医疗、公共服务等支出要远远高出一万亿元,外国也比比皆是,这也堪称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国,公立学校学费已逐年上涨,据相关统计,2000年之后学费上涨为60年代的3-4倍,同时,公立学校的费用亿高于私立学校的二倍乃至更高。在我国,这种的现象也举目皆是,老百姓在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门诊费、手术费更是相差甚远。

(二)制度和观念的制约。我国的公共管理制度还不是特别健全尚未达到公平、公正,一些投标招标等工作也没有严格的管理,不能做到公共服务和管理建设的初衷,反而会迫使形成公共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价格不合理等现象,在强化公共管理制度需要意识到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制度的现状。也有很多人想改变这种观念状态,但是也会阻碍其发展,导致对政府产生一些质疑和不满,所以,公共事业服务在一定意义上的制约还是需要得到大众的关注。

(三)治理体系带来的困境。与民营部门相比,政府部门属于一种比较安稳的工作机构,没有严格的管理,由于这样的制度我国需要倡导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和内涵,所以精兵简政这一政策在过去比较流行,但从中也往往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对公共管理的进一步创新。不仅有对行政机构的改革,还需要补充制度完善公务员专业具备知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自己的岗位,了解自己职位的意义并且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自我,关心百姓和国家利益。

(四)公共管理不协调的困境。对于公共部门的关系协调是一项怪圈,往往都会产生某种弊病也被看作为公共管理中的生态圈。这种生态效应是公共管理主体和公共管理所处环境的共同作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适应但最终还不会达到地位的平等和谐,公共管理者一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位置,大众就处于“食物链”的底层,然而他们在这个大环境中却是相互依存的,更有望将这种不平衡的关系处理好。

三、公共管理改革的出路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市场化并重。对公共管理进行管理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需借鉴欧洲公共管理的成功之路,共同关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根据我国的根本国情并利用前辈的经验和外国的实践教训来指导公共管理体系和公共管理职能的应用,采用一定的方法把理论性的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公共管理者要冷静的思考,避免急于求成而事半功倍,应该在各界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投入大量的经历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处理,使公共服务更好、更方便的服务于大众,不图于改革速度快,只在于公共管理能够稳定健康长期的发展。

(二)提升对公共管理的现代技术。做好公共管理就要保持技术方法的使用,应急管理技术、法治民主管理体系、科学决策技术等创新技术管理,这些更新不断的制度模式为公共管理技术提供着保障,所以,要加强对其不断的创新和利用,改变过去陈旧的想法更新思路拓展新鲜事物,是公共管理引入到另一种管理模式,摒弃旧习俗实现新想法,关联各行各业高新技术共同创造新公共管理的天空。

(三)实现公共管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如要使这个大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如早在西方的新社会运动、社区控制运动等,这些运动都是在现代社会的构建下完成的,这种公众互动的方式也是一种公共管理的体现。需要公共管理者与大众之间协作共同达成最终目标,同时双方保障资源共享保持必要的沟通,有争议就通过双方谈判和协商,公平公开的化解矛盾,得以达到可持续化的公共管理发展。

总结:通过对公共管理遇到困境和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办法,有望找到相应的出路,公共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公共利益,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更正,但公共管理者也在不断的努力为大众创造更多的利益。通过公共管理不断的进步和付出,终有一天也将会走出困境找到出路,对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探讨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侯琦.试论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10,(12).

[2]王志强,张智荣.内蒙古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62-66.

[3]于明霞.谈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139-139.

[4]何宏增.谈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

[5]王乐夫.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J].政治学研究,2001,(03):78-84.

作者:杨淳

社区管理中公共管理论文 篇2:

公共管理视角下教学改革的挑战及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为了积极适应公共管理时代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公共管理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公共管理时代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公共利益表达的自由性,推动社会公共管理精细化,推动社会公共管理透明化,推动社会公共决策科学化。基于公共管理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创新,应建立社会公共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平台,建设社会公共管理数据分析人才队伍,加强社会公共管理数据平台和主体建设。

关键词:公共管理时代;公共管理;创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管理带来的信息风暴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公共管理时代信息浪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管理的时空境遇发生了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政府部门是公共管理最强势的拥有者,也是公共管理的最重要主体。因此,公共管理能够为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公共管理时代的公共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各级政府应积极运用公共管理思维与手段,通过制度与组织创新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开启公共管理以公共管理为中心的精准化管理的新时代。

1公共管理时代的内涵及其特点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的生活正在因为它的到来而随之变化。借助与之相关的数据手段,通过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实施相应的数据战略,由此可以使数据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通过公共管理技术的利用,可以加快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公共管理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量十分庞大。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重要的数据采集平台,各种数据进行交汇,信息的筛选难度加大。二是数据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尽相同。比如图像、地理位置、音频、视频、网络日志等,都可以成为数据的表现形式。三是数据的价值非常低。在公共管理时代,数据高度分散,单位密度数据值相对较低。

2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为了积极适应公共管理时代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例如结合公共管理的发展,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发起成立了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青岛市电子政务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方案,并负责监督执行和推进落实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并积极拓展新型智慧城市整体方案规划、标准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运营、公共管理整合、智慧应用开发等领域,为培育公共管理等新技术高端产业人才、形成创业创新环境和双创服务体系提供支撑。2015 年 2 月,贵阳?贵安公共管理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工作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首个国家级公共管理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贵州。随后,全国第一个公共管理交易所、全国第一个全域公共免费 Wi- Fi 城市、全国第一个公共管理战略重点实验室、全国第一个国家旅游数据(灾备)中心等先后落后贵州。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 25℃;电力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贵州省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这一优势有助于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富士康公司将其数据中心建在了贵安新区的山洞里,借助隧道的“穿堂风”和山体内部温度低于外部的自然条件,成为机房服务器的天然“空调房”。

3公共管理时代公共管理面临的全新机遇

3.1公共管理运用有利于提升公共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决策能力是公共管理的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一种新兴数据处理技术,公共管理能够有效地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公共管理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信息社会的民众通过微博、微信、QQ 等新兴社交媒体参与公共决策的探讨,每个社会公民都能通过网络信息手段参与和发声,从而可以使相关部门对民众真实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把分散的海量的小数据合并综合,制定出接地气、有实效的决策。民众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回应性也相应增强。此外,公共管理营销、公共管理服务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手段,在公共卫生和经济预测领域中,公共管理预判能力也已锋芒初露。公共管理时代的公共管理决策不再仅仅依赖感觉与经验制定,而更多依靠丰富详实的数据资料,从而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3.2公共管理应用有助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数据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智慧城市、智慧公交、智慧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公共管理时代,公共服务环境不断开放,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更加高效。公众和政府的行为处于网络信息的监督下,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主动,通过公共管理对公共服务进行追踪评估,从而判断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与建议,以此改进服务效果,提升公众满意度。政府从以往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转变成为优质、高效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北京居民只要用手机登录“市民主页”,就能享受 59 项民生服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也能使用网上虚拟办事大厅,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像贴心管家一样的政府有关部门推送的私人订制服务,使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融入百姓生活,深入民众内心。

3.3公共管理应用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的个体化社会的到来使得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主体性日益显现,社会生活进一步开放和快速流变,当代个人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异质、万千形貌。公共管理时代民众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性的样态。越来越深入和精细化的数据挖掘为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奠定技术基础。

总之,为适应当前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中国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组織体系建设,公共管理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产生了诸多影响,促进了社会公共管理的建设,提升了公共管理的透明度,社会公共决策更加合理。基于公共管理时代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分析反馈平台,对社会舆论及时进行控制,不断加快数据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及其负面影响防治[J]. 黄海琳. 广西教育. 2012(39)

[2]新媒体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与建议[J]. 倪枫. 才智. 2018(26)

[3]公共管理创新思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浅析[J]. 赵迪. 南方企业家. 2018(01)

[4]论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和联系[J]. 漆圆方. 现代经济信息. 2015(24)

[5]关于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的探讨[J]. 李倩. 好家长. 2016(47)

[6]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 刘杰. 知音励志. 2016(16)

[7]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 丁杰. 北方文学. 2017(20)

[8]论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J]. 吴枭雄. 当代经济. 2016(09)

[9]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 张铁军.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09(02)

[10]台湾学界对公共管理的看法及对我们的启示[J]. 饶会林. 科技导报. 2004(01)

项目名称 应用型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JGYB201810;

作者:刘姗 周伯华

社区管理中公共管理论文 篇3:

税务行政绩效管理的思路和制度基础

摘要:近年来,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大潮下,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府再造运动,在此过程中,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得到了普遍吸收和借鉴,成为西方各国实施政府再造、改进和评价政府管理活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在我国。作为公共部门之一的税务部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属粗放式管理,本文认为税收征管改革要走“科技加管理”的道路,就必须实施税务行政绩效管理,努力探索在税务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建立以结果为本、纳税人导向和授权化管理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运动;税务管理;绩效管理

作者简介:崔大海(1971-),男,安徽阜阳人,厦门大学财政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

在我国,税务部门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持续推进征管改革,并在优化征管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的税收管理改革仍停滞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状态之下,一直以来局限于税务机构的分分合合,缺乏对公共管理和税收业务内在运行规律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税务部门经常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不仅纳税人不满意,而且税务人员也不满意,绩效不高的现象成为困扰各级主管部门的一道难题。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现行的税务行政管理模式是建立在韦伯式官僚制基础之上,这种组织形态因制造惰性、缺乏进取精神、官僚作风、中庸和x-效率问题而面临着巨大的效率困境。近二十年来,随着英美等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延续近百年的传统行政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成为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作为评价和改进政府管理的实用工具,得到普遍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在我国税务管理领域引进绩效理念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基础,为我国强化税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绩效管理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迅速扩展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行政领域,它适应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需要,对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发展起来的民主政治结构、官僚制行政结构、福利国家政策和政府管制模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在内阁成立一个效率评价小组来负责行政改革的调研和推进工作,一般称为“雷诺评审活动”,经过实施“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新方案”,1996年提出《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直到“公民宪章运动和竞争求质量运动”,围绕绩效管理所实施的一系列行政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措施的完整性、改革力度的彻底性以及改革进程的延续性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继英国之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公共行政改革,其中新西兰的改革因其力度大、富于系统性而举世瞩目,被称为“新西兰模式”。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以及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或部分采用绩效管理理念,使得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或“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模式转变,形成了政府治理的新模式。

在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当代行政改革中,绩效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改革的过程之中,而“新公共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在公共部门内部培养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核心是提高政府部门的绩效。它主张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以结果为本,实施授权式管理,更好地为“顾客”即公众服务,以提高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的质量。那么什么是绩效管理呢?美国国家绩效评估中的绩效衡量小组(pedormance measurement study team)指出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或改变既定的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张成福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对政府绩效管理的表述为“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往往被描述为是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益、效率)为目标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

新公共运动的开展和绩效管理理念的树立为我国加强税务管理、提高税务行政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一是积极创新税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税务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二是应积极研究、吸收、借鉴工商管理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丰富税务行政管理;三是把纳税人视为顾客,在税务绩效管理中实施以纳税人为导向,做好纳税服务;四是以顾客一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税务管理绩效的标准。在我国强化税收管理的过程中,借鉴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税务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

公共管理学理论认为,公共组织外在功能的改变与其内在结构机制的调整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改革的途径更多地是应该通过政府组织自身的结构化改造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善来实现的。因此,作为公共部门之一的税务部门要实施绩效管理,改革或改善传统韦伯式行政管理模式就必须从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的结构化改造入手,建立起结果为本、授权式管理和纳税人导向的制度基础,从而进一步推进税务行政部门外在功能的转变,提高税务管理的绩效水平。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下,我国税务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从税收业务流程再造人手,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税收管理中以职能为导向的业务和组织结构,实现以流程为导向的扁平化的税收管理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绩效管理以结果为本、纳税人导向和授权化管理的制度基础,实现依法治税、从严治税、优质服务三者统一的税务绩效管理目标。

(一)从税收业务和行政流程再造入手,优化各项管理流程,建立扁平化的税务组织结构,是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建立一种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使得行政层次减少、幅度增宽、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成员积极性较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组织内信息畅通、决策执行时间短,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税收征管中实行的“集中征收”、“一级稽查”体制均体现这一扁平化发展要求,然而这只是局部的、改良性的举措,要实现税

收征收管理全过程中的扁平化,必须要对整个税收征管流程进行再造,在这一新的制度安排下,构建出以结果和纳税人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制度基础,并可以有效地实现税务绩效管理目标。

税收行政和业务流程再造就是按照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税收业务发生的客观规律,借鉴工商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分析、总结、归纳税收业务和行政流程中的共同特性,以流程为导向再造税收各项工作流程,把传统的税收综合性管理改造成为流程化管理,把复杂庞大的机构体系改造为扁平化的机构体系。这样,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变化,为改进、衡量和评价税务部门的绩效提供了可利用的信息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使税务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效用大大提高。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县国税局通过再造决策流程,从主要工作序列里排除、减少和分离不能增值的步骤,处理事件周期从14.7天减少到1.4天。旧金山地区税务局进行流程再造后,每位职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增长了22%,相当于每位职员每年多征收600多万美元的拖欠税款(拉塞尔·M·林登,2002)。可见,通过流程再造使税务部门的绩效得到显著提升。

(二)以税收征管信息化为信托,建立科学的税务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

绩效管理是与绩效的考核评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行的税务管理中,许多地方尽管实行过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考核、ISO质量标准等各种考核方式,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出现不在于绩效评估手段和工具的不完善、不精细,而在于如何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理论方法与税务部门的管理实践有效地整合起来,如果缺乏这套机制,即使绩效评估工具再发达,在税务部门的管理实践面前也只能表现出“无能”和“失效”的状态。因此,要认真分析西方绩效管理中的各种绩效考核方法和工具,并与我国税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以提高我国的税务绩效管理的评价水平。

税务绩效管理必须要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建立严密高效的税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解决税务管理者与税务人员、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以及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重点是要加强现有的税务业务平台和各个管理系统的整合工作,加强征管数据的集中,发挥税收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税务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对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在税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这是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保障。

(三)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税和优质服务的统一是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

税务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的目标出发,以纳税人为中心,使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服务,包括纳税咨询、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纳税援助等征管全过程,并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建立严密的税收监督管理控制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完善“两权监督”,防止不廉行为的发生,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税务管理的风险和成本,进一步促进税务部门绩效的提高和改进,以达到依法治税、从严治税、优质服务三者有机的统一。

四、税务行政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

随着新公共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共组织的原有面貌和运行模式,绩效管理整合了相关的新公共管理和政府再造运动中的多种思想和理念,构建出自身的制度基础和先决条件,即结果为本、顾客导向和授权化管理等,以切实提高绩效水平。

(一)实施绩效管理,树立以结果为本理念

实施税务行政绩效管理的难题在于在传统公共模式下税务部门并没有改进绩效的有效机制和真正动机,因为即使绩效不佳税务部门也不会破产或倒闭,税务人员也不会被辞退,没有什么风险,这样税务部门及税务人员的命运与其工作绩效没有关联,也无需创新。而实施以“结果为本”就是以面向结果的管理为主,将结果(即经济风险和奖励以及执法责任机制)作为一种杠杆,为税务人员在付出与结果之间建立一种利害关系,彻底摆脱“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要在税务部门中树立以结果为本的意识,以结果来促进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利用绩效测量、绩效考核、奖励和惩罚来激励税务组织和税务人员,要建立税务人员个人绩效评价体系和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关联,税务机关的绩效目标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高度关联,每名税务人员都对组织的绩效目标负责,组织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从而激发出个人和集体奋发向上的活力,将局部最优转变为全局的最优,以此促进整个税务组织绩效的提高。

(二)引入顾客概念,坚持以纳税人为导向

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开展,公共服务需要对它的使用者作出更好的回应,“顾客至上”的理念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要对顾客负责,就会改变其行为模式,这就使得以顾客为导向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改革杠杆,促进公共部门的变革和优化内部管理。顾客导向是基于结果为本的基础上的,要求组织不仅仅是对其行为的绩效负责,也要对其顾客负责,两者相辅相成,因此顾客导向也可以看作是实现以结果为本的一种途径。

在税收管理中引入顾客概念集中反映了建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近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在西方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都是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许多国家在征管工作中,经常把管理(management)改成服务(service),甚至把税务局的名称也改成service,纳税人(taxpayer)称为顾客(client)。在我国税务实践中,要通过实行“一窗式”管理、“一站式”办结,把纳税人申请的办税事宜及需纳税机关核批的事项都集中到办税服务厅,以减少办税环节,提高办税的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责任机制,实施授权化管理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标准的操作程序是将每一项决策逐级上报,等待上级的批示,这就使得决策权集中在少数高层决策者的严格控制之下,由此滋生了层级制、以自我为中心和专制的领导方式,行政人员几乎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只需要按照程序办完自己该做的事,至于做的怎样则与自己无关,无须对结果和纳税人负责,组织的总体绩效难以得到提高。这就导致了在传统行政模式下,大量政府内部规章制度所造成的繁文缛节,极大限制政府部门及其人员的创造力、灵活性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现行传统行政模式下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已难以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西方各国的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改革方案中,授权化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趋势。

奥斯本和普拉斯特里克提出了政府再造过程中授权化管理的三种途径:组织授权,即两个不同行政层级之间的授权;雇员授权,即组织内部之间的权力下移至一线的管理者和雇员;社区授权,即将官僚机构的权力外移至社会、公民组织等顾客组织或个人。在税务实践中,随着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税收业务流程的再造,在税务管理中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分配环节和无意义的核批,在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扁平化组织,对纳税人申请办理的涉税事项,除依法应报上级部门核批的业务外,实行一次受理、一级核批、全程服务,这就使以职能导向性的权限得到分解,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授权化管理,并配以必要的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税收业务部门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得到有效的制约,有利于提高部门绩效。

另一方面,在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中,随着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化,责任机制也伴随着授权化改革分散到公共组织的各个层面,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给予了管理者很大自由权而没有加强其责任的体制,是难以想象的,应该在自由和权力之间加以平衡。传统的税收征管观念是建立在基本上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纳税的主观判断上,注重监督与惩罚。实施绩效管理,由于管理层级的减少,部分事务性审批环节简化,有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监督,因此,强化对内的管理、监控和考核是关键,可以通过明确规定征纳双方法律责任的形式来推行责任机制,即纳税人依法对申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而税务人员通过明确受理、调查、核批岗位的责任,对每一个工作流程中上下环节之间的承接关系、办理时限和质量标准等进行严格要求,实行谁经办谁负责,强化监督制约作用。

总之,实施税务绩效管理是深化公共管理改革,建立创新型和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税务机关执政能力,强化税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征纳双方的共同利益,必然会成为税务机关改革的目标模式,因此研究和实践税务行政绩效管理具有广泛的前景。

作者:崔大海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论文下一篇:传承与现状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