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大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大学生公寓管理是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高校管理的时代性与必然性。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诉求。当前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乏基本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意识不足等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时效性大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效性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摘 要】当前,大学生管理面临着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陈旧,管理队伍缺乏良好的保障机制,社会环境有较大的波动等一系列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上的诸多难题,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健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管理工作 创新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能够为社会输送许多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背景,深化改革,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有特色的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成长发展之路。

一 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时代虽然已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但有一些高校未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仍沿用最为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理念讲究纪律性,每个学生一定要服从组织的任何安排,不能违背任何一个条款,缺少民主意识,不能让学生朝着有个性的方向发展,不能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学校的管理制度依旧是工作例会制度或是学习制度,虽然这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不能保证帮助大学生提高整体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2.缺乏保障机制的管理队伍

很多高校的管理者没有与时俱进,已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有一些管理者并不喜欢教育事业,根本不能把培养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不协调,辅导员人数明显不足,有部分辅导员将这份工作当作将来职业生涯的跳板,这样的管理队伍没法较好地完成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3.波动较大的社会环境

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从而导致高校的管理者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人数比例不匹配导致辅导员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由于他们的精力有限,对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若增加辅导员数量就能增强个性化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好的选择空间。另外,高校的环境变动也会影响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如在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专业班级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就导致学生没办法与老师进行沟通,会出现班级纪律散漫、学生不团结等现状,但管理者却没有办法进行协调,这给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 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1.创新大学生管理理念,切实做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以人为本

要想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就要打破固有的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模式创新,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成长和成才的规律。首先,在思想上尊重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才能能够在丰富的业余活动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其次,高校的管理者要从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利用网络新媒体,通过微博、QQ等交流工具,增加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2.认真制定和落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综合测评制度

大学生管理的加强还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测评方面,虽说严格的考核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一定有很好的约束力,但通过建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综合测评制度确实能够健全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注重思想教育,让大学生做到遵纪守法,能够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将这些内容都加入到思想道德的考核范围中,对于期末的测评就能更加公平。另外,可将这些综合成绩测评与评奖评优进行关联,以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既加强了工作的时效性,又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

3.不断加强和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素质。面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发展前景不确定、缺乏持续动力等现实问题,必须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率先建成辅导员岗位职责、教育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以制度来规范队伍行为,提高稳定性,增强持续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创新,才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边社辉、甄月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8~120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李宗岩

时效性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2:

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探析

摘 要:大学生公寓管理是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高校管理的时代性与必然性。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诉求。当前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乏基本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意识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应采取以下策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根本导向;注重职业素养建设,完善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创新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岗位职能,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 公寓管理 素质提升

大学生公寓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我国高校的就读形式和特征所决定,在校大学生平均有1/3左右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的,大学生公寓不仅仅是大学生休息的“避风港”,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學生人身健康发展、学校教学秩序维护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等工作的推进;直接影响着公寓物质与精神的双向发展,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公寓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管理公寓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采取提升其素质的有效策略,对于夯实高校校园公寓文化建设成果,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大学生公寓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在当前我国高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局面下,大学生公寓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相关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愈显紧迫。一方面,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逐渐深入,在改革过程中衍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盲目地推给社会等问题都给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原有的素质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化的趋势,加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市场经济对高校公寓管理的冲击,原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固定框架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要能够在客观上适应这些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归根结底高校公寓管理的核心是活生生的人,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代,优越的生活环境滋生了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问题都决定了当前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复杂需求。因此,当前提升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高校公寓管理完善的一种自我创新,更是新时期时代发展对高校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2 当前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存在的共性问题

2.1 社会化管理漏洞频现,服务意识淡薄

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招聘、任用和监管中存在着“粗放型”的管理倾向。当前多数高校的公寓管理都在引入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模式,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一方面是高校与社会加强交流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减轻学校后勤管理负担,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社会化模式着实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利好作用,但不可否认也对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社会介入高校的后勤管理,特别是大学生公寓管理,直接造成了大量临时工身份的管理人员出现,而高校对这些临时性的公寓管理人员往往很难形成强而有力的约束;其次,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很难将“育人目标”理解并落到实处,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文化知识水平有限,仅仅将公寓的管理视为一份“普遍性”的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育人促教”才是大学生公寓管理的灵魂;最后,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由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介入,缺少基本的“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精神,常常只关注公寓生活安全和基本设施的保障,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管理对象,没有融入育人服务意识,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长此以往使得高校公寓管理陷入了“话难听、事难办”的尴尬境地,极易产生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冲突,进而影响和谐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设。

2.2 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基本职业素养匮乏

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具备相关的职业素养,但就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情况来看,公寓管理人员往往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缺失。在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队伍中,仅有极少数高校招聘的时候要求必须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且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各个方面都具有高素质的专职公寓辅导员来对大学生公寓进行专门管理,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绝大多数高校处于基层位置的公寓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从社会招聘而来的“家政服务”式的人员,缺少大学生公寓管理的经验,在具体的工作中仅能完成所谓的“管人”职责,而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无从谈起的。另外,大量处于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各个院系的业务干部中转行补充,缺乏基本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经验,常常将原有的业务工作经验照搬于公寓管理工作之中,造成了公寓管理长期规划不合理、公寓文化建设薄弱。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是严重匮乏的。与此同时,近几年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步伐的加快,对于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更多的能够适应新形势的知识素养被引入大学生公寓管理之中,如,标准化管理、社会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卫生保健学等等,这些“新知识”都成为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还远未达到新时期的要求。

2.3 人文关怀意识薄弱,重“管理”轻“育人”取向严重

当前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一些高校基本上都制定并完善了诸如《公寓辅导员职责》《公寓辅导员留宿值班制度》《公寓辅导员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加强和提升,但是,仍然有些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突出“管理”职能的同时却忽视了“育人”的重要取向,造成了人文关怀意识薄弱,公寓文化建设落后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高校公寓管理基本上是围绕着所谓的指标考核而展开的,其中寝室安全、规范管理、硬件保障等方面更加容易通过具体数据指标去直观反映,而寝室文化建设等具有人文色彩的非指标化的工作往往呈现出更多的隐形功能,更多的大学生公寓管理并没有完全将育人功能纳入大学生公寓整体功能的建设,导致了相关的管理人员缺少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往往需要协同高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布局而展开,这就要求公寓管理与二级院系的管理相沟通,但在现实中,由于管理体系和隶属关系的不同,院系的大学生管理人员与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配合度上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在“育人”功能上的重要价值,客观上造成了寝室文化建设的单调和人文关怀功能的缺失。

3 提升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的几点策略

3.1 增强服务意识,坚持育人为本理念为根本导向

大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以服务学生为前提和基础,以培育学生为终极目标。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提升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服务观,坚持育人为本理念为根本导向是提升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有别于普通的服务者,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的家,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载体,与大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在校的全部,这就要求公寓的服务既要包含基本的物质需求服务,更要突出重要的精神内涵服务。作为公寓管理人员,要保障大学生在公寓期间的基本物质要求,如硬件设施维护、基本起居安全等,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熟练各种操作规范,要能够第一时间的去协调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切实建立起大学生公寓生活期间物质保障的坚实基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寓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加突出育人理念,一方面公寓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能够主动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服务者的角色,面对大学生的客观需要能够以平等和谐的方式予以解决,化解矛盾于无形;另一方面公寓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要能够时刻与学校整体的育人理念保持一致,明晰学校育人理念的变化与根本走向,保证大学生在课内与课外、课堂与公寓能够接受到無差别的高质量教育。

3.2 注重职业素养建设,完善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培养机制

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完备的培养机制进行跟踪,既要考虑长远规划,更要考虑时效性。在培养的形式上,可以采用“三结合”的模式,即职前培训与职后培养相结合、脱产进修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团体学习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在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培养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的框架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管理人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自我的选择并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学习之中;另一方面更要为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学习提供和创造更多的重要阵地。在培养的内容上,应当引导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夯实已有必备职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经验,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公寓管理的复杂性,不但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更要把更多的大学生公寓管理新知识及时地引入,例如: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卫生保健学、文化素养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保持知识结构的完备。

3.3 创新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岗位职能,实现素质全面提升

新时期高校公寓建设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安全至上,有序管理思路显得过于单调,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拓宽大学生公寓管理的新思路和新层面,相应地赋予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更多的岗位职责,但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岗位职责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规范,影响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科学系统性。首先,各高校公寓管理部门必须切实有效地制定并推行具有长效性的大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办法,规范相关公寓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力求做到有行为即有规范,使公寓管理人员对自身的管理和育人行为能够进行自我监督;其次,岗位职责的制定要立足于提升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利于大学生管理与培养的双重指标,岗位职责不应是冷冰冰的规范条文,而要更多地考虑到人文关怀的渗透,在夯实硬性岗位指标与提升软性文化素养两个方面都要有科学的考量;最后,大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科学性和长效性还要体现在更多创新性岗位职能的提出,例如,考核评比、党团活动、细化分工、轮岗管理等方面都值得做出创新性的探索。总之,大学生公寓管理要敢于引进当前高校管理过程中有益的成功经验,实现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国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生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与角色定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6-108.

[2] 彭杰芳,李军.浅析学生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3):72-73.

[3] 赵大鹏.如何在寝室管理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06.

[4] 周俊华.浅析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作用[J].高校后勤研究,2011(1):43-44.

[5] 胡灵佳.浅析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225.

[6] 温跃戈,马驰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进学生公寓辅导员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0(4):41-43.

[7] 裘萍燕.浅谈公寓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队伍建设[J].科教导刊,2010(22):189-190.

[8] 颜青.浅析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信息,2010(22):46.

[9] 李志强,吴琴香.论新形势下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J].湘潭師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02-203.

[10] 程芳.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探析[J].管理观察,2009(14):144-145.

[11] 张俊凤.浅析新形势下公寓辅导员工作[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73-74.

[12] 王圣宏,张咏石.如何使学生公寓成为培养和教育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Z1):86.

作者:刘洋

时效性大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摘 要]宿舍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反映学生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的一个窗口。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窗口,同时又时刻影响着宿舍每一位成员。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宿舍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应加强宿舍阵地建设,推进舍长队伍建设,培育宿舍优良学习,促进和谐宿舍建设。

[关键词]高等学校;宿舍管理;宿舍文化

宿舍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是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以宿舍及周围场所为主要空间,共同生活、学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良好的、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宿舍日常管理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作用

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对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宿舍成员来说,个人的政治观点、思想认识、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往往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宿舍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便会形成独有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宿舍个体又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一)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使当代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宿舍是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第二课堂,学生在校期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要充分利用宿舍空间的独特性,建立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空间不缺位、时间不间断。因此,宿舍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促进大学生生活习惯养成的影响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发展的智力,而且还应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体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宿舍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加强宿舍的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

学风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高校通过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宿舍文化本身具有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以良好的宿舍文化风气带动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水平。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重要场所的宿舍,是影响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参与因素之一。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在大学生归属感培养、社会经验学习、意志品格锻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宿舍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当前高校宿舍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宿舍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脱节

宿舍作为学生追求文化和交流思想的综合性场所,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助功能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将宿舍管理纳入后勤部门管理范畴,这样的好处是利于宿舍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后勤管理部门对宿舍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缺乏必要经验,造成了宿舍管理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脱节。

(二)宿舍管理力量薄弱,学生参与面窄

当前高校宿舍专职管理人员较少,大部分为外聘临时工,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培训,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与经验较缺乏,导致宿舍管理工作水平、开展思想教育开展情况、宿舍文化建设内容及水平的时效性受到直接影响。在当前宿舍管理体系中,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参与性,但参与人数占住宿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还是很小,无论是参与内容还是参与面都比较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尚未显现。

(三)宿舍环境不容乐观,安全意识薄弱

据凤凰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针对如何评价自己经历的高校宿舍卫生状况这一问题时,21.12%的调查对象认为宿舍很好,干净整洁;48.01%的调查对象认为宿舍很糟,又脏又乱;26.29%的调查对象认为宿舍还看得过去;4.58%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好说。这充分说明当前我国高校宿舍卫生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养成亲自动手打扫卫生的习惯;第二,学生个体自身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宿舍环境卫生状况是个人生活习惯问题,学校无权干涉,同时对学校及学生社团组织检查卫生的做法存在抵触与逆反情绪。另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2.3%的学生使用过热得快等违章电器,有62.5%的学生会在宿舍抽烟,72.1%的学生知道灭火器放在何处,但是会使用的人只有32.3%,有近20%的学生在宿舍丢失过财物。高校学生防火、防盗、防骗意识薄弱,日常生活习惯较差,令人担忧。

(四)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突出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宿舍是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社区,是学生生活休息、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传递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的重要阵地,但也是人际关系紧张的高危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据成都某高校调查数据显示,近60%的学生认为宿舍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学生认为舍友之间不能相互关心,人际关系紧张。笔者分析认为,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家庭背景、生活习惯、贫富差距、学习态度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宿舍中人际关系不适应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陈青萍研究表明大学生引发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由于宿舍人际关紧张,容易引发焦虑、偏执、强迫、抑郁等一般心理问题,甚至诱发严重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五)宿舍文化氛围不强,制度设施有待完善

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不仅能让学生拥有舒适的休息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陶冶学生的情操。目前,许多高校把大学生宿舍仅仅作为学生居住和休息的场所来看待,没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甚至教育相联系,淡化了宿舍文化氛围的营造,忽略了宿舍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便已经开展了相关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校,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责任目标不明确,工作形式简单,内容表面化严重的现象,缺乏文化内涵,宿舍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同时缺乏人文关怀,只注重管理,服务意识淡薄。面对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高校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在宿舍休闲娱乐、开展相关活动的必备设施需要进一步提供,宿舍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制度、服务指导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新时期加强宿舍管理、构建宿舍文化的对策探讨

加强宿舍管理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敏感而又重要的地带,构建高品位的宿舍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质量和水平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的人生观和优良生活品质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站在全员育人的高度重视宿舍管理,转变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一)加强宿舍阵地建设,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

1.构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宿舍管理人员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分子。构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岗位操作技能水平,不断学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提升宿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党团组织进宿舍,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

以服务广大学生为宗旨,以全员育人为理念,以学生宿舍为阵地,积极推进党团组织进宿舍,引领学生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宿舍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主要承担组织学生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新进行教育和宣传活动,配合院系党团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培养和监督工作;统一实行党员公示、挂牌制度,自觉接受广大学生监督,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3.明确学生工作重心,发挥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作用

高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明确思想引领、教育管理的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一线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作用。建立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宿舍,采取座谈会、讲评、谈心等多种形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推进舍长队伍建设,拓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渠道

1.重视宿舍舍长选拔工作

随着学分制的提出和实行,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和培养社会化人才的需要,因此,除去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这些学生骨干队伍外,宿舍舍长也是学生骨干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制订比较系统、逐步完善的宿舍舍长选拔制度,加大对宿舍舍长的选拔力度,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高、肯吃苦、能吃苦的优秀学生选拔出来担任宿舍舍长,保证舍长队伍选得准,用得上,充实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2.重视宿舍舍长培养工作

宿舍舍长是辅导员、班主任推进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在朋辈互助过程中扮演着学习、生活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他们也是在校学生。学院应当通过明确宿舍舍长权利与义务,鼓励舍长积极发挥作用,用集体智慧决策宿舍事务,形成全新的宿舍管理体制。在培养方式上,应注重集中培养与日常培养相结合,前期培养与后期培养的兼顾。在培养方面上,一是引导宿舍舍长学习学生工作的一般特点,掌握班级、宿舍管理艺术;二是指导宿舍舍长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好学生日常工作及教育活动;三是帮助宿舍舍长系统梳理其工作理念、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四是加强宿舍舍长的中后期这一培养薄弱环节的培养和管理。

3.重视宿舍舍长考核工作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为建设出综合素质高的宿舍舍长队伍,协助政工干、教学干部所好学生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宿舍舍长考核、奖励、淘汰机制。宿舍舍长在保证个人学习、生活紧张有序进行的前提下,督促宿舍同学合理安排学习、作息,组织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协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开展宿舍舍长考核工作,对加强宿舍舍长之间的交流学习,调动舍长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考核以宿舍舍长述职、宿舍民主评议、政工干部考评等多种形式综合进行,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等级。考核优秀者可参与本年度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年度“十佳宿舍长”人物评选等。凡未能正常履行宿舍长工作职责、本宿舍出现严重违纪等情况,宿舍舍长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应令其限期进行整改,未如期完成整改的宿舍将重新进行舍长选拔工作。

(三)注重文化育人功能,培育宿舍优良学风,促进和谐宿舍建设

1.开展创意宿舍评比,凝练宿舍特色文化

在新生入学伊始,为营造一个团结互助、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宿舍温馨氛围,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新生中开展创意宿舍评比、和谐宿舍风采展播等宿舍全员参与的文体活动,促使学生凝练宿舍特色文化,繁荣宿舍文化生活。

2.开展星级文明宿舍评选,净化宿舍环境

高校宿舍安全事故频发,宿舍卫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展星级文明宿舍评选活动,消除安全隐患,净化宿舍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真正实现“进得去门,站得住脚”。

3.开展优良学风宿舍评选,培育优良学风

要以“树优良学风,创优秀宿舍”为宗旨,体现“重参与、重过程、重效果”的主导思想,在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宿舍中开展“优良学风示范宿舍”评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学习方法的交流沟通,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以浓厚的宿舍学习氛围带动优秀班风的形成,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寻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方法,将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宿舍为目标,让宿舍长在工作中成长、在管理中成才,促使宿舍长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武剑.高校学生宿舍文化构建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5).

[2] 梁平,刘萍,杨德祥.试论高校宿舍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学,2008(6).

[3] 李通.谈学生宿舍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3(3)(中).

[4] 刘欣.不同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6).

[5] 李战成,刘春蕾.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6] 瞿启发.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方法探究[J].大学教育,2012(7):122.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杨士同 陈志敏 马香丽 陈怀祥

上一篇: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论文下一篇:试验钢热处理工艺论文