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研究论文

2022-04-24

摘要: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预算改革的有力手段,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规范评审行为和扩展监管范围等是齐河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抓手;针对转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需要加大上级的支持力度、完善评审制度、加强预算编報、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投资评审工作快速转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研究论文 篇1: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问题分析

一、XX省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发展现状

近年来,XX省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注重围绕提升评审质量和 效率,以实现投资评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为目标,在机构队伍建设、拓展评 审范围、推进机制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财政管理科学化、 精细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财政投资评审力量不断壮大

自本世纪初财政投资评审正式纳入财政部门工作范围以来,XX省财政投资评审机构 和队伍建设发展势头迅猛。目前,除了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外,全省已经有100多个 市、县建立了评审机构。

2.投资评审范围进一步拓展

近几年,XX省各级财政部门适应财政投资向民生和社会公共领域转移的新形势,按 照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周密安排和部署投资评审任务,选取了醫药卫生、科技教 育、农业生态、水利、资源环境等项目开展评审,加大了对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保 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项目的评审力度。同时,拓展投资评审范围, 将政府融资项目纳入投资评审范围,对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支农惠农等资金开展 专项核查,把评审力量放在“刀刃”上,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对财政重点项目建设和 政策的落实,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3.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制度逐步健全

在省级项目预算及其执行方面,实行以“先评审后调整”、“先评审后安排”、“先评审后拨款”为主,计划管理、处室协商、部门会商为辅的评审机制;各市、县实行以标底、变更、结算、决算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投资全过程监管机制。许多市县还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将评审职能和运行管理方式、参与环节加以明确,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尝试建立了项目库制度,从项目库中提取项目,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评审工作在项目申请加入项目库时从立项的必要性、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支出的绩效性四个角度进行严格把关,强制性地将评审嵌入项目申报环节。在具体运行中,初步建立并实施了“先评审,后入库”的运行机制。财政厅各资金主管业务处室将拟入项目库的申报项目提交给财政评审机构组织评审,评审结论作为财政厅各资金主管业务处室将申报项目纳入项目库,编列年度预算支出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还建立了项目动态管理制度,聘用人员绩效考评制度,有效加强了内部管理,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XX省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XX省近年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可喜成绩,但管理模式和评审 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存在着和全国其他地区共性的问题,亟需改进。其主要表 现在:

1.评审机构性质界定及其设置不合理

错位的机构性质严重削弱了其执法力度。本来财政投资评审承担的是财政管理和财 政监督的行政职能,各地评审中心却不是行政性公务员机关,执法权力和执法地位不匹配,项目计划报批评审、现场评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都显得理不直、气不壮、名不正、言不顺,始终处于被动的受委托地位,难以主动开展评审业务。

不统一、不合理的机构性质定位对评审人才队伍和机构的发展壮大造成了消极影响。 组织管理方式定位的错位,使各地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人才不免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 景下产生疑惑和迷茫。而评审职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一直能不断发展壮大的高素质人才队 伍,人心涣散势必影响评审的质量和效能,不利于评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2.部分地区对评审职能定位不清晰

部分地区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性质界定不合理,导致职能定位不清晰,评审机构的 权、责、利不匹配,影响了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财政投资评审具备财政管理、财政监 督、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职能,目标是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部分地 区在投资评审管理上仍对此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习惯于就评审论评审,导致财政投 资评审功能滞后。其突出表现:一是虽然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参与财政管理改革的力度明显不足。

3.项目投资评审程序不严格,重点不突出

部分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对财政投资性项目睁一只眼闭_只眼,地方保 护主义色彩严重,在没有经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进行评审的情况下,一经接收到财政拨款就贸然开始实施动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2014年8月财政部党组将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更名为预算评审中心,也预示了评审工作未来向加强预算评审和绩效管理转型的方向,但不少地区的评审机构现仍按照《财政部投资评审管理规定》的评审范围执行,滞后于实际职能转变,且原来规定的评审范围过于宽泛,没有对哪些项目进 行事前评审,哪些项目适合事中评审,哪些项目应该事后评审,哪些项目必须全过程跟踪评审进行细化,界限不分明。5优化和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对策设想

三、要科学界定各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性质

财政投资评审部门的设置有效分离了资金使用权与资金监督权,杜绝了长期以来形 成的资金由哪家单位使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评审就由该单位说了算的违规现象发生,执行的是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的行政职能,是《新预算法》在法律层面赋予其的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已成为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各地政府要大力推行投资评审机构改革,在现有机构、人员架构的基础上,参照行政管理机构的管 理办法,赋予其制定详细评审范围的职责,增加其话语权和在财政投资监督与决策中的分量,使财政监督权落实到实处。只要“有位才能有为”,才能保证评审工作的计划性 和主动性,才能保证评审结论的的约束力,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要明确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定位,澄清认识误区

当前不少人经常把财政监督、审计、社会中介和财政投资评审混为一谈。财政监督 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会计财务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违法违纪的现象给予惩处 的行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虽然也属于财政监督的范围,但其是在项目实施前就能进行 评估审查,超前约束预算规模,不存在处罚权限,只能向财政部门提出给予违规单位处 罚的建议,二者既不交叉也不重复,处于同等地位。审计行为是审计部门作为监督部门,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会计账目、预算决算情况进行独立审计鉴定的行为,不能替代财政投资评审的财政管理和监督职能,财政投资评审也是审计行为的对象,二者所属部门不同,法律依据不同,职能更不相同,并不矛盾对立。社会中介是公司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无力单独评审建设项目时花钱聘用社会中介借助其专业技术力量,在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组织协调领导下,进行项目评

今后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加强评审工作的宣传,营造有利于评审工作 开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只有经常宣传教育,澄清社会各界对财政投资评审的错误认识,科学界定评审的性质和内涵,明确其财政管理、财政监督、为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能,才会有利于各级财政评审机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评审工作才会排除阻礙,才会有有大突破大发展。

五、加强外部合作和内部建设

在财政系统外要加强与市政城建、工程造价、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在政策上互相支持配合,关键信息数据互通有无,形成联动监管的合力,弥补监管漏洞,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节省经费和资源。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知识跨度大,涉及行业广,需要精通工程造价、土木工程、财政学、会计、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事业编制和工资待遇,给建立强大的评审队伍带来困难。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建立人才引进制度,每年定期吸纳急需的专家人才充实力量。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评审内控制度建设,着力点要集中在:一是规范投资评审内部流程,在财政机构内部形成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评审协调机制;二是规范评审业务管理,要明确 岗位职责、细化责任分工,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三是规范评审档案管理,建立评 审电子数据库,注重对历史评审项目数据的整理、分析,为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财政决算[EB/OL].

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shuju/,2015-07-10/2015 -12-15.

[2]发改委:2013 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0.4% [EB/OL].http: //finance.people.com.cn/n/2014/0122/c1004-24193879.html,2014-01-22/2015-12-15.

[3]H省统计局《H 省 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黄佩筠.对财政投资评审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4,(10):4-5.

[5]尹慧敏,庞敦之.总结创新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01):1-13.

作者:杨瑞

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研究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转型的思考

摘 要: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预算改革的有力手段,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规范评审行为和扩展监管范围等是齐河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抓手;针对转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需要加大上级的支持力度、完善评审制度、加强预算编報、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投资评审工作快速转型。

关键词:评审转型 财政项目 县级财政 政府投资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财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随着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开展不断深入,财政投资评审不仅成为财政资金的“守护神”,更成为助推财政预算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指导下,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补短板”“防风险”“转方式”,提升财政评审服务力,助力财政投资评审向预算评审转型。

齐河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提出推动县级财政评审工作进行转型的建议,并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为评审工作适应新时代财政预算改革的要求,为投资评审真正成为财政预算改革的技术支撑,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随着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推行,财政投资评审越来越成为财政预算改革的有力手段之一。十年来,齐河县财政投资评审响应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投资评审坚信“评审出效益”“节支也是增收”的理念,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工作原则,完成评审项目854个,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完成省市县安排验收项目65个,专项资金核查9次,累计参加31人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投资评审人员积极工作,认真负责,高标准完成了交付的各项任务。由于工作突出,2009—2011年,山东省财政厅授予齐河县财政局“山东省财政投资评审最具影响力单位”;2008—2013年德州市财政局授予齐河县财政局“全市财政投资评审综合考评优秀单位”。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评审水平

积极出台本级投资评审规章制度,健全评审机制。2013年在《德州市财政局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德政发[2013]8号)正式下发后,《齐河县财政投资评审内部工作规程》《齐河县财政投资评审三级质量复核制度》《专项资金评审内部操作规程》《县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也在本单位印发。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依法评审水平,规避了评审风险。

(二)注重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目前财政评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设立综合组、现场组、稽核组三个工作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3人,长期合作聘用的工程师、造价师5人,社会中介机构4家。评审队伍的发展壮大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评审股刚成立时,评审工作完全由在编在岗的评审人员加班完成,到后期随着评审机制的不断完善,外聘专家参与到评审工作中来。随着财政评审业务的不断拓展,再到向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购买服务。评审人员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促进了评审机构内部制度建设,通过梳理工作办事流程,合理设置岗位,保证评审人员在其岗有其责。现场组人员出现场,需要外单位配合的,需明确上报资料明细及现场要核实的内容,使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同时建立项目评审人员质量责任终身制,实行谁评审谁担责“责任到人、资料存档”的制度,积极实行“三级质量复核制度”确保评审结果公正合理。

(三)规范评审行为,增强廉政意识

评审人员所处的环境并非一方净土,特别是在结算与跟踪评审工作环节,针对性的拉拢腐蚀发生概率较高。县评审机构充分认识到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将规范性文件《齐河县财政投资评审行为规范》《关于实行廉政纪律“十不准”监督卡制度的通知》下发到位,规范约束了投资评审行为。同时梳理工作流程,查找岗位风险点,根据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整理后绘制出《廉政风险识别防控一览表》。防控一览表经批准后下发到每一个评审人员手中,并做到制度上墙,增强评审人员的廉政意识。

(四)严管中介机构,扩展监管范围

随着评审工作的开展,中介机构成为评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齐河县财政投资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评审暂行管理办法》在调研研究后下发,规范了委托程序,加强了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另外,还把参与评审的外聘专家及中介机构人员全部纳入廉政建设的管理范围,确保评审结果公开、公正、合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审范围覆盖窄,人为因素干预大

1.目前评审规范只在本单位印发,并且评审范围在制度层面缺少明确规定,预算单位对项目要进行投资评审的意识不强,文件规定可操作性较弱,约束力较低,致使规定流于形式。

2.执行中人为干预因素大,实际工作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项目材料不能及时送审,一些项目多为事后需要财政拨付资金的时候才来要求评审,造成评审效能不高。转型工作推进难度大。

(二)职能交叉造成浪费,越位缺位现象并存

1.实际工作中与审计部门交叉重叠,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对于政府投资工程,县政府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要求财政、审计部门同时跟进,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包括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材料价格确认、隐蔽工程和设计变更签证、工程价款结算审核等。过于谨慎的评审程序,造成工作职能交叉重叠,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财政评审机构“依编代审”,造成职能越位。为节约评审经费,在控制价的编制和工程结算阶段,财政评审机构多采用“依编代审”方式,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审。《预算法》第53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负责。”可见财政评审机构的全过程跟踪评审、确认工程量及直接委托中介评审的工作方式,代替了预算单位的法定职责,已经形成了职能越位。

3.县级预算评审缺位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多数基层评审机构停留在注重事后审减金额、审减率的层面,还未开展项目预算评审业务,预算评审缺位,存在不作为风险。

(三)清表项目过多,不能适应评审要求

鉴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招商引资还是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目标的重头戏,因而引资项目占地清表工作量也随之大增,每逢项目集中开工,财政评审人员不分周末与节假日,加班加点进行跟踪评审。以齐河县为例,2016年新增清表项目6300亩,2017年新增近8000亩,2018年截止6月份,已经明确清表任务达到了16000余亩。清表工作占用大量评审力量,已不适应当前评审工作的要求。

(四)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结构亟待优化

随着评审工作的深入,评审业务涉及到土建、安装、园林、市政、道路、水利、土地整理等多个行业,专业人才成为评审工作开展与转型的关键。目前县级评审机构因受编制限制,普遍存在人手少的问题。比如我县评审机构在编在岗人员只有3人,人手不足,专业人才缺少,成为制约评审工作开展的瓶颈。

三、促进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向预算评审转型的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缩短转型进程

县级财政积极实行转型工作的同时,还需上级财政预算评审部门对县级财政部门的工作指导,加大决策部署力度,可通过召开部署会议,下发配档表的形式,对工作转型进程提出明确要求,促使基层财政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优化预算资源配置,加快推动转型。

(二)完善评审制度,增强刚性约束

健全的财政法制不仅是财政预算评审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且为财政预算评审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只有依法评审,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结论才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使评审事业长久的为预算管理服务。为此,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工作形势,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出台法律层级较高,评审范围较明晰的评审管理办法及细则,明确预算评审范围,实现财政预算评审的法制化,做到“应评尽评”。对于明确应评审未评审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预算资金,增强预算评审范围的刚性约束。

(三)加强预算编报,规范预算资金

1.加强项目库建设管理工作,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作为财政部门确保所有列入预算的项目,都在预算单位的项目库中,从而杜绝个人“拍脑袋”决策建设项目的现象;对于追加项目,必须完善项目入库手续,杜绝项目随意变更。财政部门通过加强项目库的管理,可以实现预算评审与项目预算管理的融合,从而适应新形势下财政改革的发展要求。

2.加强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针对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工作,上级财政部门已经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财政部设置预算评审容忍度,对于整体项目预算支出审减率超出容忍度的部门,压缩该部门下一年度预算,并扣减三年支出规划数。山东省财政厅则是将项目支出预算编报和配合财政预算评审工作情况,纳入对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综合评价范围。基层财政部门可以向上级借鉴学习,制定适合本级评审工作的具体考核办法,压实部门的预算编报主体责任,从而推动预算评审工作的开展。

(四)开展业务培训,重视廉政工作

1.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以及灵活性,这就要求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网络课堂、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当前财经大环境,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高现有在岗评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大力鼓励评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2.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一是廉政工作要常抓不懈,定期组织全体评审人员认真学习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做到警钟长鸣。日常评审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投资评审人员廉政纪律执行情况反馈表》,规定每个项目评审结束时,被查单位都要积极反馈,使财政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有效地把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个干部、每个项目上,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二是加强反舞弊工作并落实到实处。针对评审工作中出现人情评审与工作人员参与舞弊的情况,建立评审举报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处理程序,确保举报、投诉成为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成为廉政建设的有力助手。

3.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购买中介机构评审服务是财政改革和财政评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既是政府职能改革要求,也是顺应市场化发展的潮流。针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着重三点:一是确定合法合规的中介机构选定方式,通过政府采购确定入围的中介机构,从而保证购买服务的质量。二是建立诚信档案。不但对中介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对中介机构审核人员更要注重建立诚信档案,因为审核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在审核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评审情况进行严格记录,发现违规问题后不仅对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审核人员信息也要记入诚信档案,列入黑名单。三是强化监督,加强日常考核及项目复核,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全面稽核,强化中介机构的淘汰制度,使政府购买服务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五)建立共享平台,提高评审效率

希望在上级评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推进财政投资评审整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细化数据类型,从评审政策法规、评审项目、评审案例分析、评审专家、询价信息等多方面多类别建立数据库,从而推进“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评审新模式,提高评审效率,助力向预算评审转型。

参考文献:

[1]武靖州.社會主要矛盾与风险变化下的财政政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8(11).

[2]邵丽华.提高基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2).

[3]刘尚希.认识积极财政政策需要破除三个误区[J].中国经贸导刊,2017(23).

[4]乔天锋等.中央与地方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7(26).

[5]温东.财政投资评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部财会,2017(2).

[6]陈舒,李博.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评审探讨[J].商业会计,2017(6).

作者:刘燕

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研究论文 篇3:

加强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思考

【摘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县级财政投资评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厘清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现状 存在的问题 改进思路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县级财政中,政府投资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融资。成立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核和评价,节约财政资金,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既是维护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履行出资人的监管职责。

一、新泰市县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探索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县(市)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1 586个。新泰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成立于2010年3月,本着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和“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评审理念,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共评审项目188个,评审金额13.4亿元,审定金额11.97亿元,审减资金1.52亿元,审减率11.34%。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为促进工程招投标、节减项目投资、缓解财政压力、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以制度为根基,确立财政投资评审运行机制。为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新泰市政府于2010年3月专门下发了《新泰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新泰市财政局财政投资项目资金拨付流程及管理暂行规定》等,使财政评审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了制度保障,提高了财政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水平。

2.以质量为核心,提高财政评审的水平。为确保评审质量,一是切实发挥好项目负责人作用。每个项目有评审科专人负责,全程参与项目评审,在工作中发挥好监督作用,在业务上发挥好指导作用,确保科学、廉政、合理评审。二是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严格执行评审人员复查、主任核查、分管领导核查的三级复核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不走过场。

3.以民生工程、市政工程等重点项目优先为原则,以保证评审质量和评审效率为落脚点。对重点项目,在保证评审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大评审力度。例如,2012年11月,受托评审小农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工程涵盖楼德、天宝两个乡镇,灌溉面积2.42万亩,提报金额4 722.88万元。我们根据现场勘查、测量、设计图纸等,历时3个月,发现单位提报的预算与实际不符,最后审定金额2 710.93万元,审减率达42.6 %。

4.拓展评审范围,扩大财政投资评审的覆盖面。逐步探索项目绩效评价,以已连续3年评审的市劳动就业培训项目为例,评审金额928.15万元,获得了较好评价。由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逐渐得到各部门的认可,现在已经有单位对自筹资金的项目投资要求进行评审。如2013年3月新泰市热力公司的城区热水供热工程,已逐步扩大到现在的千万元以上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土地整理、水利、拆迁补偿等。截至目前,已评审千万元以上项目有33个,评审金额12.78亿元。评审项目逐年增加,3年来,评审数量年均增长31.7%,评审额年均增长近1倍。

5.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提高评审效率。对财政资金投资项目、政府融资安排的投资项目,特别是有隐蔽性工程的重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评审。从项目的概、预、结、决算,到全程深入现场,查看测量,保证工程质量。

6.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本着更好地为预算管理服务的目的,通过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实施方案》,实现财政投资评审与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等职能机构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工作合力,一些项目已初步形成了“先评审后结算”的工作模式。

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项目建设、轻概算评审程序的现象依然存在。受传统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在承担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建设任务中,对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认识不足,主动自觉执行财政评审程序不够。有些概算尚未报送财政评审,工程就已开工,边施工边设计边报审,致使财政部门对项目投资额难以真正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只好事后监督,缺乏工作严肃性。

2.财政投资评审基础工作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涉及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评审工作中面对的问题也错综复杂。同时,涉及行业广,包括房屋道路交通、水利、农业土地开发整理、城市基建、设备购置、国土资源勘查等,但是,还没有建立财政投资评审资源共享系统平台,也不利于加强财政部门的宏观管理。

3.中介机构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评审质量。目前,受自身能力影响,大部分县级的财政投资评审都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的。但是,在县级市,中介机构的数量有限,而且很多中介机构具有多重身份,既给建设单位制作项目概预算,又给财政部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还参与政府采购中的招投标,参与审计部门的决算审计。此类情况的存在,给整个财政资金监管造成很大漏洞,也存在安全隐患。

三、理清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思路

1.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联动。一是,进一步加强与财政业务部门的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评审效果落到实处。应探索建立财政评审结论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平台,把每一个项目评审后的政府招投标结果,以及项目最后的拨款金额,反馈给财政投资评审部门,形成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努力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与资金拨付、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相关制度的有机统一,促进整体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努力使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与财政投资评审成为政府规范建设领域秩序的有力工具。二是,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通过主动加强与审计部门、建设部门、造价部门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形成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消除监管漏洞。如现在审计部门有财政投资审计科,主要是对财政投资的决算审计,其审计内容与财政投资评审的决算评审几乎一致,如何加强两家的合作很是重要。三是,加强评审系统横纵向联系。如定期召开评审工作交流会,到有关兄弟市和外地评审机构学习考察,建立交流协作机制,做到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整个评审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现阶段,大部分县级的评审工作由于自身力量不足,主要依靠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评审工作任务,因此对机构、人员的准入和日常管理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县级层面工程造价等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业内事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即便如此,为了从源头上控制评审风险,必须严格准入标准,宁缺毋滥。坚持选聘那些专业水平高、社会口碑好的中介机构和人员承担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同时通过廉政告知、评审质量考核、缴纳评审质量风险金等形式,加强对评审机构和人员的约束管理。

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上,实现全程全面监管体系。对所有委托机构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和预警退出机制,实行“谁评审、谁担责”。年底把评审项目按中介机构进行分类,分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项目进行复审,复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合作的重要依据。对于重大项目采取同一个项目同时委托两家中介机构“背靠背”进行评审,以提高评审质量。同时采取利益关系回避制度,避免一家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不合理做法。

3.严把项目绩效评价关。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是下一步财政预算管理的重点,也将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一个重点。财政投资评审部门,应把绩效评价理念贯穿于日常评审工作中,使县级政府投资由“重拨付、轻监管、少问效”变为“监控重源头、管理重过程、评价重效益”。

(作者为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张国谋.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思考[J].财政评审,2013(1).

[2] 李明渊.规范公共项目投资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绩效[J].财政评审,2013(1).

[3] 方琼.县级财政评审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政评审,2013(2).

[4] 杨正财.以改善评审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以重庆市江津区实务工作为例[J].财政监督,2013(6).

[5] 赵龙虎.切实加快财政改革步伐 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J].延边党校学报,2007(12).

[6] 曾波.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投资评审管理模式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09-04-01.

作者:周新云

上一篇:高速资金融资渠道探究论文下一篇:医院内部审计重要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