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有关特性论文

2022-04-19

摘要:“学法”指导早已变为新时代教育以及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主要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性理念,针对“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学法指导的策略以及需要引起重视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性地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有所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法指导有关特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法指导有关特性论文 篇1:

开展学法指导 提高专业技能

摘要:学法指导是不分专业、学科限制的。对《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进行学法指导只是一个案例,对学法指导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法指导;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专业技能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是电子电器专业中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加之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师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而忽视了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法,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想学,又怕学,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或弃学的情绪,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现以《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开展学法指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做法。

阅读的学法指导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对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陌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复杂的电路,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可以采用“课前预读,课堂精读,课后重点读”的方法。

课前指导预读即指在讲授每一节课的内容前,教师拟定预习提纲,在预习提纲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比如讲授《电视原理》这一节之前,提出两个问题:(1)电视机既然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称号,那么电视台要发送什么样的信号呢?(2)这些信号是通过什么方式调制后传送的?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使学生及早发现难点。带着问题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情况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课堂讲解时,有的放矢,集中力量去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解释疑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指导精读即指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对重要概念进行精读,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如彩色电视机原理中的“色载波”这个概念,指导学生从色度信号的形成过程中去理解;而讲到“色副载波”时,要指导学生从色度信号调制过程中进行阅读。两个看似相同的概念,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指导后,学生进行过精读,能理解并准确地把握它们,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课后指导重点读知识的遗忘率最高的时间是在初步掌握知识后的那一段时间。如电视机整机方框图,虽然,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得十分详细,但课后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因此,课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自己学习上存在的疑点、漏点进行重点阅读,及时查漏补缺,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归纳的学法指导

学生读书的过程是“从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前者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过程,后者是学生总结归纳、浓缩提炼的思维过程。《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电路较复杂,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众多的专业知识、电路进行归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特别是对那些易于混淆,又有一定联系的电路应实施对比,找出异同,以便应用。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通过比较,可使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和训练学生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进行概念的总结与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如“行扫描”和“场扫描”这两个电路,电路的结构相似,其功能和工作原理有所不同,学生学完这两个电路后,可通过表格来对比归纳,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另外,在总结归纳知识规律时,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规律,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教师再进行评价。可以采取以下的导学程序: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教师启发→学生再补充→教师评价完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又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电视机电路图识读的学法指导

识读电视机电路图是学习《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识读电路图的方法,才能全面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各部分电路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掌握主要元件的性能参数、各测试点和关键电路的典型检测数据,以便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排除故障;还可以根据电原理图、印刷板电路图,找各元器件的安装位置,以及相关连线和测试点的位置。然而,学生对识读方法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具体方法是:

选择入口,查找电路位置将电路图中一些比较容易识别的元器件符号(如天线、扬声器、电源插头、显像管、行输出变压器等等)找出来,作为指导学生查找电路位置的入口,顺着这些符号的连线,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相关的电路。如指导学生学习伴音通道电路时,让学生在整机电路图中,找出该通道的位置,先找到整机电路图中的扬声器作为入口,再根据扬声器的连线深入到相关电路,找出伴音通道。

寻找容易理解的单元电路,并确定各单元电路的界限电视机原理图较复杂,其各部分的难易程度不同。有的电路或网络一目了然,它们属于电路图中容易识别的电路,在指导识图过程中,可以把这些电路作为突破点,逐渐向两旁扩张,以便确定各单元电路的界限,进而识读出一大批单元电路。例如,电路图中出现L、C并联谐振回路的电路,必然是与频率有关的电路。由电视机整机方框图可知,与频率特性有关的电路有图像中放、伴音中放等,根据并联谐振回路特点和中频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的连接情况,就不难看出各部分的联系和分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简化复杂电路,攻克难关对于一些疑难电路,要把它们从整机电路图中分离出来,然后再将其简化,去粗取精,删减附属部件或电路,保留电路的骨干主体部分,最终简化成基本(或接近基本)的电路形式,以便分析。对于模拟电路而言,应当分析电路的直流等效电路和交流等效电路;对于脉冲电路而言,一般要分析电路的暂态(过渡过程)等效电路。如在分析行扫描输出电路的工作原理前,要求学生将复杂的行输出电路化简成只保留行输出管、阻尼二极管、逆程电容、行偏转线圈和电源,这样,既方便教师讲解行锯齿波电流形成带,也可使学生觉得简单易懂。

电视机故障检修的学法指导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电视机的故障检修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归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应用,而且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好电视机的故障检修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整机各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外,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与专业技能,这样高的要求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维修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在电视机示教板上设置故障,让学生观察故障的现象,然后教师分析故障,教会学生对电视机故障的检修的方法。具体学习方法如下:

观察学生分组入座,每两人使用一台彩色电视机。教师在课前将每一组的电视机都分别设置有一个故障。开始上课时,让学生开机观察,指导其根据电视机光、像、声、色的质量状况,还要仔细观察开机瞬间和开机后的症状如何,确认故障现象。如对“开机三无”故障,应了解开机时观察指示灯是否亮,机内有无异常响声等。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初诊,可使学生从中获得有关故障起因的线索,有利于快速检修故障。

判断即是根据故障现象推断故障可能的部位或大致范围。指导学生全面分析整机工作原理,将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与故障联系起来考虑,逐步缩小至最后确定故障范围。要求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组电视机的故障画出检修程序图,然后由教师修改,再发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这样能很好地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检测即运用各种检查或测试方法逐步压缩故障范围,直至找到故障点。这一步是检修的关键。教师可介绍或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常用的检修方法,如直观法、电压法、电阻法、电流法、信号注入法、替代法等,具体采用哪一种应由学生根据故障特征、电路特点合理选择。

处理即处理故障点,包括用合格的元器件去更换损坏件,以及清洗、补焊、修改或调整等。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调整参数到正常值、处理故障点时的注意事项等。

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3]钟桂山,郭智铭.学修电视机[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曾志华(1968—),男,广西梧州人,广西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

作者:曾志华

学法指导有关特性论文 篇2:

体育教学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

摘要:“学法”指导早已变为新时代教育以及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主要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性理念,针对“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学法指导的策略以及需要引起重视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性地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法指导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以教师为核心的师本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让教法和学法无法进行有机地结合。本文主要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性理念,针对“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学法指导的策略以及需要引起重视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性的探讨。

1学法指导的意义

1.1学法指导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项训练人、发展人的实践性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时下,教育培育出来的人应为主体性、健康、健全的人,唯有如此的人才可以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且给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学习者主体性的一种训练过程,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确立学生才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应该全面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今后社会性的人才,一定得具有超强的解析繁杂的新时代信息的能力,必须具有不断扩充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今后的文盲已经不再只是指那些没受过教育的人,而应该是指那种具有一定知识但不能顺应社会进步和发展、无法继续学习的人。所以,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和怎样学好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从单纯和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身为教师不仅应授人以鱼,而更应该注重授人以渔,使学生获得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方法。

1.2学法指导是使实施素质教育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的需要

正所谓教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意思也就是讲,唯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方能够让学生们确确实实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们才能够使更加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以及新技能,促进自信心的形成。所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学法的指导,教师应该用学法来设置教法,用学法来促进教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让以往的厌学和苦学变成乐学与要学。唯有体育教师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地融合,方可以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统一,促进实现教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教的这一目的。

2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1明确教育对象特性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不能脱离对学习者的正确全面的认识。体育教师要想正真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正确全面的认识到学生们的自我实在性以及创新性。意思就是讲,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当中,不管是怎样的一种教育与教学,都必须要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全以及对知识技能的获得。所以,在“学法”指导过程中,应该明确教育给人所带来的一种创造性,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是只在教育的影响之下才能够实现个体的一种自我创造与塑造,如果忽略了人们在受教育中的自我的实在性,便终将要失去发挥出最关键的教学能量——自我教育能量的契机,如此就算是再优质的教法也都将变为一句空话。除此之外,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一定得看到受教育者们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前进的差异性。应该确立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对受教育者本身和他们成长过程当中的认识,并非单调性的以及线性化的,教育教给他们的知识,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概括和归纳,而并非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终极性描述。所以,教师一定要将学习者当作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身为体育教师应该要勇敢的接受并且承认学法的创新性行为并非是由教师教出来的,它是经过逐渐的培养,是学生自己探索而产生出来的。所以,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进行反复性地探索与思考,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在错误与挫折中了解世界,定位自己,促使他们学会在错误汲取经验,从而更顺利地向正确进攻。如此,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者爱教、学者乐学目的。

有关调查表明,想要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开拓性以及创造性的新一代人才,就一定要明确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且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任何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措施都一定得围绕着这一教育教学的概念,身为体育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地遵循这一理念,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应该将主体力量的扩大以及主体能力的充分解放当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应该将学生训练成为今后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全面发挥他们自主性与能动性及创新能力,促使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2掌握体育特质,实施学法指导

2.2.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我们知道,观察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学习者了解事物,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渠道,更是形成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关键前提,并且是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本研究对教师示范时学生的观察法的调查显示,7.3%的学生只观察不思考,29.5%的学生边观察边思考,26.7%的学生边观察边模仿,35.9%的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模仿,还有0.9%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观察。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带着具体的问题,实施有针对性地观察,并且应该让学生们明白,在观察当中应该要有侧重点与顺序,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们在观察当中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比较与鉴别、分析与探究,促使实现最终获取清晰与完整性的动作表象,深化识记与理解。

2.2.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最为凸显的特征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得把讲授与动作的示范进行有机的结合,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解与示范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们一边听、一边看与一边模仿进行学习,从而积极地开启学生自身的各个感觉器官,全面借助所有相关的知识以及情感上的所有储备,参与到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获取活动中去,增强动作技能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巩固记忆,促进有效地提高对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认识效率。

2.2.3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

尽管体育学科的活动项目非常的繁多,可是在所有的运动技能当中,其的项目和项目间、单项和单项间有很多方面的技能动作都具有些许的技术通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要具备善于寻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性与通性,使学生切身地感觉到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认识到它们只不过是旧知识和旧技能的一种发展与延续,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

兴趣与信心。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使之成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铺垫,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应用迁移的相关规律,让新旧体育知识、技术以及技能之间呈现出内在的联系,促使实现以旧转新的最终目的。

同时,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他们积极地、自主地、创新地去应用体育动作知识、技术、技能的迁移之功效,从而培养起学生们的跳跃性思维,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进行高效率的作业行为。

2.2.4指导学生运用转化创造性地学习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尝试性的教学策略,将以往传统教学中想注重结果转变成注重过程,也就是说让注重“学会”转变成注重“会学”。首先,由体育教师提供相关的线索,引导启发我们的学生在脑海中提取出已经储存了的知识和技能及技术经验。其次,让学生实施创新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们积极、自主地进行尝试和体验,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好奇、惊讶、质疑、新鲜与亲近等一系列的不同感觉与情绪,让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产出一种极具引力的强大力量。通过对学生的层层的诱导,从表到里、从浅到深,逐步性地开启学生们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技能和发展的规律,养成学生们创新性的学习技能。

2.2.5指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

本研究在调查学生对体育课上所学内容的是否会展开想象思维的翅膀时发现,对所学内容会运用想象思维的学生仅占46.2%,有48.6%的学生感觉有时会用想象思维,而有5.3%的学生对所学内容根本就不会通过想象来进行思考。这一结果表明,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需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为此,应该充分的发挥出体育的教材优势,不断的挖掘相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应该在最佳的年龄阶段训练出他们的智慧同时注重培养。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让学生们创编体操、拳、舞蹈以及趣味性的游戏等来对其进行训练,养成他们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并且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全体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小组,让其自行探索展开创编,全面发挥出群体与个体的创新性思维作用。

2.2.6指导学生练、想、说的能力

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练习前进性行动作为表象的相关想象,对动作相关要领进行回忆,并且做到让其在坚定信心的自我暗示后展开练习,同时在练习之后进行及时的自我反馈,还应该要求自己在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时改正错误的动作,不断地让动作变得更加的优美与完善。在通过对体育动作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阐述一下自己学习相关动作的一些体会感受与在学习新的体育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过程当中所获取的本体感觉,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学生们进行相互学习,一起提高。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对自己以及他人作出正确评价的能力和自我纠正以及为他人校错的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应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身为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示范,注重在学习过程上的指点,注重学习规律上的揭示,注重学习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实现教和学之间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确确实实地学会如何学,使他们能够受益于一生。

参考文献:

[1]唐争争.中学体育协同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2]崔自璞.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训练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3]周岩举,李超,朱伟平.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7,(24).

[4]沈继章.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作者:廖满娟

学法指导有关特性论文 篇3:

再谈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摘要 初中数困生的转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提高数学教师素质,提高数困生思想认识,学法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困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困生;教师素质;科学辅导;学法指导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初中数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本文的界定主要以学生数学成绩为主,兼顾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

一、提高数学教师素质,创造数困生转化的外部环境

(一)丰富数学教师育人知识,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调查表明,后进生的形成有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等四大方面因素。但几乎一半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造成的。有的数学教师素质较低,方法简单生硬,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征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这是许多初中数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数学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怀,更能体现教师的高尚品德。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对数学问题的深入分析、少一些照本宣科。教师的爱要像一束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焕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爱护,而学生也会用热爱老师和尊敬老师来报答,并把热爱老师的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数学知识上来,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谐型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和老师一起;才会互相鼓励,团结合作,敢于独自承担责任;才能做到不论教师在否,学生能自律、自觉,很少出现严重问题。学习的量和质才能高。

(二)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的诱发引导才能顺利进行,这个外部条件通常就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的重要原因,常常是由于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教师的原因,却往往是因为数学老师课讲得好,能引人入胜,师生感情又比较融洽,学生听课时兴致高,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以致获得数学学习的好成绩。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或师生感情不能融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讨厌,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则势必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或失败的后果。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数学系的学生都是因为受了他们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影响,才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而确定了他们的终身职业的。

二、采取科学措施,转化初中数困生

(一)抓好思想教育,降低心理干扰

1 提高思想认识,体谅宽容老师。中学生常常要求老师尽善尽美,为自己创造最理想的学习心理条件。甚至很多数困生把自己成绩不好归因于数学老师。对这些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老师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和不足。何况一个数学老师上课要同时面对全班几十个人,他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满意。一定要让学生宽容、谅解数学老师。学生要有“学生要适应老师,而不是老师适应学生”的思想。针对自己的不适应,学生要采取调整自己的补救措施,而不是要改变老师。同时要让学生们懂得“……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尽管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面对业务上的不甚精,人格修养方面不理想的老师,孔子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运用“空降学习法”思想,增强自信心。很多数困生认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过去的没有学好,现在的也学不好。事实并非如此,数学最大的特点是按照某种体系进行讲述,某一部分内容并不依赖于前面讲述过的全部内容,甚至有些内容可以平行进行,或者还可能颠倒次序进行。日本野口悠纪雄写有《超学习法》一书,其中介绍了数学的超学习法——空降学习法。空降学习法认为基础差的学生在下决心学习数学时,不一定要在很低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否则会才学了几页就觉得很烦而投降了。其实他们该做的是:倾尽全力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懂,因为只要把这个地方弄懂,前面那些疑难之处,届时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因此学困生不必为没学好基础而自卑,应该利用“空降学习法”的思想,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的确遇到了以前知识不理解的困惑,那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降落在所需基础知识的层次上,将这一基础及时补上即可。这样数困生在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里,只要好好努力,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有成就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二)科学辅导,补足知识

基础知识薄弱,底子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是数困生形成的最普遍原因。针对这一点,数学教师要有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辅导。

首先,内容要精。对数困生知识的补习,关键是找准他们学习的具体困难,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抓住要害,“需要什么补什么”,切记面面俱到。其次,阶梯要小。根据数困生的接受能力,所补知识阶梯要小,知识点要细,提倡“细嚼慢咽”。数学教师要有“宁可少一些,但要好一些;宁可慢一点,但要实一点;以少胜多少与慢中求效益”的思想。最后,练习要勤,适当反复。数困生一般有“一放即忘,一做就错”的弱点。在他们基本掌握知识后,仍需要不断总结和练习,对重要知识点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查复习。

(三)具体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1 一般学法指导。有些学生背定义、记公式,只是反复读、反复写,却不去分析、思考,不去回顾和自我讲述,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况。学优生通常用完全不同的高效方法,即在开始背诵时就去回忆复述。数学课前要不要预习?怎么预习?是只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还是把相关的以前所学知识准备好?前者往往是数困生的做法,而学优生往往按后者进行。由此可见,即使一些很细小的学习环节,学困生仍然需要指导。一道数学题不会解怎么办?学优生能通过复习教材,阅读例题而发现解决办法,从而弄懂面临的问题,而数困生却不能。听课的心态、精神面貌,听记看说并用等问题,都是听课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数困生却一如既往地用一种低效率的方法听了几年数学课。这些具体操作方式正是数困生学习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需要老师指导。

2 知识点学法指导。学习数学过程中,总是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怎样才算真正地掌握了它们,教师应该明确指出需要怎样的一个过程,应达到什么要求,一般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掌握。

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的,有指明外延的,有属概念加种差等方式。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其本质属性,体会其所涉及的范围,并应用概念准确进行判断。下面我们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①阅读概念,记住名称或符号;②背诵定义,掌握特性;③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④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⑤与其他概念进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翻来覆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教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公式过程需要的步骤,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公式。以下介绍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①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②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③用数字演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④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⑤将公式中的字母想像成抽象的框架,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一个定理包含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定理必须进行证明,证明过程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而学习定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解决问题。以下归纳出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①背诵定理;②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⑧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④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⑤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有的定理包含公式,如韦达定理、勾股定理,他们的学习还应该同公式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进行。

结束语

转化数困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大众数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成功的转化数困生,需要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运用技巧,既要采取普遍措施,又要研究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在对数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数学老师的关怀、帮助和鼓励是很重要的,数学教师要对数困生进行绝对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进行愉快学习。

作者:徐泽玲

上一篇:银行业务电子银行论文下一篇:我国律师制度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