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课程思政”这一新型综合教育理念,对于确保高校育人工作稳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与突出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医院党员教育5E管理

[摘 要]医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年轻党员数目增多,呈现自我意识强的鲜明特点,如果仅靠“灌输”式的乃至强制性的显性教育很难获得他们心里上的认同与学习上的互动。相比较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更具优势,它是一种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形式,由于其作用弥漫于整个医院工作过程当中,因此它所包含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研究医院党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5E”因素即榜样(example),环境(environment),风气(ethos),情感(emotion),体验(experience),及“5E”因素作用,积极探寻推行隐性教育的方法,强化对医院党员教育的管理。

[关键词]隐性教育;医院;党员教育;5E

医院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建设中的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工作,也是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热情、增强医院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医院党员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培养一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怀揣医学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优秀医院党员队伍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基层党员先进性根本路径。

一、当前医院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医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体,主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明显地、直接地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向受教育者表明道德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受到影响的有形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这种教育方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高效的时效性、较强的规范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医院发展需求的不断扩大,医院年轻党员干部数目不断增加,年轻党员干部具有文化程度高、基本素质好、自我意识强的鲜明特点,如果仅靠“灌输”式的乃至强制性的显性教育很难获得他们心里上认同与学习上的互动,这对于塑造正确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造成了阻碍,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相比较于显性教育,美国教育家柯尔柏格曾指出:“隐性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淡化了教育的形式和主题,强调自然的教学,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它能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和看法。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这种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方式上具有潜在性。隐性教育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它是通过人们易受暗示和强烈的归属动机发生作用的。二是内容上存在“诱导”性。主要表现在自我教化,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来表达即“认识你自己”。隐性教育资源可以隐藏于各种学习过程当中,诱导人们通过学习知识,了解自身,达到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荣誉、正义、勇敢等美德〔3〕。三是效果上具有持久性。隐性教育虽然不像专题训练、专业培训那样容易达到速成效果,但隐性教育把教育内容寓于载体之中,这些形式论道而不说教,生动而不空洞,在受教育者心灵深处积淀下来,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崇高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和超凡的气质等〔4〕。据此,在医院党员教育管理中,深入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及其作用,对于在党员教育中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医院党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及作用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天候”的教育形式,由于其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弥漫于整个医院工作过程当中,因此它所包含的因素应当是多样的。借用凯文·瑞安品格教育理论,我们将医院党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归结为“5E ”即榜样(example),环境(environment),风气(ethos),情感(emotion),体验(experience)。5E的本质是通过潜藏的教育性因素对党员进行渗透性塑造,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激发党员的自我内化,将外在的价值理念真正内化为自觉行为,利用好这些因素将对党员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榜样”对党员教育的示范作用

先进典型具有指引、带动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最高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创争路上的一盏明灯、一面旗帜,发挥着“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更多的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同时也教育、激励着后进,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告诉大家什么是先进,什么是优秀,如何创先进,如何做优秀,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二)“环境”对党员教育的引导作用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是最基础的层次,是指医院的医用用具和设施,以及医院的内部所体现出的软环境,如医用器具的使用与摆放是否规范整洁,医院的内部装修是否精致专业,病房区和休息区的设计是否能让病患放松心情等等。蔡元培先生指出:“建筑者,集众材而成者也。凡材品质之精粗、形式之曲直,皆有影响于吾人之感情。”置身其中的个体无需繁琐说服,便感悟到医院文化对自己心灵感染。

第二个层次是医院的制度环境,即医院内对于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奖惩机制、人员素质等既定的成文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医院党员处于医院制度的规范约束之下,另一方面又以“习得”的方式从中获取思想政治认知。积极的制度对显行教育灌输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起正向的巩固和内化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风气”对党员教育的定型作用

行业作风建设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客观要求,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5〕。以群众满意作为行风建设的最终目标,积极开展以“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塑造优良的行业作风,将一些良好风气以语言化加以明确,让党员沐浴在这风气中,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行为习惯。

(四)“情感”对党员教育的归属作用

“一枝一叶总关情”,以情感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情感就是真诚,情感就是友爱,以情感为系,使党员们对医院有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和归属感,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医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培养团结、合作、奋进的团队精神。

(五)“体验”对党员教育的启示作用

显性思想教育使得教育的形式、空间有所局限,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使得党员们获得课堂说教以外的真实体验,有助于更真切地体会教育的意义,冲破自我利益的蕃篱,学会为换位思考。俗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体验”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

四、“5E”隐性思想教育因素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发挥隐性思想教育的作用,就要围绕“5E”因素,强化对医院党员教育的管理。

(一)培育打造先进典型。注重典型引路,努力发挥先进人物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敬业精神、塑造道德风范、提高争创意识。通过专题网站、宣传栏、简报、演讲、征文等形式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将先进的经验典型进行推广,形成尊重典型、鼓励优秀的良好氛围。对于优秀的党员、先进的基层党组织给予表彰,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同时,为全体党员指明奋斗方向、提出恳切希望,真正形成“比学习、比技术、比医德”的“学、赶、超”优良争创风气。

(二)完善医院软硬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大对医院医疗设备、器材的投入,升级医疗硬件设施,改善医疗就医环境,保障医疗安全,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同时,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对外便民惠民,树形象;对内约束激励,促和谐。一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公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设立行风监督员、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投诉地址及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结果。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进修深造,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医疗科研研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职工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三是合理化收入分配制度,共享医院发展成果,营造以人为本,团结和谐的氛围,提升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党员归属感。

(三)切实开展行风教育。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高尚医德,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党员队伍,精心设计教育方案,坚持不懈地进行医德医风、职业纪律、廉洁自律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对窗口部门,进行服务意识教育和“三好一满意”主题宣传,提升争创“党员示范岗”和“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的信念;对新上岗医务人员进行单位文化、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树好行风、育好党员。

(四)发挥情感作用。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如何生存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党员及广大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务工作中去,使他们对医院改革和发展取得认可。运用情感的作用,紧密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和党员的思想现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使医院的眼前任务和长远目标都能融入到他们的工作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强有力的凝聚力,为医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6〕。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与“基层党组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围绕“五个好”标准,开展党员、党支部、党委“三承诺”以及创先争优点评活动,认真做好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切实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在查不足、补差距、受监督中增强党性修养。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活动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多样化形式创新教育方式,如聘请单位外的专家教授或者是专业培训机构作专题培训,或组织召开座谈讨论、观看教育片、读书活动、集体合唱、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劳动技能竞赛等内部活动。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开展志愿者进社区义诊、实地参观教育基地、野外实战拓展等开展一系列党员活动,及时更新知识,增强党员团结意识、提升服务理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郭洋,周杰,陈小莉,戴阳.军医大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08,(01):150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88.

〔3〕金生鈜.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9.

〔4〕肖兴国.略谈隐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邵阳学院学报,2006,(04):1-4.

〔5〕林君,孙薄琢,王凡.以行业作风建设为抓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现代医院管理,2010,(02):34-36.

〔6〕 刘文侠,赵玉华.浅谈医院情感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大庆社会科学,2010,(03).

〔责任编辑:冯延臣〕

作者:苗迪

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2:

“课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课程思政”这一新型综合教育理念,对于确保高校育人工作稳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与突出作用。但在深入推进、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各教学院系及各门课程教师间缺乏深度合作等现实问题,因此只有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自身素养,加强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理性认知,推动高校充分利用育人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搭建学科间的教学合作交流平台,才能真正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自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理论界普遍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展和成效的关注力愈加强烈,从传统“思政课程”向如今“课程思政”理念的逐渐转变,已然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遵循思路和发展趋势。为此,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改革,正确认识和系统把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以着力培养出新时代所急切需要的品学兼优、才高行洁的“全能型”人才。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支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进行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品德培养工作和人格塑造工作是高校建立良好口碑、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课程思政”虽然指向的是课程体系建设,但其终极目标却涉及到“何以为人”“人何以为”的层面,因此高校既要注重显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也要突出价值取向的塑造和培养,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秉性得到进一步的修炼,以更加契合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目标的扎实推进与顺利实现。

(二)有利于推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新阶段,“孤岛式”的思政教育理念已很难适应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与“立德树人”的现实目标。可以說,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隐形思政教育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育人资源,尤其是那些寄托于实践活动中的鲜活教育资源则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可感性。各专业课程教师只有通过互鉴互学、凭借自身经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并运用每门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共同体间的密切配合及顺利运行,从而真正达成“共效应”。

(三)有利于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我国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保持一致、齐头并进,坚决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各大高校已将“课程思政”作为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公认教育理念和重点实践领域,这充分彰显出高校坚持秉承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导向,积极凸显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力图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以顺利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思政”的推行进展

(一)教育部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做出的相关指导

教育部曾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下发一系列相关纲领及文件。如2017年12月6日,张东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任务是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或资源,从而达成品德教育、人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教育部的所有相关指示均为各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遵循和理论指导,并引领各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正确方向。

(二)全国各高校关于“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自2014年起,上海各高校就开始纷纷展开各种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以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例如,复旦大学选择某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加强院系统筹,开设“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在师资团队建设上,上海交通大学采用由1个多元组合的教学团队轮流走进思政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并着力早日建设成一支信仰坚定、功底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由专职、兼职和特聘教师组成的“三元结构”师资队伍;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还特别设立了“课程思政专项”的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专门建立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以品牌实践活动为依托、以名师教学团队为核心力量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等。

除此之外,海南大学聚焦“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及“网络课堂”等“关键领域”,着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石河子大学将“兵团精神”引入课堂,邀请多位“兵团精神”传承人走进“道路与人生”思政课堂,引领学生深入体会其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奉献新疆的经历和故事,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度。这些都是高校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新理念所进行的创新实践和有益探索。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不可否认,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都一定蕴含着某些值得深度挖掘的育人元素或资源。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通过深入剖析“莆田系医院为在竞价排名中位列前列而故意购买虚假百度关键词,此恶劣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这一案例,逐步引导学生坚定树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网络营销价值观,争取成为讲诚信、有情怀的浙商营销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引入“中美贸易战”作为课堂案例,为学生们清晰、系统地剖析当前的国际贸易关系、形势和环境,教会学生如何全面认识中国发展、如何辩证看待世界大局,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有关“目标市场环境调研及贸易风险预估”这一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冷静面对风险、从容处理风险、科学管控风险、事后预防风险的能力,自觉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处事态度和积极稳健的政治态度;而对于“外贸业务流程实训”这门课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则充分利用仿真在线国际贸易活动软件,一方面,教师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操作示范,帮助学生于假定的贸易环境中获得国内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和运作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从而获得对国际贸易相关工作更加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订单处理过程中暴露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分析和指导,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职业操守和修为,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具有较强创造力、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团队协作力的外贸从业人才。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主体对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课程思政”实际的运作效果是否显著,与相关主体是否真正愿意在课堂中落实“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息息相关。一方面,高校的相关管理者更加倾向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划归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院系和部门,其他专业院系依然承担各自的专业课教学任务,这一模式极易导致高校管理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路径的依赖、甚至推脱;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仅仅将对大学生群体传授专业知识、讲解实操技能、布置课后练习、考核学习成果等认定为务必做好的本职工作,而对于思政教育则是将其视为“超纲内容”不予暇及。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欠缺对思政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和自主性挖掘

目前,高校教师在推进思政教育时仍大多采用“述而不作”“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实际上,只有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进展、生活日常、品格养成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密切相连,才易引起他们在内心和情感上的共鸣。高校教师若不能敏锐地由课程内容捕捉到其专业领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合适切入点、没有充分契合“全面育人、整体育人、综合育人”的价值本源和引申意义,就难以规避思政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与专业知识传授“方圆难周”的情况发生。

(三)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就目前来看,部分专业课教师由于存在理论储备不足的天然劣势,在教学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兼顾往往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和操纵自如。另一方面,专业知识优先的教学环境进一步限制了专业课教师尝试提升思政教育技巧的时间、空间和主动意识,他们依然将教学重点局限于专业技术领域,久而久之就无形地淡化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专业知识学习的独特价值,埋没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术训练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偏离了教育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初心。

(四)高校内各教学院系及各门课程教师间缺乏协同合作

“课程思政”旨在追求在各门课程都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在学校管理层面,一些高校虽设立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但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的考核要求、主动的分析精神和强大的探索动力。从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视角考虑,因二者间协作的实践经验不足,多数情况下仅是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展开交流,所以还存在着协同育人方法有待改进等现实难题。

四、扎实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几大解决思路

(一)完善理念引导制度,强化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知

对于高校的引导者和管理者而言,要尽快地建立健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嵌入日常管理的理念引导制度。对此,高校党委既需要建立一套针对性强、力度大、效率高的学习政策及制度以端正管理主体对“课程思政”的理念认知和实施认同,同时又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听课制度和落实督导制度等管理办法,真正将理论意义上的意见和建议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实践中去。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要端正其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引导其走出思想误区。对此,要帮助专业课教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促使其自觉以“乐教”的态度开展“课程思政”,除了理论传播和政策宣传外,尤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常态化培训和伙伴式学习来帮助专业课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同学科、同教研室内的常态化研讨制度,帮助专业课教师在各院系内部经过自由交流和热烈研讨逐渐找准自身定位、提升理论自信。

(二)高校充分利用育人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大力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各门专业课的课程元素,如美学艺术、辨证思维等内容都可作为专业课讲授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其次,要大力发挥各科任课教师的主体力量,所有课程教师都要按照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安排,避免智育与德育、体育相脱节的现象;最后,要丰富“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着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和准绳,结合学科的独特优势对人才培养计划加以系统设计和灵活调整,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引领中的核心效用得以充分扩散和发挥。

(三)专业课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鼓励专业学习服务社会

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注重个人知识、素养与能力水平的提升,储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培养自身丰厚的人文底蕴、优良的科学精神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时刻秉持全局意识,牢记“育人”本质,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及技巧,深入挖掘各学科和专业知识技能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特点,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敬畏心和服务意识等,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四)构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队伍水平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开展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通过这种伙伴式合作逐渐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实现其教学方法体系的完善和教学能力结构的优化。而立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起二者间的互动合作模式,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和知识逻辑。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也要注重在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反馈后要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工作,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实效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虽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和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推进中还是容易受到诸多阻滞因素的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只有充分发挥理念引导制度与交流合作制度的良好协同作用,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改进方法、形成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课程思政”在规范实施中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奚迪.高校课程思政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2):57—59.

[4]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5]崔金刚,吴淑杰,李景奎.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10—11.

编辑∕姜雯

作者:何宏莲 魏名萱

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篇3:

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探索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必要性的分析,提炼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医卫类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隐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对医药卫生类(以下简称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更应增强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和创新其有效途径。

一、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提高高职医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创新其途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人的思想观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受当今社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持续创新教育途径。

(二)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医疗卫生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医疗卫生行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功能更倾向于公共服务。因此在医卫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特别强调在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医疗卫生行业的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看,要培养出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医卫类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进和丰富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使其途径更具针对性。

(三)促进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身心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具体目标,也是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成为社会的主流,一方面为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某些消极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再加上竞争的压力、情感的困惑、发展的期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部分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出现精神焦虑和心理冲突,严重的甚至表现出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否定,从而引发轻视生命的行为。多项调查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处于中等偏低。这一现状迫切要求创新当前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超前性原则。

超前性原则的本质是预防教育,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变滞后式为超前式,不仅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有条不紊地处理它,解决它,而且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在某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防患于未然。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探索更应具有前瞻性,教育者应尽可能总结归纳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预防,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益。

(二)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他们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才能真正地起作用。在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过程中,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教育者应当根据社会行业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积极性作为创新的出发点,探索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创新和探索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时,应当结合医卫类专业和学生的具体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符合专业特征和学生思想認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针对某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该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要以医卫类专业和学生的具体实际为出发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方法的前提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四)发展性原则。

在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际,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式必须根据形势不断更新。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面向世界,树立开放、更新、发展的知识观,积极主动地吸取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精华,培养对新事物、新信息、新科技的敏锐感受。要让学生在开放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对错,增强免疫力。在创新和探索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和行业动态,在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渗透性。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上比较隐蔽,能够巧妙地化解受教育者的“自身免疫效应”,在实现人的思想转化过程中不知不觉、顺乎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去,并且这种转化的效果具有持久性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倾向于显性教育,在特定的时代针对特定的对象有自身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适应当今的社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强调采用比较含蓄、隐蔽的形式,运用文化、制度、管理、隐性课程等载体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教育者应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将隐性教育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中,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做到“润物无声”。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医卫类专业特征,一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如设立标本展览馆和卫生知识宣传栏,开展各种学生喜爱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校园最美白衣天使评选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定期义诊、暑期卫生下乡义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同时在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凸显人文关怀,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人本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内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者要在尊重学生、遵循学生内在价值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创新探索,同时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体现人文关怀的温情和柔性,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增加人文启迪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是完善自我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开设不同学科的选修课(如社交礼仪、音乐欣赏、卫生法学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从提升个人修养方面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强调创新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导向,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渗透教育内容、导向与养成的功能②。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时,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应结合专业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为重点,同时营造浓郁的医卫专业人文氛围作为辅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挥网络载体的优势,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如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竞赛、医德医风活动月、社区义诊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①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第2版:169,170.

②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玉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11,第2版:392,395,396,397.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玉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刘雅妮.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2.

[5]白翠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81-83.

[6]王琴.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1):127-128.

[7]韩咏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非课程教育途径的拓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26-27.

此论文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李晗琦 龙峥奇

上一篇:现代医学期刊编辑研究论文下一篇:PBL教学法与解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