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中职教学中,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各有特色,前者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中,后者是通过手工账务处理反映企业的整个会计流程。本文首先从传统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简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的异同点,最后论述如何在中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1:

任务引领在《基础会计》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以实践过程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示范讲解与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会计学科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会做题,但在岗位实践中不知如何具体操作。因此,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结合行业最新技能和发展要求,任务引领教学方法正是我们可以在会计教学中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法;会计教学;教学任务;实践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今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应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前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将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引进课堂,让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主要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示范讲解和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践

进行任务引领教学方法,要求老师有一定的企业经验,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大胆灵活地运用任务,从任务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完成任务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具体介绍我在基础会计学科中如何运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

1.提出任务、介绍任务。在开始任务之前,教师先应该对设计的任务背景和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兴趣较低,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任务和理解任务,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工作情境,设计与课题相关的企业工作任务,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企业的工作情况和任务背景作一定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该任务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深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氛围,参与和思考工作任务。在《基础会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产工厂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名会计。当业务发生时,学生收到各部门送来的任务单据,通过对任务单据的阅读和思考,得到各种会计信息,了解业务背景,明确任务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任务单据上寻找答案,带领同学一起分析与业务密切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业务内容和业务性质。尤其在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运用》这一章节中,中职学生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务背景都非常陌生,创设一个形象的工作情境,引入仿真的业务资料,有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因此,会计课程中通过模拟情境和仿真资料的呈现提出任务,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任务、分析任务。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在会计课中,老师的角色相当于一名“老会计”,指导学生处理接到的“任务”,在学生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其获取知识的欲望,引入新知识,让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和掌握。经过了之前对任务单据的初步分析和思考,学生已经明确任务目标,在操作任务中就需要进一步思考原始凭证上的会计事项的相关账户及其对应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本业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引入新知识,结合正在操作的任务案例讲解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够生动、深刻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对于任务的设计要层层递进,一节课中可以有两到三笔同类业务,在任务一中进入新知,在任务二中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团队讨论合作,完成业务的处理,在任务三中提高难度,在学生掌握前两笔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提高,巩固所学知识。在层层递进的业务中,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业务的操作情况以及对新知识的运用情况,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要结合业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学生在实际的工作案例中一边操作任务一边学习新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解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在工作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3.完成任务、评价总结。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进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在进行总体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情况、发生的问题,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作评价总结,尤其是对学生容易发生失误的问题作重点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评价过程的设计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归类活动,将本节课容易混淆和容易犯错的知识要点归在一起,让学生分类并总结;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经验,让学生总结在操作任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诸如此类的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总结和巩固知识要点。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促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引领教学法实践后的体会与思考

通过在会计教学中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践,我有如下体会和思考: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教学,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岗位实践能力,并从实践学习与自我思考中深刻掌握了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拥有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任务引领的教学,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有一定的企业经验,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这样才能决定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要熟悉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才能更好地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任务,并在同学们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跟着指令操作、分散操作而不乱。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任务引领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理论,激发学习兴趣,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师则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莲春,尹敬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7).

[2]李林.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17).

作者:刘舒叶

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结合

摘 要:在中职教学中,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各有特色,前者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中,后者是通过手工账务处理反映企业的整个会计流程。本文首先从传统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简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的异同点,最后论述如何在中职教学中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模拟实务 教学结合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培养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既能熟练进行手工账务处理,又能精通会计电算化操作,就会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然而,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分别授课的。会计电算化主要侧重在上机实践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会计模拟实务主要体现在手工做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的整个会计账务流程,因此学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地实现两者的统一。事实上,企业的账务实践过程完全可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系统的统一。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可以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的授课相融合,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的有机结合,这在财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会计模拟实务课程忽视了实质的会计实训操作教学,往往只在最后一个学期才让学生进行所谓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课,其实习的内容和步骤与企业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即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只会做会计分录,不会根据企业实际的原始凭证做账务处理,这样的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后就不会填制凭证、不会登记账簿,有些甚至于不认识账本,从而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就是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重灌输,轻体验;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它的消极结果体现在很多教师授课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讲授后才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学生不能深层次地掌握这些原理,而只能被动地接受单向的信息传输,再加上教师讲解时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黑板+粉笔”的落后方式,这些不仅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扼杀,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导致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如何改变这种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相脱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的异同点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作为中职院校所设置的两门主干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学生将来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并没有从实质上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将这二门课程分开授课,导致课程体系内容达不到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很难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课程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1.共同点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都是在遵守基本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规、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及方法基础上,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技术的处理。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提供企业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两者都能编制出企业的会计报表。因此,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课程两者的共同点,为它们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基本前提。

2.不同点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课程除了以上共同点外,又各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以下几点都是会计电算化与企业模拟实务课程相脱离的环节。

第一,处理流程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应收账款系统、应付账款系统和报表模块系统等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流程有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其中总账系统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授过程中的重难点。当然,报表系统也是电算化会计的重点。而中职教学中的会计模拟实务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流程,即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登记会计账簿,最后到编制会计报表,这三大部分主要通过手工账务系统来完成。

第二,权限设置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操作人员有不同的权限,凭证的填制也有时序控制等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非常熟悉自己的身份,才能熟练操作各个操作流程的处理,比如制单人必须与审核及记账人分开、由系统管理员(admin)来设置各操作员的权限等;但在实际的会计模拟实务教学中,一般都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分不同的权限,往往是同一个学生从填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一套账整个流程做到底,然后签上具有不同权限的操作员姓名。

第三,业务处理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一般无法看到企业实务中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也不用自己去登记账簿,而可以直接通过系统生成的数据来查询与打印;但在会计模拟实务中,学生完全可以看到原始凭证,比如增值税发票、支票等原始凭证,并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去填制凭证,还要自己逐步去登记会计账簿,比如明细账、日记账与总账,最后才能编制报表。

第四,期末处理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进行的期末业务处理要先进行自定义转账设置、期间损益结转设置等,再根据所设置的自动生成月末转账凭证;但在会计模拟实务中,期末损益类等的结转都要通过手工计算得出,计算过程可想而知要比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繁琐得多。

第五,报表生成不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报表的编制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只要所选的行业性质与建账时的行业性质设置一样,并设置好关键字,系统便能自动生成报表;而在会计模拟实务教学中,报表的编制就麻烦得多,学生要通过数据的手工累计计算得出,稍有一点计算失误,便会导致报表不正确或不平衡。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为了避免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相脱离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同时要以会计电算化为重点,注意融合会计模拟实务的一些资料,尽量能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模拟实务两门学科的教学统一,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务,胜任未来的会计工作岗位。具体步骤如下:

1.教学资料的融合

以用友通的财务软件为例,所选择的会计模拟实务材料要同时能在电算化的总账系统上操作应用,以便达到二者在教学资料上的融合。比如在电算化的操作中,会计模拟实务需要提供的教学资料有:操作人员的权限分工,如账套主管、出纳、会计等等;企业行业性质,如2007新会计制度还是新会计准则等等;基础信息,如是否对存货、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分类,有否外币核算;编码方案,如科目编码级次、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部门编码级次、存货分类编码级次、结算方式编码级次等等;基础信息设置资料,如部门档案包括部门编码与部门名称、职员档案包括职员编号与职员名称等、客户分类包括分类名称与编码等、供应商分类包括分类名称与编码等、地区分类包括分类编码与地区的名称等、客户档案包括客户的编号与客户的名称等、供应商档案包括供应商的编号及供应商的名称等、结算方式包括结算方式编码与名称等、会计科目包括科目名称与辅助核算等、期初余额表包括期初余额与方向等、项目目录包括项目设置步骤与设置内容等、凭证类别包括记账凭证与收付转凭证等等。

2.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次操作的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教材后面所附带的资料,通过这种初次操练,能让学生逐步了解并熟悉电算化系统、掌握各种操作技巧,并初步掌握重难点知识。在第二次操练中,可以将会计模拟实务整合过的资料带入机房,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会计模拟实务的资料在电算化系统上进行操练,这样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的有机结合。

3.会计分录的准备

在基础数据准备结束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两门课程已有了合作的基础。下一步便是准备会计分录,分录的设计可以为此两门课程共用。在设计时我们要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分录里所涉及的各个科目最好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都有的,经济业务的设计尽量要选取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投资业务及筹资业务等方面内容,在各个经济业务后面还要附上原始凭证,让学生在操练时可以直接根据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这样的操练接近实际工作,能让学生适应以后的会计岗位工作。

总之,在中职教学中,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模拟实务课程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超前性、通用性、多层次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通过让学生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的操练,再加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反馈进行合理调整,使中职教学工作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统一起来,为学生毕业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明然.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汪刚,王新玲.会计信息化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健.会计电算化纵横谈[J].财会月刊,2003(3).

[4]桂良军.电算化会计中会计分录的编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4).

[5]李晓,朱迅.项目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技工学校)

作者:竺晓平

中职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下改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我国各个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的趋势谋求自身的发展,而中职教学专业也不例外。中职教师应从更为全面和具体的角度思考中职会计教学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并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探究出互联网教学与中职会计教学的结合之处,从而提升整体的中职会计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思考

“互联网+”是生产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产业变化。如服务、商贸和金融领域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从而为本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翅膀。而作为中职教学中的会计教学专业,也应积极地与“互联网+”充分地进行融合,为中职会计教学提供有力的助力,进而提升整体的中职会计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中职会计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中职会计教学中,我国在不断加大会计教学经费,从而不断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新课程和新型的会计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具有时效性的会计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各大职业院校在不断地对本校的师资队伍进行建设,从而全面和立体的提升中职会计教学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现阶段的中职会计教学中,虽然我国的职业会计教学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整体中职教师教学的氛围较差

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仍旧以经济的发展作为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因而中职教师的教学收入水平与普通的高校相比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会导致整体中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进而让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际的教学水平存在巨大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职会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本专业教师与大中型企业的相关会计工作人员交流少,他们对会计行业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原有的课本上,因而中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差,进而造成整体的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设备缺少或是陈旧

在很多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仍旧存在“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情况。此外,有些中职会计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集中在教材中。这种教学的弊端在于,学生不能深入浅出地了解相关的中职会计教学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障碍,致使整体的中职会计教学质量差。此外,有些中职学校有相关会计专业的实训设备,但是相关的会计专业设备相对陈旧。与此同时,中职会计教师不能充分地运用相关的设备开展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不高。

(三)中职会计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

对客观的会计产业而言,用人单位在用人的过程中,秉持“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具有较强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用人原则。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学习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两个角度予以分析。第一个角度,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差。某些中职院校由于资金或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常常存在忽视在本校中构建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的情况,使得教师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互联网教学设备支持,致使整体的信息化技术会计教学效果差。第二个角度,中职会计专业整体的教师运用“互联网+”的教学能力差。在目前的中职会计教师的构成中,仍旧以年长的教师为主,其中虽然有一部分年轻的中职会计教师喜欢接受新鲜的教学事物,他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浅层次的教学,但是从整体的信息化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仍以年长的中职教师为主,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仍旧会回到最初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模式中,从而造成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困惑,进而不利于整体中职会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此外,有些中职会计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他们往往会将时间过多地集中在PPT的相关设计上,进而阻碍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中职会计教学运用“互联网+”的必要性

(一)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生产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教学越来越成为中职会计的有力助手。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可以运用“互联网+”这项技术,对相关的会计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比如,对会计工作中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进行相关程序的优化,并根据相应的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升整体的会计工作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二)现阶段中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中职院校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基于互联网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受到、学校以及相应的教育人员的关注。因而中职院校的教师应更加注重对“互联网+”的运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中职会计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相关的会计专业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搭建相应的数据库资源,从而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与此同时,中职会计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配套设施,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相关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训室等,并运用其进行相关内容的专题性讲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教学的积极效用。

(三)与现阶段的就业发展结构相适应

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在进行相关生产供给侧的改革,从而为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人数中,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年龄相对偏大,他们的素质相对较低,尽管其中会有一些经验和阅历非常丰富的会计相关人员,但是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会计市场的人才需要。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职院校应积极地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并在此过程中,探究信息技术教学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之间的结合处,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

(一)巧用“两微”,提升中职会计教学质量

中职会计教师充分运用“微信”和“微博”开展相应的中职会计教学,从而给中职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便捷性。微信和微博是现阶段信息技术中等会计教学专业的方法之一。这两者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快地传递中职会计教学信息,从而提升整体的“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会计教学专业质量。在具体的中职运用实践中,中职会计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执行:第一方面,中职会计教师运用微信开展“互联网+”会计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对一式的封闭式的中职互联网教学模式。第二方面,中职教师可以运用微博,开展多对一的“互联网+”会计教学模式。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教学,既能促进教师互联网会计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能让教师感受到中职会计教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体的中职会计教学质量。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的会计行业的就业情况,还能让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对应形式的启发,从而进行对应性的调整,进而提升整体的“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教学质量。

(二)构建具有网络互动性的中职会计教学课堂

中职会计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互联网开展对应的具有网络性和互动性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开展对应的互联网中职会计学习,提升整体的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会计教师可以从注重互联网教学的自主性方面开展对应性的中职会计课堂布置形式。在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下,中职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开展相应性的中职会计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存在一时的疏忽大意的情况,从而让他们对一个相关的会计知识点造成漏听或是错听的情况,进而造成整体的中职会计教学出现断层的会计教学状况。“互联网+”的中职会计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开展对应的会计学习,还能及时地与同学和教师交流相关的学习信息和疑惑,从而打破传统中职会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进而提升学生会计学习的兴趣度,增强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在“互联网+”模式下开展校企合作的会计教学模式

中职会计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创设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并构建互联网代理记账平台。中职学校可以和学校进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可以运用学徒制的方式开展“互联网+”式的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将相应的单据传到互联网代理记账平台上,引导中职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賬务的相关处理,并再一次由企业中的优秀员工进行矫正。与此同时,作为学生的师傅,企业员工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从而提升整体的中职学生的会计实训能力。中职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这种具有实践性的校企合作会计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让整体的教学水平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效果。

四、总结

“互联网+”为中职会计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插上了新的翅膀。而要想提升整体的中职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和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在促进新课改教学发展的同时,更进一步为“互联网+”在中职会计教学铺平道路,进而提升整体的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中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互联网、会计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出符合中职学生认知习惯的学习方式,提升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相关的教育部门应更加重视中职教师的待遇和保障,更好地激发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整体的中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颖燕.“互联网+”下的中职会计专业微课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2]郭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分析[J].财会学习,2018(16).

编辑 王海文

作者:杨惠桃

上一篇:会计舞弊防控措施论文下一篇: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