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实验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斜视与弱视临床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外肌麻痹对斜视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实验模型,将兔子眼外肌选择性切断,之后观察兔子眼睛的偏斜方向,从而更好地认识各条眼外肌的作用,同时了解眼外肌麻痹与斜视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性实验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性实验分析论文 篇1:

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是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利。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因此,该文探讨了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步骤,为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

Key words: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alysis;Experimental teaching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学科[1],是许多农林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该课程涵盖了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包括中药及制剂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是中药科学领域的中药组成部分,也是中药及药学专业中药的专业课程[2]。

实验教学是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该理论课程授课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应用该课程进行药物检定的能力[3]。传统的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也逐渐走入高校的课堂[4]。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其目的不仅可以强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5]。本文以“超声波提取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条件优化”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的具体实施方案,来举例说明一下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基础训练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实验项目的常常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忽略了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性,存在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内在联系的弊端。教学模式通常是由实验员上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包括器皿、试剂以及配制好所需要的试液,所使用的仪器也都基本上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然后实验教师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接着学生们就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内容步骤机械的完成实验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验只是是被动的接受,这樣的实验教学不但枯燥无味,更激发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所谓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选实验用品和设施,自拟实验操作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过程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和实验过程的研究性三个基本特点。这种教学法,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思维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6]。

3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步骤

3.1 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由实验教师讲解开展“三黄片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测定”这项综合设计性实验原理和目的意义,并且介绍实验室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和设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自愿组合,以10名学生组成组成一个大组,再由2~3个人组成一个小的实验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同时,《中药制剂分析》是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对实验要求非常严格,每一步操作都要有定量的概念。因此实验教师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强调实验误差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学生明确选题内容后,根据中国药典,自主查阅与含量测定相关的资料,包括测定方法原理及使用,三黄片的有效成分及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前前处理等。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3.2 启发式引导及实验方案设计 讲课时,实验教师启发式地提出一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问题,由各小组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进行评判,给出正确答案。例如,“三黄片中的有效成分有哪些?”“在测定三黄片中有效成分时,通常有哪些方法”“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本实验中,各小组打算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测定及这种方法测定的优缺点”“是打算选择定性还是定量测定”等等。尤其在对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小组,“是否能完全掌握HPLC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就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各小组会根据各小组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测定方法。确定测定方法后,各小组在回去查阅所选择测定方法的相关文献,在规定的时间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讲述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各小组确定完试验方法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黄片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小组查阅的文献和资料,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如何将三黄片中有效成分最高含量的提取出来就成为本小组研究的关键。有的同学可能选择单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案,有的可能选择两因素,有的同学还可能选择多因素。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一些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适当组合,可以设计一个正交试验等方案,进而观察不同因素组合时对三黄片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的含量影响。这样在小组的内部又按照不同的因素组合组成几个小组,不同的实验组小组使用的因素组合不同,得出的实验结果也不同,实验组之间在实验方案设计的时候已经开始进行比较,当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其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学生进行修改[7]。

3.3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设计性实验实施的过程相对验证性实验来说,出现未知现象的可能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各实验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方案开始进行实验,因为相互之间各小组之间是要进行比较,因此他们会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由于前期实施详尽的实验方案设计,各小组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研究者”的角色,有些组所设计实验条件为对样品提取方法超声提取法,明显好于加热回流提取,不仅大大缩短提取时间,而且还提高了提取的效率。在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含量的时候,每组都想得出最好的结果,所以无论是从简单的配试剂,还是从操作方法上都非常认真。像在选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组别,由于小组内部在色谱条件的选择方面又进行了分组,这样在小组的内部又进行了比较,增加了小组内部的兴趣,从而优选出最优的色谱条件。各小组在实验工程中操作娴熟、安排合理,能够主动地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去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指导教师可以在旁边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习惯,也会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给予启发式引导,同时强调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详细做好本实验组数据的原始记录。实施过程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验实践过程相结合,遇到问题都要经过各小组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判断才能解决,因此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提高。

3.4 综合设计性实验结果讨论及成绩考核 实验结束后,对各小组实验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比较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每组学生介绍各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回答指导教师和其他组学生的提问。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能力。例如,在《三黄片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的实验中,老师可能会对采用高效液相色法组别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标准品如何配置及注意事项,如何建立标准曲线的?液相色谱图中的峰图中的前几分钟的峰是什么峰,为什么在标品的检测中也会出现?以及如何通过峰面积算出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等等。同时其他组别的同学也会询问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峰为什么会出现拖尾,有的为什么会出现双峰等等。有的组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为什么会比其他组别的含量高,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思考,从最初的实验设计、到样品的提取、提取方法的选择、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条件的优化等等。学生可以进一步通过查阅药典、文献,小组内部讨论,小组间交流,向老师汇报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加了学生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要求各小组自己制作PPT,讲述自己实验设计,其他组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并由实验教师按照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实驗结束后,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自觉地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科学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对实验高质量的开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9]。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较为灵活,需要掌握药物分析、中药鉴定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多门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因此考核体系应该灵活化,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都占一定比例[10]。为了公正客观、真实有效地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考核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对于课前预习及启发式引导是问题回答及实验设计进行考核。其次,对每组学生是试验全过程的操作、表现进行全程的跟踪与记录,根据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考核。再次,各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上交一份原始真实性的实验报告,报告中的实验数据必须具有原始真实性,尤其对实验结果分析要进行详实的讨论。但在设计性试验中,没有统一的结果,实验教师可以根据以上3方面成绩给出综合评分,这种考核方法不但有利于全面、客观、个性化的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能够较好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综上,《中药制剂分析》设计性实验不仅把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得到了综合运用,而且还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由空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实验的兴趣,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但中药制剂分析中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蔡宝昌.中药制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凡,英锡相,刘威,等.浅谈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88-89.

[3]梁生旺,王淑美,吴明霞.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J].药学教,2003,19(3):27-28.

[4]李艳荣,赵胜男,杜义龙,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2):168-170.

[5]曹纬国,吕志勇,张丹.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62-63.

[6]何照荣,王大成,铁永亮,等.设计性实验中特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8(1):230-233.

[7]黄玉兰,岳才军,刘振华.设计性实验在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112-113.

[8]闻俊,郭凯欣,苏玉怀,等.创新型设计性实验的设置与实施探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6):466-468.

[9]曹敏惠,陈长水,徐胜臻.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17-119.

[10]杨宁线.浅谈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教法探索,2016(2):81.

(责编:徐焕斗)

作者:黄玉兰 赵蕊 贾桂燕

设计性实验分析论文 篇2:

兔眼斜视设计性实验分析

[摘 要] 在“斜视与弱视临床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外肌麻痹对斜视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实验模型,将兔子眼外肌选择性切断,之后观察兔子眼睛的偏斜方向,从而更好地认识各条眼外肌的作用,同时了解眼外肌麻痹与斜视的关系。

[关 键 词] 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手术

眼外肌是司眼球运动的横纹肌,每眼各有6条,按其走行方向分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下、内、外直肌;斜肌2条分别是上斜肌和下斜肌。4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各肌的肌纤维自成一束,包围视神经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上、下、内、外直肌分别附着于角巩膜缘后5.5 mm、6.5 mm、6.9 mm、7.7 mm处;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

6条肌肉中内直肌司眼球内转,外直肌司眼球外转,上直肌主要作用为司眼球上转,次要作用为司眼球内转和内旋,下直肌主要作用为司眼球下转,次要作用为司眼球内转和外旋,上斜肌主要作用为内旋,次要作用为下转和外转,下斜肌主要作用为外旋,次要作用为上转和外转。

在“斜视与弱视临床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外肌麻痹对斜视形成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模型,将兔子的眼外肌选择性切断,之后观察兔子眼睛的偏斜方向,从而更好地认识各条眼外肌的作用,同时了解眼外肌麻痹与斜视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目的

认识眼外肌麻痹与斜视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

1.小组人员密切配合选择性切断兔子部分眼外肌,观察兔子眼睛的偏斜方向。

2.实验材料及器材:健康家兔一只、弯盘、有齿镊、无齿镊、眼科剪、眼外肌拉钩、组织剪、纱布、棉签、注射器、开睑器、利多卡因、氯霉素眼膏、持针器、缝线等。

三、实验原理

通过手术选择性切断兔眼部分眼外肌,由于眼外肌断裂导致眼球某一方向的运动障碍而形成斜视。

四、实验步骤

1.选择一只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兔,观察兔子的眼位、瞳孔对光反射、活动度等,并进行实验前的记录。

2.术前准备:手术人员穿一次性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助手将兔手术眼周较长的兔毛剪短,并在结膜囊内滴抗生素眼药水冲洗术眼。

3.固定兔子,兔耳缘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麻醉,麻醉后将兔子固定在手术台上,并用开睑器撑开兔子上、下眼睑。

4.在角巩膜缘处结膜上做切口打开Tenon’s囊腔,用眼外肌拉钩找到所需眼外肌。

5.右眼切断上直肌和下斜肌,左眼切断内直肌,若有出血则进行止血,缝合结膜切口,眼部涂抗生素眼膏。

6.术后一周观察兔子的眼位变化和精神状态等。

7.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兔眼外肌与斜视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分析

内直肌司眼球内转,外直肌司眼球外转,上直肌主要作用为司眼球上转,次要作用为司眼球内转和内旋,下直肌主要作用为司眼球下转,次要作用为司眼球内转和外旋,上斜肌主要作用为让眼球内旋,次要作用为下转和外转,下斜肌主要作用为外旋,次要作用为上转和外转。试验中切断兔右眼球上直肌和下斜肌导致兔眼上转受限,由于下直肌和上斜肌肌肉的拮抗作用导致兔眼向下向鼻侧偏。左眼切断内直肌,该眼内转受限,受外直肌肌张力作用使该眼偏向颞侧。

六、注意事项

1.手术之前需仔细分析兔眼眼位与眼外肌的关系,同时记录好兔子的眼位等数据,以便于术后进行比较。

2.麻醉时剂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造成兔子死亡而导致实验失败。

3.手术过程中应适时、适量地给兔眼滴眼药水,避免造成角膜干燥影响实验结果。

4.手术切口应距角膜缘3~4 mm,不宜太近,以便手术操作。

5.眼肌剪切时位置应有所选择和保留,切断点不能太靠近眼肌附着点,眼球壁上应保留3 mm左右眼肌。

6.手术结束眼部应涂抗生素药膏,防止感染。

七、实验总结

经过该实验,我们发现切断兔右眼球上直肌和下斜肌导致兔眼向下向鼻侧偏。切断左眼内直肌,该眼偏向颞侧,这与眼球解剖结构及各条肌肉的作用完全吻合。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眼外肌的作用,同时能更深刻地理解眼外肌麻痹与眼斜视的关系。

参考文献:

连丽英,张志宏,任芬花.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2).

作者:周正宏 何国花

设计性实验分析论文 篇3:

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浅谈

[摘 要] 针对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改进基础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整体分析,具体落实”和“系统练习,重点把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分析化学 综合设计性试验 教学实践

自治区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资助

随着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综合利用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已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正在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中得到积极尝试和探索。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是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多种实验技能和方法归纳、分析并相互渗透的一种有效的实验形式。实践证明,综合设计性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高、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严谨、认真、敬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实验类型。对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化工等专业。作为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根据实验教学新形势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加强基础性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并将其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针对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采取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预习及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实施三个环节。通过基础性实验教学,学生掌握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写出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具体实施,最后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综合性设计实验的学习环境,发挥其主体作用,高质量完成实验任务,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实验理念

将“独立自主”的思想落实到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实验主体作用,将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模仿验证式转变为现在的应用创造式。要求学生在听课、读教材、查阅参考资料、预习实验和具体工作时不要将自己仅仅定位于读者、学生或操作者的层次上,要将自己的位置提高到作者、老师和设计者的高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使他们懂得实验课的重要目的是培养每位同学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完成实验能力。

2.改革基础性实验的教学方法,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合设计性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两方面内容。教学中我们体会到高质量的实验方案设计和良好实验技能对完成综合设计性试验非常重要。完成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试验,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在正确的思维下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解决与试验有关的实际问题。

“整体分析,具体落实”是针对“实验设计”而言的,为的是是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达到“会设计”的目的。“整体分析”是在引导学生分析基础实验的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设计实验方案所包括的具体项目,同时分析这些项目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实验思路,搞清楚设计实验方案要做的基本工作和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具体落实”是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框架结构中各项内容进行细化,我们将“整体分析”和“具体落实”的关系比喻为骨架与血肉的关系,要求他们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系统练习,重点把握”是针对“实验实施”而言的,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达到“能实施”的目的。“系统练习”属于普遍性教学,指利用基础性实验的平台,对所有学生进行规范系统的操作训练,强调的是操作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力求实验操作无障碍。

“重点把握”属于针对学生自身特点的个性教学。每位同学在实验动手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引导学生发扬自身的优势而改进不足之处。我们要求学生注意总结自己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从主观及客观两方面加以分析并进行改正。这样在不断地实践和改进之中,学生会积累实验经验,熟练实验现象的判断,达到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实验技能的目的。

3.应用多方资源,提高学生实施综合设计性试验的水平

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验环节多(取样-样品处理-测定-数据整理與计算-结果表示)。需要学生在“会设计”和“能实施”基础上深入掌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实验的水平。所以他们必须获取一系列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理解与有效地处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求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和高水平的实验过程。我们采取了引导学生应用多方资源来解决或完成综合设计实验的一些实际问题或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实验水平和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1)充分应用理论课资源:理论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将其充分融入到综合设计性试验中对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很有帮助。我们的方法就实验内容是提出一些方向性问题,要求学生全面深入思考并完整回答。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2)适当开放实验室资源:综合设计性实验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来体会和实施他们自己思想。在具体的动手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发现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提高实验水平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限时、限场地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而适当开放实验室资源并合理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完成在规定的限时课堂中未能完成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实验内容,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

(3)利用科研文献资源:鼓励学生查阅有关科学研究、教学及实验体会、经验交流方面的文献。从这些文献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同行们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发现并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进行改进。另外,文献文章均具有严格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过程,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及应用的文章,对学生熟练掌握并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相关知识很有帮助。

以上所谈教学实践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思想,对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琴,张鹰.农业院校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西轻工业,2009,(11):203-204

[2]卢玉栋,陈少平,吴宗华.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高教论坛,2010,(2):38-39,50

[3]郭丽,杜先锋,李雪玲.食品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1):79~81

[4]王欣,孙静,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l):114-115

[5]齐燕,王书文,刘永军,王光状,李明.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尝试-多种实验手段合成苯偶姻.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44-145,166

[6]姚思童,张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大学化学2010,25(3):23-26,74

作者:王丰 彭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