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试析论文

2022-04-30

摘要:银行业能否稳健运营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强化和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及时防范金融风险,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试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试析论文 篇1:

银行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研究

摘要:金融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而存在于现代经济运行之中,因此,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业的负面影响具有重大的冲击。世界经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动荡起伏,全世界发生了近百起银行危机,各国相继出现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0多个成员国中,就有130多个国家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银行危机。由此可见银行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全球现象。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集中精力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改革,从而确保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首先以商业银行为例,对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中国银行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中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并针对中国银行YC分行财务风险为研究案例,在分析了该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归纳了该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管理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包括该银行在内的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 选题背景

金融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而银行又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而存在于现代经济运行之中,因此,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业的负面影响具有重大的冲击。世界经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动荡起伏,全世界发生了近百起银行危机,各国相继出现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0多个成员国中,就有130多个国家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银行危机。由此可见银行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全球现象。

反观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 放至今,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银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来通过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使长期积累的沉重财务包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其经营思路也从以前的单纯注重规模转向更加注重经营的质量,并由此初步建立了现代金融企业机制。虽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改革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仍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仍面临着众多风险。如:资本金不能抵补各项损失和支付到期负债的资本风险;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意遵照合同规定对债务按时偿还,从而使银行遭受信用损失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仍实行分业经营的市场风险以及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和执行力不强而引发的内部管理风险等。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金融危机的警钟一再地提醒我们要注意规避风险、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并且由于其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等特殊服务,其风险性与生俱来。因此,银行的安全、稳健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样,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讨论与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正常运行与否,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以及实际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呈上升的趋势。然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财务风险防范却不够重视,例如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釆取五级分类方法评估贷款质量,对贷款进行管理。由于这种分类方法过于主观,《新资本协议》已采用更为先进的内部评级法代替五级分类计算资本充足率,而我国还尚在过渡阶段,这就会对商业银行的长斯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改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加强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研究,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也会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

三、 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概述——以商业银行为例

3.1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各个经济主体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而无论我们对银行风险如何进行定义或分类,银行的财务风险最终都会体现和反映在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中2。基于此,本文认为,应釆用广义视角来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理解,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由于资金价格变动、资本结构、管理不完善等众多领域的不合理情形而造成的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支付水平发生的较大变动,这些较大的变动足以对商业银行当下的生存、未来的发展以及实现商业银行预定的盈利目标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概率性事件及这些概率性事件的叠加。

3.2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特征

商业银行作为一类特殊企处,较之于其他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自然会有独有的特征。第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隐蔽性;第二,商业银行较之于其他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第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多变性;第四,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扩张性;第五,对于上市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资本筹集渠道多元化,可以选择在资本市场通过增发、K股、利润转增以及发行债券等多种手段完成资金的筹集,这样一来,不仅使资金的波动性增大,而且还会因此涉及到更多利益相关者,从而使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

3.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商业银行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当而引起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具体包括以下五类风险:一是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的资本管理风险;二是由存款资金波动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三是利率变化引起的盈利性风险;四是贷款质量变化和拨备是否充足引起的资产质量风险;五是其他各种表外业务引起的表外风险。

第一,资本管理风险。商业银行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金过少,因而缺乏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缺乏对存款及其他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使商业银行的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即银行的资本金不能抵补各项损失和支付到期负债的可能风险。商业银行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不仅是其进行业务经营活动的前提,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流动性风.险。由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很难达到对等状态,即二者经常处于波动状态,所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具体表现为银行不能及时足额地满足客户的提存、偿还到期借款等即期负债或无法满足现存贷款协议及新增贷款需求,产生流动性短缺,进而可能导致存款人恐慌性提兑存款,从而诱发流动性危机。这不仅会损害银行的声誉,甚至会使银行面临破产的风险。其中负债方面和资产方面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两个方面。

第三,资产质量风险。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贷利息差获得利润,即存款利息与贷款利息之间的差距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贷款是商业银行维持发展、获得利润的重要来源。尽管银行在决定贷款之前进行过严密的考察,但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如利率的波动等,贷款人在贷款存续期的还款能力是不确定性。此时,银行的稳健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这种由贷款质量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是盈利性风险。这种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客户的违约,导致贷款质量下降,使银行蒙受损失。

第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利息收入,而其他收入与净资产的比例数额远远低于西方银行的同口径数额,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相对较差。

第五,表外风险;表外业务具有形式多样、风险复杂的特点,是指商业银行在 展表外业务经营中形成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未被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那部分业务。

四、 中国银行YC分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负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主要还是靠央行进行强制管理,普遍缺乏对流动性风险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老百姓口中的国企,与国家信用紧密联系在一起,老百姓认为除非政府倒了,国有银行才会倒闭,一定不可能发生流动性危机,国家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念落后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4.2我行贷款流程的设计不适应贷款快速增长

银行的业务流程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相关逻辑活动的有序集合,不同的业务流程的设计是商业银行绩效和组织结构的基础。我行贷款流程的设计有着比较大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一是环节多,周期长。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最终放款需要经历的环节有二十余个,历时至少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各个部门效率低下,责任不清,重复劳动,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流程模式统一,缺少产业化和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我行目前现有的业务流程是站在满足上级行管理需要设置的,各部门的设计和部门职责的划分没有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而且各部门之间推诿责任的现象较为严重。从客户的需求来看,我行的业务流程僵化单一,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业务风险程度设计不同的业务流程,仅仅根据金额的大小划分管理权限,客户无论在贷前还是贷后,都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无形的造成了优质客户的流失。

4.3过度从事高风险的业务,却对风险重要性认识不足

与经济大环境的繁荣相适应,银行贷款快速增长。由于外汇占款、YC分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压力以及地方政府搞土地 发的投资冲动等原因,导致YC分行的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同步快速增长。这些都可能导致YC分行出现新的呆坏帐的产生。从目前国内发展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业的过热苗头还在持续当中,其系统性风险Fl益暴露。在此情况下,贷款投向集中于房地产业而导致的行业结构风险日益严重。

此外,在YC分行的现实银行工作中,由于风险文化意识淡薄,YC分行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的总体效益出发,没有全面的认识到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YC分行经营的方方面面,对各项风险业务缺乏指导,对银行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即缺乏科学管理,这就导致YC分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风险资产。

4.4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化,YC分行的财务管理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应对各个环境的变化。虽然近年来YC分行业加大了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分散、财务管理软件滞后和缺乏统一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因此,YC分行现有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总之,YC分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只有结合银行发展的市场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YC分行自身的管理机制,尽量避免由于各种风险给YC分行带来的财务损失。

五、 中国银行YC分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5.1加强流动性管理

第一要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从中央银行的“要管我”转变为其自身的“我要管”,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进从比例管理过渡到资产负债综合实质性管理,持续进行资本负债比例管理,并依据复杂变化的客观环境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第二董事会应对于流动性管理部门一方面制定好流动性管理的战略,另一方面还应该制定出长期的发展计划。

第三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内控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具体措施不仅能够使商业银行通过内部控制来监管流动性风险,还能够借助这些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措施来有效规避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和蔓延态势。

5.2完善银行内控制度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要有超前性;第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要做到迅速和及时;第三,必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谨慎性评估;第五,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系统。

5.3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人本管理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推崇,对员工的激励是一项重要的人员队伍建设措施。基于此,本文分别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人文关怀层面,对银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进行系统分析。

5.4建立全流程贷款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银行贷款政策,为银行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信用标准是制定贷款政策重要性的真实体现。其次要学会运行科学合理的贷款程序,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就应该严格遵循事先规定成型的程序制度,从而能够使贷款政策得到最恰当的执行。

六、 结论与展望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财务管理体制是否健全、财务管理内容是否到位,对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首先对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中国银行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中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并针对中国银行YC分行财务风险为研究案例,在分析了该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归纳了该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管理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包括该银行在内的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从实务操作层面可知,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由此决定了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很高的难度,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从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研究。实际上,关于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不仅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会被诸如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波动、银企关系的变革等来自银行外部的众多因素所左右,限于篇幅和作者的能力,这些影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还需要今后在密切关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经法学院)

参考文献

[1]付钟慧 银行财务管理风险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14-18.

[2]张灵艳.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W.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6):21-23.

[3]郎大红.试析商业银行结算风险的防控措施[J].企业导报,2011(21)35.

[4]李京川.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5]丁玉兰.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卜旬刊),2010(07)33-34.

[6]孙安琴.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54-55

[7]特派记者卜令伟.城市商业银行应试水股权多元化[N]友报,2011,(11)

[8]向子君 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9]徐晓萌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改进探索[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10]安菁菁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作者:付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试析论文 篇2: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摘要:银行业能否稳健运营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强化和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及时防范金融风险,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监督弱化。内部控制在监督、评价、反馈、修正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的功能一直处于弱化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地位弱化。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部门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而存在,职能缺乏独立性;内控部门工作人员缺乏权威地位,使内控制度在落实上缺乏硬性规定;内控部门权限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不能独立实施处罚决定。二是监督手段落后。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监督手段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监督方法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效率低,质量差,计算机技术在各层次检查监督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对技防手段的开发、应用不到位,监督手段落后于前台业务。三是监督职能缺陷,一方面,内控部门以事后监督为主,主要是事后监督和补救,缺乏预见性;另一方面是重心偏离,监督部门只针对下级部门监督和检查,而忽视了对于同级或上级领导的监督职能。四是内控部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降低了审计效果,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银行业需要。同时,监督人员对每日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实施流于形式,检查力度远远不够。

2.风险管理不健全。

(1)风险识别与评估系统不健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开始逐渐开拓新的业务、新的领域。目前所采取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尚缺乏有效的约束,授权授信管理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除信贷外的其他业务还没有真正实施风险管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预警机制。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对信用风险还是操作风险都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风险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风险的定性、定级、定责处于探索阶段,这使得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承受市场变化和业务运作中暴露出来的风险。

(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集中管理。二是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充足的数据信息严重缺失,制约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风险评估大多是针对信贷业务设计的,对操作风险和新业务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评估。四是评估手段以手工操作为主,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忽视定量分析,缺乏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导致了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无法反映商业银行风险的真实状况。

3.组织结构不合理。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与保障。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商业银行的经理层拥有的权力过大,甚至凌驾于董事会之上;重视保障大股东的利益,小股东权益被忽视;经营机构的设置过多过滥;一些分支行被授予的经营权限不明确;内控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清,岗位之间分工权责不明确;重要部门或岗位缺乏独立性;不相容岗位未能实现完全分离;内部监督体系不够细化,监督部门没有处罚权。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使内控制度难以有效执行,效果被弱化。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失的原因分析

1.内控文化缺失。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重心在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方面,业绩考核、绩效分配时主要以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分配的标准,从而导致某些管理者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无心投入,意识不强。营造内控文化的措施欠缺,没有正确认识内控与银行业务发展的关系,没有把内控纳入银行总体战略中去,没有使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没有形成习惯意识,没有使文化建设与规章制度结合起来。

2.内控制度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表现为我国一些商业银行现有的内控制度不能覆盖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制度之间衔接不够充分,分级授权、对外授信等制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控制不到位与控制重复现象并存,未能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客观环境变化及时补充和完善,未能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在实践中,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往往是同一部门或同一人,使内控检查流于形式。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监督体系

商业银行要注重从检查监督环节构筑防范风险的坚实防线,形成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制度到位、执行到位的横到边、纵到底、纵横交叉、上下配合、立体控制的内控检查监督网络体系。

1.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实行全行系统垂直管理。在总行建立一个总审计部门,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下属分行分别建立分部门,直接对总审计部门负责,从组织上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下级机构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由上一级内审部门负责,总行内审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由董事会负责。这样从总行到分行,逐级设置独立的内审监督部门,上下相连、纵横贯通,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2.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从严选拔审计人员,特别注重其品德修养,将优秀的专业人才吸收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引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强化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行高管人员交流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规定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的任职期限,定期交流和岗位轮换。

3.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查业务的结果,还要查业务的过程,应尽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完善各部门、各岗位的检查监督责任机制,切实将各监督检查职责分解到岗,细化到人。同时,要配合坚持开展各种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核算的合法合规性,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及时整改。

(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为了追求资本安全,实现盈利目标,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1.提高风险意识。作为商业银行的领导,必须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立风险首位的工作原则。商业银行应倡导和强化所有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不定期的培训,使内控观念得到贯彻落实。

2.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由该部门负责组织各业务部门建立风险控制的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善风险管理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专门对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项的风险进行检测、计量、控制和报告,权衡风险和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现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

3.完善风险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建立能覆盖银行所有业务的风险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构建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持续观察银行各经营部门、各经营环节数据的变化。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价机制,对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提高判断与决策的准确性,实现对商业银行所有风险进行全面可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并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完善组织结构

1.建立审计管理委员会。为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做到事前审计、专业审计,董事会应下设审计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和监督工作,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为专业会计人士。内控部门直接向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对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通过提升内控部门的独立地位,有效地强化其职能发挥。

2.加强董事会、监事会自身建设。董事会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优化董事会人员构成,健全董事履职考核与董事会履职评价机制,将董事的市场准入和促进银行治理相结合,推动董事会科学决策能力的持续提升。监事会方面,重视提高监事会工作人员的素质,扩大监事会的信息知情权,与银行其他监督主体密切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对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风险点,深入开展专项检查。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首先,实行内部控制的问责机制,明确内部控制职责,让员工和职能部门明确知道各自的业务范围和权限,并且责任到人。其次,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全面考核,加强权力监督,审计与考核结果应与相关人员的升降、奖惩挂钩,使其认真履行职责,避免出现滥用职权的问题;最后,拓宽监督渠道,使其时刻处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4.引进战略投资者。商业银行应积极与具有成熟金融业管理经验和良好合作意愿的战略投资者合作,接受其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信息技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提供的战略协助,从而在治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产品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得到迅速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庆.“齐鲁银行事件”对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J].财会月刊,2011,(12).

2.张凤环.试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2,(20).

3.洪磊,涂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2,(5).

4.蔡中.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1,(7).

作者:张冬洁 陆伟达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试析论文 篇3:

新的监管环境下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2012年中国银监会开始实施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一些新规定对贸易融资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2年8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的新规定,加强了对贸易融资中代付业务的监管,监管的趋势是趋严的。本文拟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的监管政策中涉及贸易融资的部分进行分析,剖析在新的监管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提供给贸易融资业务的机会与带来的威胁,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出建议。

关键词:贸易融资 监管 SWOT分析 建议

近年来,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业务发展的新领域,随着贸易融资的飞速发展,各项监管政策也相继出台,首先是我国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制定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其中对贸易融资业务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是近两年贸易融资中的代付业务的发展迅猛,中国银监会近期又出台了关于规范代付业务的新规定,这些新政策的出台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既有约束又有规范发展的新指引。

一、贸易融资的定义及其监管形势的新变化

1、贸易融资的定义

关于贸易融资的定义有很多的版本,笔者认为贸易融资就是以真实贸易为基础,以自偿性为原则,以贸易链条上的企业为融资对象,以贸易链条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标的,利用结构化工具,为供应链上的资金薄弱环节提供融资,增加融资企业乃至整个贸易链条的稳定性、竞争力,进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所指贸易融资既包括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也包括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2、监管环境的新变化

首先是银行业国际大的监管环境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银行的业务监管进行了反思,并于2010年底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银监会根据其制订了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新标准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监管标准在杠杆率及风险资本系数方面对贸易融资都做出了新的规定,涉及贸易融资的条款有:(1)表外项目中无条件可撤销承诺按照1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2)其他表外项目按照10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也就是说作为表外业务的信用证业务的信用转换系数为100%,而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杠杆率=■×100%其中,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一级资本扣减项),其他表外项目按照10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这就意味着杠杆率会限制表外项目中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近期中国银监会为了规范国内商业银行代付业务的发展,出台了新的代付规范管理办法,新办法规定将贸易融资业务中的代付业务归入表内核算,这意味着传统的表外类代付业务同样占用授信额度,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带给我们了新的讯息,贸易融资业务的监管将越来越严格,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准确掌握监管发展方向,规范发展贸易融资业务。

二、新的监管形势下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分析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贸易融资业务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其自身的优势(S)和劣势 (W),充分认识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发展贸易融资;通过分析新的监管环境提供给贸易融资业务的机会(O)与威胁(T),从而趋利避害规范发展贸易融资业务。

1、优势分析

第一,与流资贷款相比,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低且可控。从业务本身来说,贸易融资业务因其真实性的交易基础,使得业务风险较低;贸易融资业务因其自偿性原则,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就可以大大降低业务风险,而普通的流资贷款的贷后风险控制成本要高的多,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可控。

第二,从资本消耗方面,贸易融资业务的资本消耗同样小于流资贷款。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占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而贸易融资业务多属于保证担保类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要小得多。

第三,贸易融资业务形式多样,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贸易融资以贸易链条上的企业为融资对象,以贸易链条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标的,利用结构化工具,为供应链上的资金薄弱环节提供融资,融资链条上的对象多,可以提供融资的环节多,通过结构化工具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融资产品,满足企业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融资产品及方式灵活多样,利于业务创新。

第四,贸易融资业务因其表外性,可以美化资产负债表,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贸易融资业务多为表外业务,不占用资产规模,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率。

第五,低风险的贸易融资与高风险的表外产品结合,可以有效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第六,贸易融资业务中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专业的金融技术和服务。贸易融资属于综合收益类业务,不仅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利差收入,如押汇业务,同时也可以带来可观的手续费收入与咨询服务费收入。

2、劣势分析

第一,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是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而商业银行由于人员有限,不可能对企业全程跟踪,企业既有动机也有便利利用虚假交易套取商业银行贸易贷款。

第二,贸易融资以贸易链条为依托,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断裂,将引起整条供应链融资的风险。

3、机会分析

近期新监管政策的出台,给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新的机会。

首先,新的监管办法将促进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系统加强,同时也为贸易融资的制度创新带来契机。

其次,在当前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传统的贷款的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这必将引起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萎缩,而这正给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三,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各业务的风险权重设置不同,流贷的风险系数为100%,这就使得杠杆率的分母部分资本消耗增加,又降低了流资贷款的贡献度,而贸易融资的风险权重小于普通流资贷款(无条件可撤销担保类业务风险权重为10%),占有优势。

第四,监管环境的变化给贸易融资业务的规范发展带来制度上的指引与风险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契机。商业银行应借此机会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风险防控机制,规范、稳定地发展贸易融资业务。

4、威胁分析

首先,巴塞尔协议Ⅲ中对贸易融资的杠杆率设置偏高,表外项目中无条件可撤销承诺按照1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其他表外项目按照10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也就是说信用证类的杠杆系数为100%,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种类产品间的差异,这也将降低商业银行监管环境越来越严格,直接导致部分贸易融资业务的萎缩。

其次,2012年《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民间资本的进一步合法化、规范化都将削弱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势。

第三,新的规范同业代付管理办法,要求将代付业务纳入表内核算,这意味着代付业务的资金成本提高且会受银行存贷比及资产规模的限制,这势必会引起代付业务的缩减。在近来的贸易融资业务中,同业代付业务发展迅速,占比增速快,利用同业授信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新的监管规定的出台在资产负债规模等方面必将限制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三、新的监管环境下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几点建议

通过SWOT分析我们发现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贸易融资业务有其优势也有其缺点,有机会也存在威胁,故而提出几点建议,扬长避短发展贸易融资。

1、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角度

新的监管环境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杠杠系数的引进对于商业银行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有着指导作用。这里的风险不仅有传统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还包括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应根据业务的种类、风险的类型进行细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近来,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速,业务种类繁多,商业银行对其风险管理缺乏系统的识别机制,商业银行应以实施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为契机,并以其为指引,建立健全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

2、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设置方面

贸易融资业务不仅涉及产品的开发与推进还包括单据的审核以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后续跟踪,这些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业务人员,而人员的分散势必也会带来操作风险以及沟通不畅带来的损失,所以在治理结构方面要整合资源,建立专业的贸易融资业务团队,设立严格的产品线,从贸易背景的调查、单据的审核至贷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跟踪都要做到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以一流的团队,打造一流的服务。

3、从商业银行的人才激励制度

在当前审慎监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很多也会纳入监管视野,今后还会有其他的中间业务像同业代付业务一样纳入表内管理,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贸易融资业务的考核,不应单纯的以是否为中间业务进行划分,应按贸易融资业务的贡献度进行划分,建立健全的考核激励制度,鼓励发展贸易融资。

4、从业务创新方面

一是贸易融资业务模式的创新,现阶段商业银行已开展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但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存在多方博弈,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弊端,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始着手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银行,这也是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探讨的一个方向,可以试着进行类似尝试;二是加大业务创新队伍的建设,注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走个性化服务路线,定期对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培训,推广新产品,增强业务创新素质。

5、从业务侧重点方面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量下降,且近年来,将国内信用证业务与国际贸易结合的产品创新业较成功,商业银行大可借鉴成功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发展国内贸易融资,但应注意国内贸易融资中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威胁,处于增强发展期,商业银行应抓住机会,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加强业务创新,进行业务整合,降低业务成本,控制业务风险,认真研究政策,顺应政策变化,发展贸易融资业务。

参考文献:

[1]贺建清.“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J].金融论坛,2011.

[2]王莉.辩证看待 积极应对 析巴塞尔协议Ⅲ对贸易融资的影响[J].中国外汇,2011.

[3]杨琴华.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发展策略实证研究[J].中国外汇,2009.

作者:栗建强 苗建强 杜丽娟

上一篇:证券投资策略市场展望分析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