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在认识集成化管理理念内涵与理论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而设计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并就其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及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篇1:

浅谈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在企業经营管理中,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而收入、成本、利润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因此,盈亏平衡分析对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面对着多重竞争压力,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科学的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有助于揭示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企业在提高收入、控制成本、预测利润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从而成为企业提高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科学规划企业未来的一种有力的工具。本文通过阐述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引出盈亏平衡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浅谈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意义,在揭示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增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盈亏平衡分析;企业管理;应用分析

一、 盈亏平衡分析法概述

1.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盈亏平衡分析是以数学模型来揭示企业收入、成本和利润等变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也是一种可以为企业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表达的基本原理为: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而一般说来,企业利润=收入-成本。而企业的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企业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企业的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从而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分析的衍生公式: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盈亏平衡分析中盈亏平衡点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企业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的关键之处是要确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而所谓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是指当企业的利润等于零时,企业的收入与企业的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这种经营状态是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或业务额来表示这种状态。

如果利润等于零时,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的衍生公式可以推导出盈亏平衡点的基本原理,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用公式表达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基本公式的分析可知,盈亏平衡点在企业收入、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变动情况,具体情况包括:

(1)在盈亏平衡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高于盈亏平衡点时,销售量越大,企业实现的盈利就越多。反之,销售量越小,企业的亏损额就越大。

(2)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企业盈利的空间就会扩大。

(3)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的大小。企业的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小,盈亏平衡点就越低;反之,盈亏平衡点就越高。

因此,通过盈亏平衡点在影响企业盈利的相关因素中的分析可以看出,盈亏平衡点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市场经济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高,达到此点的盈亏平衡产销量就越高,企业项目投产后盈利的可能性越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弱,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弱。

二、 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1.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有效控制成本

企业成本是一项综合反映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企业可以将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其中,变动成本着重于单位成本水平的管理和控制,固定成本着重于总额水平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变动成本会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多而增大,而单位固定成本会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多而逐渐降低。

由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往往同时受产量和费用发生额的影响,所以控制和降低固定成本应从控制并降低其支出绝对额和提高业务量入手。

2.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有效预测利润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对企业利润进行预测是合理制定企业利润目标的关键。利润预测是企业控制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主要依据。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销售额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可行性进行测算,并以达到企业目标利润为导向全面合理规划、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准确预测企业利润,必须从对盈亏平衡分析各相关因素的预测着手。

当企业和产品进入成熟阶段以后,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均进入相对稳定状态,能够真正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便是销售量或销售额了。因此,企业必须重视销售量或销售额的预测。在销售预测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准确地测算利润目标;反之,在目标利润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反推销售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

因此,企业应用盈亏平衡分析预测企业目标利润,可以使企业经营合理规划,形成对市场变化的自动应对机制,其测算结果更加符合企业运作规律,更为实用。

3.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制定经营管理决策

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企业管理的绩效,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在当前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个企业要取得较快的发展,正确决策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企业科学、正确的制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企业经营管理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进行预测。因为盈亏平衡点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为了预测利润,必须首先预测盈亏平衡点;超过盈亏平衡点,再扩大的销售量,才谈得上获得利润。

(2)企业经营管理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对保证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进行预测。

(3)企业经营管理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对企业的销售单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等进行预测。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企业经营的定价决策做出最优抉择,通过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称边际贡献,这个余额先要抵偿固定成本,剩余部分即为利润。

三、目前企業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于科学经营管理的意识不强

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将盈亏平衡分析这种科学的经营管理工具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发挥的效应和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总成本的高低是影响盈亏平衡点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从而企业应重视控制降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成本。我国企业大多只重视企业在材料采购、材料消耗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和降低,而往往忽略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2.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预测制定的不科学

(1)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通常会对销售额和销售量的预测,设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管理者大多凭自己主观臆断预测企业的销售目标,而不是根据历史销售资料、应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法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的销售量和销售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对自身的盈利能力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2)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科学合理的测算制定企业的利润目标。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利润预测是建立在企业销售预测的基础之上,是企业根据未来发展目标和其他相关资料,预计、推测或估算企业未来应当达到的和可望实现的利润水平。企业如果不能合理正确的制定利润目标,目标利润制定的过高,则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目标利润制定的过低,则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

3.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盈亏平衡分析运用的不到位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可以利用盈亏平衡分析的内在规律与联系从以下方面对经营决策作出判断:

(1)盈亏平衡分析点销售量是企业项目在不发生亏损,产品必须达到的销售量,它说明当项目的销售量达到时,企业项目的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与预计产品的销售量之间的差距越大,说明企业项目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越强。

(2)盈亏平衡分析点销售收入是企业项目若不发生亏损,产品必须达到的最低收入。与预计销售收入距离越大,说明企业项目抗风险能力越强。

(3)盈亏平衡点销售单价是企业项目若不发生亏损,产品必须达到的最低售价。与预计售价之间的差距越大,说明企业项目承受跌价风险的能力越强。

因此,由盈亏平衡分析点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可知,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依据盈亏平衡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判断,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很有可能存在偏差的。

4.企业专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受限,导致盈亏平衡分析不能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薪酬考核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企业引不进人才、留不住高素质的人才,以至于造成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进而未能有效发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的目标,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四、增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的建议

1.增强企业管理者应用科学方法经营的意识

随着国外企业不断进入到我国国内市场以及我国国内市场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等多重压力下,我国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经济下生存、发展就势必要对企业做出变革。而企业管理者思想上的变革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变革。我国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科学管理方法的必要性,而盈亏平衡分析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事后的核算分析,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等多种的科学数据支持。所以,企业管理者应重视盈亏平衡分析法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

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对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风险时保持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竞争状态。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法以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状况测算的盈亏平衡点为依据,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制度,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企业将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2.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提高企业预测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预测在促进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收支平衡和协调企业各项目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要对经营管理预测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经营管理预测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要对企业经营管理预测进行科学的制定,在参考企业对过去预测数据落实实施情况以及目前企业发展的实际,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法编制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预测目标方案。

(2)要对企业经营管理预测的执行刚柔并济,既要有一定的刚性要求,也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此来提升企业制定经营管理预测的适应性。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销售预测及利润预测是企业经营管理预测的关键,应用盈亏平衡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科学的制定企业的预测销售目标及预测利润目标,即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可以根据盈亏平衡分析预测的目标利润,制定企业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方案。企业经营管理可以通过增产增销、降低变动费用及固定费用等措施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从而起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作用。

3.广泛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科学的预测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企业要确定预期利润指标,在年度开始或项目开始之前,不仅要根据市场当前状况预测企业的销售量,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进行预测。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可以推出:企业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如果销售价格确定,且在企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没有变化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根据盈亏平衡分析法测算出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从而可以有效的制定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若盈亏平衡点越低,说明企业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还可以为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决策。我国企业大多喜好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管方式,总自认为这样就会有利润回报。但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用盈亏平衡分析后可得,降价后的销售量增长,只有高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此时企业才能选择降价的策略。否则,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不能选择降价的经营策略。因此,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数量界限。用此方法还可以研究不同降价幅度可能给企业利润带来的不同影响。

4.增强高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的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提供者,在帮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方面任重道远。企业经营管理改革不仅需要财务人员能够提供会计核算,更需要财务人员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更新技能,包括对新的经营管理财务分析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我国企业财务人员不能一味着重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核算和报表,必须要学会应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尽一切可能控制企业成本,加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营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中,在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价值增长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数据。

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坚持和完善企业员工工资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机制。企业经营管理在坚持结果为导向的前提下,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结合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效益,根据岗位职责和绩效贡献自主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合理拉开内部工资分配的差距,增强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的薪酬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留住骨干人才,使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实现最大化。

总之,盈亏平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经营预测体系,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各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其应用不仅限于计算盈亏平衡点的测算,还可以预测企业某个具体项目、某个团队的业务量及业务收入等等;而且可以应用于企业开发新项目、研究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等的投资风险预测。因此,针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盈亏平衡分析理念及研究结果可以成为研究制定相关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參考文献:

[1]姜丽娟.《盈亏平衡点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应用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2期.

[2]张玉兰.《谈本量利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财经界》,2015年第17期.

[3]李勇.《盈亏平衡分析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具体应用》《商》,2015年第41期.

作者:刘艳

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篇2: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设计及实施

摘要:本文在认识集成化管理理念内涵与理论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而设计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并就其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及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集成 油气开采企业 经营管理

当前,我国油公司上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资源约束和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油气开采企业作为油公司上游企业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加强油气生产和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责。运用先进的集成管理理念,并以计算机软件辅助,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对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成化管理理念概述

(一)集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国外,最早也最能明显地体现集成思想的研究应该首推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提出,应把企业当作一个由物理的、生物的、个人的和社会的等几方面要素组成的“协作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73年美国的哈灵顿博士首次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研究集成化管理的序幕。在国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集成思想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于1992年3月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及总体设计方法,探讨了集成思想的方法应用问题。由于其站的高度和角度都是在哲学层次之上,因而他所提出的集成思想显然更属于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管理哲理。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思路基础上,关于集成现象和本质的探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制造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知识集成、组织集成模式、生产过程集成、价值工程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管理集成的理念、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等。

(二)集成化管理的内涵

集成化管理,亦称集成管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管理实践。所谓集成,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集成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即按照某一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和构造,其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具体到集成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将特定系统的若干要素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性地解决管理系统问题的过程。由于集成要素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而且集成的广度和程度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集成化管理具有明显的动态发展性。

(三)集成化管理的理论模式

集成化管理思想实质上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采用系统的手段将原单元系统组成一个协同工作、功能更强的新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消除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实际边界(如物理边界、组织边界和专业边界等),而且能够将局部优化目标转变到整体优化目标上来。不同的单元系统,其管理集成的模式则不同。结合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集成化管理的实践,当前集成化管理的理论模式应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管理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和知识集成。

管理要素集成,管理要素集成是指从全局观点出发,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以成本、质量、采购、人力资源等各种专项管理的协调与整合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过程集成,过程集成是指按照经营管理流程对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集成,该集成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整个生产运营的效率。知识集成,知识集成着眼于在分析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研究知识的流动,提炼知识,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将个体知识结构化为企业共同知识,并将知识融入企业工作流程,实现知识的再次运用。其中,管理要素集成和过程集成实现企业一段时期内生产运行的集成管理,而知识集成维度则是企业经营管理循环不断提升的手段。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集成化管理,需要一些集成条件,包括理念集成、组织集成和信息集成。理念集成实质上就是树立合作理念;组织集成实质上就是对组织结构边际进行模糊化重组,打破了传统组织系统中的边界、职能的界定;信息反映而且控制和指挥着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集成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和原则

(一)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内涵及目标

基于对集成管理理念的认识,结合油气开采企业经营实践,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就是要去除现行生产管理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打破生产开发、财务管理等原先分工明确的职能部门界限,将各业务单位和生产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信息、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共享资源,力图集成经营管理计划、生产运行、监督考核和效益评价,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协同运作,并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来实现整个经营管理集成体的螺旋上升。

基于此,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就是要克服由于采油生产多系统、多环节、大范围、高隐蔽性及高分散性导致的高分散、低集成管理模式,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实施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集成化整合,构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平台,使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及其全过程直接处于统一监控之中,从而实现油气开采企业各项集成要素的优化匹配,不断提升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油气开采企业油藏开发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原则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原则,是指导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践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包括:

1、目标一致性原则

考虑到管理集成化本身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多,难度大,且油气开采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性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层次多,分布依赖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因此,要想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就必须保证油气开采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的目标一致。

2、系统性原则

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中,系统方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油气开采企业生产流程复杂,技术含量高,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对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应将开发油藏的整个生命期,从开发初期到开发后期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综合起来;把生产运行的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一切子目标、子系统、资源、信息、活动及组织单位结合起来,按照计划形成一个协调运行的综合体;将经营管理的各个职能,如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生产监督管理和生产考核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集成管理系统。

3、全面性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一方面要求全员管理。集成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油气开采企业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油气开采企业推行经营管理集成,应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关心生产经营、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做到组织上下结合,群策群力,共同确保经营管理的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则要求全过程管理,具体表现在油气开采企业注水、采油、集输和井下作业等作业流程的集成。

4、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管理计划、生产运行与成本管理、监督与考核和经济活动分析与效益评价已经形成一个有机循环体,其重点是过程管理,而过程的生命力在于持续改进。因此,要想实现整个循环体的螺旋式进步,持续改进原则必须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实践过程中加以体现和运用。

5、相容与互补原则

相容性是指各可集成单元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关系或联系;互补性是指各集成单元能充分实现各自优劣势互补,最终实现整体优势。相容性是各集成单元能否集成为一个整体的可行性条件,互补性则是集成单元相互选择的必要性条件。

三、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设计

依据油气开采企业集成化管理理念及其原则,油气开采企业构建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理论模式,该理论模式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组织层次维度过程维度。

(一)组织层次维度(油藏开发维度)

组织层次维度体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人与组织、物质资源与各阶段管理活动藕和。从组织层级来看,采油厂级、采油矿级和小队级(采油队、注水队等),表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在油气开采企业各组织层次中的分布。若从油藏开发维度来看,则表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在油气开采企业开发单元、区块和油藏三个层次上的分布。

(二)油田寿命周期维度

油田寿命周期维度反映了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开发阶段经营管理的集成,包括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开发后期和退出四个阶段的集成管理,体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需依据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寿命周期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与油藏经营管理思想是一致的。

(三)过程维度

过程维度反映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集成,体现在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寿命周期阶段,各个组织层次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施方法与程序。

四、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施对策与建议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将油气开采企业各业务单位和生产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信息、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共享资源,对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要素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过程,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协同运作,并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来实现整个经营管理集成体的螺旋上升。在实施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改造过程中,应切实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进行油气开采企业流程再造。长期以来,油气开采企业已形成了比较好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但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下形成、遗留和延续下来的企业流程,许多都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管理而管理所制定的,存在节点阻塞、成本高、效率低、效益贬值等缺点,容纳了许多低效与无效工作。为此,在经营管理集成实践过程中,油气开采企业应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对油气开采企业进行流程再造。一方面,应整合相关工作,尽量减化程序,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对合同管理实施集成;另一方面对油气开采企业的注水流程、提液流程、集输流程和井下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尤其是建立油气开采企业井下作业系统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作业系统从设计、到实施、到监督、作业效果评价、优化作业方法、再循环优化分析的流程管理。

其次,注重多维化管理。油气开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在时间经营管理集成化的过程中,油气开采企业应注重多维管理,包括过程维度、组织维度、工作/执行人员维度和时间维度。其中,组织战略目标必须通过流程来执行,流程是连接组织和工作/执行人员的桥梁,这三者的管理共同体现了企业一段时期内的集成管理,而时间维度则体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践必须根据不同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得到循环提升。油气开采企业在通过流程管理提高流程绩效的同时,应按照单位线(厂、矿、队)、油藏线(油田、区块、单元)、时间线(月度时间段、日度时间段)构建经济活动分析和效益评价系统,完善组织和工作/执行人员维度绩效管理。

再次,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在油气开采企业现有环境、结构、要素情况下产生的管理方式。 “精”和“细”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实现精细管理细分管理对象是前提,量化考核指标是条件,管理主体责权利相统一是关键。油气开采企业应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单井、单设备等最小工作单元,做到管理责任具体化,监督考核真正落实到位。在经济评价方面,油气开采企业应从行政单元延伸到油藏(区块)和单井,实现以油藏(区块)为单元、以单井为基础的精细经济技术评价,做到“一块一策”、“一井一法”,使不同的开发单元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有相应的开发措施,对未动用储量根据油价、技术进步等变化来确定油藏开发调整的方式与时机。同时,油气开采企业的物资管理、用电管理、生产巡检管理、泵站监测管理等,都应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使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分散化、表面化向制度化、规范化深入,目标制定从定性向定量深入。

最后,进一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共享有助于各环节的相互协调,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封锁现象。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实践中,信息同样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集成化管理只有通过对信息有效组织和管理才能实现其目的。因此,油气开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录入功能,使得数据均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数据源点,确保“源点唯一”,并通过提供方便灵活的接口,能够充分利用其他系统(油气开采企业核算结算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勘探开发数据库系统、油库信息查询系统、井下作业信息系统等)的已有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从而确保油气开采企业各职能部门、组织层次和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的高度协调。

集成管理理念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闭合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诸多方面的信息和流程,深化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内控制度,为不断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深圳华油实业有限公司,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公司)

作者:唐英 王建华

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篇3:

制造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研究

[摘 要] 为提高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制造企业内外部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管理和协同化运作,针对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制造企业3种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为制造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集成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制造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应用模式

1 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的竞争也随之加剧,产品的同质化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制造企业必须采取更加先进、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靠孤立的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由于孤立的、不兼容的系统、异构平台间无法彼此通信,不兼容的数据格式、异构网络造成通信不畅,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制造企业不得不将管理焦点转移到企业内外部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管理和协同化运作上,即企业既能全面掌握与处理企业的生产、采购、库存、财务、销售等信息,又能全面掌握与处理客户、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信息,还能全面掌握与处理系统、数据、流程等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实时存取与处理,实现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化[1-3]。

不同生产类型、不同业务流程、不同企业规模,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不同。本文针对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企业应用实践,提出了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3种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旨在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将生产信息与市场信息、财务信息、库存信息等有效集成,旨在建立有效利用资源的“推动式(Push)”生产应用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收集制造企业的经营销售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实际制造资源能力的核算,实现对企业的材料管理、时间计划、生产控制、生产数据采集直至产品发送等全过程的调配。同时向与之相连的其他模块,如财务管理与成本分析、物资管理与控制、销售管理等提供或索取重要数据,如图1所示。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根据市场预测和销售订单,通过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并经能力计划进行能力评估,解决计划粗放、可执行性差等问题,使原材料外购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生产计划和委外计划最优化,做到生产和采购适时、适量,有效利用生产能力,健全计划管理体系,提高计划执行率[4]。

原材料外购件采购计划提供采购需求管理、采购订货、仓库收料、采购退货、购货结算处理等全面的采购业务流程管理,帮助企业实现采购全过程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自制件生产计划分为生产任务管理和车间作业管理两个模块。生产任务管理模块提供生产任务管理、生产任务变更、生产投料、生产领料、生产物料报废、生产任务汇报等生产业务流程管理,帮助企业生产计划部门、生产作业部门、物流部门对生产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车间作业管理提供工序计划管理、工序优先级管理、工序变更管理、工序汇报管理、车间在制品管理等功能,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将生产进度、资源消耗、生产质量透明化,强化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异常情况追溯能力,从而有效地保障生产订单交货期,降低不良品率,减少车间在制品积压。生产任务管理和车间作业管理相结合,为自制件现场生产管理提供全面支持。

委外计划提供委外生产任务单管理、生产投料、委外加工材料出库、委外加工入库、委外材料存货核算、委外加工费用结算等委外业务流程的管理,帮助企业对委外加工业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重点在于生产的计划性与可控性,将生产计划与控制和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进行集成,通过对产、供、销、存、财等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到控制,各业务环节信息能够连通、流动和及时反馈,帮助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和库存资金,加速存货周转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根据制造企业预先制订的成本战略和成本目标,在生产经营耗费发生之前和企业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主动、及时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以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以保持企业产品成本的竞争优势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流程为基础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式,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如图2所示。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以战略为导向,制造企业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从而制订相应的成本战略,并且注重顾客价值理念,即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强调成本的合理控制。以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为指导,结合市场需求信息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在对成本进行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制订出成本计划,即明确产品的目标成本,并分解目标成本,即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级生产经营部门。目标成本是为了提高企业成本优势,以市场和竞争者为参照系所确定的,以此作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制订了目标成本,确定了产品结构后,便可确定每种产品的BOM和工艺路线,即成为日后系统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随后,结合主生产计划,作出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并进行综合协调,确定后下达给各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协调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成本计划十分重要。

在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成本信息必须与有关的部门实现共享和集成,成本核算和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采购管理子系统需要为成本的核算提供采购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的费用信息,以及各种材料成本信息和采购发票等采购凭证;库存管理子系统提供各产品生产领料的情况、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配套件的消耗情况等,并提供各种存货成本核算信息;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产成品及半成品的完工情况、在制情况、废品情况、实作工时等数据,并提供各项生产成本信息;销售管理子系统提供产品的销售情况信息,如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应收账等,并提供各种销售发票等销售凭证;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各部门的人工费用、固定资产购置和折旧费用等信息,还要提供其他各种待摊费用等信息,并提供各种费用凭证以便用于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成本控制、考核和分析,通过成本的考核和分析来实现实际成本控制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便于适时调整和修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闭环的成本控制模式,实现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的经营管理集成化。

整个成本控制的过程就是成本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经过反馈再次重新输入的循环过程。企业能否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各级部门能否及时获得和使用成本信息。成本控制一般有计划、执行和反馈3个阶段。计划阶段,根据成本预测信息制订出成本计划,明确企业的目标成本;执行阶段,通过获得的各种成本信息核算出实际成本,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记录产生的差异,并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执行阶段,还需要输出实际的成本信息,并反馈给计划部门,作为以后制订成本计划的参考资料;反馈阶段,要输出成本差异及责任归属的信息,并反馈给计划过程和执行过程,以此来调整和优化各项生产经营活动[5]。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适合于特别强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企业,将成本管理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集成,通过对产、供、销、存、财等环节中的成本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使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各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能够实时共享和及时反馈,帮助企业合理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围绕核心企业,利用Internet/EDI等信息技术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即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这个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同运作。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如图3所示。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体现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业务流程的协同运作、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集成。客户把产品需求信息如需求量、时间等传递给零售商,并下达产品订单。随后,零售商把相应的市场需求信息、需求预测信息、产品零售情况传递给分销商,并对分销商下达产品订单。分销商则根据零售商的产品订单情况向核心企业下达产品订单,并将产品的分销情况与核心企业共享。核心企业根据分销商的产品订单,以及企业自身的产品库存信息安排产品的生产任务,并制订相应的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计划传给供应商。此外核心企业也将原材料、零部件的实际库存信息与供应商共享,以便供应商及时安排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从而避免缺货情况的发生。供应商依据核心企业的采购信息,以及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信息安排生产,在此过程中,供应商把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如生产进度、生产量等与核心企业共享,核心企业也把产成品的生产情况与分销商共享,以便供应商制订企业自身的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的发货和到货信息也需要在节点企业间进行实时的信息共享,从而保证各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之间还要进行相应的应收款、应付款等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在核心企业内部则可以采用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或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核心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即直接分销。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直接与客户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客户将产品订单、需求量等需求信息直接传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则把产品的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发货信息等与客户共享;另外一些情况下,核心企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零售商,再由零售商销售给客户,即一级分销。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将产品订单、需求量、需求时间等产品需求信息传递给零售商,零售商再把各种市场需求直接反馈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则把产品的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与零售商共享,零售商再把产品的实际发货信息、销售信息传递给客户,以此来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6]。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围绕核心企业的业务运作需要和集成优化目标,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和协调处理,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实时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将节点企业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业务流程的动态集成以及相关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从而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无缝连接,增强核心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3种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并不是孤立的,比如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中,在核心企业内部则可以采用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或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在实施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的制造企业内部也可辅以实施成本控制,以此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制造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某种或某几种相结合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Keng Siau,Yuhong Tian. Supply Chains Integration:Architecture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44(3):67-72.

[2] Amy Zuckerman. Pushing ERP Integration into the Supply Chain[J]. World Trade,2005,18(3):54-55.

[3] 张英菊. 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企业ERP/SCM的整合研究[J]. 冶金信息导刊,2007(3):30-33.

[4] 张旭梅,但斌,刘飞. 企业信息化工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2-127.

[5] 张秋芹. ERP在成本控制中的一点应用[J]. 集团经济研究,2006(5S):295-296.

[6] 王悦. 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ERP、CRM与SCM的集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2):57-60. br>  

作者:张旭梅 张 巍 魏 宁

上一篇:多媒体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模板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