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实验设计论文

2022-04-19

近年来,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实验设计题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题目能检测学生的实验分析、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开放程度较高,答案较为灵活。为此做以下归类,希望对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血型鉴定实验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血型鉴定实验设计论文 篇1:

初中生物课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摘 要: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文章以“输血与血型”一课为例,论述了课堂教学要尽量实践化、实验化、自主化,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应用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乐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血型:输血;实验

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提出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步骤:

1、用吸管吸入0.9%生理盐水约l毫升,然后滴入小试管里;2、用蘸有酒精的药棉擦试耳垂和采血针(从里向外转圈擦);3、左手捏住采血部位的周围,右手拿针迅速刺破皮肤。用力挤出一点血,并用微吸管将血吸入,然后再将吸管内血液滴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轻轻振荡试管;4、在双凹载玻片的左上角贴上标签“A”,右上角贴标签“B”,取两支吸管,也分别贴上A、B标签;5、用A吸管吸少最A血清滴入双凹载玻片的A侧凹陷处,再用B吸管吸少量B血清滴入B侧凹陷处;6、用第j吸管吸少量被稀释的血液,分别滴人双凹载玻片上A的血清和B的血清,轻轻摇晃载玻片,过数分钟后就可观察;7、先用肉眼观察,然后放到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再判断自己的血型。

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血型鉴定对初中生来说是陌生的,新鲜的,课本中介绍是有限的,资料上记载也是原则性的,不认真准备,不请教,不严格按程序操作,实验很难成功。

三、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1、填写实验报告(下面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注:(左)A型标准血清(右)B型标准血清鉴理。

2、到小黑板上写出你自己的血型(要求先填空,如下图)

由四个学生分别将四个图填好,当第四个学生(他是0型)

填写完毕,我随即又提出问题。

3、根据什么说你的血型是0型

答:在A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血清里含有抗A凝集素,把我的血分别加入两种血清里,结果都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在我的红细胞里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因此判定我的血型是0型。

4、根据你自己的血型说明你可以向哪些血型的人输血?(到小黑板上)填空并说明)

注:“-”表示无凝集反应.“+”表示凝集反应,表中前面的符号表示献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的凝集反应;后而的符号表示献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答:我的血型是A型,除可给A型人输血外,还可以给AB型人输血。因为AB型的血清里不含有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和我的红细胞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5、那么你自己可接受什么血型人的血液?

答:可以接受A型人的血液。接着我对同学的回答作出了充分肯定,并作出及时的补充:指出输血时,主要考虑献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因为献血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对抗性的凝集素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以后,可以被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刚才这位同学还可以给AB型的人输血,他还可接受0型人的输血。不过输血不能输得太快,以便输进来的凝集素稀释而不能引起凝集反应。

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最后安排一个课后社会调查,活动分组进行,每组写出调查报告。要求同学们到当地防疫卫生部门调查或了解身边无偿献血者。内容:一是社会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二是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对身体有影响吗?三是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看法和社会对他(她)们的评价;四是了解有关血液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情况;五是了解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这一些程序的安排,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有其探究价值,问题生动活泼,由浅入深,富于思考,通过动手实验、思考、社会调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积极发展、发挥。

参考文献:

[1] 牛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91-96.

作者:张荣军

血型鉴定实验设计论文 篇2: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归类指导

近年来,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实验设计题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题目能检测学生的实验分析、思维方式、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开放程度较高,答案较为灵活。为此做以下归类,希望对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1 课本实验重组改进型

例1 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实验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试剂、淀粉可用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设计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

②鉴定淀粉:_____________ 。

(5)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6)结果分析:___________。

(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解析:该题为2001年上海高考题。此实验设计步骤是以高二课本“实验一”为蓝本,原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旨在考查学生利用课本实验基础知识对新情境材料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学生往往能从中得到启发,老老实实搞好课本实验的复习和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因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备受青睐。

答案:(2)班氏试剂革兰氏碘液

(4)①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班氏试剂。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②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革兰碘液。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5)(6)学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一致(如:观察到有红黄色,说明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没有红黄色,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果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果没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

(7)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时要来回移动,经免加热不匀而爆裂。

说明: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鉴定还原性糖”与生物课本中的步骤有什么不同、“鉴定淀粉”与化学课本中鉴定淀粉溶液有何不同。

2 实验程序知识完善型

例2 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要观察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特征,应该用___________培养基,此菌的菌落特征是____________。

(2)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为_____________

(3)此菌若为生产疫苗的“工程菌”,则,疫苗产量最高的时期为___________期。

(4)假定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分离获得了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这种维生素的类型。

第一步:将变异菌株接种到___________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第二步:(简要写出以后的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的培养基中所添加的维生素,就是_________的维生素。

解析:该题既考查与实验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又能考查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设计实验的能力。这种比较好的常用题型将课本知识与实验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受师生欢迎。

答案:(1)固体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2)温度pH值氧气(3)稳定(4)第一步:完全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每种培养基为只添加某一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种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所添加的维生素,就是该变异菌株不能合成的维生素。

3 实验步骤自主设计型

例3 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mL量筒、四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支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步骤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思考题目中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装置的作用;二是不能随意增加实验材料(试剂);三是要充分考虑环境(如温度)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答案:(1)①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副培养皿中。②分别将以上4副培养皿暴露放置于4个场所。③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2)①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支试管中。②在每支试管内滴加5~1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大的则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

(4)好氧性。

4 实验结果开放预测型

例4 ABO血型的分类是根据红细胞上的一种与血型决定有关的蛋白质(凝集原)有關,而在每个人的血清里又含有相应的蛋白质(凝集素),但每个人的血清中没有与自身红细胞相对抗的凝集素,各种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红细胞表面的A凝集原只与血清中的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红细胞凝集成团;而B凝集原只与抗B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凝集原和凝集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在要对某-+人的血型进行鉴定,现有某人的血液两滴,请根据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预测。

第一步:在一块载玻片的左边的a处滴一滴A型标准血清(相当于A型血人的血清),在载玻片的右边b处滴一滴B型标准血清(相当于B型血人的血清);

第二步:在a、b处各滴一滴该人的血;

第三步: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预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解析:该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材料和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提炼及获得结论和联想质疑的能力,要求学生思维要开阔、思路要活泼、答案要开放,便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答案:结果预测:

①如果a、b两处的红细胞都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AB型;

②如果a、b两处的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反应,

说明此人的血型为O型;

③如果a处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b处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B型;

④如果b处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a处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此人的血型为A型;

5 实验思路启发评价型

例5 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min。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请指出并改正。

解析:该题型是一种实验纠错评价题,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解释和分析以及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的能力要求。该题是对课本实验四和实验五的延伸和重要补充。

答案: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

6 课题研究探索设计型

例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子课题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预期是_________ 。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葱,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果如下:

①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②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如果让你完成该课题的研究报告,你的报告中应含有的主要内容是。

解析:课题研究是新教材最具特色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会制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方案,并按照计划和方案独立完成或协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一般方法,了解大气污染對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形式、结论、研究报告等。该课题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已知信息出现,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同学们可从中领悟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制定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高层次要求,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

答案:(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预测、结论、完成时间、报告形式等(2)①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一般方法)②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3)煤球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长的植物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4)①实验法、观察法②家庭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5)前言(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原理、意义等)、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

作者:黄瑞林

血型鉴定实验设计论文 篇3:

优化生理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通过优化生理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又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理学;综合素质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发展有赖于科学实验。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优化生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谈一些看法。

1.优化实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推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与技术水平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从事生理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传统的生理实验系统组成很复杂,一般由刺激器、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等部件组成,为获得生物信号不仅要经过复杂的多头连接,而且还存在着操作烦琐、性能不稳定、精密度差、实验结果不易分析等缺陷。为了提高生理学实验开出率,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实验室能够真正担当起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任,目前在实验室中普遍使用的Rm6240B/C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对实验教学环境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该系统将刺激器、放大器、隔离器等部件集于一体,以集成线路板的形式插接在计算机主机中,仪器的操作、实验程序均由软件控制设定。实验中记录信号的图形显示、结果分析、数据贮存均能同步进行。强大的贮存功能可以全时程记录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能随时标定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信息可长时间保存以便实验后随时调出进行分析和打印。使用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明显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工作强度降低,实验时间缩短,实验的开出率及成功率提高;实验的准备工作也更加简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一般是以教师为主体,经常出现“一人动手大家看”的“放羊式”现象,主要原因是实验仪器落后,教师在实验前需花大量时间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只能边讲边示范,学生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现在, 由于Rm6240B/C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应用, 大大缩短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讲解时间,把教师从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下解脱出来。教师获得了教学的主动权,有更多的时间去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解决。同时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如动物麻醉、静脉穿刺、蛙心插管、气管插管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作,切忌代劳。教师要密切关注和适时地给予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观察学生的操作,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对影响实验进程或结果的关键性操作要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以求防范于未然。

3.优化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还普遍地存在着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陈旧、大多数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体现不够等缺陷,这些都是实验教学中亟待改进的方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出,只有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出发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所以,我们对不够完善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改进、拓展。如“ABO血型鉴定”实验,在做完玻片法血型鉴定后,可将此实验进行拓展,安排一些学生用试管法进行比较;另外,还可抽几个不同血型同学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使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理解更深刻。

又如,“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以往按照大纲要求让学生了解双相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动作电位的波形及代表的生物学意义、测出传导速度就行了。现在采用了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教学,在完成以上实验内容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实验深入下去:“若继续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波形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之后,发现显示屏上在显示一个很高的α波之后,还有4个幅度不等的波存在,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另外4种波的产生机理和它们代表的意义,这时教师只要稍作启发调动他们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就会使他们把这4种波形同神经干中存在的β、γ、B、C 4类神经纤维联系起来。

通过对经典实验延伸的办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归纳,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开展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过多,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过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把实验设计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例如,在讲“血液理化特性”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制备血清和血浆。实验设计过程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用“提出想法-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根据实验原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和药品,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从中又可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开展自选实验,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大胆放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在时间、仪器、实验材料、试剂、实验内容等方面全开放的实验室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环境,把他们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尽可能独立地完成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鼓励他们把勇于探索、富于想象的精神与严谨务实、契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经过这一过程的训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还增强了实验意识,培养了严肃、认真的科学实验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预设“失败”实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心理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理学实验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学生实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难于接受失败的现实。我们在实验前有意改变某些条件,致使某实验组的实验“失败”,然后我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鼓励学生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尝试,让学生在失败中获得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和勇气,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之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6.改进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2]。以往学生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常认为实验课是副课,实验成绩在学期总评中无足轻重,因而对实验课极不重视;实验成绩只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这存在着很多弊病和漏洞;由于实验仪器和设备有限,实验分组时一般每小组4~5人,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中只当观众,自己从不动手,实验报告也是照抄了事,有些小组实验结果有误差或是实验失败,也往往杜撰实验数据和结果等。这些不良现象都与科学的教育精神相违背,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只有严格要求和考核,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养成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们近年来逐步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实验课成绩评定强调全面性与全程性,通过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理论考核、操作考核4个方面评价学生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20分,主要根据学生平时每次实验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情况以及写作实验预习报告的质量等加以评定。实验设计、报告占20分,根据实验设计的选题、设计方案、实验报告质量逐项加以评分。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意识,对那些创新性设计酌情加分。期末考核占60分,考核的方式多样:(1)说。用抽签法考核,采用每生一套试题的办法,每套题题量相同,难度也基本相同,依据每人答出的内容多少评定成绩。(2)做。同样用抽签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现场进行实验操作,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家兔血红蛋白值的测定、蛙心插管等。(3)写。按要求写出综合论述题。考核的内容全面,题目涉及实验基本原理、常规仪器设备使用与注意事项、基本手术操作、实验结果计算以及分析讨论等诸方面。这种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较之以往采用的方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克敏,王竹立.创建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生理科学实验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14-17.

[2]王根旺,韩芬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05,7(7):185-187.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1QJTSZYKC02)。

作者简介:陈晓白,玉林师范学院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与生理学教学与科研。

作者:陈晓白

上一篇:农业生产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中职语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