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偿债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校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促使高校负债发展成为必然。偿债风险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本文对高校负债发展引起财务风险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提出化解偿债风险的若干控制策略,以求实现高校“负债-发展-收益”之间的良性循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偿债风险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偿债风险控制论文 篇1:

浅谈高校财务安全问题

高校财务安全是指将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到安全范围以内,从而使其财务状况达到正常运转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且在未在可预见的时期里能充分支撑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高校财务安全是高校教学科研质量与活力的综合体现,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高校财务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扩招与高考生源萎缩的矛盾 1990年我国的新生婴儿是2354万,2000年新生婴儿是1379万,到2010年的新生婴儿是600万。由于婴儿出生率的快速下降,直接导致高考生源从2008年的1050万快速下降,一直下降到2011年的933万人。而这种生源自然下降态势将会延续下去。随着前几年高校的纷纷扩招以及学费收入占高校收入来源比重的不断增加,在高校目前还没有收费自主权的情况下,高校只能通过降低入学门槛、提高录取率的方法来维持其规模效益。2011年江苏高考录取率83.6%,山东省的高考录取率是87%,浙江省是85.3%。这些比例都相当高,有的创了历史新高。而通过不断提高录取率的方法来提高和维持学校的规模到底能走多远,值得思考。王伯庆在《2012教育蓝皮书》中指出:当高校的生源出现问题以后,高校第一要缩减招生,而不是再扩大招生,真正的突出办学特色。高校只能走这条路,没有第二个选择。如果缩减招生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的话,那么高校从当下就要在资金安排上不能过重依赖学生学费增收,而是提早寻求其他途径来降低高校潜在财务风险。

(二)教育投入低,融资渠道窄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平均为7%,我国近两年才达到4%。由于办学经费不足,高校必须寻求新的经费来源维持其发展,而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获得民间资本,高校必然向银行大规模贷款,财务风险也由此产生。

(三)贷款还本付息压力大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大概的金额是2634.98亿元。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我国高校负债实际的数字可能在4000亿到5000亿元之间。不少高校债务沉重,有部分高校已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更有甚者已经破产。上海经贸学院2009年宣布学校不再续办,成为中国第一所倒闭的高校,随后,仅招到8名学生的重庆北软教育集团软件工程学院申请破产。为确保高校财务安全,规避风险,高校应重点做好筹资还贷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

(四)校办产业连带责任风险日益凸显 近年来,高校的校办企业由于经验不足以及政策条件等限制,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的状况,不少高校校办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税费总额和出口额都比其他企业明显偏低,有些方面甚至比传统的国有企业更糟糕。校办产业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一旦破产清算,高校要以投资份额为限承担连带责任,而连带责任形成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增大高校整体财务风险。

(五)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现象严重 很多高校抓住机遇通过扩招扩建做大了规模,但很多后续措施没跟上,学校的财务实力跟不上学校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不了对高校整体发展的战略支撑。如高校没有做到有效的开源节流,这样一来,一旦有限的收入应付不了巨大的支出缺口,高校这类纯支出型事业单位就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拖欠教职工工资、无法满足日常开支需要、不合规财务行为等现象。

二、高校财务安全外部环境积极营造

(一)政府参与高校贷款风险的监控 目前地方政府主要采取限制新贷、帮助化解旧债两种手段来帮助高校降低财务风险。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财政厅从2011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化解债务的具体措施:一是设立高校化债专项资金。2011年~2012年,省级财政安排10亿元省级化债专项资金,采取奖补方式,对化债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的,给予经费奖励。二是提高本科高校的生均拨款水平。2011年本科生均拨款水平分别达到8000元。安徽省要求各校必须将其中65%用于化债。三是积极统筹高校事业收入。安徽省要求,2011年~2012年,所有负债高校必须将学校事业收入的15%以上用于化债,列入学校年初预算。有闲置校区的高校,要积极推进闲置土地置换工作,最大限度地筹集化债资金。四是其他监控措施。安徽省还要求各高校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加强高校债务管理。明确省教育厅根据高校事业发展规划,核定高校基本建设总体规模,学校须在核定规模内申报新建项目和贷款。从严从紧审批高校建设标准、建设项目及其贷款额度。

(二)银行对高校债务采取“张弛有度”的措施 一方面银行要帮助高校适当降低债务风险,从银行方面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债务重组,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银行对高校一对一式调整贷款结构,将偿还时间短、利息高的贷款转变为更为长期的低息贷款,将商业贷款转为政策性贷款。以在减轻高校还贷压力的同时也能降低银行内部风险。二是通过组建银团实现贷款债务重组。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同业协作,在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和化解大额风险和贷款集中度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高校来说,可以优化贷款结构,延缓贷款期限,减少财务费用,有效控制高校过度融资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减轻还款压力。此外,银团的组建工作复杂,工作量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2009年,江西省政府为了缓解南昌大学大部分贷款将在未来的3年~4年到期的巨大还贷压力,经研究后决定,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建了银团,改变南昌大学的还贷结构,将南昌大学的贷款期限改成了16年,这一举措对南昌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方面银行要加强高校贷款办学风险防范,向高校发放贷款时,严格放贷标准,在细分高校市場、确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采取差别放贷策略。即根据高校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来评价高校的信用度,将高等院校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相应采取不同的放贷策略。

(三)挖掘传统的资金筹集渠道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这也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积极与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高校应以“化解债务危机”的名义或者以横、纵向课题等科研合作形式争取更多经费。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募捐机构,发挥高校校友会、董事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社会筹资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捐赠,同时要促使社会筹资渠道制度化和规范化。2011年9月23日,河南大学成立了我国地方高校中首个全国性教育发展基金会。在一个多小时内,与会的10余家企业、单位、部分校友会及8位匿名校友共为河南大学捐赠1.2亿元,在全国高校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各地高校纷纷仿效。另外,政府应该明确扶持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捐赠,比如向捐赠人提供适当的税收减免,给予捐赠人荣誉表彰等,让他们能从捐赠中得到名誉与经济回报,以此鼓励其捐赠行为可持续和常态化。

三、高校财务安全保障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高校财务是高校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完善高校发展战略可以有效地避免高校财务危机。高校发展战略指导高校财务战略的制定,高校发展战略实施同时能促进高校财务的有序运作。曹升元通过对高校财务和高校发展战略互动关系的分析,结合四种不同战略类型——创名牌、创特色、专一化和效益领先战略,分析阐述高校财务在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评价三阶段管理中的实施要点,为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负债结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高校是贷款主体,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发展计划、办学能力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

在维持高校现有债务规模的前提下,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平均负债成本对降低债务风险来说十分重要。从偿债期限角度考虑,高校在筹资决策时,必须保持短期、中期、长期债务三者之间的均衡;从理财角度考虑,短期债务的比重不能过大,同时应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对于即将到期的长短期债务,要提前做好资金安排;从负债内容角度考虑,应通过多种筹资渠道和举债方式尽量采用资金成本低的负债形式,以体现负债办学的经济效益。

负债投资的效益直接决定着偿债能力,必须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科学安排资金结构与投资方向,努力使投资项目达到最佳效益,同时要尽可能降低项目的风险,所以决策前必须召集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不要盲目投资,所有贷款项目都要明确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建立项目责任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积极拓展收入来源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努力解决学费欠缴问题。高校要加强对欠费学生的制约,采取毕业前若不能缴齐费用,暂缓发其学位证、毕业证等相关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收费体系,加强二级学院、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共享,确保欠费的清查反馈有力、收缴费用的迅速、有效。另外学费和住宿费的收缴率要与相关部门的经费相挂钩,对收缴学费及时的集体或个人,学校要单独设立学费催缴奖励经费。加强学费催缴的同时还应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家境困难的学生予以充分照顾,落实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配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的欠费问题。

(2)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争取企业科研资助。高校应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积极争取企业科研资助,鼓励并扶持高校师生多出科研成果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允许可以自己创业或者研究成果以专利形式转让或出售,快速实现产学研高效结合,实现多方共赢。

(3)设立教育基金,提高规模和效益。目前大多高校建立了教育基金,但只是将募集来的钱存于银行,而银行的利率很低,其收益回报根本满足不了正常支付需求。高校应建立健全基金会机构,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专职人员来管理运作基金,让教育基金不断增值,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另外,高校还应不断创新与完善筹款机制,确保基金会在规模、效益方面上台阶,同时能让捐款团体、个人还有高校自身实现多方共赢,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基金走上可持续且快速发展之路。

(4)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外教育资金。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方式,利用发达国家和社会富余的教育资源,如资源设备,是弥补我国高校自身教育投资不足、提高教育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校还应积极争取国际教育援助。

(5)引入民间资本,实行多种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国有民营二级学院(现在的独立学院)应大胆创新发展模式,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已有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取得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更多的扶持,争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产业,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可为高校发展提供非常有力的经费支持,帮助高校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创建节约型高校 通过创建节约型高校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獲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丁莉娅:《安徽欲两年化解七成高校债务》,《中国财经报》2011

年第10期。

[2]张理:《我国普通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3]薛岩:《J大学财务风险防范方案设计》,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4]杨东平:《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本文系江苏省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全程监控的高校财务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编号:2012SJA630012)阶段性成果]

(编辑 刘 姗)

作者:戴必明 左元丽 沈洪涛

高校偿债风险控制论文 篇2:

高校偿债风险的控制策略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高校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促使高校负债发展成为必然。偿债风险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本文对高校负债发展引起财务风险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提出化解偿债风险的若干控制策略,以求实现高校“负债-发展-收益”之间的良性循环。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已超过办学经费的增长,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学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矛盾急剧凸显,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扩张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事业发展与经费供给的矛盾,负债办学、利用银行的信贷资金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预测,目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至20亿元。风险系数≥1的高校不在少数。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高校正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在如此巨大的信贷资金面前,研究合理规避和控制偿债风险,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负债风险环境的必然性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对高校负债有决定性作用,形成政策性风险

为了解决高校经费短缺的矛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鼓励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经费资金”。一方面,我国近几年高校政策性扩招,使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实际上通过“办学条件评估”规定,高校学生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下达远超过学校承受能力的“招生计划”等方式,诱导和迫使学校扩建。然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各个高校在国家对教育投入和学费标准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引入信贷资金成为必然趋势。巨额负债打破了高校长期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原则。可巨额负债意味着巨额的“连本带利”,一旦偿债风险凸显,政府面对全国如此巨额的信贷资金,国家财政不可能將其全部“消化”解决。

(二)国家尚未出台规范高校与银行贷款行为的法律关系制度,造成法规性风险

《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校的法人地位,出资人与法人的关系成为两个不同财产独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高校法人财产的确立,界定了高校作为产权主体的权利义务区域,从而也就确定了高校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实现了高校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统一。高校作为法人主体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可以自主筹措办学资金,当然要对其负债承担全部的经济责任。然而目前没有一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高校的负债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详细的规范。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决定最终收益是整个社会而不完全是高校,而负债百分之百是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只是规定“各个高校必须本着‘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申请贷款,可怎么负责、负什么责,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归口部门和贷款审批程序等,使得高等学校在贷款使用方向、规模等方面缺乏指导与约束。高校债务的举借和偿还行为缺乏法律和制度上的有效约束。

(三)高校的特殊性质成为受银行业欢迎的债务人,而大学的巨额债务可能最终成为国有银行新的不良债务从而形成新的金融风险

银行业优惠的贷款利率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为高校以较低的筹资成本取得急需建设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我们发现银行出于政府承担风险的预期造成“垒大户”的现象。对于一个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校办产业等收入只够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开支的非名牌高校结余是很少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负债超过自有资金的一定比例,学校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在目前贴息政策下,虽然资金成本较低但贷款到期之后,需要“贷新还旧”形成负债积累,若“贷新还旧”不能继续下去时,则必然造成学校财务危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高校走上“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金融风险”,从而使高校走上20世纪80年代国企老路。

(四)扩容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促使高校不能及时对负债的财务因素进行科学的论证、评估,形成高校内部管理性风险

全国高校规模普遍剧增,需要新增大量的基础设施,高校急需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经指出:“中国高校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做什么都是一个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都用银行贷款来解决燃眉之急。在经济责任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时,各个高校在进行举债时大有“为公不负债,为私谁负债”的劲头,表现为贷款规模的随意性;没有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高额利息支出对现有教育资源产生的负效应;对偿债风险认识不足;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对于负债经营风险的大小、何时真正完成本金归还以及规模的安全合理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只是注意到什么时候信贷资金到位,不太注意贷款分期上的把握,对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投资效益盲目乐观,单凭主观意愿而不顾客观实际。

(五)偿还期内贷款本利和的巨大开支必然引起日常支出结构的变化,容易导致人心不稳造成人才流失、教学和科研质量下降的经营性风险

从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来看,当一个高校的利息费用超过其收入的10%时,该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原有规模便很难保持,甚至会萎缩。在贷款的偿还期里学校各项收入持续稳定的情况下,要支付大额的本金和利息必然会引起人员和公用经费相对缩减。各个高校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吸纳,出现了对教师资源的争夺。高校的规模和师资成正比例关系,高校如果不能保证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刚性的平稳或增长,面对人才竞争的压力会造成人才流失和办学质量下降的危险,最终导致“师资流失→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招生生源不足→办学效益低下→限制招生规模→声誉下降”。高校师资是决定高校办学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弱小院校和偏僻地区院校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院校必须付出高出几倍的薪金并附加特殊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同时增加科研投入以便努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以提高学校的品牌。这些投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和加重学校的财务负担,使负债高校的经营性风险进一步增大。

二、化解高校偿债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资金投入决策管理和经济责任制,落实投资追踪问效制度

能否把有限的信贷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决策体系要依靠规范的制度来完成,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投资决策行为,明确决策者各自承担的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高校的校长是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特别是对于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负责,对银行贷款行为要组织力量从规划、草案、集体研究讨论做起,认真防范负债方案的偿债风险;主管财务副校长:宏观控制经济活动的实施,按照审批权限对资金投入管理承担相应责任,对校长负责;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内容各不相同。相应的经济责任是逐级向上负责。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贷款管理作为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各级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高校资金监控系统。要求高校的贷款项目充分论证拟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中长期贷款计划,对所有贷款高校实行贷款备案制度。对于那些投资决策失误、浪费现象严重的,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责任追究。

(二)强化高校预算支出的刚性,将信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对于支出预算要进行可行性研究,预算的可行性是保证学校刚性预算目标管理实现的前提。在加强开支“一支笔”的同时,要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对内保证重点、勤俭节约、节流和节支并举。凡审定通过或批复的预算应严格执行,确保预算支出的刚性,实行超预算预警机制。高校要以综合财务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将贷款资金有机地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即将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全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管理,同时将信贷资金单列预算管理。信贷资金的收支编入财务预算,形成一种新的财务平衡关系:年度总收入+年度贷款额度=年度总支出+年度还款额度。同时加强静态和动态平衡、总量和结构平衡的有机结合,并且将年度财务预算与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和中长期预算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出现支付危机即避免破产成本的增加,保证学校的前瞻性发展。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负债过多既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又加重高校偿还负担,所以确定适度的贷款规模是负债决策的关键。要正确分析财务状况,恰当预测所需资金量,合理预计贷款的偿还能力,将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在未来的某一年成为还款的高峰年,使债务到期时间均匀分布,避免信贷资金的集中支出;可以以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学校各项总收入的比例)、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等为重点,对债务的规模和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确定本校合理的贷款控制规模。可采取多样化的负债形式如:长短期借款、设备租赁与设备融资、后勤建筑和设备融资等。例如在负债规模和各项债务资金成本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综合债务成本率(各种债务资金成本按所占债务规模比例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来估算最佳的负债组合。

(四)加强财务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部门根据即时掌握的学校负债建设项目贷款及配套資金的使用情况,加强财务分析,监测学校的财务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偿债风险。高校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基础,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控制偿债风险。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到指标的可采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及预见性。例如:负债期内年度预期收入总额、负债期内流动比率等,此类指标数额越大则反映偿债能力越强;学生生均贷款额、负债与收入比率、负债自有资金比率、人员经费与总收入的比例等,此类指标数额越大则反映偿债能力越弱。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负债额度控制与负债期内预期收入之间的数学关联,以保证学校在负债期内正常运转。

(五)转变观念自主创新,创立适合自身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提升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政府在保证自己成为投资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表率的同时,要为其他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例如,企业对学校的捐赠给予纳税优惠、发行教育国债等方式,另外要鼓励高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打破传统的筹资观念,对教育筹资体制进行制度创新,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设立学校基金会,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化解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益和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占用额,加速资金周转,努力提升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各个高校能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强化学校的财务管理,必将扬长避短,以相对较低的筹资成本取得建设性资金,实现高校“负债-发展-收益”之间的良性循环,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 麟

高校偿债风险控制论文 篇3:

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国文化经济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体制的改革以及教育环境的改变的背景下,高校的规模和功能都有了很大发展,高校的财务工作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给高校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文章就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文化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教育产业化愈发突显。高校为增加生源强化了对住宿、学习等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高校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教育经费,由于资金有限,很多是通过银行贷款等市场渠道筹集资金,大量资金流入高校,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对高校的日常工作及其正常运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规模无限制扩大,导致预算收支失衡

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正处在建设、发展时期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加大自身规模而争夺生源,没有完整的规划措施,无限制地扩大高校规模,导致高校在没有估计其经济承受能力及没有有效规划贷款项目的情形下盲目地引入大量贷款来扩大规模,在背负高额债务的状况下运营,使高校的资金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导致赤字预算,高校的负债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

尽管有的高校挖掘潜力把赤字预算置于可控范围,但是长远开来,赤字预算存在的风险,而且还是会给急于发展的学校增加财务偿债压力,给高校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无法消除的。

(二)财务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环境,其财务管理的机制并未跟上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财务上仍然维持一种报账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引入市场管理机制,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国家的财政经费已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需通过市场等渠道自筹经费,促成了国家财政经费、其他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并存的局面。财务涉及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大量筹措资金的流入增加高校财务的风险,而且高校把重心放到了资金的数量上,而对资金充分有效利用上尚有不足之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方面尚未得到改进及完善。因此,高校财务工作在重视核算财务的同时也要对财务的管理工作加以重视。

(三)对财务预算不够重视

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负债、资产、收入和支出飞速的增加。然而,对此高校财务上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在预算方面,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缺乏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使财务部门预算工作所需信息不足,致使预算编制合理性较差,影响全面预算的执行和考核。财务预算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单位的各方面、各部门,十分复杂繁锁,如果工作都有财务部门承担,会造成信息掌握不全面,偏差性大,要做好全面预算工作需要各部门参与配合。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有效办法,通过预算能够进一步规范单位财经纪律。大部分单位和部门就是怕自己利益受损,没有大局观念。为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不考虑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市场价格等实际因素,编出来的预算严重与实际脱节。

大多数高校缺乏财务跟踪、分析、评价的机制,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及资金能否有效利用难以作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无法编制一套准确的预算。

这种局面的形成,问题关键在于高校一般是年度预算,看重年度收支的平衡,而非高效长期的发展目标,使得财务管理和预算规划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核算、监督。此外高校只涉及立足于财务部的综合预算,无法涵盖所有的资金流入与流出,缺乏约束力的财务预算难以调整、优化收支结构。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风险意识

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特点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目前,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规范的内部牵制制度和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及财务状况分析制度等。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一部分管理制度,但相应的监督和落实考核没有跟上。由于受到人员编制的影响,高校的财务人员岗位安排合理,许多高校存在一人多岗多职和兼职的问题。记账、资产保管和经济业务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和制约,出现财务漏洞不能相互弥补和监督,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尚未建立和执行票据领购缴销制度,很多正规票据的管理也是如此,责任不清管理混乱,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存在的财务风险,尤其是主要领导者,认为事业单位与企业性质不同,不存在财务风险,没必要设立预防措施,正是这种想法导致了高校财务风险的增加。

二、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1.健全财务基础制度。高校作为债务人,直接承担着财务风险,是风险责任人,因此为防范财务风险必须严于自律和加强建设。高校必须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并实行开源节流,有利于拓展更多的筹资渠道,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核算制度,高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避高校自身的连带责任。

2.健全财务管理机制。财务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危及到经济责任制。统一建立和健全财务核算与管理机制,集中管理,分项核算。经费的审批、报账、预算都得经过严格的程序,专款专用,开源节流,监督跟踪经费的流向。

3.建立预警控制系统。财务风险的预警控制系统,是用来监控高校经济活动潜在财务风险及财务管理指标的一个综合系统。它贯穿于高校的经济活动全过程。

4.完善高校贷款监督的机制。为规范高校的债务管理,要求建立、完善高校贷款的监督机制,其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贷款额度及资金使用方向和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学校对贷款项目必须实行公开化,同时会得到政府、学校、群众的关注与监督。

此外,学校还要制定一些严格有效的还款计划。贷款高校在安排其年度资金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偿债因素的同时还要将还款计划算入其中,以保证还款资金的确定来源。要建立与银行合作关系,利用银行的监控和检查制度来促进贷款的有效使用,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与此同时要加强贷款的管理、重视财务分析,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建立贷款项目的管理责任制,建立有偿备用金的制度。通过设立、筹措有偿备用金,达到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营造高效、安全的资金运行的环境,促进资金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以保证资金有效地发挥效益、保证高校财务资金的安全。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有以下几点: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同时要得到学校不同管理层的充分重视,有利于科学地设计财务内控环境。此外,资金的安全防范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

在保证财务风险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的同时,还要使中层以上管理者充分认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要积极支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中。

建立高校会计责任制及操作规程,利于促进高效、安全的会计系统的建设。通过加强对现金收支、保管业务的工作流程等的管理,达到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加强财务部门与银行对账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着力建设有效的、规范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是防范资金风险、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从而化解财务风险的关键。

(三)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高校是事业单位,政府是高校财务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有义务对高校的财务加强监督,以确保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资金的安全性。

(四)对银行贷款实施有效风险控制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因此银行是高校主要的债权人,也是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如果高校不能正常的还本付息,那笔贷款就会成为银行坏账,从而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效益及其所有者权益。因此,加强银行对高校的贷款的监管,采取预防措施和防范高校贷款带来的风险,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部门依据学校的发展规模的变化,在业务流程方面、知识的结构以及财务人员的素质等各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有利于有效地控制高校财务管理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也会降低财务风险,为学校减少损失。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预算的失衡的防范,当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高校必须做到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控制系统以及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要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秉着积极应对风险的态度,尽量规避风险,甚至是减少风险,同时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控,健全监督制约、运行机制,以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这才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伯特·c·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征.基于财务视角的高校银行贷款风险测度及化解[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

3.刘兆云,薛平,修慧明.高校财务实行目标管理及其可行性研究[J].现代管理,2006(5).

作者:景文睿

上一篇:铁路工程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