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30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篇1:

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

【摘 要】2014年,财政部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绩效评估、权利使用、内部监督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本文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概述,并探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

一、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关键构成部分,在财产安全、经营管理、经营目标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组织结构、资金来源、会计处理等相对企业来说有很大区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在产权关系、控制目标、控制要素、风险类型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进行分析,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本文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1.含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并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2.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依法运行、防止资产流失、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完整真实。

3.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并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牵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般由单位主管财务工作的部门担当牵头部门。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研究

1.绩效评估特征。绩效评估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效益评价特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具有公共属性,这就要求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应该考虑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的履职效果,必须不断提高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目标为社会效益,主要重视是否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特征,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是对预算控制工作进行管理,并且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拟定可行的预算管理预案,严格审核经济责任与预算绩效,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活动的基础和起点,预算管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状况与结构进行全面的预算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共特性,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借鉴了国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创建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以及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状况的绩效评估模式,即利用最小的行政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2.权利使用特征。行政事业单位在权限、业务活动以及职能等方面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因此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利使用也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并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在法律责任、活动形式、管理范围与权限、社会服务职能、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规范权利运行。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权利分配方面也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例如,政府在进行资产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执行;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必须遵循《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创建重大事项会签制度、集体决策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业务以及相关责任、审批程序以及权限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和行使权利,在工作中注重合法性与合规性。

3.内部监督管理特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并且两种内部监督管理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专门的审计监察。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开展。监督机构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时应该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公共财政目标,以便于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此外,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水平,应该创建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准确地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和效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不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单位经营管理资产安全、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29-35.

[2]高先科.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及重点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2014,(20):72.

作者:刘炜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篇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分析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  特征  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保障国家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单位,在国家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优化也成了助力社会发展的必要工作,为了获得更好的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效果,内部控制制度开始被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中,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体系构成,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效率。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就成为当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及价值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

历史上最早有关内部控制的记录出现在1972年,它之所以被称为“内部控制”,就是因为这一工作作用的主体是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員,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人们对这一工作的定义也愈发更新,截至目前,研究领域对内部控制的解释可归纳为“是单位为获得更高经营效率、达成既定目标而设计、制定并实施的各种制度”,也是一种能通过优化单位内部结构而帮助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体系建设中比较特殊的组成,这些单位大都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职责,虽然这一职责特性削弱了市场经济为其带来的压力,但在社会体系高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模式也应随之做出改变。鉴于此,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如下:首先,能帮助单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展开,规避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帮助单位紧跟时代潮流而发展;其次,内部控制能提高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度,为后续财务信息的使用奠定基础;再次,内部控制能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紧迫感,督促工作人员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素养,为行政事业单位后续工作创新提供素材。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恰当、高效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单位发展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定和特征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定

随着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普及,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与其相匹配的制度就出现在了行政事业单位制度体系中。通常情况下,这一制度设定即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阶段性发展的目标,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效果的关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

就过去数年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实行的制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一制度的特征大都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能约束权力的特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内容、性质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严格遵崇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权责范畴,在源头上避免出现滥用职权等不符合国家要求的问题,进而凭借这一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国家基层“代言人”的完善度,提高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认可。

第二,有能评估绩效的特征。就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的情况来看,任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都实行着大同小异的考核评估制度,这一考核评估制度能帮助管理者更清晰地了解单位日常运行情况和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完成度,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职工参与单位工作的动力,为单位提高运行效率贡献一份助力。

第三,有能监督制度的特征。这一特征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比较基础的特征,也是内部控制比较常见的作用主体,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能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种种事项作出明确,从而确保后续所有控制工作都有据可依、有据可循。比如基于此特征,工作人员在实践内部控制制度时可以组建专门的监督团队,监督团队可以把控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实际情况,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

第四,有能合理预算的特征。对于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支撑其日常工作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预算,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也具备一定合理支配预算的特征。比如在此制度督促下,工作人员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资金使用的情况逐笔登记造册,以便后续确定这些资金的使用合理、合法,并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能满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需求,但由于其普及的时间比较短,也没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作出优化,就导致这一制度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制度宣传不到位

虽然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已经普及了一段时间,但其普及范围仍局限在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这两个层面,很多基层职工都没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更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清晰的理解,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日常工作中的落实。比如,当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时,他们就很少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展开工作,从而影响单位内控制度产生的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度不够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单位工作人员对这一制度落实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单位没有围绕其设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一机制上的不足让我国传统思想理念里的“中庸”占据了单位日常工作思想的主流,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比如,在该理念的影响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时秉持“得过且过”的原则,这样不仅会影响内部控制开展的效果,更会为单位埋下风险因素,威胁单位的高效、有序运行。

(三)信息传递效率低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虽然在现代化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各项信息流转、传递的速率大幅攀升,但这一攀升速度是远远无法满足单位内部控制需求的,尤其是近年来,这一信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内部控制的准确性,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为单位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更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等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四)内部控制制度人员不专业

内部控制工作作为近年来新受到重视的工作,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内部控制培训,这种情况致使他们不仅专业性有待提升,创新性也存在明显不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制定的效果势必不会太好,也延缓了这一工作开展的成效。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的路径

针对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建议单位管理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应对如上不足。

(一)深化内部控制制度普及工作

只有让更多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重要性,这一工作应用的意义才能被完全彰显出来,所以,在后续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本文建议工作人员应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内容宣传的过程中来,凭借此类活动的开展提高单位管理者、内部控制人员以及单位基层职工对这一工作的理解,进而保障工作的落实。

首先,本文建议单位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明确管理者、内部控制人员以及单位基层职工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时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任务后,有针对性地为上述群体设计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让他们通过这一讲座活动的展开深化对其的理解,为后续参与、创新这一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本文建议单位从新媒体平台出发,为各层级工作人员提供更生动、有趣的内部控制知识和内部控制制度解读,以此帮助更深层级了解的基础上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实践中来,推动单位此项工作的落实程度。譬如,单位可以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单位内报、单位公众平台以及单位抖音号上同步共享有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知识、视频,以此让更多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中收获优化制度内容、推动制度普及的目的。

(二)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在单位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做出进一步完善,以此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在实践中实现對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

首先,建议单位尽量提高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被重视程度,尽量保证这一部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以此确保内控控制、审计结合的相对中立,为后续依据这一结果制定相应制度提供参考。比如,在组建单位内部控制监督部门时,这一部门人员应尽量选取被控制工作的非直接受益人,遵循回避原则的同时,保证这一监督团队的相对中立,以此确保其后续工作的效果。

其次,建议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深化自身与税务、财务、银行等公立监管机构的关联性,邀请这些机构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中来,凭借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打造最为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保障后续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比如,单位可遵循“引进来”的战略方针,定期邀请上述单位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深入到自己单位中来,监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优化意见。

再次,建议单位可定期邀请第三方专业内部控制机构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中来,凭借他们专业上的优势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提出与社会市场接轨的意见,以此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保障后续这一制度应用的效果。比如,后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时,单位可邀请第三方内部控制团队对单位制度作出核检,提出与外部市场脱节的部分,并设计优化解决方案,以此实现对这一制度的完善。

(三)打造信息流转平台

在信息化技术普及的今天,本文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也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去,凭借设计现代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相关信息的流转速率,借此提高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的效果。比如,建议单位各部门之间完善现有的信息流转平台,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沟通的效率,也让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借此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度,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注意,对于条件比较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自主设计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流转平台,以此确保这一平台各项功能都贴合单位需求所展开,进而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对于条件比较差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则可以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增设内部控制板块,借此实现对内部控制各项制度的优化、实践,从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建议单位首先应从强化现有人才队伍创新思维、风险防控思维的建设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有内部控制人才团队成长的方向与单位后续内部控制工作发展的方向相匹配。比如,在后续人才队伍建设中,单位可以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其在平台学习、交流中深化自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认知,以此为其后续创新这一工作提供素材;其次,单位应选拔一些具备内部控制专业、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单位内部控制队伍中来,借此提高队伍的创新力,为后续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提供助力。

五、结语

综上,只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作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这一控制工作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从以往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出发,思考上述种种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能解决以往制度缺陷的路径,希望能对未来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工作展开提供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财会学习,2020(36):193-194.

[2]王伟刚.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20(24):43-44.

[3]丁维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构架的思考[J].中国产经,2020(24):155-156.

[4]董培林.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难点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4):8-9.

[5]陈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2):198-199.

[6]李红梅.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探析[J].时代经贸,2019(25):96-97.

[7]韦运菊.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财会学习,2018(31):254.

[8]薛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9):36-37.

[9]李显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金融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时代金融,2017(29):238+241.

[10]李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26):33-34.

[11]高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分析[J].经贸实践,2016(17):179.

作者单位:珠海蓝龙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作者:陈丽丽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篇3: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析

[摘 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建设内控制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内审缺乏独立性、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监督工作不到位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人员根据相關法律规定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更好地对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行研究,从而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文章围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 前 言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单位内控框架体系相对较为散乱,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制度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就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并落实相关的措施,执行相关的程序,有效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与预防。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为了确保本单位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够规范、有序进行,对经济行为进行合理的协调,同时也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控制,确保行政单位能够规范化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分工而形成的制约关系,从而形成对岗位职能进行合理控制的一系列方法、程序以及措施,并确保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措施能够具有规范化、程序化以及系统化,从而建立起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更好地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并实现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1]。

3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控意识薄弱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部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仍不能充分的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且从思想深处并未对内控制度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在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本单位主要就是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不涉及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不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考虑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并且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不会对单位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还有部分行政人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仅仅只是被动接受内部控制制度,并未树立起对岗位职责的约束意识。行政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没有形成正确的内控意识,内控意识薄弱,这也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效用[2]。

3.2 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方面,不论是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践工作的开展都相对较为落后。也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在实际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工作,并且相关人员在对业务事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情况下是依靠以往的惯例,而这种做法就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以及财务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方面来看,现存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对较为落后,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这就导致内控制度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

3.3 内控监督缺失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就必须要建立起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建立起监督机制,即使部分单位中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但是也只是以书面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设立固定的人员以及明确的岗位职责,导致内控监督机制无法得到落实。现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施内部监督机制,而内部监督机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己监督自己”的错误监督模式,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以及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实行的审计体制都是本级政府与上级审计机关进行“双重领导”的制度,一般来说,内审机构是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主要就是对单位内部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监督,并且在实际的内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切身利益进行考虑,而这也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业务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内审工作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3]。

4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4.1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

由于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方面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定的行政印迹,而这也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会受到单位领导人员的影响,而这也就从侧面说明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就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人员以及具体执行工作者在内控工作方面的学习以及宣传教育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范围进行明确,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能够树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意识,督促管理人员能够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将自身的职责进行落实。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使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水平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要将落实内控制度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主动对本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在单位中有效贯彻落实内控制度。

4.2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首先,要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与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结合,建立起内控制度,并且要将单位中的各個部门之间的权责进行明确,从而使单位内部控制行为能够规范化。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行政职能能够更加规范,杜绝出现一人任多岗的现象发生。要将单位内部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使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使各个岗位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局面。同时也要建立起内部审批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单位中各个岗位的业务范围以及业务权限进行明确,将审批流程进行明确,确保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人。

其次,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预算、费用支出以及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能够规范财务行为,同时也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财务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规定,从而更有效的避免企业中出现腐败贪污现象[4]。

4.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力度以及指导力度,同时也要与内部控制的制度标准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相关人员还必须要提高对审计技术进行创新的重视程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以工作经验开展审计工作的工作方式进行转变,向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审计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定期的审计监察,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执行政策状况以及执行程序的监督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审计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拓宽自身的视角,发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建设得更加完善[5]。

5 结 语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我党的发展政策方针,使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要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单位中的内部管理流程,在最大程度上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行为能够得到规范。

参考文献:

[1]朱艳.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 2017(13):39-40.

[2]陈立新.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7(2):311.

[3]郭永杰.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 2017(24):283.

[4]王军. 探讨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经贸实践, 2018(2X):247-248.

[5]张旻.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农场经济管理, 2018(4):30-32.

[6]周春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18):230,232.

[7]武海军.建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9(18):246-247.

[8]赵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和应对措施探讨[J].纳税,2019,13(18):142-143.

[9]杜荣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13(18):38-39.

[10]陈冬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18):108,111.

[11]邢红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18):122-123.

[12]于恒亮.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纳税,2019,13(18):134.

[13]王俊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方法的讨论[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95.

作者:郑晓冬

上一篇:工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分析论文下一篇:基坑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